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 复习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
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C.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D.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一定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答案】C【详解】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则X是硫酸,D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则D 是三氧化硫,B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则B是二氧化硫。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脱水性,A错误;B.若A是铁,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足量铁与浓硫酸在室温下不能完全溶解,B错误;C.工业上,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条件为450℃、常压、使用催化剂,C正确;D.若A是碳,浓硫酸和碳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碳和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不能产生白色沉淀,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2.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CO2B.N2C.SO2D.NH3【答案】D【详解】A. 浓硫酸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可以干燥,A不符合题意,A不选;B. 浓硫酸不和氮气反应,因此可以干燥,B不符合题意,B不选;C.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以干燥室温下能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气体例如硫化氢、碘化氢等,但二氧化硫和浓硫酸不能反应,故浓硫酸能干燥二氧化硫,C不选;D. 浓硫酸具有酸性,不可以干燥碱性气体氨气,D符合题意,D选;答案选D。
3.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B.铜与HNO3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D.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答案】B【详解】A. 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可以表现出都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B. 铜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和水,不属于分解反应,B不正确;C. 金属与HNO3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等含氮化合物,一般不产生氢气,C正确;D. 铁或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D正确;答案选B。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硝酸、含氮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第21讲 硝酸、含氮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课程标准]1.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考点一 硝酸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JP3]不稳定性:4HNO 3A=====光照或△ 4NO 2↑+O 2↑+2H 2O 。
(2)强氧化性:不论浓、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①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②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C 的反应: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 2S 、SO 2、Na 2SO 3、HI 、Fe 2+等还原性物质。
稀硝酸与Fe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 2++4H ++NO -3 ===3Fe 3++NO ↑+2H 2O 。
3.工业制法(1)NH 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 2反应生成NO :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2)NO 进一步氧化生成NO 2:2NO +O 2===2NO 2。
(3)用水吸收NO 2生成HNO 3:3NO 2+H 2O===2HNO 3+NO 。
学生用书第100页[正误辨析](1)硝酸可与Na 2S 反应制得H 2S 气体( )(2)Cu 溶于稀HNO 3:3Cu +8H ++2NO -3 ===3Cu 2++2NO ↑+4H 2O( )(3)常温下,将Al 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原因是Al 与浓硝酸不反应( )(4)浓硝酸、浓硫酸的浓度大,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写分子式,不拆写为离子形式( )(5)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答案: (1)× (2)√ (3)× (4)× (5)×一、金属与硝酸反应的定性分析1.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D[本题考查硝酸的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等性质。
新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新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必修重新配制B.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C.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NH纸检验,若试纸变红,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4【答案】D【详解】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的刻度线,如果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会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所以配制溶液浓度偏低,则要重新配制,故A正确;B.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故B正确;C.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则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D.氨气为碱性气体,应该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不能使用蓝色石蕊试纸,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氯水的成分有:Cl2、HCl、HClO;所以溶液显酸性、氧化性、漂白性,能够漂白绝大部分有机物。
2.X、Y、Z、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 X、W可能的组合有( )①C、O2②Na、O2③Fe、HNO3④S、O2 ⑤N2、O2 ⑥H2S、O2 ⑦NH3、O2A.四项B.五项C.六项D.七项【答案】A【详解】①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①符合;②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氧化钠可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②符合;③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稀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铁,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③符合;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硫与氧气不能直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④不符合;⑤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⑤不符合;⑥氧气不足时,硫化氢燃烧生成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⑥符合;⑦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氨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⑦不符合;所以,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有:①②③⑥,故答案为:A。
