《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3.2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IOL130004编写时间2015/09/01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Zoology
学分数 1.5周学时3
任课教师
吴纪华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负责人
预修课程动物学
课程性质:
请根据教学培养方案上的课程性质在以下4个栏目中选择。
通识教育课程□文理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
掌握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动物进化以及动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规律。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教材或参考资料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杨琰云,韦正道,屈云
《动物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5年
芳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李利珍,俞伟东《动物学实验指导》科学出版社2014年教学内容安排:
课程介绍、实验要求与规则、光镜的构造和使用(3课时)
实验一水体原生动物的观察(3课时)
实验二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和基本组织(3课时)
实验三水螅及腔肠动物的观察(3课时)
实验四涡虫及扁形动物的观察(3课时)
实验五蚯蚓的解剖(3课时)
实验五河蚌的解剖(3课时)
实验六蝗虫的解剖(3课时)
实验七昆虫分类(3课时)
实验八土壤动物分类(3课时)
实验九鲫鱼解剖(3课时)
实验十蟾蜍解剖(3课时)
实验十一家鸽解剖(3课时)
实验十二大白鼠解剖(3课时)
实验十三脊椎动物的进化及环境适应(6课时)
考核方式:
成绩比重20%20%60%
考核内容上课纪律实验展板实验报告
出勤情况
实验结果实验态度。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的动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该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提高动物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动物学实验基础知识掌握- 动物学基础概念的学习:包括动物的分类、命名与命名规则等。
- 动物解剖学基础:学习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器官结构等。
- 动物生理学基础: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包括营养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2. 动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 动物的饲养和繁殖技术:掌握科学、合理的动物饲养和繁殖方法,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利用效果。
- 动物标本制作技术:学习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提高动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包括动物取样、动物体内探测、动物生理指标测定等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方法。
3. 动物学实验设计与分析- 动物学实验设计:学习合理的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定、样本数量的确定等。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加强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呈现方式,形成科学、客观的实验结果。
4. 动物学实验应用与伦理- 动物学实验应用领域:介绍动物学实验在医学、生态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 动物学实验伦理:了解动物学实验的伦理规范与要求,引导学生对动物实验的道德、合理性进行思考与探索。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结合实验操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 讨论与研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加深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课堂演示:通过课堂演示,展示实验操作步骤、技术要点等。
2. 评估方式-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回答问题,发表意见。
动物学试验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5002课程中文名:动物学实验课程英文名:Zoological Expeiment学分:1实验课时:36开课学期:第一学期课程性质:考试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先修课程:动物学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动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
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以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
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实验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由基本到提高到开放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授简明扼要,重点讲授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及意义,演示关键操作方法。
(5)切实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观察,启发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严格要求和指导学生如实进行原始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强调科学求实精神;重视随堂考查,讲评学生实验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查阅资料,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正确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总学时:_____实验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实验教学目的与任务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学生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动物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现象相结合,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内容。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使学生熟练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动物的解剖、标本制作、观察和记录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5、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观念。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学生必须按时参加实验,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听从教师的指导,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和整洁。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
4、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分析合理。
5、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备课,精心组织实验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
四、实验项目设置(一)基础性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和动物细胞的观察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动物学实验》课程大纲【模板】

《动物学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动物学实验(英文):Experimental Zoology课程编号:********课程学分:0.8课程总学时:24课程性质:科类基础课前修课程:动物学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类、应用生物、生物制药和蚕学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全面理解掌握该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内容以动物演化和进化过程中具有显著进步特征的主要门或纲的代表动物为实验对象,观察其外部形态和对环境刺激的应答反应,解剖内部各组织器官的结构。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动物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突出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的培养。
注:动物学实验课程总计24学时,安排7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86%,综合性、综合设计性实验占14%。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实验一:动物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动物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基本组织有机结合形成器官。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组织装片或切片观察,了解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分类、分布及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掌握各类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形态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1.材料:几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整装片或切片,影像资料。
2.器材:显微镜、擦镜纸。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观察单层扁平上皮表面装片2.观察单层立方上皮切片3.观察单层柱状上皮切片4.观察疏松结缔组织切片5.观察致密结缔组织切片6.观察透明软骨切片7.观察平滑肌切片8.观察骨骼肌纵、横切片9.观察心肌纵切片10.观察多极神经元分离装片(四)实验结果综述认识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分类、分布及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五)作业1.绘出所观察到的动物组织形态结构。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动物学实验》experiments of zoology二、课程编码:1221295008三、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动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动物学实验能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实验教学大纲的撰写是动物学这门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以代表动物和动物分类为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动物解剖技术和动物分类方法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方法,掌握基本的动物学绘画方法与技能,了解动物分类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其独立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系统的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使动物学知识形成系统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总学时:42 学时(共14次实验,野外实习5天)[理论:学时;实验:42 学时]五、课程总学分: 1.5 学分六、适用专业和年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二年级学生注:根据具体情况选做实验八、十、十三、十五、十六中任意一个(6学时)或两个(3学时)实验。
