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自卸车设计(底盘设计)__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前言

从我国重型汽车发展来看,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非常缓慢的。改革开放以后,通过走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道路,我国汽车工业“缺重”的局面逐步得到改观。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重型汽车市场一直处于低迷徘徊的态势。直至1998年之后,在中、轻型货车市场一路下滑时,重型销量却有了可喜的回升。此后,在国家连续几年加大投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带动下,重货市场呈逐年走高态势,并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全局性增长成为目前重货市场的显著特性。从分车型的销售态势上看,重货继续保持去年以来的超高速增长,当月销量已经超过中型载货车,成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不断增加,自卸车产量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产销量,在专用车综合产量中保持第一位置,但在种类、型式、材料运用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自卸车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巨大的投资规模奠定了自卸车市场需求基础;自卸车品种增加,不仅适应和满足施工需求,同时向运输市场发展;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巨大的资源消耗,成为我国重型车和重型专用车发展的原动力。

我国重型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的状态,重型汽车市场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其他车型的增长速度。目前,市场强劲的增长势头尚未减弱迹象。

促进重型汽车市场的主要原因;

1.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财政金融环境,融资和信

贷更加便利,扩大了人们的资金来源。

2.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去年前6个月达到9.6%,公路运输业快速

发展,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产业的繁荣进一步扩大了对重型汽车

的需求。

3.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和严厉打击走私,取缔非法拼装车的政策措施促进了重型

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4.主要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以市为导向,开发出一批适销对路的产品,带动了重

型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综上:大力发展重型自卸车产业,抢先发展重型自卸汽车能为公司及行业发展赢得

好的效益和发展先机。

另外,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晚,虽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西方一些汽车大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们虽然生产出了不少好品牌的汽车,但我们整体水平并不高,不过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为振兴中国的汽车工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章参考车型技术数据

此设计参考了徐州重工有限公司和宇通重工有限公司的车型,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1所示

第三章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3.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1.外廓尺寸的确定

汽车的长、宽、高称为汽车的外廓尺寸。在公路和市内行驶的汽车最大外廓尺寸受到有关法规的限制,而非公路用车辆可以不受法规限制。一般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汽车的外廓尺寸,以减小汽车自重,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机动性。参考同类车型我们取该车的外廓尺寸:长*宽*高=8700*3275*3740

2.轴距L的确定

轴距的大小直接影响汽车的长度、重量、最小转弯半径、传动轴的长度、纵向通过半径和许多使用性能。当轴距短时,上述各指标减小。此外,轴距还对轴荷分配和传动轴夹角有影响。轴距过短会使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上坡、制动或加速时轴荷转移过大,使汽车制动性或操纵稳定性变坏。因此确定汽车轴距时应考虑各方面的要求,在保证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轴距短些好。此处,参考同类车型我们取轴距:L=3800+1560 (前举)

3.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的确定

汽车轮距影响车厢或驾驶室内宽、汽车总宽、总质量、侧倾刚度和最小转弯半径。

查相关资料,货车轮距一般在2700~3500之间。类比我们取B1=2650,B2=2550。

4.前悬L F和后悬L R的确定

L F和L R的长度是在总体布置过程中确定的,前悬要有足够的长度以固定发动机、水箱、转向器等部件但不能过长,否则接近角太小不利于通过性。后悬长度主要取决于车厢长度、轮距和轴荷分配要求,同时要保证有适当的离去角,后悬过长,上、下坡容易刮地转弯也不灵活。货车一般取为1200~2200之间。

§3.2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整车整备质量m。

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水、燃料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是整车质量大小,在设计阶段估算确定。此处类比估算23吨。

2.载质量m e

41吨

3.质量系数ηm0

质量系数是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值,即

ηm0=m e/m0=41/23=1.783

4.汽车总质量m a

货车总质量m a= m。+ m e+n1*65 kg,n1=1

5.轴荷分配

轴荷分配对轮胎寿命和汽车的许多使用性能有影响。从各轮胎磨损和寿命相近考虑各个轮胎负荷应相差不大,为保证汽车良好的驱动性和通过性,驱动桥应有足够的负荷;为保证汽车有了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又要求转向轴的负荷不应过小。参考如表3-1:

§3.3 发动机主要参数

§3.4 轮胎的选择

选用轮胎型号:14.00-24

其断面宽度:360mm

外直径:1430mm

轮辋名义直径:610mm

负荷下的静力半径:680mm

§3.5传动比的选取

1.最小传动比的选取

按照最高车速的要求,即最高车速不小于47km/h。由公式

V=0.377r.n/i g i0 (km/h)

