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424分学长经验贴

合集下载

花心的北大法硕经验贴之详细版

花心的北大法硕经验贴之详细版

花心的北大法硕经验贴之详细版(^_^)五一马上就到了,我的毕业设计也终于可以暂时告一段落,各种琐事也暂时先放在一旁,来给大家详细的谈谈我的初、复试的经验、教训、建议吧,希望能对后面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一、政治在所有科目中,政治是我答的最满意的一门,成绩出来也还可以(84),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算是我今年最成功一门科目了。

政治我是从9月开学开始学习的,那个时候刚好报了秋季的辅导班,一周讲一门,我就每周都随着进度看上一门,感觉还不错,比我的其他许多同学上的暑假班要来的有效率的多。

政治的整个客观题复习过程我只用了一本教材,也就是高教社的那本《大纲解析》。

个人感觉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解析满详尽的,排版等等方面看起来也很舒服,另外毕竟是指定教材,各方面说法也比较权威和全面。

好多人推荐看任的《序列一》,那本书也不错,但是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不够权威。

其实毛概、邓论等多选题,很多都是《大纲解析》上面的原话,有些题要么序列一上没有,要么序列一上说法和《大纲解析》不同,所以我十分推荐大家用《大纲解析》。

细想想,政治看大纲解析其实和专业课看《考试分析》是一个道理的。

《大纲解析》最大的缺点就是重点不突出,其实这完全可以靠自身来克服。

从看第二遍书开始,我们就可以把自己认为重点的划出来,从看第四、五遍书开始,我们就可以把自己认为不会考的全部打叉叉划掉。

其实这样自己筛选出的重点知识比那些所谓名师给你指出的要靠谱和安心的许多。

我大约一共看了六、七遍的《大纲解析》,主要是我看书比较快,而且基本上只看自己觉得比较重点的地方。

其实我觉得看三遍就足够了,加之一定量的优质习题的练习和刻意的记忆,客观题拿40+没问题的。

我客观题拿了44分,不算太高,主要败在后期轻视了客观题(基本上12月中旬以后我就把《大纲解析》扔在宿舍了)。

习题方面我做的是陈先奎的2000题,而且只做了哲学、政经部分。

个人认为这书一般,如果有战友时间宽裕也可以拿来做一下,开阔一下思路还是可以的。

法硕考研:中政大考生424分背后的历程

法硕考研:中政大考生424分背后的历程

法硕考研:中政大考生424分背后的历程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我竟没想到,看到成绩那一刻,第一反应是又加了一遍单科分数,政治69,西班牙语92,专业基础128,专业综合135,总分424。

仿佛那时候,才放心这确实就是自己的分数。

然后,才是激动。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

作为小语种,可以说直到目前西班牙语的就业机会、前景还是可观的,所以我几乎都没有考虑过要考研。

直到大三上学期,经院系推荐,有机会参加了二外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合办的小语种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实验班,这让我对法律产生了兴趣。

后来,西语精读老师告诉我们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可以接收西班牙语的学生了,从这时候起,我开始将法律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权衡了读研和直接工作的利弊,最后促成了我选择报考法律硕士。

综合分析了一下个人的优势如下:1、对法律有相当的兴趣,下定决心坚持下来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2、小语种可能存在的一定的优势;3、逻辑条理比较清晰;4、确定要考研的时间比较早,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个人的劣势如下:1、高中是理科生,对政治不太感冒,可能在政治上要花费一定的气力;2、工作的诱惑依然存在,备考过程中有时也参加实习。

决定考研以后,15年3月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考试分析和真题,起初自己有一搭没一搭的翻了几下分析,虽然一句句中文没啥看不懂的,但作为术语和法理要自己完全掌握却没有那么容易。

从10月左右开始准备政治的,基本是每天固定两到三个小时专门看政治。

防止过于专注于专业课而挤掉政治的时间。

我基本是每看一节政治,做对应的肖秀荣1000题进行巩固。

政治我用的书是大纲解析、肖秀荣1000题和考前4套)、任淑芬最后4套,其实关键不在于用的书多,而是专注地把你所用的书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政治我先做了两套真题的选择题大致感受了一下,然后用模拟题练手,剩余的真题是在大约11月底才开始做的,基本每晚一套,我只做了选择题,大题基本没有写下来,但是会仔细揣摩参考答案的方向。

