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十四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
【精品】高硕考研——边际效用学派及其起源

边际效用学派及其起源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创建、发展、宣扬边际效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经济理论的为数众多的人物和学派的统称。
它以不同于以前传统经济学的面目出现,但很快得到传播,并成为后来正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1)理论渊源。
效用价值的思想,在近代大致与劳动价值思想同时出现。
17世纪英国的巴尔本就认为商品价值是由效用决定的。
18世纪中叶,瑞士数学家伯努里提出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的思想。
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加利安尼于1750年提出了效用和稀缺性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原理,为边际分析开了先河。
不过,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30年代,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占支配地位,效用价值论仅缓慢发展。
19世纪30年代以后,古典经济学的衰落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刺激。
英国的劳埃德被认为是明确以边际效用来说明价值决定的第一人。
爱尔兰的朗菲尔德提出了边际成本和边际需求概念。
法国古尔诺较多使用了边际分析方法,并且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德国屠能也使用了边际分析方法,并对马歇尔产生重大影响。
戈森被视为边际效用学派的直接奠基人。
他在1854年发表的《人类关系法则及人类行为规范》中提出了戈森定律,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效用最大化规律,奠定了边际效用学派的基础。
(2)产生和发展。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几乎同时而又彼此独立地系统阐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为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基础。
19世纪80年代以后,边际效用学派进入发展时期。
主要表现在:①威克塞尔和庞巴维克使边际效用价值论进一步通俗化和系统化。
②帕累托等人把基数效用论转变为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在经济学中得到应用。
③威克塞尔等对边际主义学说进行综合阐述。
④美国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标志着边际主义学说的完成。
20世纪初边际学派已从异端和支流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宗和主流,古典经济学和边际方法获得进一步综合,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歇尔。
边际效用和学派

06
结论
对边际学派的评价
贡献
边际学派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强调了个人选择和经济行为的重要性, 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缺陷
边际学派的理论假设过于简化,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复杂因素,如市场失灵、信息不 对称等。此外,边际学派过于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实证研究
随着大数据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未 来的经济学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证分析, 以检验理论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而边际学派则认为消费者偏好和边际效用 决定市场价格。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边际学派则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以实 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与凯恩斯学派的比较
1
凯恩斯学派强调总需求对经济的影响,主张通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 的稳定增长。
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 的理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以最大化销售额和利润。
个人消费行为中的应用
01
02
03
个人消费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的 理论,评估不同消费品的边际效 用和边际成本,选择最符合自己 需求的消费品。
个人消费者可以通过边际分析, 确定最优的储蓄和投资方案,以 最大化个人财富。
个人消费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的 理论,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以 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
边际学派则更注重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政府干预可能会干扰市场机 制的正常运行。
新古典综合学派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而边际学派则更关注个体决策和消费选择 对经济的影响。
05
边际学派的实践应用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革命的先驱之二:戈森
• 赫尔曼· 戈森(1810~1858年)是边际效用论的 另一奠基人和直接先驱者,德国人。他在《论 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规范》 (1854)一书中,提出了两个规律:一是效用 递减规律;二是边际效用相等规律。认为一个 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 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 相等。戈森的这些观点被称为是“戈森定律”。 • 戈森对自己的发现评价很高,把它和哥白尼预 测天体运行轨迹的发现相提并论。但其著作问 世后并未受到重视。
• 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边际主义经济学极大地推 进了边际增量分析和弹性分析的方法。如马歇 尔在《经济学原理》中,边际增量分析几乎是 贯穿全书的。 马歇尔还继承了约翰· 穆勒开创 的折衷主义传统,把以往各种经济理论综合起 来纳入了新出现的边际效用论,构筑了一个完 整的理论体系。其特点就是运用边际效用原理 分析微观经济问题,创立“局部均衡”理论, 认为均衡可使某些变量相等而谋求其最大化, 提供了谋求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优化资源配置 以及实现有关经济要素均衡的原则。
生产性物品的价值
• 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它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 决定,根据产品进入最后消费的时间远近,把 产品划分为若干等级 ,各级生产性物品的价值, 都由最终产品的边际效用或价值决定和衡量的。 • 生产出来的未来消费品对满足人的需要越重要 该消费品边际效用越大,生产性物品的价值就 越大。反之则相反。如果同一种生产性物品可 以生产两种以上的消费品,而这些未来消费品 的边际效用或价值又互不相等,这时生产性物 品的价值是由价值最小的那种未来消费品即边 际产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 庞巴维克(1851~1914年)曾先后任英斯布鲁克大学 和维也纳大学教授,三次出任奥匈帝国财政大臣,曾 任维也纳科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两卷本的《资本与 利息》,第一卷题为《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 (1884),第二卷题为《资本实证主义》(1888), 系统地阐述了边效效用价值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时差利 息论。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出版后又发表了 《马克思体系的崩溃》(1896)。主张用边际效用价 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以时差利息论代替剩余价值论。 • 庞巴维克和维克塞尔(1851~1926)是同学和朋友,最 后成为两姊妹的丈夫。
边际效用学派

