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浮岛研究

合集下载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研究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研究

价、 成本为核心 , 争取用最小 的投入 , 换取最大 的回报 , 为净化水
污染 、 保护生态环境 、 改善人 民居住空间服务 。 所以 , 在配置植物
这一环节 , 力求简单 与经 济 , 自由的管理及维护 , 尽可能选择 一 些耐粗放管理 、 生长速度不宜过快且 寿命长 的植物 ; 还可栽种一
配越 合理 , 对水质的净化功能越强 ; 同时植物也是形成浮岛景观 的重要要 素。 目前 , 国内人工浮 岛植物 的配置还是 比较单一 , 影
响植物 的净化功能及景观效果 。 本文在结合景观生态学 、 园林植 物学的基础上 , 对人工 生态景观浮岛 中植物配置进行探讨 , 提出 将植 物的净化功能与景观特性相结合的配置模式 ,以期为人工 湿地植物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及 技术 指导 。
落、 艺术 小品等景观要素组成 , 具有生 态和景观双重效 益 , 是 组
蒲、 荷花 、 睡莲 、 花 叶水葱等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植物 , 都对绿 色 的主色调具有点缀作用 , 丰富浮 岛空间色彩效果 。
二、 人 工 生态 景 观 浮 岛 植 物 的 配置 原 则
1 . 因地制宜原则 。在 《 园冶》 一书中重点 提到“ 相地 合宜 , 构

般来说 ,园林空间是随着 四季 及气候 的变化 而发生改变 的, 其风景并非是一成 不变 的 , 因此 , 在种植浮 岛植物之前 , 应充

分考 虑新植 的景观效果 、 季节特征及是否对景 区存在不利影响 。
以此 来 确 保 景 观 的连 续 性 及 稳定 型 。

人工 生态景观浮岛植物配置方式
些诸 如菠菜 、 蘑菇等具有经济价值 的植物 , 促进 管理及经济的双
向发 展 。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构建模式研究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构建模式研究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构建模式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它的出现已经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开始高度重视环境的保护,并逐渐加大了其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力度。

其中,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是生态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浮岛模式,该模式主要由植物基、植物、生物群落、水体及景观小品等要素构成,是一种典型的水体景观,同时具有景观、环境与生态的多重效益。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工艺是把植物修复的技术运用到于水面中,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吸附等的作用,消弱水域中的N、P等营养物质,从而净化水质,具有环境友好、投资低,并且具有生态景观的效果,适合作为水体治理中工程手段有效的补充;正因为如此,将人工生态景
观浮岛设计融入到景观规划设计之中,充分发挥人工生态景观浮岛的美学功能、净化功能,营造出具有生态性、美观性、多样性、经济性的生态景观系统。

宜兴市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但是水质污染严重,
水系周边缺乏作为人工湿地的土地。

基于此,国家特别启动了“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旨在通过一种新思维的景观设计与浮岛生态净化结合方式尝试解决困扰。

本文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为基础视角,从策略研究性、生态性、景观特性、岛体构造特性四个层面对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并重点从景观角度阐述了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模式构建的原则和要素,以水体为基质、分布岛体、植物斑点,以期构建出既能美化景观环境,
又能起到水质净化、生态保护的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模式。

介绍日本的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AFI

介绍日本的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AFI

介绍日本的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A F I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介绍日本的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AFI)摘要:由于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使原来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水质的恶化,造成了河流、湖沼、池塘等的水生态的严重破坏。

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放在湿地上,目前正在为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的生息空间,创造优美的绿色景观、净化河川、湖沼水质而努力。

在此向大家介绍的人工浮岛技术,是日本的专门研究机构近年来一直在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的科研项目,值得借鉴。

“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在这里介绍的浮岛是一种象筏子似的人工浮体,在这个人工浮体上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放在水里。

它的主要机能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水质净化;2.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3. 改善景观; 4.消波效果对岸边构成保护作用。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

在这里讲的生态工学(Ecolo gical engineering )或Eco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是由和提出来的,他俩给生态工学下的定义是“We define ecological enginee ring and ecotechnology as the design of human society withits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benefit of both (Mitsch ,1988)。