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初试432分经验感悟

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初试432分经验感悟

跨考独家整理最全法硕考研知识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法律硕士考研真题和知识点等内容,加入我们的法硕考研交流群还可以获得法硕学长免费答疑服务,帮你度过最艰难的考研年。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法硕考研一对一咨询进行解答。

北京大学2016年法律硕士初试432分经验感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2 m: |% w- c8 w. Z- u0 @! f9 W+ Q回忆我的考研之路,细想来,对我影响与帮助较大的,应是在复习之初读过的几篇前辈经验帖。

彼时,前辈的经验与成功给了刚坐回书桌前尚未收敛心神的我不少激情和信心,更是让我在复习之初便对考试与复习的方向多少有了一定了解与把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对于考研,走过、路过、看过、思考过之后,深感成功的细节无法模仿,没有最高效便捷的学习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而今,作为一名过来人,之所以至此写下经验,也是希望曾收获和感受到的一点心得能助正在奋斗抑或准备奋斗的你们少走一些弯路,多生几分信心,把精力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我相信,这种传承的力量带给了我成功的好运,也一定会延续给如今拼搏的你。

) g# O/ }, e# Z4 j. }简单自我介绍下,我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之后进入某银行北京分行做对公业务客户经理。

大四下3月起实习加工作一年有余,仔细思考后,觉得心态上尚不太适合工作,想到回归校园充实自己,于是做出辞职考研的决定。

" t: Q( m0 s8 y, |9 P {我初试总分是432分:其中,政治76分,日语83分,专业基础137分,专业综合136分。

查到这个分数时,有些小激动。

分数上,基本每一科都达到了我考后估分的上限,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从辞职到决定考研,真正开始复习大概是在15年的五月份。

谈过了心态和硬件的准备,接下来简述一下复习时间规划中的劳逸结合问题。

我由于中途九月,和朋友飞到泰国休整十余日,随后又飞回家中陪家人小住半月有余。

司考一战424说点经验

司考一战424说点经验

司考一战424说点经验先说背景吧,脱离背景谈经验毫无意义。

理工科本科,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研二学生。

所以,虽然我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非法本,不过就不拿这个忽悠人了。

我的三个月,是建立在考过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研一学过一年法律的基础上的。

虽然水,但是,我有最基础的法学理论框架概念。

以上是背景,所以,以我的经验和周围同学失败、成功的经验来看,三个月备考的时候,首先你要具备最基本的法律框架体系概念了。

如果不具备,请自行安排时间学习这些知识,即民法刑法民诉刑诉法理宪法,这最基础的学科,不用精通,只用理解体系框架,概念内容,不用记忆背诵,纯理解性质的。

其实就是先修班的内容。

然后谈下我的备考经验吧,很多学法网前辈总结过了。

要声明的是,我死记硬背的东西不多,对死记硬背头大的人可以借鉴下。

六月底七月初开始备考的时候,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先给自己一个目标,取其上者得其中,通常结果会比目标低一点的,不过万一有惊喜呢?比如我。

老师都是大牛,听谁的都行,怎么选我没经验。

我的意见是,选好了就不要换了!!!老师都很厉害,跟着走,没问题的。

讲讲我自己的详细备考情况吧。

书可以不用过很多很多遍,主要看自己时间安排吧。

当然有时间的话多多益善。

不过三个月啊,我个人不太清楚怎么做到复习五六七八遍的。

我第一轮是听一遍司考强化音频,顺带偶尔没听太懂的翻下书,次数很少,我很多书都很干净的,然后做一遍真题,听完所有科目再做。

不然刚听过的课,记得那么清楚,理解的也很透彻,立马在学法网题库做题,检测不了自己什么掌握了什么没掌握。

听完全部,基本确实理解了的,做题的时候才会。

嗯,这第一遍真题,错的一塌糊涂。

呃不过不要在乎正确率嘛这次。

用的银色的那本题。

分部门法的。

这部分大概八月十几号左右结束吧。

第二遍听119的音频做分年的真题。

可以听一天音频做一天题这样,没什么必须的,全听完再做也行,我到这个时候是有点疲劳的,每天都听课感觉脑袋木掉了,不转,所以是穿插的,换换脑子。

法硕考研经验帖

法硕考研经验帖

23本人法本法硕一战361 分,法律基础课110 ,法律综合课108 。

我的本科是一所双非师范类学校,在经历了疫情、学校修建等磨炼后,有幸能一战上岸研究生,写下这篇经验帖,希望能为24 法硕的同学提供参照 (以下为个人复习经验,仅供参考) 。

