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维护常见问题及护理

合集下载

PICC导管维护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总结

PICC导管维护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总结
分泌物培养
应用抗菌素
局部消毒
及时更换敷料
合理位置
血栓形成
大多数为无症状
肿胀
侧枝循环的形成
漏液
不能回抽
滴速变慢
局部水肿
肩颈部不适
麻木刺痛
心动过速
呼吸困难
原因
“涡流”形成
导管材质
血管条件
血管内膜受损
病人状况:肿瘤晚期、
既往史。特定治疗?
导管堵塞
措施
肝素钠预冲导管
通知医师
超声检查溶栓治疗
破裂、断裂
拔管
拔管时急救准备
自然重力
重新定位
导管脱出
临床表现
1. 输液速度减慢或
停止
原 因
1、不正确固定
2、换药不当
2. 无法冲管
3、病人躁动
3. 输液时上肢肿胀
4、未缝合固定
4. 输液时液体外渗
护理对策
1、妥善固定导

2、换药方法正确
3、动作轻柔
4、护士患者宣教
5、专业护士操作
静脉炎
WHO关于静脉炎的分度标准
Ⅰ度:
Ⅱ度:
力地将粘
在导管壁
上的内容
物冲洗干

直冲:水注
只能在导管
中心流动,
无法冲洗导
管壁,容易
造成导管腔
狭窄而堵塞
导管
维护——注意事项







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
禁止将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上
禁止将导管体外部分人为地移入体内
禁止将连接器打开后重复安装使用
不能用于某些造影检查时高压注射泵推注造
2、对消毒液或敷

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护理课件

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护理课件
4
静脉炎分级
临床标准
没有症状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的长度大于 1英寸,有脓液流出
机械性静脉炎
多发生在插管后2-10天 机械刺激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1.沿静脉走行的发红、肿胀、疼痛 、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有条索 状改变 2.有时可以表现成局限症状,局部 的硬结
• 处理
• 1、正确固定和封管,严禁高压注药 • 2、冲洗导管遇到阻力时切勿继续操作 • 3、避免在导管处使用剪刀和锐器 • 4、导管断裂应及时修复 • 5、肘上穿刺
导管飘移或脱出
• 原因 • 1、导管固定不良 • 2、更换敷贴不及时或手法不正确 • 3、患者肢体频繁活动 • 4、持重或胸腔压力改变 • 5、其他原因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2) 置管前上臂热敷后涂喜疗妥等(时间、方法) 嘱患者密切观察插管血管的情况(抽空腹血、CT检 查等),若有不适及时告之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早处理
机械性静脉炎
处理 1、一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
患肢,放松肢体,适当活动(握拳/松拳)。上臂给予 湿热敷30分钟后,局部喜疗妥外用,3次/日。若三天后 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机械性静脉炎
• 原因: • 1.导管的规格、长度和材料 • 2.导管置入的技巧 • 3、患者静脉的质量或选择头静脉 • 4、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的固定、移位 • 5、导管尖端位置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1) 穿刺前介绍穿刺程序、应用目的、使用好处、做好心理护理、降
低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 穿刺中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 接触导管前冲洗干净附于手套上的滑石粉 将导管充分的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送管中动作轻原因: 单纯的静脉回流障碍

picc护理及注意事项

picc护理及注意事项

picc护理及注意事项PICC护理及注意事项PICC是一种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科室中。

在使用PICC进行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PICC的护理及注意事项,以帮助护士更好地进行相关护理工作。

一、PICC的护理1.术后护理:在PICC置管后,应及时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并对置管部位进行检查。

术后第一天,应每小时检查一次置管部位,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术后第二天开始,可每4小时检查一次,直至拔管。

2.定期更换敷料:PICC置管后,应每天更换一次敷料,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

同时,还需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的发生。

更换敷料时,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置管口,再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

3.定期冲洗和注射:PICC置管后,应每日定时冲洗和注射,以保持管路通畅。

注射时应注意注射速度和注射液体的温度,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4.管路的管理:PICC置管后,应注意管路的管理。

当患者需要移动时,应将管路固定好,避免拉扯或摆动。

定期进行测压,检查管路的通畅情况。

当管路出现堵塞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二、PICC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置管部位:选择适当的置管部位是保证置管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置管部位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管情况、置管用途等因素,并选择适当的置管方法。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PICC置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引入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导致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应定期更换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以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3.注意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在PICC置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感染、静脉炎等。

