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穿孔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3)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3)

消化道溃疡穿孔诊疗指南【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期(1)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反应期(1)穿孔后l~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态。

(2)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腹膜炎期(1)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要点】1.根据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并很快转为全腹,体检有腹膜刺激征。

消化道穿孔

消化道穿孔
行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制酸、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
2021/6/27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诊断要点:
1、腹痛剧烈 2、腹膜刺激征明显 3、常有休克现象 4、穿孔渗液沿结肠旁沟注入右下腹,需与急 性阑尾炎鉴别,横膈下察及游离气体一般可 资鉴别。
2021/6/27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治疗原则: 1、单纯修补:适用于穿孔时间已超过1-2h, 腹腔污染严重,全身情况很差,不能耐受胃 大部分切除术者。
2021/6/27
谢谢大家
2021/6/27
数减少 2、突发腹痛,右下腹为主,伴腹膜刺激征 3、伤寒的确诊多需要涂片检查和病理切片
2021/6/27
病理性肠穿孔
二、肠伤寒穿孔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①、单纯修补:单个小穿孔 ②、肠切除吻合:多处穿孔或肠壁有 大片坏死 ③、肠外置造瘘:全身情况不佳,局 部病变严重不宜做肠切除
2021/6/27
总结
2、外伤性肠穿孔
3、病理性肠穿孔
按病程分:急性、亚急
性、慢性穿孔
2021/6/27
诊断要点:
概述
1、腹痛剧烈且持续,最初仅在病灶部位, 迅即累及全腹
2、早期可有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多为短期 性
3、腹膜刺激征(腹肌强直、压痛、反跳痛), 腹式呼吸减弱
2021/6/27
诊断要点:
概述
4、早期(12h以内),不同程度的休克变现, 面色苍白、脉率加快 中期(8-24h),常有炎症反应,体温增高、 白细胞数增多 晚期(48-72h以后),常有明显的脱水、 中毒现象
消化道穿孔
2021/6/27
概述
一、定义: 消化道穿孔一般指胃肠道穿孔,即胃肠

消化道穿孔

消化道穿孔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晚期)
1.吻合口溃疡:术后2年内发病,非手术 2.残胃癌:术后5年后发生,手术 3.碱性反流性胃炎:胸骨后烧灼痛,抑酸剂无效,采用保 护胃黏膜、调节胃动力治疗。 4.营养性并发症:选用高蛋白、低脂肪饮食,补充维生素、 铁剂和微量元素。 5.倾倒综合征:早期(短暂低血容量不足)晚期(低血糖 综合征)、严重者生长抑素治疗。
2 胃瘫:发生术后2-3天,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 呈绿色,需放置胃管减压,可加用促进胃动力药物
3 吻合口破裂或瘘:一般多发生在术后5-7日,表现为 右上腹突发剧痛和局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弥 漫性腹膜炎症状。应立即手术处理,术后持续减压引 流。
4.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立即手术 5.术后梗阻:输入袢梗阻、吻合口梗阻、输出袢梗阻。
诱因
长期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主要原因)。 饱餐、酗酒、进食刺激性食物或粗糙的食物。 剧烈的咳嗽、腹压增加。 服用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激素等)。
临床表现
症状: 1.突发性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迅速波及全腹。 2.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 冷,伴恶心、呕吐。
体征: 急性痛苦面容,倦屈位,板状腹。
1 X线
2 CT
3 诊断性腹腔穿刺 抽出液可含胆汁或食物残渣
4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鉴别诊断
1.急性胰腺炎:发病也较突然,但不如溃疡穿孔者急剧,腹痛多位于上腹部 中部或偏左,腹肌紧张程度也较轻,血、尿淀粉酶、脂肪酶显著升高,CT检 查多可明确。
2.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绞痛,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伴畏寒发热。 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性右下腹痛,而不以上腹症状为主,麦氏点压痛 ,结合B超、CT多可明确。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溃疡穿孔诊疗指南【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 •初期(1) 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 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 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 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 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 •反应期(1) 穿孔后I〜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 ^态。

(2) 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 •腹膜炎期(1) 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 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 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 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临床路径—胃穿孔

