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2课高山仰止活页规范训练 语文版选修《史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高山仰止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高山仰止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周文王死后,周代的礼乐文化就再也不存在了吗?】B.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C.夫召我者,而岂徒哉?【那个召我去的人,难道只想收我为徒吗?】D.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不是说坚硬吗?真正坚硬的东西是磨也磨不薄的?不是说洁白吗?真正洁白的东西是染也染不黑的。
】2,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道不同,不相为谋。
【主张不同,不一起谋事。
】B.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岁月流逝,年岁不等我们啊。
】C.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赶得上,但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赶得上了。
】D.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喜欢从政却又屡次失去官职,这可以说是明智的吗?】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剑清·高鹗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咏出古剑的意象的?(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4,用之则行,。
5,瞻之在前,。
6,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有教无类(种类)文,行(品行),忠,信B.抑(或许)为之不厌,诲人不倦《雅》《颂》各得其所(各归适当的位置)C.不愤不启(气愤)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不发D.述而不作(创作),信而好古窃(私下里)比于我老彭7,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举一隅(方位)不以三隅反女与回也孰愈(胜过)B.吾与(跟)女,弗如也巧笑倩(面颊美好)兮C.美目盼兮(盼望)素以为绚(色彩繁盛)兮D.绘事后素(白色的底子)起(检举)予者商也8,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司马迁曾经赞颂孔子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意思就是说孔子的德行高不可攀。
儒家学说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虽然我们在个人修养上很难达到孔圣人那样的境界,但是我们应该向往它,追求它。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先贤的足迹,从孔子的生存智慧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1.字音字形(1)斐.然( ) (2)暴虎冯.河( ) (3)桴.( )(4)恸.( ) (5)牖.( ) (6)莞.尔( )(7)偃.( ) (8)喟然( )2.重要词语(1)吾党.之小子狂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博.我以文,约.我以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有所立,卓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叔孙武叔毁.仲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无以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假字(1)归与.!归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所取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虚词用法(1)虽⎩⎨⎧ 虽.欲从之:人虽.欲自绝:(2)其⎩⎨⎧ 不得其.死然:其.由与:得其.门者或寡矣:(3)如⎩⎨⎧ 行行如.也:如.有所立:(4)之⎩⎪⎨⎪⎧ 用之.则行:由之.瑟:仰之.弥高:不见宗庙之.美:子之.武城:(5)于⎩⎨⎧奚为于.丘之门:未入于.室也: 子贡贤于.仲尼:(6)为⎩⎨⎧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无以为.也:5.词类活用(1)噫!天丧.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既竭.吾才,如有所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特殊句式(1)子行三军,则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子贡贤于仲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成语积累(1)斐然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用行舍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暴虎冯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临事而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5)升堂入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6)莞尔而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7)割鸡焉用牛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9)循循善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0)欲罢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积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我与尔有是夫!(2)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语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选修《高山仰止》复习精练

高山仰止复习精练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答:反复。
句子的重叠使用可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有极强的感染力,表现出孔子对伯牛患上这种疾病的悲痛和无奈,表现了对学生的爱。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
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
答:第一,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导。
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博学于文”,还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有关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题目。
(4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3)(1)颜渊死时,作为先生,孔子发出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高山仰止+Word版含解析

课时追踪检测 ( 十二 ) 高峰仰止一、基础稳固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必也临事而惧.惧:恐惧B.子路,行行如.也如:词尾,译为“ 的样子”C.予所否者,天厌.之厌:嫌弃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由:门路分析:选 A A 项,惧:警惕,慎重。
