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伟大的历史下册转折》学案
八年级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八年级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学科年级八年级课题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主备人赵红叶复备人上课时间 3.30 教学认识十一届山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了解家庭联产承包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重点认识十一届山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难点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师生活动设计教学内容一、预习导航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背景、一、导入新课内容、意义,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课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______进行---包二、讲授新课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1.十一届三中全会业发展。
出示问题: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3、对外开放全会是一次伟大转折, 经济特区,5, 学生自读课本介绍~了解十一届经济开放区,5, 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意义对外开放的格局: ----- 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情----- ----- 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况~分析转折的含义。
二、合作探究 1、假如你是一位新闻记者~请简要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情况。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学 2、看课本p.61表格回答: 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家流程 ,1, 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含义、期的标志是什么, 作用。
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哪里开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展,其形式是什么, 3.对外开放播放视频《对外开发》~让学生了,3, 上面表格中有关安徽凤阳县小岗解对外开放的经过、重要举措、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效果和新格局。
以深圳为例~分析经济特区创办的重要意义。
,4,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确定在哪三个省设立经济特区,山东又三、巩固提高是在何时作为经济开放区的, 引导学生总结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时间、政策、内容、意义, 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总结政策调整应吸取的教训。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北师大版一、教学要求提升要求:认识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难点: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
三、教学设计【情景导入】【自主学习】1. 年底,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①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和实行的重大战略决策;③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我国从此走上了、建设的正确道路。
2.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年以后,吹遍中国农村。
3.对外开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又决定开放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相继在、、、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为经济特区(为最大经济特区)。
1990年又作出开发与开放“”的决定。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四、课堂小结五、教学要求题1.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A.厦门B.广州C.深圳D.上海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A.沿海地区B.大中城市C.城镇D.农村3.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从1978—1982年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B.大跃进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已的”这是农民对哪一措施的赞扬A.计划经济B.改革开放C. 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大全总汇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 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和历史性转折。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及成果。
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意义。
4. 我国在外交、国防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5. 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战略机遇。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引发学生对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思考。
2. 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成就:分别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详细介绍我国取得的伟大成果。
3.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革:重点讲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及成果,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
4. 探讨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挑战和战略机遇: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认识新挑战和战略机遇。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事迹。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学案[教案设计doc]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学案[教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1f5c39bff524ccbff1218458.png)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2.依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牢固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3.将预习中遇到的难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4.建议20-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预习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思想上:确立、的指导思想。
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组织上: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请思考: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2、内容: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1)特点:“包产到户”(2)基础: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3、意义:①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②使我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4、第一个:1978年冬,安徽省18户农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1、特区的设置(1)决定:1979年7月,我国决定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
(2)建立:1980年,我国决定在、珠海、汕头、设置经济特区。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6.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分析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对外开放的层次和阶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5.实践活动:
(1)辩论赛: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就改革开放的利与弊展开辩论。
(2)新闻发布会:模拟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介绍改革开放的成果。
6.情感教育:
(1)讨论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与自己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7.总结评价: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重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2)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史料分析:
(1)提供史料:给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史料。
(2)分析解读:让学生分析史料,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
7.总结评价,反馈提高:在教学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如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元之际、明清之际等;(2)掌握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历史转折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转折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各个历史转折时期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历史转折时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转折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的概念;(2)提问:请大家举例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相关知识;(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转折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历史转折时期的特点和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2)重点讲解历史转折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5. 课后作业:(2)选择一道相关的历史题目进行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历史转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 组织一次历史知识竞答比赛,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巩固所学的历史转折知识。
2.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的人物,扮演其角色,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该人物在历史转折中的作用和影响。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word学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
H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历史意义?1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大伙儿注意这是建国以来的转折,在建国往常还有一次转折,是哪次会议?遵义会议,大伙儿要分清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表现在哪?