其中 V——汽车车速(km/h)

r——车轮滚动半径(mm)

n——发动机转速(r/min)

i g——变速器各档速比

i0——主减速器传动比

根据参考车型有关参数以及相关要求,我们选取

r=680mm;n=2200r/min;U=47km/h 求得

i g i0=12.0

最高档为直接挡,即此时i g=1

则i0 =12.0

§3.6 最大传动比的选取

1.根据最大爬坡度确定一档传动比

i g1=G r(f cosαmax+sinαmax)/T tq i0ηT 其中 G——汽车总质量,G=64000N

f——滚动阻力系数,货车取f=0.011

i0——主减速器传动比为12.0

r——车轮滚动半径为680mm

T tq——发动机最大转矩为1500 N²m

ηT——传动总效率ηT=η0η轴ηg

η0=92%,双级主减速器;η轴=98%,传动轴和万向节;ηg=92%

故ηT=0.82947

由于要求最大爬坡度为42% 即αmax=22.7824°代入以上数据算得

i g1=11.58

2.根据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确定一档传动比

F tmax= T tq i g i0ηT/ r≤F zφ

其中φ=0.5~0.6

F z=(75%~81%)G/cosα=79%*640000/cos22.7824=548374N

则i g1=13.26

3.根据最低稳定车速确定一挡传动比

i g1=0.377n min r/u min i0

其中n min——发动机最低转速600±5(r/min)

u min——发动机最低稳定车速0.5~1(km/h)

求得i g1=16.00

综上,最大传动比为i g1=12.65

§3.7 变速器各档传动比

变速器各挡的传动比的分配以及各挡传动比总效率如表3-2所示。

表3-2变速器各挡的传动比的分配以及各挡传动总效率

第四章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4.1 水平静止时的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当汽车总体布置完成后,各部件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我们应当对轴荷分配和质心位置进行计算。为此需要知道各部件的质量m i 和其质心位置(x i,y i)。m i可以通过对选用现成的部件的称重或类似部件实际质量对比估算得到,各部件质心位置可按几何形状和结构估算或对现成部件进行实测得到。将各部件的质心和质量标在总体布置图上,量出各部件的质心到前轮中心线的水平距离x i 和其离地高度y i。而后进行前、后轴静负荷G1和G2的计算。包括满载、空载两种工况各部件质量和质心位置估算结果如表4-1.

表4-1 各部件质量和质心位置估算

根据表4-1中的数据进行如下计算:

1.空载时

G2=10∑m i x i/L=14122.76 N

G1=Ga- G2=84175.24 N

汽车重心的纵向位置

L1=2870mm

L2=L- L1=1710 mm

重心高度:hg=10∑m i y i/G a=1044 mm

其中 G1——空载时前轴静负荷

G2——空载时后轴的静负荷

L1——质心到前轴的距离

L2——质心到后轴的距离

L——汽车轴距

2.满载时

G2′=10∑m i x i/L=483207.19 N

G1′= G a′- G2′=143992.81 N

汽车重心纵向位置 L1=3528 mm L2=1052 mm 重心高度:hg=10∑m i y i/G a′=1464 mm

§4.2 汽车行驶时的轴荷分配的计算

1.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附着条件

驱动条件:F t≥F f+F w+F i

其中 F t——驱动力

F f——滚动阻力

F w——空气阻力

F i——坡度阻力

附着条件:F t≤F zΦΦ

其中Φ——附着系数

F zΦ——作用于驱动轮上的地面法向作用力

汽车行驶驱动附着条件:

F≥F t≥F f+F w+F i

2. 汽车行驶的轴荷分配及附着力

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附着力系数以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计算结果如下:

汽车行驶时的前轴载荷

F z1=

G a′( L2′-Φh g′)/( L-Φh g′)

=9.8³ 64000³(1052-0.5³1464)/(4580-0.5³1464)

=52158 N

其中 G a′——汽车满载总质量

L2′——满载时质心到后轮中心线水平距离

Φ——附着力系数

L ——汽车轴距

h g′——满载时质心高度

汽车行驶时的后轴载荷

F z2=

G a′L1′/( L-Φh g′)

=9.8³64000 ³3528/(4580-0.5³1464) =575042 N

L1′——满载时质心到前轮中心线水平距离

§4.3 汽车制动时的轴荷分配的计算

1.汽车制动时前轴载荷

Z制1= G a′( L2′+Φh g′)/ L

=244306.72 N

2.汽车制动时后轴载荷

Z制2= G a′( L1′-Φh g′)/ L

=382893.28 N

第五章稳定性计算

汽车的稳定性是指汽车行驶时不致产生翻倾和滑移的性能,是表征汽车能否在坡上安全行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包括纵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

§5.1 纵向稳定性

纵向极限翻倾角

上坡时

αlim=arctanL2′/h g′=35.70°

下坡时

αlim=arctan﹙L- L2′﹚/ h g′=67.46°

纵向滑移角

上坡时

αψ=arctanψ(L- L2′)/(L-ψh g′)=33.26°

下坡时

αψ′= arctanψ(L- L2′)/ (L+ψh g′)=23.46°

结论: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此车在最大设计要求爬坡能力的坡度上行驶时不会产生翻倾和侧滑现象,故该车的纵向稳定性好。

§5.2 横向稳定性

横向翻倾角βlim=arctan(B/2h g)=40.15°

横向滑移角βψ= arctanψz=30.75°

其中Ψz为横向附着系数ψz=0.595

§5.3 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与汽车的内轮胎最大转角αmax、汽车轴距L、车轮转臂a、主销距k等因素有关,最小转弯半径指汽车转向轮在最大转角位置的条件下以低速转弯时前轮地面接触点的轨迹到转向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R min=L/sinαmax=9.298 (m)