2.以下各句加点词语的解说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知所以裁之( 裁判 ) 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 )...B.子行全军 (统率 ) 暴虎冯河 (徒步渡河 )...C.人虽欲自绝 (固然 ) 从我者,其由与 (跟从 )..D.末由也已 (门路 ) 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 )..分析:选 B A 项,裁:裁剪; C 项,虽:纵使; D 项,与:跟共事。
3.以下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B.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C.博我以文,约我以礼D.仲尼不可以毁也分析:选A A 项,“材”通“哉”。
4.以下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知所以裁之..而笑C.夫子莞尔..B.道不可以,乘桴浮于海..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分析:选 C A 项,所以:(古义 )用来的方法;(今义 )所以。
B 项,不可以:(古义 )行不通;(今义 )不好,不可以够。
C 项,古今同义。
D 项,不说:(古义 )不快乐;(今义 )不说话。
5.以下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如有所立,卓尔.②子路,行行如.也B.①惟我与.尔有是夫②从我者,其由与.C.①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②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①从我者,其.由与②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分析:选 C A 项,连词,表假定关系,假如/ 助词,的样子; B 项,连词,表并列/ 关系,和 / 句末语气助词,表猜想语气; C 项,均为代词,的人;D项,表猜想语气表反问语气。
6.补写出以下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三单元 6十二 高山仰止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斐.然成章(fěi) 訚.訚如也(yín) 窥.见室家之好(kuì)B.暴虎冯.河(fénɡ) 好.谋而成(hào) 乘桴.浮于海(fú)C.犹可逾.也(yú) 子哭之恸.(dònɡ) 自牖.执其手(yǒu)D.莞.尔而笑(wǎn) 卓.尔不群(zhuó) 夫子之墙数仞.(rèn)解析:选D。
A.窥(kuī);B.冯(píng);C.恸(tònɡ)。
2.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所以裁.之(裁判)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B.子行.三军(统率)暴虎冯河..(徒步渡河)C.訚訚如...也(中和正直的样子)侃.侃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D.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末由.也已(途径)解析:选B。
A.裁:裁剪,约束;C.侃侃如:和乐的样子;D.与:跟……共事。
3.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有所立,卓尔子路,行行如.也B.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侧,訚訚如也.解析:选C。
A.连词,如果/助词,然,……的样子;B.连词,表并列,和/句末语气助词,表猜测语气,吧;D.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子之.武城②不见宗庙之.美③从我者,其.由与④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选B。
①动词,到,往;②结构助词,的;③表猜测语气,大概;④表反问语气,难道。
5.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先生的学说,越仰望越觉得高大,越钻研越觉得坚实。
语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版选修《高山仰止》同步练习

《高山仰止》练习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一.文言基础积累(一)、指出下列各组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_________通________ ( )(2)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_________通________ (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⑴不知所以..裁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因此⑵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好,不可以⑶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说话⑷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尊称妻子⑸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引诱人⑹前言..戏之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导言,引言(四)指出下列各句属什么特殊句式⑴子行三军,则谁与()⑵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⑶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⑷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⑸他人之贤者,丘陵也()⑹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⑺闵子侍侧()⑻子贡贤于仲尼()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⑽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⑾仲尼,日月也()⑿乘桴浮于海()二、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A.斐(fěi)然成章訚(yín)訚如也行(hàng)行如也窥(kuì)见室家之好B.暴虎冯(féng)河好(hào)谋而成侃(kǎn)侃如也乘桴(fú)浮于海C.犹可逾(yú)也子哭之恸(dòng)瞻(zhān)之在前自牖(yǒu)执其手D.莞(wǎn)尔而笑卓(zhuó)尔不群弦(xián)歌之声夫子之墙数仞(rèn)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不知所以裁.之(裁判)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B.子行.(统率)三军暴虎冯河..(徒步渡河)C.訚訚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 ...也(和颜悦色的样子)侃侃如D.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末由.(途径)也已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吾党.之小子狂简(同党)行行如...也(中和正直的样子)B.予所否.者,天厌之(不当,不对)子哭之恸.(过分哀痛)C.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官员)D.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合适,恰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语重心长的样子)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B.子见南子,子路不说C.从我者,其由与 D.颜渊死,子哭之恸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也临事而惧.惧:谨慎 B.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由:缘由C.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使:役使 D.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逾:超越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所以..