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服务器配置
服务器配置方案范文

服务器配置方案范文首先,服务器配置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业务需求:根据企业的业务类型和规模,确定服务器配置需要支持的服务类型和负载。
2.性能要求:根据业务的访问量、并发数、数据处理能力等指标,确定服务器的计算、存储和网络性能要求。
3.可靠性要求:根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需求,选择适当的硬件和软件组件,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故障容忍能力。
4.扩展性要求:考虑到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选择具有良好扩展性的硬件和软件组件,以便后续容易扩展和升级。
5.安全性要求:根据业务的安全需求,选择具有安全功能和强大防护能力的硬件和软件组件。
接下来,根据以上的因素和需求,提出一个具体的服务器配置方案。
服务器硬件配置方案:1. 主机:选择具有较高性能和可靠性的服务器主机,如双路Xeon处理器、大容量内存(至少128GB)和多个硬盘插槽的机型。
2.存储:配置多个高速硬盘(SSD或者SAS)作为系统盘和数据盘,以满足高速数据读写的需求。
3.网络:选择具有高速网络接口和多个网口的服务器主机,以支持高并发网络流量。
4.冗余性:为提高可用性,配置冗余电源、冗余网卡和热插拔硬盘,以快速响应硬件故障和扩展需求。
服务器软件配置方案:1. 操作系统: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或者Linux发行版。
2. 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业务的数据处理需求,选择使用开源数据库(如MySQL)或者商业数据库(如Oracle)。
3. Web服务器:配置适合的Web服务器,如Apache、Nginx或者IIS,以提供Web服务。
4. 应用服务器:根据具体应用需要,选择适合的应用服务器平台,如Tomcat、Jboss或者Node.js。
服务器网络配置方案:1.局域网:配置适当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以支持内部网络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2.公网接入:选择合适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配置合适的带宽和公网IP地址,以实现公网访问。
如何查看自己电脑服务器配置

如何查看自己电脑服务器配置在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电脑的服务器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服务器配置,我们可以知道电脑的硬件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帮助您查看自己电脑的服务器配置。
一、使用系统信息工具查看配置大多数操作系统都内置了系统信息工具,可以方便地查看电脑的服务器配置。
下面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介绍如何使用系统信息工具查看配置。
1. 打开系统信息工具。
可以通过按下Win+R组合键,然后在弹出的运行窗口中输入msinfo32并点击确定来打开系统信息工具。
2. 查看服务器配置。
在系统信息窗口中,可以看到左侧有一个导航栏,其中包含了各个系统信息的分类。
点击“系统摘要”或“硬件资源”等相关选项,就可以在右侧看到相应的服务器配置信息,例如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二、使用命令行工具查看配置除了系统信息工具,还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来查看服务器配置。
命令行工具提供了更直接、高效的方式来获取配置信息。
下面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介绍如何使用命令行工具查看配置。
1. 打开命令提示符。
可以通过按下Win+R组合键,然后在弹出的运行窗口中输入cmd并点击确定来打开命令提示符。
2. 输入命令。
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相应的命令可以获取不同的服务器配置信息。
例如,输入“systeminfo”命令可以查看系统的详细信息,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三、使用第三方软件查看配置除了系统自带的工具,还有一些第三方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查看服务器配置。
这些软件通常提供了更加直观、易用的界面,可以方便地查看各个硬件组件的详细信息。
下面介绍一款常用的第三方软件--CPU-Z。
1. 下载并安装CPU-Z。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CPU-Z的官方网站,从网站上下载并安装CPU-Z软件。
2. 打开CPU-Z并查看配置。
安装完成后,打开CPU-Z软件,可以看到软件提供了各种硬件信息的标签页。
点击相应的标签页,就可以查看该硬件组件的详细信息。
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

