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抛石护脚施工方案.
抛石护脚工程施工

抛石护脚工程施工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利工程建设日益增多。
水利工程中的抛石护脚工程施工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防护措施,旨在保护堤坝、岸线等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提高其抗洪能力。
本文以某河流治理工程为例,介绍抛石护脚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二、工程概况该河流治理工程全长57公里,计划建设护岸工程8处,总长度15.9公里。
工程采用预制混凝土块、生态预制混凝土锁块型式和水下护脚抛石、网兜石型式。
总投资约8.47亿元。
工程将于今年汛后开工建设,预计每公里造价约0.53亿元。
三、抛石护脚工程施工技术1. 施工准备(1)测量、放样: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样,采用GPS测量,插旗做好标记。
(2)编织布铺设:在抛石前,先铺设一层编织布,用于包裹石块,增强防护效果。
2. 抛石施工(1)抛石顺序: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向下游侧进行抛投。
(2)抛石方式:采用船载抛石设备,将石块抛投至指定位置。
(3)抛石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保抛石厚度达到预定值。
(4)抛石质量: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石块,石块大小均匀,质地坚硬。
3. 施工监控(1)水下地形测量:在抛石前,对抛石区域的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并及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2)施工过程监控: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抛石进度、质量等情况,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四、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1. 合理划分施工网格: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施工网格,确保抛石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掌握落距和挂档:在抛石过程中,掌握好落距和挂档,确保石块抛投的准确性和均匀性。
3. 定量抛投: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每个网格应抛石数量,进行定量抛投,确保抛石厚度达到预定值。
4. 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抛石护脚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5. 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五、总结抛石护脚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防护措施,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堤防工程抛石护脚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况堤防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它起到了防止河水泛滥、保护周边农田和村庄的作用。
而抛石护脚作为堤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流对堤坝的冲刷和侵蚀。
本文将介绍堤防工程抛石护脚的施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工程内容堤防工程抛石护脚主要是在堤坝的下部设置一层坚固的石料来抵挡水流的冲刷和侵蚀,从而保护堤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现场进行勘察、测量、设计和材料采购等;2. 施工方案的制定:考虑到堤坝的具体情况、水流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3. 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4. 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和清理工作。
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现场勘察:根据设计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地形地貌、水流情况、土质情况和周围环境等,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2. 测量和设计:根据勘察结果,进行测量和设计工作,确定抛石护脚的具体尺寸、坡度和材料等,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
3.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采购符合要求的石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供应充足和质量可靠。
四、施工方案的制定1. 抛石护脚的具体尺寸和坡度:根据堤坝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抛石护脚的高度、宽度和倾斜角度等。
一般来说,抛石护脚的高度应该大于水位高度,以确保水流不会直接冲击到堤坝的表面,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的效果。
