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目录一、课题内容 (1)二、设计目的 (1)三、设计要求 (1)四、实验条件 (2)五、系统设计 (2)六、详细设计与编码 (6)1. 设计方案 (6)2. 编程工具的选择 (12)3. 编码与测试 (12)4. 运行结果及分析 (20)七、设计心得 (23)八、参考文献 (25)一、课题内容基带传输:欲传送的01比特流 + 码型变换(HDB3码) + 基带成型网络(采用升余弦滚降系统)+ 码型反变换 + 01比特流。
二、设计目的1.综合应用《Matlab 编程与系统仿真》、《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等多门课程知识,使学生建立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2.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的思想;3.培养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通信仿真的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完成课题设计项目的能力;5.培养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
三、设计要求1.每人独立完成一个题目2. 对通信系统有整体的较深入的理解, 深入理解自己仿真部分的原理的基础,画出对应的通信子系统的原理框图3. 提出仿真方案;4. 完成仿真软件的编制5. 仿真软件的演示6. 提交详细的设计报告四、实验条件计算机、Matlab软件、相关资料五、系统设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概念: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频或者很低频率开始,称为数字基带信号;不经载波调制而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2)数字基带传输的研究的意义:第一:在利用对称电缆构成的近程数据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这种传输方式;第二:数字基带传输方式迅速发展,不仅应用于低速数据传输,而且还用于告诉数据传输;第三:基带传输系统的许多问题也是带通传输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第四:任何一个采用线性调制的带通传输系统,可以等效为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来研究。
(3)基带传输码型: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对传输码型的要求:①不含直流分量。
且低频分量尽量少;②应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以便于从接受码流中提取定时信号;③功率谱的主瓣宽度窄,以节省传输频带;④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⑤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即码型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便宏观监测;⑥编译码简单,已降低通信延时和成本。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而通信原理实验则是学习和理解通信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调制、解调、信道传输特性等。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不同参数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恢复成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2. 信道传输特性信道传输特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干扰和衰减的影响。
常见的信道传输特性包括衰减、失真、噪声等。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信道传输特性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或抑制。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调制与解调在实验一中,我们选择了幅度调制(AM)作为调制方式。
首先,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然后将其调制到无线电频率范围。
接下来,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并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分析。
2. 实验二:信道传输特性在实验二中,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传输系统来研究信道传输特性。
首先,我们将信号源连接到信道输入端,然后通过信道模拟器模拟信道的衰减、失真和噪声等特性。
最后,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调制与解调通过实验一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调制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幅度调制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解调过程中的信号失真情况,并对解调算法进行改进。
2. 实验二:信道传输特性实验二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信号衰减、失真和噪声等方面。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以及失真和噪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通信原理课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掌握通信原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于近期进行了通信原理课程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2.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3. 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与原理:学习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发射端、传输信道、接收端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掌握调制解调技术。
3. 信号传输与信道编码:学习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抑制和信道编码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4. 同步与定时技术:掌握同步与定时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位同步、帧同步等。
5. 通信实验:利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如调制解调实验、信道编码实验、同步实验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前,我们认真阅读了相关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了解了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逐步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实验现象、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后续总结和撰写实训报告提供依据。
4.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撰写实训报告。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部分实验设备操作不熟练,影响了实验进度;(2)对某些通信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3)团队协作不够默契,影响了实验效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