第14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4讲 氮及其化合物 (模拟精练+真题演练)完卷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S 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2×5分)1.(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用圆底烧瓶收集3NH 后进行喷泉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3NH 和2H O 都是极性分子B .3NH 和2H O 分子中的共价键都是3s sp σ-键C .3NH 分子的键角小于2H O 分子的键角D .烧瓶中溶液颜色变红的原因:32324NH H O NH H O NH OH +-+⋅+【答案】C【解析】A .3NH 是三角锥形,2H O 是V 形,两者的正负电荷中心都不重合,都是极性分子,故A 正确;B .3NH 和2H O 分子中中心原子都是3sp 杂化类型,配原子都是H 原子只有s 轨道电子,所以共价键都是3s sp σ-键,故B 正确;C .两者中心原子都是3sp 杂化,2H O 有两对孤电子对,3NH 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就越大,所形成的的键角就越小,所以3NH 分子的键角大于2H O 分子的键角,故C 错误;D .烧杯中烧瓶中溶液遇酚酞颜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其原因:32324NH H O NH H O NH OH +-+⋅+,故D 正确;故选C 。
2.(2023·贵州·统考三模)氮是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和动植物体内。
读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
根据氮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共表示了两条固氮的途径 B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产生影响 C .硝酸盐参与到多条氮循环线路中 D .动植物体内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 【答案】A【解析】A .氮的固定是指将单质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如图,氮的固定有雷电作用、人工固氮、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共3种固氮途径,故A 错误;B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和消耗了大量含氮化合物,如摄取蛋白质,排放氮氧化合物等,所以人类活动对氮循环产生影响,故B 正确;C .如图,硝酸盐参与了蛋白质的制造和被细菌分解进入大气中,也通过人工固氮和生物固氮合成硝酸盐等,故C 正确;D .经过氮的固定,经部分植物合成蛋白质,最后被动物摄食也能在体内分解,重新合成氨基酸,所以动植物体内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故D 正确;故选A 。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8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氮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共15题)1.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稀硝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HNO3被Cu还原为NO2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又可以和稀硫酸反应3.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4.“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
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6.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4章 第26讲 氮及其氧化物 硝酸

(2)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__1_.5_2__m__o_l __。
参加反应的HNO3分两部分:一部分没有被还原,显酸性,生成Cu(NO3)2;另 一部分被还原成NO2和NO,所以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51 mol×2+ 0.5 mol=1.52 mol。
(3)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 mL a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
√D.除去NO中混有少量NO2气体时,可以用水洗涤后再干燥
NO与水不反应,A错误; 根据原子守恒,可按NO2计算,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不受平衡影响,B 错误; NO2也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错误;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用水洗涤后再干燥可除杂,D正确。
二、氮的氧化物与O2、H2O反应定量关系应用
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___2_C_O__+__2_N_O_____
_催_=_=化_=_=剂_=_N__2+__2_C__O_2__。
(2)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如4NH3+6NO
催化剂 ==△===
5N2+6H2O,写出氨气
转化NO2的化学方程式: __8_N_H__3+__6_N__O_2_催=_=_化 △=_=_剂=__7_N_2_+__1_2_H_2_O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
不反应 _2_N__O_+__O__2=__=_=_2_N_O__2 _
NO2 _红__棕__色__、__有__刺__激__性__气__味__的__气__体__
易溶于水 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 3NO2+H2O===2HNO3+NO
不反应
提醒 ①NO2 与 N2O4 存在下列平衡:2NO2 N2O4,因此实验测得 NO2 的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总大于 46。②验证某无色气体为 NO 的方法是向该无色气体中通入 O2(或空 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4章 第28讲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关键能力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了化学反应
√C.在氮的循环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工业合成氨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 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属于人工固氮,故A 正确; 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反应生成NO,故B 正确; 在氮的循环中,工业合成氨、雷电作用过程
第28讲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复习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氮的化合价变化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能从含氮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视角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必备知识