当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时,应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定期检查并维护管路:在PICC置管后,应定期检查并维护管路,以保证管路的通畅性和安全性。

定期检查管路的通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管路的堵塞和脱落等情况的发生。

PICC维护及注意事项报告

PICC维护及注意事项报告

PICC维护及注意事项报告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在各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是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其通过在上臂或股部注入导管,使得静脉通路变得可靠和方便。

然而,由于PICC置管后的护理和维护工作的疏忽,导致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和感染问题。

因此,本报告将重点介绍PICC维护及注意事项,以提高医院PICC使用者的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PICC维护1.术后PICC的日常观察(1)每天检查导管外露部分的情况,确保导管没有脱落或移动。

(2)观察PICC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3)检查导管出口是否有渗血或渗液,使用无菌棉签进行擦拭。

(4)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感染症状。

2.导管固定(1)每天检查导管固定状态,确保固定带没有松动。

(2)使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注意保持导管出口干燥。

3.导管护理(1)每天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保持管腔通畅。

(2)避免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引流,以免造成感染。

(3)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带和贴膜,避免导管滑脱和感染。

4.抗菌皮肤消毒(1)使用适当的抗菌溶液对PICC插入点进行皮肤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2)避免使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5.感染预防(1)护理人员在触摸导管时应戴好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

(2)患者在洗澡时,应避免把PICC导管弄湿。

三、PICC使用的注意事项1.术前评估(1)在PICC置管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液凝结功能、血管状况、病史等。

(2)对患者进行PICC的教育,告知他们应该如何保持PICC的清洁和维护。

2.手术操作(1)PICC置管时,应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避免引入细菌。

(2)置管后,应通过X光或超声来确定导管的位置,以避免误置。

3.遵循PICC的使用准则(1)严格按照PICC的使用准则进行操作,包括适应症、导管选择、使用时间等。

(2)在使用PICC期间,应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和固定状态。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导管堵塞PICC导管堵塞是常见的护理问题,其原因可能包括血液粘稠、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打折或扭曲等。

为防止导管堵塞,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检查导管位置,确保其畅通无阻。

2.每天测量臂围,观察肢体有无肿胀。

3.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导管打折或扭曲。

4.定期进行导管冲洗,保持其通畅。

5.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二、感染感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包括操作不当、护理不当等。

为预防感染,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导管接口处清洁干燥。

2.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观察体温和血象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置管对静脉壁的刺激所致,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为预防静脉炎,应采取以下措施:1.置管前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位置。

2.置管后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

3.定期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四、导管脱落导管脱落是由于固定不牢固或患者自身因素所致,为防止导管脱落,应采取以下措施:1.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打折或扭曲。

2.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如有松动及时处理。

3.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导管脱落。

4.对于高危脱落患者,可考虑使用缝合方法固定导管。

五、出血或血肿出血或血肿是由于穿刺时损伤血管或压迫不当所致,为减少出血或血肿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进针角度。

2.穿刺后立即压迫穿刺点30分钟以上,避免出血或血肿形成。

3.定期观察局部情况,如有出血或血肿及时处理。

4.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或血肿形成。

5.指导患者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血管损伤和出血。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哎呀,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PICC护理问题,这事儿吧,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我呢,就随便扯扯,给大家当个参考,说不定能帮到哪位护士妹妹或护士哥哥呢。

我这有个同事小王,刚从学校毕业,第一次接触PICC,那叫一个紧张啊。

手都攥出了汗,我一边拍拍她肩膀,一边给她讲:“别怕,我告诉你,这PICC护理,关键是要心细,眼尖。

”首先,咱们得说说PICC护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我就见过几个,让我给你道来。

第一个问题,就是穿刺。

哎呀,这可是技术活儿,要精准,不能有丝毫马虎。

有一次,我听见旁边病房的护士说:“哎呀,穿刺的时候,不小心把血管壁扎破了。

”这可不行,要是破了,那血管就受伤了,以后不好用了。

咱们得小心再小心,要是一不小心,那可就得重头再来。

第二个问题,就是导管护理。

导管护理可是PICC护理的重点,要定时观察导管有无脱出、扭曲、打折等情况。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护士在换药时,发现导管打折了,赶紧给她纠正过来。

