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件]
《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PPT教学课件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历史解释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决定 因素
组织 领导
民众 因素 战略 战术
国际 因素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 抗争
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 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 的人民战争
变”。
(3)结果: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
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
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一
二
三
四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图示解史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相互之间 关系的变化
一
二
三
四
课前篇 自主预习
4.根据地建设 (1)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 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 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2)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一
二
三
四
课前篇 自主预习
3.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联合国 1942 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 26 个参加对德、
家宣言》发 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
表
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远征 军赴缅作 战
中国远征军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 名扬海外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史料实证 史料 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 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 到平原蔓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 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25张)优质PPT

迁移大后方——工业内迁与高校西迁
➢ 原因:日军侵略不断加深; 保存抗战力量
➢ 方向:华北、东部沿海 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 西南地区
《开罗宣言》,决定对日及战后处分的基本策略
(1)了解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抗战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讨论:如何认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阶级利益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
川江岸上的转战物资
——保存了抗战力量,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防御阶段
➢
➢ ➢
组等
晋建绥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建
路 织) 斗
立
线 : 全
: 敌
(争 地方
晋察冀
敌 后
面 后 雷式
抗 战 路
根 据
战: 、游
线 地 地击
陕甘宁
晋冀豫
冀 鲁
山东
抗 日 根 据
道战
豫
地
战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相持阶段: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八路 军在敌后战场发 动的一次规模最 大、持续时间最 长的的战略性进 攻战役,打破了 日军的“囚笼政 策”,策应了正 面战场的作战。
《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PPT优质课件

《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PPT优质课件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PPT优质课件,共22页。
学习目标:了解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抗战史实,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结合百团大战、皖南事变等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作用,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了解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掌握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作用。
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
正面战场的抗战1.英勇抗战太原会战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敌后战场的抗战1.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打击日军。
2.相持阶段(1)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打破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
(2)团结抗战:1941年,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3)根据地建设: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以“三三制”原则实行选举制度。
东方主战场1.背景: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PPT优秀课件

敌后战场的抗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1938.1 徐州会战
1938.6 武汉会战
1939.3 1939.5
1939.9
1939.11 1939.12
南昌会战 随枣会战 第一次长 沙会战 桂南会战 绥西会战
1940.5 枣宜会战
1941.12 第三次长 沙会战
知识海洋 1937.8 淞沪会战
1937 开辟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知识海洋 1937.8 淞沪会战 1938.6 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7 开辟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下 半年
百团大战
1941.1 皖南事变
1941.6 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1943 《开罗宣言》
1945 中共七大 1945.5 德国投降
应用探究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C)
A. 中共八七会议 B. 中共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课堂小结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 战略防御阶段:四大会战 2. 战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 3.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4. 工业内迁与西南联大的建立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 敌后战场的抗战 3. 皖南事变与击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4. 根据地建设
知识海洋
淞沪会战 1938.6 武汉会战
东方主战场
1937 开辟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下 半年
百团大战
1941.1 皖南事变
1941.6 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备好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课件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一枚原子弹, 8月9日,向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苏联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关东军。
解放军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2、日本投降
1943年4月,墨索里尼被处决; 1943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投降;
1937.9-11初 太原会战
2
1
1937.8.1311月中 淞沪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 2、太原会战 3、徐州会战 (1938年1月—5月)
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队在台 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 ,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 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 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7.9-11初 太原会战
1937.9-11初 太原会战
1938.1-5 徐州会战
2
1938.6-10 武汉会战
3
4
1
1939.91942.6 长沙会战
5
1937.8.1311月中 淞沪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7、战时内迁(工业、高校)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 生带着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 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1945年4月,希特勒自杀;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 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战场名称 欧洲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三、百年终雪耻——抗战的复兴性
2.抗日战争胜利意义P145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 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 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新增内容)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 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1937年《大公报》的一篇社评:“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 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 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中国的持久抗战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 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苏联)计 划,迟滞了日本“南进”(英美)的步伐,使世界法西斯势力的战略配合的企图不断落空
——选自唐培吉《论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意义》
中国抗战阻止日本“北进”,迟滞了日本“南进”,有力支援了美苏
二、东方主战场——抗战的世界性
“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
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一、国共同抗战——抗战的全民性
二、东方主战场——抗战的世界性
三、百年终雪耻——抗战的复兴性
一、国共同抗战——抗战的全民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
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65张

