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事故案例分析汇总
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一、引言煤矿水灾事故是指由于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不合理或管理不善,导致井下水灾发生的事故。
这类事故不仅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对煤矿生产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今后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经验教训。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煤矿水灾事故事故概述:该煤矿位于山西省某县,事故发生在2015年6月。
事故原因是由于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井下积水严重,进而引发水灾事故。
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20人受伤。
事故分析: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缺乏必要的检修和维护,导致排水设备失效,无法及时排除井下积水。
同时,煤矿管理人员对排水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 案例二:某煤矿水灾事故事故概述:该煤矿位于河南省某市,事故发生在2018年9月。
事故原因是由于煤矿井下巷道支护不力,导致井下积水冲垮巷道支护,引发水灾事故。
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15人受伤。
事故分析:调查发现,该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存在严重缺陷,支护材料质量不合格,且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
在水灾发生时,巷道支护无法承受水压,导致支护垮塌,煤矿工人被困。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不合理:部分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排水设备失效,无法及时排除井下积水。
2. 管理不善:部分煤矿管理人员对排水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3. 巷道支护不力:部分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存在严重缺陷,支护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
四、事故教训和对策1. 加强设计审查: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经过严格审查,确保合理可行。
2. 强化管理措施:煤矿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管理,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提高巷道支护质量:煤矿应加强对巷道支护的监管,确保支护材料质量合格,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水害事故案例

水害事故案例【篇一:水害事故案例】水害汇编一、水文地质资料不清造成透水2002年6月22日11时50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某矿六平巷6上山掘进当头发生一起特大突水。
突水量400多立方米,死亡11人,直接经济损失79.7万元。
调查组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和技术认定,查清了经过和原因,认定该起是一起责任。
(一)经过6月22日11时50分,在六平巷6上山作业的拖煤工彭某突然感觉有一股冷风从当头冲出、并听到大水响声,同时闻到酸臭味,知道发生了透水。
彭即大喊“穿水了”,并马上向外逃跑。
正在附近的李某、赵某跟着大喊,并分别指挥工人撤离。
突水持续10分钟左右停止。
李某、赵某跑到6平巷口见水没有继续流过来又返回,在1上山口帮助11人脱离险区。
发生后,井下共有31人逃出,12名人被困。
(二)原因1、直接原因(1)深塘东翼不足200米范围内分布有6处老窑,其中5号老窑采深达120米以上,已接近该矿六平巷6上山当头,窑内存有大量积水,随时有突水的危险。
(2)当班工人手镐落煤,随着煤体的挖落和自重垮落(急倾斜煤层),当头与老窑积水区的煤体厚度不断减小,阻水强度不断减弱,在老窑积水压力作用下,残留煤体最终被鼓穿,大量老窑水突然涌出,造成穿水。
(3)因五平巷未掘到本次突水区域,六平巷各采煤上山均未与五平巷贯通,各上山无通向上部的出口,致使上山作业人员不能撤出。
(4)由于巷道断面太小(六平巷断面仅为1.4*0.6米),顶底板又为泥岩,穿水后巷道严重堵塞,迅速封顶,以致人员撤退十分困难。
(5)该矿多级排水且能力小,又无水仓,突水后排水系统遭到破坏,无法迅速抢排大量涌水。
2、间接原因(1)深塘煤矿没有调查、收集、掌握矿区老窑情况和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没有编制并实施防治水。
县煤炭局未将该矿纳入严重参加6天矿长资格培水害隐患矿井并实行重点。
镇、县有关部门也未及时查处、排除该矿重大水害隐患。
(2)该矿生产方式十分原始落后,矿井排水系统、提升系统、系统、巷道等极不合理,隐患严重,不具备生产基本条件。
8典型水害实例(145-160)