导管打折了,血液就会流不畅,时间长了,还可能导致血栓。

第三个问题,就是感染。

感染可是PICC护理的大敌,一旦感染,那可就麻烦了。

咱们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手卫生、消毒,一个都不能少。

有一次,我听说有个护士在换药时,手套没戴好,结果手被感染了,哎呀,这可真是让人心疼。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咱们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呢?首先,穿刺时要准确到位,尽量不要反复穿刺。

其次,导管护理要规范,观察导管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再者,感染预防要到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无菌操作。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责任心。

咱们做护理工作的,就得有一颗责任心,对待病人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才能做到更好。

我有个朋友,以前是护士,现在转行做了其他工作。

有一天,她告诉我:“刘老师,我现在才知道,当护士有多不容易,以前我还觉得护理就是打针输液,现在才知道,那是一项技术活儿,还得有爱心和责任心。

”咱们做护理的,就得有这份责任心,才能把PICC护理做好。

picc维护及注意事项

picc维护及注意事项

picc维护及注意事项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皮周围置入的中心静脉插管,用于输液、输血、给药、化疗等长期中心静脉通道。

它的使用和维护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的注意事项,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合理的治疗效果。

PICC的维护主要包括周围皮肤护理、器械的更换、嵌顿护理以及正确的护理操作。

以下是PICC维护及注意事项的具体指导:1.周围皮肤护理:-在插管部位使用无菌纱布固定,确保PICC充分固定且不移动。

-定期更换皮肤敷料,保持插管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定期检查插管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破裂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2.器械的更换:-定期更换插管端口帽、皮肤敷料、固定带等器械。

-在更换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采取无菌操作。

-确保新器械完全密封,无损坏。

3.嵌顿护理:-嵌顿是PICC悬垂或偏移的现象,可能导致血栓、穿孔等并发症,需及时处理。

-定期检查PICC是否嵌顿,如果发现嵌顿应立即报告相关医护人员。

-检查嵌顿时,应首先彻底清洁双手,并穿戴适当的隔离衣物。

4.正确的护理操作:-PICC的护理操作需有专业护士或医生指导,不得擅自进行。

-插管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消毒,使用无菌手套和无菌场的操作。

- 插管部位的输液泵档位不得超过20cm,以避免血液回流不畅。

-插管时应检查插管的长度是否适当,避免过度插入。

-严格遵守药物摄入的技术规范,确保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PICC的拔管,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并在拔管后及时处理并记录。

除了以上指导之外,PICC的使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规范和正确。

2.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如感染、血栓形成、漏管等。

3.定期检查和维护插管部位,如浸泡插管、轻轻按揉插管或患者活动手臂等。

总之,PICC的维护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学准则和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务人员需要具备相关技术和知识,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更新。

PICC维护及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PICC维护及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一、静 脉 炎
分类:机械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一旦发生静脉炎,要确认它是机械刺激性静脉 炎还是血栓性静脉炎 建议使用INS静脉炎分级标准监测病人状况

静脉炎分级标准(美国INS: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 最新标准)
级别 临床标准
无症状 穿刺部位出现红斑,伴随或不伴随疼痛 穿刺部位出现红斑及疼痛,和 |或水肿 穿刺部位疼痛及出现红斑 形成条状痕 | 纹 可触及的静脉索


避免导管进出体内的办法
思乐扣的固定

PICC并发症
病人教育


PICC保护措施 日常生活 活动 机械性静脉炎预防与 处理 需要立即报告护士的 情况
小结

提供标准化维护 建立PICC操作者与维护者准入制 做好PICC带管者的健康宣教
是保证PICC正常使用的关键
提问内容
处理:

纠正原发病或原因:蛋 白输注、纤溶剂使用

穿刺点处加压包扎
减少导管自由进出
• •

• •

拔出导管
十、穿刺点渗血
原因:

处理:
在插管前检查病人的血小板数量和 /或凝血因子 加压包扎:施压于穿刺点上方而不 是恰好位于穿刺点处,弹力绷带 、沙袋、冰袋等

凝血机制异常的病人 导管自由进出穿刺点频 繁 穿刺位置不好:恰好在 活动最深、最多处,或 皮肤穿刺点于血管穿刺 点过近 压迫位置不正确

接头破损
导管分支处破损

导管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处理:
体外部分损伤 —
可以用厂家配的配 件修复(修剪导管) 根据情况决定是修 复还是拔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果 活动受限
• 末端避开肘窝处,方便活 动
• 胶布尽量避开贴膜区域
• 出院期间,连接管弯曲放 置
• 尽可能保证方便舒适,不 妨碍穿衣及肢体活动
• 考虑患者要求
连接管位置
穿刺点肘窝以上
连接管位置——合适
穿刺点在肘窝 以下
穿刺点在肘窝以下, 连接管不要跨越肘窝, 影响肢体活动
常见操作错误——连接管
更换贴膜常见操作问题
• 贴膜原则:
– 蓝色导管必须全部在贴膜内 – 穿刺点尽量靠近贴膜中心 – 皮肤充分待干
• 常见问题:
贴膜边缘(蓝色导管在贴膜边缘以外) 皮肤未充分晾干
• 后果:
– 感染 – 导管断裂
更换贴膜 • 贴膜边缘紧靠固定翼
常见错误——贴膜
贴膜边缘问题-导管断裂风险\感 染风险
更换贴膜常见操作问题
无弯曲
靠近肘窝
跨越
肝素帽
• 肝素帽:
– 清洁纱布包裹,保持清洁 – 保护皮肤
注意事项:
不宜使用3M贴膜 不宜使用塑料胶布等硬质胶布
后果:皮肤破损
• 清洁纱布包裹肝素帽 • 减轻皮肤破损
常见操作错误——连接管
3M贴膜致皮肤破损
常见操作错误——肝素帽
使用硬质塑料胶布易出现皮肤问题
肝素帽位置
避免肝素帽压在穿刺点上方;避免用塑料胶带 直接贴在贴膜上
PICC 导管维护常见问题处理 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PICC——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
• 什么是PICC:经外周 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用于为病人提供中 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
• 置管时间:(5天-1年 )
血管的选择
• 后果
导管打折,破裂 皮肤破损 导管脱出
导管与置管肢体的角度
三个方向:置管肢体——导管
导管与置管肢体的角度
1 穿刺口位于上臂,肘窝以上 连接管与上臂纵向成一角度
导管与置管肢体的角度
2 穿刺点位于上臂口位于前臂、肘窝以下:连接管与前臂成一角 度
常见错误——蓝色导管弯曲角度
置管初期导管注意事项
住院期间特殊用药和输液
• 甘露醇、白蛋白、脂肪乳、营养袋等
输注结束管道冲洗干净后,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推 注,将管内残余药液冲洗干净,然后继续输注其他 药液
静脉滴注不能替代正压脉冲封管
• 特殊化疗用药,根据药物顺序输注
课后问题
Thank you!
• 连接管与前臂纵向 一致
• 不合适的导管位 置
常见错误——蓝色导管弯曲角度 蓝色导管错误弯曲
• 如有必要使用无菌纱布,将纱布至于导管与皮肤中间,而不是 直
• 接压在蓝色导管上
连接管位置
连接管位置
原则:不跨越肘窝 方便肢体活动
连接管摆放常见常见操作问 题
– 跨越肘窝 – 靠近肘窝 – 无弯曲角度
• 穿刺点中心过于边 缘
• 皮肤未充分待干致贴膜松 开,失去固定导管作用, 可致导管脱出
更换贴膜常见操作问题
• 贴膜原则:
– 蓝色导管必须全部在贴膜内 – 穿刺点尽量靠近贴膜中心 – 皮肤充分待干
常见错误——蓝色导管弯曲角度
• 蓝色导管摆放位置原则
不打折
• 常见操作错误
– 导管弯曲方向 – 无菌纱布(皮肤\导管\无菌纱布叠放顺序
首选静脉:贵要静脉—管径粗,解结构直,位置较深。 次选静脉:肘正中静脉 末选静脉:头静脉—表浅,暴露良好,管径细,有分 支,静脉瓣相对较多
临床常见PICC导管类型
BD公司PICC导 管
巴德紫色增强 型
贝朗管
巴德三项
PICC导管维护目的和内容
导管维护目的:
预防感染; 保持管道通畅; 保证置管期间导管正常使用
导管维护内容:
A 清洁及消毒皮肤 B 更换肝素帽 C 脉冲式冲洗导管、确定导管通畅、确保正压封管 D 更换贴膜,妥善固定导管
导管维护时间:
置管期间:每七天一次导管维护(住院+出院)
三项瓣膜PICC导管的结构
巴德三项瓣膜式PICC导管
蓝色 导管
肝素帽 连接管
导管维护操作中常见问题
1. 更换贴膜常见操作问题 2. 蓝色导管位置摆放常见问题 3. 连接管摆放常见常见操作问题 4. 肝素帽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