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24张PPT)
合集下载
岳麓版(新)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共15张PPT)

课堂检测
1、“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 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 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2、《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 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 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 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 自然科学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 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 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鲁迅
胡适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胡适 鲁迅 陈 独 秀 李 大 钊
蔡 元 培 辜鸿铭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 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 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 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 展。” ——蔡元培
宗旨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 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 领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材 料 二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袁世凯到孔庙举 材 料 行祭孔大典,要求 三 各地学校恢复尊孔 读经。
材 料 四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政治: 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42张ppt

这四个诉求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表现。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一股新潮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一年以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可以算 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上面,东也是研究马 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克主义,这里 是阐明社会主义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 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 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
1914年12月,袁世凯 率领百官,在孔庙演 出一场“祭孔”丑剧。
交 锋 前 的 中 国 社 会
政治 经济
帝国主义加 紧侵略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西方启蒙思想进 一步传入中国
资产阶级要求 进一步的实行 民主政治
思想
尊孔复古逆流
导火索
认识: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在《旧思想 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 出:“要帝制不再发生, 民主共和可以安稳……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 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 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
思考2:为什么“孔教与共和,有其一必废其一呢”
新旧女性之比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 统治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徐志摩爱上了才貌俱佳的林 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国近代第一 桩西式离婚。 林 徽 因
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 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幼仪 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 成功。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919.1)
“包好,包好! 这样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 头,什么痨病都包 好!” ——鲁《药》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共30页ppt)

1、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积极影响: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民众尤其是青年知识 分子的觉醒;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 动的发生;
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④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பைடு நூலகம்治地位
四、评价新文化运动
(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下列材料分析)
现象四:《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 《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现象五: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
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 五四运动的发生。
到它目的又是什么?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3、思想状况:②西方的启蒙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它们在中国又是怎样传播的?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孙中山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政治 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2、经济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
之一。
含义: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 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 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陈独秀
胡适
• 课标要求
鲁迅
李大钊
•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背景
新旧冲突
新文化运动
2、主要内容
破旧立新
3、影响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民众尤其是青年知识 分子的觉醒;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 动的发生;
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④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பைடு நூலகம்治地位
四、评价新文化运动
(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下列材料分析)
现象四:《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 《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现象五: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
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 五四运动的发生。
到它目的又是什么?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3、思想状况:②西方的启蒙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它们在中国又是怎样传播的?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孙中山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政治 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2、经济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
之一。
含义: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 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 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陈独秀
胡适
• 课标要求
鲁迅
李大钊
•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背景
新旧冲突
新文化运动
2、主要内容
破旧立新
3、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共24张PPT)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吴虞(1872—1949),四川新繁(今 新都)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前后, 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吃人与礼教》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文章, 大力抨击旧礼教与封建文化。1921年起,他 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 大学,1933年,因遭尊孔复古派打击,被迫 去职;著有《吴虞文录》及《秋水录》诗集。
吴虞 吴虞看了《狂人日记》后,称赞说:“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与仁义道德的 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却被他把黑幕揭破了。”
返 回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白话文
胡适在写作
《胡适文存》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使吾人不张目以观世界社会文学之趋势,及时代之精神,日夜埋头故纸 堆中,所目注心营者,不越帝王、权贵、鬼怪、神仙与夫个人之穷通利 达,以此而求革新文学,革新政治,是缚手足而敌孟贲也。 …… …… 吾国文学界豪杰之士……有不顾迂儒之毁誉,明目张胆以与十八妖 魔宣战者乎?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原载1917年2月1日 《新青年》2卷6号 )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新潮》
《少年中国》
《晨报副刊》
宣传新文化的刊物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毛泽东和《湘江评论》 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 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 非今日俗学所可比 。 ——毛泽东《湘江评论》
