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病例分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张成伟,_

2讨论B C 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静脉和邻近下腔静脉狭窄闭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临床表现为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各种异质性疾病的综合体[4]㊂B C S是肝后型门脉静高压症,与传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不同,其病因在西方国家主要为肝静脉病变所致,亚洲地区以下腔静脉病变多见㊂B C S患者临床表现和发病形式多样,大多数有肝脏肿大㊁压痛,腹痛及腹水三联征,一般认为是B C S的典型三联症,但缺乏诊断的特异性,易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硬化㊁门静脉高压相混淆㊂既往误诊率较高,尤其是对症状隐匿㊁仅靠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超声㊁C T等影像学检查目前为诊断B C S的有效方法[5]㊂本例患者以腹胀㊁大量腹水㊁双下肢肿胀起病,第1次就诊时腹部C T检查提示下腔静脉肝段狭窄趋闭塞,肝左㊁中㊁右静脉入下腔段均狭窄,B C S诊断明确,行下腔静脉造影球囊扩张术后患者症状消失,痊愈出院㊂患者第2次仍以腹胀㊁大量腹水㊁双下肢肿胀就诊,C T检查提示下腔静脉肝段支架置入术后,支架下段及下腔静脉肝下段管腔较窄,大量腹水,行下腔静脉造影P T A联合置管溶栓术后腹胀及双下肢肿胀症状消失,病情好转自动要求出院㊂此次就诊期间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查见恶性细胞,但腹水病理检查未查见恶性细胞,所以,嘱患者随诊㊂2个月后患者再次就诊复查,此次腹水常规细胞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均查见癌细胞,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均显示恶性肿瘤,故给予抗肿瘤治疗㊂B C S患者的肝脏肿大㊁压痛,腹痛及腹水三联征与某些恶性肿瘤如肝癌,盆腹腔恶性肿瘤等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㊂据文献报道,由于B C S可造成肝脏淤血,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导致肝脏细胞缺氧而引起肝脏恶性肿瘤[2]㊂B C S并发肝癌也有文献报道[6]㊂B C S合并妇科盆腹腔恶性肿瘤罕见文献报道㊂B C S,肝癌,盆腹腔恶性肿瘤均可导致腹痛㊁大量腹水,临床医生遇到此类患者一定要注意区分,尤其是B C S 患者大量腹水时一定要考虑到恶性肿瘤的可能,尤其是对中老年女性患者来说,大量腹水必须考虑宫颈癌㊁卵巢癌等妇科肿瘤,并加以排除[7-8],而此时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作为一种简便㊁快捷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㊂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作为一项常规检查技术,方便㊁快捷㊁准确,尤其是对恶性肿瘤给予很明确的诊断意义[9-11],可作为腹水良㊁恶性鉴别的重要手段广泛用于临床㊂参考文献[1]G R U S T,L A M B E R T L,G R U S O VÁG,e t a l.B u d d-C h i a r iS y n d r o m e[J].P r a g u e M e d R e p,2017,118(2/3):69-80.[2]I L I E S C U L,T OMA L,M E R C A N-S T A N C I U A,e t a l.B u d d-C h i a r i s y n d r o m e-v a r i o u s e t i o l o g i e s a n d i m a g i s t i cf i n d i ng s.A p i c t o r i a l r e v i e w[J].M e d U l t r a s o n,2019,21(3):344-348.[3]Z A N E T T O A,P E L L O N E M,S E N Z O L O M.M i l e s t o n e si n t h e d i s c o v e r y o f B u d d-C h i a r i s y n d r o m e[J].L i v e r I n t, 2019,39(7):1180-1185.[4]薛挥,李伟之,马富权,等.布加综合征诊治现状[J].临床外科杂志,2020,28(6):593-595.[5]施彪,陈世远,王孝高,等.C T静脉成像技术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2,27(11):758-762.[6]X U Z Q,WA N G Y D,Z HA N G X,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o f e s-t r o g e n l e v e l o n B u d d C h i a r i s y n d r o m e r e l a t e d h e p a t o c e l l u-l a r c a r c i n o m a[J].Z h o n g h u a Y i X u e Z a Z h i,2019,99(16): 1241-1245.[7]周德兴,孔莹,李磊,等.布加综合征患者肝脏良性结节与肝细胞癌病灶的M R I鉴别诊断[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26(7):539-542.[8]MAMO N E G,C A R O L L O V,D I P I A Z Z A A,e t a l.B u d d-C h i a r i S y n d r o m e a n d h e p a t i c r e g e n e r a t i v e n o d u l e s:M a g-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f i n d i n g s w i t h e m p h a s i s o f h e p a t o b i l i a r y p h a s e[J].E u r J R a d i o l,2019,117:15-25.[9]柯传庆.肝癌继发布加综合征漏诊一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1):28-30.[10]李俊虹,刘帮伟,陈飞,等.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检测的临床价值和应用[J].云南医药,2022,43(4):18-22. [11]桂强.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腹水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 18(22):3286-3289.