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正式版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正式版
,探究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
我们的实验思路:
• 质量一定时:改变合外力F,看加速度a如何 变化.
• 合外力一定时:改变小车质量,看加速度a 如何变化
问题1、如何测加速度a
在第二章我们已经知道:S=V0t+
1 2
at2
当V0=0时:S=
1 2
at2
变形得:a=
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 我不相信,生活是沼泽,我不相信,生命旅途不能一路高歌;我不相信,成长是懦弱,
我不相信,双手握不住执着的绳索。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就跟大树上的叶子一样,早晚会枯黄陨落。树叶虽小但见证了春秋,既目睹了繁花似锦,也目睹 了大树凋零。我们都是很相似的树叶,因为人生就是这样,生老病死是谁都要经过的。 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谁校对时间 谁就会突然 老去 虽生犹死的寂寞让生命都凋零了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 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卑鄙是卑鄙 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早上,灿亮的阳光扑进来,他还睡着。我打开窗帘,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现实的风景。心想,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 美的可能吧。那时我们还年轻。穿过残垣断壁苍松古柏,我们来到山崖上。沐浴着夕阳,心静如水,我们向云雾飘荡的远方眺望。其实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悲欢 离合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不必向我诉说春天我的心里并没有秋寒不必向我解释色彩我的眼里自有一片湛我叹世事多变幻世事望我却依然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逃避的原因。 我 依旧有很多憧憬, 对梦想,对记忆,对失败,对希冀。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卑微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勇敢, 不信输,不信神,不信天,不信地。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失落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高昂, 有存在,有价值,有独特,有意义。说实话离开故乡久了,家的概念变得混乱。有时我在他

