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粒度分析报告模板 筛分法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试验:
复核:
批准:
单位(章)
析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 取样编号: 试验日期: 报告日期: LY-DJ2-JL-TG-1101-23-01 LY-DJ2-JL-TG-1101-23-01 2011年1月23日 2011年1月24日
mm的试样占总试样质量百分数(%) 试样占总试样质量百分数(g) 时所取试样质量(g) d15 42.308528 曲率系数 CC=d
试样名称或定名
试 验 结 果 留筛 累积留筛 小于该孔径 试样质量 试样质量 试样的质量 0.0 0.0 13256.0 0.0 0.0 13256.0 0.0 0.0 13256.0 957.0 957.0 12299.0 1126.0 2083.0 11173.0 2435.0 4518.0 8738.0 3241.0 7759.0 5497.0 2450.0 10209.0 3047.0 852.0 11061.0 2195.0 852.0 11913.0 1343.0 751.0 12664.0 592.0 421.0 13085.0 171.0 154.0 13239.0 17.0 15.0 13254.0 0.0 2.0 散失占总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红层软岩(强风化泥岩夹砂岩) 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小于某粒径之土质量百分数 (1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0 10 1
土粒直径(mm) 检测评定依据: 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局部修订)设计施工图。
试验意见: 该填料属红层软岩(强风化泥 。
d60
不均匀系数Cu=d60/d10 d10 16.91 #NUM! 不均匀系数Cu规定大于5 曲率系数Cc=d230/(d10*d60) 42.31 系数 #NUM! #NUM! 曲率系数Cc规定1~3 41.468014 10 22.985818 d10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篇一:砂的筛分实验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mr?Ad300Ad200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mr?式中:mr—筛余量,gD—筛孔尺寸,mm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仪对砂的颗粒大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筛分结果,了解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实验原理:筛分是指利用多个大小不一的筛网将物料进行筛选,通过筛子的大小来分离不同粒度的微粒,以达到粒度分布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的筛分仪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它主要由筛框、筛网及振动机构等组成。
实验步骤:1. 将精细筛、中筛和粗筛分别码放在上下各两架筛分机上,记录各个筛子的筛孔大小和编号。
2. 取一定量的砂样(约200g),称量后放入上端精细筛内。
3. 开启筛分机开关,通过振动使砂样开始筛分。
4. 分别取下精细筛、中筛和粗筛中的砂样,进行称量、计算及记录,得到每个筛孔内所含砂样的质量,最后计算得到分布率和累积率。
实验结果:经过筛分后,得到的砂的颗粒大小分布率如下表所示:筛孔编号筛孔大小(mm)筛孔内砂样质量(g)分布率(%)累积率(%)1 0.063 4.98 2.49 2.492 0.125 14.40 7.20 9.693 0.250 38.10 19.05 28.744 0.500 65.22 32.61 61.355 1.000 50.76 25.38 86.736 2.000 13.54 6.77 93.507 大于2.000 2.00 1.00 94.50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次砂的筛分结果中,砂的颗粒大小分布单峰,集中在0.5mm以下,其中0.25mm以下的颗粒占总量的48.74%,大于2mm的颗粒占比不到1%。
而累积率曲线呈现出明显的S形,说明随着筛孔尺寸的增大,砂的颗粒细度逐渐增大。
通过对筛分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该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后期不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结论:通过本次砂的筛分实验,得到了砂样的颗粒大小分布率和累积分布率。
分析结果表明,砂样的颗粒单峰集中在0.5mm以下,颗粒分布逐渐增大,为后期不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状物质,其粒径大小对于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砂的粒度分布情况,筛分析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土工、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分析方法,对砂的粒度进行定量研究。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选用的砂样品来源于自然砂矿,经过采集、清洗、干燥等处理后,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试样。
2. 实验仪器和设备:a. 筛分机:采用国家标准GB/T 6003-2017中规定的筛分机,具备可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功能。
b. 筛网:采用标准筛网,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125mm、0.063mm等规格。
3. 实验步骤:a. 将筛分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连接电源。
b.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筛网安装在筛分机上,并确保筛网与筛分机之间无间隙。
c. 取适量的砂样品放入筛分机的进料口,并启动筛分机。
d. 经过一定时间的筛分过程后,关闭筛分机,记录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质量。
e. 将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转移到相应的容器中,并称量其质量。