在那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做了哪些奉献?1复原高考制度,2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独标准》的观点,3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有效信息的能 力,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前后知识的归纳比较,提高对历史 事件的认识。
经济 特区
点
沿海 开放
经济开 放区
内地
说设计
城市
线
面
环渤海 地区
海南岛
长江三 角洲
深圳
厦门
珠江三
闽地汕东区头南
角洲珠海
说设计
6.课堂延伸 拓展提高(5分钟)
一伟、大改的革转开折放的春雷——十一遵义届会三议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
解放思中想共、八实事大求是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 集体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正确道路。
适时的插入图片、 视频加深对课本知 识的理解拉近历史 与学生的距离
说板书
设计意图
板书力求清晰明了,简洁美观,便于学生 整体把握本节课内容,又能使这些重点知 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十
一 届
经济特区
三
中 全
对外开放
沿海开放城市
会
推 动 了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沿海开放区
化
建
设
内地
说评价
每一环节 当堂检测
1. 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 要评论到“组”,而不是“个人”, 什么重要就评价什么。 2. 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回答,作 出相应的评价 。
1979年7月对 、 两省实行优惠政策
1980年在 、
、 、 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批
准 建 省并成为经济特区(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2.会议的时间、地点、有哪些重要内容、意义?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看书 P63 第二目完成知 识结构) 形式: “ ”
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_________基础上,____所有的土地 长期______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 ____、____、____紧密结合起来 意义:调动了____的积极性、解放了农 村_____、推动了____大发展。 三、对外开放(看书 P61——P63 对外开放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 → → → →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 11 课 伟大的历 史下册转折》学案 北师大版
课题 课型 执笔人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总第 年 月 日 课时
相关标准陈述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史 上的伟大转折。2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 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 3 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 响。 1.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及内容。掌握改革开始的 时间、形式及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能
5.听歌曲《走进新时代》,针对其中歌词,回答下列问题:
36
【拓展提升】 邓小平说: “对外开放,是会有苍蝇、蚊子飞进来,但是随之而来的还 有新鲜空气。” “新鲜空气”指什么?“苍蝇、蚊子”又指什么?请结 合实际情况,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对外开放。 【作业布置】1.理解记忆本节内容。2.做互动习题。
35
之后确立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所实行的土 地所有制有何不同? (2)土地改革何时基本完成?承包责任制是在哪次会议之后开始 实施 的? (3)说明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共同作用。 【巩固训练】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 在( ) 。 A.“文革”结束之初 B.中共八大后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经济特区建立后 2.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 置的中 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 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列哪 个城市( )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 3.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 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4.阅读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 扬起浩浩风帆„„ ⑴材料中“老人”是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 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请说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 具代表性的城市。 ⑶材料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2.简述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思想、政治、组织这三方面有什么不同? 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之前否定 思想上 “两个凡是”方 针 政治上 组织上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中央“左”倾错误领 导 结论: 2.“包产到户”是不是说土地归农民所有了?你怎么理解“大包干, 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 的”这一歌谣? 3. 经济特区的地理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分布? 【分组展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2.农村改革的时间、主要形式、内容、意义。 3.对外开放的逐渐形成、特区的作用。 【解疑释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规定: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 ”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包产到户的形式,把土地包给 社员,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于中国过去 农村的任何一种土地制度,它是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 的。
学习目标
力;了解经 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提高读图识图 能力。 3 .感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伟大胸怀和敢于开拓创新 的精神。
评价活动 方案
1.知识性问题采用口头提问和板演形式。 2.技能性只是采用纸、笔形式。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随记
33
【创设情景】歌曲《走进新时代》唱到“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 开放富起来。你了解改革开放开始于那一年、什么事件呢?对内改革 的首先开始于哪里呢?对外开放又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确立目标】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2.农村改革的时间、主要形式、内 容、意义。 3.对外开放的逐渐形成、特区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十一届三中 全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59—60 内容, 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1)“左”的错误:(2 )邓小平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