关于备考时间的规划,需要从大的时间段入手,根据自己的课程或者专业实习等情况作出调整。

-63 到 6 月,这个阶段还有些大三的课程,除了学校的课程学习以外,基本都在考研自习室专业课学习。

1. 专业课基础学习阶段需要配合机构各科老师的视频课以及对应的考点详解教材,做基础配套练习 (选择题) ,不做真题,时间充裕可以做两遍,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做完写完答案就结束,在订正完答案以后,对于自己错误的习题需要对照答案给出的试题解析,回到教材中找出对应的知识点,对该知识点进行二次巩固和强化,如果理解存在模糊,可以再看一遍相应的视频课。

2. 公共课英语方面,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背单词和学习语法。

个人认为单词书红宝书最全面,也可以用墨墨背单词选择相应的词书 (单词的背诵几乎贯穿整个考研的过程) 。

其次在英语阅读的前期准备上推荐看唐迟《阅读的逻辑》,有配套的视频 (任何学科都需要先掌握学习的方法论,再开始学习) 。

5 月底左右可以开始刷阅读部分的真题从2002年或2003 年开始,刷到18 或者19 年的差不多,要留几套真题用于冲刺阶段的模拟。

该阶段政治可以先放一放。

1. 专业课6 月底到8 月是强化阶段,专业课可以选择听二轮+做真题 (历年真题分章节的习题,套题可以先放一放) ,也可直接看这一阶段的教材和笔记然后做真题,主要针对客观题,可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简答题 (模拟题) 。

方法上仍然要注意复盘,第一天订正修改后的错题和知识点,可以安排在第二天早上再复习一遍。

2. 公共课英语这时候可以进入二刷真题的阶段,具体的进度根据自己的基础安排。

每天大概 1 到 3 篇阅读。

这个阶段做题,可以不用像第一遍刷题一样详细地看每个题目的解析,主要针对和统计自己容易错的类型的题目,并根据习题解析总结出做题的思路。

法硕人大414经验

法硕人大414经验

[转]人大法硕414分经验贴首先晒一下分数:政治78,外语82(日语),专业一132,专业二122,总分414。

人大复试总分295,初复试加权成绩 . 说句实打实的心里话,成绩出来之前如果有人告诉我最终的结果会是这么一个夸张的分数,我只会淡定对他说一句“一边凉快去。

”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怀疑所谓的“天道酬勤”这句话,因为楼主自认为打小学起就算是一个自律勤学的好少年,但成绩从未拔尖甚至可以说是惨淡的……也正因为如此,憧憬了十数载美好而浪漫的大学生活,楼主是在西北内陆黄土高原的某三流学校里度过的。

本科院校的所在的环境用苦寒之地来形容亦不为过,生活条件之恶劣在中国高校当中堪称罕见,而楼主的学的又是在本校极不受待见的日语专业。

这一切都曾让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楼主深受打击,而大学四年又是家庭动荡的四年,生老病死、潮起潮落、让原本热爱安逸的楼主也备受摧残。

这些都是题外之话,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决心要走上考研这条路,那就不要为自己找任何的借口,周遭的恶劣的环境人生不公的际遇不过是上天想在你成功的道路上填上几处难忘的风景而已。

楼主将一句日剧的台词写在每本笔记的扉页,激励自己一路披荆斩棘,借此与各位分享神様が乗り越えられる試練しか与えない!——仁医(上天只会赐予我们能够跨越的考验)接下来开始进入主题,首先要说的是关于法硕考试每个人都会有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与道路,而没有绝对应试套路可言,因此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复习手段才是最为重要的,各位学长学姐所提供的经验贴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但最后适合自己的方法还是得靠自身摸索出来我们可以将法硕考研比成一场作战来理解,任何作战都由情报与行动两个层次构成,考研亦是如此。

