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是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成运用各类创新资源、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全面推动各层面科技创新合作,根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有关要求,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任务安排,按照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协议)要求、落实国家领导人外交承诺等任务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成机制,编制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展本专项按照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等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不同特点分别细化任务部署。
通过支持重大旗舰型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共同资助联合研发、推动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示范,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鼓励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式全方位支撑科技外交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各项重点工作。
通过加强统筹协调,集中科技创新合作资源,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政府间科技合作布局;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合作落实协议和承诺任务,确保国家科技领域外交主张、倡议和承诺落地,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提升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共性问题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本专项继续支持我国与相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签署的有关政府间协议框架下开展的各类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任务涉及政府间科技合作层面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以及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的有关问题等。
高新技术八大领域详细分类

八大领域一、电子信息技术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三、航空航天技术四、新材料技术五、高技术服务业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七、资源与环境技术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录一、电子信息技术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软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支撑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中间件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嵌入式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图形和图像软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8、金融信息化软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9、地理信息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是指国家重点支持的氢能技术研发项目,旨在推动氢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提
供的主要内容:
1. 申报范围:
申报项目需属于氢能技术领域,包括氢能生产、存储、运输、利用等方面,涵盖氢能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等。
2. 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科技研发机构。
申报项目应具备一定的研发技术基础和实力,并有长期稳定的研发团队和实验设备。
3. 申报方式:
申报单位需按照指南要求编写项目申报书,包括技术方案、研发计划、预期目标和预算等内容,并按照指南要求进行在线申报。
4. 项目评估:
申报项目需经过专家评审,评估项目的科学性、技术可行性、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等。
评审结果将作为决定项目是否获得资助的主要依据。
5. 资助形式:
项目申请人如通过评审,将获得国家提供的研发经费支持。
资助额度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技术难度和创新程度等因素确定。
6. 项目期限:
项目一般设立2-3年的研发周期,期满后,需提交研究成果和
总结报告,并可申请继续资助或转化推广。
以上为《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主要
内容,具体申报要求以相关官方发布的指南为准。
化学科学部在研包括2020年拟立项重大项目清单

面向高端化学品制造的微化工科学基础
2020.1-2024.12
23
药物绿色制备的关键反应和策略
2020.1-2024.12
24
耐极端环境高性能氟醚橡胶的制备科学
2020.1-2024.12
25
催组装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2020.1-2024.12
26
分子铁电体的化学设计与铁性耦合
2020.1-2024.12
2021.1-2025.12
32
基于纳米孔道电荷传输的单分子单细胞精准测量
2021.1-2025.12
33
面向重要化工分离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设计及过程调控机制
2021.1-2025.12
34
锂同位素萃取分离的科学、技术与应用
2021.1-2025.12
35
面向学科前沿交叉的金属卡宾化学
2021.1-2025.12
27
面向高效能量/物质转化的新型电化学界面基础研究
2020.1-2024.12
28
非常规激发染料的构效调控及产品工程科学基础
2021.1-2025.12
29
分子光子学材料与激发态过程调控
2021.1-2025.12
30
电解水制氢与绿色化工耦合的科学基础
2021.1-2025.12
31
固体结构的化学调控与功能强化
一、化学科学部在研(包括2020年拟立项)重大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起止年月
1
稀土4f5d电子结构的物性关联
2016.1-2020.12
2
实现高能化学激光的动力学基础研究
2016.1-2020.12
3
水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深度净化及机理研究
光伏发电项目建议书

