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字母”和“音素”的概念,理解字母与音素的关系;2.学习拼音的拼读规则,正确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3.熟记一、二、三声的拼音符号。

教学重点1.理解字母与音素的关系;2.正确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3.熟练掌握一、二、三声的拼音符号。

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三年级上册;2.幻灯片或黑板、彩色粉笔;3.物品图示、拼音卡片等图像工具。

教学内容活动一:引导学生认识“字母”和“音素”1.学生举手回答:知道什么是字母吗?(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一一呈现在幻灯片上。

)2.通过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忆英文字母表。

3.教师解释“字母”是指书写语言的符号。

4.学生再次回忆英文字母表,教师顺便与学生复习英文一些常用单词。

活动二:学习拼音的拼读规则1.引导学生根据语音发声,感性理解汉语拼音概念。

2.点读汉字并让学生观察、体验不同读音的区别,感受声音的异同。

3.通过让学生在同音或类音的汉字中找相似发音的元素,引导学生认识“音素”的概念。

4.引导学生逐一认识并掌握26个声母和21个韵母的读法。

活动三:熟记一、二、三声的拼音符号1.通过展示汉字及声调符号、播放典型的语音发音,让学生理解三种声调的发音方式。

2.教师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加深对声调的理解。

3.教师安排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练习读汉字时声调符号的使用。

教学方案1.教师通过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忆英文字母表,并解释“字母”的概念。

2.教师让学生观察、体验不同读音的区别,感受声音的异同。

3.通过让学生在同音或类音的汉字中找相似发音的元素,引导学生认识“音素”的概念。

4.教师让学生逐一认识并掌握26个声母和21个韵母的读法。

5.根据汉字的声调,教师通过展示汉字及声调符号、播放典型的语音发音,让学生理解三种声调的发音方式。

6.教师设计互动游戏,加深学生对声调的理解。

7.教师安排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练习读汉字时声调符号的使用。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会认41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会写34个生词。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4.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一、复习《古诗三首》1、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2、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3、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4、课文主题《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二、复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我会写铺pū(铺床、铺满、铺张浪费)泥ní(泥土、水泥、泥巴)晶jīng(结晶、晶体、亮晶晶)紧jǐn(紧张、抓紧、赶紧)院yuàn(院子、庭院、院落)印yìn(印章、手印、脚印)排pái(排列、排队、竹排)列liè(列举、队列、罗列)规guī(规则、规定、常规)则zé(法则、原则、以身作则)乱luàn(乱跑、乱说、胡乱)棕zōng(棕色、棕毛、棕树)迟chí(迟到、迟钝、推迟)2、我会认洼wā(山洼、水洼、坑坑洼洼)凌líng(凌乱、凌晨、盛气凌人)增zēng(增添、增加、增高)靴xuē(雨靴、靴子、马靴)3、多音字数shù(数学)shǔ(数着)铺pù(店铺)pū(铺满)觉jué(觉得)jiào(睡觉)4、近义词明朗——晴朗平展——平整凌乱——杂乱增添——增加愉快——快乐5、反义词潮湿——干燥平展——卷曲凌乱——整齐小心——马虎愉快——难过6、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熟练朗读第二单元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理解并运用第二单元所学的成语和俗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教学文章1. 《小摄影师》2. 《燕子》3. 《荷花》4. 《秋天的雨》生字词1. 生字:摄影师、嫩、翠、聚、饿、挺、偶、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2. 词语:支、闷、映、境、仪、致、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成语和俗语1. 成语:略2. 俗语:略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第二单元的文章、生字词、成语和俗语等内容。

2. 学生预习第二单元的文章,熟悉生字词和成语俗语。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展示对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PPT内容,对第二单元的文章进行简要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写法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使用。

3. 教师讲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朗读文章,讨论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运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习作、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每一篇课文都有浓浓的秋意,无论是秋山、秋叶、秋雨还是秋天的声音,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认识3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书写要规范,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书写时注意执笔姿势。

语言积累◎能用词语来形容四季的不同,主动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背诵3首古诗,背诵《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默写《山行》。

阅读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3首古诗。

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3首古诗,并能默写《山行》。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3.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第二单元中的识字、拼音和阅读内容。

2. 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和作业。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识字:掌握第二单元中出现的生字词。

2. 拼音:能准确拼读第二单元中的拼音。

3. 阅读:能流畅、准确地读懂第二单元中的短文。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复生字词1. 让学生回忆并读出第二单元中的生字词。

2. 游戏环节:以字母拼接为主题,让学生用所学的字词进行创造,如“阳光”的字母拼接可以创造出“光亮”、“亮丽”等词。

第二步:巩固拼音1. 提取第二单元中的拼音字母,让学生进行拼读。

2. 练: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拼读出正确的拼音。

第三步:阅读训练1. 选择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短文,逐段让学生朗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2. 提问:根据短文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步:练与巩固1. 发放练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订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复习课的教学,学生对第二单元中的识字、拼音和阅读内容有了复习巩固的机会。

