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性混凝土知识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要点全总结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要点全总结一、什么是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混凝土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正确维修与例行检测。
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析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是指结构在所使用的环境下,由于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引起结构的长期演变,最终使混凝土丧失使用能力。
即所为的耐久性失效,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很多,有抗冻失效,碱-集料反应失效,化学腐蚀失效,钢筋锈蚀造成结构破坏等。
下面作具体分析。
1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结构处于冰点以下环境时,部分混凝土内孔隙中的水将结冰,产生体积膨胀,过冷的水发生迁移,形成各种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表面剥落,严重时可以露出石子。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和气泡含量多少密切相关。
孔越少越小,破坏作用越小,封闭气泡越多,抗冻性越好。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除了孔结构和含气量外,还包括:混凝土的饱和度,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集料的孔隙率及其间的含水率等。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与设计方法¥97.5购买2、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集料中活性组分发生的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的膨胀,开裂,甚至破坏。
因反应的因素在混凝土内部,其危害作用往往是不能根冶的,是混凝土工程中的一大隐患。
许多国家因碱-集料反应不得不拆除大坝,桥梁,海堤和学校,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工程中也有碱-集料反应损害的类似报道,一些立交桥,铁道轨枕等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破坏。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需具备三个条件,即有相当数量的碱,相应的活性集料,水份。
反应通常有三种类型:碱-硅酸反应,碱-碳酸盐反应,慢膨胀型碱-硅酸盐反应,避免碱-集料反应的方法可采用:①尽量避免采用活性集料;②限制混凝土的碱含量;③掺用混合材。
混凝土耐久性

➢ 混凝土中旳Ca(OH)2被空气里旳SO2、NO2、CO2等酸性 氧化物中和而失去碱性;
➢ 道路除冰盐或海水带进来旳氯离子旳作用。
10/11/2024
34
10/11/2024 钢筋锈蚀造成混凝土构件破坏旳几种形式
35
混凝土中钢材锈蚀旳防护措施
下列几种新措施,能够在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 保护层厚度与施工过程旳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对钢材腐 蚀旳防护作用:
混凝土耐久性
10/11/2024
1
概念
❖ 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材料在长久使用过程中,抵抗因服役环境 外部原因和材料内部原因造成旳侵蚀和破坏,而保 持其原有性能不变旳能力。
❖ 混凝土建(构)筑物旳服役寿命
混凝土建(构)筑物受到其服役环境原因旳侵
蚀和破坏,造成其使用性能下降到最低设计值时, 所经历旳时间(年)。
3、多孔、低渗透性
4、多孔、高渗透性
孔隙率、孔隙特征与渗透性旳关系
10/11/2024
10
混凝土抗渗性旳影响原因
❖ 混凝土旳配合比
水灰比 胶凝材料(水泥+矿物外加剂)用量
❖ 浇注成型工艺
混凝土旳搅拌 混凝土旳震捣
❖ 养护条件
➢ 湿度 ➢ 温度 ➢ 龄期
10/11/2024
11
二、混凝土抗冻性
10/11/2024
26
10/11/2024
27
10/11/2024
28
破坏旳道路路面
10/11/2024
29
碱—骨料反应影响原因
❖ 水泥或混凝土旳含碱量 ; ❖ 活性氧化硅含量 ; ❖ 骨料粒径 ;
10/11/2024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
其良好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抗渗、抗冻、抗侵蚀、碳化、碱骨料反应及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等性能,这些性能均决定着混凝土经久耐用的程度,故称为耐久性。
(1)抗渗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分P4、P6、P8、P10、P12共五个等级。
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与其密实度及内部孔隙的大小和构造有关。
(2)抗冻性。
混凝土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分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和F300共九个等级。
抗冻等级F50以上的混凝土简称抗冻混凝土。
(3)抗侵蚀性。
当混凝土所处环境中含有侵蚀性介质时,要求混凝土具有抗侵蚀能力。
侵蚀性介质包括软水、硫酸盐、镁盐、碳酸盐、一般酸、强碱、海水等。
(4)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水。
碳化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消弱对混凝土的保护作用,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碳化显著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混凝土耐久性

耐久性的概念与主要影响因素1.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下,必须保持适合于使用,而不需进行维修加固。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根据结构的重要性按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 的规定确定。
我国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分为 50 年和 100 年。
混凝土结构广泛用于各类工程结构中,如果因耐久性不足而失效,或为了继续正常使用而进行相当规模的维修、加固或改造,则将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保证混凝土结构能在自然和人为环境的化学和物理作用下,满足耐久性的要求,是一个十分迫切和重要的问题。
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除了进行承载力计算、变形和裂缝验算外,还必须进行耐久性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主要根据结构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对混凝土材料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采用满足耐久性规定的方法进行耐久性设计,实质上是针对影响耐久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影响耐久性能的主要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水泥用量、水灰比、氯离子及碱含量、外加剂用量、保护层厚度等;外部因素主要有: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C02含量、侵蚀性介质等。
出现耐久性能下降的问题,往往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此外,设计不周、施工质量差或使用中维修不当等也会影响耐久性能。
埋在混凝土中的钢筋,由于混凝土中的高碱性,会在钢筋表面形成氧化膜,它能有效地保护钢筋。