(收稿日期:2022-10-19修回日期:2023-01-28)㊃案例分析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3.11.04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张成伟,邓秀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文山663099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中图法分类号:R512.91;R733.71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2-9455(2023)11-1662-0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感染合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 L)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在早期临床症状㊁㊃266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1治疗方法㊁预后和存活率方面均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㊂早期AM L 患者临床表现容易被误认为是H I V 感染导致的多发性疾病结果,从而延误对疾病的早期诊治㊂本院收治了1例H I V 感染合并AM L M 5型(AM L -M 5)患者,现将其实验室检查结果㊁临床特点㊁治疗及预后分析如下,以期能提高对H I V 合并急性白血病早期诊断的认识㊂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反复牙龈肿痛2个月,加重伴牙龈出血10余天于2022年9月11日收治入院㊂患者自诉近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肿痛,曾至药店自购药物 阿莫西林㊁牛黄解毒片等治疗,牙龈肿痛时有反复,随后至私人诊所输液治疗3d ,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未见明显好转㊂10余天前出现牙龈出血情况,量少,感气促,活动后加重,至当地县医院就诊,因患者血小板低,既往感染H I V 半年,疗效不佳遂建议转本院治疗㊂病后精神㊁饮食㊁睡眠差,体重较之前下降约3k g㊂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5.37ˑ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0.19%,红细胞2.46ˑ1012/L ,血红蛋白78.0g /L ,血小板计数11ˑ109/L ,检出原始及幼稚细胞,血小板分布明显减少,建议进行骨髓穿刺检查㊂见图1A ㊂降钙素原0.108n g /m L ,脑肭肽前体379.8p g/m L ,白细胞介素-616.22p g /L ,铁蛋白229.5n g/m L ,凝血功能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1.93g /L ,D -二聚体4.78m g/L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6.18μg /m L ,红细胞沉降率28mm /h ,总蛋白64.1g /L ,肌酸激酶同工酶51U /L ,三酰甘油2.14mm o l /L ,C 反应蛋白16.5m g/L ㊂电解质㊁肝肾功能㊁血糖㊁免疫球蛋白均未见明显异常㊂乙型肝炎㊁梅毒㊁丙型肝炎㊁结核抗体筛查均阴性,结核感染T 淋巴细胞检测阴性,自身抗体㊁血管炎相关抗体检测均阴性,C D 4+T 淋巴细胞绝对值511个/μL ,C D 4+/C D 8+T 淋巴细胞比值0.79,肿瘤标志物阴性,余未见明显异常㊂骨髓穿刺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3.5%,红系占2.0%,粒红比为1.8ʒ1.0㊂粒系㊁红系㊁巨核系增生受抑㊂单核细胞系统异常增生,以原始㊁幼稚单核细胞异常增生为主,占87%,此类细胞的胞体较大,部分有瘤状突起,细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其内含数量不等细小的紫红色嗜苯胺蓝颗粒,核不规则,可见凹陷㊁扭曲㊁折叠等,部分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可见数量不等的空泡㊂见图1B ㊁C ㊂全片巨核系2只,为颗粒型,血小板分布明显减少,呈散在分布㊂A S -D CE 染色大部分病变细胞呈阴性,少部分呈弱阳性㊂见图1D ㊂诊断意见为AM L -M 5㊂超声检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㊁双侧腋窝淋巴结㊁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余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 T检查右肺上叶后段絮状模糊影,炎变可能,双侧腋下淋巴结稍大,建议治疗后复查㊂感染性疾病科诊断:(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 I D S );(2)AM L -M 5;(3)血小板减少;(4)重度贫血;(5)牙龈出血;(6)腋下淋巴结肿大;(7)腹股沟淋巴结肿大;(8)颈淋巴结肿大㊂患者炎症指标偏高,故继续抗感染㊁纠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㊁平喘治疗,2022年9月12日患者外周血检查血红蛋白59g /L ,血小板计数5ˑ109/L ,遂申请输注O 型R H 阳性单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和O 型R H 阳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3U ,继续纠正贫血和止血治疗㊂治疗过程中给予头孢派酮抗感染㊁多索茶碱平喘㊁血凝酶止血治疗等,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2022年9月14日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AM L -M 5,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化疗,继续对症支持治疗㊂2022年9月15日患者已无牙龈出血,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2.87ˑ109/L ,血红蛋白76.0g /L ,血细胞比容22.20%,血小板计数44ˑ109/L ,出血症状和贫血得以纠正㊂2022年9月18日患者为求更好的治疗方案和进一步治疗遂出院到昆明就诊,2022年9月20日电话随访患者本人诉接受不了化疗风险和预后效果,综合考虑后于当日返回家中继续保守治疗;2022年10月10日15:00电话随访家属告知患者已于2022年10月10日清晨去世㊂注:A 为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ˑ1000);图B 和C 为骨髓涂片(瑞氏染色,ˑ1000);图D 为骨髓涂片(A S -D C E 染色,ˑ1000)㊂图1 