二、边际效用学派概述(产生、发展及影响)
这是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欧几个国家 的一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派,以倡导边际 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为共同特点,在其 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 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为奥地 利的门格尔、维塞尔和帕姆·巴维克等;一 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学派或称洛桑 学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杰文斯、法国 的瓦尔拉斯和帕累托。
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是克拉克, 他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 分配论。当代经济学家把边际效用价值论 的出现称为“边际主义革命”,即对古典 经济学的革命。这个学派运用的边际分析 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 要基础。
• 边际革命: (英)杰文斯 《政治经济学理 1871 (W.S.Jevons) 论》 (奥)门格尔 (C.Menger) 《国民经济学原 1871 理》
三、边际学派的特点
•
• • • • • • • • •
1.在分析方法上注重“边际” 2.以个别变量或局部问题作为分析重点 3.推崇抽象推理方法 4.对纯粹竞争假定的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相信需求决定的价格理论 6.对主观效用的强调 7.注重均衡的分析方法 8.将土地与资本品合并处理 9.假定理性的经济行为 10.主张较少的政府介入
维塞尔:奥地利学派的形成者和补充者
• Friedrich Frieherr von Wieser • (1851~1926) • 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 律专业。(将军与男爵的儿子) • 奥地利经济学家、社 会学家。 • 1903年接任门格尔的 教授职位。门格尔的 继承人
• 主要理论贡献 • “术语的发明家”:发明“边际效用” 、“机会 成本”和“经济计划”概念。 • 比较:“边际效用”与“机会成本”的变化 1、边际效用(消费): (维)在物品被充分利用条件下所得到的最小效用。 (现)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 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1边际效用和学派

(1)人类对这一物品有欲望;
(2)这一物品具有能够满足人类欲望的属性; (3)人类对它满足欲望能力的认识;
(4)人类确实能够获得这一物品以满足欲望。
门格尔根据财货与满足人的欲望的亲疏远近的关系来进行
等级排列。 可以直接满足人类的欲望财货是一级财货,又被称为消费 财货。面包就是一例。第二级财货是用来制造第一级财货 的, 门格尔又将财货分为经济财货和非经济财货。 与欲望相比较,经济财货是稀少的,非经济财货可以取之不尽。
这两组方程描述的是要素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
杰文斯指出,一定数量的某一用程度是不同的。
随着物品和服务数量的增加,一定点上的效用程度会减少。 尽管增加单位物品或服务产生的效用程度会依次减低,但总的 效用则会逐渐增加,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
边 际 效 用
MU1 0
总 效 用
MU x1
X的数量
TU1
TU
0
x1
X的数量
2、商品的交换价值理论 商品的交换价值指的是一种商品换得其它商品的数量。它 可以以一种商品能换得一定量的其他商品的比率表示。
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是成交时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比率。
(二)卡尔· 门格尔
1、 门格尔的财货论 人类活动由两个因素构成,即人类的欲望及其欲望的满足。 他认为,物品要成为财货必须具有四个条件:
经济财货与非经济财货可以互换。
2、价值理论 门格尔认为价值决定于财货对每个人的效用,即个人的主观
估价。
价值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
3、关于交换
交换是以由边际效用决定的价值为基础进行。 在市场上,买者的界限和卖者的界限是支配性因素。
(三)瓦尔拉斯(1843-1910)
1、瓦尔拉斯的生平 2、瓦尔拉斯的主要经济学观点——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的核心思想反映的是各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 用的经济数量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均等和平衡。
边际效用学派-名词详解

边际效用学派-名词详解出自 MBA智库百科()(重定向自边际学派)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学派。
目录• 1 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 边际效用学派的发展• 3 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主张• 4 边际效用学派的影响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边际效用学派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作为传统经济学的对立面出现的。
它的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1.杰文斯在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2.门格尔在同年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物品价值取决于该物品所提供的各种欲望满足中最不重要的欲望满足对人的福利所具有的意义。
3.瓦尔拉斯则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中提出了“稀少性”价值论。
他们以不同的术语和不尽相同的方法,论证了同一个思想: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4.1884年,维塞尔在其《经济价值的起源及主要规律》一书中把这个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此后,边际效用概念即被沿用。
边际效用学派的发展边际效用学派在十九世纪80~9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
一方面,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愈益完备和系统化;另一方面,边际效用原理又被扩大和引伸到分配领域,实现了边际效用理论的普遍化。
就研究方法而论,逐渐形成两大支流,一支着重以心理分析方法建立理论体系,另一支则强调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表述和论证。
前者以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的继承人维塞尔和柏姆·巴维克,以及美国的克拉克为代表,后者以瑞士洛桑学派奠基人瓦尔拉斯,及其直接继承者帕累托为代表。
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主张抽象演绎法。
他们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归结为人的无限欲望和数量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
第十四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

