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业实习报告总结大全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的实习报告

地理的实习报告地理的实习报告9篇在现在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理的实习报告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的实习报告篇120xx年3月12日起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教育实习,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无疑是理论与实际最好的结合。
使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会为我日后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我的实习工作包括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
具体工作如下:一、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主要负责“下两操、督早修”:监督眼保健操、课间操,监督早、晚自习,在班主任王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很快的熟悉了这项工作。
由于第一周的见习,给了我很多时间熟悉班级的学生,也提前了解了班级的状况。
在当班主任的那一周,也许很新鲜,很兴奋,我时时都会跑到班级去看看学生的状况,和学生聊一聊,讲讲大学的各种奇闻趣事,增强他们的学习考学的动力。
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更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聊天,可是,有时候这种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很难控制,所以需要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下功夫。
上课有老师的范,下课能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是我追求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了解到了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思维发展方向,这是对心理学知识的一种实践。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班级早自修习学生很多都是没睡醒的状态,学习效率低;学生平时不是很爱主动和老师交流向老师提问问题;晚自习的效率相比早自习要好一些但是效率依然达不到最好的状态。
面对这些问题,首先我观察了其他班级的情况,发现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次我向班主任老师咨询,王老师向我说明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各位班主任老师也正在着手相想办法督促学生学习。
第三我和其他的实习老师交流了一下心得并从以下方式试解决问题。
晚休和午休的时间检查学生就寝情况,督促学生尽快睡觉。
间断性的检查班级自习状况,安排学习任务,在上课效果不好的课节之间课间与学生聊聊天,讲讲学习以外的奇闻趣事,大课间同学生打排球舒缓学习压力。
地理实习报告总结与体会(通用3篇)

地理实习报告总结与体会(通用3篇)地理总结与体会篇11.和意义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2.1实习时间: 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3.实习区域概况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3.2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3.3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3.4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
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注意携带雨具。
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
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推荐】地理实习报告4篇

【推荐】地理实习报告4篇【推荐】地理实习报告4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理实习报告篇1一、形成条件1、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
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2、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3、流水作用⑴、流水的溶蚀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下面几个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进行:H2O+CO2==H2CO3;(第一步:形成碳酸)H2CO3==H++HCO3-;(第二步:碳酸离解生成H+)H++CaCO3==HCO3-+Ca2+(第三步:H+与CaCO3反应生成HCO3-,从而使CaCO3溶解)这几步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⑵、流水的流动作用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
地理实习总结

地理实习总结•相关推荐地理实习总结(精选19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理实习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实习总结篇1如期半年的实习转眼即将结束,时间过的真的好快好快,似乎对这里生活才刚刚适应,这就要离开了,真的有很多不舍,真的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想想这两个多月来自己做了些什么,首先,从第一天来到大城二中,对这里的环境完全的不适应,不习惯这里的伙食,作息,再次,自己角色的转变,从一名大学生向一名中学教师的转变,先是自己心里上的适应,再是行为上的适应,渐渐明白了,就是的工作和任务,自己也开始习惯了老师这个称呼,从学生跟自己打招呼时的恍惚,但现在的自然适应,这更是一个转变,慢慢的自己渐渐明白了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明白了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之处,更加能深深地体会到,作为老师的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可能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都会给孩子们产生积极的或是消极的不好的影响,更加明白了平时课下时间备课的重要性,一堂好课,自己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所学习和提高的方面,并将成为推动我们不断向一个合格中学教师迈进的动力。
还记得初来大城二中时的不适应,登上讲台的紧张,备课不充分的忐忑,在管理课堂上也存在极大的问题,学生们似乎知道我们是实习生,觉得我们不会怎么管他们或是管不了他们,事实上真是这样的,对于课堂纪律较差的班级或是极度捣乱的学生,对于我来说,还真的是无能无力,别的任课老师好像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对于好多学生都已经放弃了,任由他们为所欲为,只要不要太过分就好,但是对于刚刚步入教师行业的我们来说,总想着让学生们都听话,都能学到知识,并且我在课下备课的时候也是很认真,就是希望在课堂上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东西,让他们学到与生活有用的地理,了解现实生活中地理相关的东西,这是我的期望,正因为自己的认真,所以就希望学生们也能认真对待,但是我真的是要求太高了,好多同学根本就不感兴趣,所以我也不能强求。
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自我总结6篇

