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七 解放战争(全国中考题组)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单元精品试卷及答案:第7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单元精品试卷及答案:第7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1.(2019·镇江)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

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

”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D)A.国民党一大B.北平和谈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2.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

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

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的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C)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3.(2019·省实验三模)某班同学围绕解放战争开展多主题探究学习,其中一组同学收集的资料如下,这组同学探究的主题应当是(D)1947年3月青化砭战役1947年4月羊马河战役1947年5月蟠龙战役1947年8月沙家店战役A.长沙会战B.徐州会战C.百团大战D.转战陕北4.图一、图二分别为人民艺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版画作品《烧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

这两幅作品反映了(D)图一图二A.抗日根据地土地改革的蓬勃开展B.边区农村社会矛盾得到缓和C.三大改造服务于工业化建设D.解放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5.(2019·济宁)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关于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D)A.时间是1946年7月B.地点在陕西西安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6.(2019·郑州实验外国语模拟)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与该材料对应的事件是(D)A.百团大战B.平型关大捷C.转战陕北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2019·河师大附中一模)“1947年……突破黄河天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呼:“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攻破!”周恩来对此事件的评价:“我们已经越过蒋介石的铁丝网,打进他的内壕了。

专题07 解放战争(部编版)(学生版)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提分精练

专题07 解放战争(部编版)(学生版)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提分精练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某小说中有如下故事梗概: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这部小说的书名最有可能是()A.《开启思想大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B.《我眼中的西安事变》C.《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D.《鸦片战争的烽烟》2.毛泽东生前写下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进行不懈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

请将下列四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4.某校戏剧社的同学正在排演反映解放战争历史的课本剧,准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出场顺序应该是()①千里跃进大别山②百万雄师过大江③大军决战扭乾坤④转战陕北歼强敌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5.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

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D.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6.毛泽东的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A.解放南京 B.挺进大别山C.转战陕北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7.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8.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模拟试题(附答案)(1)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模拟试题(附答案)(1)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模拟试题(附答案)(1)一、选择题1.《蒋介石日记》(1948年12月31日)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

”“本月忧患”主要是指A.重庆谈判结局不利B.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被粉碎C.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失败D.与共产党战略决战频频失利2.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历经艰难的一年,又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

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A.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B.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C.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D.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3.小明在“纪念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的演讲比赛中,演讲词里面有“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语句。

据此可知,他所讲的是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B.大军合力战淮海C.千里跃进大别山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4.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

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

材料强调了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他的作品《乡愁》中“…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那头。

”表达了作者在台湾隔着台湾海峡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

造成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现在分离的原因是( )A.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B.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C.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D.西班牙人占据台湾6.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威。

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沉浮”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淮海战役D.解放南京7.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

2020安徽中考历史考前必刷题-第1部分 模块2 主题7 人民解放战争

2020安徽中考历史考前必刷题-第1部分 模块2 主题7 人民解放战争

A.广州
B.瑞金
C.西安
D.重庆
【解析】 由题干中“蒋介石”“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 待之”,回归教材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 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 和平谈判。故选D。
2.(台州)学习历史地图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时空意识,如图反映的史实 及其影响是( A )
【解析】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
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6.(2019·柳州)据资料统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 96
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 71 万人,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 1000 万
人次。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 A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时期给予的物力、人力上
的积极支援。BCD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二、辨析改错 7.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 】(1)1946 年,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依据“双十协定”再次 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A.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全面展开 B.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C.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实现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单项选择
1.(2019·南京)蒋介石曾写道:“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
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
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里的“渝”指的是( D )
4.(2019·衡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

中考历史总复习7-第七讲 人民解放战争

中考历史总复习7-第七讲 人民解放战争

A.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B.红军长征 D.人民解放战争
1
23456
7 8 9 10
3.(2022·河北九地市模拟)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的 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 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 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官兵60万,支前民工达到230万。 材料主要说明了( C )
A.三大战役都是以人民军队的胜利结束 B.三大战役中国国民党都采取了正确的决策 C.三大战役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 D.三大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由于决策者的正确指导
1
2
3
3.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 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 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A )
刘胡兰: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山西省文水县。在文水县云周西村领 导土地改革的中共候补党员刘胡兰被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地主武装认出,不 幸被捕。1947年1月,刘胡兰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牺牲时未满15周岁。
1
23456
7 8 9 10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以上英模人物的壮举分别发生在哪一重大 历史事件期间,并概括以上壮举发生时的国际形势。
7 8 9 10
9.(2022·廊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 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 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 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 大的敌人。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模拟试卷(带答案)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模拟试卷(带答案)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模拟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邓小平曾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

这里的“伟大的胜利”是指A.辽沈战役的胜利B.淮海战役的胜利C.平津战役的胜利D.渡江战役的胜利2.下图是某同学的笔记该笔记归纳的是解放战争A.爆发的时代背景B.取得胜利原因C.主要历史进程D.取得胜利影响3.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

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A.解放沈阳B.解放南京C.解放北平D.解放上海4.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历经艰难的一年,又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

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A.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B.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C.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D.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5.毛泽东曾在《忆重庆谈判》中说“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A.和蒋介石共建新中国B.商讨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C.建立统一战线抗击日寇D.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王6.以下历史史实有错误的是A.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B.渡江战役的胜利,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C.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千里跃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7.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胸膛(武汉、南京)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发动准海战役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8.小明在“纪念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的演讲比赛中,演讲词里面有“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语句。