1.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氮元素有多种可变化合价,物质的种类较多,在复习时要从物质类别和价态变化 理解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硝酸是强氧化性酸,BaSO3固体能溶于稀硝酸,被氧化生成硫酸钡,硝酸被还 原生成NO,B错误。
6.(2022·江苏如皋中学开学考)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 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用于制备NH3,试剂X是氯化钙
④g是HNO2,属于酸,N元素化合价是+3价, 处于中间价态,因此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 原性,同时也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 水,错误; ⑤f 是 HNO3 , 光 照 条 件 下 自 身 分 解 即 可 生 成 NO2(d),可以不用其他还原剂,错误; ⑥HNO3 与 NH3·H2O 发 生 中 和 反 应 生 成 NH4NO3和水,正确。
四、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典型物质性质探究
8.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H3、NO2的性质。 探究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及固定 装置略去)。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4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含答案

第四讲氮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 .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2 .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循着图示想一想][特色特性记一记]1 .特殊的颜色:NO2——红棕色气体O22 .特殊的检验:① NO:无色气体-------- >红棕色②" ®|一2-1无色气体1st再一3 .特殊的性质: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4 .必记六反响:局温、[Wj压⑴N2+3H2 催化剂2NH3 (2)3NO2+H2O===2HNO3+NO催化剂(3)4NH 3+5.2=====4NO +6H2O(4)2NH 4Cl + Ca(OH) 2=====CaCl2+ 2NH 3 忏2H 2.(5)Cu + 4HNO 3(浓尸==Cu(NO 3)2+ 2NO2 2H2.(6)3Cu + 8HNO 3===3Cu(NO3)2 + 2NOT + 4H2.考点一性质稳定的非金属单质[教材知识层面]1 .氮的原子结构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A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5个电子,在化学反响中能获得 3个电子而表现出—3价,其单质N 2因N 三N 键键能大,难以断裂,故 N 2化学性质稳定.2 .氮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在通常状况F 很不赭洗氧化性p 一I 送原性尸NH *'NO乳 化 住Mg, y|①氮气与氧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N 2+O 2放电,2NO .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 . ...... 、,、,一,, 局温、tWj 压②氮气与氢气反响的化学万程式为 N 2+3H 2催化剂 2NH 3.(工业合成氨反响原理)③氮气与金属镁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3Mg + N 2A ,Mg 3N 2o3 .氮的固定(1)概念: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2)类型: , 一,、一催化剂如工业合成氨: N 2+3H 2高温、高压2NH 3如雷雨天产生NO: N 2+O 2放电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而促进自身生长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利用化学方法模拟固氮 酶的作用,在温和条件下将氮转变为氨4.氮气的应用人工固氮 自然固氮 2NO氮的固定生物固氮 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①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②液氮可作冷冻剂;③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化肥、炸药等.[ 考点达标层面]1 .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以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答案】D【解析】选项A、 C 为自然固氮,合成氨为人工固氮.2.有关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雷电可以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B .夏天腐烂的蔬菜有毒是由于产生了亚硝酸盐C.动物体内的蛋白质降解时直接变成氮气进入大气D .合成氨是最主要的人工固氮方式【答案】C【解析】雷雨时,N2—->NO--> NO2—-> HNO3—->硝酸盐进入土壤;动物体内的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代谢最终产物为尿素, C 错误.3.以下反响必须参加氧化剂且一步反响就能完成的是( )① N2-NO2 ② NO2-NO ③ NO2-HNO31. N2-NO ⑤ N2-NH3A .①B .②⑤C.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该题有两个要求:(1)必须参加氧化剂;(2)一步反响就能完成.反响①、③、④从化合价角度来看都升高,但反响① N2-NO2不能一步反响完成;而反响③ NO2-HNO3,虽然氮的化合价升高,但不加氧化剂也能实现,如3NO2+H2O===2HNO3+NO,在该反响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复原剂;只有反响④N2f NO必须参加氧化剂且一步反响就能完成.考点二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一一氮的氧化物[教材知识层面]1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N2O5O2 . NO与NO2性质的比拟[高考考查层面]命题点1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1〕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响,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2〕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响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N0+O2===2NO23N02+ H20===2HN0 3+ N0.〔3〕破坏臭氧层:科学研究说明,进入高空平流层的氮氧化物,可以加快臭氧层中臭氧的分解速率,从而像氟氯煌类物质........ .............. 氮氧化物一样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侗:203 =======302.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典题例如]3 . N0对环境的危害在于〔〕①破坏臭氧层②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③造成酸雨④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A.仅①③B.仅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N0在高温下不能氧化金属,②错误,④不属于对环境的危害,①③正确.4 .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强烈反对开展超音速运输机〔SST〕,其主要理由是〔〕A.燃料燃烧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大气B.燃料燃烧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导致光化学烟雾C.燃料燃烧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加快臭氧层分解D.燃料燃烧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答案】C【解析】超音速运输机的飞行高度在1万米以上,位于臭氧层下的平流层,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加快臭氧的分解.命题点2消除氮氧化物对环境污染的方法[典题例如]2. 