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服务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选择最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对于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处理器、内存、存储和网络等方面,为您介绍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
一、处理器处理器是服务器的核心组件,直接影响服务器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在选择处理器时,首先要考虑处理器的核心数和主频。
核心数越多,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的任务就越多,适合于需要高并发处理的应用场景;主频越高,单个任务的处理速度就越快,适合于需要高性能计算的场景。
另外,处理器的缓存大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较大的缓存可以提升处理器的运行效率。
二、内存内存是服务器存储数据的地方,直接影响服务器的运行稳定性和速度。
在选择内存时,首先要考虑内存的容量和频率。
内存容量越大,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多,适合于大数据处理和虚拟化应用;内存频率越高,数据传输速度就越快,适合于需要高速数据读写的场景。
此外,内存的通道数和ECC功能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通道数越多,数据传输效率越高;ECC功能可以提高内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存储存储是服务器保存数据的地方,直接影响数据的读写速度和可靠性。
在选择存储时,首先要考虑存储介质和接口。
目前常见的存储介质有机械硬盘(HDD)、固态硬盘(SSD)和NVMe固态硬盘,其中SSD 和NVMe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远高于机械硬盘,适合于需要高速数据存储和访问的场景;存储接口包括SATA、SAS和PCIe,PCIe接口的传输速度最快,适合于高性能存储需求。
此外,存储容量和RAID级别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存储容量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RAID级别可以提高数据的冗余性和可靠性。
四、网络网络是服务器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桥梁,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在选择网络配置时,首先要考虑网络接口类型和速率。
常见的网络接口类型有千兆以太网(GbE)、万兆以太网(10GbE)和光纤通道(FC),10GbE和FC的传输速率远高于GbE,适合于大规模数据传输和高速网络通信;网络速率也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一般情况下,网络速率越高,数据传输速度就越快。
如何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

如何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服务器作为互联网和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选择一台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性能需求、扩展性、可靠性和成本等方面,介绍如何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
一、性能需求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首先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评估所需的性能。
性能需求包括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和网络带宽等。
对于需要处理大量计算任务的应用场景,如科学计算和大数据分析,需要选择高性能的多核处理器和大容量的内存,以提高计算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对于需要大规模存储的应用场景,如云存储和视频监控,需要选择大容量硬盘或者固态硬盘,以满足数据存储需求。
对于需要高网络传输速率的应用场景,如在线视频和云游戏,需要选择高速的网络接口。
二、扩展性服务器硬件配置的选择要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业务量和用户数量可能会不断增长,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扩展性的服务器硬件配置。
扩展性包括扩展插槽、扩展槽位和扩展接口等。
扩展插槽可以安装额外的处理器、硬盘和内存等,从而提升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
扩展槽位可以连接外部存储设备,如磁带库和网络存储设备,以满足大规模存储需求。
