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围棋故事
关于围棋的故事和传说

围棋的起源传说围棋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棋类游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尽管有很多关于围棋起源的说法,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它的真正起源。
下面将探讨围棋起源的各种说法,并尝试揭示围棋真实情况。
说法一:黄帝创造围棋据传说,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是围棋的创造者。
传说中,黄帝在战争中使用一种类似于围棋的策略,将敌人包围并击败了他们。
这种策略被称为“围猎”,被认为是围棋起源的灵感来源。
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任何历史证据的支持。
尽管黄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但是关于他创造围棋的说法仅仅是一种传说,缺乏任何实际证据。
说法二:农民创造围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是中国古代农民发明的。
据说,农民们在田地里玩耍,用棋子代替谷粒,将谷仓看作棋盘,玩一种类似围棋的游戏来消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游戏变得越来越流行,并在整个中国传播开来。
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确实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创造了围棋这个游戏。
说法三:围棋来自印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起源于印度。
在印度,有一种名为“Pasa”的游戏,和围棋有些类似,它也是用棋子在棋盘上行动,最终目标是将对手的棋子包围。
这种说法的支持者认为,围棋可能是由印度人带到中国的,然后被本地人加以改进。
但是,这种说法也缺乏实际证据。
虽然印度和中国之间有很多文化交流,但没有证据表明围棋起源于印度。
说法四:围棋来自日本在日本,围棋被称为“Go”,它是日本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日本,围棋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深奥的艺术形式,被视为一种哲学和文化的体现。
有一种说法认为,围棋实际上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在7世纪初期,日本的官员和学者经常前往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因此,有可能是中国的围棋在日本流传开来的。
它。
围棋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日本的历史只有几百年。
因此,更有可能是围棋是在中国发展壮大,然后被带到日本并在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围棋起源故事

围棋起源故事围棋,作为中国传统的古老棋类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于围棋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故事流传至今,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是关于围棋起源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叫做阿摩的国王,他统治着一个小国家。
阿摩国王是一个非常善良而又智慧的君主,他非常关心国家的民生,时常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发愁。
有一天,阿摩国王听说了一种叫做围棋的游戏,据说这个游戏可以培养人的智慧和策略能力,于是他决定让自己的臣子们把这个游戏带回来。
于是,国王派遣了几位忠诚的臣子前往远方寻找围棋。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找到了围棋,并将它带回了阿摩国。
国王得知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立即召集了国内的智者和贤士,让他们一起来研究这个游戏。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推敲,围棋逐渐在阿摩国家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喜爱的游戏。
人们发现,在围棋的对弈中,需要深思熟虑、谨慎行动,这不仅可以培养人的智慧和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耐心。
因此,围棋在阿摩国家迅速风靡开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逐渐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最终传入了中国。
在中国,围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代智慧和文化的传承,成为了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之一。
围棋起源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它却深刻地反映了围棋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
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游戏中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策略,更在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围棋的起源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美丽传说,激励着人们对围棋的热爱和传承。
因此,围棋起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在后人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故事

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叫尧的圣人,他非常聪明而又慈悲心肠。
有一天,尧听说一个叫丹朱的人非常喜欢打猎,但却经常因为缺乏耐心而失败。
于是,尧决定以围棋的方式教导丹朱一些重要的人生道理。
他邀请丹朱前来见他,并在一个美丽的园子里摆好了一盘围棋。
尧一边解释围棋的规则和技巧,一边和丹朱对弈。
他故意让丹朱赢下第一局,鼓励他的自信心。
接下来的几局,尧故意犯错,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给丹朱如何利用这些错误来获得优势。