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2)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缺乏时, NO 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复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复原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3NO2+ H2O===2HNO 3+ NO 催化剂(2)2NO + 2CO ===== N2 + 2CO2…,________ _____ 、, 一一, 催化剂【解析】(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NO被CO复原为N2,而CO被氧化成CO2,化学方程式为2NO + 2CO =====N2+2CO2.3. N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与其反响使之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NO2+2NaOH===M + NaNO3+H2O,8NH3+6NO2===7X+12H2O.那么M、X 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 NaNO2、N2B. HNO2、N2C. NO、HNO3D. N2、N2【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原子守恒定律可得M为NaNO2, X为N2.[方法技巧]NO x尾气的处理方法1 .碱液吸收法2NO2+ 2NaOH===NaNO 3+ NaNO2+ H2ONO2+ NO +2NaOH===2NaNO 2+ H2O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王(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的处理.2 .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 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考点达标层面]3 .判断以下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制取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2)标准状况下,6.72 L NO 2与水充分反响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3)NO2与水反响的离子方程式:3NO2+H2O===2H++2NO3+ NO.( )(4)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5)用NaOH溶液吸收NO2的离子方程式是:2OH 一 + 2NO 2===NO3 + NO + H2O.( )(6)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答案】(1) X (2) X (3) V (4) X (5) X (6) X4 .氮的氧化物(用NO x表示)是大气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1)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 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①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NO来自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至少填两种).②汽车尾气中的CO、NO 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 使它们相互反响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e一—4一一,…,""y 一_催化剂_ _催化剂(2)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4NH3+6NO =====5N2+6H2O,8NH3 + 6NO2 =====7N2+ 12H2O.同温同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那么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3)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假设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 : 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答案】(1)①汽油的不完全燃烧N2与O2在汽车汽缸内的高温环境下的反响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 . .. .......... ......... …催化剂光化学烟雾、广生温室效应 (任填两种即可)②2xCO+2NO x=====2xCO2 + N2 (2)1 : 3 (3)NaNO 2【解析】(1)①汽车汽缸内不断进行着汽油的燃烧反响,当空气缺乏时,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当空气过量时,N2和O2在放电或高温条彳^下反响生成NO.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② CO、NO x反响后生成的无毒气体为CO2和N2.(2)V(NO) +V(NO2)=3.0 L2V(NO) +4 V(NO2) = 3.5 L 3 3贝U V(NO) =0.75 LV(NO2) = 2.25 LV(NO) : V(NO2)= 1 : 3.(3)NO中氮的化合价为+ 2价,NO2中氮的化合价为+ 4价,二者1 : 1混合时与NaOH反响生成盐的化合价必然为+ 3,即为NaNO2.考点三氨和钱盐[教材知识层面]5 .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 : 700),可由喷泉实验证实.(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响:NH 3+ H2O^^=NH 3 H2O F - NH 4+ 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 氨水中含有白^粒子有:NH3H2O、H2O、NH3、NH 4、OH,H° NH 3 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 H2O&NH3T+H2O.②复原性:,一八,一, ,,、、, 催化齐U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响的化学方程式:4NH 3+ 502 =岑=4NO + 6H2O.③与酸反响:与氯化氢反响的化学方程式:NH3+ HCl===NH 4Cl,产生白烟.(3)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小丁、[[,止…高温、高压①工业制法:N2+3H2 催化剂2NH3.②实验室制法:Ca(OH) 2+ 2NH 4Cl=====CaCl2 + 2NH 3 忏2H 2..(4)用途:制硝酸、俊盐、纯碱、尿素、制冷剂等.6 .钱盐△⑴不稳定性:NH4CI NH_3,U HCl t,NH 4HCO 3=====NH 3 忏H2OT + CO2 T.(2)与强碱反响:NH 4Cl + NaOH=====NH 3忏NaCl + H g O.应用于NH 4的检验: n强碱湿润红色।、并化前十NH 4 —△ >无色工体 -石裤试纸 ) 试纸里监[高考考查层面]命题点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TE^_JT. ._>r . -F Y F.-f= =工JL-E 二工工jr_ .jr 3TT^. T?__ -r 工3H .jr .[实验根底]1 .用钱盐和碱制取2 .用浓氨水制取[流程分析]氨的制取及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探究[ 专题集训 ]气体的制取强盟工柄 用晚年外的挥修性 制取城气.但制府© 气没行慵热或为人 上打发R 两个期健 工fl 」IY人 空气带H1 \11的方 法,此方法的优点是 不但耦麻血11 还提供了另•反响 物口,.U 的酬化H 化装置•其 中伯籍0金 足反响的㈱ 牝制・为槌 品佛化政机实骤中 肥箱笼介至 飙成脾比 状.以席M ;接触曲松.气体的净化, 吸收装?h 川 俄H SO ।喉产物的就证找世tNil 7J 与空气中的〔L I 〞小,I ..龙收品余的 打粽色的\n 未 MI 及尿黄 前认犯的催化次 气使产物 化产物,.|我村的 XU X 坪悝 热脸是WU 音器. 那么净化.戈祥 Nl LXD,均行 府恃苴兄长年.会花栗环域. 转进气,就昔 此富聆她少月二 出气.;处理装置1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选项是()A .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D【解析】NH4CI受热可产生NH3和HCl ,但两者遇冷会重新凝结产生NH4C1,且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情况,③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会导致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故①③错误;把浓氨水滴入氧化钙固体中,会发生CaO+NH3 H2O===Ca(OH)2+NH3f,反响放热,温度升高有利于NH3放出,故可用②的方法制取氨气;浓氨水受热产生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即得枯燥的NH3,④符合要求.2.