2. 石料的选择和堆放:选择符合要求的石料,并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堆放。
一般来说,石料应该具有坚固耐磨、不易飘移和易于固定等特点,以确保抛石护脚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施工工艺和方法:确定抛石护脚的具体施工工艺和方法,包括石料的运输、堆放、固定和加固等,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和质量可靠。
1. 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比如设置警示标志、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等。
水坝抛石固脚施工方案

水坝抛石固脚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水坝抛石固脚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水坝抛石固脚是水坝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水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关键作用。
2. 施工准备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调查研究:对水坝的地质情况、坝体结构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确定抛石固脚的具体设计要求。
- 建立施工组织:成立专业施工团队,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施工过程的协调与顺利进行。
- 获取施工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准备所需的施工设备,包括抛石机械、输送机等。
3. 施工流程3.1.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清理工作:清理坝体表面的杂物和泥沙,确保抛石的施工面整洁。
2. 防护措施:在施工面周围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2. 第二阶段:抛石施工抛石施工是水坝抛石固脚的核心环节,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调整抛石机械: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调整抛石机械的工作参数,确保抛石的稳定性和精度。
2. 抛石固脚:将适宜大小的石块从抛石机械中均匀抛洒在施工面上,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抛石固脚的施工。
3.3. 第三阶段:巩固处理在抛石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巩固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检查工作:对抛石固脚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 预防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抛石固脚不受外力影响。
4. 安全措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措施:- 工人安全: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并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 设备安全:施工设备必须经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环境保护,防止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5. 总结水坝抛石固脚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水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并注意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施工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同时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泵站项目水下抛石固脚施工专项方案

泵站工程及其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管道穿堤工程』水下抛石固脚施工专项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主要工程量 (1)四、施工准备 (1)4.1 技术准备 (1)4.2 物资条件准备 (2)4.3 劳动力准备 (2)4.4 施工现场准备 (2)4.5 施工机械准备 (2)五、施工组织及管理职责 (2)六、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 (3)6.1 总体施工顺序 (3)6.2 抛石 (3)A、抛石施工准备: (3)B、块石质量 (4)C、水上抛石施工 (4)D、定位船定位 (4)F、水下地形测量 (5)G、宾格网笼石 (5)H、质量检查和验收 (5)七、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及主要物质 (5)八、劳动力安排计划 (6)九、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6)9.1 质量目标 (6)9.2 质量保证组织体系框图 (6)9.3 质量管理制度 (7)9.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7)9.5 全面质量管理 (7)十、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8)10.1 安全生产目标 (8)10.