1.情报搜集在复习正式开始之前,收集情报是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关乎最后成败的关键。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想掌握关于法硕考研的全态是易如反掌的,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借助法硕联盟论坛,它能为你省却大量了解情况和搜集资料的宝贵时间。

424分过司考,必备干货(推荐)

424分过司考,必备干货(推荐)

424分过司考,4大必备干货这个考友的这篇经验分享店主觉得很好,分享给大家看看。

感谢这位考友的分享,请大家一定认真阅读。

复习司考从看经验帖开始。

经验帖中蕴含着前人众多成功的有益借鉴,对于想准备司考的童鞋来说,完全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远。

为了继承前人的衣钵,也为了感谢学法网上前人的无私默默分享,本人也希望自己有限的经验可以给童鞋们以一点启发。

本人法本大四,男,在一所很普通的大学,复习时间7个月,未报班。

本次2014年司考,卷一122,卷二93,卷三109,卷四100,总分424。

一、认识司考篇卷一:理论法、经济法、三国法理论法含宪法、法理、法制史、职业道德。

理论法的内容繁杂,其中以法理、宪法的分数较高,此部分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住一定要理解,本部分考题很灵活);法制史、职业道德都为10分左右,考前看看加做一些题即可,只需花少部分的时间在上面,司考复习时间这么紧,这部分的时间该吝啬的就吝啬!经济法的法条非常多,但是此科目很好的体现了重者恒重,逢新必考的规律。

其中以劳动法最为重要,几乎年年都会出题,如本次2014年司考经济法部分的不定项选择题就是被劳动法给包揽了。

另外逢新必考,如消保法新修改,本次司考消保法也出了一道题。

经济法内容以记忆为主,尤其考前还必须把重要考点一遍遍轰炸,做到了熟于心。

三国法包括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按分值来说,依次是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法。

三国法也是以记忆为主,考前也要轰炸。

卷二: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为出题第二大户,分值占80分左右。

由于司考刑法部分的出题人为张明楷和周光全老师,其二位都是主张德日新理论,因此导致司考刑法考察的理论与本科阶段所学的四要件理论不一致。

刑法从08年至今,一直都是披着旧理论的外衣,考察的却是新理论的内核,因此不管你愿不愿意,明智之举是选择新理论。

新理论也分二阶层和三阶层,但现在是二阶层还是三阶层划分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玩新理论。

法律硕士复习经验分享

法律硕士复习经验分享

法律硕士复习经验分享法律硕士复习经验1.为什么要选择考研我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还算是一个较好的院校吧,毕业后找个一般的工作还是不用愁的。

我从大三上学期起比较喜欢法律,也是基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固执地认为,中国的法治进程不可逆转,只是任重而道远),想在这方面多学一点知识,多学一门专业,毕竟经济与法还是联系很密切的。

而法硕给了我们这些本科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次学习的机会。

2.选择院校的问题这一点,我能说的只有一句话,就是,如果决定考法律硕士,一定要选一个好学校。

在此我要先感谢一下四联法硕的王老师,因为去年三月份,他主讲的那个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要选择一个好平台,今后发展的路才会更宽广。

我想各位备考法硕的同学们还是懂的这个道理的。

就选择院校而言,我选择报考北大,也基于为了弥补当年高考的遗憾(老家是安徽的,高考时差了北大四分,所以就进了人大),当然更重要的并不是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因为在本科阶段我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

并且在讲座上初步了解了一下法硕考试的题型,考察方向,复试情况,录取比例,就业前景等等,3.备考阶段我是从2012年1月8号晚上开始接触法硕的,因为上一届的一个人大师兄报考了北大法硕,他考试结束的那一天,我接过了他的衣钵一本考试分析,当然考试指南那么厚的一本书他没舍得给我,呵呵。

之后到了二月份,就开始正式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吐槽一下那个英语分数真对不起我啊。