尧并不关心自己是否赢得比赛,他只是希望丹朱能够从围棋中领悟到一些重要的道理。
他告诉丹朱:“在围棋中,耐心和灵活性是取胜的关键。
有时候,你需要放弃一些看似有利的位置,以便更好地应对对手的进攻。
同时,你要学会看清全局,而不是被局部的小利所迷惑。
”丹朱渐渐体会到,尧想通过围棋来教他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人生的哲理。
他明白了在生活中,不仅要有目标和耐心,还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
丹朱开始产生了对打猎的新认识。
他不再急于一击必中,而是懂得等待合适的时机与局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丹朱的打猎技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他不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错过良机,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尧教给他的围棋策略。
丹朱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猎手,他的成就得益于围棋所传递的智慧和尧对他的悉心指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培养智慧和耐心的良好方式。
尧利用围棋向丹朱传递了重要的人生教益,为他的成长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学习围棋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发展自己的灵活思维和应变能力。
总之,尧以围棋教导丹朱的故事告诉我们,通过学习围棋,我们可以培养出色的思维能力,如耐心、灵活性和全局观。
这些价值观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要,帮助我们取得成功并成为更有智慧和见识的人。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围棋,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它蕴含着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
在中国古代,围棋也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下面,我们来讲述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围棋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老的传说中。
故事一,孔子与围棋。
相传孔子曾经与围棋大师荀子对弈,当时孔子对荀子说,“你在围棋上的确很有造诣,但是你在围棋之外的世界却一无所知。
”荀子深以为耻,于是他向孔子请教。
孔子告诉他,“在围棋之外的世界,同样需要智慧和谋略,你若能将围棋上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
”荀子听后茅塞顿开,从此他不仅在围棋上更加精通,也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故事二,曹操与围棋。
曹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围棋上也有着非凡的造诣。
有一次,曹操与一位围棋高手对弈,围棋高手连下数十盘都未能取得胜利,心生怨恨。
后来,他听说曹操要对付一位叛逆将领,于是他前去劝说曹操,“您在围棋上的智慧,可以用在对付叛逆将领的计谋上。
”曹操听后大喜,果然,他凭借着围棋上的智慧,成功地对付了叛逆将领,取得了胜利。
故事三,围棋与爱情。
在中国古代,围棋也与爱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传有一位围棋高手,他为了追求心仪的女子,与她对弈。
在对弈的过程中,他不仅展现了自己在围棋上的高超技艺,还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最终,他成功地赢得了女子的芳心,两人成为了一对恩爱情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是一种智力游戏,更是一种展现自己才华的方式,也是一种促进感情的工具。
故事四,围棋与友谊。
在中国古代,围棋也是一种促进友谊的方式。
相传有两位好友,他们经常在围棋上切磋技艺,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他们在围棋上的友谊也促进了他们在生活中的友谊,两人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分享快乐,最终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是一种竞技游戏,更是一种促进友谊的纽带,它能够让人们在围棋的对弈中,体会到友谊的真谛。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围棋,作为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许多古代围棋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围棋的热爱和执着,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些古代围棋故事。
故事一,《琴棋书画》。
相传,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与围棋高手李元礼对弈。
韩愈下了一盘围棋,却输给了李元礼。
韩愈感到非常惭愧,便对李元礼说,“我琴棋书画,样样都不输你。
”李元礼却回答说,“先生的琴棋书画固然了得,但在围棋上却未必胜过我。
”这句话激起了韩愈的斗志,他决定向李元礼学习围棋。
经过不断学习和钻研,韩愈终于在围棋上战胜了李元礼,成为了一位围棋高手。
故事二,《梅花谱》。
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赵子昂的文学家,他非常喜爱围棋。
有一天,他在一次围棋比赛中,对手下了一步很难应对的围棋,赵子昂陷入了困境。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窗外的一株梅花。
梅花虽在寒冷的冬天绽放,但却顽强地生长着,这让赵子昂豁然开朗,他想到了一招妙计,最终扭转了局势,赢得了比赛。
后来,他将这一招命名为“梅花谱”,并广为流传。
故事三,《李白与围棋》。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除了文学才华外,还是一位围棋爱好者。
有一次,他与一位围棋高手对弈,对手下了一步看似无懈可击的围棋,让李白陷入了困境。
但李白并没有灰心,他静下心来思考,最终找到了对策,成功扭转了局势。
在对弈结束后,李白写下了一首诗,“围棋局上见真章,悟出胜负在一念。
身临困境心不乱,智慧如李白之诗。
”。
这些古代围棋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围棋的热爱和执着,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在围棋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正如古人所言,“围棋局上见真章,悟出胜负在一念。