作为水边的环境保护技术——人工浮岛,20年前是由德国的BESTMAN公司想出来的。

在日本的琵琶湖,作为鱼类用的产卵床的人工浮岛70年代末就开始在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关心,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水边的自然景观状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不光是水的净化,人们对创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人工浮岛技术也寄予了很大希望。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作者:李治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已十分普遍,因此,了解污废水的处理与回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容易出现投资大、难操作、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人工浮岛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水处理工艺,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人工浮岛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人工浮岛;水处理;技术应用“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人工浮岛就是在水体中建造一种筏子似的人工浮体,种植经筛选的水生植物。

随着城市发展,环湖硬质驳岸挤占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造成生态缺位,在环境灾变条件下,生态系统更容易被摧毁。

采用人工浮岛,可以弥补硬质驳岸造成的湿地植物生态缺位。

人工浮岛的研究当中,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浮岛在水污染治理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人工浮岛原理人工浮岛对水体的净化主要依靠浮岛植物的生化作用、根系微生物的吸收与降解作用和水生动物的吸收作用等。

1.人工浮岛上的植物水生根系发达,拥有巨大的根系表面积,可作为水中微生物生长的固着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同时水生植物作为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光合作用产生的O2通过根系溶解到水中,可将水底的污染物氧化分解。

浮岛植物会减弱水面上的光照强度,能够降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根本上遏制其大量生长。

水生植物与藻类可产生竞争关系,从而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水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得到净化的水质就会降低水华等现象的发生。

2.人工浮岛水体表面和植物根系巨大的表面积可供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生长,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微生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使其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且有机颗粒物和藻类也能被原生动物所吞噬。

3.浮岛植物的存在会增加浮岛周围水生动物的数量,水生动物通过食物链控制水生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

不同植物人工浮岛在净化富营养水体中氮磷的效果研究

不同植物人工浮岛在净化富营养水体中氮磷的效果研究
e f f e c t o f t h e m t o t h e e u t r o p h i c wa t e r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i n t h e s t a t i c c o n d i t i o n . t h e t o t a l r e mo v a l r a t e o f a r t i i f c i a l l f o a t i n g i s l a n d wi t h
A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i n d o o r s t a t i c s i mu l a t i o n t e s t wi t h t h e s a me c o n d i t i o n s , t h e a r t i i f c i a l l f o a t i n g i s l a n d s wi t h J u n c u s e J ) u s u s , S c i r p u s t a b e r n a e m o n t a n i , P o n t e d e r i a c o r d a t a o r t h e t h r e e p l a n t s mi x e d we r e c h o s e n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t o a n a l y z e a n d c o mp a r e t h e r e mo v a l
l f o a t i n g i s l a n d w i t h P o n t e d e r i a c o r d a t a , S c i r p u s t a b e r n a e m o n t a n i a n d J u n c u s e f f u s u s h a d t h e b e s t r e mo v a l e f f e c t t o t o t a l n i t r o g e n a n d t o t a l

介绍日本的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AFI)的开题报告

介绍日本的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AFI)的开题报告

介绍日本的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AFI)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
湿地净化技术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水处理技术,能够自然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维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日本,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处理污染水体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其中,人工浮岛(AFI)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湿地净化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 研究对象和目的
本研究选择日本的AFI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情况,进一步分析AFI技术在湿地净化方面的优劣势,以及推广该技术在中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通过本研究,可为中国湿地净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AFI技术的介绍和原理、应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优劣势的比较以及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评估。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观察,了解AFI技术在日本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并与其他湿地净化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其优劣势。

同时,针对中国湿地净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评估AFI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可行性。

4. 研究成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全面了解日本AFI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在中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中国湿地净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水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人工浮岛

人工浮岛

人工生态浮岛技术(概述)人工生态浮岛是一种经过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栖息的生物生态设施。

这项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由德国BESTMAN公司提出利用人工浮岛保护水边生态环境的设想,后来日本在琵琶湖沿岸设置人工浮岛,作为鱼类繁殖用的产卵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对水体污染生态治理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工生态浮岛的园林水体景观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使人工生态浮岛技术真正成为了一项多功能的生态环保产品。