有甲、乙两位同学想利用以下装置及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实验进行改良.化学试剂:①NH4CI固体、②浓氨水、③ NaOH固体(1)甲同学想方便快速地制取少量氨气, 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 (填序号), 选用试剂是________ (填序号). 选用上述试剂制氨气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制气时的实验操作是〔2〕乙同学建议,把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由大试管改为集气瓶且瓶口向上收集氨气,并保证 不污染环境,请你根据其设想答复:①假设用排气法收集氨气,请在方框内画出其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标出所用试剂〔自选〕名称.②假设用排液集气法收集 NH 3,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序号〕. A . H 2O B.浓 H 2SO 4D.饱和NaCl 溶液NaOH 固体遇水放热,使氨气的溶解度降低,同时可使溶液中 c 〔OH —〕增大,促使NH 3+H 2O 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氨气逸出 将浓氨水逐滴滴加到 NaOH 固体上〔2〕①如图②C【解析】〔1〕不加热制取NH 3是快速制取少量 NH 3的举措,具体操作方法是把浓氨水滴到固体NaOH 上.〔2〕①用排气法收集 NH 3的装置中要注意广口瓶中导气管的长短, 因NH 3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进气管短, 出气管长,因NH 3极易溶于水,进行尾气处理时,要设置防倒吸装置.②用排液法收集 NH 3时,要求液体不能溶解 NH 3〔排除A 、D 〕且不与NH 3发生反响〔排除B 〕,应选CCl 4o 命题点2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其应用1 .喷泉实验的原理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 而产生喷泉,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以形成喷泉.2 .形成喷泉的类型C. CC14【答案】〔1〕B ②③ + 一NH 4 + OHNH 3 H 2O(1)只要气体易溶于吸收剂,均可做喷泉实验,吸收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酸液、碱液等.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 (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响产生气体,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利用此原理.3 .引发喷泉的几种方法(1)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2)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从而使气压减小.(3)使烧瓶外待喷液面上的气压增大.4 .喷泉实验的几种常见装置说明:装置②中最好采用顶部有孔的烧瓶.装置③引发喷泉的方法是翻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或双手捂热烧瓶,松开后片刻即形成喷泉现象.[ 典题例如]1 .以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个喷泉实验方案,以下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 .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 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翻开止水夹B .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翻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翻开止水夹D .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参加足量浓硫酸并翻开止水夹【答案】B【解析】H 2难溶于NaOH 溶液,不能形成较大的压强差,不能引发喷泉现象.2.如右图所示装置中,枯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翻开止水夹,以下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 C1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B. 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C. HCl(H 2O含石蕊),红色喷泉D. 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答案】A【解析】C12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形成喷泉.[考点达标层面]1 .判断以下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 ()(2)NH 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是由于NH 3能使酚酗:溶液变红.()(3)液氨用作制冷剂时不涉及化学变化. ()(4)加热NH4C1和Ca(OH)2混合物,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酗:溶液中,酚酗:溶液变成红色. ()(5)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1混合使用的原因是K2CO3与NH4C1反响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6)检3叙NH4时,往试样中参加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7)分别充满HCl、NH 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8)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答案】(1) V (2) X (3) V (4) V (5) V (6) X(7) V(8) V2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 NH4C1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 NH4C1、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 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复原反响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答案】C【解析】A项,NaHCO 3不是化肥;B项,W2CO3受热不易分解;D项,NaCl不水解.考点四典型的氧化性酸——硝酸[教材知识层面]1 .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2 .化学性质⑴不稳定性:①反响:4HNO 3^==== 2H2O + 4NO 2 T+ O2 1②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硝酸里.③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2〕强氧化性:不管浓、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①与金属反响.稀硝酸与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 2NOT + 4H2..浓硝酸与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u + 4HNO 3〔浓尸==Cu〔NO3〕2+ 2NO 2 忏2H2..②与非金属反响.如浓硝酸与C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 + 4HNO 3〔浓〕&CO2 忏4NO2 忏2H2..③与复原性化合物反响.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等复原性物质.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 + 4H+ + NO3===3Fe3+ + NOT +2i0.[高考考查层面]命题点1浓、稀硝酸氧化性比拟I-工-ggg•工工- . ——QL-g-免1 .