f. 根据筛网孔径和砂样品质量,计算出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砂样品在不同筛网上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通过对筛余量和筛通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情况。
1. 筛余量分析:筛余量是指砂样品中未能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根据筛余量的大小,可以判断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余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
2. 筛通量分析:筛通量是指砂样品中能够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筛通量的大小反映了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通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少。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曲线,以直观地反映砂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特征,如中值、偏度和峰度等指标。
砂岩粒度分析报告模板(筛分法)

2
1上,将称好的试样Fra bibliotek入最上层筛子,加上筛盖。 3)开启振筛机,震动 10 分钟,然后依次将每层筛子取下,用手
筛分,若 l 分钟所得筛下物料量小于 0.05g,则认为已达筛分终点, 否则要继续手筛至终点。
4)小心取出试样,分别称量各筛上和底盘中的试样质量的误差, 并记录于表中。
5)将最低层的最小颗粒取出,利用沉降分析仪进行细分颗粒粒 度。
检测报告
Analysis Report
检测项目
砂岩粒度分析
Item ———————————————————————
送样单位
***
Company ———————————————————————
送样人
***
Liaison with ———————————————————————
地区/井号
***
Location / Well ———————————————————————
样品块数
1
报告页数
Sample Count ——————— Page Count ———————
检测人
***
审核人
***
Analyzed by ——————— Checked by ———————
报告日期
2017 —————
年
Date
Y
1 ————
月
1 ————
日
M
D
***
一、实验原理 本测试采用沉降法-筛析法对岩石粒度进行测试。对小于 74 微米 的颗粒,采用沉降法;对粒径大于 74 微米的岩石颗粒,采用筛析法 进行分析。 沉降法原理:微细粒固体颗粒在流体介质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与其 粒度直径平方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定颗粒的沉降速度来确定其粒 度。 筛析法原理:选取合适的筛网,应用干法筛分避免很细的颗粒附 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其筛析结果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 颗粒的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微 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 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 二、实验器材 1.沉降粒度分析成像系统; 2. 标准筛 1 套; 3. 振筛机 1 台; 4. 托盘天平 1 架; 5.烘箱 1 个。 三、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 100-500 克。 2)套筛按孔径由大至小顺序放好,并装上筛底,安装在振筛机
砂筛分析报告

砂筛分析报告引言砂筛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砂土粒径分布的实验方法。
通过将砂土样品通过一系列筛网进行筛分,并根据各筛网上留下的颗粒数量来计算出粒径分布曲线,从而了解砂土的颗粒分布情况。
本报告旨在对进行的砂筛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和设备–砂土样品–筛网组件–秤量器具–清洗容器–集水容器–电子计时器2.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目的和样品数量。
2.将砂土样品收集并通过筛网进行粗筛,以去除大颗粒。
3.将经过粗筛的砂土样品分批放入筛网组件,依次进行细筛。
4.在每个筛网下方放置集水容器,以收集通过筛孔的颗粒。
5.将每个筛网上的颗粒进行称量。
6.清洗筛网和颗粒,并记录筛网编号和颗粒重量。
7.计算并绘制颗粒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在进行砂筛分析实验后,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粒径范围(mm)通过颗粒(g)2.00 - 1.00 1001.00 - 0.50 2500.50 - 0.25 3000.25 - 0.125 1500.125 - 0.063 800.063 - 0.032 400.032 - 0.016 200.016 - 0.008 10<0.008 5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砂土样品的颗粒分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粒径减小,通过颗粒的重量逐渐减小,符合砂土颗粒分布的基本规律。
在砂筛分析中,通常使用颗粒分布曲线来表示砂土样品的粒径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绘制出以下砂土颗粒分布曲线:砂土颗粒分布曲线砂土颗粒分布曲线从上图可以看出,砂土样品中的颗粒主要集中在0.25 - 0.125 mm和0.50 - 0.25 mm的粒径范围内,而较大和较小的颗粒数量相对较少。
根据砂土颗粒分布曲线的形状,我们可以对砂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当曲线越平坦时,砂土的工程性质越好;而当曲线越陡峭时,砂土的工程性质越差。
结论根据本次砂筛分析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砂土样品的颗粒分布主要集中在0.25 - 0.125 mm和0.50 - 0.25 mm的粒径范围内。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砂筛分实验报告引言:砂筛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颗粒分析方法,通过筛分不同粒径的砂样,可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本实验通过采用标准筛网,对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进行筛分,以获取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并进一步研究砂土的工程性质。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标准筛网、筛分器、天平、砂样等。