中国政府
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 停止抵抗。我党在徐州会 战前就提出,派周恩来, 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
领导干部到武汉。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 胜利(共 65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一举击溃日本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重点拆毁正太路张净至桑掌段的铁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根据所给图片思考:抗日战争的意义何在?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共65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1945年4月,德国法西斯希特勒自杀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和海军也积极参与了作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8张PPT)

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
唯一战场
小计 4年8个月零8天 3年10个月17天 3年8个月26天 13年11个月16天
25天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侵缅日军,有力 支援了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反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之一
《历史地图册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第58页
—蒋介石庐山《最后关头》演说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原因: 必要性:日本侵华的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标志:1935年华北事变)
(一)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建立过程:
①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 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12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着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递交《国共合作宣言》 ⑥1937.8 “八一三事变”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 ⑦1937.8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变中共军队
——王树增《抗日战争》第一卷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太原会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淞沪会战
②重大战役
A、淞沪会战(1937.8—1937.11) 评价:战败,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民族工业内 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团大战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
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 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 墙、封锁沟
2.概 况
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地点 华北 指挥 彭德怀
主要 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 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 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平型关大捷
淞沪会战期间, 日军入侵山西,企图 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 军向太原的重要门 户——平型关进发, 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北平
大同
天津
平型关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 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 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 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七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七
事
变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后
日 本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加
紧
侵
1938年12月广州、武汉沦陷
略
中
国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1941年12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
经过
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 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 胜利
任
俊
正面战场的抗战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 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淞 沪 会 战 要 图
谢 晋 元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七
七
事 变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后
日
本
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
意义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和海军也积极参与 了作战。在苏联航空志愿大队的配合下,中国空 军鏖战长空,与日军航空兵空中大战7次,击毁 日机78架,炸沉日舰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 部队的作战。中国海军也英勇作战,击沉,击伤 日军舰艇及运输船只共50余艘,击落日机10余 架,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基本上全军覆没。
加 紧
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
侵 略
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
中 国
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
斗志。
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军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 太原的中心战役。 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 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 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 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 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 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 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 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 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 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概况
台儿庄战役 时间 1938年3月 地点 山东台儿庄 指挥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歼敌 歼灭日军10000多人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
影响 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
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 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李宗仁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 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 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 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 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 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 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破袭战
《地雷战》
3.巩固抗日根据地
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1.原 因
概况
平型关大捷 时间 1937年9月 地点 山西东北平型关 部队 林彪一一五师 歼敌 歼灭日军1000多人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 影响 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想一想: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 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 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 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 北战场。
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 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第 三 次 长 沙 会 战 要 图
民族工业内迁
(一)抗战工业内迁之源由
历史渊源:中国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和通 商口岸的布局
九一八事变后的变局:国民政府的态度 七七事变后现实背景:国民政府为保存国
1938年6月,日 军集结40多万兵力 进攻武汉。为保卫 大武汉,中国军队 部署100多万人参 战。中国军队利用 大别山、鄱阳湖和 长江西岸有力地形, 抵抗敌军。
武汉会战 时间 1938年6月—10月 地点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指挥 蒋介石 战役 万家岭大捷等
特点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 规模之最
家经济实力
意义
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抗日根据地
全面抗战爆发后, 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 敌后,先后建立晋察 冀、晋绥、晋冀豫、 山东、苏南、陕甘宁 等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
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
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保卫大武汉
日本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 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 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 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 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
政府屈服。
中国政府பைடு நூலகம்
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 停止抵抗。我党在徐州会 战前就提出,派周恩来, 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
领导干部到武汉。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国民革命军
——李宗仁
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 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 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 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 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 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 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论持久战》论证了抗战的发展 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 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 识。该著作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 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 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 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