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三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学案.docx

合集下载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期末复习提升学案 湘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期末复习提升学案 湘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防治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草地退化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牲畜舍饲等湿地干涸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荒漠化自然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砍伐;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数量练习1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表(“△”越多,危害越严重省级行政区简称甲类乙类丙类丁类粤△△△△△△△△滇△△△△△△△△△新△△△△晋△△△△△△(1)甲、乙、丙、丁类环境问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乙类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3)防治丁类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危害(2)土质疏松;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3)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植被破坏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发展生态农业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答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⑪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答案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材料二新华社北京XX年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

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6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后果: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2.原因:人们对生物资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加之对生物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答呈正相关亦可) 2.由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水土流失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答案降水风地形土壤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环境的保护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环境的保护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环境的保护教案标题:环境的保护教案作者:XXX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了解环境问题的来源和影响;3. 学会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定义和意义;2. 环境问题的来源和影响;3. 环境保护计划的制定。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学会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资料;2. 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3. 材料和图片展示。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们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保护环境?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Step 2:呈现新知(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环境保护的定义和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和实例,向学生们展示环境问题的来源和影响。

Step 3:讨论与思考(20分钟)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制定一份环境保护计划。

要求学生考虑包括居民、学校、政府等方面的保护措施,并列出相应的理由和建议。

Step 4: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简要解释他们制定这些计划的原因和目的。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们思考: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有什么可以做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其他环境保护的实例,拓宽自己的视野;2. 学生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实践;3. 学生可以加入学校的环保组织或者成立自己的环保小组,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中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表达;2. 评价学生制定的环境保护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 收集学生在课后调研和实践中的总结和反思。

2023年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教案

2023年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教案

2023年高中地理人教版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及意义;2.掌握环境问题的现状和主要原因;3.了解环境污染的分类及其影响;4.认识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5.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现状和主要原因;2.环境污染的分类及其影响;3.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1.环境污染的分类及其影响;2.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环境保护概述环境保护是指为了维护和改善地球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完整性,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它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环境污染和破坏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第二节:环境问题的现状和主要原因1.水污染水污染是指将各种有害物质排放到水体中,使水质变差的行为。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水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均造成了严重威胁。

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现象。

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和燃煤等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等。

3.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壤质量下降或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的土地功能减弱的过程。

过度的农业活动、城市化进程和工业污染等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土地退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恢复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分类及其影响1.水污染的分类及影响(1)有机污染物:如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和农业化肥中的氮、磷等,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2.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影响(1)颗粒物污染:如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会导致空气浑浊,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2)酸雨: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形成强酸性降水,破坏植被、水体和建筑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小专题学案 环境保护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小专题学案  环境保护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小专题学案环境保护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小专题环境保护1.2[真题诊断][示例1](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答题模版]第一步:一眼看穿命题点,勾画材料关键词(1)“侧向枝条多”――→联想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生长;“种子多”――→联想繁殖快(易扩散)。

(2)“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联想考查植物入侵的危害。

第二步:一眼看透采分点,选择答题角度植物入侵指某种植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在当地适宜的土壤、气候和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繁殖,并取代原有植物。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示例2](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答题模版第一步:一眼看穿命题点,勾画材料关键词(1)“红色荒漠”――→联想考查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等知识。

(2)“人工种植”“自然恢复”“不同的植被景观”――→联想考查植被生态作用的比较。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认识保护植被的举措。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举措。

一、保护植被,防备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损坏(1)原由: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结果: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举措(1)发展生态农业①增强政策指引。

②增强乡村住区建设。

③增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增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①增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备建设的环境管理。

②落实水土保持工程举措,恢复植被。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法是成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①成立动物园、植物园。

②成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一、判断题1.生态柔弱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域。

()2.乡村能源构造不合理是造成植被损坏的重要原由之一。

()3.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法是成立自然保护区。

()4.在小流域内,对能够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鼎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

()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为了改良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丛林覆盖率从当时的16.5%提升到 18.2%。

