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6-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分析);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及其性质和任务、发展趋势以及在各领域尤其是药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基本要求】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关系,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种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质子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
【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的含义及分布系数的计算;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2-3章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 考 题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 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 (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 (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 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
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
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第三章 滴定分析思 考 题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答:化学反应很多,但是适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 反应定量地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 反应速率要快。
对于速率慢的反应,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反应速率。
(3) 能用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凡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于直接滴定法中,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当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H 2SO 4,KOH, KMnO 4, K 2Cr 2O 7, KIO 3, Na 2S 2O 3·5H 2O答:K 2Cr 2O 7, KIO 3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余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分析化学重点

分析化学重点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1.基本概念及术语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着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着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着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性质、来源、减免方法及相互关系系统误差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第3章

[Hg22+]
2 Hg 2+ + 2e = Hg22+
= + 0.059/2 lg
[Hg2+]2
[Hg22+]
= + 0.059/2 lg
CHg2+2 [CN-]2
(1+ 4 [CN-]4)2 Ksp
= + 0.059/2 lg
[CN-]2
(1+ 4 [CN-]4)2 Ksp
0.059
6
lg
[Cr2O72- ] 110-14
(0.2000 - 2 [Cr2O72- ])2
[Cr2O72- ] = 2.30 10-4 mol/L
转化率:
0.1000 - 2.30 10-4
0.1000
100%
= 99.8%
条件电位 对于Fe 3+/Fe 2+ 将 代入上式得 当电对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分析浓度相等时,
[H+]=4mol·L-1
pH=8
生物化学家称在pH7时的为条件电位。 因为在一个细胞内pH接近于7。例:
反 应 O2+4H++4e=2H2O +1.229 +0.816 O2(g)+2H++2e=H2O2 +0.69 +0.295 脱氢抗坏血酸+2H++2e=抗坏血酸 +0.390 +0.058 富马酸盐+2H++2e=丁二酸盐 +0.433 +0.031
[F-]=1mol·L-1时,
Fe3+不再氧化I-,Fe3+的干扰被消除。
分析化学要点精编(武汉大学 第四版) 第2章_酸碱滴定法(2)