随着在城市中的广泛的应用,其生动和谐的景观效能与水体生物的生态净化功效,被越来越多的工程实例所证明。

人工生态浮岛净化水体的原理是,利用水生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在自然水环境中的吸收、摄食、消化、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功能,实现富营养水体的生态治理的。

即: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

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由于人工生态浮岛具有构造简单、易于操作,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一种既具有污水治理功能,又兼备园林水景观效果的多功能的实用生态设施,因此,在目前的环境污水治理和水景园林工程中方兴未艾,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一、“绿舟牌”人工生态浮岛简介廊坊市莲韵苑水生花卉研究所,始终致力于水体景观建设与生态环保项目的研究。

人工生物浮岛载体的研究进展

人工生物浮岛载体的研究进展

一、聚苯乙烯泡沫20 世纪80 年代,中科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等单位,以聚苯乙烯发泡板作为浮载体,铺上泥后进行种植。

或以聚苯乙烯作为浮体主材料,铺以竹条,丙烯袋,塑料薄膜等构成浮体栽培床种植各种植物,为自然水域植物栽培作了有益的尝试。

[3] 聚苯乙烯泡沫板以其成本低廉、浮力强大、性能稳定等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

该载体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目前在国内利用浮岛进行内陆水体治理和修复中占主导地位。

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白色污染”问题。

这一问题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蛭石1998 年刘淑媛等人采用蛭石无土栽培水芹、水雍菜和多花黑麦草,研究其净化富营养水体的效果。

蛭石填充于用窗纱缝制的袋子中,封口后全袋可漂浮于水面上,每袋厚5cm左右,水雍菜和多花黑麦草的种子点在蛭石中。

[5] 蛭石是一种轻质多孔云母类硅质矿物,孔隙度达95 % ,吸水率011 - 0165m3Pm3 ,经长时间浸泡后会部分下沉。

此外,由于窗纱在室外长期露置后容易老化破损,致使散装的蛭石易漏出来,故在设备的高效、耐用和规范,以及栽培植物物种的选择、种植和采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三、陶瓷浮岛1999 年郑世华等人研制出一种陶瓷浮岛。

这种浮岛以火山灰碳化硅为原料烧制而成,呈板状,可浮于水面,能承重,具有较高的强度,材料稳定性高,可在各种水体环境使用,不污染水体,不为微生物破坏,重复利用率高,克服了聚苯乙烯泡沫板强度低的缺点和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 更避免了植物根茎浮岛的微生物分解所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

