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分析方法与对应图解读方法 (2)

对应分析方法与对应图解读方法 (2)
对应分析方法与对应图解读方法 (2)

对应分析方法与对应图解读方法——七种分析角度

对应分析就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技术,主要分析定性数据Category Data方法,也就是强有力的数据图示化技术,当然也就是强有力的市场研究分析技术。

这里主要介绍大家了解对应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何帮助探索数据,分析列联表与卡方的独立性检验,如何解释对应图,当然大家也可以瞧到如何用SPSS操作对应分析与对数据格式的要求!

对应分析就是一种数据分析技术,它能够帮助我们研究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交互表的信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主要适用于有多个类别的定类变量,可以揭示同一个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适用于两个或多个定类变量。

主要应用领域:

概念发展(Concept Development)

新产品开发(New Product Development)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

竞争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

广告研究(Advertisement Research)

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谁就是我的用户?

还有谁就是我的用户?

谁就是我竞争对手的用户?

相对于我的竞争对手的产品,我的产品的定位如何?

与竞争对手有何差异?

我还应该开发哪些新产品?

对于我的新产品,我应该将目标指向哪些消费者?

数据的格式要求

对应分析数据的典型格式就是列联表或交叉频数表。常表示不同背景的消费者对若干产品或产品的属性的选择频率。背景变量或属性变量可以并列使用或单独使用。

两个变量间——简单对应分析。

多个变量间——多元对应分析。

案例分析:自杀数据分析

上面的交互分析表,主要收集了48961人的自杀方式以及自杀者的性别与年龄数据!POISON(毒药)GAS(煤气)HANG(上吊)DROWN(溺水)GUN(开枪)JUMP(跳楼)(我们就不翻译成中文了,读者可以把六个方式想象成品牌或别的什么)

当然,我们拿到的最初原始数据可能就是SPSS数据格式记录表,

其中,性别取值1-male 2-female,年龄取值1-5,分别表示不同年龄段。

要回答的问题就是:

1-不同性别的人在选择自杀方式上有什么差别?

2-不同年龄的人在选择自杀方式上有什么差别?

3-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在选择自杀方式上有什么差别?

我们首先,把性别字段乘上10加上年龄字段生成新字段sexage,取值就是11-15,21-25,然后分别用M/F与年龄组中值代表Sexage字段的变量值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简单对应分析了!

现在问大家,如果您瞧到上面的6×10的矩阵-列联表,您能瞧出什么差异?

现在我们采用SPSS软件进行对应分析!

(我现在用的就是SPSS17、0多语言版本,前两天听博易智讯的人说,现在SPSS已经有18、0版本了,不过从对应分析方法角度我还就是希望用11、5版本,因为可以自己拆分重新组合修改图形,现在的版本就是图片了,不能随心所欲的修改,不爽!)

分别定义好行列变量以及它们的取值范围!

对应分析中,6×10的列联表(交互表)可以得到行列维度最小值减1的维度,我们瞧到第一维度Dim1解释了列联表的60、4%,第二维度Dim2解释了列联表的33、0%,说明在两个维度上已经能够说明数据的93、4%,这就是比较理想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瞧卡方检验等!

下面我们主要解释如何解读对应图(小蚊子的博客中也有非常相似的解释,我非常欣赏她的博客)

首先对SPSS分析得到的对应图进行修饰与编辑,在零点增加两条中线!

鱼骨图分析法(完整篇)

编号:SY-AQ-01646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鱼骨图分析法(完整篇) Fishbone diagram analysis

鱼骨图分析法(完整篇)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鱼骨分析法是咨询人员进行因果分析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比较直观。现以上面提到的某炼油厂情况作为实例,采用鱼骨分析法对其市场营销题进行解析。 鱼骨分析法简介 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BS):一种通过集思广益、

发挥团体智慧,从各种不同角度找出问题所有原因或构成要素的会议方法。BS有四大原则:严禁批评、自由奔放、多多益善、搭便车。 鱼骨图的三种类型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鱼骨图制作 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1、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红外图谱分析方法大全

