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培训
中医培训试题

中医培训试题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学习中医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下文是中医培训试题,欢迎阅读!中医培训试题11.穴位热敷现象不包括()A、透热B、扩热C、传热D、散热2.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的是()。
A、三阴交B、渎鼻C、足三里D、外膝眼3.雷火灸的作用不包括()A、活血化瘀B、祛风除湿C、消肿止痛D、通络散结4.钩活术疗法中局部放血目的是()A、祛瘀生新B、活血散结C、消肿止痛D、活血化瘀5.平衡针灸的作用机制就是针刺()A、中枢神经靶点B、外周神经靶点C、交感神经D、副交感神经6.带状疱疹常选用以下哪项疗法()A、平衡针B、火针C、铍针D、雷火灸法7.热敏灸疗法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可分为()A、单点温和灸、双点温和灸、三点温和灸、接力温和灸、循经温和灸。
8.钩活术疗法中进针钩治中不包括()A、钩治B、割治C、挑治D、灸疗9.头针疗法中治疗对侧下肢瘫痪选择的区域()A、运动区上2/5B、运动区中2/5C、运动区上1/5D、运动区中1/510.下列不属于头针疗法禁忌症的是()A、孕妇B、囟门未完全闭合的婴幼儿C、70岁以上的老人D、心衰患者中医培训试题21.外科以毒来取名的病的共同点是(ABD )A.传染性B.发病快C.病程长D.病较重E.预后差2.疮疡溃后逆证的表现是(ABCE )A.溃后皮烂肉坚B.脓水清稀C.时流血水D.疼痛剧烈E疮口难敛3.外科运用补法的适应证是(ABCDE )A.精神衰疲B.元气虚弱C.脓水清稀D.坚肿不消E疮口难敛4.腐蚀药可用于(CE )A.头部赘疣B臁疮C.脓腐不脱D.对汞、砒过敏者 E肿疡脓成末溃5.常用的生肌收口药有(AB )A.生肌散B.八宝丹C.九黄丹D.红灵丹E.白降丹6.阴虚火旺导致的汗证,其治疗宜选用下列哪些方剂(BC )。
A.大补阴丸B.当归六黄汤C.麦味地黄汤D.生脉散E甘麦大枣7.六磨汤适用于治疗下列哪些病证(BD )。
最新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资料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临床操作 1~3分钟。
4.温和灸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
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二)双点灸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
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三)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热敏灸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热敏灸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热敏灸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以下哪一项?A. 热传导B. 热辐射C. 热感应D. 热对流2. 热敏灸治疗时,灸法的温度控制通常在多少摄氏度?A. 35-40°CB. 40-45°CC. 45-50°CD. 50-55°C3. 热敏灸与传统灸法相比,其优势在于:A. 温度控制更精确B. 操作更简便C. 疗效更显著D. 所有选项4. 热敏灸治疗时,以下哪个穴位不是常用的?A. 足三里B. 神阙C. 百会D. 风池5. 热敏灸治疗时,以下哪项不是注意事项?A.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B. 保持适当的距离C. 灸法时间不宜过长D. 灸后立即洗澡6. 热敏灸治疗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灸法温度越高越好B. 灸法时间越长越好C. 灸法距离越近越好D. 灸法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7. 热敏灸治疗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只适用于慢性病B. 只适用于急性病C. 适用于多种疾病D. 不适用于任何疾病8. 热敏灸治疗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灸法前需清洁皮肤B. 灸法后需休息片刻C. 灸法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D. 灸法后需注意保暖9. 热敏灸治疗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灸法治疗需每日进行B. 灸法治疗需每周进行C. 灸法治疗需根据病情调整D. 灸法治疗无需调整10. 热敏灸治疗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灸法治疗需在空腹时进行B. 灸法治疗需在饱腹时进行C. 灸法治疗需在饭后1小时内进行D. 灸法治疗需在饭后1小时后进行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热敏灸与传统灸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 热敏灸治疗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穴位?3. 热敏灸治疗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4. 热敏灸治疗时,如何根据病情调整灸法的温度和时间?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热敏灸在治疗慢性疼痛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2. 论述热敏灸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疗法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该技术因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副作用,效果却超越临床针灸而闻名,属于临床针灸替代疗法。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方法,就是将点燃的艾材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十六字”总结操作关键陈日新说,热敏灸的操作技术关键可用16字来概括: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
探感定位热敏灸在穴位选取上是以感觉法确定最佳施灸部位,即6种热敏灸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的出现部位为最佳施灸部位。
因此,需要以艾热为刺激源探查不同部位的灸感,从而确定热敏穴位作为施灸部位。
辨敏施灸热敏穴位有首选与后选、主选与次选之分,需要分析和辨别,从而采用相应的悬灸方法施灸。
如以出现热敏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敏穴位为主选热敏穴位;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主选热敏穴位,而非热灸感中又以痛感优于酸胀感;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量因人异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面积、艾灸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所决定。
在施行热敏灸疗法时,每穴的施灸时间,因人因病因穴而不同,是以个体化的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施灸时间。
不同热敏穴位施灸时从热敏灸感产生至热敏灸感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从10~200分钟不等,这就是热敏穴位的最佳个体化施灸剂量。
敏消量足热敏灸疗法强调每次艾灸要达到个体化的消除穴位敏化状态的饱和灸量,这是保证热敏灸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
热敏灸技术

注
施灸前 施灸时
施灸后
意 事 项
• 告知艾灸 过程,消
• 根据患者年龄、性 别、体质、病情, 采取舒适体位,充 分暴露施灸部位。
• 告知患者施灸 结束后2小时内 不宜洗澡与劳 累,注意保暖,
除患者对 • 注意防止艾火脱落
避风寒
艾灸的张
灼伤患者,注意热 感强度适宜。
• 须将燃着的艾 条彻底熄灭,
感。
