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式外脚手架搭设方法
钢管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钢管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施工前准备:1.确定脚手架的使用范围和施工高度,合理设计悬挑长度和支撑点位置,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按照设计要求预制好所需的钢管、扣件、钢板等脚手架组件。
3.对施工区域进行彻底的清理,确保地面平整,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具体施工步骤:1.搭设基础脚手架: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搭设一层基础脚手架,高度为悬挑高度的1/3、使用钢管和扣件进行固定和连接,保证基础脚手架的稳定。
2.完善支撑结构:在基础脚手架上设置支撑立柱,根据设计要求将支撑立柱与基础脚手架连接,以增加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
3.安装悬挑结构:在支撑立柱上设置悬挑横梁,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悬挑横梁,使用扣件进行固定。
4.安装悬挑架体:在悬挑横梁上设置悬挑架体,即用钢板搭建出人工作业或材料存放的平台。
通过扣件进行固定和连接。
5.安全防护措施:在外侧的悬挑架体上设置安全护栏,可以使用钢管和网格板等材料进行围护,以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6.检查和修整:搭设完成后,对整个悬挑外脚手架进行检查和修整,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施工期间的维护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
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应按照有关安全规定穿戴好安全帽、防滑鞋、安全绳等个人防护装备。
2.在悬挑架体的周围设置明确的警示标志,提醒周围工作人员注意脚手架的存在。
3.在施工现场设置专人负责脚手架的安全管理和维护。
4.施工期间禁止在脚手架上运送超过规定重量的材料或设备。
5.定期检查悬挑外脚手架的安全状态,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
6.若在外墙施工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及时停工,确保工人和脚手架的安全。
总结:钢管悬挑外脚手架的施工方案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进行设计和实施,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清理,将脚手架的组件预制好,并按照设计要求一步一步进行搭设和固定。
悬挑式外架的搭设方案

悬挑外脚手架施工方案二00三年四月二十八日悬挑式外架的搭设方案一、简述本工程为阳光地带H4-H7楼,总高度为41米。
本工程拟采用悬挑双排立杆或钢管扣件脚手架。
其中,主体施工阶段为满足防护要求,先搭设单排双杆外架作为首层防护外架,随工程进展至二层改搭悬挑外架,同时作为装修防护用。
二、编制依据依据现行脚手架标准(JGJ130-2001)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及各种材料如扣件、钢管等质量标准。
三、对脚手架的基本要求1、悬挑式外脚手架按每三层进行悬挑周转,这种脚手架不仅要承受操作人员操作时产生的荷载,还要承受其上所放材料的荷载。
此外,冬季施工还要承受风雪荷载。
2、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本工程施工用脚手架必须满足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即要求其稳定和牢固,能在整个使用期间于各种规定荷载在最不利组合作用下和在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
使在施工中的操作人员和物料处于安全稳定的位置。
在脚手架的设施上要有防止操作人员出现不安全的举动和增加操作人员的安全感,应包安全网。
设置挡板和隔离措施,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增加稳固性(按三步三跨设节点)。
3、满足环境要求,如冬季施工的帆布保温与其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4、脚手架的构造不能影响操作工艺,不能在搭拆过程中对工程造成损坏。
满足少花费、分段搭设(每三层分段悬挑),能重复使用,零配件和杆件种类少,能立体交叉作业。
四、扣件式脚手架的构造本工程采用外径φ48mm、壁厚3.5mm的高频焊管,材质要符合《普通碳索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79中A3钢的技术条件,管材符合《直径5-152mm电焊管》YB242—63中的甲类软钢管,有严重锈蚀、弯曲、压偏、损伤和裂纹者均应剔除。
钢管长度应是脚手架步高的倍数,且其质量要操作方便,杆件最大质量以不超过25kg为宜,步高1800nm,加工成1800nm、2700mm、3600mm、4300mm等。
长度为1800nm主要用于小横杆底部和顶部作立柱交叉接头。
悬挑式外脚手架搭设方案