红外光谱图解析 一、分析红外谱图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公式:不饱和度=F+1+(T-O)/2 其中: 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F、T、O分别是英文4,3 1的首字母,这样记起来就不会忘了 举个例子:例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吗,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炔—2200~2100 cm^-1 烯—1680~1640 cm^-1 芳环—1600、1580、1500、1450 cm^-1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O-H,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解析的过程基本就是这样吧,至于制样以及红外谱图软件的使用,一般的有机实验书上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的。 二、记住常见常用的健值 1.烷烃 3000-2850 cm-1C-H伸缩振动 1465-1340 cm-1C-H弯曲振动 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 cm-1以下,接近3000 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 3100~3010 cm-1烯烃C-H伸缩 1675~1640 cm-1C=C伸缩 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 2250~2100 cm-1C≡C伸缩振动 3300 cm-1附近炔烃C-H伸缩振动 4.芳烃 3100~3000 cm-1芳环上C-H伸缩振动 1600~1450 cm-1C=C 骨架振动 880~680 cm-1C-H面外弯曲振动) 芳香化合物重要特征:一般在1600,1580,1500和1450 cm-1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

鱼骨图分析法(又名因果图)

鱼骨图Cause & Effect/Fishbone Diagram 第1章概念与来源 鱼骨图又名特性因素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又叫因果分析图。同时,鱼骨图也用在生产中,来形象地表示生产车间的流程。下图为鱼骨图基本结构: 一般可转化为三种类型: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第2章应用场景 鱼骨图常用于查找问题的根因时使用,如对于现场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整理时可使用该工具分析用户的本质需求。 第3章使用步骤 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测量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点: 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f、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未端原因; 绘制鱼骨图 鱼骨图做图过程一般由以下几步组成: 1.由问题的负责人召集与问题有关的人员组成一个工作组(work group),该组成员必须对问题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2.问题的负责人将拟找出原因的问题写在黑板或白纸右边的一个三角形的框内,并在其尾部引出一条水平直线,该线称为鱼脊。 3.工作组成员在鱼脊上画出与鱼脊成45°角的直线,并在其上标出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成45°角的直线称为大骨。 4.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细化,画出中骨、小骨……,尽可能列出所有原因 5.对鱼骨图进行优化整理。 6.根据鱼骨图进行讨论。完整的鱼骨图如图2所示,由于鱼骨图不以数值来表示,并处理问题,而是通过整理问题与它的原因的层次来标明关系,因此,能很好的描述定性问题。鱼骨图的实施要求工作组负责人(即进行企业诊断的专家)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整个过程负责人尽可能为工作组成员创造友好、平等、宽松的讨论环境,使每个成员的意见都能完全表达,同时保证鱼骨图正确做出,即防止工作组成员将原因、现象、对策互相混淆,并保证鱼骨图层次清晰。负责人不对问题发表任何看法,也不能对工作组成员进行任何诱导。 鱼骨图使用步骤 (1)查找要解决的问题; (2)把问题写在鱼骨的头上; (3)召集同事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 (4)把相同的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 (5)根据不同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总结出正确的原因;