而笑..裁之 B.夫子莞尔C.非夫人..也!仲尼不可毁也..之为恸而谁为 D.无以为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B.颜渊死,子哭.之恸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等死,死.国可乎8.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如.有所立,卓尔子路,行行如.也B.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侧,訚訚如也.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约我以.礼②博我以文③其何伤于.日月乎④子贡贤于.仲尼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同,③④不同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行三军,则.谁与②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③斯.人也而有斯疾也④闻斯.行诸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11.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之.武城②不见宗庙之.美③从我者,其.由与?④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1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入于室也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B.从我者.,其由与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C.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D.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割鸡焉.用牛刀13.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B.子行三军,则谁与C.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D.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14.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3.12《高山仰止》同步练习语文版《论语》选读

3.12《高山仰止》同步练习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D【A窥(kuī),B冯(pínɡ),C恸(tòng)】2.B【A裁:裁剪,约束;C侃侃如:各乐的样子;D与:跟…共事】3.B【A党:乡党,故乡;C官:房舍;D与:跟…共事】4.C【A连词,如果/助词,然,…的样子;B连词,表并列,和/句末语气助词,表猜测语气,…吧;D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5.D【①②介词,用;③对;④比】6.C【①②,那么,就;③此,这;④就】7.C【①动词,到,往;②结构助词,的;③表猜测语气,④表反问语气】8.A【B明明看它在前面,一下子又到了后面;C如果我做了什么不当的事情,就让老天厌弃我吧!D只是显出他不知轻重高低罢了。
】9.B【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六、名句背诵检测⑴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⑵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⑶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⑷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⑸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⑹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
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七、理解成语,并能口头造句交流①斐然成章②侃侃而谈③暴虎冯河④登堂入室⑤莞尔而笑⑥循循善诱⑦欲罢不能⑧卓尔不群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⑩不得其门而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含答案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电影《孔子》放映后,观众们认为,电影比预想的好很多, 战争场面不错,画面很华丽、音乐 磅礴动听,特别是王菲演唱的片尾 曲《幽兰操》更是非常动听。
发哥 版“孔子”没有之前说得那么雷,可以说“大气传神”,很儒雅。
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祥林直言曾看过两遍电影《孔子》,他认为从历史角度来看,影视作品增加了文学创作的成分,与真实的孔子形象有一定程度的离合.真实的孔子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进一步认识孔子的形象。
错误![课标要求] 1.背诵17.4、9。
11章. 2.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端木赐前520-前456,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之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他在墓旁守了六年。
子贡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其他弟子中无法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在孔子遇危难、遭险恶时,子贡总能挺身而出,显其大智大勇.《史记·孔子世家》曾载:孔子困陈、蔡,绝粮,情形十分危急,而当时孔子门徒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只有“子贡使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司马迁在《史记》中甚至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的推动。
作为一名老师,孔子平易近人,尊重学生,民主平等。
老师做错了事,学生可以批评;老师说错了话,学生可以反驳。
“子见南子”和“子之武城”两章就生动地演绎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理念。
在学生面前,孔子不摆师长之尊,不隐自己之过,借助一切机会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正是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老师,他关爱学生,至情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 高山仰止(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 .吾党之小子狂简. 简:简单,单纯B .子路,行行如.也 如:词尾,译为“……的样子”C .予所否者,天厌.之 厌:厌弃D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途径解析 A 项简:大,指志大。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 .斐然..成章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B .行行如...也 行行如:刚强的样子C .夫子莞尔..而笑 莞尔:大笑的样子D .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解析 C 项莞尔:微笑的样子。
答案 C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4分)A ⎩⎪⎨⎪⎧子贡贤于.仲尼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B ⎩⎪⎨⎪⎧舍之.则藏天厌之.C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由也.好勇过我D ⎩⎪⎨⎪⎧不得其.门而入多见其.不知量也解析 A 项介词,比/介词,在;B 项代词,自己;C 项语气词,表停顿;D项代词,他。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A .无所取材B .夫子之墙数仞C .欲罢不能D .无得而逾焉解析 A 项“材”通“哉”。