悬挑式外脚手架搭设方案悬挑式外脚手架搭设方案一、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2、现行主要规范、规程(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002版JGJ130- 2001)(2 )建筑施工高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91(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及现场实际情况二、工程慨况三、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本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2m (建筑物主体结构高度19m,脚手架高于建筑物1.5m 上)。
搭设双排脚手架,脚手架的搭设长度为44.7m,采用60根立杆,立杆间距为1.50m;宽度为33.8m,米用46根立杆,立杆间距为1.50m。
四、材料质量要求:⑴钢管采用© 48X 3.焊接钢管,质量必须满足现行钢管技术规定标注[GB-700-SS , 3#镇静钢],不得使用锈蚀严重(斑点、剥皮)、弯曲、开裂的钢管。
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造的标准机件:其机械性能符合(GB-978-67)规定KT33-S技术标准。
扣件的附件(T 形螺栓、螺母、垫圈)采用材料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79)中A3规定:扣件不能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夹灰等铸造缺陷,扣件与钢管的吻合面要接触良好,螺栓不得滑丝,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大距离小于6mm,必要时进行抗滑移试验。
⑵脚手板选用竹笆板,规格为1200m X 1000 mm,不得使用腐烂、散边或破损严重的竹笆。
⑶安全网:栏杆围网选用合格的聚氯乙烯编织的1.8 X m的密目式安全立网,安全网应为不小于2000目/100cm2的密目式绿色围护立网。
三、扣件式钢管悬挑脚手架搭设:⑴杆件搭设顺序:按平面布置预留-设置挑杆-纵向水平大横杆f设立斜支撑f布置立杆f扶手水平杆f……⑵脚手架搭设在建筑物的第二层,将外架横档(即小横杆)伸入楼层内,再设置挑杆与上一层水平拉杆连接上,并在架底往上设置拉杆,共同承受此一挑架体的重量。
⑶扣件螺栓抗扭力矩40N.m以上,但不大于65N.m,扣件抗滑荷载7KN。
外墙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18号工字钢、悬挑高度20m)

外墙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
在外墙施工中,悬挑脚手架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施工工具,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外墙的施工。
本文将以使用18号工字钢和悬挑高度20米的情况为例,介绍外墙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案。
一、材料准备
在设计外墙悬挑脚手架前,首先需要准备好18号工字钢材料,这种钢材质地坚固,能够支撑较大的荷载,适合用于悬挑脚手架的搭建。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连接件、固定件、支撑件等辅助材料。
二、施工方案
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设计方案
首先,根据外墙的高度和结构特点,设计出合适的悬挑脚手架方案。
在悬挑高度为20米的情况下,需要确保脚手架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 搭建主体结构
根据设计方案,利用18号工字钢和连接件搭建起主体结构,确保脚手架能够稳固地悬挂在外墙上方。
3. 安装支撑件
在主体结构完成后,需要在下部安装支撑件,以确保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4. 安全检查
在搭建完成后,需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脚手架的每个连接点和结构部件均稳固可靠,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5. 使用和拆除
在脚手架搭建完成后,可以开始外墙的施工工作。
在使用过程中,需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使用。
施工完成后,需按照规范程序拆除悬挑脚手架。
三、总结
外墙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中,使用18号工字钢和悬挑高度20米的方案,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确保人员安全和施工顺利进行。
外墙悬挑脚手架搭设要领

外墙悬挑脚手架搭设要领对于高层建筑外部维修和施工,悬挑脚手架是一种常见的搭设方式。
悬挑脚手架的使用可以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保护建筑物外部装饰的完整性。