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自我总结6篇篇1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我在大学期间系统学习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实习和实践,培养了实际应用能力。
以下是我对地理科学专业学习的自我总结。
一、专业课程学习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我主要学习了地理学基础、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地图学等核心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对地理学的各个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前沿课程,这些课程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知识。
二、实习实践经历在实习实践方面,我曾参与过多个地理学相关的项目,包括地质勘查、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规划等。
这些项目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任务。
此外,我还参加了多次学术会议和讲座,拓展了学术视野,了解了地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三、个人能力提升在大学期间,我注重提升个人能力。
我通过自主学习和参加学术活动,培养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同时,我还具备了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个人能力,为地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总结与展望总体来说,我对地理科学专业的学习感到满意。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在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未来,我计划继续深造,攻读地理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以提升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地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我还将加强与同行们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地理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对地理学的热爱和执着,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地理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通用6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通用6篇)地理野外总结篇1美好的时光总是感觉很快就过去了,短短的十天天童实习在我们刚沉浸于其中的乐趣时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
第一天大部队出发清晨六点,闹钟把我们从梦乡中拉醒。
这是进大学以后为数不多的几次早起,因为今天不是一般的日子,我们要出发去宁波天童进行为期十天的实习。
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在上海火车站的候车室会合,每一个人都是重型装备(身上背一个包,手里还提着一个),最有趣的是有一个女生寝室全体都拖一个箱子,快赶上一支登机的空姐队伍了。
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长达6个小时的路程,对于整个车厢都是同学的我们来说,就像一次集体活动,打牌、聊天、做游戏,时间在欢笑声中走过,刚火车停住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到了宁波。
下了火车,又上了公共汽车。
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到了,我们终于达到了“传说中”的华东师范大学天童实验基地。
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但是看到了“传说中”的老王站长,感觉到好亲切,我相信我一定会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十天。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特别的多,所以住房问题很成问题,不过在老师们的安排下,一些都井然有序。
第一天,我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天童蚂蟥和马路(为什么特指天童蚂蟥,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对我们早已如雷贯耳)。
晚饭,不记得是什么了,但是我还记得那是不错的一顿,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很多。
吃过之后,大家各自收拾东西,第一天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踏查地形,率先砍树又是清晨六点,李立老师用扩音器把我们震醒,这是我们才意识到,以后的每天,这个时候就该起床了,而不再是7:30。
吃过早饭,片刻休息之后,天童实习就真正开始了。
早上,是踏查地形,有王希华老师带队,绕着周边的山林,熟悉一下地形,顺便认识植物。
由于来之前就知道实习过后会考认植物,所以从第一天起,大家就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一路上,紧跟着老师,记录笔记,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采,(不过不能乱采,采集植物标本要求新叶老叶皆有,不能单采一片叶子,花期的最好有花,结果的要有果实,蕨类最好连根一起)几段路下来,每人手里都是一大把的植物。
地理科学专业顶岗实习总结7篇