高一物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高一物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练习评讲2
• 2.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⑴若已知加速度a=2m/s2则该物体在10秒内的 位移多大?
• ⑵若已知该物体在最初2秒内位移为2米,则
其加速度为多大?
⑴位移 s 1 at 2 1 2 102 100m 22
⑵加速度 s 1 at 2 , a 2s 2 2 1m / s2
速度变化 加速度的 加速度的
的大小 大小
方向
第⑴种情况 Δv=20m/s a=2m/s2
为正,即与 初速度相同
第⑵种情况 Δv=10m/s
a=5m/s2
为负,即与 初速度相反
;cosplay:/ຫໍສະໝຸດ ;押入那名越南妇人的处境酖酖挖洞的处境。你茫茫然逡巡这热闹的操场,赛球孩童、打拳老者、慢跑的人们向你展示太平盛世的面貌,可是诗句却如钢刀划破颜面,你幻觉那群奔跑孩子掉入诗中呈现的烽火国度,一样奔跑,挥汗流血,纷纷仆倒。 ? 远山,你眷恋的远山若隐若现宣告油 桐树的花讯,像一个羞怯的守护者,桐花乃这岛屿这季节里最能让人静息片刻的存在:替春送葬、为夏接生;凝睇一树雪白,彷佛焦躁有出口,恐惧得以释怀。 ? 可是你无法释怀,无法斩除那名越南妇人之附体,告诉自己部署在这岛屿命盘上的五百颗飞弹只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一群 准备南下过冬的候鸟,只是比较喧嚣的一种招呼的方式! ? 如果有一天,此刻大喊加油的肥鸭们必须挖洞掩埋自己的孩子,那么,谁为他们掘穴掩埋永不瞑目的恨呢?若那一日注定不可避免,你忍不住反过来感谢飞弹,从现在到启程那一天之间,你可以自我练习并安慰那些被意外、疾 病、误杀、忧郁带走孩子的妈妈们:「走了也好,你的儿穿戴整齐手捧香花去天堂,他避掉战争了!」你可以继续思考:活著与死亡孰优孰劣,哪一个苦短乐长? ? 哨响,比赛结束,平手,鞠躬,鼓掌。满头大汗的鸭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二节 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二节 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滑块所受拉力F=________N.
滑块(包含遮光条与砝
码)的质量M/kg
Δt1/s v1/(m·s-1) Δt2/s v2/(m·s-1) s/m a/(m·s-2)
作出 a-M1 图像(如图所示) 结论:a∝M1 .
3.注意事项 (1)气垫导轨的气源不能长时间供气(不要超过3分钟),做完一组实验应 立即 关闭 气垫导轨气源. (2)实验之前应调节地脚螺丝,使不挂小桶时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 间相同 ,说明气垫导轨已被调平. (3)为了保证滑块所受的拉力近似地等于小桶的重力,实验过程中应使 小桶的总质量 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4)作图时应使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 均匀 分布在线的两 侧,偏离太远的点应舍去.
滑块质量M=________kg
橡皮泥及小桶的
质量m/kg
F/N Δt1/s v1/(m·s-1) Δt2/s v2/(m·s-1) s/m a/(m·s-2)
作出a-F图像(如图所示) 结论:a∝F.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定量关系 保持合外力(橡皮泥及小桶m的重力)不变,改变滑块M质量,重复实验, 记录数据.
二、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1.实验思路 通过定滑轮悬挂小桶,释放小桶,滑块在细绳拉力的牵引下,沿水平导 轨加速运动.通过测量滑块的质量、滑块所受的合外力与滑块的加速度, 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1)质量的测量:用 天平 测量. (2)加速度的测量: 利用光电门求瞬时速度v1和v2,然后由运动学公式 v22-v12=2as 求加速 度,其中v1=ΔΔts1,v2=ΔΔts2 .
结论:
①同一滑块受到的外力越小,滑块
运动得越慢,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 间就越长,由 s=12at2,可得 a=2t2s . s一定,t越长,a越小;反之t越短,a越大.即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__外__力__F_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含答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1.认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2.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3.能根据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重点难点】1.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2.初步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3.初步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4.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知识链接】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____________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2)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就____________;物体的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____________.(3)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_____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____________下的加速度.2.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1)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___,并用秒表测量____________,由公式____________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____________来测量加速度.(2)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关系.3.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本探究实验中,我们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________,与质量成____________,然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____________图象和____________图象,都应是过原点的直线.【问题探究】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参量之间的关系时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这个力应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描绘a -m1图象,而不是a -m 图象? 1.控制变量法研究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要保持某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保持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研究和处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例如本实验中:控制m 不变,研究加速度a 与外力F 的关系;控制F 不变,研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2.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这个力应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故探究时应设法使你测出的力就是该物体的合力.采用案例中的设计方案时,近似认为砝码和托盘的重力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力,这就必须平衡掉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具体方法是: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使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使得连有纸带的小车在上面轻轻一推恰能匀速下滑为止.(2)利用所测得的数据在a -F 坐标上描点并连线,所连的直线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则,这样所描的直线可能不过原点,如图4-2-1所示.图4-2-1图(a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小,未完全平衡摩擦力所致;图(b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大,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特别提醒:平衡摩擦力时要使小车拖着纸带,使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并且使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通过打下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判断是否已经平衡了摩擦力.3.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描绘a -m1图象,而不是描绘a -m 图象? 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 越大,加速度越小.这可能是“a 与m 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 与m 2成反比”,甚至可能是更复杂的关系.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检验是否“a 与m 成反比”.实际上“a 与m 成反比”就是“a 与m 1成正比”,如果以m 1为横坐标,加速度a 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a -m1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a 是不是与质量m 成反比.当然,检查a -m 图象是不是双曲线,也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而采用a -m 1图象,检查图线是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容易多了.这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是实验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用到.4.实验中需注意的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典型例题】应用点一:数据处理例1:若测得某一物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 a /(m·s -2)1.98 4.06 5.95 8.12 F /N 1.002.003.004.00(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 -F 图象.(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为_________.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 与F 增加的倍数大致相等,可先假设a 与F 成正比,则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同时因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可减小误差,增大实验的准确性.连线时应使直线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大致分布在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视为错误数据,不予考虑.因此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答案:(1)如图4-2-2所示图4-2-2(2)成正比关系误区警示: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时应该用直线把描出的点连起来,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的均匀分布于直线两侧,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且离直线较远的点,误差很大,就是错误数据,可直接舍去,绝对不能连成折线.例2: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 一定时,a 与M 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 -m 图象. (2)由a -m1关系可知,当F 一定时,a 与M 成__________关系. 解析:要画a 与m 1的图象,需要先求出对应的m1,其数据分别为:0.50 kg -1、0.67 kg -1、0.80 kg -1、1.00 kg -1.然后描点、连线,得到的图象如图4-2-3所示,由图象可知a 与m1成正比,即a 与M 成反比.答案:(1)a -m1图象如图4-2-3所示图4-2-3(2)反比点评: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有的同学作出了a-M图象如图4-2-4所示,并由此图象得出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这是不可以的,如果图线是直线,我们可以直接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对应关系,但如果图线是曲线,我们就无法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时可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处理.图4-2-4应用点二:实验误差分析例3:用图4-2-5(a)所示的装置是研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研究的对象是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小车的质量为M,长木板是水平放置的.小车前端拴着细轻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砂桶.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的作用力F等于砂和桶的总重力mg.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小车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线.图4-2-5一学生作出图4-2-6(b)所示的图线,发现横轴上的截距OA较大,明显地超出了偶然误差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实验中没有进行下面的步骤,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达到一定的数值前,小车仍静止,表示木板的摩擦力较大不能忽略,同时也表明该同学做实验时,没有给实验装置平衡摩擦力.答案:没有给实验装置平衡摩擦力点评:运用图象分析实验误差原因,是实验探究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课堂练习】1、某学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 的资料如下表所示.F/N 0.20 0.30 0.40 0.50a/(m·s-2)0.10 0.21 0.29 0.4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4-2-6坐标系中作a-F图线.图4-2-6(2)图线在F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上题中,如果此学生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4-2-7所示,则实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4-2-73、.教材第76页问题【学后反思】。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共38张PPT)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共38张PPT)
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 薄木板,
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 运动状态(通过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是否均匀来判断),这时小 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 向上的分力平衡。
请同学们自己确定探究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进行分析、 形成结论.
体的受力,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实验数据分析:设计表格,做a—F图像。
实验
数 据 处 理 : 加 速 0.75 a/m·s -2 度 与 0.60 力 0.45 的 0.30 关 0.15 系
0 0.1 0.2 0.3 0.4
次数 F/N a/m ·s -2 当小 1 车质 2 量不 3 变时 4