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8)10.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9)十一、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9)11.1 文明施工目标 (9)11.2 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10)11.3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0)十二、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11)12.1 工期目标 (11)12.2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11)十三、环境保护措施 (11)十四、节能降耗措施 (12)十五、水下抛石安全方案及应急预案。
(12)15.1 水上机械抛石作业特点及安全管理要点 (12)15.2 针对抛石作业的安全要点的应对措施 (13)15.3 安全实施方案及详细安全措施 (14)15.4 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及安全措施及其劳动保护措施 (16)15.5 事故应急措施 (17)一、编制依据1、XX泵站工程及其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设计图纸;2、设计院施工技术要求及现场实地踏勘;3、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操作规程及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水下抛石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XX水利工程项目1.2 工程部位:水下护脚1.3 施工内容:水下抛石护脚施工,包括抛石、压实、平整等工序。
1.4 进度要求:确保工程按期完成,确保工程质量。
二、施工组织2.1 施工单位:XX建设有限公司2.2 施工队伍:由具有丰富水下抛石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工人组成。
2.3 施工设备:潜水设备、抛石船、潜水泵、测量仪器等。
三、施工工艺3.1 抛石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对抛石区域进行测量放样,确定抛石范围。
(2)将抛石材料分批次运输至施工现场,堆放在指定位置。
(3)抛石船按照设计要求,将抛石材料均匀抛投至水下。
(4)抛石过程中,注意观察抛石效果,确保抛石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3.2 压实施工(1)采用潜水泵将水下抛石区域的水抽出,确保抛石材料能够均匀分布。
(2)潜水员穿戴潜水服,手持振动棒对抛石材料进行压实。
(3)压实过程中,注意观察抛石材料的密实程度,确保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3 平整施工(1)潜水员穿戴潜水服,手持刮刀对抛石材料进行平整。
(2)平整过程中,注意观察抛石材料的表面,确保表面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
四、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4.2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4.3 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区域进行自检、互检、专检,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安全管理5.1 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确保施工安全。
5.2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5.3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5.4 严格执行潜水作业安全规程,确保潜水员安全。
六、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6.1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声、粉尘、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确保环境保护。
6.2 施工现场设置垃圾回收点,确保文明施工。
6.3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恢复原状。
河堤抛石固脚施工方案

河堤抛石固脚施工方案一、施工目标本施工方案旨在通过抛石固脚的方式加固河堤,提高河堤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二、施工步骤1. 工地准备:-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 检查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是否齐全,并做好排列整齐。
2. 河堤标记:- 根据设计要求,在河堤上确定固脚线位置,并标记出来。
- 使用线材、钉子等工具标注固脚线,确保标记清晰可见。
3. 石料准备:- 选择适宜的石料,如坚硬的花岗岩、石灰石等,确保石料质量良好。
- 清理石料,去除其中的泥土、尘土等杂质。
4. 石料抛放:- 按照标记的固脚线,将石料逐层抛放在河堤上。
- 注意石料的紧密度和稳固性,确保抛放后不易松动或滚落。
5. 外围加固:- 在石料的外围加固处,使用适当的物料,如混凝土、铁丝网等,加固石料与河堤的连接处。
- 确保外围加固物料与石料之间有足够的结合面,并达到牢固的效果。
6. 清理整理:- 完成抛石固脚后,清理施工现场,将杂物和废料清除干净。
- 检查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