§5.4 在横向坡上转向时的稳定性

保证不产生横向翻倾的条件是

U=Lhg

BgR/ = 21.604km/h

其中 B——轮距2.65m

R——汽车行驶转向半径9.298m

其余同上

保证平地高速急转弯时不致产生横向滑移的条件为

= 26.508 (km/h)

U≤zgR

第六章汽车动力性计算

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汽车的最高车速U max、汽车的加速时间t、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 max 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评定。

§6.1 汽车各挡速度的计算

U=0.377rn/i g i0 (km/h)

其中r——汽车行驶时的滚动半径(m)

n——发动机曲轴转速(r/min)

i g——汽车变速器各挡传动比

i0——汽车主减速器传动比

由发动机一些参数及其外特性曲线代入上式计算结果如表6-1所示:

表6-1 各挡速度大小的计算

单位:

§6.2 汽车各挡驱动力的计算

F t= T e i g i0ηT/r (N)

其中 F t——驱动力(N)

T e——发动机转矩(N.m)

i g——变速器各挡传动比

i0——主减速器传动比

r——车轮滚动半径(m)

ηT——传动系各挡机械效率

驱动力的计算结果如表6-2所示

表6-2 驱动力的计算

单位:

§6.3 汽车空气阻力的计算

F w=C D AU a/21.15 (N)

其中 U a——汽车行驶速度(km/h)

C D——空气阻力系数货车取0.6~1.0,此处取0.75

A——汽车迎风面积,即汽车在行驶方向的投影面积,此处为8.9735㎡

空气阻力的计算结果如表6-3所示

表6-3 空气阻力的计算

单位:N

§6.4 滚动阻力系数的计算

f=0.0076+0.000056u a

滚动阻力系数的计算结果如表6-4所示

表6-4滚动阻力的计算

§6.5 汽车行驶时动力因数D的计算

D=(F t-F w)/G

其中 F t——汽车行驶时的驱动力(N)

F w——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N)

G——汽车最大总重量(N)、

各挡动力因数计算结果如表6-5所示:

表6-5 各挡动力因数计算

§6.6 各挡牵引功率Pe的计算

P e= F t V/3600ηT (kw)

其中 F t——汽车行驶的驱动力(N)

V——汽车行驶速度(km/h)

ηT——各挡传动效率

计算结果如表6-6所示

表6-6 各挡牵引力功率

单位:kw

§6.7 汽车阻力功率的计算

P阻=P f+P w=( F w +F f)U a/ηT²3600

其中ηT——传动系效率

F f——滚动阻力(N)

F w——空气阻力(N)

U a——汽车行驶速度(km/h)

计算结果如表6-7所示:

表 6-7 各挡阻力功率

单位: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6摆臂式自装卸汽车改装设计说明书

第1章绪论 1.1专用汽车的概念和分类 专用车辆是为了实现各类专项作业的车辆。 我国对“专用汽车”定义为:装置有专用设备,具备有专用功能,用于承担专门运输任务或专项作业的汽车和汽车列车。 我国的专用汽车划分为:厢式汽车、罐式汽车、专用自卸汽车、起重举升起车、仓栅汽车和特种结构汽车等六大类。其中专用自卸汽车的定义为:装有由本身发动机驱动的液压举升机构,能将车箱卸下或使车箱倾斜一定角度,货物依靠自重能自行卸下的专用汽车。 1.2摆臂式自卸车的概念 摆臂式自卸汽车是自卸汽车中的一种,以其显著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摆臂式自卸汽车摆臂可以平移起落货箱,它同时具有货物和箱体自动装卸的功能,而且两种功能由同一个车载工作装置完成。由于它具备自动装卸箱体功能,装货时一般均将箱体卸下降低装货高度,装满货后,则将箱体自动装车并运输。该车使用方便,运输效率高,摆臂式自卸汽车又依其特有的机动灵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小吨位货物的运输。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垃圾量也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固体生活垃圾的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固体生活垃圾的处理大体有3种形式:分类回收、焚烧、和填埋。而不论采用哪种处理方式,其最终的处理场所均需远离城市居民区。而垃圾从城市到处理场所的运输就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垃圾车就担当了每天上千吨(中等城市)的固体生活垃圾的运输的重任。摆臂式垃圾汽车以其显著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垃圾的运输,并且方便。所以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固体垃圾运输的需求,摆臂式垃圾车的改装技术需要快速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来实现。 1.3摆臂式自卸车的设计特点和内容 摆臂式自装卸汽车有后装卸式和侧装卸式两种。后装卸式被广泛的应用,设计摆臂式自装卸汽车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底盘。选择底盘的主要依据是:装载质量、道路条件、运输货物的特性(如密度、安息角等)、运距等。在没有专用汽车底盘的情