第八部分 典型水害案例案例一 “3.1”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案例二 “3.28”华晋焦煤集团王家岭煤矿重特大透水事故 案例三 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8·17”溃水淹井事故案例四 广东省梅州市大兴煤矿“8·7”特大透水事案例五 山西左云新井煤矿“5.1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案例六 河南洛阳新安寺沟煤矿“12.2”特别重大透水事故 案例七 河北开滦范各庄矿2171工作面陷落柱奥灰突水吕、范二矿淹井事故案例一 “3.1”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一、事故发生经过2010年3月1日7时20分,位于内蒙古乌海市的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骆驼山煤矿在基建施工中发生透水事故。
当班井下共有作业人员77名,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有46人相继升井(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共造成32人遇难、7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张德江副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千方百计抢救被困人员,并做好善后工作。
截止2010年5月10日,累计钻孔20个,进尺5874米,排水144万立方米,注浆堵水共注入浆料8384立方米,全面完成了井下补给水源封堵和井内涌水排水工作,31名被困人员遗体全部找到。
二、抢险救灾事故发生后,7点50分矿调度向乌海能源公司调度汇报。
9时13分乌海能源公司调度向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乌海监察分局汇报。
骆驼山煤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紧急营救井下作业人员。
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和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乌海监察分局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全力投入抢险救援。
1日19时许,受温家宝总理委派,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赶到事故现场,查看事故救援现场,听取救援情况汇报,了解事故救援情况,慰问了参加抢险救援人员,看望了伤员,并就事故救援等工作作出了八项重要指示。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现场指挥救援抢险指挥部以全力抢救井下被困矿工为重点,确定了打钻、排水、封堵“三管齐下”,并以打钻为重中之重的救援方案。
水域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

水域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水域事故是指在水上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后果。
这些事故往往是由于人们对于水域的不了解、安全意识不足或违反相关规定所致。
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对水域事故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水上活动的安全性。
案例一:游泳溺水事故在某个炎热的夏日,一个家庭决定前往附近的湖泊游泳。
由于缺乏游泳经验和安全意识,他们并没有选择游泳场地,而是选择了一个没有设施和救生员的湖岸。
在游泳过程中,由于其中一位家庭成员技术不熟练,并不擅长游泳,导致他不慎溺水。
尽管其他家庭成员及时发现,但由于不会游泳,无法有效救助,最终造成悲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导致水域溺水事故的原因。
首先是选择不当的游泳场所,缺乏相关设施和安全保障。
其次,游泳者个人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溺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专门的游泳场所,并确保场所有合格的救生员和相关设施。
同时,加强自身的游泳技术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垂钓船翻覆事故在湖泊、河流等水域进行垂钓活动时,如果不注意安全问题,也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曾有一位垂钓爱好者在一艘小木船上进行垂钓,由于没有检查船的稳定性和自身的安全装备,导致船在突然吹来的大风中翻覆。
由于该钓者不会游泳且没有穿着救生衣,最终溺水身亡。
这个案例反映出了垂钓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在进行垂钓之前,我们应该仔细检查垂钓船的稳定性,确保船只适应当时的风力状况。
同时,应穿戴好救生衣,并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以增加自身的安全保障。
在水域垂钓时,我们还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撤离并远离危险区域,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案例三:快艇碰撞事故水域快艇是一种充满刺激和乐趣的娱乐项目,但若不正确使用和管理,也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一次快艇碰撞事故的案例中,两艘快艇在湖面上高速驶过,由于驾驶员的操作不当和对对方航线监测不力,导致两艘快艇相撞,造成多人受伤。