然而,大气中的 CO 2 或其他酸性气体,将使混凝土中性化而降低其碱度,这就是混凝土的碳化。
当混凝土保护层被碳化至钢筋表面时,将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膜。
此外,当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超过一定限值时,将会加速混凝土的碳化,使钢筋表面的氧化膜更易遭到破坏。
钢筋表面氧化膜的破坏是使钢筋锈蚀的必要条件。
这时,如果含氧水份侵人,钢筋就会锈蚀。
因此,含氧水份侵人是钢筋锈蚀的充分条件。
钢筋锈蚀严重时,体积膨胀,导致沿钢筋长度出现纵向裂缝,并使保护层剥落,从而使钢筋截面削弱,截面承载力降低,最终将使结构构件破坏或失效。
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标准

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道路、桥梁等领域。
然而,由于混凝土受到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影响,其耐久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需要制定相应的耐久性标准,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
二、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特定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下,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评价其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强度越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也越好。
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通过压缩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指标来评价。
2.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指混凝土在受到水压力或水渗透时,保持不渗水的能力。
混凝土的抗渗性可以通过水泥浆渗透试验、氯离子渗透试验等指标来评价。
3.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受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影响,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通过耐久性试验来评价,如冻融试验、碳化试验、氯盐雾试验等。
4.耐久性设计寿命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寿命是指混凝土在设计使用寿命内,不失去其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寿命可以通过设计寿命和使用条件来确定。
三、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标准的制定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标准的制定应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和使用条件混凝土材料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对其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制定相应的耐久性标准。
2.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其耐久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制定相应的耐久性标准。
3.耐久性试验耐久性试验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手段。
应根据耐久性试验结果,制定相应的耐久性标准。
4.国家或行业标准应参考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标准。
四、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标准应具备以下具体要求:1.耐久性设计寿命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确定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寿命。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保护措施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保护措施混凝土是建筑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其在建筑中的使用早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会腐蚀,受损和退化,从而影响到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1. 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为水泥、砂、碎石和水,其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和氧化金属离子等,这些都是导致混凝土腐蚀的因素。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力的作用,如自重、风、水、冰、碱、腐蚀、旧化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降低其强度和密度,从而出现龟裂、渗水、开裂、碳化、腐蚀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 混凝土的保护措施为了延长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预防混凝土的老化,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
要求建筑方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建筑材料要达到相应质量标准要求,确保混凝土成品的质量优良。
(2)混凝土表面防水处理。
选用优质的表面防水材料,比如沥青或专业的混凝土防水涂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水处理,防止混凝土受到水分的侵蚀,从而减缓混凝土的老化。
(3)使用防寒防腐蚀剂。
在寒冷的环境下,混凝土会受到冰的侵害,导致混凝土表面起破损和龟裂现象。
使用防寒剂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冰冻性,防寒剂中还有防腐蚀成分,可以对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金属防腐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4)使用防腐剂。
防腐剂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受到各种酸、碱和氧化金属离子的侵蚀,从而减缓混凝土的老化和腐蚀。
(5)加强定期检查维护。
定期对混凝土建筑物进行检查和维护,有助于发现混凝土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延长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建筑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缺陷和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多种恶劣的环境,混凝土会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对混凝土建筑物的保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延长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一、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结材料。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等高强度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骨料的质量: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