重型自卸车设计(底盘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重型自卸车设计(底盘设计) 摘要 此次设计的非公路自卸车适应于多种特定用途,是土方运输和各种露天矿剥岩、沙土运输的经济、高效、低耗的运输设备。该车具有为适应重载工况而特殊设计的悬挂系统、加强型宽体驱动桥、14.00-20型宽大工程轮胎,使该车具有超强承载能力,同时提供了超强的附着能力,保证了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和良好的通过性,采用了大速比工程驱动桥,其输出转矩比同功率公路车大30%以上,爬坡能力强劲,重载起步顺畅。 本说明书主要是对KD3400整车总体布置做了一个详细的说明,其中包括整车主要尺寸(长*宽*高),前后轴距,轮距,轴荷分配的选择和计算以及各总成(发动机,传动系)的主要参数的选择。 特别对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做了比较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和计算,对动力性分析时,分别作出了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功率平衡图。求出汽车的最大速度,另外也对汽车在不同的路面上行驶时,分别计算出了其最大爬坡度,并根据加速度倒数曲线求出汽车的加速时间,估算了该车的加速性能。在计算汽车的经济性时,根据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作出了9挡时的燃油消耗曲线,同时计算得整车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通过计算结果显示,此汽车在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满足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另外本文也对汽车的稳定性和最小转弯半径做了计算和分析,并根据经验估算出了空载和满载时汽车的质心位置以及轴荷分配。 关键词:承载能力,附着能力,制动稳定性,通过性,动力性,经济性

DESIGN OF HEA VE –DUTY DUMP (CHASSIS DESIGN) ABSTRAC The non –highway heavy-duty dump truck of this design can adapt many kinds of given purpose.It is an economical,efficient and low useful conveyance for hillock transport,sand transport and all kind of outdoor mineral.It has especially desingned suspension system,strengthen widen project driving axle and 14-20type big wide project tales,this cause the truck possess preeminent bearing,at the same time ,this kind of tale can cause big climbing force,assuring the truck has brake stability and good transition.It is counted high rate riving axle,its output torque is 30 point bigger than the road vehicle which are at the same power. This book mainly give an expatiation about the vehicle general layout of the heavy dumper KD3400,including the vehicle dimensions(long*wide*high),the distribution of axle load in front and back ,the choice and calculation about the main parameter of the vehicle’s main components(engine,transmission)and so on. Especially in the dynamic proper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we give an overall and meticulo u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In the dynamic property ,we made the driving force-road resistance equilibrium diagram,the dynamic factor diagram and the power balance diagram.From those diagram,we can get the maximum speed.We also calculated the maximum grade ability at different road ,according the acceleration curve:we can get the accelerating ability.According to the engine-cross sectional characteristic diagram,we made the fule consumption of 100km. In fact,the vehicle’s main parameters all come to the misson book ‘request. Morever ,we made an an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tability and minimum turning radius and estim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axle load when there is no load and full load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vehicle’s center of mass. Key words:carrying capacity, adhesive ability, braking stability, trafficability characteristic, power performance, economical efficiency.

载货汽车底盘总体及制动器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1绪论 1.1制动器介绍 制动器是汽车制动系的主要部件,其功用是使汽车以适当的减速度行驶至直停车;在下坡时,使汽车保持稳定车速;使汽车可靠地停在原地或坡道上。汽车制动系至少应有两套独立的制动装置,即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前者用来保证前两项功能,后者用来保证第三项功能。 汽车制动性能主要由三方面面来评价: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器主要有摩擦式、液力式和电磁式等几种形式。电磁式制动器虽有作用滞后性好,易于连接而且接头可靠等优点,但因成本高,只在一部分总质量较大的商用车上用作车轮制动器或缓速器;液力式制动器一般只用做缓速器。目前广泛应用的仍为摩擦式制动器。 摩擦式制动器按摩擦副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前者的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为制动鼓,其工作面为圆柱面;后者的旋转元件则为圆盘状制动盘以端面为工作面。鼓式制动器有内张型和外束型两种。根据促动蹄促动装置的不同可分为轮缸式制动器、楔式制动器和凸轮制动器。 轮缸式制动器因采用液压式促动装置使其结构复杂,密封性能要求提高,增加了造成本。凸轮式制动器结构简单,易加工,刚性好,并且质量轻,操纵力低,有良好的防污染和防潮能力,成本相对低廉,比较经济。加上我国现有的基本国情,鼓式制动器仍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尤其是在大中型、需要较大制动力的车辆,使用鼓式制动器较能满足其要求。 1.2汽车制动系概论 汽车制动系是用于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的车速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原地驻留不动的机构。汽车制动系直接影响着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停车的可靠性。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车速的提高以及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停车可靠,汽车制动系的工作可靠性显得日益重要。也只有制动

自卸车设计说明书

自卸车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输入: 整车型号 轴距:4250+1350mm; 载质量:65t;厢体质量:5t;整备质量:15.79t;容积:22m3 举升型式:前顶四级缸举升形式。 二、整车布置: 见图1 布置型式:油缸上支座固定在前板上(见图1) 经过作图2得出,车箱内长为6000mm,举升48°后板离地高度为444mm。

图2 三、方案计算说明 1、分析整车爬坡时是否存在后翻的可能性(见图3) 通过得知满载最大爬坡度35%,经计算坡度等于19.3°。经过作图得知,在坡度为19.3°的坡上货物重心在后轮与地面支撑点之前,故车辆满载爬19.3°的坡时不会后翻。 图3

2、选用柳汽前举升四级缸4TG-E185×4650,该油缸参数为:额定压力为16MPa,工作容积为82.4L,总行程为4650mm,油缸各级杆径分别为185 mm、160 mm、135 mm、110 mm,在额定压力16MPa下油缸推力分别为43 t、32t、22.9t、15.2t 油缸受力见图4,F为油缸推力,G为车箱自重加货物后的总质量 根据力矩平衡可以得出,如果要顺利举升货物必须满足以下公式: F×b>G×a 图4

