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写景作文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31 如何写景物类作文-初中语文作文中考复习系列教案

31 如何写景物类作文-初中语文作文中考复习系列教案

专题31 写景作文教学目标:1. 写景的作文,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2. 运用描写方法突出景物特点;3、在描写和抒情中渗透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运用描写方法突出景物特点并渗透作者的情感。

一、导入: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怎样使自己笔下的景物独特而焕发活力呢?二、景物指可供观赏的风景,是多种景物的集合体。

景物分两类:自然景物:雨、雪、风、霞、山、水、草、树等等。

人文景物:城、街道、桥、楼、店、村社、学校等等。

也可以写人们的活动。

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也可以结合起来写,或某方面详写,另一方面略写。

如写公园风景重点写自然之景,也配合着写里面的亭台楼阁和游人的活动。

三、确定中心和内容1. 描绘自然之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如《春》《美丽的小兴安岭》等。

2. 以人文景观为主,兼有自然景观,抒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如《长城》《颐和园》《兵马俑》等。

3. 写自然或人文景观均可,表达自己某种哲理性的观点见解。

如《紫藤萝瀑布》,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写这类作文难度比较大,会在以后的“感悟类”作文课中重点介绍。

四、具体的描写技巧:1. 从多角度观察,描写要按一定的顺序。

定点观察法:可按空间顺序写,也可以按时间顺序写,要学会变换观察角度,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

移步换景法:按作者的行踪线索写,或者是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先采用全景式的勾勒,写出了磅礴的山势,突出百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连绵不断的群山、夹岸的河流;再细致写了夏天的水势迅猛,春冬山高水清,秋的冷清萧瑟,结构层次分明。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作文《看,风景在变》审题立意指导、写作误区及范文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作文《看,风景在变》审题立意指导、写作误区及范文

2025初三作文备考:2024年广东深圳中考作文《看,风景在变》审题立意指导、写作误区及范文【真题再现】自然景色四季流转,少年成长拔节而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风貌向美向善,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看,风景在变。

关注变化的风景,感受变化的力量。

请以“看,风景在变”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

【审题立意】《看,风景在变》这一题目核心字眼是“变”,写作时,要写出“变”的过程或表现,突出“变”的影响或意义,表明“变”在“我”眼中发生。

“风景”处处有,关键在于内心能否感悟。

大自然花草树木、云山雾海是风景,校园里奔跑跃动、求知若渴是风景,生活中炊烟袅袅、油盐酱醋也是风景。

风景可以是表层意自然界风景,也可以是身边的人和事,每一处值得欣赏的点、给人启迪的点都是“风景”。

1、“看”这个字:意味着需要通过观察、留意去发现。

它引导着作者主动去感知周围的环境和变化,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

2. “风景”:可以是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森林等;也可以是社会人文景观,比如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场景、文化习俗等;还可以是抽象意义上的“风景”,比如内心的成长、情感的变化、人际关系的演变等。

3. “在变”:这是作文的关键所在,重点在于展现“变化”的过程。

这种变化可以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是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可以是缓慢而渐进的,也可以是剧烈而突然的。

高分立意的几重标准:1 风景的意义双关(表面写的是风景,实际写的是风景深层含义,比喻义)2 明确是自己看到的风景3 通过对比,写出变化,凸显“变”4 详写变化的过程5 突出变化的力量,感受变化带来的影响6 行文与看风景结合自然7 最少5次点题【写作误区】写作要注意的几个点:1.要写出风景是什么或什么是风景;2.要有“我”的意识,即“我”是参与者、见证者;3.要写出“变”,详略得当凸显“变”;4.优质高分的秘诀要写出“变”中的“不变量”;5.作文字数的最高限,你可曾注意?误区1:简单叠加四季春夏秋冬四季之景,怎能没有变化?分四个段落并行,描述完四季之景,即写“看,风景在变”。