调制解调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调制解调原理、频谱分析技术以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调制解调实验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模拟调制技术。
首先,我们通过声卡输入一个带通信号,并将其调制成调幅信号。
接着,通过示波器观察和记录调制信号的波形,并利用解调器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二:频谱分析实验频谱分析是对信号在频域上的特性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来观察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输入一个具有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并使用频谱分析仪来观察其频谱。
然后,我们改变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继续观察和记录频谱的变化情况。
实验三:应用实验在实际通信中,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验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在调制解调器中的应用,观察和分析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信号特性。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来研究和理解不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频谱分布。
这些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而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中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加深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传输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基本特性,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2)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观察输出信号的相应变化,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
(3)实验步骤:① 设计信号传输系统,包括调制器、传输信道和解调器;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如AM、FM、PM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输出信号的特性;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2. 调制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如调制指数、解调误差等。
(3)实验步骤:① 设计调制解调系统,包括调制器、解调器和信道;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解调方式,如AM、FM、PM、PSK、QAM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调制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 信道编码和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掌握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实验步骤:① 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系统,包括编码器、信道和解码器;② 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式,如BCH码、RS码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指标;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4.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综合运用通信原理中的各种技术,设计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并验证其性能。
(2)实验原理:将上述实验中的技术综合应用于通信系统,验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FSK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COE9310】现代通信原理实验名称: FSK移频键控实验学生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时晓晓学号: 2011141052 汕头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四:FSK移频键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FSK调制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FSK解调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FSK数据传输过程4,掌握FSK带宽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1,ZH7001(H)通信原理基础实验箱2,20MHz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在二进制频移键控中,幅度恒定不变的载波信号的频率随着输入码流的变化而切换(称为高音和低音,代表二进制的1和0);通常FSK 信号的表达式为:其中代表信号载波的恒定偏移。
FSK信号的传输带宽,由Carson公式给出:其中B为数字基带信号的带宽,假设信号带宽限制在主瓣范围,矩形脉冲的带宽B=R。
因此,FSK的传输带宽变为在ZH7001(II)型的FSK调制框图如图:用数字基带信号的电平高低不同控制UE01(CD4046)内部的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当输入码元为0时,振荡频率6-9KHz,当输入码元为1时,振荡频率为20-24KHz。
这些频率范围的调整是通过WE01,WE02来获取的。
其中WE01调整1,0信号的幅度,从而达到控制传号频率与空号频率的间隔。
WE02是调整送入到VCO输入端信号的直流偏移,通过WE02达到控制FSK中心频率的作用。
注意:FSK的数据输入信号来源于基带成形模块的测试序列,其通过KG02来选择不同的数据,数据速率受KG03控制,在FSK实验中KG03设置在500bps(KG03处于2-3状态)。
FSK调整框图如下:FSK解调的工作原理是用一个模拟锁相环UE02(CD4046)对输入的FSK信号进行鉴频。
在解调模块中采用一个PLL环,当输入的FSK 频率出现变化时,锁相环也随之变化,它是通过控制环路的输入电压TPE04来达到的。
这样当输入信号频率为20—24KHz时,锁相环的VCO控制电压为高电平,输出码元为1,反之当输入信号频率为6—9KHz时,锁相环的VCO控制电压为低电平,输出码元为0。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通信技术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烽火、烟信、书信到现代的电信、无线通信,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报和电话,随后发展出了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多种形式。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无线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文字和图像的传输。