标准筛网由一系列筛孔大小递增的筛网组成,常用的有20mm、10mm、5mm、2.5mm、1.25mm、0.63mm、0.315mm等规格。
2. 实验步骤:a. 将砂样取出,并将其充分干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 准备好标准筛网,将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放置在筛分器上。
c. 将砂样均匀地放在最上层的筛网上,然后盖上盖板。
d. 将筛分器放在振动筛上,开启振动筛进行筛分,时间一般为15分钟。
e. 关闭振动筛,取下各层筛网上的砂样,用天平称量每层筛网上的砂样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筛孔大小下的砂样质量数据,进而可以计算出每个筛孔下的砂样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
颗粒分布曲线是以筛孔孔径为横坐标,通过率为纵坐标的曲线,用于表示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在筛分过程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颗粒分布曲线,可以初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颗粒分布曲线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砂样通过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更容易通过较大的筛网,而较小颗粒的砂样则更容易被截留在较小的筛网上。
2. 颗粒分布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形曲线。
在初始阶段,通过率迅速下降,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容易通过较大的筛孔;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通过率下降速度减慢,直至达到一个极小值;然后,通过率开始逐渐上升,这是因为较小颗粒的砂样开始通过较小的筛孔。
3. 通过率最大值对应的筛孔孔径称为最大通过颗粒径。
最大通过颗粒径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砂土的颗粒组成。
砂岩粒度分析报告模板(薄片图像粒度)

0.00
24 ~0.0372 ~4.7500
1.07 98.52
12 ~0.2973 ~1.7500 0.00
0.00
25 ~0.0313 ~5.0000
0.48 99.00
13 ~0.2500 ~2.0000 0.00
0.00
26 <0.0313 >5.0000
1.00 100.00
粒
砾石
巨砂
粗砂
检测报告
Analysis Report
检测项目
砂岩激光粒度测试
Item ———————————————————————
送样单位
***
Company ———————————————————————
送样人
***
Liaison with ———————————————————————
地区/井号
***
Location / Well ———————————————————————
中砂
细砂
粉砂
粘土
级
Φ≤-1
-1<Φ≤0 0<Φ≤1
1<Φ≤2
2<Φ≤4
4<Φ≤5
Φ>5
分
0.00%
0.00%
0.00%
0.00%
92.09%
6.91%
1.00%
布
参 矩法 平均值 3.09
标准偏差
0.57
偏度
1.02
尖度
4.19
数 图解法 平均值 3.06
标准偏差
0.55
偏度
0.26
尖度
1.07
C 值:0.2284
二、实验结果
1
砂岩图像粒度报告
样品号: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筛子,加上筛盖。 3)开启振筛机,震动 10 分钟,然后依次将每层筛子取下,用手
筛分,若 l 分钟所得筛下物料量小于 0.05g,则认为已达筛分终点, 否则要继续手筛至终点。
4)小心取出试样,分别称量各筛上和底盘中的试样质量的误差, 并记录于表中。
5)将最低层的最小颗粒取出,利用沉降分析仪进行细分颗粒粒 度。
样品块数
1
报告页数
Sample Count ——————— Page Count ———————
检测人
***
审核人
***
Analyzed by ——————— Checked by ———————
报告日期
2017 —————
年
Date
Y
1 ————
月
1 ————
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
D
***
一、实验原理 本测试采用沉降法-筛析法对岩石粒度进行测试。对小于 74 微米 的颗粒,采用沉降法;对粒径大于 74 微米的岩石颗粒,采用筛析法 进行分析。 沉降法原理:微细粒固体颗粒在流体介质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与其 粒度直径平方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定颗粒的沉降速度来确定其粒 度。 筛析法原理:选取合适的筛网,应用干法筛分避免很细的颗粒附 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其筛析结果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 颗粒的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微 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 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 二、实验器材 1.沉降粒度分析成像系统; 2. 标准筛 1 套; 3. 振筛机 1 台; 4. 托盘天平 1 架; 5.烘箱 1 个。 三、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 100-500 克。 2)套筛按孔径由大至小顺序放好,并装上筛底,安装在振筛机
6)将沉降法与筛分法数据合并,绘制粒度分布曲线 四、实验结果 1)岩心编号 Df
2
检测报告
Analysis Report
检测项目
砂岩粒度分析
Item ———————————————————————
送样单位
***
Company ———————————————————————
送样人
***
Liaison with ———————————————————————
地区/井号
***
Location / W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