表1(载重65t ) 表2(载重80t ) 故:满足F 4×b 4>G ×a 4 3.系统压力计算 根据油缸所需推力及活塞杆的截面积,可以得出油缸的内压力: 载重65t 情况下: a MP r G r F S F P 7.1010731159P 0925.014.35632 /23678.970000b a a 221 1121111=⨯⨯⨯=⨯⨯=⨯== =ππ 载重80t 情况下: a MP r G r F S F P 2.1212264181P 0925.014.35632/23678.985000 b a a 221 1121111=⨯⨯⨯=⨯⨯=⨯== =ππ 4. 选用CB-J2100型油泵,该油泵参数为:额定转速为2300转/分,额定压力为20MPa ,驱动功率为66.28kW ,液压系统容积效率通常取0.9,校核举升时间 油缸举升所需时间:88.239.060 100 2300104.823 =⨯⨯⨯=  t 秒 5. 传动轴的计算 根据9550 T n P ⨯= 可以得出油泵额定压力(20 MPa )时所需的扭矩:

高位自卸汽车的设计说明书

高位自卸汽车设计说明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年月号

绪论 (1) 一背景资料 (2) 二设计题目 (3) 2.1 设计简介和目的 (3) 2.2 设计条件和设计要求 (3) 2.3 工作流程和运动循环图 (4) 三执行机构设计 (5) 3.1 举升机构的设计 (5) 3.2 翻转机构的设计 (7) 3.3 厢门开合机构的设计 (9) 3.4 机构的组合设计 (10) 四.设计总结 (14) 4.1 机械设计的目的 (14) 4.2 机械设计的步骤 (14) 4.3 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5) 4.4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15) 4.5 本次设计效果分析与改进意见 (16) 4.6 设计心得体会 (16) 五参考 (17)

目前国内生产的自卸汽车其卸货方式为散装货物沿汽车大梁或者侧向卸下.卸货高度都是固定的。若需要将货物卸到较高处或使货物堆积得较高些.目前的自卸汽车就难以满足要求。为此需设计一种高位自卸汽车.它能将车厢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再倾斜车厢卸货。为实现这个目的.先将车厢举升然后翻转车厢进行卸货.可以将车厢举升到任意高度后停止举升.然后车厢翻转以达到自动卸货。 高位自卸汽车的设计要求是具有一般自卸汽车的功能。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平稳地举升到一定的高度。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车厢后移量为a。为保证车厢的稳定 不得超过1.2a。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在性.其最大后移量a max 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举升和翻转机构的安装空间不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结构尽量紧凑、简单、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为了实现高位自卸汽车的设计要求.再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把工作分解.使用举升机构实现车厢的举升.在举升过程中通过关闭或打开液压缸的进出油路使举升机构稳定的停止在任意高度;使用翻转机构实现车厢翻转.车厢翻转只要实现最大翻转角度达到设计要求和结构在翻转过程中的平稳就可以了。就机构设计要实现的目的来看.机构上的点没有要求具体的运动轨迹.只要实现指定位置的机构的综合就可以了.这个设计主要是通过四杆机构来实现。机构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机构分析还要考虑到结构的受力和结构的稳定。 关键词:高位举升翻转自卸

重型自卸汽车设计(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XX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填表) 院系: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2009年03月31日课题名称重型自卸汽车设计(悬架设计)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车辆051 课题类型工程设计指导教师职称课题来源 1.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自卸汽车,是以运送货物为主并且具有可倾卸货厢的汽车。用以运送沙土、石块、矿物等散装货物。在倾卸货物时,它的货厢可以向后或向两侧倾斜,使货物靠重力自动卸出。这样,可以大大加快卸货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自卸汽车的自卸机构在货厢的下面。一般采用一个或两个可伸缩的液压油缸。卸货时,利用汽车发动机的动力带动油泵,将高压油送人油缸,油缸可以直接或通过杆系使货厢举升倾斜。 自卸汽车按最大总质量可分为: ①轻型自卸汽车: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小于或等于6 t; ②中型自卸汽车: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大于6 -t但小于或等于14t; ③重型自卸汽车: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大于14t 但厂定最大轴载质量小于公路许用值。不在公路上行驶的工矿自卸汽车不受此限制。 但汽车在中国的兴起对汽车的整体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操纵性、舒适性、通过性、安全性等,故而对其悬架系统的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1)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2)具有合适的衰减振动能力。(3)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4)汽车制动或加速时要保证车身稳定,减少车身纵倾;转弯时车身侧倾角要合适。(5)有良好的隔声能力。(6)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尺寸要小。(7)可靠地传递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通过选用合适的制造材料和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零部件强度和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进而改善汽车的行驶车速、燃油经济性和运营经济性,提高汽车的性价比。根据所给主要参数设计重型自卸汽车悬架系统。通过带有研究性质的专题研究分析、设计报告,培养我们的开发和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副车架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文是对侧倾式自卸汽车副车架总成设计的简要说明。 本文首先对自卸车的设计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了相关的概述,简要介绍了自卸汽车的历史跟发展前景。文中通过对所给参数进行分析论证,对副车架纵梁的尺寸参数、材料选择,横梁的参数设计、材料选择,纵梁与横梁之间连接结构,举升机构在副车架上的安装方式进行了设计。在设计副车架总成纵梁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自卸汽车的经济性跟使用功能。在其他部件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它们能够协调工作。 所设计的副车架总成能够满足预期期望。提供车厢、举升机构的安装位置,改善自卸汽车主车架的应力分布情况。 关键字:自卸汽车副车架总成,纵梁,横梁,连接结构安装位置,举升机构安装位置,设计