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移动通信领域的2G、3G、4G和5G网络,它们不仅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即时通讯,还推动了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光纤通信技术的突破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它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人们可以通过光纤网络进行高清视频传输、云计算等高带宽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四、通信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缩短了地理距离,使得人们可以迅速沟通和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融合。
其次,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提升了商业效率。
此外,通信技术的应用还推动了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通信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现代通信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风险不容忽视。
其次,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信息泛滥、个人隐私泄露等。
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同时也会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总结: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理论知识。
二、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3. 信号传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噪声干扰,需要采取抗干扰措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箱: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
2. 信号源:提供调制、解调所需的信号。
3. 传输线路: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反射、干扰等现象。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4)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2. 解调实验(1)设置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2)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4)将解调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 编码与解码实验(1)设置编码器参数,如编码方式、编码长度等。
(2)将信息信号输入编码器,观察编码后的数字信号。
(3)设置解码器参数,如解码方式、解码长度等。
(4)将编码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息信号。
4. 信号传输实验(1)设置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传输线路,观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3)调整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4)观察传输线路参数调整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实验: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调制和解调过程正常。
2. 解调实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解调过程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通信17-3 学号 2017101086 姓名丁一帆指导教师李化实验名称 2ASK 调制与解调Matlab Simulink 仿真 同组人专业班级 通信17-3 学号 2017101086 姓名 丁一帆 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 2ASK 的调制原理和 Matlab Simulink 仿真方法 2.掌握 2ASK 的解调原理和 Matlab Simulink 仿真方法 二、实验原理2ASK 二进制振幅调制就是用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控制正弦载波的幅度,使载波振幅随着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而变化,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信息比特是通过载波的幅度来传递的。
其信号表达式为:0()()cos c e t S t t ω=⋅,S(t)为单极性数字基带信号。
由于调制信号只有0或1两个电平,相乘的结果相当于将载频或者关断,或者接通,它的实际意义是当调制的数字信号“1”时,传输载波;当调制的数字信号为“0”时,不传输载波。
2ASK 信号的时间波形e2ASK(t)随二进制基带信号S(t)通断变化。
所以又被称为通断键控信号 三、实验内容、步骤1 Simulink 模型的建立通过Simulink 的工作模块建立2ASK 二级调制系统,用频谱分析仪观察调制前后的频谱,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前后的波形……………………………………装………………………………………订…………………………………………线………………………………………正弦波源,这里使用的是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DSP Sources\Sine Wave,设定其幅度为2V,频率为2Hz。
基带信号源,使用的是Communications Blockset\Comm Sources\Random Data Sources\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可以产生随机数字波形。
设置其Probability of a zero为0.5,每个方波为1秒。
乘法器,用的是Simulink\Math Operations\Product。
2ASK解调电路设计2ASK解调电路使用相干解调法,电路的制作方法和调制电路一样,需要用到的模块有正弦波源,基带信号源,乘法器,示波器,这些和调制电路用的模块一样。
正弦波源频率为2Hz。
抽样判决器用的是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Quantizers\Scalar Quantizer Encoder,设置其小于0.5V的电压编码为0,大于0.5V就编码为1。
其设置如图。
此外还需用到低通滤波器,使用的是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Filtering\Filtering\Filter Designs\Digital Filter Design,其设置如图所示:调制电路的仿真从上到下依次为正弦波,2ASK波形,基带波形。
解调电路仿真四.实验问题1.本次实验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如何避免下次实验再遇到同样的问题?答:本次实验中我由于matlab部分内容遗忘,所以又复习了一边关于编程这部分的东西,同时查阅许多资料,了解了实验的原理,以后编程一定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失误。
2.观察2ASK调制仿真,对比调制前后信号的幅度、相位和频率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叫数字调制?答:两个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数字调制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方法,它与模拟调制相比有许多优点。
数字调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更强的抗信道损耗,以及更好的安全性;数字传输系统中可以使用差错控制技术,支持复杂信号条件和处理技术,如信源编码、加密技术以及均衡等。
3.观察2ASK解调仿真,对比解调前后信号的幅度、相位和频率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叫数字解调?答:2ASK信号的包络就是信源,乘以相干波以后信号频率放大,通过低通滤波器后基本恢复信源的波形,但是幅度上有毛刺是因为有噪声的存在,最后经过抽样与判决有完全恢复出除了信源的波形,数字调制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方法,它与模拟调制相比有许多优点。