第七部分 水害事故类案例

第七部分水害事故类案例按地质水、老空水、地面水、工业用水造成事故类进行分析。
案例一:济二煤矿“4.15”透水事故事故时间:1997年4月15日22:20事故地点:南翼1305工作面轨道顺槽掘进面事故性质:水灾死亡人数:死亡3人事故经过:济二煤矿刚投产的设计能力400万吨/年的特大型矿井,投产后第一个综采面1306面已采完,1305面是接续面,1305面的上轨道顺槽是沿空掘进,留有3米煤皮,当1305面轨顺掘至1306面的切眼时发生了透水事故。
(10人遇险,在上级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86h的奋力抢救,至4月19日6时35分遇险人员中有7人获救,3人遇难。
)1997年4月15日中班(16时至24时),综掘一队下井前,副队长温某主持召开了班前会,并同11名工人在“六不准”签到簿上签字下井。
下井后,除运输平巷胶带司机高某,刮板运输机司机刘某和轨道胶带司机韩某外,其余人员均在迎头掘进、支棚。
首先将夜班(早班检修)两架棚头支上棚腿(前探梁支护),然后掘进1.5米支棚两架。
21时左右,发现迎头顶板下20cm处有滴水,滴水成线。
温某打电话向队技术主管王某作了汇报。
22:20左右,运输平巷胶带机头瓦斯断电仪报警,高某打电话向迎头询问情况,电话不通。
高某与在场的矿安监员和瓦检员望里查看情况,走到运输平巷中间部位,遇到刘某。
刘某说:“里面水大,把油桶都冲出来了。
”他们立即向综掘一队和矿调度室汇报,然后4人又返回去查看情况。
至23:30掘进迎头、切眼和320米运输平巷被淹,水位趋于稳定,10名施工人员遇险。
估算涌水水量17000m3。
案例二:老空水透水事故案例广西南丹“”7.7”矿井透水事故2001年7月,广西南丹矿井透水事故〃遇难:81人。
(直接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经过:7月17日凌晨3时多,拉甲坡矿明知作业区域存在透水隐患,不但不采取防范措施,而且继续冒险组织作业,在9号井标高-166米平巷处的3号工作面内两次实施爆破,使位于下方的恒源矿受淹老塘与上部的3号工作面之间的隔水岩体产生脆性破坏,积水在强大水压作用下击穿隔水岩体,形成一个长径3米、短径1.2米的椭圆型透水口,高压水大量涌入,先后使拉甲坡矿3个工作面、龙山矿2个工作面、田角锌矿1个工作面被淹。
华丰矿业有限公司石联井“9.5”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华丰矿业有限公司石联井“9.5”水害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发生经过2007年9月5日,石联井+214m水平14煤平巷和上山掘进工作面安排刘志国、邱四清、刘用辉、彭九希、黄祥发五人作业,7时进班,16时30分出班。
石联井+214m水平三斜井掘进工作面由洪升鹿和尹转铭负责,7时30分进班,上午安排卢萍生和彭连平2个人打钻,中午出井,下午安排彭连平和毛春辉打钻,15时左右,尹转铭下井与彭连平、毛春辉一起作业,至17点30分左右完成打钻工作,尹转铭在吹完孔后离开该掘进工作面,彭连平和毛春辉继续留在工作面装药准备放炮。
腾冲煤矿安全员李建桥安排大工朱桂明带小工苏树全、苏清平到+258m水平二采区上山工作面采煤。
7时30分进班后,朱桂明在工作面作业,苏树全在二平巷(+258m水平大巷)推车,有时也到上山工作面帮朱桂明一起打炮眼,苏清平在一平巷(+290m水平大巷)推车。
17时30分左右,出了14桶煤,苏清平先行出班,苏树全协助朱桂明对上山工作面进行支护后,二人于18时35分左右同时出班。
出班途中,苏树全、朱桂明走到腾冲煤矿一斜井中部时,感觉到后面有股冷风袭来,同时听到有如鼓风机开启的响声,朱桂明对苏树全讲“不知哪个地方穿水了”,于是两人一起上到一斜井绞车房关了向二水平送电的馈电开关后,又一同返回到一斜井底,此时下部车场已积水约0.5m深,看了几分钟,水位不再上涨,因采区下部有其他矿在开采,二人估计水涨不上来,就出井报告了记码工谢新华。
19时左右,谢新华接到朱桂明和苏树全的事故报告后,立即先后电话报告了腾冲煤矿安全副矿长谢兴旺和股东洪安东,并通知了石联井+214m水平西翼采区负责人洪国富。
谢兴旺接到谢新华的电话(在电话中得知腾冲煤矿井下人员没有伤亡)10分钟后,赶到了腾冲煤矿,并立即下井察看事故现场。
19时20分,刘建和电话通知生产副矿长兼技术负责人李征良,腾冲煤矿掘进头穿水,必须立即撤出井下人员。
过了20分钟左右,石联井井下除石2采区外,+160m水平以下人员全部撤出。
水灾案例十大

十大水灾事故案例1、2011年6月20日,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三都镇都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目前已发现5人死亡。
该矿为私营企业,属资源整合技改矿井(由4处煤矿整合而成),整合技改建设工程于2010年11月验收,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矿井证照齐全。
事故发生后,该矿未按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在自行抢救无望的情况下,该矿东风井承包人及其他管理人员全部逃逸,并带走包括下井人员记录等在内的全部图纸和技术资料,给事故救援和人员核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事故原因:一是非法承包。
2011年春节后,该矿将东风井非法承包给他人经营管理,单独设一套管理机构。
二是超深越界非法开采,发生事故的区域在该矿采矿许可范围之外。
防范措施:加强对井下队组的管理,防止越界开采。