ABSTRACT That design specification is a simple explanation for the design of a subframe for a roll-type dump truck. In that design specification,a simple but clear view about the roll-type dump truck was given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roll-type dump truck better. To achieve that target,in this design specification,the deputy frame rails,the subframe beams,the connection of the deputy frame rails and the subframe beams,the installation location of lifting mechanism must be well designed. This subframe can achieve the expectation of the roll-type dump truck as that subframe also provide some place to install the lifting mechanism and the people expect,it also can make the roll-type dump truck have a better work situation. When design the subframe beams,the economic effect and the function was so on the others. Key words: subframe for a roll-type dump truck,deputy frame rails,subframe beams,location of connection,location of lifting mechanism,design

【精品】自卸车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3) 1.1课题的提出 (3) 1.2专用汽车设计特点 (5) 1.3课题的实际意义 (6) 1.4国内外自卸汽车的发展概况 (7) 第2章轻型自卸车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整车尺寸参数的确定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质量参数的确定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其它性能参数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本章小结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3章自卸车车厢的结构与设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自卸汽车车厢的结构形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车厢的结构形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车厢选材....................................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车厢的设计规范及尺寸确定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1车厢尺寸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2车厢内框尺寸及车厢质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车厢板的锁启机构 (17) 3.4本章小结 (17) 第4章自卸举升机构的设计 (18) 4.1自卸举升机构的选择 (18) 4.1.1举升机构的类型 (18)

底盘设计

1前言 车架作为汽车底盘的基础件,其结构形式直接影响着底盘各零部件的布置安装。同时,作为底盘及整车的主要承载件,车架对整车的各项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车架设计过程中,除考虑自身的强度要求外,还需考虑其它总成安装的方便性,并兼顾生产工艺条件。 摘要:针对目前全液压电动反扒装载机缺乏设计理论支持、存在性能低和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全液压电动反扒装载机总体设计和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给出了其特有的结构形式及整机最佳挖掘性能的发挥区域。对新研制的全液压电动反扒装载机机从设计、配套件选择和制造3个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和质量,并对其技术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机设计参数选择合理、性能优越,完全满足全液压电动反扒装载机的作业要求,与现有生产厂家生产的全液压电动反扒装载机相比成本降低60%~70%;提出的设计方法科学合理,对全液压电动反扒装载机的设计和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机械工程;全液压电动反扒装载机;总体参数;主要挖掘区;性能试验 0引言 该机为近几年新开发的在狭小空间里可进行工作全液压电动反扒装载机。具有液压行走,挖掘采集,输送,装车,清底五种功能。可用于生产作业空间为(2.8米×2.8米)以上的各种矿料的开采,磷矿、铁矿等各种矿山块状料的装车作业。它是由机械手与输送机最完美的结合,采集和输送功能合二为一。采用电动全液压控制系统的生产装置,具有安全、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适用于隧洞挖掘、矿山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的施工机械及小断面引水洞,矿山出渣(矿)机械, 该机主要用于一些空间狭窄、生产规模小磷矿、金属非金属矿等非爆炸危险性矿山的碎石土料采集及输送装车施工。 该机包含液压行走,挖掘采集,输送,装车,清底五种功能。其中液压行走功能是通过液压马达,减速机,传动轴,再到减速机输送驱动车轮,液压马达具有前行,后退,自动刹车三种功;挖掘采集功能由机械手完成,机械手具有挖掘、伸臂、装料、卸料功能,大臂可上升、下降、左右回转,挖掘采集的操纵由全液压控制,由六个手柄操作,每个手柄控制两个动作,共十二个动作,此技术综合采用大型挖掘机操作流程改进而成使用方便,易操作.输送,装车功能由输送机系统完成,其输送架由液压缸控制升降,输送架下降时可将前轮支起,同时输送架前接料口与矿石接触面更加紧密,工作时稳定性更强,同时可以接合散料,平整常地,传送带宽度为650-700mm,传送速度为800 -900mm/秒,传送带通过一个油冷式电动滚筒作为主动滚筒带动,此方式传动性能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噪声低、使用寿命长,运转平稳、工作可靠、密封性好、占据空间小、安装方便等诸多优点,并且适合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包括潮湿、泥泞、粉尘多的工作环境。 1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尺寸为(长×宽×高)5500×1700×1700,最大矿料通过尺寸为810×450,料架最大举升高度为2100,料架最大装车高度1500,大臂最大回转角度730,扒渣装车效力60m3/h,

自卸汽车说明书

自卸车及侧翻车 说 明 书 四平奋进专用汽车有限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3) 一、液压倾卸机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方法 (4) (一)气控制倾卸机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4) (二)软轴控制倾卸机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方法 (6) 二、新车检查及走合 (8) 三、使用注意事项 (8) 四、技术保养 (13) 五、运输与贮存 (15) 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15) 七、侧卸汽车说明书 (17) 八、质量保证 (18)

