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阶段测验二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阶段测验二答案阶段测验二题目1概念题01. 遗传力答: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
题目2概念题02. 人格答: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映时显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同一心理品质。
题目3概念题03. 致畸因子答: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
题目4概念题04. 阿普加量表答:美国医生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
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
题目5概念题05. 髓鞘化答: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这个过程就是髓鞘化。
题目6概念题06. 优势脑半球答: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个体的优势脑半球。
题目7概念题07. “补偿性生长”答:营养不良的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题目8简答题01. 简述遗传对气质、人格的影响。
答:个体间的气质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并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研究者发现:个体在活动量、注意力,易怒性及社交能力等气质特征上,同卵双胞胎的相似性高于异卵双胞胎。
因此,可以认为,一些气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内向性/外向性就是一个受遗传影响很大的特质。
移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遗传影响。
许多人格特质都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可能性。
当然,这一中等强度的遗传力也正反映了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从遗传的观点来看,同。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2.doc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2: 复习资料(1620)三、简答题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木规律。
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试述学习学liij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站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4.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耍表现阶段。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3)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5.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以无意识记忆为主,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3)再认好于回记忆;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彖。
6.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2)具体形彖思维阶段;3)抽彖逻辑思维阶段;7.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1)熟悉环境的改变;2)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3)后天经验所致。
8.简述儿童的H我小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1)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口己讲话。
2)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
9.简述依恋及其表现。
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Z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2)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0.试述依恋的特征。
1)依恋对象具有选样性;2)有亲近行为;3)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4)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2)盗传必究分析题1. 小王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王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王与伙伴们进行交往。
慢慢地,发现小王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问小王爸妈的担心有无必要?请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答:小王父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4分)对孩子而言,同伴交往有重要作用:(12分)(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以上每项无展开分析的酌情扣分)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
限制明明的交往行为,只会使明明更加不会主动去交往,从而缺少机会,在社会发展,认知、情感以及自我发展各方面受到影响。
(4分)2. 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
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答:小明父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2分)同伴交往有重要作用:(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以上每项4分无展开分析的酌情扣分)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
限制明明的交往行为,只会使明明更加不会主动去交往,从而缺少机会,在社会发展,认知、情感以及自我发展各方面受到影响。
(4分)3.明明和表弟多多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
由于明明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奶奶家。
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多多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明明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
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2)

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2)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2)盗传必究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2.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3.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5.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
这是因为他们缺乏()。
A.早期依恋关系B.正常母爱C.细心照料D.必需的营养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
A.重复B.独白C.双人或集体独白D.命令8.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A.谦让B.帮助C.合作D.攻击性行为9.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
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10.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
A.1岁B.2-3岁C.3-6岁D.7岁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12.六七岁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4.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
(√)15.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篇:《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江苏)形考二参考答案

题目1.()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A. 记忆策略
B. 具体形象思维
C. 自传体记忆
D. 直觉行动思维
【答案】:直觉行动思维
题目2.()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A. 具体形象思维
B. 记忆策略
C. 直觉行动思维
D. 自传体记忆
【答案】:具体形象思维
题目3.()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A. 自传体记忆
B. 记忆策略
C. 具体形象思维
D. 直觉行动思维
【答案】:记忆策略
题目4.()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A. 具体形象思维
B. 记忆策略
C. 自传体记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2)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 岁B.0-3 岁C.0-6 岁D.0-13、 14 岁2.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一般认为,婴儿从()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4.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时用的?()A.皮亚杰B.柯尔伯格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5.婴儿的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o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6.()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7o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
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B.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C.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D.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8.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道德理想阶段9.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B.智力C.成熟D.教养10.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oA.观察学习B.自我学习C.直接学习D.强化学习二、判断题(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30分)11.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
(J )12.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J )13.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息综合。
(X)14.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
(")15.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篇:《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专科)各章期末
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
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
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
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另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一、填空:
1.我们一般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DNA2
2.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3.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4.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
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5.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
她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
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6.(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能够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7.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但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
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8.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9.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