地理科学专业顶岗实习总结7篇第1篇示例:地理科学专业顶岗实习总结一、实习背景在地理科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顶岗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所在的地理科学专业,在实习的过程中有幸在一家地理信息技术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
下面,我将就这次实习的内容、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
二、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公司地理信息技术项目的数据整理、地图制作和空间数据分析。
公司的项目主要包括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资源环境遥感监测和地理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
我的工作主要包括收集城市基础信息,整理和更新地图数据,参与地图设计,进行遥感影像的识别和分析等工作。
在公司的培训项目中,我也有幸担任助教,帮助学员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收获,我熟练掌握了ArcGIS、ENVI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可以熟练进行地图制作和空间数据分析。
其次是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在项目中,我需要和团队成员共同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项目的任务。
通过和团队的交流,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和他人合作,如何更好地沟通交流,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在培训学员的过程中,我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
四、实习体会在这次顶岗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前景。
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资源环境管理、农业生产等方面,而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有责任和义务掌握扎实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实习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距,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次顶岗实习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和自己的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地理专业实习报告总结大全【导语】地理专业以重基础、重技能、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课程与课时设置上重视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与地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因学生而异开设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为大家整理的《2018地理专业实习报告总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今年7月中旬,为了深刻认识和巩固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知识,我们13级人文城规跟随着唐院长来到韶关进行我们大一暑假的实习。
韶关位于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
而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丹霞山更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
第一天我们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观察到典型的平卧褶皱,沉积时是水平的,后来由强烈的挤压力和构造变动使地表发生塑性变动,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石灰岩,厚度都大于1米,属于巨厚层沉积。
马路的对面采石场,有典型的断层构造,中间接近水平,两边近于直立,根据山体两侧岩石的颜色和岩性差异,判断可能为正断层。
不难看出,这一带的泥盆纪的地质运动比较活跃。
可以推出,平卧褶皱受到断层干扰。
随后,我们来到帽峰公园南部,沿着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层由新到老,观察岩层产状及性质,可以明显发现开始是以泥灰岩为主,伴有粉砂岩、泥质灰岩、页岩,后来以石灰岩为主。
中部存在较多层间揉皱,小型断层,考虑到属于海相沉积,初步判断为潮间带到潮下带过渡类型,地层由几厘米的薄层变为几米的厚层,说明沉积环境由复杂多变变为稳定,北侧为帽子峰组,南侧为天子岭组。
最后,我们来到武江边观察河流的发育,河流在弯道处存在横向环流,使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生长,而在河流一侧可观察到三级河流阶地。
7月10号我们乘车到达广东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首先观察的是石炭系下统、石凳子组的断层构造,观察到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所以判断为逆断层。
返回出口的路上观察到灰白色带状的方解石脉。
步行到达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的煤窑所在地,主要成分为煤矸石。
往上步行到达古生物化石的沉积地点,图示为挖掘化石所获。
在登山终点,我们观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蚀洼地、峰丛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观。
芙蓉湖岸边,我们观察到山体的向斜构造,向斜判断依据为岩层受到水平地质运动挤压后岩石由老变新以及地形起伏状况。
第三天,我们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随后,我们进入了丹霞山景区。
一路往上走,我们来到了的阳元石景区。
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它的性质是蚀余石柱,其岩性属于碎屑岩类(包括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石岩)。
阳元石是由于地壳抬升后,两组岩层相互交叉,流水沿着节理面侵蚀搬运,即是由垂直节理发育而形成的。
在阳元石的表面我们能看出水平层理,这是由于岩层岩性软硬不一,软层被侵蚀凹陷,硬层不易侵蚀被保留而形成的。
后来我们又坐上车,来到了一处性质为水平韵律层理与节理发育的地貌点。
它是由于地壳抬升后巨大岩块由错落方法坠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的鳄鱼,故称“鳄鱼上山”.其岩石的本色是红色和白色,但因雨水冲刷而发黑。
岩石的沉积层基本上为水平层理,其上的黑色条带上有鹅卵石,反映了河流相与湖泊相转换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的红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错层理和斜层理,其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们来到马坝人遗址、大峡谷,这是实习内容的最后一部分了。
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一个滑坡体现场,我们亲自爬到滑坡体的对面进行观察,老师们给我们介绍了滑坡体形成的特征以及我们面对滑坡体可以采取的一些防护措施。
真正到野外实习了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就蕴含知识。
在你经过一大堆黄土的时候,你绝不会想到那叫滑坡体,也不会想到我们还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以及应对措施。
要观察大峡谷,光有观察力还不够,还要有体力。
在大峡谷中我们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浃背之际感受水流冲下来引起的气流,真的是应了那句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当然,那一千多级的阶梯更是考验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去实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是磨练人的一个过程。
当有想偷懒的同学问院长可不可以不爬的时候,院长调侃地说,你可以不上来,但一定要下去。
是的,大峡谷下面没有缆车,所以只能通过爬楼梯的方式上来。
但是当你重返“地面”的时候,你会为自己自豪的。
最后一站就是马坝人故址。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会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为时五天的实习,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极大提高,更能练就坚持的毅力。
和组员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样的视觉来看生活!篇二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XX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一]、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摄氏度,夏季极端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
沿途认识植物。
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
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
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
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
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
用途:材用。
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
用途:观赏。
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
用途:观赏及药用。
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
用途:观赏。
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
用途:材用及观赏。
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
用途:材用及观赏。
⑧、厚皮香:茶科。
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
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
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
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
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
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
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
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
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
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
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
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
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
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
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米~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编号植物名称层次高度米胸径厘米枝下高米树冠幅度米实生或萌生生活型年龄物候期附注中名学名表1扁柏林单一扁柏林3030202实生高位芽30营养期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
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