本文将介绍悬挑脚手架的搭设要领,从脚手架的基本搭建流程、悬挑脚手架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基本搭建流程悬挑脚手架的基本搭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脚手架所需材料和数量在搭建悬挑脚手架前,需要先确定所需材料和数量。
悬挑脚手架的基本构成单位为标准支架、悬挑架、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斜杆及各种连接件等。
确定好所需材料和数量,有利于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不足或错误而造成的浪费和工程进度延误的问题。
第二步:组装标准支架和悬挑架在组装标准支架时,需要先将四根立杆按部件编号依次拼装,拼装完成后坚牢固定。
然后,将水平杆和斜杆按要求组装在立杆上,完成标准支架的组装。
在组装悬挑架时,需要先将悬挑架立杆和水平杆拼装,然后按要求将斜杆和横向水平杆组装在立杆上。
第三步:悬挑脚手架的搭设和卸除在搭设悬挑脚手架时,需要先按要求将标准支架和悬挑架依次连接,然后在侧向滑轮下以恰当的角度倾斜,然后将滑轮滑入吊篮上方,销钉固定,吊篮便可装载材料和工人。
当悬挑脚手架用完后,需要按照与搭设时相反的步骤进行拆卸,使悬挑脚手架回到立杆处,然后依次拆卸,并进行归库和清洗等工作。
悬挑脚手架搭设前的准备工作为了确保悬挑脚手架的安全和施工效率,需要在搭设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第一步:安排专人监督搭设在悬挑脚手架搭设时需要专人担任搭设员,为工人提供指导和帮助,并负责监督施工和搭设的安全。
第二步:编制搭设方案在搭设悬挑脚手架前,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编制搭设方案。
方案需要考虑悬挑脚手架的安全和稳定性、悬挑长度、支架、吊篮数量及位置、起重设备等细节,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第三步:对悬挑脚手架进行检查和维护在搭设悬挑脚手架前,需要对所有构件进行检查,确保构件的完整性、无裂纹、无变形等。
外墙悬挑式脚手架施工方案

外墙悬挑式脚手架施工方案首先,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这包括调查勘测,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环境条件,确定悬挑式脚手架的具体搭设位置和规模。
同时,需要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脚手架搭设的步骤和方法,工人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等。
其次,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脚手架材料和搭设方式。
由于外墙悬挑式脚手架的特殊性,悬挑部分的脚手架支撑要求更高。
可以采用钢管脚手架或铝合金脚手架,具体选择取决于工程的要求和承重能力。
在悬挑部位,需要加强支撑杆、悬挑杆和斜撑等部分,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后,根据施工方案,按照一定的顺序搭设脚手架。
首先要搭设立杆和水平杆,并确保其牢固可靠。
然后,根据需要搭设斜撑和支撑杆,以增强脚手架的稳定性。
在悬挑部位,需要设置悬挑杆和支撑杆,确保整个脚手架在悬挑状态下能够承受重量和风力的作用。
在搭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
一方面,要确保脚手架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避免超载和倾斜。
另一方面,要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包括设置防护网、安装安全带等,防止人员从高处坠落。
最后,在脚手架搭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和维护。
验收时要检查脚手架的稳定性、承重能力和安全设施,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维护方面,要定期检查脚手架的材料和连接件是否损坏,及时更换修理,确保脚手架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总之,外墙悬挑式脚手架施工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安全要求。
通过有效的规划和措施,可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悬挑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5。
1.7条备注中规定:扣件螺栓拧紧力矩值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为了保证扣件内壁与钢管外壁之间具有足够摩擦力来保证扣件不产生滑移(即扣件的抗滑移能力)。
摩擦力计算式为:F =μN,其中μ为摩擦系数,其取值与接触面的材料特性、粗糙程度、干湿状况等因素有关;N为直于钢管表面的正压力(即法向力),一般随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也称紧固力矩)的增大而增大。
而扣件抗滑承载力为扣件与钢管所有接触面积上摩擦力之和,即抗滑承载力还与接触面积有关.在规范规定的40―65Nm的拧紧力矩下,扣件拧紧力矩越大,抗滑移能力就越好.悬挑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目前高层脚手架主要采用附着升降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吊脚手架等。