外周血及骨髓涂片2 讨 论 A I D S 是由感染H I V 而导致机体不同程度免疫功能缺陷,在未经过规范治疗和疾病晚期易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㊂因此,A I D S 患者相关肿瘤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更高,常见的如卡波西肉瘤㊁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部分侵袭性肿瘤㊂而H I V 感染合㊃366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1期 L a b M e d C l i n ,J u n e 2023,V o l .20,N o .11并AM L在一般人群中相对较少见,并且AM L在H I V感染者中的确切发病率也是不确定的㊂目前,即使H I V没有直接致突变的文献报道,但一些间接导致白血病的机制如主要基于骨髓微环境的破坏研究,国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并且认为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 R T)下控制良好的H I V感染不应是强化化疗方案的禁忌证[1]㊂而国内相关研究发现,H I V感染合并AM L患者生存和预后仍不理想[2]㊂单纯血液细胞学改变较难早期识别AM L,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分型等检查不仅有助于明确H I V 合并AM L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尽早干预,也是制订治疗策略和评估预后的关键㊂AM L的诊断标准参照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WHO2016版),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ȡ20%是诊断AM L的必要条件[3]㊂而本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改变并不明显,白细胞计数稍偏高,易被认为是H I V感染的炎症反应㊂陈红等[4]报道了1例H I V感染合并AM L者,经抗感染㊁纠正凝血㊁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无效,16d后死亡,与本例患者的急性发作特点较为相似㊂周云等[5]报道2例H I V感染分别合并急㊁慢性白血病者,治疗和预后均不理想㊂T U L L U等[6]报道了1例罕见的围生期H I V感染合并AM L儿童患者(7岁),表现为发热㊁咳嗽并伴间歇性咯血和化脓性中耳炎,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㊁血小板减少,患儿虽接受了正规系统性治疗,但仍死于急性白血病㊂S U T T O N等[7]报道了法国16例H I V感染合并AM L者,其中男13例,女3例,1990 1996年法国H I V感染成年人中AM L 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倍,部分患者接受诱导缓解治疗后生存率得到了提高㊂A B O U L A F I A等[8]回顾性分析了美国42例H I V感染合并AM L者,其中M2㊁M4型占64.44%(29/45),C D4+T淋巴细胞计数<200ˑ106个/升(n=11)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周,而C D4+T淋巴细胞计数ȡ200ˑ106个/升(n= 7)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㊂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以反复牙龈肿痛㊁牙龈出血伴体重减轻就诊,无典型的发热㊁乏力等症状,随后检查发现血小板明显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常规涂片复检提示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建议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细胞检查证实为AM L-M5㊂常规抗感染㊁止血治疗过程中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基本正常,无肝肾功能㊁心肌损伤等表现,超声检查提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声像及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声像;C 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炎变可能,表现为H I V感染患者常见炎症和淋巴结肿大的临床特征,血小板减少容易被误认为H I V感染抗病毒治疗的结果,从而忽视了血液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㊂综上所述,H I V感染合并AM L患者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均不理想,病情进展较为凶险,患者存活率和长期生存率均较低㊂本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国内外文献报道有相似之处,均有贫血㊁血小板减少等特点,有出血㊁消瘦㊁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为迅猛,本例患者确诊至死亡时间为25d㊂H I V感染合并AM L患者较少见,H I V感染患者在血细胞减少或白细胞出现异常增高时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尽可能排外血液系统疾病,必要时进行骨髓活检和细胞免疫分型以确诊㊂所有A I D S合并肿瘤患者均建议尽早启动A R T,尽量选用骨髓抑制作用和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A R T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需注意抗病毒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9]㊂早期诊断㊁早期干预和治疗是提高H I V感染合并AM L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关键㊂参考文献[1]F O R G H I E R I F,N A S I L L O V,B E T T E L L I F,e t a l.A c u t em y e l o i d l e u k e m i a i n p a t i e n t s l i v i n g w i t h H I V i n f e c t i o n: s e v e r a l q u e s t i o n s,f e w e r a n s w e r s[J].I n t J M o l S c i,2020, 21(3):1081.