扩展接口可以连接外部设备,如高速网络交换机和光纤通道存储设备,以提供更高的网络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
三、可靠性服务器是企业业务运行的核心,可靠性是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要考虑到硬件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
硬件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选择知名品牌的服务器硬件来保证,如戴尔、惠普和IBM等。
容错能力可以通过采用冗余设计来实现,如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和冗余存储控制器等。
此外,还可以选择具有硬件监控和远程管理功能的服务器硬件,以及配备相应的监控工具和管理软件,及时监测硬件状态并实施故障修复。
四、成本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还需要考虑到成本因素。
成本包括初始投资和运维成本两个方面。
初始投资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购买费用和布署费用等。
服务器配置怎么选看这些参数就知道!(一)2024

服务器配置怎么选看这些参数就知道!(一)引言概述:选择合适的服务器配置对于一个项目或者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面对众多的服务器配置参数时,了解如何查看和理解这些参数的含义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服务器配置参数进行详细解析,帮助您在选择服务器配置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正文内容:1. 处理器(CPU)参数- 型号和核心数:了解处理器的型号和核心数,选择适合业务需求的处理器。
常见的选项有单核、双核或多核处理器。
- 主频和缓存:高主频和大缓存可以提供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好的性能,需要根据业务需求来选择。
2. 内存(RAM)参数- 容量: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存容量,过少的内存容量可能导致运行缓慢或系统卡顿。
- 类型和频率:不同类型和频率的内存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兼容性,根据服务器主板的要求进行选择。
3. 存储(硬盘)参数- 容量和类型:选择适当的存储容量和类型(如HDD或SSD)以满足业务需求。
大容量硬盘可以提供更多的存储空间,而SSD可以提供更快的读写速度。
- 接口和转速:考虑存储设备的接口类型(如SATA或NVMe)和转速(如7200转/分钟),以确定性能和可靠性。
4. 网络参数- 带宽和连接数:选择适合的网络带宽和连接数以满足业务需求,考虑同时连接用户数量和数据传输量的要求。
- 网络协议和传输速度:了解服务器支持的网络协议(如Ethernet或InfiniBand)和传输速度(如千兆网卡或万兆网卡),以保证网络性能。
5. 可扩展性参数- 扩展槽和接口:查看服务器是否具有足够的扩展槽和接口,以支持未来的硬件升级和扩展需求。
- 冗余性和容错性:了解服务器的冗余性和容错性参数,如双电源和热备插槽,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总结:在选择服务器配置时,通过了解和分析处理器参数、内存参数、存储参数、网络参数和可扩展性参数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根据项目需求和业务规模来选择合适的服务器配置,以提供高性能、稳定、可扩展的服务器环境。
服务器配置要求

服务器配置要求在现代社会中,服务器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和机构必不可少的基本设备。
为了提供高性能和稳定可靠的服务,服务器的配置要求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根据需求来确定服务器的配置要求,以确保服务器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一、硬件配置要求1. 处理器(CPU)服务器的处理器是其核心组件之一,对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通用型服务器,建议选择高性能的多核处理器,以满足多任务处理和并发请求的需求。
根据业务需求,可以选择主频较高的处理器来提供更快的计算能力。
2. 内存(RAM)内存是服务器存储和运行数据的地方。
根据实际需求,应确保服务器的内存容量足够大,以支持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等同时运行时的高效性能。
同时,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留出适当的内存空间。
3. 存储设备服务器的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硬盘和固态硬盘(SSD)。
对于大容量数据存储、高速处理和读写需求较高的场景,建议采用SSD来提升存储性能。
同时,备份和冗余存储系统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应考虑选择RAID或其他数据冗余技术。