前言 欢迎您选用四平奋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 吉林省四平市四平奋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国家民用改装汽车目录内企业。本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半挂车系列、自卸车系列、厢式车系列、全挂车系列、罐式车系列等五大系列。 旭达牌自卸汽车所选用的底盘有东风、解放、红岩、濠沃、欧曼、北奔等中外知名自卸车底盘。整车设计合理新颍,性能优越,经济性好,并根据车型、吨位、使用性能等合理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种倾卸举升机构,力求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耐用易修等特点。 为用好新车,请您务必要首先认真阅读本说明书,这非常重要:以便尽快掌握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内容,这样将为您提高出车率,获得最佳效益提供帮助。在未熟知使用说明书并确认已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之前,切勿操纵自卸车举升机构,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事故! 本说明书仅就液压系统工作原理,使用操作方法及改装部分的维护保养等加以说明,关于汽车底盘车身结构、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总成的技术性能、技术参数及维护保养等内容,请阅读随车的底盘说明书,如遇有特殊情况,请及时与售后服务科联系,我们愿为您提供快捷、周到、满意的服务。 所有车型因产品改进而进行的小的局部的结构改动以及小的技术参数的变化,恕不另行通知,请谅解。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高位自卸汽车设计说明书

题目:高位自卸汽车 目录 摘要 ..................................................................................................................................... - 2 - 1基本要求 ..................................................................................................................... - 3 - 1.1设计要求 .............................................................................................................. - 3 - 1.2设计提示 .................................................................................................................. - 4 - 2机构选型设计 ................................................................................................................. - 5 - 2.1举升机构基本要求 .................................................................................................. - 5 - 2.2举升机构方案比较 .................................................................................................. - 5 - 2.2.1平行四边形举升机构 ....................................................................................... - 5 - 2.2.2双滑块推动举升机构 ....................................................................................... - 6 - 2.2.3剪式举升机构 ................................................................................................... - 7 - 2.3翻转机构基本要求 .................................................................................................. - 8 - 2.4翻转机构方案比较 .............................................................................................. - 8 - 2.4.1车厢直推滑块翻转机构 ................................................................................... - 8 - 2.4.2连杆直推滑块翻转机构 ................................................................................... - 9 - 2.4.3连杆斜推滑块翻转机构 ................................................................................... - 9 - 2.6后箱门打开机构方案比较 .................................................................................... - 10 - 2.6.1直杆联动顶开机构 ......................................................................................... - 11 - 2.6.2直杆伸缩顶开机构 ......................................................................................... - 11 - 2.6.3圆弧联动顶开机构 ......................................................................................... - 12 - 3总体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验证 ............................................................................... - 13 - 3.1总体机构运动简图 ................................................................................................ - 13 - 3.2机构自由度验证 .................................................................................................... - 14 - 3.2.1举升机构 ......................................................................................................... - 14 - 3.2.2翻转机构 ......................................................................................................... - 15 - 3.2.3后箱门打开机构 ............................................................................................. - 16 - 4机构尺度综合分析 ....................................................................................................... - 16 - 4.1举升机构尺度分析 ................................................................................................ - 17 - 4.2翻转机构尺度分析 ................................................................................................ - 17 - 4.3后箱门打开机构尺度分析 .................................................................................... - 18 - 5机构运动分析 ............................................................................................................... - 20 - 5.1举升机构运动分析 ................................................................................................ - 20 - 5.2翻转机构运动分析 ................................................................................................ - 21 - 5.3后箱门打开机构运动分析 .................................................................................... - 22 - 5.4机构运动线图 ........................................................................................................ - 23 - 5.5机构运动循环图 .................................................................................................... - 23 -

自卸车底盘设计特点分析

自卸车底盘设计特点分析 自卸车一般由于其使用路况和工况较差,且装载质量较大,需要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承载性、可靠性、路况和环境适应性、改装适应性等,对底盘的性能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底盘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超载力度的加大,节能减排的政策影响,以及区域销售的特点日益突出,自卸车既要进一步提高对各种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又要对保护公路和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在设计开发中出现分类化特点,出现了如轻量化自卸车底盘、公路型自卸车、工地型自卸车等细分类型,自卸车底盘设计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良好的动力性 自卸车多用于运输土石方、砂石料、煤炭、矿石等,主要行驶于二级及以下公路或非公路地区,如工地、矿区、山区及丘陵地带,地形条件多为长坡、陡坡、多弯,由于运输物质质量大,路况较差,需要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以适应爬坡、重载的需要。这类车型的常用车速都在40~60Km/h(等级道路)或10~30Km/h(矿区),最高车速70-90km/h左右。自卸车的运行工况对车辆的传动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重载、路况差,且发动机经常运行于低转速区,要求发动机扭矩较高,并且低速扭矩大,以适应重载低速爬坡的动力需求,并以充足的后备功率适应路况差的要求。 由于工况较恶劣,自卸车离合器后备系数往往大于同等总质量的载货汽车。离合器后备系数 即为离合器总成滑动摩擦扭矩与发动机最大扭矩的比值,它反映了离合器传递发动机最大扭矩的可靠程度。据相关离合器厂家推荐的离合器后备系数如下:自卸车2.2—3.0,中、重型货车1.7—2.1。如果后备系数选择过小,不能可靠地传动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由于自卸车重载起步冲击较大,容易造成离合器打滑烧蚀等故障;如果后备系数选择过大,则不能有效防止传动系过载,并且易造成操纵沉重。 为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使得车辆在低速重载时具有高动力性,空载回程时具有较高车速,变速箱速比范围要求渐宽,变速箱趋向多档化,目前市面上4X2工程车已用到8、9档箱。变速箱速比的选择方面,一般来说,用于较差