光伏发电项目建议书【篇一:光伏农业项目建议书】xxx省xxx市xxx县林口铺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光伏生态产业规划提案编制人:xxx能投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5年6月18日目录1.2.3. 项目名称........................................................................................................ .................................. 2 项目概述........................................................................................................ .................................. 2 项目意义........................................................................................................ . (3)3.1.3.2.3.3.3.4.4. 发展趋势 ....................................................................................................... .......................... 3 可持续再生能源发展 ....................................................................................................... ...... 3 光伏产业中的土地利用——光伏农业 ................................................................................. 5 结语 ....................................................................................................... .................................. 7 技术推广区域现状及前景 ....................................................................................................... . (7)4.1.4.2. 推广区域现状 ....................................................................................................... .................. 7 发展前景 .......................................................................................................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案例分析 (12)5.1.5.2.5.3.5.4.5.5.5.6. 案例一:内蒙古 ....................................................................................................... ............ 13 案例二:耳其科尼亚省科尼亚,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南部农业区 ............................ 13 案例三:呈贡晨农生态园 ...................................................................................................13 案例四:xxx万家欢蓝莓山庄 .......................................................................................... 14 案例五:嵩明晨农农博园 ...................................................................................................15 案例分析 ....................................................................................................... ........................ 16 6.7. 项目定位........................................................................................................ ................................ 16 经营模式........................................................................................................ .. (17)7.1.7.2.7.3.7.4. 集光伏大棚果蔬(人生果)种植、粗加工、深加工、销售为一体 ................................ 17 以牧草种植、畜牧养殖为一体 ........................................................................................... 17 以农事参与与体验为一体 ...................................................................................................18 建盖光伏农业科普展示区,以观光和科普教育为一体 (20)8. 社会效应........................................................................................................ .. (20)9. 经济效应........................................................................................................ .. (20)1. 项目名称xxx省xxx市xxx县林口铺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光伏生态产业规划提案2. 项目概述作为光伏生态产业示范园项目,便是将太阳能发电、现代技术(农、林、牧业)、高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8.08.03•【文号】国科发资〔2018〕108号•【施行日期】2018.08.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8〕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智能机器人”等7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诚信审核把关。
2020年航空及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引-四川科技厅

附件12019年度航空及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总体要求:融合军民两种资源,整合全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聚焦航空与燃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与创新产品,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进一步夯实我省在国家航空与燃机产业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并在航空航天若干领域保持引领。
实施周期: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支持方式:采取前补助方式予以支持项目一、航空发动机总体任务及目标:以促进军民深度融合、打造航空动力强省为目标,以掌握第三代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总体匹配优化、测试验证,突破第四代航空发动机核心机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小型支线客机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集成验证技术、第四代航空发动机单元体交付、民用大涵道比涡轮发动机单元体交付、航空发动机燃油附件及控制系统、涡轴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等研究。