据此可知,他所讲的是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B.大军合力战淮海C.千里跃进大别山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9.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他的作品《乡愁》中“…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那头。

(河北重点推荐)新2020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七 解放战争(河北中考题组)模拟试题【下载】

(河北重点推荐)新2020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七 解放战争(河北中考题组)模拟试题【下载】

主题七解放战争河北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8河北,14,2分)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

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人心的向背B.军队的士气C.决策者的作用D.外部势力的介入2.(2016河北,13,2分)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

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守戍其占领地区的职责,实际作战部队便相应地减少了。

”由此可见,“转折点”指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国统区人民开始厌倦战争C.中共军队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人数D.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3.(2015河北,14,2分)右图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二、非选择题4.(2014河北,28,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时期(1875—1908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

1899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01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840万两,其中2400万两即占总收入的30%,用来偿还外国贷款。

从1874至1911年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1.714亿英镑(约10.83亿两),到1911年,清政府垮台为止,共偿还了3230万镑(约2.04亿两),还有1.39亿镑(约8.78亿两)未偿还。

这种以借钱来偿还以前贷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了一个无望的泥沼中。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抗战后一度恢复,可是内战使经济又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

以国统区米价为例,1947年1月初,每担为6万元,6月份涨至50万元,7月份又涨至65万元。

物价飞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工薪阶层,如教师等。

2020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七 解放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

2020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七 解放战争(2年模拟题组)模拟试题

主题七解放战争2年模拟题组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42中模拟,16)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陆续接到指令:“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打谈结合、以打促和”,如需必打,则以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展开近战和肉搏、不得炮击……此战是在夺取( )A.锦州B.北平C.徐州D.南京2.(2018河北唐山路南三模,15)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的统治必然被推翻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D.上海解放标志解放战争的胜利3.(2017河北张家口桥西模拟,13)下表摘引自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二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井冈山的斗争》二十三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四十筹建新中国A.红军长征结束与战略转移的实现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重庆谈判与中国共产党求和平的努力D.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2017河北邯郸一模,13)从下面的作战示意图中不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该战役的( )A.作战部队B.进攻路线C.战役成果D.取胜原因5.(2017河北石家庄28中模拟,14)下列图片都与南京有关,以下对这四幅图片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都发生在20世纪B.南京的变迁C.中国近代史由此揭开序幕D.屈辱与抗争的近代中国史缩影二、非选择题6.(2018河北名校联盟二模,29)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蒋介石要放手发动内战也有许多困难。

第一,解放区有一万万人民、一百万军队、二百多万民兵。

第二,国民党统治地区的觉悟的人民是反对内战的,这对蒋介石是一种牵制。

第三,国民党内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赞成内战。

材料二那时候的党是幼年的党,没有清醒的头脑,没有武装斗争的经验,没有针锋相对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七解放战争
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福建,16,2分)“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018四川成都,10,2分)1948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
A.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
B.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3.(2018北京,17,1.5分)人民解放军经历142天的连续作战,从277万人增加到358万人;国民党军从365万人下降到204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

取得以上战果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4.(2018陕西,15,2分)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右图。

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战略反攻开始
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②④③
5.(2017湖北襄阳,16,1分)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6.(2017山西,7,2分)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

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百团大战,主动出击
B.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7.(2016山西,8,2分)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

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8.(2016山东青岛,25,1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主要矛盾
B.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二、非选择题
9.(2018江苏苏州,31,5分)(改编)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与富强,多次在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勇立潮头,作出巨大的贡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

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南方讲话
(1)读材料一,指出图1所示军事行动的战略意义。

图2所示是邓小平参与指挥的哪一战役?(2分)
(2)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邓小平南方讲话精神的指引下,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2分)
10.(2017江苏南京,27,12分)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答案精解精析
.D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A 锦州是东北地区通往华北地区的咽喉要道,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锦州,截断了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逃往华北地区的退路。

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分别是淮海战役、三大战役、南京解放的影响。

3.C 三大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故选C。

4.D 此题图片对于解题而言作用并不明显,凭借所列内容也可正确排序:①为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②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为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④应该是1949年1月淮海战役的胜利;⑤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有关;⑥是1940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百团大战。

故选D项。

5.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毛泽
东”“1945年”“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可知此谈话反映的事件是重庆谈判,故正确答案选择A。

6.C 图片下方批注,太原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4月24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南京解放。

A项发生在1940年;B 项发生在1947年;D项发生在1950—1953年。

故选C项。

7.C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符合抗战结束后全国民众的心愿,“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人民解放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其胜利的原因。

答案为C。

8.A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要矛盾。

北伐战争时国共共同的目标是北洋军阀,与封建北洋军阀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因此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抗日战争结束后,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

二、非选择题
9.答案(1)战略意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战役:淮海战役。

(2)奋斗目标:从建国起,用一百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了邓小平一生的几次重要活动。

第(1)问,根据图1信息“挺进大别山”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它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根据图2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邓小平参与指挥的淮海战役。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归纳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答案(1)①第四军;②长征。

(2分)
(2)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八路军;⑤新四军;⑥1945。

(4分)
(3)⑦战略进攻;⑧三大战役;⑨南京;⑩华东军区海军。

(4分)
(4)党的正确领导;得民心。

(2分)
解析第(1)(2)(3)问都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联系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和抗日
战争、解放战争、军队建设的相关知识来回答。

第(4)问,通过人民军队人数变化的总趋势,可知其成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