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导论29页PPT

合集下载

世界文明史导论

世界文明史导论



分子逐渐冲破“华夷之辨”的思想禁锢,从“技艺”、“制 度”、“观念”三个层次的学习上层层推进,最终认同了西 方的资本主义“文明”。近代中国的“文明”概念完全是借 鉴西方的语境而来。 在19世纪后期的西方,随着考古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 缘起与确立,开始将“文明”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一种重要领域,这也导致了对“文明”的解读产生了许多内 涵相重叠的定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使学术界对“进化” 的观念十分感兴趣,它影响了斯宾塞和美国人类学家路易 斯· 摩尔根等人。他们都认为世界各地区的社会可以按照一个 发展的标准分列在从最低级的野蛮状态到最高级的“文明” 形态序列,并依次划分出“先进的”(“文明的

2、西欧封建化
土地占有的采邑化,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封建主内部关系的 等级化。 查理· 马特的改革,从终身占有到世袭。马尔克公社农民的破 产与沦为农奴。 加洛林帝国的君主查理曼(768-814)的战争对封建化的促 进。 843年,凡尔登条约,帝国瓦解。外敌入侵,内部动荡,封 建化完成。
世界文明史
导 论


一、何谓“文明”
“文明”是世界史、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国际政治学 等许多领域的核心词,也常常在日常用语中出现,其含义众 说纷纭,各取所需,莫衷一是。 从词源学和语义学的角度来追溯,“文明”术语在不同的时 期和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金文中,“文”最初的两个基本含义“文字”和 “纹身”,含有引伸义“修饰”的之意。“文”也特指色彩 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条理、秩序。“明”在古汉语中,有明 亮,彰明的含义。


兰教文明圈、以中国为核心的儒教文明圈,还有佛教文明圈。 这样的划分其实并不那么精确,但或多或少地等够显示个主 要地区的文明特征。 数千年来,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现象林林 种种,千差万别,但各种文明形态都经历了各自的流变兴衰、 新旧交替的历史过程。在近代以前,尽管由于山海阻隔、信 仰歧异、习惯差别的限制与阻碍,各主要文明形态之间大体 处于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到了16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现 代化进程的启动、海道大通和“西力东渐”浪潮的开启,海 道大通和“西力东渐”浪潮的开启,各文明圈之间的碰撞与 交流

世界文明史.ppt [自动保存的]

世界文明史.ppt [自动保存的]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 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 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 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 是一头凶恶的异兽。可是, 同样在《山海经》中, 〈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 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 的穷奇,外貌像牛,长著 刺猬的毛发,与〈海内北 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 凶兽
品性仁慈、妖力 强大的生物,谙 悟世理,通晓天 意,可以聆听天 命,王者的神兽。
《陵鱼》 鲛人, 人鱼 海中有陵鱼, 人面鱼身,有手 有足,啼声如小 儿。有的古书把 它称作鲛人,有 的说就是人鱼。
昆仑山上著名的神兽,浑 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 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 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 奉书而至,常与麒麟或凤 凰等,视同为德行高的统 治者治世的象征。 是可 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传说黄帝巡狩,至海滨而 得白泽神兽。此兽能言, 达于万物之情,故帝令图 写之,以示天下,后用以 为章服图案。
形体似兽,习 性好张望或好 险,成为今日 庙宇殿顶、堂 塔楼阁等高处 的龙或屋上的 兽顶、殿角的 走兽,也可压 火灾。
蛟虬(蛟与虬。虬: 古代传说中一种 有角的小龙。亦 泛指水族);蛟螭 (蛟龙。螭:传说 为蛟龙之属的一 种动物);蛟兕(蛟 龙与兕牛) 又 有古书说是无角 龙 蛟,龙属。 无角曰蛟。―― 《韵会》 主流 看法是无角龙.
【虬龙】 拼 音 qiú ló ng 解释 1. 古代传说中的有角 无须的小龙。屈原 《天问》:“虬龙 负熊”。宋《瑞应 图》:“龙马神马, 河水之精也,高八 尺五寸,长颈骼, 上有翼,修垂毛, 鸣声九音。有明王 则见。”虬龙则是 传说中的瑞兽, “神马”,“马八 尺以上为龙”, “两角者虬”。
蟠龙是指我国 民间传说中蛰 伏在地而未升 天之龙,龙的 形状作盘曲环 绕。在我国古 代建筑中,一 般把盘绕在柱 上的龙和装饰 庄梁上、天花 板上的龙均习 惯地称为蟠龙。