掌握三代机核心机、整机样机研制和试验关键技术,实现小型支线客机用大涵道比发动机总体匹配优化,完成整机研制,填补国内核心机技术空白;完成四代机核心机用风扇、压气机、后承力机匣等研制并交付;完成大型客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部件及安装系统试制并交付;突破航空发动机燃油伺服系统及其核心部件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并形成产业化能力,建成西南地区航空发动机燃油伺服系统及其核心部件产业化基地,实现与国产通航飞机发动机的配套;实现涡轴航空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技术自主可控,建立国内领先的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有关说明:本项目下设5个课题,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3:1。
项目申报单位应是行业领军科研单位或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或上年度营收不低于15亿元。
课题1 小型支线客机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集成验证技术研究研究任务:根据50座级小型支线客机和20座级大中型公务机对发动机的需求开展小型支线客机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研制及总体匹配优化技术研究,完成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匹配分析软件开发和整机匹配方案优化设计。
根据整机串装的需要完成相关零组件的补加工,开展整机地面台和高空台性能试验,调试优化发动机性能,完成样机研制。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的通知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2.04.29•【字号】川科资〔2022〕21号•【施行日期】2022.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的通知川科资〔2022〕21号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科技局,产学研机构等相关单位:科技部印发了《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22〕100号),根据科技部的通知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一)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必须紧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紧密联系国家目标以及四川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二)申请资格、具体申报方式严格按照科技部《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要求执行。
请申报单位对所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把关。
(三)科技厅负责组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
请申报单位于2022年5月17日8:00至6月20日16:00,在科技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申报,并于2022年6月15日18:00前登陆“四川政府服务网”(),上传加盖单位公章后的“申报2022年度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预申报书简表”扫描件(以下简称预申报书简表)。
同时,请将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填写的预申报书下载,并发送至指定邮箱。
具体操作步骤:以法人身份登陆“四川政府服务网”(),选择“法人服务—科技创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推荐服务—申请”,下载“预申报书简表”,填写—盖章—扫描件上传,并根据网上办理流程完成上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8“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大幅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风电、光伏等国际技术引领;掌握光热、地热、生物质、海洋能等高效利用技术;推进氢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平价上网,大面积区域供热,规模化替代化石燃料,为能源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奠定基础。
专项按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与海洋能、氢能、可再生能源耦合与系统集成技术6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38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2016—2018年本重点专项在6个技术方向启动实施54个项目。
统筹考虑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以及过往相关的立项情况,地热能与海洋能、生物质能方向均已部署覆盖;结合新形势下本领—1—域科技发展需要,2020年拟在氢能、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耦合与系统集成技术4个技术方向启动14~28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6.06亿元。
基础研究类项目,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2;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5:1;应用示范类项目,由企业牵头申报,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3: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
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方向(或子方向)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基础研究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其他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分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
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
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氢能1.1车用耐高温低湿质子膜及成膜聚合物批量制备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车用氢燃料电池的要求,重点突破高温低湿条—2—件下应用的质子交换膜的产业化技术,具体包括:开发全氟共聚功能单体合成及成套工程装备技术;高交换容量全氟质子聚合物制备技术;全氟质子交换聚合物高纯单分散溶液制备技术;气体传递和自由基作用机理研究;高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全氟质子交换膜连续制备技术与装备,全氟质子膜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全氟质子聚合物离子交换容量(IEC)≥1.3mmol/g,全氟质子交换聚合物分散粒径≤200nm;全氟质子膜厚度≤18μm、偏差≤±5%(采样面积≥300cm2),离子电导率≥0.1S/cm(95℃,60RH%)、0.04S/cm(120℃,30%RH),电子电阻率>1000Ωcm2,渗氢电流≤2mA/cm2,允许最高运行温度≥100℃,强度≥45MPa,纵横向溶胀率≤3%,OCV测试氟离子释放率≤0.7μg/cm2/h、循环OCV次数≥90,产能≥20万m2/年,成本≤500元/m2,金属离子含量≤20ppm。