论 :
实验结论:物体所受合力不变时,
加 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度 与
a 1

m




三、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其实,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实验中的F应为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处理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 速度会发生改变,但它无法解释速度会怎样改变。速度改变的 快慢由加速度来描述。因此探寻物体力与运动之间规律的出发 点,是应考虑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列车起动时,速度 是缓慢增加的,加速度 较小。影响加速度的原 因是列车牵引力不够大 还是列车质量太大呢?
得多时,小车所受拉力才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 力。
案例二:
实验器材: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高一物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高一物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第 1步 目的:验证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你的实验方案是:(要保持质量一定吗?如何改 变外力的大小?如何测定加速度?) 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请先设计好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一: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 目的:验证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 器材:滑板、 小车、秒表。 • 记录表格:(自行设计)
实验一结论
•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逐渐增大时,其加速度 将逐渐增大;
加速度 将逐渐减小
• 器材:滑板、 小车、 秒表、 钩码。 • 记录表格:(自行设计)
思考: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小车受到的合 外力为Mgsinθ,当改变质量M时,合外力也会改 变,如何作到保持“合外力一定”?
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
• 知识:物体的加速度随合外力增大而 增大,随质量增加而减小。 • 能力:说说你对实验设计的体会
思考
• 如果物体受到的外力不为零,物体的速度 会 改变 ,会产生加速度(举例) • 加速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 2 1 2 s v0t at 当v0=0时 s at 2 2
实验计算中,a与s、t(v0)有关与方案
猜想: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关,与物 体的质量有关 提示:(分两步)
加速度方向 a<0,即加速度与初速方向相反.
练习评讲1-归纳
速度变化 加速度的 加速度的 的大小 大小 方向
第⑴种情况 Δv=20m/s a=2m/s2 a=5m/s2 为正,即与 初速度相同 为负,即与 初速度相反
第⑵种情况 Δv=10m/s
练习评讲2
• 2.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⑴若已知加速度a=2m/s2则该物体在10秒内的 位移多大? • ⑵若已知该物体在最初2秒内位移为2米,则 其加速度为多大?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麒麟中学林瑞金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定性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2)定性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理解实验探究的思路、方法2、过程与方法(1)以生活常见现象作为教学引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概念。

(2)设计实验,探讨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

(3)仅定性分析、探讨即可,利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牛顿第二定律特别的重要,先定性分析,再逐步探讨,从根本上把握。

二、教学方法控制变量法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设计四、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知道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提问:1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什么改变?2、影响加速度大小究竟有哪些因素?2、新课教学:(1)感性物理情景:①我们用较大的力扔粉笔头扔得比较远,而用较小的力就会扔得比较近。

②我们用较大的力扔粉笔头扔得比较远,而我们运动会的时候扔铅球却很难做到。

讨论:①物体质量m一定,力F不同,加速度a有什么不同?②力F 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物体加速度a有什么不同?小实验探究结论:①当物体质量m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a应该随着力F的增大而增大。

②当力F大小相同时,物体的质量m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所以质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

因此,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包括:物体质量、所受合外力(2)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①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的关系(实验器材、基本思路介绍)实验结论:当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随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的增大,物体所受合外力逐渐增大时,加速度增大;所受合外力变小,加速度减小。

②加速度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介绍)1、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沿斜面拉小车,使小车保持静止状态,记下弹簧称的示数。

2、按相同的方法将不同质量的小车放在斜面上,通过调整斜面的倾斜度保证三辆小车所受合外力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一、重点难点聚焦
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的猜想: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可能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物体的质量都有关系。

2、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常用的方法:变量控制法,即先保持一个量不变,测量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测量物体加速度的方法:只要测出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 和移动此距离所用的时2
2,t s a t =再利用公式间求出。