”围棋不仅是一种棋类游戏,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围棋,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智慧吧!。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围棋在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古代围棋故事也流传至今,成为人们传颂的经典。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些中国古代围棋故事。
故事一,孔子对弈颜回。
相传,孔子曾与他的学生颜回下围棋。
孔子下了一步棋,然后对颜回说,“这一步棋,是这样下的,你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势力。
”颜回听了以后,说,“老师,我不这样下,我要这样下。
”颜回下了一步棋,孔子看了看,说,“你这样下,形成了一个小的势力。
”孔子对弈颜回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深刻的思考。
故事二,曹操与司马懿下围棋。
曹操是魏国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则是他的谋士。
有一天,曹操与司马懿下围棋,曹操下了一步棋,然后对司马懿说,“这一步棋,是这样下的,你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势力。
”司马懿听了以后,说,“主公,我不这样下,我要这样下。
”司马懿下了一步棋,曹操看了看,说,“你这样下,形成了一个小的势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深刻的思考。
故事三,诸葛亮与周瑜下围棋。
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周瑜是吴国的大将。
有一天,诸葛亮与周瑜下围棋,诸葛亮下了一步棋,然后对周瑜说,“这一步棋,是这样下的,你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势力。
”周瑜听了以后,说,“孔明,我不这样下,我要这样下。
”周瑜下了一步棋,诸葛亮看了看,说,“你这样下,形成了一个小的势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深刻的思考。
总结。
通过上面介绍的这些中国古代围棋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围棋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围棋不仅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和谋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学习围棋,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更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围棋的魅力,传承并发扬围棋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围棋小故事

南北朝(420——589)时,19道围棋逐渐占了主要地位,开始通行。北周写的《棋经》中已记围棋“棋有三百六十一道”了,到隋唐就已经完全取代了17道围棋。和南安阳张盛墓曾出土一具19道的瓷棋局。
(五) ——17
围棋里面,还有两个重大的事件(制式及规则)就是座子制和黑白双方先后手的行棋次序。
我们现在的棋盘是19 X 19道,而在早些年,我们的祖先在发明围棋时,一开始并不是这样。那时是比这个规格要小。我们现在通过这些年的考古,已经一点一点的知道了以前的事。在考古中,我们国家发现的最小的棋盘是13 X 13道,1977年4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一座辽代古墓,墓内供桌下,有一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的围棋方桌。桌上涂白漆,中间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棋盘,棋盘纵横13道。这种13道的棋盘是我们国家目前能见到的道数最少的棋盘。
三人深受谢安的感染,知道谢安定是胸有成竹了,所以回去后,各司其职,各练其兵,兵民们一看,也是人不慌,国不乱。军民上下,严阵以待。
(下) (9)
在前秦兵马攻打下寿阳城后,令五万人马住守洛涧。秦军主将符融得到晋兵缺粮的消息后,马上请符坚火速出兵,以免晋军退走。符坚得到消息马上把大军留在河南项城,自领轻骑八千,星夜驰往寿阳。大都督谢石和先锋都督谢玄得知秦军人马未齐后,谢玄马上命五千精兵攻打洛涧。领兵的将刘牢之奋勇当先大破敌军,毙敌一万五千人,大获全胜。洛涧大捷,谢石命全军水路齐进,八万精兵声势浩大。秦军大败人心恐慌,寿阳城上符坚惊慌失措,看哪儿都是晋军,看着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象是晋兵。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晋军?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随后在淝水两军的大决战中,晋军彻底打败了秦军,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胜利。
为什么李靖和虬髯客张三要以下围棋为借口,和李世民相会呢?这就要知道围棋特有的四大功能:一 休闲娱乐性。它是一种高雅的文明的休闲娱乐活动。二 社会交往性。人们可以以棋交友,以棋会友,围棋是一种社会交往的高雅工具和媒体。三 文明的载体。围棋它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在其中体现了文化,军事,哲学,人文,教育,人生哲理,等各种内涵。四 竞技性。它能激发人们的争强好胜之心,奋发向上之志。而这次双雄会,就最能说明围棋的特有作用。
古代有关棋的故事

古代有关棋的故事有很多,以下列举几个:
1.“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传说中,尧为了让儿子丹朱学会智慧和纯洁性情,发明了围棋。
这个故事表明了围棋在开发智慧、纯洁性情方面的功能。
2.“弈秋”。
弈秋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棋手,被誉为“通国之善弈者”。
他教棋的故事说明了专
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
3.“举棋不定”。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描述的是宁夕在面临重大决策时犹豫不决,最
终被杀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必须果断决策,否则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后果。