[2]R E I D E,S U N E J A G,R I C HA R D F,e t a l.C a n c e r i n p e o-p l e l i v i n g w i t h H I V,v e r s i o n1,2018,N C C N c l i n i c a l p r a c-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 i n o n c o l o g y[J].J N a t l C o m p r C a n c N e t w, 2018,16(8):986-1017.[3]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8):617-623.[4]陈红,陈竹,张玲,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C 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20,14(1):83-87.[5]周云,何传俊,吴春龙,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J].白血病㊃淋巴瘤,2014,23(1):45-47. [6]T U L L U M S,D A T E N B,G H I L D I Y A L R G,e t a l.A c u t em y e l o g e n o u s l e u k e m i a i n a c h i l d w i t h H I V i n f e c t i o n[J].E u r J P e d i a t r,2010,169(5):629-631.[7]S U T T O N L,G UÉN E L P,T A N G U Y M L,e t a l.A c u t em y e l o i d l e u k e m i a i n h u m a n i m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v i r u s-i n f e c-t e d a d u l t s:e p i d e m i o l o g y,t r e a t m e n t 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 o u t-c o m e[J].B r J H a e m a t o l,2001,112(4):900-908.[8]A B O U L A F I A D M,M E N E S E S M,G I N S B E R G S,e t a l.A c u t e m y e l o i d l e u k e m i a i n p a t i e n t s i n f e c t e d w i t h H I V-1[J].A I D S,2002,16(6):865-876.[9]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协和医学杂志,2022,13(2):203-226.(收稿日期:2022-11-25修回日期:2023-03-10)㊃466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1。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缓解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29 期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缓解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王江山1,聂淑敏2,刘珊珊1,徐玉洁1,李田兰1,周静静1,黄俊霞1,冯献启11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山东青岛266000;2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摘要:目的 总结1例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RUNX1::RUNX1T1阳性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中年男性,因全血细胞减少就诊。
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示RUNX1::RUNX1T1阳性,明确诊断为RUNX1::RUNX1T1阳性AML。
患者经过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后RUNX1::RUNX1T1转阴,缓解期大于2年,疾病复发时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示PML::RARA阳性,诊断为PML::RARA阳性APL,经37 d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达到骨髓象缓解。
结论 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缓解后发生继发性APL临床罕见,容易漏诊,确诊主要依靠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药物毒性诱导克隆改变有关,采用三氧化二砷及维甲酸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继发性肿瘤;RUNX1-::RUNX1T1融合基因;PML::RARA融合基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9.016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9-0069-0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RUNX1::RUNX1T1基因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基因均属于AML的一种亚型,前者具有特征性t(8;21)染色体易位,导致编码CBFα亚单位的RUNX1基因与RUNX1T1基因融合;后者为t(15;17)染色体易位,导致PML基因与维A 酸受体α(RARA)基因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1-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例论文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例【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检查【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77-011 患者资料:李**,男,17岁,因“乏力、咳嗽、咳痰半个月”来院就诊,查体贫血貌,心、肺、腹无明显异常,肝脾不大。
血常规示wbc:37.5×109,/l,rbc:1.47×1012/l,hgb:49g/l,plt:9×109 /l,手工细胞分类报幼稚细胞86%,门诊入院,骨髓检查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g=3.0%、e=1.0%、g/e=3:1。
粒红比正常,“篮细胞”易见,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