红外谱图峰位分析方法

红外谱图分析(一)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实验手段得到的。这就是通过比较大量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从中总结出各种基团的吸收规律来。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C、C═O等,都有自己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根据化学键的性质,结合波数与力常数、折合质量之间的关系,可将红外4 000~400 cm-1划分为四个区:4 000~2 500 cm-1 氢键区 2 500~2 000 cm-1 产生吸收基团有O—H、C—H、N—H; 叁键区 2 000~1 500 cm-1 C≡C、C≡N、C═C═C 双键区 1 500~1 000 cm-1 C═C、C═O等 单键区 按吸收的特征,又可划分为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一、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红外光谱的整个围可分成4 000~1 300 cm-1与1 300~600 cm-1两个区域。 4 000~1 300 cm-1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由于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一般位于高频围,并且在 该区域,吸收峰比较稀疏,因此,它是基团鉴定工作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 在1 300~600 cm-1区域中,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复杂光谱。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一样,因而称为指纹区。指纹区 对于区别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 指纹区可分为两个波段 (1)1 300~900 cm-1这一区域包括C—O,C—N,C—F,C—P,C—S,P—O,Si—O等键的伸缩振 动和C═S,S═O,P═O等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法在分析和另一应用是对混合物中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是借助于对比吸收峰强度来进行的,只要混合物中的各组分能有一个持征的,不受其他组分干扰的吸收峰存在即可。原则上液体、圆体和气体样品都对应用红外光谱法作定量分析:1.定量分析原理 红外定量分析的原理和可见紫外光谱的定量分析一样,也是基于比耳-朗勃特(Beer-Lambert)定律。 Beer定律可写成:A=abc 式和A为吸光度(absorbance),也可称光密度(optical density),它没有单位。系数a称作吸收系数(absorptivity),也称作消光系数(extinction coeffieient),是物质在单位浓度和单位厚度下的吸光度,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吸收系数a值。且同一物质的不同谱带其a值也不相同,即a值是与被测物质及所选波数相关的一个系数。因此在测定或描述吸收系数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波数位置。当浓度c选用mol·L-1为单位,槽厚b以厘米为单位时,则a值的单位为:L·cn-1·mol-1,称为摩尔吸收系数,并常用ε表示。吸收系数是物质具有的特定数值,文献中的数值理应可以通用。但是,由于所用仪器的精度和操作条件的不同,所得数值常有差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保证分析的准确度,所用吸收系数还得借助纯物质重新测定。 在定量分析中须注意下面两点: 1)吸光度和透过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透过率和样品浓度没有正比关系,但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2)吸光度的另一可贵性使它具有加和性。若二元和多元混合物的各组分在某波数处都有吸收,则在该波数处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级分吸光度的算术和:但是样品在该波数处的总透过率并不等于各组分透过率的和; 2.定量分析方法的介绍 红外光谱定量方法主要有测定谱带强度和测量谱带面积购两种。此外也有采用谱带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能准确地测量重叠的谱带,甚至包括强峰斜坡上的肩峰。 红外光谱定量分忻可以采用的方沦很多,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1)直接计算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组分简单、特征吸收带不重叠、且浓度与吸收度呈线性关系的样品。 应用(4-35)式,从谱图上读取透过率数值,按A=ln(I0/I)(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的关系计算出A值,再按(4-35)式算出组分含量c,从而推算出质量分数。这一方法的前提是需用标准样品测得a值。分析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文献报导的a值。 (2)工作曲线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组分简单.特征吸收谱带重叠较少,而浓度与吸收度不完全呈线性关系的样品。 将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样品的湾液.在同一吸收池内测出需要的谱带,计算出吸收度值作为纵坐标,再以浓度为横坐标,作出徊应的工作曲线。由于是在同一吸收池内测量,故可获得A~c的实际变化曲线。

天气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天气图的一般知识 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天气图底图是用来填写各测站气象观测资料而特制的空白地图。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有:南、北半球天气图、中纬度区域天气图、热带低纬地区天气图等。制作底图的投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兰勃特投影 兰勃特投影法又称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将地球体的30?和60?纬圈与圆锥面相割,经纬线及地形投影到圆锥形的图纸上,展开后经线呈放射形直线,纬线是同心圆弧。这种图最适宜作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底图。我国、日本等国的天气图底图均采用这种投影。 2.极地平面投影 用这种投影法制成的底图,其经线为一组由极地向赤道发出的放射形直线,纬线为一组围绕极地的同心圆。这种投影适宜作北(南)半球天气图底图。 3.墨卡托投影 用一圆筒套在地球体上,地球赤道表面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光源放在地球中心进行投影。把圆筒展开便制成一张图,其经、纬线都为平行直线。由于低纬地区用这种投影与实况较为接近,而在高纬地区投影面积放大倍数太大。所以这种图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 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天气图的种类 天气分布是三维空间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揭示天气状况,在气象分析和预报中,通常绘制三种类型的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天气图的制作过程依次为观测、编报发送、收报、填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根据地面观测资料绘制的,它是一种综合性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基本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就是等压面上的形势图,它是根据高空观测资料绘制的。辅助图是配合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而使用的特定图。 2.天气图的图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通常地面天气图每天制作4次,分别在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即北京时08时、14时、20时、次日02时。此外,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 h就有一地面天气图产生。高空天气图一天制作两次,世界时00时、12时,即北京时08时和20时。 第二节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的填绘:各地同一时刻观测的地面资料,传递到各大气象通信中心,然后再由通信中心向各地气象台传播。气象台接收到各地气象观测报文之后,要按照国际规定的统一格式,把收到的电码译成数字或符号填入天气图底图。由于观测资料的来源不同,又分为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和船舶测站填图格式。 1.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图4-2-1)