世界文明史:导论

世界文明史:导论
6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 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 文明史中包括着文化史。” 美国学者克拉克洪提出文明出现的三个表现:
●(1)存在一系列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 镇、集镇或城市; ● (2)已发明、使用文字; ● (3)已有纪念性的公共建筑和进行礼仪庆典活动 的中心场所。
12
1 、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准, 将人类文明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 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就是我 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马克垚认为:史学研究必须要区分不同的 文明,划分不同类型的文明,明确文明在发展 过程中的阶段性。他在《世界文明史》中,把 世界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从横向角度又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
(1)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作为涵义 相近或等同的两个概念。在西方,许多人通常 把“文明”与“文化”视为对偶词或同源对似 词。 (2)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按物质和 精神两个方面来区分,前者是物质进步的产物, 后者则与精神领域的遗产相联系。 (3)认为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或者说文明是文化的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也 有的把它看作是文化的没落阶段。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美)塞缪尔•亨廷顿
世界文明史
导 论
1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 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马克垚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 明演进的历史。 ---刘宗绪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 合、创新的过程。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胡锦涛
11

世界文明史导论

世界文明史导论

1.文明(Civilization)与文化 (Culture)的关系
相似性:相对于野蛮与落后 差异性:文化先于文明,文化也包涵文明 文明指人类的进步状态 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文字、定居农业、城市国家
2.文明研究关涉所有社会科学
地理学:作为地理区域的文明 社会学:作为社会的文明 经济学:作为经济的文明 群体心理学:作为集体心态的文明 (文明研究的大家:黑格尔、施宾 格勒、汤因比、亨廷顿、福山„„
历史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他过去做了些什么, 以便从中认识自己的本质 •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尊重历史 反思历史 放眼未来 建议阅读:葛健雄:历史学是什么 三联书店,2000
文明的观念是由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
文明,顾名思义就是光明,有光彩的意思。
二、关于文明
何谓“文化”、“文明”
1.“culture”来自于拉丁语Cultura ,而Cultura 又源于“Colere”一词, 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 (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两词中保存着。 2.“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Livis”,含有“城市、公民、国家”等 含义 3.在19世纪的英法,二者经常混用,意义几乎相同
历史究竟有什么意义?
历史的功能
• (1)人类生存与生活的记忆。 • (2)价值和道德评判功能。 • (3)拓展思路的功能。 • (4)认识现实的功能。 • „„
• 建议阅读: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 •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为什么学习历史?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回答说:
*为了使人认识自己
中华文明 日本文明 印度文明 伊斯兰文明 西方文明 拉丁美洲文明 非洲文明

世界文明概论导言课件1

世界文明概论导言课件1
2文明形成的标志四种文明标志论对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总体标志问题从19世纪到20世纪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与争论有以下四种学术观点特别值得注意文字主要标志论这个观点流行最为普遍主要代表首推摩尔根1877年的古代社会城市革命重要标志论主要代表者是20世纪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的城市革命社会秩序主要标志论主要代表是美国历史学家爱德华伯恩斯等四人编写的世界文明史美国学者维尔杜伦在东方的文明中说
雅斯贝斯的一段话也说 得很好:“对于我们的 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 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 了”,它显示了人类最 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 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 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现世,解除“当代”所 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 “教导我们要从人的最 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 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文明史的学习一如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多是 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知识开始,逐渐去领会一 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最终积 累一种贯通今古的大智慧即价值判断力与准则、 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过往与未来的关怀,涵育造 化我们的理性和良知。而理性和良知的训练,实 际上就是培养我们的价值判断力,那是使人终身 受益的东西。 读书的目的也是如此,不仅仅甚至就不在于扩 大知识面,而是透过表面化的知识的学习,培养 人的理性和良知,造就一种明晰的价值判断力。
一个人对什么东西产生兴趣和他的智商有 很大关系。美国有一个专门研究智商问题的 专家查尔斯-麦瑞写了一本书叫做<钟曲线— 在美国社会中的智力和阶层>,从2007年开始, 他在<华尔街日报>连续发表三篇文章,提出一 个观点,越是水平高的学校,学生的兴趣就越 抽象越没用。高智商的人常常对抽象的东西 感兴趣,智商一般的人常常只对看的见摸的着 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接触抽象的东西,他 会觉得枯燥乏味。 反过来讲,培养自己对抽象的史学的兴趣, 可以让我们更为明智。