写景抒情作文指导中考满分作文写景抒情

写景抒情作文指导中考满分作文写景抒情

写景抒情作文指导中考满分作文写景抒情写景抒情作文指导|中考满分作文写景抒情在我们作文中,不管是写人,记事,也常常会有景物描写。

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⒈写景必须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离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至外,由外至里,或由中间至四周等等存有次序地描绘,必须主次分野,征引得宜。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

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⒊必须仔细观察,把握住在相同季节里景物的相同特点展开描绘,不要软编乱所造,凭自己的想象去写下。

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⒌写下景物时不要忘记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体会雷西县,这样并使人念了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美感。

叶圣陶老爷爷写下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备这样的特点吗?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

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景物描绘在记叙文文学创作中往往就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许多同学在文学创作中不懂景物描绘的特点,有的描绘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少情感,发生了许多不理应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文学创作中必须怎样回去描绘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绘应当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11篇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11篇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11篇中考作文写作技巧1一、“定”要与“移”结合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

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

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

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

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

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

“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

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

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

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

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__的境界开掘更深。

三、“动”要与“静”结合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

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

写好作文的十大技巧(9篇)

写好作文的十大技巧(9篇)

写好作文的十大技巧(9篇)风景构图的写作技巧风景是作文中经常出现的话题,关于风景的作文数不胜数,但是风景并不像我们说的、看到的那样写得那么忠实。

为了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写风景。

我们来看看风景的作文写作技巧。

1.方位序列。

写景要按方位有序,由近到远,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中间到四周等。

,具有明确的优先级和适当的细节。

2.风景类。

要写,比如山、水、花鸟;瀑布、石头、山峰、洞穴;亭子、平台、亭子等。

写风景的光、色、味;要写它的静态,动态,环境氛围。

3.仔细观察。

把握不同季节风景的不同特点,进行描述,而不是编造,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写。

4.有些人和事也可以具体写在风景里。

如果把人、风景、事物综合起来写,作文可以更感人。

5.写风景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和风景的关系。

你要有意识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受,让人读了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记金华双龙洞》不是叶圣陶写的吗?6.恰当、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能给作文增添色彩。

这就需要你平时多读书多积累,不要在需要的时候去找。

第一,认真阅读原文,认真理解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感”来源于读书。

如果不仔细阅读,就无法深刻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也无法激发自己的感情。

如果不理解原文,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思想。

第二,要选择自己感觉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读完之后写好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可能会有很多感触。

如果像开杂货店那样面面俱到,可以把所有的感受都写在一起。

一切都是一点点的,没有什么是深刻的,关键部分就像一只蜻蜓,难免会让文章平淡而不深刻。

所以在写感受之前,要认真思考分析,提炼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东西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著的中心思想,也可以抓住你在文本中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闪而过的语言。

最好突出一点,深挖,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简而言之,你感受的越深,你表达的越生动,你的文章就越感人。

这是阅读后写出好作文的方法之一。

中考作文《风景在路上》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6篇

中考作文《风景在路上》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6篇

中考作文《风景在路上》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6篇中考作文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50分)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

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

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审题立意】这篇作文是命题作文,“风景在路上”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题,题目中“风景”和“路上”属于“题眼”,是两个值得仔细探究的词语。