) 那段时间复习不算忙,也没什么套路可言,我竟然一开始用了一个多月每天看的都是法理学。

如果不是后来三月份听了王老师的那个讲座,我的后果可想而知。

法理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初涉法律这个博大精深殿堂的我们,我还是建议一开始不要看法理学,首先看一下民法刑法,入门相对简单一些,当然要是有一点法律基础的话还是先看法理学,毕竟都是一些基础理论,对备考其他学科有些帮助。

四五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些练习题,不紧不慢的进行着,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找到学习的方法,只是每天7点起,8点准时到图书馆,关门的时候就回宿舍,看了一些法学本科的教材(但考法硕不需要看这些,这也是我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后来人接着走这个弯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资料来源于法硕联盟论坛,原链接为/thread-278302-1-4.html此群完全为非盈利纯公益群,不侵犯任何人和组织利益,我只是负责为群里同学节省自己搜集材料的时间而整理。

LZ13年考生,初试总分424,单科成绩政治70 日语83 基础136 综合135,一志愿北师大,但最终被X大录取(个中缘由参见/thread-278301-1-1.html,本帖只谈复习技巧)。

早就说要写经验贴,作为拖延症晚期患者一直拖到现在,不好意思。

论坛上的经验贴很多了,有空的话建议大家都看一遍吧。

一是集众家之所长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二是复习疲惫的时候看下前辈们的光辉战绩,有提神醒脑激发斗志之功效。

我开始复习时就看了大量的经验贴,并在后期的复习中有意去模仿,因此本帖提到的一些方法是早已普遍的经验。

提醒大家的是,我是日语生,对于英语的复习没有发言权。

至于日语的复习,考日语的同学觉得我还用说吗哈哈(顺便说一句,个人感觉日语生真的很占优势:科班出身的日语生外语可以轻松拿到80+,并且节省大量别人复习外语的时间专攻专业课);而我政治只拿了70分,因此也可以shut up了。

仅就专业课复习半年来的心得和技巧浅谈一下吧,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我觉得对于法硕(非法学)专研来说,大致可分为专业性要求和考试性要求两方面。

所谓专业性要求,主要是考察考生的知识功底和法律素养;考试性要求,侧重于考生的应试技巧。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尤其对法硕这样的文科专业来说,二者更是不可偏废。

有些同学可能复习的很扎实,记忆很牢固,但一到考场就无处下笔了,没有分数之前的辛苦也都白费。

复习前期和中期应注重前者,后期则应着重提高后者的能力。

而至于前期, 中期和后期在时间上的区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吧。

很多考生都是从9月份甚至更晚开始复习,最后照样考上了名校。

前期(6月--9月):不会不懂才正常,错的越多越开心。

关键词---指南分析配套录音从6月初刚接触法硕到9月末辞职,应该算作我的前期了。

因为是兼职复习,并未将全部时间投入学习中,对于法律也是一片空白。

当时看到刚入手的指南和配套练习,感觉头都要爆炸了(上大学后就没怎么看过大部头的书)。

前两遍快速通读指南,不求甚解,按照教材章节的编排,在脑中建立了一个大概的法律体系的框架。

第三遍看一章指南做一章练习,当时错题非常多,但不要紧,相反我觉得复习初期题错的越多越好,只有做错了很多题,才能让你对于自己的问题点和薄弱环节有深刻的印象,并有意识的在今后的复习中弥补和加强。

前几遍看书的顺序是刑法—民法—宪法—法理—法制史。

刑民统称为基础课,正是因为二法涉及到很多最基础的法学知识和概念,对于法律的初学者来说入门最易,上手最快。

将刑民二法学完,不论学的好坏起码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框架可窥见一斑。

法理学内容抽象晦涩,但看完刑民宪再看法理,会将各部门法的某些概念同法理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match使法理学的理解更加容易。

如果说刑民宪主要讲的是具体制度,法理就是讲这些制度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何要这样设计。