临床路径—胃穿孔

费用
1、医生查房;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情况; 3、观察伤口情况;腹腔引流管引流情况, 观察胃管引流情况,尿管引流情况 4、完成入院记录、手术记录及病程记录
1.复查血常规; 2.复查蛋白、电解质
会诊 麻醉科 药物 1、术前用药; 治疗 2、抑酸治疗:甲氢咪呱 3.抗生素:先锋Ⅴ+甲硝唑,必要时选 择其他抗生素 3.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丢失量等确 定液体量和性质. 6.液体量: ML; 手 麻 1、麻醉评估,签订麻醉知情同意书; 术 醉 2、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治 3、麻醉用药:生理盐水(冲洗用<4瓶), 疗 林格氏液(<2瓶),10%葡萄糖液(<2瓶), 芬太尼(<0.1㎎×2)氟哌利多(5㎎× 1)2%利多卡因(5㏕×4)0.75%布比卡因(5 ㏕×2)麻黄素(30㎎×1)阿托品(1㎎×1) 手 1、手术评估;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 术 2、手术名称:胃穿孔修补术 其它 1、先锋Ⅴ皮试 治疗 2、术前准备:备皮,持续胃肠减压;留 置导尿.备血. 护理 1、入院宣教,完成护理评估 2、静脉采血,完成各项生化检查及大小 便留取 ,配血 3、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 4、术前准备:备皮、皮试,留置导尿,安 置胃管等,肌肉注射术前针。 5、备心电监护和吸氧装置 饮食 禁食 营养 排泄 □通畅□未解□腹泻 活动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费用
1.复查血常规; 2.复查电解质
1、抗生素:先锋Ⅴ+甲硝唑(或洛美沙星 ) 2、抑酸治疗:甲氢咪呱 3.补充钾,钠,钙等电解质. 4.根据病情选择:血浆、白蛋白、脂肪乳、 氨基酸等 5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丢失量等确定 液体量和性质. ML 6.液体量:
1、抗生素:先锋Ⅴ+甲硝唑(或洛美沙星 ) 2、抑酸治疗:甲氢咪呱 3.补充钾,钠,钙等电解质. 4.根据病情选择:血浆、白蛋白、脂肪乳、 氨基酸等 5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丢失量等确定 液体量和性质. 6.液体量: ML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溃疡穿孔诊疗指南【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期(1)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反应期(1)穿孔后l~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态。

(2)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腹膜炎期(1)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要点】1.根据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并很快转为全腹,体检有腹膜刺激征。

消化道穿孔病程

消化道穿孔病程

2020年03月20日23时37分首次病程记录患者肖金国,男,48岁,因“突发上腹痛3+小时。

”于2020-03-20 22:27:39收入我院外三科病区。

病例特点:1. 该患者系中年男性,急性起病,病程短。

2. 以“突发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3、患者入院前3+小时,不明原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加剧,并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未呕吐。

轻度畏寒,否认,否认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经当地医院治疗后,(用药不详)症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日来我院。

急诊腹部CT检查提示空腔脏器穿孔。

急诊以“空腔脏器穿孔”收入我科。

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差,小便黄、少,大便未解。

4. 既往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无手术、无外伤史,自诉对“某种消炎药物”过敏,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各大系统回顾无特殊。

5. 入院时查体:体温36.5℃脉搏106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46/89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欠佳,急性病容,表情痛苦,查体合作,回答切题。

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气管居中,颈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叩诊无异常,听诊无干湿啰音。

心率106次/分,心界不大,节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腹部详见专科检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

双膝腱反射存在,克尼格氏征阴性,巴彬斯基氏征阴性。

专科检查: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压痛明显,有反跳痛,下腹部无明显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Murphy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

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无叩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4次/分,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及摩擦音。

6. 辅助检查:腹部急诊CT检查:1、肝周、肝门区、腹壁下方多发游离气体影,提示空腔脏器穿孔;右腹部肠系膜密度增高,见多发絮状及条索影,提示腹膜炎,腹盆腔少量积液。

请结合临床。

2、重度脂肪肝征象。

3、肝多发钙化灶。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

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患者姓名:患者年龄:住院号:病房病床号:入院时间:纳入路径时间:实际住院天数: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住院费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路径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ICD-10:K25-K27)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ICD-9-CM-3:43.6-43.8,44.3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既往有溃疡病史,穿孔前数日溃疡病症状加剧。

2.体征:表情痛苦,仰卧微屈膝,不愿移动,全腹压痛、反跳痛,板样腹,以上腹最明显。

3.辅助检查:站立位,x线: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含胆汁或食物残渣。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手术适应证:1.板状腹部2.立位腹平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K27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心电图;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至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3.如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加用1次;4.无特殊情况,术后24至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穿孔临床路径
(2018年版)
一、消化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消化道穿孔【ICD-10:】、胃溃疡伴穿孔【ICD-10:】、十二指肠溃疡伴穿孔【ICD-10:】、上消化道穿孔【ICD-10:】。

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肠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肠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突发剧烈腹痛。

2.体征:板状腹。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板状腹,触诊可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微弱或消失。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

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腹腔穿刺可见浑浊液体。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保守治疗无效拟行剖腹探查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化道穿孔【ICD-10:】、胃溃疡伴穿孔【ICD-10:】、十二指肠溃疡伴穿孔【ICD-10:】、上消化道穿孔
【ICD-10:】。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血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立位片;
(4)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2.其他根据病情可考虑选择:如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七)选择用药。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选择:
(1)静脉用制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注射用电解质: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

(3)循环、呼吸系统用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稳定。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手术植入物:吻合器、闭合器(可选用)。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2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尿淀粉酶。

2.复查安排:
(1)出院1个月后门诊复诊;
(2)出院3个月后复查胃镜。

2.术后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选用药物,用药时间3-10天。

3.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恢复肛门排气排便。

2.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

3.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腹平片基
本正常,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合并其他影响手术的基础疾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术前根据患者病情初步确定手术方式,根据患者术中情况更改手术方式可能。

3.术中活检提示肿瘤、结核、Crohn’s病、胰腺炎等,转入相应临床路径管理。

4.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肠瘘、肠梗阻、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导致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5.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二、消化道穿孔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化道穿孔【ICD-10:】、胃溃疡伴穿孔【ICD-10:】、十二指肠溃疡伴穿孔【ICD-10:】、上消化道穿孔【ICD-1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9-2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