由铜与硝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知,浓硝酸被复原为NO2,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5一+4;稀硝酸被复原为NO,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5一+ 2.一般情况下,硝酸的浓度越小,其复原产物的价态越低.2 .实验证实,硝酸浓度越大,得电子的水平越强,因而其氧化水平越强.如稀硝酸能将HI氧化为I2,而浓硝酸可将HI氧化为HIO3.一一△ 一一6HI + 2HNO3〔稀〕=====3I2 + 2NOT + 4H2.HI +6HNO 3〔浓〕=====HIO3+6NO2 忏3H2.3 .硝酸在氧化复原反响中,其复原产物可能有多种价态的物质:NO2、HNO2、N.、N2.、N2、NH3等,这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复原剂复原性的强弱.除前面的实例外,锌与硝酸可发生如下反响:4Zn+ 10HN.3〔稀〕===4Zn〔N.3〕2+ N2OT+ 5H2.4Zn + 10HN.3〔极稀〕===4Zn〔N.3〕2 + NH 4NO3 + 3H2.4 .硝酸与金属反响的规律:〔1〕HNO 3与金属反响不能产生H 2.〔2〕复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Q,HN0 3〔稀〕- N.;很稀的硝酸复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3)硝酸与金属反响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典题例如]1 .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体积相同且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响,二者比拟相等的是()①反响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②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③反响后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反响后溶液体积不变)④反响生成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铜与浓、稀硝酸反响均被氧化为Cu2+,铜片质量相同时转移电子数相同,①正确;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与铜反响时反响速率快,②错误;浓、稀硝酸足量,铜片全部反响,因此反响后溶液中Cu2+浓度相同,③正确;根据浓、稀硝酸与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响后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同温同压时体积也不同,④错误.2 .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观察复原产物的实验装置.I .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参加约 5 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 2 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实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n .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⑶上述反响完成后,欲进一步证实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7 8(4)能证实稀硝酸与铜反响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填写序号).A. 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8 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C. 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答案】(1)Cu + 4HNO 3(浓)===Cu(NO 3)2+ 2NO 2 T+ 2H2.(2)试管中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3)向试管中加水将浓硝酸稀释⑷C【解析】(1)Cu与浓硝酸反响生成Cu(NO3)2、NO2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忏2H2..(2)浓硝酸作氧化剂,能将Cu氧化成Cu9+(蓝色溶液)其复原产物是NO2(红棕色气体).⑶将浓HNO3稀释成稀HNO3,再与Cu发生反响,即可进一步证实稀HNO3的氧化性.(4)NO为无色气体遇空气中的.2转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命题点2硝酸与金属反响的计算1 .思维流程9 .计算中守恒思想的应用(1)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响时,一局部HNO3起酸的作用,以NO3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局部作为氧化剂,转化为复原产物.这两局部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响消耗的HNO 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2)得失电子守恒法:HNO 3与金属的反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 HNO 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3)电荷守恒法:HNO 3过量时反响后溶液中(不考虑OH一)那么有:c(NO 3) = c(H +) + nc(M n +)(M n+代表金属离子).(4)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响时,由于硝酸盐中NO3在H2SO4提供H卡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响, 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响的金属或H +或NO3进行相关计算, 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典题例如]1. 38.4 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响,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 22.4 L(标准X 犬况),反响消耗的硝酸可能是()A. 1.0 molB. 1.6 molC. 2.2 molD. 2.4 mol【答案】C【解析】浓硝酸适量,在反响过程中变稀,实际上发生了两个反响: Cu + 4HNO 3(浓)===Cu(NO 3)2+2NO 2 T + 2H 2O,3Cu+8HNO 3(稀)===3Cu(NO 3)2+2NOT + 4H 2.,反响消耗的HNO 3包括起酸性作用和起氧化性作用的 两局部,前者反响后以Cu(NO 3)2形式存在,后者被复原后生成NO 2、NO 气体,从两个方程式看出:Cu +1.68 L 4 八…〞, =0.06 L = 60 mL 0 22.4 L/mol 5 >mol/L[考点达标层面](1)实验室里用锌粒与稀 HNO 3反响制取H 2.( )(2)Cu 溶于稀 HNO 3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Cu + 2H + + NO 3===Cu 2+ + NO 2T+ H 2O .( )(3)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稀 HNO 3中,溶液变蓝,说明铜与稀 HNO 3发生置换反响.()(4)用铜和稀硝酸反响制取 NO 2气体.()(5)常温下,将Al 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原因是 Al 与浓硝酸不反响.( )(6)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 2+ + 4H+ + NO 3===3Fe 3+ + NOT + 2H 2O .()(7)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响有一氧化氮生成.( )(8)在1.0 mol/L 的KNO 3溶液中,H 、Fe 2+、C 「、SO 4T 可以大量共存.( )【答案】(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V (8) X2.将Mg 、Cu 组成的m g 混合物投入适量稀 HNO 3中恰好完全反响,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的复原产物NO 气体为0.896 L(标准?^况),向反响后的溶液中参加 2 mol/L NaOH 溶液60 mL 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 那么形成沉淀质量为()A . (m+2.28) g C. (m+3.32) gD. (m+4.34) g2HNO 3(酸)~Cu(NO 3)2, HNO 3(氧化齐[J )〜NO 2(或NO),所以反响消耗的 HNO 3的物质的量为:6^ -22.4 L22.4 L mol~1= 1.2 mol + 1 mol = 2.2 mol .2.