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和朗读训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在提问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巩固练习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句型结构、修辞手法等,能够初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阅读理解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1. 知识与能力识字写字: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汉字,掌握生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鼓励学生积极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句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能够把握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通过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本内容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够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文明,学会倾听和表达。

阅读拓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期待。

回顾旧知:通过复习上一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整体感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板块一:课文内容回顾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由(唐)代诗人(杜牧)所描写的深秋时节,作者在山中行走时看到的美丽景色,期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诗最能表达作者对(深秋)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诗中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我是从(枯荷)、(菊残)、(橙黄)、(橘绿)等词语看出来的,诗中写秋天丰收之景的诗句是“(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刘景文)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

前两句写诗人的(郁闷孤独)之情,后两句诗人看到的是“(夜深篱落一灯明)”,想到的是“(知有儿童挑促织)”,这一情景使诗人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

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题目中的金色巴掌是指(法国梧桐树叶),课文描写了一夜风雨后第二天放晴时,水泥道上粘上了一片片(金色的梧桐树落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6课《秋天的雨》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各种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分别写了(秋天的到来)、(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和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喜秋)、(赞秋)的感情。

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那些特有的声音,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通过细细聆听去感受它们的美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1.听写词语寒冬石径倾斜霜降赠给盖住菊花残留君子橙黄送去挑逗铺满紧贴院墙印着凌乱棕色金色水泥放晴明朗金黄雨珠落叶尽头平展排列规则棕红叶丛歌唱迟到一盒飘扬争抢清凉颜色好闻鸭梨勾住一曲丰收留意颜料枫叶邮票果树菊花仙子淡黄气味香甜香味过冬丰收钥匙温柔花仙子亮晶晶五彩缤纷闪闪发光2.认读词语花瓣明朗水洼地毯图案巴掌潮湿梧桐熨帖甚至凌乱增添雨靴钥匙温柔炎热一枚凉爽海洋拥挤频繁菠萝橘子香甜喇叭衔着树枝挖洞缺乏赐予收获褪色迁徙抢夺巢穴搭建旅途白昼覆盖抖动手臂唰唰蟋蟀振动歌韵叮咛掠过吟唱辽阔饱满谷粒憧憬即将一番花瓶湿漉漉油亮亮空荡荡3.易错读音石径(jìng)赠(zèng)送君(jūn)子橙(ch éng )色 印(y ìn) 着 凌(l íng )乱增(z ēng )添 棕(z ōng )色 钥匙(shi )缤(b īn )纷 喇叭(b ā) 丰(f ēng )收4.多音字挑⎩⎪⎨⎪⎧(ti āo)挑水(ti ǎo)挑战 行⎩⎪⎨⎪⎧(x íng)步行(h áng) 行列空⎩⎪⎨⎪⎧(k ōng) 天空(k òng)空地 扇⎩⎪⎨⎪⎧(sh àn)扇子(sh ān)扇动好⎩⎪⎨⎪⎧(h ǎo)好像(h ào)好奇 乐⎩⎪⎨⎪⎧(yu è)音乐( l è)快乐板块三:字词句运用5.近义词明朗——晴朗 凌乱——杂乱 增添——增加仔细——认真 愉快——愉悦 清凉——凉快美丽——漂亮 香甜——甜美 欢乐——快乐潮湿——湿润 平展——舒展 温柔——轻柔留意——注意 炎热——酷热 频频——频繁舒服——舒适 准备——预备 道别——告别振动——抖动 叮嘱——叮咛 辽阔——壮阔6.反义词凌乱——整齐 增添——减少 仔细——马虎寒冷——炎热 美丽——丑陋 雪白——乌黑明朗——阴暗 潮湿——干燥 温柔——粗暴留意——疏忽加紧——放松道别——重逢撒下——收起辽阔——狭窄绽开——闭合7.词语解释闪闪发光:发亮四射,闪烁不定。