[6] 从性质和性能方面看,陶瓷浮岛比聚苯乙烯泡沫板浮岛和植物根茎浮岛的应用范围更为广阔,更适应自然水域的无土栽培。

但是,由于其烧制工艺要求和成本均较高,该项技术至今未能获得大规模的应用。

四、生物坝美国郎泰克环保科技公司研制开发了一种生物坝[7] 。

该生物坝由若干生物箱连接组成,生物箱内装有附着微生物的球形填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易维护性。选择的浮岛植物要求生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需要的人工照顾少。浮岛下水之后,相应的维护都不是很方便,植物太“娇气”则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3.3.3 浮岛栽种植物种类
当前浮岛栽种植物大体上可分为4大类。
花卉类:美人蕉,旱伞草,海芋,吉祥草,葱兰,凤
眼莲,紫罗兰等;
蔬菜类:雍菜,芹菜,葱等;
应用进展[J].净水技术,2006。25(4):8--9.
[4]丁则平.日本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介绍[J].海河水利,
2007,(2):63—65.
[5]陈荷生.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10(2):173—178.
[6]朱祥甫,邹国燕,吴伟明,等.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
(5)结构的简易性:浮岛必须结构简单易于建造,移动性和维护性等都要求较好。
3.2 浮岛的固定方式及适应条件
浮岛在水中的固定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水下重物牵拉固定式、锚钩式、竖杠式、绳索牵拉式[6,7,8]。
(1)水下重物牵拉固定式:这种固定方式依靠水下重物的牵拉作用来固定水面浮岛。通过控制拉绳的长度能适应任何深度的水体。这种固定方式不受水底地质条件的限制,费用较低,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2 浮岛的分类
按浮岛植物与水体直接接触与否,浮岛总体上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4],干式浮岛又分为一体式(培养基容器直接提供浮力)和分体式(浮筒和培养基容器分离)两种;湿式浮岛分为无框式和有框式,无框式有椰子纤维网眼浮岛、植物根系枝条牵连浮岛、人工蛭石袋子浮岛,有框式有橡皮艇、废车胎提供浮力、钢架或木条做框架、聚苯乙烯泡沫板浮岛,竹木浮岛,还有其他类型如:多层浮岛、塑料浮岛、滤料浮岛等。
(1)稳定性:浮岛载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在开阔水面的浮岛必须具备一定的抗风浪能力。
(2)耐久性::浮岛材料在水里浸泡的时间较长,在污染较严重的水体中,水体可能还具有腐蚀作用,所以要求浮岛材料具有较强的耐腐蚀能力。
(3)经济性:浮岛材料应尽量价廉易得,以便于浮岛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成本。
(4)环境的协调性:生物浮岛应尽量和周围环境协调,以免影响景观。
3.3.1 干式浮岛移栽植物种类选择
在干式浮岛上植物的生长条件和陆上相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基本不变,不存在植物的驯化问题。栽种的植物种类一般为较大型木本植物,或者是观赏性较强的花卉、牧草等。
3.3.2 湿式浮岛植物的选择
湿式浮岛植物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4,7,9]:
(1)无害性。选择的植物不能危及当地的生态系统,应注意生物安全,不能造成生物入侵的后果。一些植物品种虽然有较好的水体氮磷的吸收能力,但如果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则坚决不能采用。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十分棘手而且代价高昂。传统的方法包括清除点源(截留污染源并清污分流),减少和控制面源污染,机械清淤等[1],这些方法虽行之有效,但实施起来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代价很高,且存在各种限制条件。如从另一方面看,水体中超标的氮磷物质虽然是一种污染,对植物却是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本文要介绍的人工生物浮岛就是利用水体中的氮磷,在水面载体上栽种植物,从而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的水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郑宏,李春光,李焯芬,等.求解安全系数的有限元法[J].
岩土工程学报,2002,24(5):626—628.
[2]李锋民,胡洪营.芦苇抑藻化感物质的分离及其抑制蛋白核小
球藻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2004,25(5):89—92.
[3]武琳慧,吴林林,黄民生.人工浮床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污染水体治理中
(2)锚钩式:锚钩式的固定方法在实现固定和转移时都比较方便,控制拉绳的长度也可以在各种水深的条件下实现浮岛的固定。但锚钩在水底固定时对水底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这种固定方式没有露出水面的部分,景观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3)竖杠式固定:竖杠式固定通过插在浮岛周围的竖杠来固定水面浮岛,这种固定方式要求水深不能太大。由于起固定作用的竖杠顶端暴露出水面,对景观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水深较浅的情况下,这种固定方法非常方便,也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固定方式。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的浮岛就作为鱼类的产卵场所而得到应用。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浮岛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1995年的ILEC(International Lake Environment Committee)会议,是浮岛技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生态浮岛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水处理方法,开始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发展,在国内生态浮岛技术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
关键词:人工浮岛、富营养化、生态恢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废水排放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对废水中氮磷的处理率只能达到30%~50%,大量的氮磷排放到江河湖据显示:我国天然湖泊约910万hm2,其中85%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50%的湖面已经为中度以上的富营养化。由富营养化引起的“水华”现象越来越频繁,已经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湖泊淤积速度加快,水产资源破坏,水源污染而造成功能性缺水,使水体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等[1]。
