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故事:王质烂柯

合集下载

关于围棋的十三个历史小故事

关于围棋的十三个历史小故事

关于围棋的十三个历史小故事一尧造围棋教子丹朱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皇帝叫尧,他有一个儿子叫丹朱,丹朱小时候非常淘气,经常和小伙伴玩“打仗游戏”,身上弄出许多伤疤,尧帝很伤脑筋,于是就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一个教育儿子的好方法。

一天,尧把丹朱叫到跟前对他说:“你喜欢玩打仗游戏,很容易受伤,现在我教你一种不会受伤的打仗游戏。

”丹朱听后很好奇。

二天尧让丹朱捡来一些黑色和白色的小石子,然后在地上画了很多小方格,对丹朱说:“黑石子给你,白石子给我,一个石子就是一个兵,你就是将军。

咱们轮流在方格线上摆放石子,一次只许放一个,看谁的兵能把对方的兵围住,围住的石子就被消灭掉,必须把它拿走,”丹朱听了很感兴趣,就与尧在地上打起仗来。

玩着玩着,丹朱发现自己的黑兵总被白兵消灭,急的抓耳挠腮,尧笑着对丹朱说:“你失败是因为你不爱动脑筋,这与战场打仗一样,必须排兵布阵学习方法,否则是不能取胜的。

”丹朱受到了启发,从此以后再也不和小伙伴们瞎打瞎闹了,而是向父亲学习这种游戏的本领,经常入迷的对着方格认真思考,悟出了许多打仗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逐渐变得稳重,聪明了。

当他长大以后,真正成为了一名能文善武非常优秀的将军了。

尧帝教丹朱玩的这种游戏经过不断发展便成为现在的围棋。

二有史以来第一位职业棋手弈秋是见于记载的第一位职业棋手,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由于棋艺高超,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

他有两个学生:一个诚心学艺学,十分专心;另一个大概只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能飞过来。

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

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这小故事说明了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

三烂柯山的传说烂柯山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朝中期(公元345年-356年)虞喜的《志林》。

而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476年)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梁武帝(公元504年-549年)任肪《述异记》等诸多史科中都有记载。

观棋烂柯的成语典故

观棋烂柯的成语典故

观棋烂柯的成语典故典源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

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

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

既归,无复时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注》亦载。

释义用法传说晋王质入石室山伐木,见几个童子边下棋边唱歌,他在旁边观看听唱。

过一会儿,童子催他起身时,发现斧子柄都烂了,回到家中,已没有与己同时的人了。

后以此典表示时间久远或世事变迁。

”用典形式【柯斧】清·黄遵宪:“欲寻柯斧仙何处,久困津梁佛亦疲。

”【柯催】宋·陆游:“梁熟犹余梦,柯催未毕棋。

”【烂柯】宋·苏轼:“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

”元·冯子振:“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

”清·陈廷敬:“真见长安似弈棋,故山回首烂柯迟。

”【樵斧】金·李俊民:“暂来樵斧,贪看两争棋。

人间不道,俯仰成今古。

”【斧柯烂】唐·孟郊:“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

”宋·陆游:“观棋未终局,回视斧柯烂。

”明·张简:“斧柯烂尽不成仙,不如一醉三千日。

”【柯山局】宋·文天祥:“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

”【烂斧柯】宋·黄庭坚:“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

”宋·陆游:“吾棋一局千年事,从使旁观烂斧柯。

”【烂柯人】唐·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烂柯棋】唐·戎昱:“他年会相访,莫作烂柯棋。

”【烂樵斧】宋·苏辙:“逝将从之游,不惜烂樵斧。

”【王质观棋】清·丘逢甲:“残局尚存柯未烂,欲随王质共观棋。

”【苍枰烂斧】明·徐渭:“苍枰烂斧或有人,石桥浸影终无月。

”【柯云罢弈】宋·蒋捷:“柯云罢弈,樱桃在,梦难觅。

”【柯烂忘归】唐·钱起:“主人善止客,柯烂忘归年。

烂柯——围棋的别称

烂柯——围棋的别称

烂柯——围棋的别称
南北朝任昉在《述异记》中记录了一个围棋的志怪故事。

这个故事版本很多,细节也是逐渐丰满的。

核心内容是:一位叫王质的樵夫进山砍柴,看到两位神仙正在下棋,他就过去驻足观看。

香完一局后,他发现自己斧子的木柄都烂掉了。

他赶紧跑回家,却发现物是人非。

因为就在他观棋的时间里,人世间已经过去了千百年。

后来,人们就把他砍柴观棋的山称为烂柯山,把围棋成为烂柯。

这个故事充满了世事的变幻和围棋的雅趣,所以被广泛流传。

也被诗文、绘画等不断展现。

围棋有趣的小故事

围棋有趣的小故事

围棋有趣的小故事一、“尧造围棋”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的尧帝可是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呢。