粒系细胞比例减低,以中幼以下阶段粒细胞为主。
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细胞大小相差较大,胞核大,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可见细长auer 小体。
红系细胞比例减低,以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
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
计数有核细胞200个,中性分叶核3%,晚幼红1%,淋巴细胞5%,原始单核细胞85.5%,幼稚单核细胞5.5%,pox阳性,热盐水不溶解。
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5)2 讨论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为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碍,并伴有凋亡减少。
细胞成熟障碍阻滞可在不同阶段,当阻滞发生在较早阶段称为急性白血病,fab分型提出以原始细胞≥30%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原始细胞形态学特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两大类及其亚型。
急性白血病起病多急骤,常见症状为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多种浸润表现,多见骨关节疼痛,较明显肝、脾、淋巴结肿大,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表现[1]。
与临床联系得知,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孤身在外,工友述为近半月有明显不适,来院时外观贫血貌,面黄体瘦、杵状指,行动尚自如。
一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例分享

貌 , 全 身 可 见 散 在 瘀
T 37℃, P 80 / BP 130/80mmHg
R 19 /
体 格 检 次查
分 ,
次 分 ,
入院诊断
急性白血病(分型待定)
入院后检查
血象:
WBC 25.36 × 109/L RBC 2.22 × 1012/L
HB 68 g/L PLT 59.6 × 109/L
呋喃妥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Pitout JDD. Drugs 2010; 70 (3): 313-333
碳青霉烯类治疗 产ESBL肠杆菌感 染的临床有效率 达80-100%
采用碳青霉烯类 治疗,产ESBL肠 杆菌感染患者14 天病死率下降 83%
Q1
碳青霉烯类药物为何能成为产ESBL肠杆菌感 染患者起始经验性治疗的首选?
病例分享
PART 1
苏某某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男,23岁 于2014年3月25日入院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主
主诉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诉
皮肤瘀斑2周余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简要病史
患者自述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颈前部皮肤瘀点、瘀斑,偶尔刷牙时出现少 量牙龈出血,无鼻衄,无解血尿及黑便,无发热、无四肢关节痛,外院查血象:WBC 30.5×109/L HB 70 g/L PLT 64×109/L,BM: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原、幼 淋98.8%。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门诊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收入院。发病以来, 体重明显减轻约4kg。
β-内酰胺酶可使β-内酰胺类药物的酰胺键断裂 而失去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G-菌对 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护理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护理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护理。
方法分别对49例患者从心理、饮食、高热、保护性隔离、口腔、皮肤和肛周等方面进行护理。
结果本组患者能顺利度过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应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康复。
标签: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护理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
化疗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粒细胞缺乏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由此易并发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多部位的感染,是导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从2010年12月新院搬迁以来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患者进行精心治疗和护理干预,大多数患者可顺利渡过该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2010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15~78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粒细胞缺乏症诊断标准,外周血粒细胞计数<0.5×109/L。
2 护理干预2.1心理护理患者生理上的不适对其心理影响很大,患者接受保护性隔离期间会产生恐惧,孤独心理,护士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并介绍成功病例,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针对易感部位感染进行预防措施,给予重点反复讲解,经常深入病房检查及督促其实施。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帮助,对患者的恐惧表示理解并给予正面的指导。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摆脱悲观绝望心理,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由于疾病给家庭经济造成影响而产生负疚的患者,应使其认识到早日康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一般是可以度过危险期的,同时劝告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问题。
