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专项训练精品

合集下载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是谁的作品?答案:李白2.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哪位诗人?答案:王之涣3. 题目:请回答《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冬季4.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属于元代文学家郑樵的作品?答案:《劝学》5. 题目:请回答《离骚》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屈原6. 题目:请回答《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缀夜山明》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春季7. 题目:请回答《游子吟》是谁的作品?答案:孟郊8. 题目:请回答《七步诗》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曹操9. 题目:请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10.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共有几个字?答案:10个字11. 题目:请回答《夜泊牛渚怀古》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杨万里12.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是王勃的作品?答案:《滕王阁序》13. 题目:请回答《望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杜甫14. 题目:请回答《行路难》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李白15.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的作者是哪位古代文学家?答案:李白16. 题目:请回答《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17.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词是苏轼的作品?答案:《水调歌头》18. 题目:请回答《终南山》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王之涣19. 题目:请回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20. 题目:请回答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是《长恨歌》?答案:白居易... (以下省略)这是一份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计50题。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其二)卢象升①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

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

绝影②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

[注]①明末,清兵入侵,卢象升是朝廷所倚重的军事将领之一。

①绝影:良马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写了作者亲见天柱孤危欲折、将士血洒疆场,亲闻画角声声、熊狐惊吼,是一首忧国忧民的壮歌。

B.本词上阕借“问天”表达对国事的忧虑。

面对既艰难危急又孤立无援的国势,作者不由得忧心如焚。

C.这首词情感的抒发富于变化。

上阕的压抑愁闷为下阕的豪情满怀做出了铺垫,层层推进,笔力不凡。

D.这首词直率粗犷,豪气勃发。

作者遣辞造句,无不精心打磨,尽情地吐露自己的苦闷与豪情,动人心魄。

2.古人作诗填词写文讲究引经据典,卢词开篇以屈原“问天”之典含蓄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

下列选项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B.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C.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3.有人评价卢象升此词“沉雄哀激”,请结合词句谈一谈作者是如何分别表现“哀”与“激”的。

参考答案:1.A2.C3.“哀”:动作描写。

“搔首”“问天”“摩巨阙”三个动作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内心压抑、悲愤的情绪。

比喻手法。

作者将正遭受战火而飘摇欲倾的明朝比喻为“欲折”的“天柱”,为国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精炼字词。

“空”“独”两字自叹势孤力单,无回天之功,是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的无奈与悲凉。

“激”:运用典故。

“燕然勒”化用汉代窦宪率兵破匈奴单于,刻石勒功而返的典故。

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激越心情。

虚写想象。

“绝影”等三句展现了一幅骏马奔驰、冲锋陷阵、克敌制胜、勒铭记功的英雄凯旋图景。

表现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阅读练习题0821(古代诗文+语言文字运用+名著阅读)(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阅读练习题0821(古代诗文+语言文字运用+名著阅读)(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5小题。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