学完法理后,又对刑民宪有了理论层面的深入理解。

初期阶段一定要利用好论坛的录音。

特别对于那些像我一样一战没有任何法律功底的菜鸟们,是度过理解最困难,学习最有障碍的初期阶段所必备的。

刑法推荐李芳晓,虽然李老师去年已仙逝,但她前年的录音是已经根据刑法修正案八进行增补与修订过的。

民法白文桥,个人感觉白老师讲课细致喜欢抠细节,对于复习初期及时解决疑难点很有帮助,缺点是不够系统。

中期强烈推荐韩祥波,我对韩老师有很强的个人好感。

他讲课幽默又不失分寸,某些观点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深入浅出,善于把难点简单化,并且一直在给考生搭建体系。

希望论坛今后多多推出这样有个性会讲课考生真心喜欢听的老师。

宪法我只听过胡锦光的,对于胡老师有褒有贬,我倒觉得他讲课非常幽默,复习累的时候我就拿他的那些段子当相声听,权作消遣。

他两年的录音我都听过,有些段子他会重复讲(威尼斯人你懂的),他还会把重点难点条目化,便于考生后期的记忆。

法理我听第一遍录音时发现越听越迷糊,就再没听过,到后期发现也没啥特别难懂的地方。

法制史强烈推荐马志冰,他讲课细致并且补充了很多课本外的扩展内容,让考生对某项制度的来龙去脉发展变革有更全面的把握。

马老师有时也表达自己对于当今时政和司法现状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他跟某些纯粹为了赚钱来授课的老师不同,他有自己的信念并传授给学生。

政法的同学有福气,跟着这样的老师相信法律素养也会提高很多。

前期末所应达到的目标:对所学内容有大概印象和基本框架,排除了初学时的大部分疑难点,尽量不留死角,至少应清楚自己的弱项在哪里。

中期(9月--11月中旬):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分析法条题库笔记,分析的重要性无需多讲。

我觉得要想冲击名校的话,老版新版的分析加起来看上10遍吧,当然每一遍的侧重点都不会一样。

一般每年9月中旬新版分析就会上市,一定要仔细的对照新老版的不同之处。

通过当年的修订和增补的地方来把握命题趋势和新增考点。

还有,我觉得除了刑法分则部分,指南最多看过三遍后就可以扔下了,分析才是绝对的权威,一切要以分析为准(刑法分则以指南为准)。

因为每年的法硕考试命题中心给出的标准答案很多都是参照分析上的原话。

法条我只做了一遍,重点看释解分析。

题库前后做了两遍,其难度较配套练习有所增加,重点是找做题的感觉,这是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的很关键的一个步骤。

想要强调的是题库的主观题一定要做,哪怕你先看下答案然后将答案要点誊抄在题目上,当然不要省略自己思索的过程。

对了,无论法条还是题库,法理学的论述题答案长相都太吓人,粗略的看看就好。

这个阶段不需要认真做论述题的。

笔记,我都纳闷自己是怎么坚持做下来了。

我做了刑民二法的笔记,一个小黑皮一个小白皮,两本笔记前后修改了将近10遍,不断增补删削。

最早是从7月末开始边看分析边做笔记,后来又对照大师兄的笔记修改,对照录音修改,对照法条修改,对照题库修改,对照真题修改,对照模拟题修改,后来有个研友看到我的笔记说尼玛你把作笔记当作一种修行了吗,,但我想说,修改这10遍笔记太值得了!不夸张的说,我觉得这两个小本本把我的基础课成绩从116提到了136分。

难点考点重点用不同的记号和颜色标识一目瞭然,并作了很多自己的对比归纳总结。

这两本笔记有两个最大的用处:遇到疑难问题时的参考书,上面综合了各类参考书和讲师的说法和观点,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也是刑民二法的背诵版,因为最初是分析的缩略版,与真题考点契合,答案要点罗列清晰。

中期末所应达到的目标:由看得懂过渡到会做题,初步搭建知识体系,对于重点考点做到心中有数。

后期(11月中旬--初试):建立体系,注重细节,稳扎稳打,全面进入考试状态。

复习关键词--- 真题背诵如果你复习进度比较快的话,真题就提早做吧,我去年10月份就开始做真题了。

真题的重要性还有什么好强调的呢。

只有做上几套真题,你才真正找的到复习的重点所在。

二战的研友可能发现,从10年开始真题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

不装X的说,当时做09年以前的真题感觉真的不难,暗自欣喜直到开始做10年往后。

法硕考试向司考看齐是个大趋势,以往的死记硬背行不通了,那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是考取高分的王道吧我觉得。