原发性痛经:关元、子宫、次髎(双侧)、 三阴交(双侧)
慢性前列腺炎:关元、中极、肾俞(双侧)、命门/次 髎(双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外膝眼、梁丘、足三里、阴陵泉、 阿是穴
偏瘫: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附近区域
选穴原则:
• 以出现热觉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 敏穴位为首选穴位。
• 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而痛感又优于酸胀感。
证、虚症、实证,均为热敏灸疗法的适应症。
以骨性膝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颈腰椎疾病、 感冒、面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症、男性 前列腺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炎、过敏性鼻炎、支气 管哮喘、缺血性中风等尤为适宜。
不宜热敏灸:
人群:婴儿 疾病:昏迷、脑出血急性期、大量吐/咯血 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感觉障碍与皮肤溃疡处 状态: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状态
热敏灸操作简要
什么是热敏灸疗法?
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 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 表面不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 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 提高艾灸疗效的新疗法。
要素:
灸材 灸位
灸法 灸量
灸材:以艾绒为主要成分 卷成的艾条,一般规格: 直径16-35mm;艾绒纯度: 3:1~8:1。
灸类疗法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程【概述】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腧穴热敏化是疾病在体表的敏化类型之一,它既能反应疾病的性质、病理,同时又能作为艾灸的治疗切入点,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研究表明,腧穴热敏化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刺激。
临床上凡是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排卵障碍性不孕、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操作规程】一、选穴原则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二、灸法操作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
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
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
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
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
热敏灸ppt课件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
灸法操作
悬灸
单点灸
双点灸
三点灸
回旋灸 雀啄灸 循经灸 温和灸 单手 双手 T型灸 三角灸
.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
施灸剂量:以是否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标准。 Ⅰ相期:潜伏期,是从温和灸开始至灸性感
传出现这段时间。 Ⅱ相期:传导期,是指气至病所。 Ⅲ相期:维持期,指灸性感传持续发挥作用
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扩热:灸热以使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传热:灸热从使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
甚至达病所。 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 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 其他非热灸感:如酸、胀、压、重、麻、冷等。
.
热敏灸.腧穴热敏化艾灸操作
选穴原则 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先躯干部,后四肢部 先近心穴,后远心穴 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肾俞、脾俞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支气管哮喘: 高发敏化部位:背部、腰骶部 穴位区域:风门、肺俞、至阳、次髎、命门、
肾俞、腰阳关、关元俞、神阙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消化性溃疡: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背部及小腿外侧 穴位区域:中脘、肝俞、脾俞、阳陵泉、足
三里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原发性痛经: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腰骶部、小腿内侧 穴位区域:关元、中极、子宫、次髎、三阴
交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盆腔炎症: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腰骶部、小腿内侧穴
位区域:关元、子宫、大肠俞、次髎、三阴 交等
.
热敏灸.各病症的高热敏化部位
阳痿: 高发敏化部位:腹部及腰背部 穴位区域:关元、三阴交、肾俞、腰阳关、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热敏穴位探查
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局部压痛点、厥阴俞、手三里、阳陵泉(健侧)进行穴位热敏探查。
(二)热敏灸治疗操作
1.局部压痛点: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深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深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厥阴俞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沿腋下及上臂后外侧传至肘关节处,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6灸感宣教施灸者应要求被灸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认真体会在艾灸过程中的灸感,并及时与施灸者沟通交流。
3操作方法与流程
3.1操作方法
3.1.1探感定位热敏灸以灸感定位法确定热敏腧穴。艾热距离体表约3cm,以传统腧穴定位为中心,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施灸过程中热感强度适中而无灼痛,被灸者出现25种热敏灸感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部位即为热敏腧穴,不拘是否在传统腧穴的标准位置上。
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及产生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
1.膝关节疼痛或僵硬感,行走和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
2.膝关节活动受限,肿胀,行走时膝关节摇摆不稳。
3.晨僵,清晨一开始活动时,感膝盖发硬、沉重、迟钝且疼痛。
3.梁丘、阴陵泉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血海、阳陵泉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灸疗疗程
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