骨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优质的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不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3.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合理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耐久性。
4.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5. 环境因素:混凝土的耐久性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水质、土壤条件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方法1. 选择优质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应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不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2. 合理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耐久性。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应控制水灰比,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和开裂倾向。
3. 引入掺合料:掺合料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
常用的掺合料有矿物掺合料、化学掺合料等。
4.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5. 加强混凝土的防护:混凝土的防护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防护材料,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受到外界侵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姓名:班级:学号:摘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混凝土材料是一种耐久性的材料,且与金属材料、木材比较,混凝土不生锈、不腐朽。
也是因为过去人们对混凝土结构寿命的期望值较低-----认为能够使用50年以上就是耐久性很好的材料。
而随着近些年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形势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应受到高度重视。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抗碳化、抗碱-集料反应、抗氯离子渗透等方面。
这些性能决定了混凝土经久耐用的程度。
正文:1.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概念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它暴露在使用环境下抵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破坏的能力。
①混凝土的抗冻性⑴抗冻性的定义和冻融破坏机理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水饱和状态下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在冻融循环的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受到结冰体积膨胀造成的静水压力和因结冰、水蒸气压的差别推动未冻结水向冻结区迁移,从而造成的渗透压力。
当上述冻结过程中水结冰引发的内应力或者融化过程中这两种压力所产生的内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隙;多次冻融循环使裂隙不断扩展直到破坏。
混凝土的密实度、孔隙结构和数量及孔隙的冲水程度是决定抗冻性的重要因素。
密实的混凝土和具有封闭孔隙的混凝土抗冻性较高。
⑵抗冻性的表征混凝土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
抗冻试验有两种方法,即慢冻法和快冻法。
⑶除冰盐对混凝土的破坏除冰盐不仅引起路面破坏,渗入混凝土中的氯盐又导致严重的钢筋锈蚀,加速碱-骨料反应。
⑷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措施降低混凝土水胶比,降低孔隙率掺加引气剂,保持含气量在4%-5%提高混凝土强度,在相同含气量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越高,抗冻性越好②碳化、氯离子扩散与钢筋锈蚀⑴碳化的定义碳化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水化产物在有水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碳化过程是二氧化碳由表及里向混凝土内部逐渐扩散的过程。
未经碳化的混凝土pH=12—13,碳化后pH=8.5—10,接近中性,故碳化又称中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久性混凝土知识
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义
1、定义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第2.0.1款定义:在预定的作用和预期的使用与维护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
2、高性能混凝土与耐久性混凝土的区别
根据《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抗渗性)、高工作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自密实性)和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变形和高弹性模量)的混凝土。
二、铁路行业对耐久性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龄期的规定
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001年9月1日施行,2010年12月8日作废。
适用于铁路混凝土(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与砌体(含石砌体和混凝土预制块砌体)工程的施工。
第5.1.2款规定:“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的有关规定”,《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1994年4月1日施行。
第2.0.2款规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
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2004年1月1日施行,2010年12月8日作废。
适用于新建、改建标
准轨距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第6.1.2款规定:“混凝土强度应按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的规定检验评定”。
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2005年6月14日实施,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转8A货车8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桥涵跨度小于或等于2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跨度小于或等于96m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第1.0.7款规定:“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100年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规定》(铁建设[2005]160号)2005年9月1日实施,2010年12月8日作废。
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客货共线铁路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也应参照执行。