红外谱图分析方法总结

红外谱图分析方法总结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不饱和度=F+1+(T-O)/2其中: 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例如:比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炔2200-2100cm-1、烯1680-1640cm-1、芳环1600,1580,1500,1450cm-1。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O-H,C-N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至此,分析基本搞定,剩下的就是背一些常见常用的健值了! 1.烷烃:C-H伸缩振动(3000-2850cm-1)C-H弯曲振动(1465-1340cm-1)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烯烃C-H伸缩(3100-3010cm-1)C=C伸缩(1675-1640cm-1)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伸缩振动(2250-2100cm-1)炔烃C-H伸缩振动(3300cm-1附近)。 4.芳烃:3100-3000cm-1芳环上C-H伸缩振动、1600-1450cm-1C=C骨架振动、880-680cm-1C-H面外弯曲振动、芳香化合物重要特征:一般在1600、1580、1500和1450cm-1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个峰。 880-680cm-1,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依苯环上取代基个数和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芳香化合物红外谱图分析中,常常用此频区的吸收判别异构体。 5.醇和酚:主要特征吸收是O-H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O-H自由羟基O-H的伸缩振动:3650-3600cm-1,为尖锐的吸收峰,分子间氢键O-H伸缩振动:3500-3200cm-1,为宽的吸收峰;C-O伸缩振动:1300-1000cm-1O-H面外弯曲:769-659cm-1 6.醚:特征吸收:1300-1000cm-1的伸缩振动,脂肪醚:1150-1060cm-1一个强的吸收峰;芳香醚:两个C-O伸缩振动吸收:1270-1230cm-1(为Ar-O伸缩) 1050-1000cm-1(为R-O伸缩) 7.醛和酮:醛的主要特征吸收:1750-1700cm-1(C=O伸缩)2820,2720cm-1(醛基C-H伸缩);脂肪酮:1715cm-1,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如果羰基与烯键或芳环共轭会使吸收频率降低 8.羧酸:羧酸二聚体:3300-2500cm-1宽,强的O-H伸缩吸收1720-1706cm-1,C=O 吸收1320-1210cm-1C-O伸缩,920cm-1成键的O-H键的面外弯曲振动。 9.酯:饱和脂肪族酯(除甲酸酯外)的C=O吸收谱带:1750-1735cm-1区域饱和酯C-C(=O)-O谱带:1210-1163cm-1区域,为强吸收 10.胺:3500-3100cm-1,N-H伸缩振动吸收,1350-1000cm-1,C-N伸缩振动吸收。

很多人不知道鱼骨图分析法怎么画

很多人不知道鱼骨图分析法怎么画 导语: 鱼骨图的画法有很多种,主要是手工绘图和软件绘图。若是采用软件绘图,又会根据软件的不同,绘制出不同效果的鱼骨图。我们都希望可以绘制出漂亮且富有创意的鱼骨图,你可知道怎么绘制吗?不着急,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款比较新颖的鱼骨图软件,具备丰富的功能和简洁的操作界面。 什么软件可以画出漂亮有创意的鱼骨图? 如今的专业的鱼骨图软件,要么是收费太贵,要么是素材太少,要么是操作太难。这里推荐一款这些问题都不存在的鱼骨图软件,MindMaster!软件可以免费使用,操作性对新手小白十分友好,内置海量素材及绘图模板,可任你自行创作,支持你的无限创意。 免费获取MindMaster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4315795830.html,/mindmaster/ 如何绘制出漂亮有创意的鱼骨图? 1、首先在电脑中下载安装好思维导图软件MindMaster。打开百度,搜索“亿图MindMaster”进入亿图官网,然后找到MindMaster进行下载安装。

2、然后运行软件,找到鱼骨图模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然后双击它快速创建一个鱼骨图出来。 3、之后进入画布,我们可以看到选择的鱼骨图正在画布中央,先把他的内容进行修改,用鼠标双击主题就可以编辑了。