世界文化史PPT课件 人类的原始文化 中国人的起源80页PPT

世界文化史PPT课件 人类的原始文化 中国人的起源80页PPT
• 裔9:宗教约产生于旧石器中晚期 • 麦克斯·缪勒:神话的核心以及神的最初概
念归根到底都是太阳。
• 裔10:马雷特:原始的宗教是一种由非人 格的超自然力量——“玛纳”引起的敬畏感。
• Q:玛纳是什么?
原始文化
图腾崇拜
• 图腾(totem):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 瓦氏族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原始 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共同尊崇的某种动物、 植物或无生物有血缘亲属关系。
• (游牧社会系由农业社会分化而成)
• 以社会组织方式划分 • 母系社会(母权社会?) • 父系社会(父权社会,父家长制)
• 文化人类学新近的研究表明,初民社会不一定都经历了完 整的母系氏族制,有些初民社会一开始便由男性主导。
原始文化
社会的变化
• 人口的增长
• 裔4:农业革命前夕,地球上人口数达到532万人, 比旧石器时代初期增长42倍以上
originate from a place called Birch in the county of
Essex, the derivation being from the Olde English
pre 7th century word "bryce" meaning breaking; and
•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 《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 郑氏笺:鳦遗卵,简狄吞之而生契。 • 史记 :简狄行浴,见燕堕卵,取吞之,因生契。
原始文化
图腾崇拜
• 图腾崇拜的基础
• 《西雅图酋长的信》:华盛顿的总统先生派人表 达了想要买我们的土地的意思。但蓝天与大地怎 么可以买呢?这想法对我们来说太奇怪了。……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散发着清香的花是我们的姐妹,熊、鹿,还有雄 鹰,都是我们的弟兄。……溪中与河里流着的闪 亮的水不只是水,而也是我们祖先的血。……那 水的低语,是我祖父的声音。河流是我们的弟兄, 它们能消除我们的口渴,也能载动我们的小舟, 还养育着我们的孩子。所以你们应该像对待一个 兄弟一样,好好地对待这些河流。

世界文明史辅导6PPT教学课件

世界文明史辅导6PPT教学课件
第八篇 文明经受了考验
2020/12/12
1
第十八讲大战与冷战下的文明
❖ 一、二战中的欧洲战场
闪击波兰------二战的起点
静坐战争和马奇诺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 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 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则由英法联 军作后援。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 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 较大的工事中还有电车通道。
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同盟国提
供战争物资,因租借法案使得美国成为“民
主国家的兵工厂”。租借法案对盟军在二次
大战取得胜利有直接影响。特别是美国于 1941年12月参战前,英国、苏联等盟国在战 略物资生产皆处于下风。
2020/12/12
6
大西洋宪章
❖ 具体内容8条
联合国家宣言
2020/12/12
7
❖ 北非战场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意大利投降 ❖ 开罗会议 ❖ 雅尔塔会议
2020/12/12
8
诺曼底登陆
❖ 欧洲战场胜利
2020/12/12
9
二亚洲和太平洋战场
❖ 珍珠港事件 ❖ 1941年12月7日 ❖ 这场军事攻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重大的
影响,由于它发生于日本正式宣战前,美国 公众舆论愤怒不已,全国自孤立主义转为支 持参战
2020/12/12
17
冷战的表现
❖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
2020/12/12
18
杜鲁门主义
❖ 在美国总统杜鲁门任期内形成的美国对外政策,成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核心。

第一讲:世界文明史导论

第一讲:世界文明史导论

问题二
2、文明的殊性是如何产生的? (1)地理环境因素? (2)民族因素? (3)历史发展因素?
问题三
3、文明交流的作用和后果(世界文化的 全球化和多样性问题)。 (1)文化的全球化和多样性是有层次的。 (2)全球化与民族化相辅相成,存在着 一种统一性。 (3)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排斥倾向。
基佐(1787-1874)对文明的定义
“在我们称之为‘文明’ 的伟大事实中,似乎包 含着两个要素,即其存 在必须依赖的两个条件: 社会的进步,个体的进 步;社会制度的改善, 人类智力和能力的扩 展。”
福泽渝吉(1835-1901)对文明的定义
福泽渝吉在其《文明论 之概略》里,对文明作 了如下的定义: “文明有两个方面,即 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 神。外在的文明易取, 内在的文明难求……所 谓外在的文明,是指从 衣服饮食器械居室以至 于政令法律等耳所能闻 目所能见的事物而言”。
根据我们对“文化”和“文明”含义的认识,我 们的文明史,实际上应该包括政治史、经济制度 和形态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内容,那么如果这 样的话,和世界通史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是有区 别的,世界通史,以政治事件史为主线,强调社 会形态的变化;而我们的文明史,应该以狭义的 文化为主线,则重于文化形态的演进。在这里政 治和经济我们作为人类创造物的一部分看待,作 为文化的背景来看待,着重于政治制度和形态、 经济制度和形态的变化。
历史在二十世纪的挑战
历史是客观的吗? 历史是有规律的吗?
历史客观性的质疑
历史相对主义: 1、书写的历史受到历史学家 主观影响历史事实的纪录是 有选择的,在选择中就带有 主观的因素; 2、受到史料的限制。我们是 根据史料来进行研究的,那 么史料是不是客观,以前观 察纪录必然打上当时纪录者 主观看法的烙印,而且无法 收集到全部的史料; 3、时空间隔带来解读的困难。 经过二十世纪的史学演变, 认为历史能够完全客观地反 映当时现实的史家已经越来 越少,但是历史学家们仍然 认为他们的研究可以得到相 对的真理,对历史学家来说, 无论研究历史还是撰写历史, 都应该做得尽量科学,不是 简单地为那一种政治的、道 德的、宗教的观点做注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