2024版年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2024版年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2024/2/3
《那一定会很好》
通过讲述种子的成长历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
《一块奶酪》
通过讲述蚂蚁搬运奶酪的故事,向学生传授团结协 作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 生活中践行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团 队中的角色和责任。
2024/2/3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如何帮助学生将观察结果转化为文字表达;如何培养 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15
课文解读与教学设计
• 课文解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 秋的声音》等课文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教学设计应注重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作 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技巧。
《富饶的西沙群岛》
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通过图片、视频 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迷人风光和丰富资源。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 描绘。
《海滨小城》
通过介绍海滨小城的地理位置、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海滨小城的独特魅力。通过朗读、讲解、 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海滨小城的喜爱之情,并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描绘城市风光。
学习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 交际技能,培养文明礼貌的交 际习惯。
0 写作 4学习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尝
试简单写作,培养写作兴趣和 自信心。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册教材要求的识字 量、阅读量和写作量,提 高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词语盘点
生字盘点
第四课古诗三首
径(jìng)斜(xié)赠(zèng)刘(liú)残(cán)犹(yóu)傲(ào)
君(jūn)橙(chéng)橘(jú)挑(tiǎo)寒(hán)霜(shuāng)盖(gài)菊(jú)送(sòng)径:(小径)(路径)(捷径)斜:(歪斜)(倾斜)(斜角)赠:(赠送)(赠予)(赠品)刘:(姓刘)残:(残留)(残疾)(残缺)
犹:(犹如)(犹豫)(犹疑)傲:(骄傲)(孤傲)(傲骨)
君:(君子)(君王)(君主)橙:(橙子)(橙黄)(橙花)
橘:(橘子)(橘黄)(橘皮)挑:(高挑)(挑事)(挑拨)
寒:(寒冷)(寒心)(寒冬)霜:(霜降)(冰霜)(霜花)
盖:(盖子)(盖上)(锅盖)菊:(菊花)(秋菊)送:(送别)(赠送)(送礼)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洼(wā)印(yìn)凌(líng)增(zēng)棕(zōng)靴(xuē)
洼:(坑洼)(洼地)(水洼)印:(印章)(印记)(印痕)
凌:(凌空)(冰凌)(凌乱)增:(增加)(增强)(增大)
棕:(棕色)(棕榈)(棕树)
靴:(靴子)(长靴)(马靴)
第六课秋天的雨
钥(yào)匙(shi)缤(bīn)枚(méi)争(zhēng)勾(gōu)喇(lǎ)
叭(bā)厚(hòu)曲(qǔ)丰(fēng)盒(hé)颜(yán)料(liào)
票(piào)飘(piāo)仙(xiān)淡(dàn)闻(wén)梨(lí)
钥:(钥匙)(锁钥)匙:(钥匙)(汤匙)缤:(缤纷)(五彩缤纷)(落英缤纷)枚:(一枚)(不胜枚举)争:(争吵)(争抢)(争先)
勾:(勾起)(勾引)(勾手)
喇:(喇叭)(喇嘛)(哈喇子)叭:(喇叭)(叭哒)厚:(厚薄)(厚重)(厚实)曲:(曲线)(弯曲)(歌曲)丰:(丰富)(丰厚)(丰收)
盒:(盒子)(饭盒)(盒饭)
颜:(颜料)(颜色)(颜面)料:(颜料)(材料)(料想)
票:(钞票)(门票)(邮票)飘:(飘荡)(飘扬)(飘散)
仙:(神仙)(仙人)(仙境)淡:(咸淡)(淡薄)(淡漠)
闻:(听闻)(闻到)(耳闻)梨:(梨子)(鸭梨)(雪梨)
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
抖(dǒu)蟋(xī)蟀(shuài)振(zhèn)韵(yùn)掠(lüè)吟(yín)
辽(liáo)阔(kuò)抖:(发抖)(抖落)(颤抖)蟋:(蟋蟀)蟀:(蟋蟀)振:(振动)(振奋)(振作)韵:(韵味)(韵律)(气韵)
掠:(掠夺)(掠过)(掠取)吟:(吟诵)(吟哦)(低吟)
辽:(辽阔)(辽远)(辽国)阔:(广阔)(宽阔)(阔绰)
◆日积月累
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走进课文
一、近义词、反义词汇总
(一)近义词
明朗—晴朗潮湿—湿润熨帖—舒服平展—平整规则—规矩凌乱—杂乱
增添—增加愉快—愉悦清凉—凉爽温柔—温顺炎热—炽热香甜—甘甜
叮咛—叮嘱辽阔—广阔饱满—丰满
(二)反义词
明朗—昏暗凌乱—整齐增添—减少愉快—悲伤清凉—炎热温柔—粗暴
辽阔—狭隘饱满—干瘪
二、多音字组词
1.tiǎo (挑头) 1 .qǔ(歌曲)
挑曲
2.tiāo (挑选) 2.qū(弯曲)
三、课文主要内容
1.古诗三首
《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文写一夜秋雨后水泥道上落满了金色的梧桐树叶,将水泥道装扮得更美了。

作者小心地走在水泥道上,第一回觉得水泥道真美啊!表达了作者对雨后美景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3、秋天的雨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4、听听,秋的声音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课文通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四、课文心得体会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让我感受到:要热爱生活,才会有所发现。

2、《秋天的雨》让我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丰收与欢乐。

3、《听听,秋的声音》让我感受到:秋天独特的风情,与秋天景象的美好。

五、词语解释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石径:石头小路。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篱落:篱笆。

熨帖:贴切、妥帖、舒服。

叮咛:指叮嘱。

辽阔:指宽阔的、广阔的。

◆单元习作
习作
你写过日记吗?和同学交流:写日记有什么好处?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
准备一个日记本,开始写日记吧!坚持写下去,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详细分析请看习作资料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