4. 网络接口服务器的网络接口需要满足高速数据传输和大并发连接的要求。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多个千兆以太网接口(Gigabit Ethernet)或更高速的接口,以提供更高的网络带宽和可靠的连接性能。
二、软件配置要求1. 操作系统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对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Windows Server、Linux等操作系统。
对于需要高度定制和可扩展的应用场景,Linux是更好的选择。
2. 数据库管理系统如果服务器需要承载大规模的数据库应用,选择适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至关重要。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3. Web服务器软件对于需要提供Web服务的服务器,选择合适的Web服务器软件是必要的。
常见的Web服务器软件包括Apache、Nginx、IIS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软件以提供高性能和可靠的Web服务。
如何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

如何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服务器硬件配置的选择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服务器硬件配置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并且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但是,在市场上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介绍如何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帮助读者在决策过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1. 确定需求首先,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
具体来说,以下几点需要考虑:1.1 业务类型和规模:不同的业务类型和规模对服务器硬件配置有不同的需求。
例如,一个高流量的电子商务网站需要更高的处理性能和存储容量,而一家小型企业则可以选择配置较低的服务器来满足基本的业务需求。
1.2 预算限制:预算是选择服务器硬件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确定预算范围后,我们可以根据预算选择性能和功能最适合的硬件配置。
1.3 数据安全性要求:对于需要处理敏感数据的业务,数据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选择服务器硬件配置时,我们要确保服务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护和安全性功能。
2. CPU选择CPU是服务器硬件配置的核心组件,决定了服务器的计算能力。
在选择CPU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核心数和线程数:核心数和线程数直接影响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请求的业务,我们可以选择多核多线程的CPU,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
2.2 频率和缓存大小:CPU的频率和缓存大小也会影响服务器的计算速度。
通常情况下,频率越高,处理能力越强;缓存大小越大,数据读写效率越高。
2.3 品牌和型号:在选择CPU时,我们还可以考虑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优劣。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服务器CPU品牌有Intel和AMD,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对应型号。
3. 内存选择内存是服务器硬件配置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服务器的运行效率。
在选择内存时,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容量:内存的容量决定了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的任务数量。
如何确定服务器配置

如何确定服务器配置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服务器成为了许多企业和个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无论是搭建网站、运行应用程序,还是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都需要一台性能合适的服务器来支持。
然而,确定服务器配置并非一件简单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服务器能够满足需求,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确定服务器配置。
首先,我们要明确服务器的用途。