经过多种脚手架比较分析决定采用悬挑式脚手架,但目前使用的多为悬臂结构、下撑结构、悬臂加下撑的组合结构或者悬臂加斜拉的组合结构。
但是这几种结构都没有充分利用钢材的抗拉性能,经过研究决定采用斜拉式脚手架.挑架从裙房顶开始搭设,裙房顶到主楼顶的距离约为75m,分三步搭设,每一步的架体高度为25m。
挑架搭接处的施工方法:在放槽钢底位置放大横杆,然后把槽钢放在大横杆上,再把立杆竖在槽钢上,接下来按普通的搭设方法搭设,同时安装完挑架底座,等到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槽钢底大横杆,使上面挑架和下面挑架脱离,成为二个独立的架体。
挑架底座采用二根12 号槽钢,拉杆采用Φ20圆钢(钢丝绳的弹性较大,容易引起底座下弯和受力不均匀),架体采用Φ48×3.5的钢管,立杆在架体的9m 以下采用双立杆.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37。
0米,立杆采用单立管.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1。
50米,立杆的横距1.00米,立杆的步距1。
50米.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48×3.5,连墙件采用3步3跨,竖向间距4.50米,水平间距4。
悬挑外脚手架和卸料平台搭设

(1)、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应按确定的拆除程序进行,就是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先从钢管脚手架顶端拆起。
(2)、在拆除过程中,须设置警戒区,标明危险标志,专人警戒,顺序为自上而下循环进行,杜绝上下同时拆除,结构预埋与外架连杆同步拆除,不允许分段分片拆除,严禁高空抛物等。
(3)、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或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严禁向下抛掷。在拆除期间,应做好配合、协调工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
(5)连墙杆: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布置,连墙杆水平间距不大于4.5m,垂直间距不大于一层层高,且交错布置。从底层第一步大横杆处开始设置。连墙杆采用双扣件短钢管连接,做法如下图所示:
(6)护栏与挡脚板:从悬挑架底层开始,每2步架必须周圈设置挡脚板,挡脚板高180mm,采用18mm夹板制作,外面涂刷红白相间的油漆。
(5)、工人在架上作业时,应有安全防护意识,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严禁在架上嬉闹。
(6)、每班工人上架作业,应先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可开始作业。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检查,解决问题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
(7)、在每步架的作业完成以后,必须清理架面,严禁高处掷物和倾倒垃圾。
2、技术准备要求:
(1)检验标准
1)立杆垂直度偏差要求
架高(H)
立杆垂直度
偏差绝对值
架高(H)
立杆垂直度
偏差相对值
H≤30m
不大于50mm
H≤30m
偏差不大于H/200
H>30m
不大于100mm
H>30m
偏差不大于H/400
2)钢管立杆纵距偏差为±5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挑式外脚手架施工工法工法编号: WJGF008-2007完成单位:武汉建工第三建筑有限公司、武汉建工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傅志学张红涛邱北苓田安利彭腾飞1.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施工环境愈趋复杂,为了满足结构施工和外装饰施工的需要,悬挑式钢管扣件外脚手架因其适应性广、承载能力强、搭设与拆除方便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工法所述悬挑脚式外手架是指将全高的脚手架分成若干段,每段搭设高度不超过25m,利用型钢悬挑梁作脚手架基础分段多层悬挑,分段搭设的脚手架形式。
利用此方法可以适应搭设全高超过50m,周边环境复杂等常规落地式外脚手架无法满足的各种施工条件。
2.工法特点本工法在不改变外脚手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具有以下特点:2.1将全高的脚手架分段搭设,不受常规落地式外脚手架搭设高度的限制,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
2.2工作面位于建筑物的二楼及以上任意楼层,因此不受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制约,可以节约施工场地,加快施工进度,有利于缩短工期。
2.3工字钢及其他配件属工具性质,可周转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3.适用范围悬挑式外脚手架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在以下三种施工条件时,其优点尤为突出:3.1建筑物 0以下结构工程,基坑不能及时回填,而主体结构工程必须立即施工,否则将影响工期。