那时候啊,他的儿子丹朱特别调皮捣蛋,就知道整天瞎玩,一点都不上进。

尧帝就特别发愁,心想怎么才能让这小子变得聪明懂事呢?有一天啊,尧帝灵机一动,就发明了围棋。

他把丹朱叫过来,说:“儿子啊,咱来玩这个新玩意儿。

”这围棋棋盘就像一个小世界,有纵横交错的线,棋子就像一个个小士兵。

丹朱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他开始专心研究怎么下围棋,慢慢地啊,丹朱变得越来越聪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调皮了。

从那以后呢,围棋就开始慢慢流传开来啦。

二、“观棋烂柯”的奇妙经历晋朝的时候有个叫王质的小伙子,这人啊,特别喜欢到山里去砍柴。

有一天呢,他像往常一样到山里去,走着走着就听到一阵很清脆的下棋的声音。

王质就特别好奇,顺着声音找过去,发现有两个老头儿正在一棵大树下专心地下围棋呢。

这俩老头儿下得可真是精彩,王质就忍不住站在旁边看。

他看着看着就入迷了,感觉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眼里就只有棋盘上黑白棋子的你来我往。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其中一个老头儿对他说:“小伙子,你该回家了。

”王质这才回过神来,他想拿起自己的斧子回家,可一看,斧柄都已经烂掉了。

等他回到村子里,发现村子里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了,原来啊,已经过了好几百年了。

就因为看了一盘围棋,他就像穿越了时空一样,你说奇不奇怪?三、小和尚与老和尚的围棋较量在一座深山古寺里,有一个小和尚,这小和尚啊,对围棋特别痴迷。

寺里有个老和尚,围棋下得特别好。

小和尚就整天缠着老和尚,想跟他下棋。

有一次啊,小和尚和老和尚坐在寺院的石桌前下棋。

小和尚下得特别认真,每一步都思考很久,眼睛紧紧盯着棋盘,就像在守护着什么宝贝似的。

老和尚呢,倒是很淡定,不慌不忙地下着。

下着下着,小和尚觉得自己占了上风,就有点得意忘形了,下子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老和尚呢,微微一笑,突然下出了一步妙棋,一下子就扭转了局势。

小和尚当时就傻眼了,挠挠头说:“师父,您这招可太厉害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老和尚就笑着说:“下棋啊,就和做人一样,不能得意太早,要沉稳啊。

围棋别名及棋盘

围棋别名及棋盘

围棋别名及棋盘围棋,起源于中国,它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你们知道围棋的别名吗?知道围棋棋盘怎么看吗?下面店铺给你介绍围棋的别名及棋盘吧,欢迎阅读。

围棋的别名从古文献来看,围棋最早被人称为"弈"或"棋"。

据说,这是各地方言不同的缘故。

北人称"弈",南人谓"棋"。

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

汉代,围棋虽已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出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围棋"还是被当作动宾词组使用。

如古诗中"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昂头说《易》当闲客,落手围棋对俗人"都是明显的例证。

到了佛道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围棋活动极为普遍,文人学士中有的已嗜弈成癖,有些遁迹沙门的佛门弟子也乐此不疲。

这期间,围棋又得了两个富有时代特点的别名。

东晋高僧支道林与颇负棋名的辅国重臣谢安等人相交甚笃,他长期枰边观战见棋手交锋时缄口不语,手起棋落,意蕴其中,"共藏多少意,不语两相和",于是说围棋是"手谈"。

意思是对弈的双方通过一递一着进行着无言的交谈,同样达到了交流思想、融洽情感的目的。

稍后,王坦之把弈者正襟危坐、运神凝思时毫无喜怒哀乐表情的那副神态,比作是僧人参禅入定,故又称围棋为"坐隐"。

晋人的神话小说中有则故事,说有个名叫王质的青年樵夫,入山砍柴,遇见仙者对弈,因在旁侧观棋入迷,虽岁移月逝斧柯烂尽犹不自知,待一局棋罢,"及归故里,无复时人",王质回到故居方知同辈之人皆已作古……由于这段故事流传极广,后人遂将"烂柯"戏作围棋的别称。