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响, 得到硝酸铜溶液和 NO 2、N 2O 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2(标 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假设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参加 5 mol/L NaOH 溶液至Cu#恰好完全沉淀,那么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是()A. 60 mLB. 45 mLC. 30 mLD. 15 mL【解析】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O 2得电子数等于 Cu 2+结合的OH 」数,故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1.判断以下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B. (m + 2.04) g【答案】B【解析】利用守恒法解答当金属离子恰好沉淀时, m(沉淀)=m(金属)+m(Od),守恒的巧妙之处在于, n(OH )=n(金属失电子)=n(NO 得到的电子)=3X 0.8922.4=0.12 mol, m(沉淀)=m(金属)+m(OH)=m g + 0.12 X 17=g(m+2.04)g, B正确.以氮的化合物间的转化〞为载体串联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NH 3经一系列反响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以下图所示.[知识串联设计](1)实验室里用NH4C1和熟石灰共热制取氨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氨气还可以将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二者混合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是什么?R考查氨气的制法?(2)步骤I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响,其化学方程式是.R考查NH 3的化学性质?(3)NO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 (填能"或不能〞)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R考查NO的性质?(4)写出步骤出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反响中氧化剂与复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OR考查NO2化学性质?(5)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稀溶液与Cu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R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6)NO有毒,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去除工业尾气中的NO气体?.R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7)如何通过实验检验试样中的NH4? .R考查NH 4的检验?(8)氨气具有复原性,当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黑色的氧化铜转化成红色的铜,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OR考查氨气的复原性?【答案】(1)Ca(OH) 2 + 2NH 4Cl=====CaCl2 + 2NH 3 T+ 2H 2.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发生反响,生成Ca(OH)2,减少了氨水中水的量,增加了溶液中的c(OH ),且反响放出大量的热.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 3 H 2. NH 4 + OH ,上述原因会使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氨气的逸出催化剂(2)4NH 3+5.2=====4NO +6H2O(3)不能往该气体中通入 .2,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说明该气体为NO(4)3NO 2+ H 2O===2HNO 3 + NO 1 : 2(5)3Cu + 8H+ 2NO3 ===3Cu2+ + 2NOT + 4H2O(6)与O2混合后通入NaOH溶液(或在催化剂作用下与CO反响生成N2和CO2)(7)取少量试样与浓NaOH溶液混合共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试管的管口,假设试纸变成蓝色,即证实试样中含有NH 4△:3Cu + N2+3H2O(8)3CuO + 2NH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 复习题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将 6 体积的 NO 2(不考虑 NO 2 转化为 N 2O 4)和一定体积的 NO 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待试管内液面不变后再通入 4.5 体积的 O 2 充分反应后,剩余 1.5 体积气体,则原 NO 体积可能为( )①3 体积 ②4 体积 ③5 体积 ④5.5 体积 ⑤2 体积A .①③B .①⑤C .④ 或 ⑤D .② 或 ③【答案】C【分析】根据4NO 2+O 2+2H 2O ═4HNO 3、4NO+3O 2+2H 2O ═4HNO 3,剩余1.5体积气体,可能为NO ,也可能为氧气,以此来计算。
【详解】 2322=4HNO 4NO +O +2H O 416 1.5则一定体积的NO 和3体积的氧气发生4NO+3O 2+2H 2O ═4HNO 3,①若剩余气体为NO ,则由反应可知,消耗NO 为4体积,则原NO 的体积为1.5+4=5.5体积;②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4NO+3O 2+2H 2O ═4HNO 3中反应的氧气为1.5体积,则原NO 的体积为1.543=2体积,故选C 。
2.自然界的氮循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N 2与O 2反应生成NOB .②中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③中氮元素只被氧化D .氧元素参与了氮循环【答案】C【详解】A. N 2和O 2在放电作用下化合,生成NO ,NO 被氧化生成NO 2,NO 2溶于水生成硝酸,故A 正确;B. 氮的固定是指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过程,大气中氮气转化成氮肥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C. ③中细菌还原硝酸根中正五价的氮,生成无污染的0价的氮气,所以③中氮元素被还原,而不是被氧化,故C错误;D. 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氧元素参加,故D正确;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氮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理解还原反应、人工固氮等知识点是解答的关键,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
3.X、Y、Z、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 X、W可能的组合有( )①C、O2②Na、O2③Fe、HNO3④S、O2 ⑤N2、O2 ⑥H2S、O2 ⑦NH3、O2A.四项B.五项C.六项D.七项【答案】A【详解】①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①符合;②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氧化钠可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②符合;③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稀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铁,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③符合;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硫与氧气不能直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④不符合;⑤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⑤不符合;⑥氧气不足时,硫化氢燃烧生成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⑥符合;⑦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氨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⑦不符合;所以,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有:①②③⑥,故答案为:A。