数字调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更强的抗信道损耗,以及更好的安全性;数字传输系统中可以使用差错控制技术,支持复杂信号条件和处理技术,如信源编码、加密技术以及均衡等。
实验名称 数字基带信号的眼图实验 同组人专业班级 通信17-3 学号 2017101086 姓名 丁一帆 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基本条件和原理,掌握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的实现方法;2.通过观察眼图来分析码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观察在输入相同码率的NRZ 基带信号下,不同滤波器带宽对输出信号码间干扰大小的影响程度; 3.熟悉MATLAB 语言编程。
二、实验原理所谓眼图就是将接收滤波器输出的,未经再生的信号,用位定时以及倍数作为同步信号在示波器上重复扫描所显示的波形(因传输二进制信号时,类似人的眼睛)。
干扰和失真所产生的畸变可以很清楚的从眼图中看出。
三、实验内容、步骤无码间干扰时:Ts=1e-2;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理想参考码元周期,单位sFs=1e3; %采样频率,单位Hz 。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 %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Rs=50; %输入码元速率,单位Baud M=2; %输入码元进制Num=100; %输入码元序列长度。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 %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装………………………………………订…………………………………………线………………………………………Eye_num=2; %在一个窗口内可观测到的眼图个数。
从眼图张开程度可以得出没有发生码间干扰,这是因为基带信号的码元速率Rs为50Baud,而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和FIR滤波器的等效带宽B=60Hz(Ts=10ms),Rs<2B,满足了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
有码间干扰时:Ts=5*(1e-2);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参考码元周期,单位sFs=1e3; %采样频率,单位Hz。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 %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Rs=50; %输入码元速率,单位BaudM=2; %输入码元进制Num=100; %输入码元序列长度。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 %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Eye_num=2; %在一个窗口内可观测到的眼图个数。
眼图基本闭合,存在较为严重的码间干扰,这是因为码元速率Rs虽然仍为50Baud,但滤波器等效带宽已经变为12Hz(Ts=50ms),Rs>2B不再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多进制码元情况:实验名称 数字频带传输实验 同组人专业班级 通信17-3 学号 2017101086 姓名 丁一帆 成绩1、实验目的1.掌握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调制解调的仿真过程 掌握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误码率仿真分析方法2.掌握二维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能够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处理 2、实验内容内容:对2ASK 、2FSK ,BPSK ,DPSK 信号的调制及相干解调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各的时频特性。
要求:设基带信号周期Ts=1s,幅度为1的等概二进制信源,使用fs=50Hz 的正弦载波进行二进制调制(对2FSK 的另一载波可取fs=100Hz )。
仿真并绘图展示在整个调制解调过程中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变化。
(假设信道为高斯白噪声信道)(1) 绘出基带信号波形和频谱;(2) 绘出调制信号波形和频谱;(3) 经过噪声信道后信号波形和频谱;(4) 与相干载波相乘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5) 低通滤波后的信号波形与频谱;(6) 抽样判决后的信号波形与频谱。
(7) 绘制各调制方式误码率理论值与仿真值的比较。
3、基本原理(1)数字频带传输系统:也称数字带通系统,其包括调制和解调过程的数字传输系统。
(2)2ASK 信号的一般表达式:……………………………………装………………………………………订…………………………………………线………………………………………(3)2FSK信号的一般表达式:(4)2PSK信号的一般表达式:(5)2DPSK信号: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对相位变化传递数字信息,所以又称相对相移键控。
假设为当前码元与前一码元的载波相位差,定义数字信息与△ 之间的关系为:4、实验步骤①2FSK:②鉴于以下程序太长,下面就将仿真图像呈现在实验报告中,仿真源程序的.m 文件附带在压缩包中:1)输入信号及频谱:2)2ASK信号及频谱:3)2PSK信号及频谱:4)2FSK信号及频谱:5)DPSK信号及频谱:6)加了高斯白噪声的信号及频谱:7)经低通滤波后的信号及频谱:8)抽样判决后的信号及频谱:四、结果分析及心得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了解到了通信仿真的重要性,我仿真出了QPSK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下的最佳接收,比较并分析了QPSK及OQPSK的性能。
仿真后的得到的QPSK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下的误比特率与理论值接近。
OQPSK的性能优于QPSK,结果与预想中的一样。
理解通信原理,能够对原理进行仿真,这对于我们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们以后会经常用到系统仿真来设计我们所需的通信系统,需要从仿真结果检验出我们所设计的系统是否达到目标,从中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问题,收获很大,谢谢老师。
实验名称 信源编码-PCM 非均匀量化与编码实验 同组人 专业班级 通信17-3 学号 2017101086 姓名 丁一帆 成绩 1、 实验目的 (1). 了解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三个基本步骤:抽样、量化、编码。
(2). 抽样频率、量化级数对信号数字化的影响. (3). 加深对非均匀量化的理解。
(4). 理解信息速率与抽样量化编码的关系。
(5). 掌握MATLAB 语言的函数调用,提高编程编程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做准备。
2、实验内容 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并进行13折线PCM 编码,运用Matlab 软件实现PCM 编码全过程。
3、实验步骤与结果 1、抽样: 产生一个周期的正弦波x (t )=1024cos(2πt )mv ,分别以4HZ 和32Hz 的频率进行采样用plot 函数在绘出原信号和抽样后的信号序列(可用stem 函数)。
(4Hz 保存为图1,32Hz 保存为图2) function sample(f) t=0:1/f:1; y=1024*cos(2*pi*t); stem(t,y,'b','filled'); hold on;……………………………………装………………………………………订…………………………………………线………………………………………T=1:0.01:1;Y=1024*cos(2*pi*T); plot(T,Y,'r');2、均匀量化:对以32Hz的抽样频率进行抽样后的信号的绝对值分别进行8级和2048级均匀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