不同的用途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差异巨大。
如果是用于简单的个人博客网站,那么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相对较低;但如果是用于大型电商平台或者在线游戏服务,就需要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快速的数据传输速度。
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
这主要取决于中央处理器(CPU)的性能。
常见的 CPU 品牌有英特尔(Intel)和 AMD 等。
对于一般的业务需求,如小型企业的文件共享和邮件服务,双核心或四核心的 CPU 可能就足够了。
但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请求的应用,如高流量的网站或数据库服务器,可能需要多核心、高主频的 CPU,甚至是采用服务器专用的至强(Xeon)系列处理器。
内存(RAM)的大小也直接影响服务器的性能。
内存不足会导致服务器运行缓慢,甚至出现崩溃的情况。
如果服务器主要运行简单的网页服务和小型数据库,8GB 到 16GB 的内存可能就能够满足需求。
但对于大型数据库、虚拟化环境或者需要同时处理多个复杂任务的服务器,32GB 甚至更高容量的内存可能是必需的。
存储也是服务器配置中的重要一环。
存储设备可以分为硬盘驱动器(HDD)和固态硬盘(SSD)。
HDD 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且价格相对较低,但读写速度较慢。
SSD 则具有极快的读写速度,能够显著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但价格相对较高。
在确定存储配置时,需要考虑数据量的大小、读写速度的要求以及预算。
对于对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如数据库服务器,可以采用 SSD 作为系统盘和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而用 HDD 来存储大量不常访问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確定服務器配置
根据產線生產规模来选择服务器配置、内外置磁盘大小、以及网络带宽,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參照未來的產能規模來評估所需服務器硬件配置﹐是建立一个接近真实流程应用的操作环境,进行各种压力测试,测算出不同的用户数量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并得出当时服务器的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情况,对硬件资源的完整评估,需要考虑下列几个方面:
服務器的性能的評估
一﹑客户端工作站或前端桌面的评估
二﹑通讯网卡和网络带宽的评估
根据工业界的Benchmark对服务器进行评估,推算出符合业务规模的服务器配置,同时要考虑在做系统管理时所消耗的资源,如在做备份、恢复、问题诊断、性能分析时、软件维护时都会对资源带来附加的消耗,对重要资源要考虑为将来留下升级和可扩展的余地,下列是一些通用的原则:
处理器:要考虑高峰时的处理器的能力,并适当保留一些缓冲,确保在业务增长时,系统有扩展的余地。
如果要保持快速的响应能力,应当为CPU 保留20%至40%的富余量。
内存:要为运行在此服务器的所有应用软件考虑内存,所需要的内存主要依赖于用户数、应用程序类型、进程的方式、和应用程序处理的数据量决定。
磁盘:评估业务的实际用户的数据量,以此推算出磁盘的最小个数,不要忘记选择备份设备(如磁带机)。
IO槽:尽量保留更多的IO槽,防止将来插更多的PCI卡。
网络:选择合适的网卡,保证网络不是系统的瓶颈。
在评估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时,最困难的事情是如何把握准确度问题,到底考虑哪些因素等。
理想情况下,应考虑下列要素:
交易的复杂性
交易率
数据读/写比例
并发连接数目
并发交易数目
数据库最大表的大小
性能度量的目标
基于TPC-C的推算,评估数据库服务器的CPU
TPC-C基准是事务处理委员会建立的一个专门演示在线事务处理性能(OLTP)的性能基准,它的测量方法是为了使客户能够评估不同的在线事务处理系统的性能,这些事务进程于一个可控制的状态下在一个标准的数据库中运行。
TPC-C测试包括5个典型的OLTP事务,它们是:
新订单:一个用户提交一个新的订单
支付:更新用户的账户余额以反映一个支付
交付:订单的交付(通过一个批事务处理实现)
订单状态:返回用户最新订单的状态
库存水平:监控当前仓库库存
TPC-C的事务处理是在一个9个表的数据库上实现的事务处理过程包括:更新、插入、删除、终止,以及对主和次级键的访问,每种事务处理90%的响应时间应小于或等于5秒,其中,库存水平的响应时间可以在20秒以内。
TPC-C的吞吐量值是终端活动水平的直接结果,如每一个仓库有10个终端,在每一个终端上上述5个事务都是可用的,一个远程的终端仿真器被用来在性能测试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事务混合工作。
这个混合代表着一个完整的订单商务处理流程:录入、支付、检验、交付。
更专业的是,这个必要的混合被定义为产生一个相等数量的新订单和支付事务,以及在每10个新订单事务中产生一个交付事务,一个订单状态检验事务和一个库存水平检验事务
远程终端仿真器也被用来测量每一个事务的响应时间,以及用来模拟键入时间及思考时间,键入时间是指在终端上录入数据所花费的时间,思考时间是指操作人员在终端读取事务的结果,进行下一个事务请求之前所花费的时间。