3.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四周为裙房或其他建筑物,脚手架不能直接支承在上面。
3.3超高层建筑施工,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了落地式脚手架的容许搭设高度。
4.工艺原理悬挑式外脚手架是将需要搭设的整个脚手架分成若干段,利用悬挑支承结构作为脚手架的主要受力杆件和基础,上面搭设双排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分段悬挑分段搭设。
反提钢丝绳锚固钢筋环工字钢脚手架立杆水平兜网安全网小横杆附墙件预埋钢管操作层拦腰杆图4-1 悬挑式外脚手架立面示意图目前常用的悬挑支承结构使用型钢作为悬挑梁挑出,一端搁置在建筑物上并与预埋在建筑物内的锚固钢筋固定,另一端挑出建筑物一定尺寸,其端头用钢丝绳斜拉,与上层建筑物固定,组成悬挑支承结构。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将脚手架的全部或部分荷载通过悬挑梁传递给建筑结构。
见图4-1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求5.1工艺流程编制悬挑式外脚手架的搭设方案绘制悬挑型钢的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剖面图型钢的二次加工准备楼层钢筋环的预埋放置和固定型钢反拉钢丝绳支承结构检查与验收搭设内、外排立杆搭设扫地杆搭设纵向内、外排大横杆设置小横杆设置脚手架连墙件底部硬质封闭设置脚手架外立面剪刀撑铺设脚手板立面及水平方向的防护检查验收及交付使用5.2操作要点5.2.1 编制悬挑式外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
计算内容包括悬挑梁与上部架体的强度、刚度、抗倾覆验算等。
5.2.2绘制悬挑型钢的平面布置图,重点做好拐角处的处理。
5.2.3悬挑支承结构是悬挑式脚手架的基础,由悬挑型钢、锚固钢筋环、卸荷钢丝绳等构件组成。
悬挑型钢可选用工字钢、槽钢、角钢。
工字钢又因轴心受力,具有良好的抗弯和抗偏心距的特性而成为首选材料。
当悬挑长度较长或上部荷载较大时,应选用工字钢。
下面以工字钢为例。
1. 工字钢的下料长度通过计算确定,悬挑长度由外排距端头长度l1=100㎜,架体宽度l2,预留距墙操作空间l3,锚固长度l4,卡箍距尾端长度l5=300㎜五部分组成,其中l4 ≥(l1 +l2 +l3)。
2. 工字钢的上端面焊接长度为200mm的φ25mm钢筋做底座。
工字钢下端面靠近建筑结构边缘的部位处焊一根∠50×5的角钢。
3.工字钢的前端头的两侧面焊8mm厚规格为:160×150mm的钢板,钢板上再焊接Ф16钢筋吊环。
见图5.2.3—1图5.2.3—1 s工字钢设置示意图5.2.4 按照悬挑式外脚手架搭设方案进行工字钢的平面布置定位,并在浇捣该层混凝土之前预埋前后两道钢筋锚固环,第一道钢筋锚固环埋置于建筑物周边的梁内,钢筋埋设深度不小于300mm,第二道钢筋锚固环埋置于建筑物板的混凝土内,并距工字钢末端距离为300mm。
5.2.5待该楼层的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向钢筋锚固环内放置已经准备好的工字钢,将工字钢与锚固钢筋固定牢靠。
固定方式有以下三种:A、锚固钢筋为“n”形:将工字钢与锚固钢筋环之间的间隙使用木撬楔撬紧。
图5.2.5-1AB、锚固钢筋为“U”形:将钢筋弯折闭合,焊接在工字钢上。
图5.2.5-1BC、锚固钢筋为“U ”形螺栓:盖压板、垫片,锁紧螺帽。
图5.2.5-1C图5.2.5-1锚固钢筋固定示意图5.2.6脚手架的立杆钢管插入工字钢上端面已焊接的钢筋底座内,立杆的纵向间距与工字钢水平布置的间距一致,一般情况下la=1500mm,立杆的横向间距为lb=1050㎜。
5.2.7搭设内外排大横杆,大横杆的步距为h=1800mm。
5.2.8小横杆设置距立杆与大横杆的主接点不大于300mm处,小横杆的两端必须设置扣件。
5.2.9在脚手架外立面连续设置设剪刀撑,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6000mm),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º~60º之间,由底部至顶部随脚手架连续设置。
剪刀撑钢管的连接必须采取搭接的形式,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0mm,并使用不少于2个的旋转扣件紧固。
5.2.10脚手架的卸荷措施:外脚手架的每次悬挑均采用钢丝绳反提卸荷。
在悬挑层的上一层结构梁内预埋钢管, 预埋钢管的长度约为550mm,顶部高出结构面250mm。
使用6×19+1φ15.5钢丝绳对工字钢进行反拉;并使用专用收紧器对钢丝绳进行收紧。
脚手架上脚手板满铺并应控制在3层以内。
5.2.11连墙件的布置为两步三跨,设置成梅花形或棱形,即竖直方向每层设置,间距为3000mm;水平方向设置间距为每4500mm。
悬挑式外脚手架立面、剖面示意图见图5.2.11—1。
图5.2.11—1:悬挑式脚手架立面示意图5.2.12防护措施:拟施工作业的层数为2层,为保证水平防护到位,按垂直间距每12m 满铺一层竹跳板或悬挂一层水平兜网,竹跳板下必须保证有3根小横杆,严禁探头板现象。
脚手架的外立面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
脚手架外排立杆设置一道高度为900mm的拦腰杆。
为增加外脚手架的美观,悬挑层以及每隔三层楼高度要悬挂一道彩色扣板。