2、2011年6月21日,辽宁省抚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老虎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
该矿为国有重点煤矿,核定生产能力260万吨/年,证照齐全有效。
事故原因: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导透上部老空积水。
防范措施:采掘工作面提前进行探放水工作,杜绝采掘过程中发生突水事故。
3、辽宁凤祥煤矿“5·4”特大透水事故:2000年5月4日,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牛心台镇凤祥煤矿当班下井工人14人,分别在左四路、左六路、左七路作业。
早7时30分,班前会后工人入井,四路、六路掌子头各打3个炮眼,放一遍炮,大约出5、6车煤,当干到上午10时50分时,正在左四路斜上采煤工作面用锹往独轮车上装煤的工人李庆平,突然发现煤冲着他来,并感觉到有一股约五六级大的凉风扑来,他就边喊人边同在左四路作业的鞠洪敏、吴有林一起朝井上跑。
途中,碰到带班班长李玉久,告诉李工作面出水了,李想通知左六路和左七路作业人员撤退时,已经来不及,水已上涨至+120米。
井下10人无一人生还。
事故原因:(1)凤祥煤矿在没有准确掌握原牛心台煤矿采动过南沟小河保安煤柱和其他记载较全的井巷工程平面图的情况下,越界冒险蛮干,乱采乱掘。
给排水事故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小区排水管道因老化严重,于2023年3月发生爆裂事故,导致小区内大面积积水,部分居民家中受损,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该排水管道已超过设计使用寿命,存在安全隐患。
经初步鉴定,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0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原因:该排水管道在设计阶段存在缺陷,未能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和负荷需求,导致管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老化现象。
2. 施工原因: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未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导致管道质量存在问题。
3. 管理原因:物业管理公司对排水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并修复管道缺陷。
4. 监管原因: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并督促物业管理公司加强排水管道的维护保养。
三、法律分析1. 物业管理公司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对住宅小区内的排水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维护,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在本案中,物业管理公司未能履行上述义务,导致事故发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对所承担的工程进行质量保证,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在本案中,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导致管道质量存在问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排水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排水设施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在本案中,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并督促物业管理公司加强排水管道的维护保养,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给排水事故,涉及物业管理公司、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
以下是对本案的详细分析:1. 物业管理公司的责任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小区的日常管理者,有责任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掘进工作面透老巷水事故
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绝对涌出量为 70.06m3/min,相对涌出量为32.88 m3/min。
3)煤矿缺乏工程技术人员,水文地质和工 程技术管理不到位。
突水的征兆已经十分明显,仍然继续生产 。如果该矿有水文地质技术员或者有正式的煤 矿工程技术人员,这起事故也许不会发生。
第三节 掘进工作面透老巷水事故
2007年3月15日15时11分,河南鹤壁煤业 集团公司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原鹤壁四矿) 井下33051运输巷掘进工作而发生一起透水事 故.造成5人死亡、3人受轻伤,直接经济损失 109 86万元。 一、矿井概况
或不了解透水征兆,也说明安全技术培训和安 全教育不到位或缺乏实践知识培训。
乡镇煤矿必须有与井下实际相符的图纸。 但由于乡镇煤矿缺乏技术人员,所以乡镇煤矿 缺乏与井下实际相符的图纸是比较多的,这就 给事故的抢险造成了极大困难。