虽然肯定会被人误解为是托,但我还是要冒死强烈推荐论坛出的真题(14年的真题真的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木有啊亲),大家也可以问问其他用过这本真题的前辈们书评如何。

客观的说,这本书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真题集,最大特色在于编者给出的答案标准权威。

考生不仅要记住答案要点,更要尽量去模仿本书示范的答题方式和技巧。

每一门科目的每一种题型都有各自不同的答题技巧,掌握了这些技巧也就是掌握了拿高分的技巧。

10年前的真题我通做了2遍,近三年真题则前后做了5 6遍,基本上做到了对答案熟稔于心。

踏踏实实的把真题做上几遍,你会发现很多考点重复率很高,重者恒重,做好了往年的真题也就是提前做好了未来的考题。

对了还有模拟题,推荐10年模拟,不推荐最后5套题,模拟题都别当真,最重要是找感觉。

背多分是不破的真理。

刑民二法重在理解,结合重点法条,着重背诵分析上罗列3-6条的内容;综合课重在记忆,但知识点繁杂凌乱,需要缕清知识脉络后再记忆,记得又快又牢。

其实我背的并不多,大概5 6遍的样子(主要是后期经常睡懒觉没早读)。

但前两遍都默写了,因为觉得这样会记得更牢固。

同时把记在脑子里的东西写到纸上,会有种身在考场做大题的感觉,也算是提前体验法家网。

对于综合课,我默写的除分析上的原文,还有一部分来自题库或真题,多是些有参考价值的分析题和论述题的答案。

也就是把这些标准答案记牢了,考场上才尽可能也写得出标准答案。

该阶段特别强调两件事:建立宏观体系,注重微观细节。

马先生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门专业知识更是这样。

可以试着画图来搭建知识框架,注重各知识模块彼此的联系,做到由此及彼来联想与综合记忆。

举个例子,考场上你忘掉了抵押权的概念,但如果你记得担保物权的概念并写上,也至少得一半的分,因为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

做几年真题后你会发现,某些不起眼的小知识点居然也成了考点,比如元代规定幼女的年龄是几岁以下什么的,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与命题人的这些出其不意的偏招怪招做斗争的准备,在平时的复习中就对这些小点加强记忆。

后期末所应达到的目标:还能有啥呢,把自己变成超级得分手。

Remember,背诵和真题是两大得分利器。

越写越上瘾,再来说说我对各门专业课学习的大概体会。

刑法,知识脉络很清晰,总则和分则两大块。

总则又可分为刑法概论犯罪论刑罚论量刑制度行刑制度时效制度六大模块,按照知识模块分别掌握。

犯罪论是辨析题高发区,后面四块知识点很零碎,易出选择题和简答题。

根据往年真题,大家都认为辨析题出在总则,法条题出在分则。

未曾想13年命题老师玩我们,法条题出在了犯罪论,这值得大家注意。

再次强调分则看指南就好,因为指南上将各罪名与相关罪名进行对比区分,这正是刑法第二个简答题喜闻乐见的题型,也是我们判断区别类似罪名最直观的依据。

还是那句话重者恒重,重点记忆侵犯人身、侵犯财产和贪污贿赂三章,分则一多半的考点集中在这三章。

民法,知识点多且杂,初学时会觉得一团乱麻无从下手。

民法大致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身权知识产权婚姻继承侵权七大模块,重点在于总则物权合同侵权四块。

此外由于侵权责任法及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近两年侵权和婚姻两章的重要性有所增加。

面对民法这种知识点多又杂的科目,搭建知识框架,建立各模块内部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

民法千头万绪不好讲起,暂且说这些。

宪法,说难不难拿高分也不简单的科目。

前两章宪法概论与变迁多出选择题。

后三章重点记忆,尤其第三章国家基本制度和第四章公民权利与义务,命题人最喜欢抠某个法条的某个字眼了,这两章的重点法条一定要一字不差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