脚手架内排大横杆与建筑物之间的空挡使用兜网进行防护。
6.材料准备6.1 钢管:钢管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纲》(GB/T 700)种Q235-A级钢的规定。
钢管直径为48mm,壁厚为3.0—3.5mm,长度以4000—6000mm和1500—2200m为宜,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和裂纹的禁止使用。
6.2扣件:直角扣件、对接扣件和回转扣件,所有扣件的材质和质量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1995)的要求,如有发现脆裂、变形、滑丝的禁止使用。
6.3 脚手板:竹脚手板,厚度不小于50mm,长度为2800—3000mm,宽度为300mm,无颤动和摇摆,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
6.4 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规格为:6000 1800mm,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密目式安全立网》(GB 16909-1997)的要求;水平兜网,规格为:6000 3000m,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安全网》(GB 5725-1997)的要求。
6.5 工字钢:型号为I16,为热轧普通工字钢,其结构、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工字钢》(GB/T 706-1998)的要求。
6.6钢丝绳:采用规格和直径为6 19+1—15.5同向捻钢丝绳,性能及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钢丝绳》(GB 5144-85)要求。
6.7绳卡:选用Y5—15型绳卡,质量、性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6.8锚固钢筋:选用直径为16mm的圆钢7.设备与工具主要设备与工具见表7-1 设备与工具一览表。
8劳动力组织8.1安全监督管理人员1人;8.2金属焊接施工作业人员1人;8.3架子工班组负责人1人;8.4登高架设作业人员12人。
序号名称规格与型号功能1钢卷尺制动式(5m)确定架宽、跨距、步高等尺寸2游标卡尺I型,游标0.02㎜测量钢管直径和壁厚3水准仪(配5m塔尺)DS3 Z确保悬挑梁处于同一标高,大横杆的水平4经纬仪J2-2检验架体垂直度5扳手22#紧固扣件螺栓6扭力扳手预制式20~100N·m检测扣件螺栓的紧固程度7电焊机BS-330焊接底座和吊环8切割机ZBK64013-89钢管与型材下料9灭火器FMZ4-BC消防准备表7-1 设备与工具一览表9.质量控制9.1执行的标准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3、《密目式安全立网》(GB16909-1997)4、《安全网》(GB5725-1997)5、《安全帽》(GB2811-2007)6、《安全带》(GB6095-85)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2质量检验9.2.1立杆垂直偏差的控制。
纵向垂直度偏差不大于H/200,且不大于100mm,横向垂直度偏差不大于H/400,且不大于50mm;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总长度的1/300,且不大于50mm。
9.2.2立杆接头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搭接应符合以下要求:1.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跨,两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接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2.立柱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9.2.3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
9.2.4纵向水平杆的构造质量要求:1.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2.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搭接应符合以下要求:1)纵向水平杆的对接必须交错布置;相邻两根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能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接点的距离不得大于纵距的1/3。
2)纵向水平杆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0mm,并按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
9.2.5横向水平杆的构造质量要求:1.立杆与纵向水平杆的交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300mm。
3.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应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