第6.4.11款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天,其他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天”。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2005年9月22日实施,2010年12月8日作废。
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客货共线铁路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也可参照执行。
7.12.4款规定:“预应力混凝土、蒸养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天,其它混凝土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天”。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2010年12月8日实施,第1.0.2款规定:“本标准适用于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第6.4.11款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
天,其它混凝土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天”。
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010年12月8日实施,第1.0.2款规定:“本指南适用于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
条文解释第6.5.1~6.5.2款中规定:“宜按56天龄期作为混凝土标准强度的验收龄期”。
三、铁路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规定
四、普通混凝土损伤的状况
五、耐久性混凝土设计原则:
1、铁路混凝土结构处于多种环境共同作用情况下,应对结构所处的不同环境作用分别进行确定,所采取的耐久性技术措施应同时满足每种环境作用的要求。
2、作用等级
碳化环境作用等级分为T1、T2、T3;氯盐环境作用等级分为L1、L2、L3;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分为H1、H2、H3、H4;盐类结晶破坏环境作用等级分为Y1、Y2、Y3、Y4;冻融破坏环境作用等级分为D1、D2、D3、D4;磨蚀环境作用等级分为M1、M2、M3。
3、原材料选用
原材料包括钢筋、钢绞线、水泥、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细骨料、粗骨料、复合外加剂(减水、引气、缓凝)、拌合与养护用水。
⑴钢筋、钢绞线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⑵选用低水化热、低C3A(化学式:3C a O•Al2O3)含量、低氯离子(Cl-)含量、低碱含量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⑶选用低氯离子含量、低碱含量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
⑷细骨料应选用硬质、洁净、级配合理、低氯离子含量、低碱活性反应的天然中粗砂(或经试验确认符合质量要求的机制中粗砂),选用的细骨料应在试生产前进行碱活性试验。
⑸粗骨料应选用坚硬耐久、洁净、级配合理、低氯离子含量、低
碱活性反应的碎石,无抗拉和抗疲劳要求的C40以下混凝土也可采用卵石。
选用的粗骨料应在试生产前进行碱活性试验。
⑹选用性能稳定、低氯离子含量、低碱含量的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引气、缓凝),并与水泥等胶凝材料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有良好的工作性。
⑺拌合与养护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如为其他水时要符合相关标准,不得采用海水。
4、配合比:
⑴不同环境下,桥梁灌注桩、隧道衬砌及其他混凝土的最低抗压强度等级选定。
⑵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最大用量限值。
⑶不同环境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掺量范围。
⑷不同环境下,混凝土中混凝土中含气量最低限值。
⑸不同环境和使用年限下,混凝土配合比参数(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限值(使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活性矿物材料作为掺合料,并保证一定的掺量,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致密性,降低混凝土渗透性,增加耐久性能)。
⑹不同环境下,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最大限值。
⑺不同环境下,混凝土的碱含量最大限值。
⑻不同强度等级和使用年限的最大电通量限值。
五、施工
⑴混凝土在搅拌机中加水连续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延长,一般宜不少于120秒。
⑵混凝土养护在常温下,至少保湿养护14d,气温较高时可适当缩短湿养护时间,气温较低时,应适当延长湿养护时间。
⑶养护用水要进行检验。
⑷控制混凝土体表温差。
①混凝土浇筑期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
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且应对混凝土采取适当的保温养护措施。
②混凝土浇筑期间,混凝土与钢模、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度差不得大于15℃。
③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应大于20℃(梁体混凝土不得大于15℃)。
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混凝土芯部的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
六、混凝土耐久性评价
七、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增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主筋、箍筋和分布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应小于保护层设计最小厚度与保护层厚度施工负允差之和。
保护层厚度也不能不受限制的任意增加。
当保护层厚度过厚时,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脆性和收缩就会导致混凝土保护层
出现裂缝反而削弱其对钢筋的保护作用,而且对于大型混凝土构件来说,外围保护层厚度的增加也意味着构件自重的急剧增长。
因此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设置合理的保护层厚度。
扎丝头不能露出混凝土。
八、根据不同环境作用等级,控制设计计算裂缝宽度限值。
九、采取必要的结构构造措施和防、排水措施:
⑴将暴露于大气和与水、土介质接触的混凝土结构物外形设计成简洁、平顺、流畅,暴露表面积小,棱角较少或做成圆角,并尽量避免采用突变构造。
⑵混凝土结构物表面形状有利于排水和通风,将水平表面做成斜面,避免水汽在混凝土表面聚积。
当混凝土表面不得不承受聚积水作用时,应在承水面设置可靠的防、排水措施。
设置专门的排水管道排除结构表面积水,不得将水直接排在混凝土表面上。
⑶尽量将结构的施工缝和连接缝位置避开可能遭受最不利环境作用的部位。
⑷混凝土外涂层的主要作用在于其通过某种材料在混凝土外表面形成一层可以阻止水和其它水溶性腐蚀介质进入混凝土,从而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或者推迟腐蚀介质向混凝土渗透的时间。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混凝土外表面因施工原因产生的一些微缺陷起到修复和保护作用。
⑸暴露于混凝土结构以外的连接件、紧固件或其他构件等与混凝土结构之间应设置可靠的连接方式,外露金属件表面应采取可靠的防腐蚀措施。
⑹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不应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相应要求。
数量不少于4块/m2,梅花形布置。
⑺设置用于检测、维修和构件替换的方便通道,并在结构表面预
留用于临时安装检测、维修机具的必要空间或预留埋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