至今,烂柯一词不仅在国内围棋书刊上还是屡见不鲜,甚至在日本,也有高段棋手特意将烂柯两字书于扇面,用此馈赠海内外弈友。

—盘千古未尽的棋局——中国围棋发祥地烂柯山

—盘千古未尽的棋局——中国围棋发祥地烂柯山
林》、 梁代任晌 《 述异记》等古籍 中都有记载。
经 过历代 的传 播,“ 烂柯 ”已成了围棋 的别称 , 我
国一些 围棋古谱 , 少据 “ 不 烂柯 ” 定书 名。 些高段棋 一
手还常 将 “ 烂柯 ”两个字 书于扇面 , 用以馈 赠亲友 。 烂 柯山也 成了下棋观棋 的胜地 , 产生了许多棋缘 、 棋事 、
《 诸纪 闻》评价 :“ 世士 大夫棋 , 春 近 无 出三衢祝不疑 之右者。 ” 衢 州虽再没有出现祝 不疑一样 的高 手 , 人们却一如 既往 地热爱 围棋 , 但 棋事 活动在百姓中日益兴盛。 0 2 世纪6) , ( 年代 衢州 ( 时称衢县 , 属金华 地区 ) 隶 曾多 次
名即源于王质 观棋 烂柯 的传说 。1 9 年 94 海南 国际 新闻出版 中心出版 的 《 围棋 千
和浙 江籍九段棋手 俞斌还在 烂柯 山上 进 行 了即兴快 棋 表演 ; 时任 中国棋 院 院长
的陈祖德为烂柯山题 下 “ 州烂柯 , 衢 围棋 仙地 ” 个大字。2)2 ,“ 8 ( 年 0 江铃杯 ” 国 全 围棋 甲级联 赛浙 江主 场移师衢 州 , 多 众
棋 艺的美 妙传说 。 大石梁下游一大 围棋 盘, 盘由3 4 棋 2
块厚l厘米 、 0 长宽各9 厘米的正方形青石板铺砌而成 , 0 为 天下第一大棋盘。棋手云集于此 , 广交棋友 , 切磋棋
艺, 留下 了许多佳话。 “ 从 王质遇仙 ” 的传说开始 , 6 0 10
多年来 , 围棋 以其 集健身娱乐 、 智斗勇 、 斗 布局谋篇之
的 围棋高 手再 次 聚首 “ 围棋 仙地”烂柯 山 。 0 6 , 州市举行力、 2 0年 衢 了首届 “ 烂柯
非。 空叫采樵客, 柯烂不知归。 ‘ ” “ , … 烂柯 的 柯” 是指 来自中国围棋发祥地 烂柯 山

围棋小故事

围棋小故事

南北朝(420——589)时,19道围棋逐渐占了主要地位,开始通行。北周写的《棋经》中已记围棋“棋有三百六十一道”了,到隋唐就已经完全取代了17道围棋。和南安阳张盛墓曾出土一具19道的瓷棋局。
(五) ——17
围棋里面,还有两个重大的事件(制式及规则)就是座子制和黑白双方先后手的行棋次序。
我们现在的棋盘是19 X 19道,而在早些年,我们的祖先在发明围棋时,一开始并不是这样。那时是比这个规格要小。我们现在通过这些年的考古,已经一点一点的知道了以前的事。在考古中,我们国家发现的最小的棋盘是13 X 13道,1977年4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一座辽代古墓,墓内供桌下,有一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的围棋方桌。桌上涂白漆,中间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棋盘,棋盘纵横13道。这种13道的棋盘是我们国家目前能见到的道数最少的棋盘。
三人深受谢安的感染,知道谢安定是胸有成竹了,所以回去后,各司其职,各练其兵,兵民们一看,也是人不慌,国不乱。军民上下,严阵以待。
(下) (9)
在前秦兵马攻打下寿阳城后,令五万人马住守洛涧。秦军主将符融得到晋兵缺粮的消息后,马上请符坚火速出兵,以免晋军退走。符坚得到消息马上把大军留在河南项城,自领轻骑八千,星夜驰往寿阳。大都督谢石和先锋都督谢玄得知秦军人马未齐后,谢玄马上命五千精兵攻打洛涧。领兵的将刘牢之奋勇当先大破敌军,毙敌一万五千人,大获全胜。洛涧大捷,谢石命全军水路齐进,八万精兵声势浩大。秦军大败人心恐慌,寿阳城上符坚惊慌失措,看哪儿都是晋军,看着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象是晋兵。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晋军?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随后在淝水两军的大决战中,晋军彻底打败了秦军,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胜利。
为什么李靖和虬髯客张三要以下围棋为借口,和李世民相会呢?这就要知道围棋特有的四大功能:一 休闲娱乐性。它是一种高雅的文明的休闲娱乐活动。二 社会交往性。人们可以以棋交友,以棋会友,围棋是一种社会交往的高雅工具和媒体。三 文明的载体。围棋它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在其中体现了文化,军事,哲学,人文,教育,人生哲理,等各种内涵。四 竞技性。它能激发人们的争强好胜之心,奋发向上之志。而这次双雄会,就最能说明围棋的特有作用。