3 浮岛制作流程及各组成部分要求
一个完整的浮岛主要包括3个部分:浮岛载体,浮岛固定装置和浮岛植物[5]。浮岛设计包括浮岛载体材料的选择、制作,浮岛植物的选择、移栽,浮岛在水面的摆放方式及固定方式等一般的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3.1 浮岛载体选择及要求
浮岛载体作为植株的承载物,是浮岛技术的主要部件,应尽量满足以下5个条件[6,7,8]。
磷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18(5):
489—493.
[7] 陈荷生,宋祥甫,邹国燕.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
[J].中国水利,2005,15(8):50—53.
[8]赵祥华,田军.人工浮岛技术在云南湖泊治理中的意义及技
术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增刊1):130—132.
富营养化水体人工浮岛治理方法研究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浮岛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富营养化水体生态处理措施,已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人工浮岛是一种生长有水生植物的漂浮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特点,能够被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滨水区,且易于调整空间配置形式,固定方式多样,能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介绍浮岛的种类,指出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对浮岛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4)绳索牵拉式:在水面较窄或靠近岸边的情况下,常常用绳子牵拉的方式把浮岛固定在岸边固定物上。这种方式对水底地质没任何要求,但由于岸边固定物和绳索暴露,对景观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3.3 浮岛栽种植物的选择和要求
浮岛植物选择是浮岛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浮岛技术的核心,浮岛植物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能在水环境中健康成长,耐受病虫害,并较少依赖人工维护。
(2)易驯化性。因大部分的浮岛植物都要改变原来的生长环境,驯化过程必不可少,不能适应水体环境的植物是不能作为浮岛植物的。
(3)相近性。浮岛提供的是水生环境,所以,选中的植物一般是喜水或耐水耐滞的植物,这样能减少驯化的难度,提高驯化的成功率。
(4)本土性。选用浮岛植物时尽可能采用当地的本土植物。不论是从成本,无害性还是气候适应性等方面考虑,选用本土植物都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浮岛起源及原理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C、H、O、N、P、S这些大量元素和Fe、Mn、Cu等微量元素。在土壤栽培植物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补充一些营养元素,土地会因此贫瘠。在无土栽培植物时,必须在水中定期添加氮、磷等营养成分,否则植物的生长便会受到影响。在水体中设置人工浮岛,浮岛上的植物根系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贮存在植物细胞中,并通过木质化作用使其成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同时,浮岛上植物根系拥有巨大的表面积,为水中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固着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另外,许多浮床植物如凤眼莲、水花生、水浮莲、满江红、浮萍、紫萍、狐尾藻、金鱼藻、马蹄莲、轮藻、石莒蒲、芦苇等在生长过程中都能够分泌克藻化学物质[2],再加上浮岛能阻挡阳光直接照射水面上,降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从使藻类的生长繁殖得到了有效抑制。除净化污染水质,防止水华功能外。人工浮床还为高等水生动植物及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有利于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恢复[3]。
5 人工浮岛展望
在城市地表水体中,城市内河水量大、水体流速慢,停留时间长、波浪小、受区域城市污染物干扰大,很容易引起富营养化。目前,国内外对这些水体的污染治理主要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控制污水排放、底泥疏浚等各种治理措施,但这些措施存在建设周期长、耗资巨大等问题。而人工浮岛技术却有施工简单、工期短、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材料费用与施工费用低、供试植物和浮床载体材料来源广、结构组装方便、载体可移动拼装等特点。在净化城市内河水质方面,人工浮岛技术具有独特优势和可操作性,为处理污水、净化水质提供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3)植物秸秆的处理问题。浮岛技术是采用把水体氮磷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方式把污染带出水体,但大量植物体的处置又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4)浮岛材料问题。现在的浮岛材料在耐腐蚀性,牢固性及抗风浪性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应努力找到一些能重复利用、成本低廉且没有二次污染的浮岛材料。
(5)相关配套技术和设施的缺乏也制约着浮岛技术的发展。浮岛载体基本都是现场手工制作,水平都较低,缺乏工业化的配套设施。
实践证明,人工生态浮岛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水体氮磷净化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浮岛技术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技术的可靠性及稳定性还不是很高。浮岛技术未形成规范,取得的数据也是在各自的实验条件下所获得的,在通用性上存在欠缺。浮岛植物的选择及载体的制作工艺没有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
(2)处理效果虽较好,但耗时长,很难满足一些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处理项目。在冬季,植物基本是停止生长的,处理效果也基本停滞。所以,现在的浮岛技术还只能作为一种预防和改善措施,要彻底达标还需其他水处理措施协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