“风景”可以是自然景观,如清风明月,杨柳依依,鸟鸣虫唱、大漠长风等。

可以是人文景观,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俗、生活方式等。

也可以是带有比喻义的生命风景,如风雨中,父亲接送自己的背影;烈日下,她在为受伤的老人撑伞等。

“风景”既可以指风景一词的本身意义,也可以是“风景”一词的象征义或者引申义。

虽然考生可以就风景本身来写,但一般要努力挖掘它的象征义或者引申义,因为那些才是命题者的主要意图。

因此“风景”更主要的并不是指真实的景色,而是指生活中的一些美丽感悟,研究中的一些真知所得,人生中的一些美好体验等。

关于“路”,大家很简单就能看出它不是实在的道路,而是指生活之路,进修之路,人生之路等。

词组“在……上”,一看便知它着重夸大的是一种“行动力”。

因此,《风景在路上》的写作宗旨能够理解为倡导我们写积极地生活、勉力地进修……并夸大只有在这样的积极行动中,才能收获生活或进修的真知,获得优美的体验。

“路上”可以是现实中的路,但也不可理解的太直白,这里既可以理解为行走之路,也可以理解为书山之路(提示语所言静阅万卷诗书),更可以理解为人生之路(提示语所言洞察世间百态),当然还可以理解为成长之路(成长之路上,得失成败、喜悦哀伤、汗水泪水等生活中的事件,是我们生命中的风景)……如此,我们作文时立意的角度才不会狭窄。

2022年中考作文指导:作文写景的方法技巧

2022年中考作文指导:作文写景的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备考-作文写景物的方法技巧指导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从形象、色彩等方面进行具体描绘、感性叙述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三种,分别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在写景作文中,如果想要使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寓情于景,从而使文章更有吸引力,那么,就需要恰当地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写景作文的几个注意要点。

一、写好开头写景文章的开头通常有几种方法:(1)开门见山。

开头直接写某个季节到来时你想写的景物。

(2)反问句。

这种作文,要体现出与读者对话的色彩。

譬如写冬天,你可以这样开头:在一年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春的明媚,夏的热情,秋的收获,冬的冰雪,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我最喜欢冬的白雪纷飞、银装素裹。

(3)引用名言。

在描写冬的景色时,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来形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开头不宜过长,提倡的是50-80字。

也就是说,最好控制在作文稿纸的三行半,别超过五行。

一旦超过,就显得“头重”了。

二、选好立足点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于写景作文来说,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

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

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空间方位),也可以是变换的(移步换景)。

写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写看到的东西。

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心里要有数。

比如可以先写近景再写远景,最后可以寓情于景,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三、抓住特征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如冬天可以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瑞雪纷飞等形容词来形容,这样可以让你的作文更加生动起来。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同一类景物,尽管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也各有许多差异。

只有对描写的景物了然于胸,才能笔墨传神。

中考押题作文:留住最美风景【附范文17篇】

中考押题作文:留住最美风景【附范文17篇】

中考押题作文:留住最美风景【附范文17篇】留住最美风景【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处处皆风景,最美风景在路上。

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校园的欢声笑语,家庭的温馨甜蜜,生命中的点滴触动,人性的美好闪光……请以“留住最美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4.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一、精准审题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题。

我们首先要抓住“风景”一词。

风景的含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这是实指。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将文章写成游记、写景抒情类作品。

二是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这是从“风景”的比喻意义立意的,其中前者虚指美好的情感(自信、坚韧等),后者借指美好且让人难忘的生活场景。

也就是说,使用“风景”的比喻意义写作时,既可以写实(生活场景)也可以写虚(人间真情)。

我们要注意从两方而切中文题一是关注文题中“留住”这一限制性短语的意义,也就是说,你所绘的“风景”应该是“留在心底永远难忘的”;二是需要切中“最美”一词潜在的意义即那些留在心中美好的事物。

文题“留在最美风景”实际上可以诠释为“留住永远难忘的美好的事物”。

弄清了这些,我们写起作文来就会游刃有余了。

二、选材立意(1)选材:太阳落了下来,赤色将它环抱,金黄再度围绕,周边氤氲着层层叠叠的粉紫,如梦似幻,嘿瞩的红日,淹没了世间喧哗,街道上的车水马龙,有形无声地缓缓流动,仿佛在虔诚地朝拜着普照万物的光明之主。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留住这美丽的风景,使之不因生命的燃尽而无所作为。

立意:留住最美的自然风景。

(2)选材:中考结束了,毕业茶话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教室一改平时备考时的紧张氛围,满是欢声笑语。

同学们或是谈论着最近的见闻,或是积极地交流着考试题目,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我坐在教室里,看着教室后面黑板上的“笑脸墙”,亲切的老师,熟悉的同学,心里暖暖的,这就是我们的班集体,有着独属于我们的喜悦和青春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写景作文写作指导
一、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