三、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施工经验和技能培训,熟悉施工步骤和操作规范。
2.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合理的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通行。
3. 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规范的个人防护装备。
4. 施工设备和工具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可靠。
四、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执行,确保施工质量。
2. 石料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石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检查施工现场,包括固脚线的标记清晰度和石料的紧密程度等,确保施工质量。
以上为河堤抛石固脚施工方案,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方法来加固河堤。
请按照施工步骤进行操作,并遵守安全措施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工地安全。
水下抛石护脚施工方案

3.5、水下抛石护脚3.5.1、概述本标段设计水下抛石23593m3,工程采用平顺守护型式,枯水平台以下采用抛石固脚,平顺护岸型式水流对岸坡的冲刷角小,对水下岸坡及水下护坡稳定很有利,不会造成对上、下游的回流冲刷。
水下抛石宽度为10m~50m,分区抛护,抛厚1.0—1.2m。
抛石粒径0.15 m~0. 5m。
3.5.2、施工工艺流程3.5.3、施工方法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划分网格、准确定位、掌握落距、合理挂档、定量抛投、多次抛匀。
(1)抛前水下地形测量开工前,对抛护区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并及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2)施工网格划分水下抛石施工的关键是合理划分施工网格,根据我单位多次从事水下抛石施工的经验,结合目前我单位从事抛石施工的装石船的具体情况,可将施工网格划分为20m(垂直水流方向)×20m(顺水流方向)的标准网格,人工抛石时,将施工网格划分为10米(垂直水流方向)×20米(顺水流方向)的标准网格。
每个标准网格再分为一、二、三、四共4个档位进行抛布,不足标准宽度的抛区可划分为定宽的小区进行施工,根据设计图纸中每个抛区的厚度以及抛前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计算出每个网格应抛石数量,编制施工档位图。
(3)测量、放样测量放样方法:据我单位护岸工程的施工经验,水下测量采用普通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难以达到施工精度要求,所以本工程采用GPS配合数字式测深仪进行水下抛石前后的地形测量和施工定位,从而做到水下抛石均匀到位,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在抛区附近的岸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采用前方交会或后方交会的方法在岸上测设一点,由此点放出施工基线。
根据测设的已知点设立一条正基线(平行于抛区长度方向)或斜基线(不平行于抛区长度方向)。
在基线上根据各施工小区的长度划分放出各基线桩。
由基线桩上测设出各断面桩(方向桩),方向桩应垂直于抛区长度方向。
测量放样技术要求:测量放样放出的基线桩与方向桩应与定位船通视良好。
水下抛石护岸施工方案

水下抛石护岸施工方案摘要水下抛石护岸是一种常见的海岸防护措施,广泛应用于海岸线维护和海洋工程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水下抛石护岸的施工方案,介绍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1. 介绍水下抛石护岸是一种通过在水下投放石块或礁石来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和冲击的工程措施。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施工快、效果明显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护岸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2. 施工前准备2.1 环境调查在进行水下抛石护岸施工前,需要进行场地环境调查,包括水深、海底地貌、水流情况等,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工计划。
2.2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石块或礁石作为抛石材料,确保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做好运输和存储准备。
2.3 设备准备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如抛石船、起重设备、定位仪器等,以确保施工的高效进行。
3. 施工流程3.1 测量定位根据设计要求,利用定位仪器确定护岸的位置和形状,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3.2 抛石操作通过抛石船或其他设备将石块或礁石投放到水下,构筑形成护岸结构,并注意布石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3.3 固定整理在完成抛石后,对护岸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固定工作,确保护岸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4. 施工后维护施工完成后,需要定期对护岸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补和加强护岸结构,确保其长期有效地发挥保护作用。