八、大纲内容:实验一淡水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与观察[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使学生了解原生动物采集与培养的方法。
2、通过示范原生动物的代表,比较它们之间的主要异同点,从而加深对动物机体构造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理解。
3、通过草履虫的观察,了解纤毛虫纲的主要特点。
4、通过变形虫的观察,了解肉足虫纲的主要特点。
[实验内容]1、眼虫(Euglena sp.)的采集、培养与观察采集:选择在不流动、腐殖质较多的沟渠与池塘。
培养:采集的置于三角烧瓶中不被阳光直射的窗口,培养10天,一般可以得到大量的眼虫。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动物学》是一门阐述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态、生理、演化等方面的学科,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
本实验教学大纲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动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标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如解剖、观察、分类等。
2、通过实验,加深对动物结构、生理、生态等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记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实验教学包含以下内容,共计32学时:1、动物解剖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内容:观察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如青蛙、鸡、猪、鱼等。
2、动物分类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内容:观察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如体形、毛皮颜色、牙齿形状等,进行动物分类。
3、动物生理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
内容:观察动物的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运动等。
4、动物生态实验(4学时)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内容: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如栖息地、食物来源、繁殖等。
5、综合性实验(4学时)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设计并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如探究某种环境因素对某种动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要求1、学生应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学生应按时参加实验课程,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注意实验安全。
3、学生应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学生应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学生应在实验结束后,按照要求整理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动物学(Zoology)学分:5.0学分总学时:90学时理论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先修课程要求:适应专业:生物技术教材:1.《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参考教材:3.《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等编著,高教出版社,2000年。
一、实验课程简介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系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理科学生接收科学实验能力培养的开端。
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通过对代表动物外部形态的观察和内部解剖要求同学掌握各类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依据学会动物学中常用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解剖技巧通过对动物标本的观察熟悉动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及编写掌握分类方法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
了解各类动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方法等。
学会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能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
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以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区域性的地方特色在突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基础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构建《动物学》实验内容。
拟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验体系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每组人数3 21 显微镜与解剖镜的使用与装片观察蛔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3 蝗虫解剖 3 14 鳌虾的解剖与观察 4 15 鲫鱼的解剖 4 26 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4 27 动物骨骼标本的制作8 28 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4 39 小白鼠的观察与解剖 4 2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验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按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的评分标准以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分析情况而定,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1301008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Zoological Experi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6
学分: 1
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动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习动物学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动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好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了解动物在自然界的地位与人的关系,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并获得动物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为以后开展动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从事动物科学研究初步的能力;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辩识能力,加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动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重点科和当地常见动物类群的识别特征要点,能使用工具书鉴别出常见动物的科、属、种;认识和记录本地常见和中学课程所涉及的动物种类,熟悉它们的生态和分布,并学会采集和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等野外
调查研究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解剖、比较等方法,探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揭示动物界的规律和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并结合实验课、参观、野外实习等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五)本课程于其它课程的联系
动物学是后续课程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学、生物保护等课程的基础。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三版)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三版)
参考书:
1.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安蜂.脊椎动物学
3.杨安蜂.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4.大连水产学院.鱼类学
二、教学内容纲要
实验一、草履虫的观察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象原理;掌握显
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生物绘图的基本技
术。
2、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
期的特点
3、了解动物细胞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
能。
实验二、水螅的观察
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水螅及其他腔肠动物的观察,了解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实验三、环毛蚓的解剖和观察
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环节动物门和寡毛纲的基本特征和特
化程度。
实验四、蝗虫的解剖和观察
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棉蝗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
昆虫的一般特征。
实验五、昆虫分类
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检
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
2、认识肢口纲、蛛形纲及多足纲的常见代
表。
3、了解昆虫纲各重要目的主要特征,认识
一些常见的代表种类及重要的经济昆虫实验六、无脊椎动物综合分类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无脊椎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了解
其物种多样性,掌握哺乳纲分类方法和哺
乳类检索表的编制。
2、通过参观标本馆、运用数字化标本图库
识别各类无脊椎动物代表动物及常见种
类,了解其进化系统。
实验七、鲤鱼解剖
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鲤鱼外形观察及内部结构解剖,认
识鱼类的身体结构特征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性,熟悉鱼类各器官系统的结构特征。
实验八、蟾蜍解剖
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蟾蜍外部形态及各器官系统的观
察,熟悉其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特征及
适应性特征;
2、掌握两栖动物的解剖技术。
实验九、鱼、两栖、爬行纲分类
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鱼、两栖、爬行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初步学会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
2、通过参观标本馆、运用数字化标本图库
识别常见种类及重要经济种类
实验十、家鸽(家鸡)解剖
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家鸽的外部特征及各器官系统的
观察,加深对鸟类身体结构对适应飞行生
活的理解;
2、掌握鸟类解剖技术。
实验十一、家兔解剖
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大白兔的外部特征及各器官系统
的观察,掌握哺乳类的结构特征,加深对
其结构特征在进化上的意义的理解;
2、学习大白兔的麻醉技术和解剖技术。
实验十二、鸟纲、晡乳纲分类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鸟纲、哺乳纲各目特征,了解鸟纲、
哺乳纲的物种多样性,掌握鸟纲、哺乳
纲分类方法和哺乳类检索表的编制;
2、通过参观动物园、运用数字化标本图库
识别鸟纲、哺乳纲代表动物及常见种类.
大纲制订人:郁兵,王瑛
大纲审定人:郁兵
制订日期:2006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