4、默认的主题样式不够好看,我们可以通过右侧的工具栏来一键修改主题样式,或者你也可以发挥创意自己进行主题DIY,让自己的鱼骨图变的更加漂亮。 5、全部绘制好以后,点击“文件”。

6、最后全部绘制完成以后将其保存,点击“文件”回到软件初始界面,然后选择“导出&发送”,找到想要保存的格式点击确定就行。 获取更多鱼骨图软件使用技巧:https://www.360docs.net/doc/4315795830.html,/software/mindmap/

红外光谱分析法习题(含答案)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 一、简答题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2.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模式. 3.何谓基团频率?它有什么重要用途? 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6.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二、选择题 1.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A KBr晶体在 4000~ 400cm -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B KBr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C KBr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D 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2.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A 玻璃 B 石英 C 卤化物晶体 D 有机玻璃 3.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 A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B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C 因为分子中有 C、H、O以外的原子存在 D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4.下列四种化合物中,羰基化合物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 ) A I B II C III D IV 5.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 ) A 气体 B 正构烷烃 C 乙醚 D 乙醇 6.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A 2个,不对称伸缩 B 4个,弯曲 C 3个,不对称伸缩 D 2个,对称伸缩 7.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A 18 B 12 C 30 D 31 8.在以下三种分子式中C=C双键的红外吸收哪一种最强? (1) CH3-CH = CH2(2) CH3-CH = CH-CH3(顺式)(3) CH3-CH = CH-CH3(反式)( ) A(1)最强 B (2)最强 C (3)最强 D 强度相同 9.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A 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B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D 稍有振动 10.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 A H2O B CO 2 C HCl D N2 11.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A C4H8O B C3H4O 2 C C3H6NO D (1) 或(2) 12.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13.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A 0 B 1 C 2 D 3 14.红外光谱法试样可以是( ) A 水溶液 B 含游离水 C 含结晶水 D 不含水 15.能与气相色谱仪联用的红外光谱仪为( ) A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B 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 C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D 快扫描红外分光光度计 16.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频率最小的是( ) A C-H B N-H C O-H D F-H 17.已知下列单键伸缩振动中C-C C-N C-O键力常数k/(N?cm-1) 4.5 5.8 5.0吸收峰波长 λ/μm 6 6.46 6.85问C-C, C-N, C-O键振动能级之差⊿E顺序为( ) A C-C > C-N > C-O B C-N > C-O > C-C C C-C > C-O > C-N D C-O > C-N > C-C 18.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 -1有吸收峰,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

鱼骨图分析法

鱼骨图定义 鱼骨图又名特性因素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又叫因果分析图。 同时,鱼骨图也用在生产中,来形象地表示生产车间的流程。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BS):一种通过集思广益、发挥团体智慧,从各种不同角度找出问题所有原因或构成要素的会议方法。BS有四大原则:严禁批评、自由奔放、多多益善、搭便车。 鱼骨图基本结构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鱼骨图制作 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测量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点: 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f、 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未端原因; 鱼骨图绘图过程 鱼骨图做图过程一般由以下几步组成[2]: 1.由问题的负责人召集与问题有关的人员组成一个工作组(work group),该组成员必须对问题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2.问题的负责人将拟找出原因的问题写在黑板或白纸右边的一个三角形的框内,并在其尾部引出一条水平直线,该线称为鱼脊。 3.工作组成员在鱼脊上画出与鱼脊成45°角的直线,并在其上标出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成45°角的直线称为大骨。

红外图谱分析方法

红外图谱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图解析 一、分析红外谱图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公式:不饱和度,F+1+(T-O)/2 其中: 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F、T、O分别是英文4,3 1的首字母,这样记起来就不会忘了 举个例子:例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吗,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炔— 2200~2100 cm^-1 烯— 1680~1640 cm^-1 芳环— 1600、1580、1500、1450 cm^-1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 C=O,O-H,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解析的过程基本就是这样吧,至于制样以及红外谱图软件的使用,一般的有机实验书上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的。二、记住常见常用的健值 1.烷烃 -13000-2850 cm C-H伸缩振动 -11465-1340 cm C-H弯曲振动 -1-1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 cm 以下,接近3000 cm 的频率吸收。 2.烯烃 -13100~3010 cm 烯烃C-H伸缩 -11675~1640 cm C=C伸缩 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 -12250~2100 cm C?C伸缩振动 -13300 cm 附近炔烃C-H伸缩振动 4.芳烃 -13100~3000 cm 芳环上C-H伸缩振动 -11600~1450 cm C=C 骨架振动 -1880~680 cm C-H面外弯曲振动) -1芳香化合物重要特征:一般在1600,1580,1500和1450 cm 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 个峰。