1.2碱性离子交换膜制备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类)研究内容:研发高性能碱性聚电解质膜连续制备工艺,酸碱双性膜及电解水制氢,高效电化学合成氨及分解氨反应系统,直接氨燃料电池等应用技术。
考核指标:碱性离子电导率≥0.04S∙cm-1(25℃)和≥0.14S∙cm-1(80℃),氢气透过率≤0.02mL∙min-1∙cm-2,机械强度≥20MPa,纵横向溶胀率≤10%,氢氧燃料电池工作1000h膜材料无降解(80℃)、阳离子降解≤5%(1M NaOH中80℃下浸泡5000h),膜连续制备的幅宽≥0.2m,厚度≤25μm(偏差≤±2μm);酸碱双—3—性膜水电解单体模块产氢≥10Nm3/h,制氢纯度≥99.99%,电耗≤4.1kWh/Nm3H2;电解制氨法拉第效率>20%,实现kg级系统集成;氨反向电化学分解效率>95%;直接氨燃料电池≥150mW/cm2@0.3V,常压,80℃。
1.3扩散层用炭纸批量制备及应用技术1(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批量、低成本需求,突破支撑层用炭纸及气体扩散层(GDL)批量制备技术与装备。
具体包括:开发炭纸用炭纤维工程化工艺与装备,研发炭纸用改性粘合剂,开发炭纸石墨化工艺与装备,研发表面疏水处理等后处理材料及工艺技术,根据“气—液—电—热”传输与支撑性能要求,开发出系列炭纸;研发炭纸复合微孔层(MPL)强化传输技术,开发可在线监测与反馈的GDL制备工艺与装备;开展运行工况下相关可靠性及耐腐蚀性研究。
考核指标:炭纸可控厚度80μm~190μm、偏差≤±1.5%(采样面积≥40cm×40cm),孔隙率≥75%,密度0.3g∙cm-3~0.45g∙cm-3,垂直向透气率≥2000mL∙mm/(cm2∙h∙mmAq)、垂直向电阻率≤65mΩ∙cm、平行向电阻率≤4mΩ∙cm、接触电阻≤5mΩ∙cm2,弯曲强度≥10MPa、弯曲模量≥10GPa、拉伸强度≥25MPa,导热系数(干态):垂直≥1.7W/(m∙K)、平行≥21W/(m∙K),产能40万m2/年;MPL中孔径可控精度±10nm,表面粗糙度≤7μm;GDL可控厚度80μm~250μm、偏差≤±1.5%,可控接触角≥145o。
1所涉名称参照GB/T20042.1-2017“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一部分术语”—4—1.4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批量制备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对耐久性和一致性的技术要求,突破具备高动态工况耐受能力、兼具高性能/抗中毒特征的铂基催化剂及其百公斤级批量制备技术。
具体包括:研发氧还原活性提高技术,贵金属用量降低技术,高电位循环耐久技术,抗氢气杂质(CO、含硫化合物)污染技术;开发高一致性、低杂质含量催化剂工艺配方及批量化制备技术,研发可规模化生产的催化剂纳米合成工艺,孔径分布合理、催化剂易于高分散担载、成本低廉的先进功能载体处理技术,以及催化剂工业化制备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2:催化剂初始氧还原质量比活性≥0.35A/mgPt@0.9V IR-free,催化剂电化学活性面积≥60m2/g,耐久性①0.6V~0.95V≥3万次循环质量活性衰减率≤40%、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率≤40%,耐久性②1.0V~1.5V≥5000次循环质量活性衰减率≤40%、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率≤40%,氢气杂质耐受性①CO导致的催化剂质量活性衰减≤30%(0.1M HClO41000ppm CO/H2),并且催化剂在膜电极中性能衰减≤10mV(在1A/cm2,1 ppm CO/H2,24h);②硫化物导致的催化剂活性面积衰减≤30%(0.36ppm H2S,24h),在膜电极中性能衰减≤30mV(在1A/cm2,0.004ppm H2S,24h)。
产能≥2000g/批次、≥200kg/年,粒径及性能偏差≤±8%,Cl-含量小于50ppm wt,Fe含量小于50ppm wt,2参照NEDO或DoE相关规程,除非特殊说明—5—量产成本≤(Pt现货价格·PGM wt%+100)元/g。
批次样品可供第三方在产线采集、评估,提供项目外客户应用证明。
1.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板专用基材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极板的可加工性、耐蚀性技术要求,研发具备特殊微结构、高耐蚀、低电阻专用超薄基材及其批量制备工艺。
具体包括:高耐蚀、低电阻、易于精密成型的不锈钢和钛合金基材,及高强度与弹性、高致密与导电性、超薄复合石墨极板,其成份设计、混合熔铸、组织调控与前后处理技术,及其可连续工业级制备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基材耐蚀、导电、可成形性综合性能评估;超薄基材极板试制及寿命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考核指标:不锈钢与钛合金薄板基材厚度50μm~150μm、偏差≤±4μm,抗弯强度≥25MPa,初始:接触电阻≤3mΩ∙cm2@1.4MPa(接触炭纸)、腐蚀电流≤5.00×10-7A/cm2@80℃(0.5M硫酸+5ppm F-溶液),10000小时工况后:接触电阻≤8mΩ·cm2@1.4MPa、腐蚀电流≤10.00×10-7A/cm2@80℃,湿热循环测试后无腐蚀、无变形,产能≥1000吨/年,延伸率:不锈钢≥55%、钛合金≥30%,体相电阻率:不锈钢≤0.075mΩ·cm、钛合金≤0.17mΩ·cm,成本:不锈钢≤25元/kg,钛合金≤150元/kg;超薄复合石墨板厚度≤1.4mm、最薄处厚度0.1mm~0.3mm,平面度≤10μm,电导率≥150S/cm,透气率≤2×10-8cm3(cm2∙s)-1,工作压力≥1bar(g),弯曲强度≥50MPa,接触电阻≤10mΩ∙cm2,短堆—6—工作5000h、性能降幅≤10%。
1.6车用燃料电池堆及空压机的材料与部件耐久性测试技术及规范(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过程质量控制的需求,开展电堆关键材料及系统部件耐久性、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及规范研究。
具体包括:研究电堆运行过程中的健康诊断方法,进行实际验证;研究电堆关键材料(催化剂、膜、炭纸、极板基材、防腐涂层等)理化参数及核心部件(膜电极、双极板、密封件等)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等效加速老化方法,建立关联数据库并形成规范;研发燃料电池系统用空压机关键性能、环境适应性、耐久性等加速测试技术,形成寿命预测与验证方法;研发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离线电磁兼容辐射发射、传导发射、电磁场抗扰度、瞬态抗扰度、静电放电等测试技术,形成规范方法。
考核指标:车载电堆健康诊断装置对电堆氢渗检出率>90%;在5000小时测试的基础上,建立性能与耐久性评测方法、流程规范,包括:催化剂、质子膜、扩散介质、膜电极、双极板、密封件及短堆,形成特性/理化参数及其测量方法集合≥10类,基于工况衰变规律的寿命模型预测偏差≤10%;空压机耐久性测试方法加速系数≥15、偏差≤3%,研制的综合测试设备适应系统功率范围45kW~150kW;建立电磁兼容离线性能测试方法、流程规范,至少包括电子控制单元(ECU)、节电压巡检(CVM)、空压机控制—7—器;建成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平台,在燃料电池工作情况下:辐射发射测试能力达到18GHz,辐射抗扰度能力在400MHz至3000MHz范围内达到200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