第二节 煤层底板突水事故
2003年9月2日零时30分,洛阳市伊川县 奋进煤矿(地方国有)黄村井10111回采工作面 发生一起底板突水事故。事故造成16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5600万元。 一、矿井概况
第一节 巷采法透老窑水事故
第一节 巷采法透老窑水事故
二、事故发生经过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四、技术点评 在采掘活动中,往往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 “先探后掘”的探水措施,是乡镇煤矿透水事 故的主要根源。老窑老空区位置不清也是煤矿 透水事故的最主要原因。煤矿干部工人不熟悉
第一节 巷采法透老窑水事故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15. 87%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370m3/h,最大涌水量为650 m3/h左右。 矿井现开采为-250m标高水平,工作面布置 方式既有倾斜长壁布置,也有走向长壁布置,开 采工艺有高档普采、综采。综放,采用全部垮落 法管理顶板。采掘工作面主要采用锚网支护、锚 喷网支护、架棚支护为式等。
该矿采用3级排水系统:两台泵把-20m标 高泉房水排到+70m标高泵房,然后用4台泵把 +70m标高泵房水排至+233m标高泵房,水从 +233m标高水仓再排到地面。 二、事故概况
突水点位置在10111回采面隔水煤柱中流 水巷内(图8-2)
第二节 煤层底板突水事故
第二节 煤层底板突水事故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新安县寺沟煤矿属乡镇煤矿,已列人被整 合矿井,证照已注销;年产6万t,矿井采用双 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并列抽出式通风。矿井 正常涌水量为130~160m3/h,矿井主栗山西 组二1煤层,煤厚2.5~6.5m,平均厚5m,
第一节 巷采法透老窑水事故
倾角5°~8°,结构简单。矿井采用小进大出 加高落式老采法采煤。其寺沟煤矿简图如图81所示。 寺沟煤矿共安装有Dl55-30×3水泵3 台,电机功率90kW,其中主井一台,副井2台 ,3趟排水管路分别经主、副斜井直接排至地 面。主、副井排水系统及水仓各自独立,以副 井排水为主。排水能力390m3/h,水仓容量 450m3。
第四节 广东大兴煤矿透水事故
这个巨大的采空区,积水有1500~2000万m3。 大兴煤矿在采空区(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下面290~450m处开采,中间的隔水煤柱仅有110m 。大兴煤矿井下布置46个采掘工作面,乱采乱 挖,十分混乱。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第四节 广东大兴煤矿透水事故
第四节 广东大兴煤矿透水事故
2005年8月7日13时13分,广东省梅州市兴 宁市大兴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责任事故为民营股份制煤矿,隶属于兴宁市 大径里煤炭有限公司。该矿设计能力3万t/a, 2005年1月至7月,已生产原煤86万t。该矿没有 取得采矿证和营业执照,属违法生产矿井。大兴 煤矿旁边是四望嶂煤矿和地方小煤窑开采留下的 巨大采空区,地下常年的渗水逐渐填满了
四、技术点评 1)地质报告中提到煤层底板寒武系灰岩中
有溶洞存在,但在实际生产中也已发现多条断 层,且在回采面下巷掘进期问,已发现底板出 水。当留设小煤柱时,再次发现底板出水,没 引起任何领导的足够重视。
第二节 煤层底板突水事故
2)煤层底板距寒武系灰岩25~40m,且寒 武系灰岩静水位标高为+237m,回采地点标高 为-20~+90m,水压为1.4~2.5MPa。工作面 位于黄村背斜轴部,底板岩层的承受压力问题 和裂隙问题没有人认真考虑。
第8章 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巷采法透老窑水事故 煤层底板突水事故 掘进工作面透老巷水事故 广东大兴煤矿透水事故 地表水溃入煤矿井下事故
第一节 巷采法透老窑水事故
2005年12月2日,洛阳市新安县石寺镇寺 沟煤矿发生了一起回采头采透老空的特别重大 透水事故,事故造成4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3000余万元。 一、矿井概况
该煤矿1989年动工建设,1995年8月投产 ,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采用双斜井、多水 平片盘式开拓,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
该矿主要开采二1煤层,煤层平均倾角 23°~32°。平均煤厚4.8m。
第二节 煤层底板突水事故
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m3 /h,最大浦水世为80m3/h。煤层底板距寒 武系灰岩25~40m。
第三节 掘进工作面透老巷水事故
二、事故发生经过 1、事故地点概况 2、探放水情况 3、事故经过
第三节 掘进工作面透老巷水事故
第三节 掘进工作面透老巷水事故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四、技术点评 对老巷水量估计不足,麻痹大意,技术上边
放水边掘进,违章指挥,冒险作业;在放水孔仍 然水流不止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和矿领导同意并 批准掘进施工,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一起典型的违章指挥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