晟幼孤,奉母孝。

往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

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

魏博田悦反,晟为神策先锋,与河东马燧等合兵攻之。

晟内攻郑景济,而外抗朱滔等,自正月至五月不解。

李怀光屯咸阳凡八旬,帝数促战,以伺贼隙为言,卒不出兵,阴通朱泚,反迹浸露。

晟恐二盗合以轧之,则卑词厚币,伪致城于怀光者。

时敖仓覂,调畿内赋,不淹旬,刍米告具。

乃陈兵下令曰:“国家多难,乘舆播迁,见危死节,自吾之分,公等此时不诛元凶,非豪英也,渭桥断贼首尾吾欲与公戮力一心建不世之功可乎”士皆雪泣曰:“惟公命。

”贼伏千骑出官军背,晟以麾下百骑自驰之,贼惊溃,禽馘略尽。

余党悉降。

贞元三年,帝坐宣政殿引见晟,备册礼,进拜太尉、中书令,罢其兵。

通王府长史丁琼见晟曰:“以公功,乃夺兵柄,夫惟位高者难全,盍蚤图之?”晟曰:“君安得不祥之言?”执以闻。

诏为晟立五庙,追贲高祖芝以下祔其主,给牲器床幄,礼官相事。

薨,年六十七。

帝闻流涕。

册赠太师,谥曰忠武。

及葬,又御望春门临送,遣谒者宣诏于柩车。

晟性疾恶,临下明。

每治军,必曰:“某有劳,某长于是。

”笃分义,隆于故旧。

岚州刺史谭元澄尝有德于晟,后贬死。

晟既贵,直其枉,诏赠元澄宁州刺史,晟抚其二子,为成就之。

在凤翔,尝曰:“魏征以直言致太宗于尧舜上,忠臣也。

我诚慕焉。

”行军司马李叔度曰:“彼缙绅儒者事,公勋德何希是哉’”晟曰:“君失辞。

晟幸得备将相,苟容身不言,岂可谓有犯无隐邪?是非唯上所择尔。

”叔度惭。

故晟每进对,謇謇尽大臣节,未尝露于外。

治家以严,子侄非晨昏不辄见,所与言未尝及公事。

正岁,崔氏女归宁,让曰:“尔有家,而姑在堂,妇当治酒食,且以待宾客。

”即却之,不得进。

达礼敦教类若此。

(选自《新唐书·李晟列传》,有删减)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高中2024届古代诗文阅读训练

高中2024届古代诗文阅读训练

高中2024届古代诗文阅读训练(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西望A武昌B诸C山D冈E陵F起G伏H草木I行G列K烟消L日出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舍,三十里,计算距离的单位,“一舍”的“舍”与“退避三舍”的“舍”都指距离。

B.蓬户,指用蓬草编门,“蓬户”中的“户”与后文“瓮牖”中的“牖”的意思并不相同。

高中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

高中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欧阳修惊喜,殿试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商隐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官员B. 平民C. 将军D. 皇帝3. 以下哪首诗是王维创作的?()A. 《登鹳雀楼》B. 《鸟鸣涧》C. 《夜泊牛渚怀古》D. 《凉州词》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晏殊5.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A. 潮汐B. 草木荣枯C. 雨雪D. 风云变幻6.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画龙点睛C. 亡羊补牢D. 指鹿为马7.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高兴C. 讲解D. 说服8. 《离骚》是哪位诗人的代表作?()A. 屈原B. 宋玉C. 嵇康D. 陶渊明9.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诗经》?()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发生在哪个章节?()A. 第一回B. 第七回C. 第十四回D. 第二十一回二、判断题:1. 《庐山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2.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家为僧。

()3. 《师说》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4. 《满江红》是岳飞表达抗金救国壮志的词作。

()三、填空题:1.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______”。

2.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下一句是“______”。

3. 《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是“______”。

4. 《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的下一句是“______”。

精选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

精选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

精选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宋]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②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

②迁流: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

③齐优: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1.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江声不尽草木秋2.(1)同:都借孙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异:①辛词以“无觅孙仲谋处”表达遗憾和失落之情;②陆诗以“何须似仲谋”表达激愤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江水不尽”用流水的奔流不息,来写“英雄遗恨”之多之绵长;“草木秋”写秋天到来,草木零落,表现时光的流逝。

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注意填空时,第一处填写“不尽”“江声”或整句均不得分;第二处填写“秋”或整句均不得分。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

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

此联表达的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遗憾。

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

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山西专用)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一、(2024年·山西省大宁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班级开展“探寻文人风骨”主题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蓃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1.周敦颐喜爱莲花“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却并不妖艳,赞扬其高洁的品质;范仲淹“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仁人的情怀,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

(根据加点字的意思填空)2.声声问句觅知音。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周敦颐发出“对于莲花的喜爱,”的感慨,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高呼“”,悲凉慷慨,读之令人感喟。

【明其志·汲取精神养分】3.班级制作“诗词中的文人风骨”主题版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找出适合张贴在版面上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诗句:理由:4.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探究,同学们对“文人风骨”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请结合【甲】【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王含①作庐江郡,贪浊狼藉②。

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③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④,充晏然神意自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条件、认识、问题、现代、特点、作用、设置、分析古代诗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与狐谋皮①周人②有爱裘而好珍羞③,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④之珍而与羊谋其羞。