围棋经典故事

围棋经典故事

围棋经典故事1. 烂柯的传说:古代有个樵夫上山砍柴,看到两个仙人在下围棋,他就站在旁边看。

等他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的斧头都烂掉了,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像你在看一部超级精彩的电影,完全沉浸其中,等结束才惊觉时间过得好快呀!2. 弈秋授徒的故事:弈秋可是个厉害的棋手,他教两个徒弟下棋,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却总想着别的。

哎呀,就像我们学习的时候,有的人一心一意,而有的人总是分心,结果能一样吗?3. 王积薪自大受挫:王积薪觉得自己的棋艺可高超了,结果有一次遇到个民间高手,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多像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突然遇到更强的对手,立马傻眼了,哈哈!4. 施襄夏和范西屏的友谊:他们俩可是棋坛的好朋友呀,一起钻研围棋,互相切磋。

这不就跟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一样,一起进步,一起成长!5. 黄龙士的传奇:黄龙士下棋那叫一个厉害,称霸棋坛。

就好比在学校里,总有那么一个学霸,让人好生羡慕!6. 刘仲甫骊山遇仙:刘仲甫在骊山遇到了神仙下棋,他从中学到了好多呢!这就好像你突然有了一次奇遇,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7. 顾师言一子定胜负:顾师言下棋超厉害的,有一次只用了一子就决出了胜负,哇,这也太牛了吧!就像篮球比赛中,最后一秒的绝杀,让人热血沸腾!8. 段祺瑞痴迷围棋:段祺瑞那可是对围棋痴迷得很呀,常常找人下棋。

这跟那些喜欢打游戏的人有啥区别,就是特别着迷嘛!9. 陈毅元帅与围棋:陈毅元帅也很喜欢围棋呢,他还推动了围棋的发展。

这就如同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呀!我觉得这些围棋经典故事都太有趣啦,能让我们了解到围棋的魅力和历史的丰富多彩。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围棋的天空,让我们对围棋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棋故事:王质烂柯
导读:东晋时,信安郡樵夫王质入石室山中伐木,见两童子对弈,便将斧子放在地上,驻足观看。

也不知看了多久,两童子顺手给了王质几枚枣核状物,王质吃下后遂不觉饥饿,继续专心致志地看棋。

一局棋尚未下为,一童子忽对王质道:“你怎么还不回去?”王质如梦初醒,忙去取斧子,却发现斧柄全已朽烂不堪。

回到家里,物是人非,原来山中一局棋,世上已百年。

——《太平御览》
故事中所说的石室山,因为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已经被人们称为烂柯山了。

故事说晋代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这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

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

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

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没有了。

王质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巨变。

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 "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就引用了这个典故。

诗人用王质自比,表达了他遭贬离开京城二十多年后,人事的沧桑巨变所带给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觉。

古人喜欢用神话去解释那些神秘陌生的事物。

云雾缭绕的深山,
常常会被人们想像成不问尘世烦忧的仙人的居所。

这故事中,时间对山中的童子们是宽容的,而对人间却是冷漠的。

其中所寄托的一种苍凉的意味,也使历来读到它的人们不由得发出怅惘的叹息。

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

上文是关于围棋故事:王质烂柯,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