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最小键入时间和最小思考时间。
另外,这个响应时间必须在一个给定的极限值之下。
TPC-C基准测试的结果--TPC-C的吞吐量(tpmC),代表的是系统的最大的持续性能,它被定义为系统每分钟可以处理多少个新订单事务,与此同时,系统还在处理其他四种事务类型(支付、订单状态、交付、库存水平)。
所有5个TPC-C事务都有某个限定的用户响应时间要求,其中新订单事务的响应时间是5秒以内。
因此如果一个系统的TPC-C值是100tpmC/min,说明该系统在每分钟处理其他的混合的TPC-C事务的工作的同时,可以产生100个新订单事务。
如何使用TPC-C进行服务器的评估
由上可知,TPC-C测试基准主要用于测试主机服务器每分钟能够处理的联机交易笔数,测试产生的单位结果是TPM值(Transaction Per Minute,即每分钟处理的交易比数)。
TPC-C虽然客观的反映了各个计算机厂商的系统处理性能,并且测试基准也在不断完善以更加贴近现实应用的交易环境,但是仍然无法与纷繁多样的各类实际应用完全吻合;而且参加TPC测试的主机系统都做了适当程度的系统优化。
因此,在实际业务应用系统选择主机服务器乘载体时,必须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以最大程度的做到适合应用系统的生产需求。
以下计算公式是IBM公司在金融综合业务系统的实际应用中总结的经验方法论,基本反映了金融业务特点对主机处理能力的需求:
TPM=TASK x 80% x S x F / (T x C)
其中:
TASK:为每日业务统计峰值交易量
T:为每日峰值交易时间,假设每日80%交易量集中在每天的4小时,即240分钟内完成:T=240。
S:为实际银行业务交易操作相对于标准TPC-C测试基准环境交易的复杂程度比例。
由于实际的金融业务交易的复杂程度与TPC?C标准测试中的交
易存在较大的差异,须设定一个合理的对应值。
以普通储蓄业务交易为例,一笔交易往往需要同时打开大量数据库表,取出其相关数据进行操作,相对于TPC-C标准交易的复杂度,要复杂很多;根据科学的统计结果,每笔交易操作相比较于TPC标准测试中的每笔交易的复杂度此值可设定为10~20。
C:为主机CPU处理余量。
实际应用经验表明,一台主机服务器的CPU利用率高于80%则表明CPU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系统瓶颈,而利用率处于75%时,是处于利用率最佳状态。
因此,在推算主机性能指标时,必须考虑CPU 的冗余,设定C=75%。
F:为系统未来3~5年的业务量发展冗余预留。
综上所述,为保障用戶能正常使用生產資訊管控系統,依照上面評估服務器的說明結合公司實際的生產運營狀況﹐以及PM提供的產能預測表﹐可推算得出主机所需的处理能力,据此得出相应的机型和配置。
使用TPC-C进行数据库服务器评估
由于目前SUN客戶產品未來的生產產品主要分三個階段的生產流程﹕PCBA段產品作業﹐半成品生產作業﹐成品段的生產作業.產線作業工站資訊管控系統工作模式為C/S(Client/Server)模式,參照SUN產能預測表﹐來推算每天的數據量﹕
2041*60*24= 2939040
假設EFOX系統每筆記錄交易的復雜度為15(上文有說明﹐參考值10 ~ 20),這里取值15﹐那么數據庫操作數達到﹕
*15=(合計約4400萬次)
另周邊部門及產線作業同仁隨時在查詢EFOX報表﹐估算50個用戶在使用﹐每分鐘使用3次﹐每天使用時間為10個小時﹐估算操作數據庫數達到﹕
50*3*60*10*15=
那么數據庫操作達到 +=(合計約4544萬次)
假設每天的數據交易的80%集中在16小時內發生﹐那么高峰交易時間內數據庫聯機交易次數為﹕*80%/(16*60)=37863
要为将来陆续加入的应用至少预留40%的处理能力;另外,考虑到CPU的繁忙时间低于60%时,系统的性能较好,我们把这个比例定在50%。
所以系统的TPC-C值应达到: 37863÷(1-40%)÷50%=126210
内存容量需求分析
首先根据数据库容量算出所需的数据库缓存大小,再估计出操作系统、系统软件等所需内存,合计即是所需的内存容量。
对于 64 位服务器,在实践中必须将数据库缓存大小限制为 4GB
计算出系统内存需求为:
1. Windows2003操作系统所占的内存 256MB
2. 数据库管理(SQL2005 64 bit)系统所占的内存 2G
3.热备等系统软件所占的内存 256MB
4. 应用程序所占的内存 1G
5. 数据库缓存 4GB
6. 合理的内存利用率一般低于 50%
總計15G
存储容量需求分析
參考當前SUN的數據庫服務器的硬盤容量﹕550G﹐由于未來SUN的產能將逐步擴大﹐下面來規划存儲容量解決方案﹕由于操作系統(含系統捕丁﹐其他必須軟件等)約需40G空間的硬盤﹐數據庫所占空間約30G﹐由于要保存連續三天的備份數據庫文件及歸檔日志文件﹐如此占空間大概在120G左右﹐另由于查詢歷史數據庫﹐要裝載倆個歷史數據庫﹐大約占空間60G﹐另存放歷史備份數據庫文件﹐一般保留一年(其他超過一年以上的保存在歷史備份服務器上)四個季度的數據庫文件合計約120G﹐同時會保存其他一些重要資料文件﹐初步估計需要20G﹐硬盤空間的利用率一般不超過85%﹐如此計算硬盤容量為
(40+30+120+60+120+20)/85%=460G
由于使用的磁盤管理的RAID5﹐HP硬盤的型號為HP 146GB/10,000rpm SAS Hard Drive ﹐冗余耗費一塊硬盤﹐在線備用一塊硬盤﹐I/O的讀寫速度的快慢與硬盤的數量多少有直接關系﹐綜合估算需要6至7個硬盤﹐容量為876G,(由于使用RAID5技朮有倆塊硬盤不能做存儲使用
使用的硬盤為6至7塊. 146GB/10,000rpm SAS Hard Dr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