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⑤。

何者?周人之谋失之。

【注释】①与狐谋皮:和狐狸商量剥它的皮做裘衣。

②周人:周地的人。

③珍羞:珍奇贵重的食品。

④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猪和羊称为“少牢”。

⑤一牢:一只羊。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与狐谋.皮聚室而谋.曰B.周人之谋失.之失.道寡助C.五年不具一牢.亡羊补牢.D.言未卒.士卒.多为用者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C.出让看火.伴D.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3.填空。

(8分)(1)“与狐谋皮”是成语,又引申为成语比喻(2)体现“周人”迂腐而痴呆的两个句子是:(3)描写狐、羊听说周人将“谋皮”“食之”而纷纷躲避的句子是:(4)点明周人没有制裘,食“珍羞”的句子是4.翻译文中画线句。

译文:5.本文的寓意是什么?(6分)(二)指鹿为马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

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

”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也。

”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

”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鹿,半言马。

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自而从邪臣之说。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陛下以臣言不然B.言师采药去C.群臣半言鹿,半言马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填空。

(3分)“丞相何为驾鹿”一句式的特点是。

其中应为的倒装。

3.请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4分)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自而从邪臣之说4.“指鹿为马”的意思是,比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丞相何为驾鹿?译文:(2)群臣半言鹿,半言马。

译文:6.赵高为什么要指鹿为马?(6分)(三)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仁时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分)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译文: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5分)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6分)(四)粤人食芝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

以归,谓其妻子曰:“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

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

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

其子视之,曰:“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

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

”乃食其余,又死。

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8分)(1)天不妄.与也()(2)入咽.而死()(3)采山而得.菌()(4)其大盈.箱()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6分)(1)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

译文:(2)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

译文:3.阅读第一段,对粤人的死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采得毒菌误以为是神芝B.以为自己有成仙之分C.“沐浴,齐三日”D.烹食毒芝4.既然粤人已烹食毒芝而死,为什么其子及同室者仍然“食其余”?(5分)5.阅读这则寓言,你吸取了哪些教训?(6分)(五)岑参立节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之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②畏人予人者骄人③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无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④其节也。

”【注释】①致邑:给(他)一块领地。

②受人者:接受别人东西的人。

③骄人:傲视别人。

骄,动词,对人“骄”。

④全:保全。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臣闻之”一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辍耕之.垄上B.怅恨久之.C.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D.孔子闻之.曰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4分)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无畏乎?3.下列与“不我骄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A.微斯人,吾谁与归B.子何恃而往C.甚矣,汝之不惠D.何以战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曾子衣敝衣以耕译文:(2)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译文:5.鲁君派使者送领地给曾子,曾子为什么不接受?(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6.请用一句俗语概括曾子的“立节”含义。

(5分)(六)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茸,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①,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注释】①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分)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译文: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5分)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6分)(七)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8分)(1)或.谓之曰()(2)以.子之所长()(3)徙.于越()(4)欲使无穷.()2.找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3分)A.而越人被发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屦为履之也D.诲女知之乎3.翻译文中画线句。

(4分)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译文: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鲁人徙越的主观条件是:。

(2)越国人的风俗习惯是:。

(3)鲁人徙越的最终结果是:。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分)(八)入木三分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百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此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认真通读全文,用“/”标出下列句子的通读节奏。

(4分)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6分)(1)恐不能秘.之()(2)待尔成人,吾授.也()(3)不盈.期月()3.“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中“语”的意思与下列句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B.其夫呓语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此子必蔽吾名!译文:5.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0分)原因:认识:(九)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分)(1)邻居有烛而不逮.()(2)衡乃与其佣.作()(3)资.给以书()(4)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已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6分)(十)司马光苦读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8分)(1)患.记问不若人()(2)迨.能倍诵乃止()(3)迨能倍诵乃.止()(4)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概括主旨的句子是(3分)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C.书不可不成通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也。

(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5.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4分)(十一)鲍(bào)君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本主来,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

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

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2)问其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译文:(5分)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4分)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