结论水下抛石护岸施工作为一项重要的海岸防护工程,对海岸线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护岸的质量和稳定性,减轻海岸侵蚀的风险,对于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和人类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期望本文能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水下抛石护脚3.5.1、概述本标段设计水下抛石23593m3,工程采用平顺守护型式,枯水平台以下采用抛石固脚,平顺护岸型式水流对岸坡的冲刷角小,对水下岸坡及水下护坡稳定很有利,不会造成对上、下游的回流冲刷。
水下抛石宽度为10m~50m,分区抛护,抛厚1.0—1.2m。
抛石粒径0.15 m~0. 5m。
3.5.2、施工工艺流程3.5.3、施工方法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划分网格、准确定位、掌握落距、合理挂档、定量抛投、多次抛匀。
(1)抛前水下地形测量开工前,对抛护区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并及时将测量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2)施工网格划分水下抛石施工的关键是合理划分施工网格,根据我单位多次从事水下抛石施工的经验,结合目前我单位从事抛石施工的装石船的具体情况,可将施工网格划分为20m(垂直水流方向)×20m(顺水流方向)的标准网格,人工抛石时,将施工网格划分为10米(垂直水流方向)×20米(顺水流方向)的标准网格。
每个标准网格再分为一、二、三、四共4个档位进行抛布,不足标准宽度的抛区可划分为定宽的小区进行施工,根据设计图纸中每个抛区的厚度以及抛前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计算出每个网格应抛石数量,编制施工档位图。
(3)测量、放样测量放样方法:据我单位护岸工程的施工经验,水下测量采用普通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难以达到施工精度要求,所以本工程采用GPS配合数字式测深仪进行水下抛石前后的地形测量和施工定位,从而做到水下抛石均匀到位,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在抛区附近的岸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采用前方交会或后方交会的方法在岸上测设一点,由此点放出施工基线。
根据测设的已知点设立一条正基线(平行于抛区长度方向)或斜基线(不平行于抛区长度方向)。
在基线上根据各施工小区的长度划分放出各基线桩。
由基线桩上测设出各断面桩(方向桩),方向桩应垂直于抛区长度方向。
测量放样技术要求:测量放样放出的基线桩与方向桩应与定位船通视良好。
测量采用红外线测距仪。
利用测设点作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放出基线桩和方向桩,桩位距离误差小于5mm。
(4)定位船定位定位船的选用:据我单位护岸工程的施工经验,采用200吨的定位船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加快工程进度,减小劳动强度,我单位拟准备1艘200吨钢质定位船,本工程拟投入1艘定位船设备状况良好,并配有专业操作人员。
定位船锚、缆的选用:上游锚选用1000kg重的锚,下游锚选用500kg重的锚,顶头锚选用250kg的锚。
在施工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里锚可在岸上设置地牛,这样可减少抛锚次数,提高抛投效率。
锚缆:上游缆选用φ21.5mm以上的锚缆,一根顶头缆和两根下游缆规格也不应小于φ16.5mm。
抛锚顺序:外上游锚(领水锚)→里上游锚→外顶头锚→里下游锚→外下游锚。
应注意的是上、下游锚应成八字形,以利定位船里外移动。
冲距(漂距)的确定:块石在抛到江底过程中,因水流的带动,块石向下游移动,因此在抛投前要计算出块石的冲距,以便算出抛石在水流的作用下,所移动的距离,确保抛投位置的准确。
抛石冲距经验公式为:S=0.8V0H/W1/6S——冲距(米)V0——水面流速(米/秒),测速仪测定抛投点水面流速。
H——水深(米),用测深仪测定抛投点水深。
W——块石重(kg),施工中可采用代表块石重量测算。
定位船定位:定位船锚抛好后,即可进行定位,先将定位船移至要抛投的断面,测出流速和水深,计算出冲距(漂距),冲距加装石船头空白区距离为定位的提前量,根据抛石断面起点坐标和提前量利用GPS定位系统进行精确定位。
使定位船下游侧舷边所拴装石船块石位置与入水后需抛投的位置相对应。
(5)石料船的石质检查、计量和挂档石料石质的控制和数量的确定石质的控制:水下抛石要把好石料质量关,块石供应先经试验,确定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经监理确认合格后,方可选用。
杜绝风化石、水解、碎石等不合格的石料。
数量的确定:石料船到达工地指定地点后,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对检查合格的石料进行量方,量方时长度量取选4个点,宽度量取选2个点,高度量取8个点,取平均值计算方量。
由专人视空隙率大小和石质情况核扣方量。
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和项目部质检人员随机抽船过磅,根据抽磅结果确定系数,消除虚吨位,以监理核定量为准。
抛石船挂档、抛投块石:定位船定位结束后,可在定位船下舷边挂吊装石船进行施工,根据抛投须均匀的原则,各装石船船位应相互错开,以保证抛石均匀。
a、抛石船只的选用:本标段抛石为粒径0.15~0.5m,每个小区网格抛石量较大,故施工中采用100t的驳船,施工中订立标准船型,按标准船型划分小区,按标准船型选用装石船只,具体为船长30m,宽7.5m,船头至货位长度为3.5m,货位长20m,后船舱长6.5m。
人工抛石先用40至50吨的小船进行抛投。
b、抛投块石落水控制根据我单位抛石护岸经验的总结:采用机械抛投,装石船上的块石由船侧抛出的距离在2.5m左右,也就是说,抛出的块石有效抛护宽度为2.5m,本次护岸工程抛护有效宽度定为2.5m。