返 回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 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五单元第21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共39张PPT)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本课重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前期 (旧)
分界线:俄国十 月革命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后期(新)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 化运动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建主义思想的斗争
为 什 么 要 “ 新 ” 呢 ?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 “历代专制之护符”。 1918年,发表了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利》等文章。指出俄 国革命是“世界人类 全体的新曙光。”中 国人民应“翘首以迎 其世界新文明之曙 光”。在中国大地上, 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 义的大旗。
胡适提倡白话文, 要使白话文成为 正宗的文学。他 说“以今世历史 进化的眼光观之, 则白话文学,为 中国文学之正宗, 又为将来文学必 用之利器,可断 言也。”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文化运动产生了。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 中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 展。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作了思 想准备。
4、后期传 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 今 天 晚 上 , 很 好 的 月 光 。
,我
精不
见
何 以 看 我 两 眼 呢 ? 我 怕 得 有 理 。
然 而 须 十 分 小 心 。 不 然 , 那 赵 家 的 狗 ,
2
、 才 知 道 以 前 的 三 十 多 年 , 全 是 发 昏 ;
晓 得 他 们 布 置 , 都 已 妥 当 了 。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1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共29张PPT)

探究: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1、指导思想新:民主、科学 (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
2、内容新:
3、形式新:思想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4、历史作用新:
探究: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 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 维新变法: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 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 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 运动创造历史根源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8:31:34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22021/8/22021/8/2Aug-212-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22021/8/22021/8/2M onday, August 02,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2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2日星期 一2021/8/22021/8/22021/8/2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 适:《文学改良刍议》 (1)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2、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2)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4张PPT)

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
前解放。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思想
1919年 中国
NEWS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3、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 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最真深理远、的进影响步,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了五四 运动的发生。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 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 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 来捣乱。”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 大字“贞烈可风”
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新道德、旧道德 是指什么?
男女平等、个性解 放等有关人权自由
的西方道德思想
以三纲五常 为中心的儒 家传统道德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打倒孔家店”是要打倒孔子吗?
中上政袁国海世治接市受民凯:《掀强二起北十“迫一 反洋国条袁军救》会国,阀改”袁游世变独行凯立示祭裁威孔法统程治序,当列选正式大 强总统加-紧---解侵散略国中民国党----解散国会----炮制 辛宋思民复《 修 统亥霭中 正 的想主古革龄命等华 案 继:共后创-民 承,办-西和-某上-国 人-百 海规方观约由姓女定启念门子法大前服大蒙深总》对务总联社统-思入-“,统--推帝提想人通无德倡荐过乾男进心限坤女《一,期大平,等总连袁步皇;统恩任传世雨选-露-入凯-举深-大尊中”法总孔国》 ,
20世纪初国人的思想存在问题?拿什么拯救呢?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 药为华小栓治病,但 却治不好病。悲剧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 件(共46张PPT)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 提 科学 代… …倡 当以科学与人 权(即民主 反 对)并重。” 迷信 --陈独秀《敬告青年》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 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 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 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 秀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NEWS1915新文化运动
政治新闻
新闻报道了袁世凯 哪些卑劣行径?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的目的是什么?
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1914年 初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12月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 一条”,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
奖励办法
获胜小组,每人得到一份神秘礼品!
新文化运动内容
第1组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比 一 比 , 哪 组 快 而 准 ?
“抛弃官僚的专制 的个人政治 , 而易以自由 提倡民主 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反 对 -专 制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内容
第2组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比 一 比 , 哪 组 快 而 准 ?
主编陈独秀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揭开了
新文化运动
的序幕!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一场猛烈的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主要人物 文化阵地 活动基地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活动基地呢?
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体验新文化运动前 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作业: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堪比西方的 文艺复兴,称其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你的理解是什么?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偶像的变迁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 范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 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儒…家…传统思想…
表2:1923年北京大学 “最崇 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民…主…科学 …
14
孔子
1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这两个表为何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不平衡、调查对象、史料运用差异等
【历史启示】历史认识受到史料的使用和方法等影响。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不要惊讶,毛蒋也看《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青年觉醒-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三、思想闪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胡适日记
“此种苦礼, 乃施诸习于自 由之余,其何 以堪耶!”
(1910年2月)
礼教束缚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胡适致胡绍庭书
(1912年):祖国 风云,一日千里, 世界第一大共和 国已呱呱堕地 矣…… 。吾恨不 能飞归,为新国 效力耳。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民主(Democracy) 民主政治和民主意识
科学(Science)近代自 然科学法则和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等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余之抨击孔子,非 抨击孔子之本身,乃 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 所雕塑之偶象的权威 也;非抨击孔子,乃 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 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 观与孔子》1917年2月4 日《甲寅》日刊
二、青年觉醒-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开始 兴起 时间 标志
核心 (两面 旗帜)
主要 代表 人物
思想阵地
活动 基地
新文 化运 动 191
5
陈独秀 在上海 创办 《青年 杂志》
民主 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青年》 北京 大学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北大的钟声
(又名:宽容)
沈嘉蔚 1988年
C
D.国人接受文化呈现多元性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文言文:“妻丧速归。” 白话文 “你的太太死了, 赶快回来呀!”