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病例分析

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病例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由骨髓中原始或幼稚髓细胞不受控制地增生导致的恶性疾病。
粒缺期是AML中最常见的亚型之一,特点是骨髓中的粒细胞减少,同时伴随感染风险的增加。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的病例,探讨其病理生理过程、诊断及治疗策略。
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伴呼吸困难、乏力、纳差等症状入院。
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为3.2×10^9/L,中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比例为15%,淋巴细胞占比例为75%。
骨髓穿刺涂片显示原始髓细胞增生明显,而粒细胞明显减少,符合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的特点。
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MLL基因重排和RUNX1/RUNX1T1基因融合有关。
这些基因异常导致幼稚髓细胞的增殖和成熟受阻,同时抑制了正常粒细胞的发育。
粒细胞减少使患者易感染,且感染常以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为主要发病部位。
诊断方面,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和免疫组化分析是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关键诊断手段。
骨髓穿刺涂片可观察到异常的髓细胞增生,并进行分类、计数和染色体分析。
免疫组化分析可检测相关基因融合产物的存在,如MLL基因重排和RUNX1/RUNX1T1基因融合。
治疗方面,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化疗和抗感染。
在化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案,常用的方案包括7+3方案(阿糖胞苷+顺铂)及DA方案(阿糖胞苷+达拉铂)。
在抗感染方面,应根据患者发热的程度和免疫功能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
此外,病例中的患者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与肺部感染有关,因此还需及时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总结起来,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其病理生理过程与基因异常密切相关。
一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ITF护理个案

化疗药物输注时选择 血流丰富的静脉,避 开关节,反复穿刺及 有瘢痕静脉。
输注时先用生理盐水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确保无误后再进行化 疗药物的输注。
化疗中加强巡视,并 做好患者的相关教 育,发现化疗药物外 渗,立即停止滴注, 进行处理并上报。
静脉穿刺尽量一针见 血,不拍打静脉,不 挤压皮肤。
护理程序
输注血小板
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
抗菌药物运用 粒细胞刺激因子
持续监测
生命体征 皮肤黏膜
输注红细胞
血常规
护理程序
系统观察
护理查体
06
沟通交谈
05
01
护理 评估
04
辅助检查
02
03
量表应用
病历查阅
护理程序
护理评 估
自理能力 压疮风险 VTE评分 跌倒坠床
95分,轻度依赖 8分,低风险 0分,无风险。 1分,无风险。
角色紊乱 与患者强化自身病人 角色有关
护理程序
角色紊乱 与患者病人角色强化有关
护理措施 1.告知患者现阶段病情处于稳定期。 2.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早睡早起, 适当活动,劳逸结合等。 效果评价 患者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出院指导
饮食指导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 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运 动,如太极等提高机体抵抗力。
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疲倦乏力,伴头晕 气短,活动后加重未予重视。近一周加 重,1天前就诊于XX县医院,血常规明显 异常,为进一步诊治于我科就诊。
现病史
诊断
姓名:夜某 性别:女 年龄:37岁 主诉:困倦乏力半月 入院时间:2021-02-07
急性髓性白血病-病例分析

由于两性霉素B需与麦角固醇结合 而发挥作用. 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则抑制其合成。 二者联用目前尚有争议。
目前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 疗IFI受到关注。 •因卡泊芬净可增加细胞的通透性, 因此有利于两性霉素B和唑类穿过细 胞壁,这就意味着卡泊芬净与其他两 种药物联用可能表现出很好的协同作 用。
白血细小胞板计数变化趋势图
粒缺期预防感染
<<2010 IDSA--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临床实践指南>> : 高危患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发热的初始经验性抗菌 治疗:推荐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例如: 头孢吡肟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A-Ⅰ)
半数为早期表现
主乏发要 所与致热粒的细感胞染缺或
白血病本身有关
半数患者就诊时已
有贫重度血贫血,尤其
是继发于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征者
主要与PLT减少
和出凝血血功能异常
有关
临
床
现
表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骨组骼和织关器节官疼浸痛润、中 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粒细胞肉瘤、皮疹等
病例简介
3月12日
维甲酸综合症