4.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棒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浓HNO3、98.3%的浓H2SO4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后的颜色为A.红、红、红B.白、黑、白C.红、黑、红D.红、黑、白【答案】B【详解】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试纸中的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最后试纸呈现白色;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试纸和其中的有色物质都是有机物,浓硫酸夺取其中的H、O,只剩下黑色的碳,最后试纸呈黑色;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将试纸漂白,最后试纸呈白色;即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依次为白、黑、白;答案选B。
5.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B.铜与HNO3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D.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答案】B【详解】A. 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可以表现出都具有强氧化性,A正确;B. 铜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和水,不属于分解反应,B不正确;C. 金属与HNO3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等含氮化合物,一般不产生氢气,C正确;D. 铁或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D正确;答案选B。
6.下列叙述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A.工业合成氨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答案】B【分析】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A.工业合成氨属于氮的固定,属于人工固氮,故A不选;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属于含氮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固氮无关,故选B;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微生物固氮,故C不选;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属于自然固氮,故D 不选。
答案选B。
7.下列对NO、NO2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不是酸性氧化物B.N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D.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答案】B【详解】A. 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3NO2+ H2O == 2HNO3+ NO,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正确;B. 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由于N2性质稳定,室温下不容易反应,但在放电时可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B错误;C.NO与氧气发生反应会产生NO2;NO2溶于水反应产生硝酸和NO,因此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C正确;D. NO、NO2都有毒,且在汽车发动时,在电火花作用下N2和O2化合产生NO,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正确;故选B。
8.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D.氨水中共有五种粒子【答案】C【详解】A.氨水显碱,但氨水是混合物,所以一水合氨是弱碱,选项A错误;B.氨水是混合物和液氨是纯净物,所以两者成分不相同,选项B错误;C.氨水中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选项C正确;D.氨水有中性分子: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和离子有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共六种粒子,选项D错误;答案选C。
9.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答案】B【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
答案选B。
10.足量铜溶于一定量浓硝酸,产生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若与1.12 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被水完全吸收。
若向原所得溶液中加入5 mol·L-1 H2SO4溶液100 mL,则继续溶解的Cu的质量为( )A.6.4 g B.9.6 g C.19.2 g D.24 g【答案】C【详解】Cu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Cu失电子生成铜离子、硝酸得电子生成NO2、N2O4、NO,且转移电子守恒,这些气体若与1.12LO2(标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气体被完全吸收,说明氧气得到的电子等于这些气体生成硝酸根离子得到的电子,所以氧气得到的电子等于Cu失去的电子,根据转移电子得n(Cu)=1.12422.4/2LL mol=0.1mol,根据原子守恒得n(Cu)=n[Cu(NO3)2]=0.1mol,再加入稀硫酸后,相当于溶液中含有硝酸,能继续溶解Cu,n (H+)=2n(H2SO4)=2×5mol/L×0.1L=1mol,n(H+):n(NO3-)=1mol:0.2mol=5:1>1/4,所以氢离子有剩余,根据硝酸根离子计算溶解铜的质量,设溶解Cu的质量为x,则:3Cu+2NO3-+8H+=3Cu2++2NO+4H2O192g 2molx 0.2mol192g:2mol=x:0.2mol,解得x=19.2g。
答案选C。
【点晴】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进行过量计算,注意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的利用,难点和易错点是没有进行过量计算。
11.将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20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2NO与NO的体积比为()A.2:1B.1:3C.3:1D.1:1【答案】C【详解】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为3NO2+ H2O=2HNO3+NO,剩余20ml气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20ml,根据化学反应3NO2+ H2O=2HNO3+NO △V (气体体积减少) 计算V (NO2)= 30mL,原气体中V ( NO) =10mL,所以原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V (NO2):V (NO)=3:1,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C。
12.有一充有10mL 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仍有6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A.1∶4B.2∶3C.1∶3D.4∶1【答案】B【详解】设NO的体积为amL,则NO2的体积为(10-a)mL,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3NO2+H2O=2HNO3+NO,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NO的体积为10a3-mL,充分反应后,6mL气体为NO,因此有a+10a3-=6,解得a=4,NO和NO2的体积比为4mL:(10-4)mL=4:6=2:3,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