c 、抛投横向挂档根据所确定的标准船型及有效抛护宽度将抛石标准网格20m×20m 的方格分为8个长20m 宽2.5m 条形区域(即4个档位)进行抛布,由于船宽为7.5米,在抛石时占据3个抛投区,即挂第一档位时,船位占据第二、三、四抛投区,此时抛投范围为第一、五抛投区,其余档位抛投依次类推。
抛投完一个档位后,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再依次抛投其余档位,从而保证抛投均匀,且无空档。
人工抛投时,将10×20米的标准网格划分为8个长20米,宽1.25米的条形区域进行抛布。
装石船抛石在标准网格中,应从船两边进行抛布,在非标准网格的定宽小区抛石时,应由船一边进行抛布。
这样挂档能够保证块石入水后落至指定区域,从而达到抛投均匀的目的。
(6)机械、人工相结合抛投我单位今年上半年在大堤水下抛石施工中,首先采用的是人工抛石,结果发现人工抛石劳动强度大,投入的人力资源相当多,进度慢,而且抛投不均匀。
后来通过业主、监理的批准采用机械抛石,即采用1.6m 3反铲挖掘机进行抛投,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抛投也相当均匀到位。
优质、高速完成了水下抛石工作,受到了监理、业主的一致好评。
所以本工程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抛投方式。
石料船进档挂牢后,开始用反铲式挖掘机进行机械抛投,各档船只全部抛投注:①表示第一挂档位置 ②表示第二挂档位置 ③表示第三挂档位置④表示第四挂档位置① ② ③ ④ 2.5m×8=20m 标准网格抛投横向挂档示意图结束,方可解缆离档。
记档人员及时准确地将抛投量上档位图,做到各网格实际抛投量满足设计要求,在靠近平铺石的部位,抛投区域不规则,采用小型船舶人工抛投的方法,做到抛投均匀到位。
(7)竣工水下地形测量水下抛石工程结束后,我方即组织测量人员采用GPS系统对抛投区域及相邻的部分水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并绘制比例为1:2000的水下地形图,将抛前抛后的水下地形图进行对比,确定抛投成果。
定点测量增厚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如增厚达不到设计要求,则进行补抛块石。
3.5.4、施工技术要求(1)严格控制各施工段长度:施工期间受季风影响,为保证抛石挂缆船进位准确,减小因风力和水流影响,如水流方向与设计抛区方向一致,流速不大时,每天单元抛石长度为80m,如水流方向与设计抛区方向夹角较大或水流紊乱,每单元抛石长度为40~60m。
(2)抛石船只选择:施工中严格按标准船型选择300t的装石船,确保抛石均匀和抛投厚度。
(3)建立完善的定位系统,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完成永久性控制导线、桩号及固定观测断面桩的布设,并在每个断面桩插上小红旗做上标记,确保定位不发生偏差。
(4)施工遵循“先上游后下游,先深泓后近岸”的施工顺序依次均匀投抛。
(5)在进行正式抛石前,进行抛石试验,通过试验以得到冲距与水深、流速、块径之间的关系,对理论计算数据进行修正,保证抛投均匀到位,符合设计要求。
(6)定位船应根据流速和水位及时调整船位,每次抛投前应测定流速、流向、水深等参数,计算调整好抛石落距。
(7)一单元抛投结束后,分析抛投结果,以便及时调整网格抛投计划和水上作业定位位置。
(8)抛石施工时靠近护坡脚槽平铺石部位时,由于水位原因,局部地方大型船只无法抛投时,必须采用岸上抬抛和40~50t小船人工抛投,这样能保证护脚工程与护坡的连接,确保护坡稳定。
(9)为了保证施工期间湘江航道的安全畅通,主动与航运管理部门联系,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设置明显航标和水面浮标,以示出抛石作业区范围及施工船舶和湘江航行船舶的航道。
3.5.5、抛石施工质量控制(1)材料质量控制抛石施工的施工材料比较单一,主要为块石,块石质量要求:块石要求石质坚硬,遇水不易破碎或水解,湿抗压强度大于50Mpa,软化系数大于0.7,比重不小于2.65t/m3。
不允许使用风化石、泥岩和薄片、条状、尖角等形状的块石。
块石的粒径是关系到工程质量好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往往错误地认为抛投的块石越大越好,越稳定。
根据多年抛石施工经验总结,抛投的块石只要能抵御水底最大流速的冲击,能保持在河坡上的稳定即可,小粒径级配适宜的抛投块石可以增加覆盖层次,减少孔隙,防止河床泥砂淘刷,增强对河床的护岸效果,因此抛填块石粒径选择0.15~0.5m。
块石装船前要到国家专门机构(CMA)认定的试验室做试验,符合要求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使用。
施工中做好材料质量、运输、验收等工作的落实:严把材料质量关。
中标后,立即派出材料部门有关人员至各采石场落实块石的供应。
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块石及落实供应量等事宜,并将信息反馈至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根据石料的要求及供应量等情况,将任务下达给各供料单位。
石料上船前,需经我项目经理部派驻各料场码头的质检员检查,经检查符合石料质量要求及规格要求后方可装船。
船舶运输。
各运输船(队)提前将航政部门核定航运薄上交我项目部材料供应部。
由专人负责查验确定船(队)的装载吨位,并复核船舶吃水线,查验船只有无积水、压舱货等。
对查验合格的船只统一编号,发放专用运输旗帜。
石料验收方法。
施工现场设置量方小组进行石料的检查验收工作,据我单位多年的石料验方经验,石料的检查验收采用以下方法:查看航政部门核定的吨位,与该船相对应,确定是否小船大薄子;查看吃水线是否到位;丈量石方体积,折算吨位,按实收验;如发现有吨位不足,及时进行过磅;卸完货后,查看船舱内有无积水、压舱货,如发现有,则扣除相应吨位,并取消其运输资格。
验收组织程序:抛石施工验收由验收小组监理员、验收员、施工员组成,共同负责验收工作,具体程序如下:先由验收员按《施工验收规定》进行初验,提出主导意见;验收员及时将验收意见告知验收小组成员,如无异议,则报请监理复查、抽查;验收员将验收结果通知各运输船(队),并编号发往定位船施工;凭验收单在定位船安排卸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