本次入院后化疗方案 第2周期化疗, 方案采用高三尖杉酯碱 4mg×7d、
阿糖胞苷 150mg×7d, 临床需注意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予粒1/细8头细多血h菌孢静胞次液热培哌滴严血科养,酮,重培沟可暂舒预缺养通继未巴防乏及,续发坦,感中 患目现3建染心 者氟g真前致刘 欠议。、静 近康菌用病主 佳脉 两唑治菌药任 ,导 日胶疗,表 须每管 高囊,与示 联日伏首单 合5立剂0用卡m康量伏泊g唑7静立芬0粉滴m康净针g唑强,效化以果抗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暂时停服ATRA、吸氧、利尿、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
白细胞单采清除和化疗等。APL合并出 血者,除服用ATRA外还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ATRA联合其它治 疗可提高CR率和DFS,还可降低“维甲酸综合症(RAS)”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
白血细小胞板计数变化趋势图
粒缺期预防感染
<<2010 IDSA--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临床实践指南>> : ➢高危患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发热的初始经验性抗菌 治疗:推荐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例如: ❖ 头孢吡肟 ❖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A-Ⅰ)
维甲酸综合症 心功能不全 白血病合并出血
5月3日至9日
行首周期化疗
阿糖胞苷150mg×7d
柔红霉素总量220mg( 重度骨髓抑制 d1-2每日80mg、d3 60mg甲酸综合症
:维甲酸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发生的最
严重并发症。多见于APL单用ATRA诱导过程中。
:RAS的发生率为3%~30%,病死率为5%~29%。于ATRA诱导治疗
美罗培南0.5g,4/日
20世纪80年代前,真菌感染……
➢疾病谱(白色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
➢治疗方式
后期……
卡泊芬净可非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细 胞壁β-l,3-D葡聚糖的合成,破坏 真菌细胞壁糖酶的合成。
➢抗真菌药
哺乳类细胞无细胞壁.故该类药物
➢耐药性(固有、获得、临床) 对人体的毒性较低。由于两性霉素B 需与麦角固醇结合而发挥作用
半数为早期表现
主乏发要 所与致热粒的细感胞染缺或
白血病本身有关
半数患者就诊时已
有贫重度血贫血,尤其
是继发于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征者
主要与PLT减少
和出凝血血功能异常
有关
临
床
现
表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骨组骼和织关器节官疼浸痛润、中 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粒细胞肉瘤、皮疹等
病例简介
3月12日
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甲酸 诱导化疗
➢治疗方式(单药——联合治疗)
➢由于两性霉素B需与麦角固醇结合 而发挥作用. ➢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则抑制其合成。 二者联用目前尚有争议。
目前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 疗IFI受到关注。 •因卡泊芬净可增加细胞的通透性, 因此有利于两性霉素B和唑类穿过细 胞壁,这就意味着卡泊芬净与其他两 种药物联用可能表现出很好的协同作 用。
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 粒缺期伴感染病例分析
Contents
1
病例简介
2
药学监护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57岁,因“出现乏力、颌下淋巴结肿大4月余”入院。 2013年2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牙龈疼痛,发热、双侧
颌下淋巴结快速肿大,自用抗生素无效,查血象发现全血三系大 幅下降,行骨穿检查后明确诊断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3a 型 。(APL) 已完成诱导化疗及第一周期化疗,本次入院行第二次化疗。
本次入院后化疗方案 第2周期化疗, 方案采用高三尖杉酯碱 4mg×7d、
阿糖胞苷 150mg×7d, 临床需注意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予粒1/细8头细多血h菌孢胞静次液培热哌严滴血 科养 ,酮重,培 沟可暂舒缺预养通继未巴乏防及 ,发续坦,感中 患目现3建染心 者氟g前致真刘 欠议。、静 近康病 用菌主 佳脉 两唑菌 药治任 ,导 日胶,疗表 须管 高每囊与,示 联日伏首单合5立剂0用卡m康量伏泊g唑7静立芬0粉m滴康净针g唑强,效化以果抗后
分类
依据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及自然病程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
急性白血病(A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慢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 其他:HC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
的第1~3天早期进行化疗,其发生率为6%~15%,病死率为6%(1/17)。
: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细
胞因子(IL-1、IL-6、TNFα)大量释放和粘附因子(CD116、CDw65、 VLA-4、CD11a/CD54)表达增加有关。
:发热、体重增加、肌肉骨骼疼痛、呼吸窘迫、肺间质浸润、
小结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预防和治疗粒缺期感染
谢谢!
卡泊芬净粉针 伏立康唑片
万古霉素粉针 1000mg 2/日
美罗培南粉针 0.5g 4/日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 美罗培南粉针
莫西沙星
晚38间.南9℃出50,现Ⅳ0给高m未度g予热开骨8伏4美,始髓月/日立表罗体恢抑6康示日培温复制唑患血尚静者培脉目养应前初用真步,菌结恢患停入果复者用血发为,白氟,现头可细康需真孢停抗胞唑立菌哌用真、口即孢酮美菌粒服予子舒治罗细,,巴培疗胞坦南,逐3、监渐.0万测g升古相q高8霉关h,指素静骨,标滴髓降。,功级继能抗续开生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