重型卡车(三轴)底盘系统设计

目录 引言 (3) 1 重型卡车(三轴)的底盘总布置设计 (4) 1.1 汽车设计对象的选定 (4) 1.2 整车设计的任务,原则和目标 (4) 1.3 拟定总体方案 (4) 1.4 整车形式的选择 (5) 1.5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6) 1.6 整车质量参数估算 (8) 1.7汽车主要性能参数选择 (12) 1.8汽车发动机的选型 (15) 2 汽车传动系参数的选测 (18) 2.1最小传动系的选择 (18) 2.2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18) 2.3变速器档位数的选择 (19) 2.4 离合器的选择 (21) 2.5 驱动桥的选择 (22) 2.6万向传动装置的选择 (22) 3汽车行驶系各大总成选择 (23) 3.1车架的选择 (23) 3.2前桥的选择 (24) 3.3悬架的设计 (24) 4 转向系统的设计 (27) 4.1转向器形式的选择 (27) 4.2转向盘的设计 (27) 4.3循环球式转向器参数选择 (28) 4.4螺杆、钢球、螺母传动副设计 (28) 4.5转向摇臂轴直径的确定 (29) 5制动系统选择 (31)

5.1制动器 (31) 5.2制动驱动 (31) 6各部件在底盘上的布 (32) 6.1发动机的悬置 (32) 6.2散热器,冷凝器的布置 (32) 6.3排气管的布置 (32) 6.4蓄电池的布置 (32) 结论 (33) 致谢语 (34) 参考文献 (35)

引言 载重汽车,是运载货物和商品用的一种汽车形式。包括自卸卡车、牵引卡车、非公路和无路地区的越野卡车和各种专为特殊需要制造的卡车。三轴重型卡车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故障少,载货量大和便于维修的优点。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三轴重型汽车不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其质量利用系数,具有较大的速度范围和较高的传动效率,控制与操纵更完善,更方便。 汽车的设计与生产涉及到许多领域,其独有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等众多指标,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汽车底盘系统包括了制动系统,行驶系统,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分别承担了传输驱动力;支撑整车以及整车各部分重量;控制汽车行驶方向;保证汽车平稳制动的作用,对整个汽车的安全平稳行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汽车设计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通过对三轴式重载货车底盘的观察、分析,准确地理解三轴式货车底盘的样式以及主要组成部分,从而自行设计三轴式重载货车底盘部分组成。。设计计算的目的是从所需要的性能出发,确定个部分的特性,参数(如发动机功率、变速器各挡传动比、主减速器传动比、转向系等),并通过性能分析来检查这些特性参数与整车参数的匹配情况,从而进一步修改这些参数,保证预定的主要性能指标。 本课题为“三轴载重卡车底盘系统设计”,底盘系统是汽车行驶安全的最重要的系统,它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最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本设计旨在结合中外自卸车底盘设计的成果,对三轴重型卡车的底盘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高位自卸汽车的设计

高位自卸汽车设计 说明书 班级:车辆五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2年3月到6月 摘要 目前国内生产的自卸汽车其卸货方式为散装货物沿汽车大梁或者侧向卸下,卸货高度都是固定的。若需要将货物卸到较高处或使货物堆积得较高些,目前的自卸汽车就难以满足要求。为此需设计一种高位自卸汽车,它能将车厢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再倾斜车厢卸货。为实现这个目的,先将车厢举升然后翻转车厢进行卸货,可以将车厢举升到任意高度后停止举升,然后车厢翻转以达到自动卸货。 高位自卸汽车的设计要求是具有一般自卸汽车的功能。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平稳地举升到一定的高度。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车厢后移量为a。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 不得超 max 过1.2a。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举升和翻转机构的安装空间不超

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结构尽量紧凑、简单、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为了实现高位自卸汽车的设计要求,再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把工作分解,使用举升机构实现车厢的举升,在举升过程中通过关闭或打开液压缸的进出油路使举升机构稳定的停止在任意高度;使用翻转机构实现车厢翻转,车厢翻转只要实现最大翻转角度达到设计要求和结构在翻转过程中的平稳就可以了。就机构设计要实现的目的来看,机构上的点没有要求具体的运动轨迹,只要实现指定位置的机构的综合就可以了,这个设计主要是通过四杆机构来实现。就机构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机构分析还要考虑到结构的受力和结构的稳定即使用过程中维护的方便。 关键词:高位举升翻转自卸 目录 一背景资料........................................................ 二设计题目........................................................ 2.1 设计简介和母的............................................. 2.2 设计条件和设计要求......................................... 三执行机构设计.................................................... 3.1 举升机构的设计............................................. 3.2 翻转机构的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