红外光图谱分析

红外光图谱分析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不饱和度=F+1+(T-O)/2其中: 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例如:比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炔2200-2100cm-1、烯1680-1640cm-1、芳环1600,1580,1500,1450cm-1。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O-H,C-N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至此,分析基本搞定,剩下的就是背一些常见常用的健值了! 1.烷烃:C-H伸缩振动(3000-2850cm-1)C-H弯曲振动(1465-1340cm-1)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烯烃C-H伸缩(3100-3010cm-1)C=C伸缩(1675-1640cm-1)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伸缩振动(2250-2100cm-1)炔烃C-H伸缩振动(3300cm-1附近)。 4.芳烃:3100-3000cm-1芳环上C-H伸缩振动、1600-1450cm-1C=C骨架振动、880-680cm-1C-H面外弯曲振动、芳香化合物重要特征:一般在1600、1580、1500和1450cm-1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个峰。 880-680cm-1,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依苯环上取代基个数和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芳香化合物红外谱图分析中,常常用此频区的吸收判别异构体。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精讲

附件: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暂行稿) 国家气象中心 二O 一O年三月

目次 引言 (1) 第一章高空分析 (2) § 概述 (2) § 925hPa分析 (3) § 850hPa分析 (5) § 700hPa分析 (8) § 500hPa分析 (11) § 200hPa分析 (14) 第二章地面分析 (15) § 概述 (15) § 气压场 (15) § 风场 (16) §温度场 (16) § 湿度场 (17) § 天气区 (18) § 边界线(锋) (18) 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 第四章附录 (19) 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 附录Ⅱ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中尺度天气是指水平尺度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时间尺度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天气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和中尺度稳定性天气。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中尺度对流天气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气现象的明显特征是生命史短、空间范围小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行中尺度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应更加关注比天气尺度更小的天气系统,并且关注大气中瞬变的系统和微小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是利用各种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生中尺度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为了加强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诊断,规范中尺度天气分析的技术方法,参考美国空军全球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天气局风暴预报中心的强对流天气分析技术[3-4],参考我国的常规天气图分析要求和中尺度天气分析研究[5-6],国家气象中心制定了《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高空分析、地面分析和综合图分析三个部分。分析是在常规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生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稳定度、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各等压面上相关大气的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气环境场“潜势条件”的高空和地面综合分析图。 本指南仅适用于地面、高空常规和加密观测以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数值预报相关参量的分析。本指南中的等值线(如等温度线、等压线等)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在业务中以客观分析为主,人工订正为辅。

鱼骨图问题分析方法

常用的四种问题分析手法. (2010-02-05 14:20:03)转载▼ 标签:问题分析层别法柏拉图鱼骨图杂谈 一, 层别法 层别法是生产管理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最基本的概念。层别法就是按照不同的需要把多种多样的资料分成不同的类别加以统计,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 某公司某个月员工请假率偏高,达到10%,应用层别法统计:这家公司的营业科50人,缺勤4人,缺勤率8%;财务科25人,缺勤2人,缺勤率8%;总务科25人,缺勤2人,缺勤率8%;技术科40人,缺勤5人,缺勤率12.5%;品管科50人,缺勤6人,缺勤率12%;生产科200人,缺勤20人,缺勤率10%。 每一个科室都有人缺勤:营业科缺勤4人,财务科缺勤2人,总务科2人,技术科5人,品管科6人,生产科20人,也就是说该月份整个公司有39人缺勤。公司的总人数是390人,所以总缺勤率是10%,这是由第一个层别法算出来的。在第二个层别上,营业科总人数50人,有4人缺勤,缺勤率8%,但在整个公司里面占的比例是10%,财务科占5%,总务科也占5%,技术科13%,品管科16%,生产科51%,加起来就是100%。 由上可以得出 (1) 这家公司缺勤率为10%。 (2) 每个部门的缺勤率。 (3) 每个部门缺勤人数在整个公司里所占的比例。 柏拉图法 按照缺勤人数所占的比例顺位,生产科第一位,品管科第二位,技术科第三位,营业科第四,第五是财务科和总务科。用柏拉图法可以计算出哪个部门出现的问题比例值最大。 5W2H法 分析问题不只让你跳出日常管理的漩涡,还可以让你的工作更具挑战性,可以累积更多的经验。5W2H法是一种通用的分析手法,它的具体内容是: _WHY,为何。为何有必要?可以省吗?为何如此做?可以简化吗?有其他的方法代替吗?这些都是原因的问题。 _WHAT,何事。做些什么?要准备什么?什么事会造成障碍?这些都是对象的问题。 _WHERE,何处。在何处进行最好?配合的工作在何处最好?这些都是地点的问题。 _WHEN,何时。何时开始?何时完成?这些都是时间的问题。

