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及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及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原文及翻译辩论是一项需要辩手充分准备、理性思考和有效表达的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一、《送孟浩然之广陵》及注解《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赏析这首送别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离别诗,其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脍炙人心,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被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于玄宗开元十六年,即公元728年(一说作于开元十三年)。
该诗是李白颇具代表性的一首七绝,古往今来,备受推崇,明人陈继儒曾誉之为“送别诗之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宏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简介,欢迎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解释⑴黄鹤楼:中国有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奇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伴侣。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伴侣,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尊敬,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明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逝在碧蓝的天际。
尽:终点,消逝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观察。
天际流:流向天涯天际:天涯,天涯的终点。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辞,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慢慢消逝在碧空中,只观察滚滚长江在天涯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喜爱自然、喜爱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脚印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很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谊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许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特别欣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见。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课文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我告别,他要在繁花似锦的三月去往扬州。
他的船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留下长江水滚滚东流,流向天边。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渭城细雨湿润了路上的轻尘,旅店周围柳树的新绿分外清新。
我劝你再饮下这杯离别的酒,因为你向西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遇不到像我这样的老朋友了。
【赏析】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七言绝句。
诗中以“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等意象,既表现了对友人孟浩然美好前程的祝福,又寓含着深深的离愁别绪。
尤其是那“长江天际流”的画面,把离别时的哀而不伤、深情厚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豪放而又深沉的艺术风格。
2.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五言绝句,通过对渭城早晨雨后清新景色的描绘,以及与友人临别时劝酒的情景刻画,抒发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深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既是现实场景的再现,又是情感的升华,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这两首古诗都以其生动鲜明的意境、深挚诚恳的情感,成为我国古代送别诗的经典之作,传承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鉴赏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爰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 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爰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 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 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 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在 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 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 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 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物:孟浩然和李白
〔唐〕 李 白
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
地点:黄鹤楼
故人: -- 老朋友 西辞: --向西辞别(面向西面) 烟花:---只
故人:老朋友,这 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别。 烟花:指艳丽的春 景。
为 什 么 要 西 辞 ?
所在因 以扬为 说州: “的黄 西西鹤 辞边楼 ”
西
东
分析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他们都是唐代有名的诗人。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他们是好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老朋友要到西边远行,我们在黄鹤楼告别。
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杨柳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老朋友要到扬州去 乘帆顺流而下。
李白与孟浩然告别时能说些什么?发 挥你们的想象同学间交流。
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 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想象一下,平时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 过或看到过送行的场面?
同学们说的不错,这就是情, 诗中表现的是一种朋友这间的 情。生活中,还有父子情、母 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情 充满整个世界,人间处处都有 情。让我们带着朋友间依依惜 别的感情来朗诵这首诗好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碧蓝的天边,眼前只 有滚滚长江向东流去。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老朋友依依借别之情。 想像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
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
为什么? “烟花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此时此 刻作者却没有心情赏春,而是默默地注视 着江上,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独自忍受 离别之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他与 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 楼。
mè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fān
孤帆远影/碧空尽, wéi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字 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著名的浪 漫主义诗人。 他一生周游天 下,广结朋友, 孟浩然就是他 出蜀漫游结识 的,两人一见 如故,成为知 己,后来又重 逢。这首诗是 他们第二次聚 会后分手时所 作。
对比阅读
背诵诗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