答案 A.名句填空。
(4分)(1)子曰:“由也升堂矣,____________。
”(2)夫子莞尔而笑,曰:“________________?”(3)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答案 (1)未入于室也 (2)割鸡焉用牛刀 (3)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升:登上 B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诱:诱导C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缘由 D .多.见其不知量也 多:只,只是解析 C 项由:途径。
答案 C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奚.为于丘之门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B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C ⎩⎪⎨⎪⎧博我以.文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街亭虽.小,干系甚重解析 B 项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A 项奚:副词,怎么/代词,什么。
C 项以:介词,用/介词,因。
D 项虽:连词,表假设,即使、纵然/连词,表转折,虽然。
答案 B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 .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使得其他弟子不再尊重子路,孔子看到后,立即对子路的技艺客观地进行了评价,既有所肯定又指出了不足,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
B .子游在武城实施礼乐教化,孔子认为有些大材小用,感到好笑,可是当子游说明了原因后,孔子立即对他加以肯定。
C .孔子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言传”,而且重“身教”;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
D .“子之武城”一文,既诙谐又严肃。
孔子平日的风趣,子游的笃信师道,师生间的和悦宛然可见。
标志着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
解析 A 项“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原文没有提到;C 项“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原文没有依据;D 项“标志着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错。
答案 B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分)(1)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能,而他一旦有所创立,又是那么高远。
虽然想去追随它,但无路可走了。
(2)人纵使想自绝于太阳和月亮,那对太阳月亮又会有什么损害呢?(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
”公曰:“吾知其可将。
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
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
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
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10.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 赋:征收赋税 B .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臧:以为善C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 暗:黑暗 D .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 与:赞成,拥护 解析 C 项暗:愚昧不明。
答案 C1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君之国事将日非.矣 ⎩⎪⎨⎪⎧谄莫.甚焉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 A .两个“非”字不同,两个“莫”字相同B .两个“非”字不同,两个“莫”字也不同C .两个“非”字相同,两个“莫”字不同D .两个“非”字相同,两个“莫”字也相同解析非:形容词,错误的,不对的/副词,不一样。
莫:都是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
答案 A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B.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C.况和非以长.恶乎D.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解析D项是意动用法,其余是使动用法。
答案 D13.下列说法与子思的意见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4分)A.用人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B.国君要明察是非,不听谄言。
C.对不察是非、不明事理、高高在上的君臣,百姓是不会赞成的。
D.不能妄自尊大,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解析D项没有谈及“学习别人的长处”。
答案 D14.下列说法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苟变有将才,但因为做小吏时偷吃了别人两个鸡蛋,被卫侯弃而不用。
B.子思为说服卫侯,用木匠取材作类比,希望卫侯取长弃短。
C.卫侯听取了子思的意见,任用苟变为将。
D.子思认为卫国将一天不如一天,其理由是卫侯喜欢听好话而他的臣子喜欢阿谀奉承。
解析C项卫侯并未任用苟变为将。
答案 C【参考译文】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率领五百辆兵车。
”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小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子思说:“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
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乱之世,正要收罗勇猛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附和如出一口。
子思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公丘懿子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子思说:“君主自以为是,大家便不提出自己的意见。
即使事情处理对了也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是无比的愚昧;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
君主愚昧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赞成的。
长期这样不停止,国家就不像国家了。
”子思对卫侯说:“你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
”卫侯问:“为什么?”子思回答说:“事出有因。
国君你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等官员没有人敢纠正你的错误;于是他们也说话自以为是,士人百姓也不敢纠正他们的错误。
君臣都自以为贤能,下属又同声称贤,称赞贤能则和顺而有福,指出错误则忤逆而有祸,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结果!《诗经》说:‘都称道自己是圣母,乌鸦雌雄谁能分辨?’不也像你们这样的君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