红外光谱峰值分析的方法修订稿

红外光谱峰值分析的方 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第一节?一般原理 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主要在近紫外区和可见区,称为可见-紫外光谱;键振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主要在中红外区,称为红外光谱;自旋的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可吸收无线电波而引起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核磁共振谱。 第二节紫外光谱 一、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用波长范围200 nm~800 nm的光照射含有共轭体系的的不饱和化合物的稀溶液时,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被吸收光的波长和强度取决于不饱和化合物的结构。以波长l为横座标,吸收度A为纵座标作图,得紫外光谱,或称电子光谱。 是化合物紫外光谱的特征常数。 紫外光谱中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 max 可见-紫外光谱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π键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 二、紫外光谱在有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随着共轭体系的延长,紫外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强度增大(π→π*),因此可判断分子中共轭的程度。 利用紫外光谱可以测定化合物的纯度或含量。 第三节红外光谱 一、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用不断改变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当某一波长的频率刚好与分子中某一化学键的振动频率相同时,分子就会吸收红外光,产生吸收峰。用波长(λ)或波长的倒数—波数(cm-1)为横坐标,百分透光率(T%)或吸收度(A)为纵坐标

做图,得到红外吸收光谱图(IR)。分子振动所需能量对应波数范围在400 cm-1~4000 cm-1。 二、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 分子中的一个化学键可有几种不同的振动形式,而产生不同的红外吸收峰,键的振动分为两大类。 伸缩振动,用n表示,原子间沿键轴方向伸长或缩短。 弯曲振动用δ表示,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之一与键轴垂直方向作上下或左右弯曲。 组成化学键的原子的质量越小,键能越高,键长越短,振动所需能量越大,吸收峰所在的波数就越高。 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分为两大区域: 4000 cm-1~1330 cm-1区域:特征谱带区,是红外光谱分析的主要依据。 1330 cm-1~650 cm-1区域:指纹区。每一化合物在指纹区都有它自己的特征光谱,对分子结构的鉴定能提供重要信息。 红外吸收峰的强弱用下列符号表示:v (很强);s(强);m(中强);w s (很弱);b(宽峰)。 (弱);v w 凡能使键增强的因素,引起峰位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反之,则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三、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举例 (一)烃类化合物 注:烷烃,即饱和烃,是只有碳碳和碳氢键的链烃。烷烃的为CnH2n+2。

鱼骨图分析方法

鱼骨图分析方法 鱼骨图,又名因果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现代工商管理教育将其划分为问题型、原因型及对策型鱼骨图等几类。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深入直观。它看上去有些像鱼骨,问题或缺陷(即后果)标在“鱼头”外。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生产问题的可能原因。 鱼骨图是一个非定量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引起问题潜在的根本原因。它使我们问自己: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使项目小组聚焦于问题的原因,而不是问题的症状。同时能够集中于问题的实质内容,而不是问题的历史或不同的个人观点,有利于以团队努力,聚集并攻克复杂难题,以及辨识导致问题或情况的所有原因,并从中找到根本原因。分析导致问题的各原因之间相互的关系,采取补救措施,正确行动。鱼骨图基本结构: 本文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对鱼骨图进行介绍。 一、鱼骨图分析法步骤 1.决定问题的特性。 简单的说特性就是“工作的结果”,首先,对团队成员讲解会议目的,然后,认清、阐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2.特性和主骨。 1)特性写在右端,用四方框圈起来。 2)主骨用粗线画,加箭头标志。记入中骨、小骨、孙骨的“要点”。