以上故事都展示了围棋在古代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围棋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围棋故事
下围棋只是用来陶冶人的情操,是我们变得更有内涵。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古代围棋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围棋故事一
王积薪是唐代棋坛上的第一国手,生于武则天时期,家庭出生贫寒,父母早亡,从小以砍柴谋生。
他十分勤劳,砍下的柴草,堆积如山,故以“积薪”为名。
那时佛教盛行,山林中寺庙颇多;庙中僧人也常下围棋。
王积薪上山砍柴,每遇僧人下棋,在一旁观摩,兴趣盎然。
很快学会了下棋,并和僧人对弈起来。
僧人见他聪明好学,进步很快,便赠予棋图和《弈棋经》,鼓励他继续努力,一定大有希望。
从此王积薪棋艺更进一步,乡里全无敌手。
僧人大喜,又赠予他马匹和路费,叫他到城里去找高手较量。
王积薪听说太原尉李九言府上正在举行围棋擂台赛,国手冯汪所向无敌。
他决心要去同冯汪较量一番,他骑着僧人送给他的马,带了棋盘棋子,沿途休息时遇到会下围棋的人,就要手谈数局。
一路上未有敌手。
因此,《云仙杂记》中说:“王积薪每出游,必携围棋短具,画代为局,与棋子并盛竹筒中,系于车辕马鬣之间,道上虽遇匹夫,亦与对手。
胜则徵饼饵牛酒,取饱而去。
”
到了李九言府上,王积薪便与冯汪在府中金谷园对阵,连下九局,
王积薪先以二比四负于对方,但接着又连胜三局,以五比四取得最后胜利。
后来王积薪将这九局棋加以评注,成棋史上有名的《金谷园九局图》,流传与世。
这九局棋下得非常激烈,惊险迭起,帮唐代诗人韩屋以“眼病休看九局棋”的诗句加以形容。
可想而知,双方扭杀的古棋风,在王积薪对局中体现得非常突出。
王积薪战胜国手冯汪后,名声大震。
中书令燕国公张说便召他到家里当了一们棋客;后来又推荐他进入翰林院,做皇帝唐玄宗的棋待诏,封为九品官,在宫中陪皇帝和亲王们下棋;并得用空余时间研究棋艺理论,总结了前人和他自己的对局经验,撰写了不少棋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围棋《十诀》。
这《十诀》词精意深而又通俗易懂,慨括了围棋的基本原理。
以后历代棋手,都奉为金科玉律。
除《十诀》和《金谷九局图》外,王积薪还著有《棋诀》三卷、《凤池图》一卷。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因安禄山造反,逃往四川。
王积薪也跟了去。
在途中,一天夜晚,王积薪借宿在一位老妇人家的屋檐下,听得屋内老妇人和她的媳妇躺在床上对话:“夜很长,一时也睡不着,咱们来下盘围棋吧!”老妇人说。
“好的。
”媳妇回答。
王积薪好不奇怪,心相:“屋里没有灯,躺在床上怎样下围棋呢?”便侧耳谛听着。
“起东南九放一子。
”媳妇说。
“东五南十二放一十”老妇人回答。
“起西八南十放一子。
”“西九南十放一子。
”…… 两人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总共下了三十六着棋。
忽听老妇人说:“你输了。
我胜了九路。
”王积薪惊异不止,在乡村里竟有这样天才的女棋手,不用棋盘、棋子,只是凭空想象,能下出这样的妙棋。
他自叹不如。
天亮后,他走进屋里,向老妇人请教说:“夜里听得你们口说下棋,十分钦佩,可否给我指教一番?”老妇人便叫王积薪摆出棋盘棋子来,由媳妇给他一一讲解昨夜下的那局棋。
王积新觉得这盘棋下得十分奇妙,便把它叫做“邓艾开蜀势”带回手认真研究,大受教益,棋艺更时。
后来他创造了一子解双征的奇妙着法。
经过多次战乱,王积薪定的棋谱都已失传了,只有这一子解双征的着法还保存在宁代李逸民所著的《忘忧清乐集》中。
从这一谱中可以看出王积薪不同凡响的棋艺。
古代围棋故事二
在明末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里,有一回,叫做《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
说北宋时有个天才少年周国能,围棋无敌,不愿在家乡娶一个村妇终老,就扮作道童模样,自称小道人,想凭一手棋艺,寻一个满意的妻子。
当时辽国第一国手是一个年轻女子,名叫妙观,被朝廷册封为女棋童,开了一个棋肆,教授门徒。
周国能慕名寻来,第一眼看见妙观,就被她的美貌夺走了三魂七魄。
过了几天,有王爷派人来请他去下棋,他以高超棋艺征服了众王爷,诸王又派人召妙观前来对局。
周国能拿出五两黄金做赌注,妙观说自己没有带钱,周国能就说,何不即以身躯出注?“若小子胜了,赢小娘子做个妻房。
”诸王俱大笑,都说愿做保亲,“正是风流佳话!”妙观无所推脱,只得硬着头皮应战,心慌意乱之下,棋力还不如平常,结果连输两局。
周国能终于娶到了心上人,也就落户在辽国,托人把父母接了过
来。
“周国能又指点妙观神妙之着,两个都造到绝顶,竟成对手。
”
这个颇有些喜剧色彩的故事告诉我们几个道理:第一,愿赌服输,该来的总是要来。
第二,输了未必不是好事,可以提高棋艺,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意外收获。
第三,围棋也可以很有爱。
古代围棋故事三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
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子正义》里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卜徒父是也。
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
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
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
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
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
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
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
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
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
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
来。
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
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行。
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
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如从云中撒下。
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
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
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