黄侃(1886-1935)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 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谢谢! ”
胡适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是多角度、多元化的,贯穿每一个 历史时期。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动摇封建思想,引 起青年觉醒,提倡自由、平等是民主革命的表现形式。
材料:“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
西方的新式婚礼。—《上海妇女志》
思想解放,
婚姻自由、 男女平等。 (突破力)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五四运动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为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奠定基础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材料: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 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缺乏群众基础
——《蒋介石日记》
青年民众觉醒(感染力)影响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保持淡定,“我”的爱情我做主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
一则张消图息片
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 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
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历史概念: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者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学习西方思想 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目的是要打破封 建主义的束缚,建立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 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
本课结构
(2016·河北唐山二模·29)1917年,学者杜亚泉 发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推崇中国传 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 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 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 “自封自囿”。这表明杜亚泉( )
A.推崇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反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 C.坚定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观察胡适下列言行,思考其出现的
原因是( )
新旧并存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D
B.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C.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知识要点 新文化运动
191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5步发展
背景 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
观点二: 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造成人们对传统文化 的不重视等局限性。
——摘编自龚书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 题》、陈金龙《毛泽东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等
评述材料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观点。(要求:选取材料 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 结合。)
(2017·广东佛山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3)胡适是新文化
两段回忆
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5日:“上下午各看《新青年》
杂志一次。” 1919年12月10:“看(《新青年》)易卜
生号。” 1920年4月9日:“在船中看《新青年》杂
志。” 1926年4月21日:“看《新青年》。” 1926年4月22日:“看《新青年》。” 1926年5月5日:“看《新青年》。”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一曰,不言之无物;
一、推倒…贵族文学,
二曰,不摹仿古人;
建设…国民文学;
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二、推倒…古典文学,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
建设…写实文学;
五曰,不用套语滥调;
三、推倒…山林文学,
六曰,不用典;
建设…通俗文学。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国外) 思想: “尊孔复古”的兴起
“由辛亥革命唤起的希望与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 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
新文国化际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近”代中,国民社族会危的机新加陈剧代谢》
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
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
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的写到:
“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
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
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
C.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
中国历史博物馆
刘师培、黄侃、 沈尹默、陈独秀、 胡适、朱希祖、 辜鸿铭、马叙伦、 蔡元培、李大钊、 马幼渔、鲁迅、 周作人、钱玄同、 梁漱溟、刘半农。
三、思想闪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民主(Democracy) 与科学(Science)
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德谟克拉西和 塞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我 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促进文化平民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推动五四运动发生。
局限: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
小结
工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民主化法制化
业 文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市场化
明
中体西用
冲 近代思 维新思想
科学化理性化
击 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 救亡图存
近代思想解放特点: 层次:由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目的:救亡图存;现代化 态度:由被动到主动 方向: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
新 旧 并
列强外侵加剧;
存
思想: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特点:彻底批
主要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内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判儒家传统道 德;全面学习 西方。
思想解放:动摇礼教 打击专制 解放思想
促进觉醒 推动马~ 评价 文化转型: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繁荣: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 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 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 认他人之越俎,……一 切操行,一切权利,一 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 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 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 提倡自由、个性解放的新 心的儒家伦理旧道德 道德
三、思想闪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国建立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袁氏尊孔令(1914 (1915年八月十八
年):
日论袁世凯将称帝)
作业: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堪比西方的 文艺复兴,称其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你的理解是什么?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偶像的变迁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 范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 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儒…家…传统思想…
表2:1923年北京大学 “最崇 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民…主…科学 …
14
孔子
1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这两个表为何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不平衡、调查对象、史料运用差异等
【历史启示】历史认识受到史料的使用和方法等影响。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不要惊讶,毛蒋也看《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青年觉醒-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三、思想闪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胡适日记
“此种苦礼, 乃施诸习于自 由之余,其何 以堪耶!”