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

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
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

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
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有一则寓言:一天,五种器官相互争吵起来。

“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
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了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
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

“眼睛”好奇地问:“你怎么
啦?”“身体”说:“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
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这个寓言形象地表明一个道理:当人们观察景或物时,需要多种器官的配合。

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丰富多采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都写进文章里,那
样的文章肯定是繁杂冗长,不知所云。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状物绘景,这样笔力集中,便于写得细腻,写得丰满。

围绕中心,状物写景,不
是说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就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就不写。

对于那些与中心思想关
系密切的景或物要重点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也要写,只是笔墨轻一点罢了。

当然,
对于那些和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景或物,应当一律舍弃。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

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

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
到了什么地方。

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


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
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

通过“移步换景”,游览、参观的游踪,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
之间的空间关系,都容易描述清楚。

作者如同一名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

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

一、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着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

”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
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
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

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

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
章的情趣的。

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
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

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

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
婉地表达出来。

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
感染力。

二、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

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

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
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

”“古人笔下有
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
能知道‘林静’‘山更幽’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
呀!”“对,互相依存,共同体现”。

这个故事说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是状物绘
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三、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
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
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我们在一起已经整整八年了,八年啊!如果我可以活到80岁,那么就有十分之一的时
间我们一直都在一起。

我们整天腻在一起,一起做作业,一起胆胆怯怯的去老师办公室。

甚至连上个厕所都
不忘记叫上对方。

这种在一起不是刻意的去做或怎样,而是一种习惯,这种多年来已无法
改变的习惯。

你会习惯性的想起我,我也会习惯性的想起你。

这种习惯,很可怕。

有时你
会叫上我一起玩,我不知道是你把我当成一个玩伴,朋友,还是习惯会让你习惯性的想起我。

上了中学,我们的视眼宽了,接触面也广了,所谓的“朋友”也正一个一个的离我们
而去。

我们害怕,都害怕着对方会和她们一样,为了自己,为了成绩从自己的身边悄悄离开。

预备的时光就似五月的太阳,金灿灿的一片,暖和却不热。

我们手拉着手来到那个我
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小花园。

我们在那里对天发誓“我们长大以后要一直在一起,一
起学习,一起工作,一定一定不会分开。

”小小的花园,幼稚的我们。

只因害怕失去,害
怕分开,在哪里许下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完成的诺言。

初二以后,你常对我说:“张,你变了。

”不可否认,我确实变了,可是在我变的同时,你也变了。

不知道是你随着我的变而变,还是我随着你的变而变。

或许是时间的光临,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秘密。

我们之间分外的默契就如同一只长满刺的刺猬,哪
怕是再亲近的人也无法靠近,往往刺伤了别人,孤独了自己,两败俱伤。

你不再和我一起
成双入对的进出老师办公室,我也不再主动找你扯家常,你不再对我掏心掏肺,我也不再
和你侃侃而谈。

又一个暖和得只想让人睡觉的午后,我们漫步在操场上,你对我说:“张,真想回到小学,那时候多美好,都不懂得珍惜。

”“是,那时候真的很美好,但珍惜了,
就不会觉得美好了,我们永远都回不去了。

”我们四眼对望,继续在操场上漫步。

我们在
一起却又不在一起。

就像是木钟上的分针和时针,越走越远了。

时间,真的会改变一切。

若干年之后……
两位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在各自家的阳台上晒着太阳,暖暖的阳光把她们照得格外
耀眼,一晃几十年就这么匆匆流过了,两位老人都在回想着那段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哪
怕当初时针和分针离得再远,也总会有重叠在一起的时候,难道不是吗?
我们曾经是朋友,纯粹的朋友,我们在一起也在一起。

我们曾经是朋友,心中的对手,我们在一起却不在一起。

我们是朋友,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人,我们不在一起但还在一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