13
一般均衡论
瓦尔拉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一般均衡 理论。 瓦尔拉斯认为,市场上一切商品价格都是互相联系、 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任何一种商品的供求,不 仅是该商品价格的函数,也是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 的函数,因此,任何商品的价格必须同时和其他商 品的价格联合决定。他用“卖者喊价”这个概念来 说明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当卖者喊价后,如果商品 的供给和需求不相符,就会出现新的喊价,一直到 各个商品的价格恰好使它们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 时,价格才最后决定下来,这时市场达于均衡,这 时的商品价格为均衡价格,这种均衡价格也就是商 品的价值,而这时的均衡就是一般均衡。
第十四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
14
瓦尔拉斯依据数学上关于方程式数目若等于未知数数 目则可推算出未知数数值的原理,认为只要列出和商 品交换中未知价格的数目相等的联立方程式,表明每 一种商品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条件,就可以推算出 一切商品在一般均衡状态下的价格。瓦尔拉斯还论证 了市场交换的这种一般均衡的确定的解。他得出的一 般均衡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公式为:边际效用之比=价格 之比。一般均衡条件为:两种商品中任何一种的价格 (用对方来表示)等于这两种商品用任何第三种商品 来表示的价格的比。 瓦尔拉斯被认为是最先建立一般均衡理论的经济学家, 其一般均衡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分析 意义。
边际 ( )
学
本章重点问题
英国的边际学派及其理论 洛桑学派及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产生 帕累托的经济学说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第十四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英国的边际学派
杰文斯 威克斯蒂德的分配规律协调理论 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
二、洛桑学派
第14章 边际学派:埃奇沃思和克拉(丁)