[注意]用以上公式时,要确保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

4、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的关系的探究
(1)实验器材: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四轮小车、秒表
(2)实验方法: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观测物体加速度随受力变化(通过改变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大小来改变)而变化情况
(3)实验结论:当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逐渐增大时,其加速度逐渐增大;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逐渐减小时,其加速度逐渐减小。

5、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探究
(1)实验器材: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四轮小车、秒表、不同质量的砝码
(2)实验方法:保持合外力的大小不变(通过改变夹角大小来实现),改变小车的质量(通过加减砝码来实现),观测加速度随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

(3)实验结论: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保持不变时,物体质量越大,其加速度越小,物体质量越小,其加速度越大
@@@二、方法技巧平台
实验中应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目前并没有直接测量加速度的仪器,也就是说,加速度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测量:如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测量加速度最直接的方法是用刻度尺测位移并用秒表测时间,然后a 。

t s a 算出由公式2
2=以上方法可进一步简化,让小车每次都由斜面顶端滑到最底端,只用秒表测量小车所用的时间就可由时间的长短比较加速度的大小。

@@@三、名师诠释
【考题1】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
B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也越大
C 、受合外力越大的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越大
D 、同一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大 【解题指引】加速度的定,,t
v a 但决不能义式是∆∆=说加速度取决于这v ,∆只是它的“定义式”,力才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由后面学习的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取决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情况。

A 错;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在分析加速度与这两个因素关系时,要切记利用“变量控制法”所得出的两个结论,结论的成立是有前提条件的。

【答案】D
【考题2】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若保持其他恒力不变,而将其中一个力先减小到零再恢复到原状,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
A 、加速度和速度都增大
B 、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C 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一直增大
D 、加速度和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解题指引】由于其他恒力不变,在这个力未变化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此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当其中一个力减小,合力的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加,物体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

当这个力恢复到原状的过程中,合力由与这个力大小相等逐渐又变为零,但是合力的方向没有变化,仍与这个力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又逐渐减小到零。

但仍然是加速运动,速度继续增加。

【答案】C
【考题3】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物体在运动,它一定受力的作用
B 、力是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原因
C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 、力只能改变速度的大小
【解题指引】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不仅能改变速度的大小,也能改变速度的方向。

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都在时刻发生变化,就是由于受到了力作用的原因
【答案】BC
【考题4】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 、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 、物体朝什么方向运动,则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
D 、物体的速度不变,则其所受合外力必为零
【解题指引】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必然受力的作用,故A 正确,B 不一定正确,C 错。

物体的速度不变,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故D 正确。

【答案】AD
@@@四、点击考点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
B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 、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2、如图所示
一小球从空中自由落下,当它刚与正下方的弹簧接触,它将()
A 、立即被反弹起来
B 、立即开始做减速运动
C 、立即停止运动
D 、继续做加速运动
3、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的
61,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
A 、惯性减小为6
1,重力不变
B 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61、
C 、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61
D 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4、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拴着一个小球,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
当旅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对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 、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B 、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C 、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D 、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5、如图所示
自由下落的物体,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合力和速度变化的情况是()
A 、合力变小,速度变小
B 、合力变大,速度变小
C 、合力变小,速度变大
D 、合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五、考点答案
1、【答案】B
【解题指引】物体受到拉力的作用,合外力不为零,因此物体获得了加速度,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开始一瞬间,物体的速度仍为零。

2、【答案】D
【解题指引】小球由空中自由落下到刚与弹簧接触时,小球已经有了一定的速度,但与弹簧间还没有力的作用,所以小球所受合外力仍只有重力,因此小球继续做加速运动。

3、【答案】C
【解题指引】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多少有关。

因质量是恒量,同一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在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这个飞行器从地球到月球,其惯性大小不变。

物体的重力是个变量,这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地G 6
1 4、【答案】BC
【解题指引】如果直接分析火车的运动,将不知从何下手,由于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因此取小球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弹簧变长了,故小球受到向左的弹力,即小球受到的合力向左。

因为加速度合与F a 同向,故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向左。

加速度方向向左。

并不能说明速度方向也向左,应有两种可能:
,,)1(增大向左时速度v v 做加速运动。

,)2(方向向右时速度v
,方向相反与v a ,减小速度v 做减速运动。

5、【答案】D
【解题指引】物体碰到弹簧后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弹力的作用,其合力为mg-F 。

因F 是不断变大的,故合力变小,但合力方向仍向下,因此,物体仍做加速运动。

当F=mg 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速度达到最大。

此后F >mg ,物体的合力向上,大小为F-mg 。

故物体将做合力变大的减速运动直至物体的速度为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