以下举措中,能迅速有效提升丛林覆盖率的有()①持续创造防备林系统②实行退耕还林工程③增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析:选 A。

从题干中要点词“提升”剖析。

创造防备林系统及实行退耕还林能提升森林覆盖率,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都是对丛林的保护举措,能够减少对丛林的损坏、砍伐。

7.以下改良我国丛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有()①在青藏高原地域创造用材林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③在江南丘陵地域栽种经济林④在城郊创造生态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分析:选 C。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最新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最新

3.3 生态环境保护 学案(湘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的原因⎩⎪⎨⎪⎧ 发展传统① 不合理开发利用②2.后果:导致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

3.采取措施:植被保护与⑤____________有机结合,扩大和⑥____________。

(1)发展生态农业a .理论指导:⑦________学。

b .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⑧______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c .目的:保护农业⑨________,实现农业的⑩______________。

d .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______和________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__________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e .措施:加强__________引导;加强____________建设;加强____________,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a .原因:矿产资源开发、______________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b.要求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______________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对生物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a.含义:在野生动植物的________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的方式。

b.措施:建立____________。

(2)迁地保护a.含义: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

b.措施:建立________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____________种质库。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三地理教案生态环境保护学案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定位]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植被破坏
(1)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2)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2)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
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
答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
(1)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⑪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
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
答案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 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

加强土地和水资源保护,五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289万亩。

(1)图中信息说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简述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

(2)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3)开发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写出两个导致这些问题的开发和建设活动类型。

(4)报告中的“新增沼气用户”是为了改变农村的__________结构,目的是什么?
(5)报告中继续推进“生态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2)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3)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答出两点即可)
(4)能源消费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人们对乔木、灌木、草等传统能源的需求,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5)减少人为的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反思归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措施具体表现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平整土地、开展土地复垦等
农业技术措施改良灌溉方式和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科学施肥、选育良种、深耕改土、轮作套种、地膜覆盖等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生态恢复与建设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牧区水井数量;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整农、林、牧用地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还牧
开发风能、太阳能、农村小水电、沼气,营造薪炭林等,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迁移应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10年来,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1)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看,退耕还林还草具有哪些效益?
(2)从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属于________(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

(2)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植被保护。

解析第(1)题,“退耕还林还草”将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是题眼,主要从其生态效益归纳。

第(2)题,“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政策。

探究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探究活动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如果申请专利,他将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墨西哥电信大亨)、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沃伦巴菲特(美国著名投资人)等人成为全球首富。

而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

据此回答(1)~(3)题。

(1)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A.要保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D.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
(2)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优质水稻的实验地点应在()
A.西北地区,温差大,有利于水稻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B.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可使水稻基因突变
C.海南岛,生长期长,可缩短实验的时间
D.东北地区,可利用黑土地肥沃的土壤培养优质水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人类应加以保护
B.人类只需要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
C.解决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科技创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1)B(2)C(3)A
解析第(1)题,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第(2)题,培育水稻良种需要进行无数次的实验,海南岛热量丰富,复种指数高。

第(3)题,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大的直接、间接使用价值以及潜在价值,对人类影响极大。

反思归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质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迁移应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入侵的江脂大小蠹1999年在山西省大面积爆发,使山西省1/3的油松林在数月间毁灭。

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豚草,入侵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广东的微甘菊,沿海地区引进的大米草等的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材料二生物入侵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如澳大利亚曾经兔子成灾;新西兰引进鼬鼠,造成森林破坏,并使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传染上结核病;金苹蜗牛入侵泰国,造成稻田绝收等。

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告诫我们:人类千万不要盲目地破坏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平衡,因为一个物种无论是灭绝,还是过量繁殖,都会危及与它相关的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1)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

(2)引进外来物种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答案(1)积极作用:丰富人们食物品种和农业生产类型。

消极作用:造成生物入侵,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

(2)做好出入境检验,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解析引进外来物种有利有弊,可以丰富人们生活,推动生产发展,但也有可能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通过检验检疫进行谨慎地引进物种。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