14.1.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瓦伊纳的成本曲线的现代解释
C
TC
●
32002400 1600● ● NhomakorabeaB
●
E ●
● ●
TVC
●
● ● ●
800
0 C 1000 800 600 400 200 0
●
●
●
C
●
G 5 6 MC AC
TFC Q
1
2
●
3
4
● ●
●
●
● ●
●
● ●
● ● ● ● ● ● ● ●
D
《财富的分配》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形成了两大支流, 一个是以克拉克为首的理论经济学派即美国学派,另一个 是以凡勃伦为首的制度学派,这两大学派以不同的姿态对 待资本主义制度,泾渭分明。 • 美国学派公开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企图从理论上论证资 本主义的“公平”和“合理”;而制度学派则以“左”的 姿态批评资本主义的某些缺点,力图以改良主义维护资本 主义制度。 • 克拉克学说的时代背景 •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经济上赶上和超过了西欧国 家,工业跃居世界第一位,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在资本主 义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 益尖锐,斗争此起彼伏。当时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劳工问 题”极为严重、贫富两极分化最为突出的国家。
• 克拉克经济理论体系是凯里的阶级调和论和70年代 边际分析的混合物。阶级调和论是克拉克理论的基 础。 • 克拉克用边际概念为阶级调和论提供理论的论证。 边际分析在克拉克的倡导下,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 播。 • 1、经济学的新“三分法” • 传统经济学有“三分法”——萨伊的生产、分配和 消费; • “四分法”——詹姆斯•穆勒的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 • 克拉克摈弃了传统的“三分法”或“四分法”,提 出了自己的新的“三分法”——把经济学的研究内 容分为一般经济学、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三部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1.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克拉克提出了三个特别的规律:(1)消 费品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自然价值的基础; (2)生产工具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自然利 息的基础;(3)劳动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 自然工资的基础。
他的新分类方法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发展 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第二节 洛桑学派
3.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B n n'
s'
s
O
A
图14-2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产生背景及代表人物
背景:
✓到19世纪末,美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 学理论流派。出现了两大经济学流派,即理 论学派和制度学派。美国的理论学派是边际 效用学派在美国的分支,其代表为克拉克。
2.边际生产力理论
克拉克把传统经济学中资本生产力理论和 边际效用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边际生产力 理论,也称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利润在他 看来属于动态经济学范畴中加以说明的问题, 动态经济学还进一步补充说明工资、利息变 动的规律。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2.边际生产力理论
克拉克继承了资本也具有生产力的理论, 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资本与劳动共同创造的, 所以,劳动应得报酬,资本也应得报酬。 另一方面,他又吸取并发挥了边际效用价值 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在同类物品中由最后一 件的效用决定,价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
3.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
契约曲线 •埃奇沃思提出契约曲线是由两个消费者的无差 异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所组成的曲线,图14-1中 的点cc'构成的曲线即为契约曲线。在交换契 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交换处于均衡状态。 若沿着契约线进行交换,一方效用的增加以另 一方效用减少为代价; 若离开契约线进行交换 ,总效用将减少。
第二节 洛桑学派
2.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莱昂·瓦尔拉斯是法国经济学家、边际效用学 派创始人之一,也是数理学中洛桑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和公正》《社会理想 的研究》《纯粹经济学要义》《社会财富的数学 理论》 瓦尔拉斯认为纯粹的经济学是在完全竞争制度 下的价格决定理论。 瓦尔拉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一般 均衡理论。
•威克斯蒂德是英国经济学家,是边际主义 分配理论的发现者之一。主要著作:《经济 科学入门》《分配规律的协调》《政治经 济学常识》
•他主张建立一种统一的协调的分配理论。
第一节 英国的边际学派
2.威克斯蒂德的分配规律协调理论
•他认为价值论和分配论是密切相关的,交 换价值规律本身就是社会一般资源的分配 规律。 •根据这种边际主义的交换价值论,他推导 出分配的一般规律,即每个生产要素得到 的报酬依据它的一个单位所提供的服务的 边际比率(或边际效率)。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产生背景及代表人物
生平著作:
✓约翰·贝茨·克拉克出生于美国罗德岛普罗 维登斯一个工商业者家庭。 ✓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财富的哲学》 《财富的分配》《经济学要义》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1.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克拉克首次提出了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 学的概念。
克拉克认为可以把经济学分为三部分:即 研究经济的“普遍规律”的第一分部,研究 静态经济规律的第二分部,研究动态经济规 律的第三分部。
第二节 洛桑学派
3.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帕累托(1848—1923)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 学家。
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讲义》(1896— 1897)、《社会主义体系》(1902)、《政 治经济学教程》(1906)。
第二节 洛桑学派
3.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帕累托建立了以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成为数理经济学派的 主要代表和洛桑学派的创建人之一。 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 沿用,而无差异曲线则成为经济学中的重要 分析工具。
帕累托的经济学说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第一节 英国的边际学派
1.杰文思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1882) 是英国经济学家、边际学派创始人之一 ,也是数理经济学的早期代表之一。 •杰文斯经济学说的特点是以主观心理为 出发点,以效用论为基础,以数学分析 为工具。他吸收了边沁的追求快乐、避 免痛苦的功利主义思想,把主观心理概 念用于经济分析。
第一节 英国的边际学派
1.杰文思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杰文斯认为商品的最后效用程度决定了商 品的价值。他用市场上的交换来说明这种 决定过程。 •两个商品的交换率是交换后各个商品数量 的最后效用程度的比例的倒数。这被称为 杰文斯交换方程式。
第一节 英国的边际学派
2.威克斯蒂德的分配规律协调理论
第一节 英国的边际学派
3.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
Y c
aP Q
OO
b c'
X 图14-1 契约曲线
第二节 洛桑学派
1.数理学派的产生和洛桑学派
数理学派也称为数理经济学派,其特点是以边 际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学说和数学 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杰文斯发表《政治经济学理论》,瓦尔拉斯出 版《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他们著作的发表被 看做是数理学派形成的标志。 瓦尔拉斯的继承人帕累托把数理经济学又向前 推进了一步。
第一节 英国的边际学派
3.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
•弗朗西斯·伊亚德罗·埃奇沃思(1845— 1926)是英国经济学家。 •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新旧方法》(1877 )、《数学心理学》(1881)。 •埃奇沃思在《数学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契 约曲线。该曲线是后来帕累托提出无差异曲 线的先声。
第一节 英国的边际学派
第一节 英国的边际学派
1.杰文思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杰文斯认为快乐和痛苦的量受强度、持续 时间、确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 呈现出一定规律:(1)随着享乐时间的延 长,享乐量会递减;(2)预料的感情是未 来的实际的感情及间隔时间额某种函数, 它随实现时刻的临近而增加;(3)未来事 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任何未来事物带 来的感情量应打一定的折扣。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说史
第三版
主编 姚开建第ຫໍສະໝຸດ 四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第十四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
本章重点 第一节 英国的边际学派 第二节洛桑学派 第三节 美国的边际学派 知识小结 关键词与思考题
本章重点
英国的边际学派及其理论
洛桑学派及瓦尔拉斯一般均 衡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