第4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4.1 氧化还原平衡一、概述1、电对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可逆电对: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一瞬间,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都迅速建立氧化还原平衡,其电势基本符合能斯特公式计算出的理论电势。
++23/Fe Fe , -I I /2不可逆电对: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一瞬间,不能迅速建立起真正的平衡。
实际电势与理论电势差别较大,一般有中间价态的含氧酸及电极反应中有气体参加的电对多为不可逆电对+-24/Mn MnO , +-3272/CrO Cr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与不可逆氧化还原反应2、电对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对称电对:在氧化还原半反应中,氧化态与还原态系数相同++=+23Fe e Fe不对称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系数不同--=+I e I 222对称氧化还原反应与不对称氧化还原反应二、条件电极电势d ne Ox Re =+ (可逆电对) dOx a a n E E Re lg 059.0+=θ θE 是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25℃),仅随温度而变。
由于实际上知道的是氧化态或还原态的浓度,要得到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考虑到氧化态、还原态发生副反应以及离子强度的影响,必须引入相应的副反应系数.Re ,d O x αα和相应的活度系数d O x Re ,γγ进行校正。
Ox Ox Ox Ox Ox c Ox a αγγ/][⋅=⋅=d d d d d c d a Re Re Re Re Re /][Re αγγ⋅=⋅=dOxOx d d Ox c c n n E E Re Re Re lg 059.0lg 059.0+⋅⋅+=αγαγθ当1Re 0.1-⋅==L mol c c d O x 时, θθαγαγ'=⋅⋅+=E n E E Oxd dOx Re Re lg 059.0 所以 dOxc c n E E Re lg059.0+='θ θ'E 称为条件电势,它表示在一定介质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浓度都为1mol/L 时的实际电势,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分析化学练习试题与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弱碱MOH的Kb=1。
0×10—5,其0.10mol·l—1溶液的pH值为 ( D )A.3.00 B.5。
00 C.9。
00 D.11。
00 2。
下列滴定中只出现一个滴定突跃的是( C )A.HCl滴定Na2CO3B.HCl滴定NaOH+Na3PO4C.NaOH滴定H2C2O4D.NaOH滴定H3PO43.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1>V2,则组成为( A )A.NaOH+Na2CO3B.NaOH C.Na2CO3D.Na2CO3+NaHCO34。
在Ca2+、Mg2+、Fe3+、Al3+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 B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5.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与MIn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 B ) A.封闭现象 B.僵化现象 C.氧化变质现象 D.其它现象6.下列属于自身指示剂的是( C )A.邻二氮菲 B.淀粉指示剂 C.KMnO4D.二苯胺磺酸钠7.高锰酸根与亚铁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 C )[已知Eφ(MnO4/Mn2+)=1。
51V,Eφ(Fe3+/Fe2+)=0.77V]A.320.0 B.3。
4×1012 C.5。
2×1062 D.4。
2×10538.下列四种离子中,不适于用莫尔法,以AgNO3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 D ) A.Br— B.Cl- C.CN- D.I—9。
以K2CrO4为指示剂测定Cl-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B )A.PH为11—13 B.PH为6。
5—10.0 C.PH为4-6 D.PH为1—310。
用BaSO4沉淀法测S2—时,有Na2SO4共沉淀,测定结果( A )A.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11.测定铁矿石铁含量时,若沉淀剂为Fe(OH)3,称量形为Fe2O3,以Fe3O4表示分析结果,其换算因数是( C )A .3423Fe O Fe O M M B .343()Fe O Fe OH M M C .342323Fe O Fe O M M D .343()3Fe O Fe OH M M12.示差分光光度法所测吸光度相当于普通光度法中的 ( D )A .AxB .AsC .As -AxD .Ax -As13。
分析化学6-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可行 但实际不可行,主要是反应速度的影响
原因: 1—分子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反应往往是分步进行的 影响因素 1—反应物浓度 对于有 H +参与的反应,反应速率也与溶液的酸度有关 2—温度 通常反应温度升高 10 ℃,反应速度增大 2 ~3 倍 3—催化剂 正催化剂 负催化剂
诱导反应的产生,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中间步骤中所产生的不稳定中间价态离 子等因素有关。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诱导反应的消除—减少中间价态离子存在的时间 -------例如上例中加入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度/条件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出于保守的考虑 两个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之差必须大 于 0 . 4V •若有副反应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定量地进行,即 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没有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这样的 反应仍不能用于滴定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 4—诱导作用 • 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通常情况下不发生或反应速率极慢,
但在另一反应进行时会促进这一反应的发生由于一种氧化 还原反应的发生而促进另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 称为诱导作用。
单独时慢
天津大学22春“药学”《分析化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天津大学22春“药学”《分析化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是()A、酸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B、水解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C、辅助络合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D、各种副反应均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参考答案:D2.结合剂EDTA发生酸效应,则酸效应系数αY(H)表示为()。
A.AB.BC.CD.D参考答案:D3.以CeSO₄滴定Fe²⁺,绘制滴定曲线时,一般以滴定分数为横坐标,采用的纵坐标变量为()。
A.EB.pHC.pM参考答案:A4.以某吸附指示剂(pKa=2.0)做银量法的指示剂,测定的pH应控制在()。
D.2<pH<10参考答案:D5.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A.25mLB.25.0mLC.25.00mLD.25.000mL参考答案:C6.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A、越小越好B、等于零C、无要求D、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参考答案:D7.配位滴定中,滴定曲线突跃大小与溶液pH的关系为()。
A.pH越小,突跃越小B.酸度越大,突跃越大C.酸度越小,突跃越大D.pH越大,突跃越小参考答案:C8.二元弱酸(H₂CO₃)的质子平衡式是()。
A.[H⁺]=[HCO₃⁻]+[CO₃²⁻]+[OH⁻]B.[H⁺]=2[HCO₃⁻]+[CO₃²⁻]+[OH⁻]C.[H⁺]=[HCO₃⁻]+2[CO₃²⁻]+[OH⁻]D.[H⁺]=[HCO₃⁻]+[CO₃²⁻]+2[OH⁻]9.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Cl⁻时,滴定应在()溶液中进行。
A.pH6.5-10.0B.pH3.4-6.5C.pH>10.5D.pH<2参考答案:A10.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M,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A、游离指示剂的颜色B、EDTA-M络合物的颜色C、指示剂-M络合物的颜色D、上述A+B的混合色参考答案:D11.铝盐药物的测定常应用络合滴定法,常用方法是加入过量的EDTA,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法的滴定方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诱导反应的消除—减少中间价态离子存在的时间 -------例如上例中加入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可行 但实际不可行,主要是反应速度的影响
原因: 1—分子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反应往往是分步进行的 影响因素 1—反应物浓度 对于有 H +参与的反应,反应速率也与溶液的酸度有关 2—温度 通常反应温度升高 10 ℃,反应速度增大 2 ~3 倍 3—催化剂 正催化剂 负催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条件平衡常数
பைடு நூலகம்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出于保守的考虑 两个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之差必须大 于 0 . 4V •若有副反应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定量地进行,即 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没有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这样的 反应仍不能用于滴定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 4—诱导作用 • 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通常情况下不发生或反应速率极慢,
但在另一反应进行时会促进这一反应的发生由于一种氧化 还原反应的发生而促进另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 称为诱导作用。
单独时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