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诃》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一分钟内说出隋朝大运河的要素。

能力目标:学生明白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通过史实理解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绘制地图,并结合课文内容,掌握运用数字浓缩法“三点,四段,五河”来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具体情况。

②学生通过历史法庭掌握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学生通过探讨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明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的要素
教学难点:认识大运河的作用和评价大运河
三、设计思路
结合“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是要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侧重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教学“轻负高质”的要求,我通过让学生扮演穿越角色“隋文帝的军师”,创设情境,贯穿整节课。

即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首先,全班同学(军师团)合作帮隋文帝分析全国情况(统一的背景);其次,了解开皇之治为大运河的开凿奠定了基础;再次,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多角度评价大运河。

四、教学方法
教法:学案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重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难点)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重点)学习过程一、隋朝的统一1、在方框内填写好隋朝统一的进程2、我们学习过的完成了国家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除了隋朝以外,还有和3、从以下三则材料分析隋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要求:在材料中找出答案并分点归纳)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

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答:原因:①②③④⑤4、观察下列表格,回答问题(隋文帝末年)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唐贞观政要》(1)以上表格及材料说明了什么?(2)在书本P2找到隋统一之后采取的发展经济的措施并划好①(方面):发展经济,编辑户籍,统一和②(方面):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二、开通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2、大运河与世界上著名人工运河进行比较从以上表中格,你得出的结论是:隋朝大运河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1) 胡曾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看法怎样?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学案(无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立等史实。

2.通过分析史料能对大运河的开凿和科举制度的创立做出全面的评价。

3.通过分析相关史实和材料研读,能准确概括出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下列问题,把疑难问题标出并随时巩固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背景(了解)、时间、建立者、都城在哪里?2.隋朝统一的时间、意义?3.隋朝经济繁荣的措施、表现、原因?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时间、开凿时的皇帝。

2.三点、四段、五河。

(并在隋朝大运河形势图中标出)3.大运河的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度创建的原因(背景)、形成的过程(隋文帝、隋炀帝?)、作用?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二、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最后选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展示。

(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遥是隋炀帝时期的一位书生,家住浙江杭州,隋炀帝正式确立科举制后,打破了上层权贵垄断官吏选拔的局面,让李瑶看到了做官的希望。

马上就要到科举的时间了,李瑶辞别家人踏上了他的科举之路。

1.从杭州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应该怎么走,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最快捷的路线。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之材料四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2.李瑶行船途中,看着辽阔的江面不禁感叹工程的浩大。

对于大运河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观点,并说说理由。

3.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李瑶终于抵达长安,正好赶上了科举考试的日期。

请你说一说李瑶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科举考试有什么样的作用?(二)我的疑惑请你将学习中的疑惑标记出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最新整理)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习目标】1、知道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

2、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3、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知识重点】知道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

【学法指导】指导自学,划记知识点与小组合作。

(历史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自主学习】(根据学习目标和小标题在教科书上勾画知识点,有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求助。

)导读一、隋的统一二、开通大运河1、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2、开通大运河的概况怎样?3、大运河分为哪三点?大运河分为哪四段?大运河连接了哪五大系?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四、隋朝的灭亡隋朝是怎样灭亡的?我的疑问是:【合作导学】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2、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分层导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

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坚B、李渊C、李世民D、武则天3、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扬州、北京B、杭州、北京C、杭州、扬州D、广州、杭州4、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B、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C、方便到扬州游玩D、促进经济发展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2)诗中的“此河”地位如何?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3)唐朝的文学家皮日休曾写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无答案)
开始于605年,不知结束于哪年?
(3)大运河开通的规模
“隋朝大运河”这幅图,北西南各起点是哪个城市?
北涿(zhūo)郡,南余杭,西长安
大运河是在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邗沟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那它分为哪四段呢?
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和江南河。
A.杨坚B.孙权C.刘邦D.杨广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
3.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9.隋朝对我国历史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
A.重新统一全国
B.开创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
C.建立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开通了南北大运河
10.“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简答题
11.请你评价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12.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后反思: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B.暴虐无道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
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建立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从605年起
开通者隋炀帝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自北向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诞生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作用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
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
制度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朝的灭亡原因
隋炀帝统治残暴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乘龙舟巡游各地、三次征辽东
时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易误警示
1.隋朝建立的时间和统一的时间不一样。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不在长安在洛阳。