3.大骨和要因。 大骨上分类书写3~6个要因,用四方框圈起来。 4.中骨、小骨、孙骨。 1)中骨「事实」。、 2)小骨要围绕「为什么会那样?」来写。 3)孙骨要更进一步来追查「为什么会那样?」来写。

5.深究要因。 1)考虑对特性影响的大小和对策的可能性,深究要因(不一定是最后的要因)。 2)追查要因的时候,要由全员讨论决定。 3)将深究的要因称为主要因」,用〇标记。 4)「主要因」是对策的内容可以用眼和数据确认的。 5)决定复数的「主要因」的时候,从「真要因」「和有效对策有关的要因」中解析,按顺序用〇标记标注NO.记入关联事项。 6)在制成的鱼骨图下栏标注名称。 7)标注制图日期。 8)标注制图人姓名。 二、绘制因果图应注意的事项 1、要集合全员的知识与经验。 2、重点在解决问题,并依5W2H的方法逐项列出。绘制要因图时,重点先放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原因、结果”,分析后要提出对策时则放在“如何才能解决”,并依5W1H的方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

引言 近红外是指波长在780nm~2526nm范围内的光线,是人们认识最早的非可见光区域。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光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nm~1100nm)和长波(1100 nm~2526 nm)两个区域.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简称NIRS)分析技术是一项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高效、快速、准确地对固体、液体、粉末状等有机物样品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质等进行无损检测。它综合运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数理统计以及化学计量学等多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果,并使之融为一体,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很多领域如农业、石油、食品、生物化工、制药及临床医学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产品质量分析、在线检测、工艺控制等方面也获得了较大成功。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数据处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光谱预处理方法的研究,目的是针对特定的样品体系,通过对光谱的适当处理,减弱和消除各种非目标因素对光谱的影响,净化谱图信息,为校正模型的建立和未知样品组成或性质的预测奠定基础;二是近红外光谱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稳定、可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模型,并最终确定未知样品和对其定量。 1工作原理 近红外光谱区主要为含氢基团X-H(X=O,N,S,单健C,双健C,三健C等)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区,物质的近红外光谱是其各基团振动的倍频和合频的综合吸收表现,包含了大多数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因为不同的有机物含有不同的基团,而不同的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波长不同,因此近红外光谱可以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载体。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被测物质在其近红外光谱区内的光学特性快速估测一项或多项化学成分含量。被测样品的光谱特征是多种组分的反射光谱的综合表现,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基于各组分最佳波长的选择,按照式(1)回归方程自动测定结果:组分含量=C0+C1(Dp)1+C2(Dp)2+…+Ck(Dp)k(1)式中:C0~k为多元线性回归系数;(Dp)1~k为各组分最佳波长的反射光密度值(D=-lgp,p为反射比)。该方程准确的反映了定标范围内一系列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实验室常规测定法之间的标准偏差SE为:SE=[Σ(y-x)2/(n-1)]1/2(2)式中:x表示实验室常规法测定值,y表示近红外光 谱法测值,n为样品数。 2光谱数据的预处理 仪器采集的原始光谱中除包含与样品组成有关的信息外,同时也包含来自各方面因素所产生的噪音信号。这些噪音信号会对谱图信息产生干扰,有些情况下还非常严重,从而影响校正模型的建立和对未知样品组成或性质的预测。因此,光谱数据预处理主要解决光谱噪音的滤除、数据的筛选、光谱范围的优化及消除其他因素对数据信息的影响,为下步校正模型的建立和未知样品的准确预测打下基础。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有光谱数据的平滑、基线校正、求导、归一化处理等。 2.1数据平滑处理 信号平滑是消除噪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假设是光谱含有的噪声为零均随机白噪声,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平滑处理常用方法有邻近点比较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均法等。 2.1.1邻近点比较法 对于许多干扰性的脉冲信号,将每一个数据点和它旁边邻近的数据点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