(1910年2月)
礼教束缚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胡适致胡绍庭书
(1912年):祖国 风云,一日千里, 世界第一大共和 国已呱呱堕地 矣…… 。吾恨不 能飞归,为新国 效力耳。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民主(Democracy) 民主政治和民主意识
科学(Science)近代自 然科学法则和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等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余之抨击孔子,非 抨击孔子之本身,乃 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 所雕塑之偶象的权威 也;非抨击孔子,乃 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 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 观与孔子》1917年2月4 日《甲寅》日刊
二、青年觉醒-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开始 兴起 时间 标志
核心 (两面 旗帜)
主要 代表 人物
思想阵地
活动 基地
新文 化运 动 191
5
陈独秀 在上海 创办 《青年 杂志》
民主 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青年》 北京 大学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北大的钟声
(又名:宽容)
沈嘉蔚 1988年
C
D.国人接受文化呈现多元性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文言文:“妻丧速归。” 白话文 “你的太太死了, 赶快回来呀!”
黄侃(1886-1935)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 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谢谢! ”
胡适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是多角度、多元化的,贯穿每一个 历史时期。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动摇封建思想,引 起青年觉醒,提倡自由、平等是民主革命的表现形式。
材料:“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
西方的新式婚礼。—《上海妇女志》
思想解放,
婚姻自由、 男女平等。 (突破力)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五四运动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为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奠定基础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材料: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 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缺乏群众基础
——《蒋介石日记》
青年民众觉醒(感染力)影响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保持淡定,“我”的爱情我做主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
一则张消图息片
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 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
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历史概念: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者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学习西方思想 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目的是要打破封 建主义的束缚,建立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 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
本课结构
(2016·河北唐山二模·29)1917年,学者杜亚泉 发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推崇中国传 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 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 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 “自封自囿”。这表明杜亚泉( )
A.推崇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反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 C.坚定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观察胡适下列言行,思考其出现的
原因是( )
新旧并存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D
B.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C.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知识要点 新文化运动
191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5步发展
背景 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
观点二: 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造成人们对传统文化 的不重视等局限性。
——摘编自龚书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 题》、陈金龙《毛泽东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等
评述材料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观点。(要求:选取材料 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 结合。)
(2017·广东佛山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3)胡适是新文化
两段回忆
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5日:“上下午各看《新青年》
杂志一次。” 1919年12月10:“看(《新青年》)易卜
生号。” 1920年4月9日:“在船中看《新青年》杂
志。” 1926年4月21日:“看《新青年》。” 1926年4月22日:“看《新青年》。” 1926年5月5日:“看《新青年》。”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一曰,不言之无物;
一、推倒…贵族文学,
二曰,不摹仿古人;
建设…国民文学;
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二、推倒…古典文学,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
建设…写实文学;
五曰,不用套语滥调;
三、推倒…山林文学,
六曰,不用典;
建设…通俗文学。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国外) 思想: “尊孔复古”的兴起
“由辛亥革命唤起的希望与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 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
新文国化际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近”代中,国民社族会危的机新加陈剧代谢》
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
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
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的写到:
“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
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
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
C.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
中国历史博物馆
刘师培、黄侃、 沈尹默、陈独秀、 胡适、朱希祖、 辜鸿铭、马叙伦、 蔡元培、李大钊、 马幼渔、鲁迅、 周作人、钱玄同、 梁漱溟、刘半农。
三、思想闪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民主(Democracy) 与科学(Science)
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德谟克拉西和 塞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我 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促进文化平民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推动五四运动发生。
局限: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
小结
工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民主化法制化
业 文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市场化
明
中体西用
冲 近代思 维新思想
科学化理性化
击 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 救亡图存
近代思想解放特点: 层次:由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目的:救亡图存;现代化 态度:由被动到主动 方向: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
新 旧 并
列强外侵加剧;
存
思想: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特点:彻底批
主要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内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判儒家传统道 德;全面学习 西方。
思想解放:动摇礼教 打击专制 解放思想
促进觉醒 推动马~ 评价 文化转型: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繁荣: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 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 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 认他人之越俎,……一 切操行,一切权利,一 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 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 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 提倡自由、个性解放的新 心的儒家伦理旧道德 道德
三、思想闪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国建立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袁氏尊孔令(1914 (1915年八月十八
年):
日论袁世凯将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