3.科举制的正式建立在隋炀帝时期。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片解读:
特点:自北向南,沟通多条水系,跨越省份多。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设计说明本课介绍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隋朝的统一和隋朝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

通过引入丰富的材料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辅以探究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知识。

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了解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理解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凿,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

难点: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与影响;对开通大运河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法合作研讨法情境教学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化资源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图片《大运河今貌》。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2006年,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这条大运河在经历了8年的申遗准备工作之后,终于迎来喜讯。

如果你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代表团的成员,你将如何阐述理由以获得评审团的认可?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科举制度创立的影响是什么?2.说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

三、学习任务一隋的统一教师活动:带着学生复习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学生活动:了解隋朝建立与统一全国的过程。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2相关内容,做出回答——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名师精编学案1(答案不全)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名师精编学案1(答案不全) 新人教版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等史实。

2、知道科举制产生的史实,分析科举制产生的作用。

3、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 科举制的创立学习难点: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隋朝的统一:建立的时间: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_统一的时间:_______ 统一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隋文帝改革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开通大运河: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帝:_________ 中心:_____________南北端点:______________ 连接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创立: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隋朝的灭亡:灭亡原因:____________ 灭亡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讨论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利与弊。

2、总结隋朝的历史贡献。

三、课堂小结:学案答案: 二、1、利: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便利了南北之间的交通运输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隋朝人口增长较快B.隋朝统一安定C.隋朝轻徭薄赋,人民负担较轻D.隋朝经济繁荣
16..下面关于隋朝大运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
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江都
C.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D.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
17.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3.隋朝大运河分四段,从北往南的正确顺序是( )
①江南河②邗沟③通济渠④永济渠A.④③②①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14.下列属于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的是( )
①统一中国②开凿大运河③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C.③D.②③
15.下列选项中,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条件无关的是( )
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开凿了大运河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
【释疑解惑】
18.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6.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隋朝的统一B.方便隋炀帝南巡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北部的边防
7.下列关于隋文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8.隋朝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灭亡的割据政权是( )A.北周B.齐朝C.梁朝D.陈朝
9.隋朝统一是在()A.580年B.581年C.589年D.618年
10.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北京B.西安C.洛阳D.南京
11.下列朝代与隋朝的统治相类似的是()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分组展示】
1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大运河的全城路线,了解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重点)
2.正确理解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影响,能够对短暂的隋朝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难点)
评价活动
方案
本课中,主要采用课件与课堂讲述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地图册,对隋朝的疆域进行了解,分组讨论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意义;通过大运河的全程(三四五六的方式)进行了解,并结合材料分析,搜集古代诗人的评价,层层深入地解剖出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
【创设情境】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以PPT的方式设置出几个场景,例如,皇宫,战场,民间,大运河的建造实地。采用“时空穿越”的方式,让学生如入其境,并对之进行评价。
【确立目标】
学生熟悉学习目标,并且自主设计填空题与问答题。
【自主学习】
1.隋朝建立的时间灭亡的时间是
建立隋朝年号是
材料3: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4: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以上4段材料,把几位唐朝诗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不同看法,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2.隋朝的繁荣的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改革前朝制度,加强
3.开凿大运河;中心河两端分别是、;
四段分别是
连接的水系分别是
4.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沟通亚洲内陆的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
【合作交流】
5.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水和长江的那一段称为( )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随记
【拓展提升】
20.大运河“三四五六”
21.辩证评价隋朝的历史地位:
22..大运河开通后,在流向上与当今的大运河有什么不同?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作业布置】
1.隋炀帝开凿大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运河的开凿有和重大历史意义?
2.简述隋朝大运河的全程路线。
3.自主完成整理本课知识点,梳理薄弱环节。
第一单元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题
第一单元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执笔人
总第 1 课时
相关标准陈述
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统一全国的时间;大运河南北端点和四段的名称主要内容;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以及大运河通航的意义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够对短暂的隋朝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辩证地分析相关历史现象。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巩固训练】
19.阅读下列几首唐朝诗人评价隋朝大运河的诗:
材料1: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2: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