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doc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doc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doc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

应该基本是真实的呵呵大家可以看看

一、基本书目

1、王国维《观堂集林》,乌程蒋氏刊本,1923o中华书局,1959 (据商务印书馆《王氏全集》本)o 1991年重印。

2、顾颉刚等《古史辨》(1-7册),北京朴社、开明书店,1926-1941。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重版。

3、李济《安阳发掘与中国古史问题》,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40本,1968。乂可参阅《李济考古学论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4、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联合书店,1930,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2。

5、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东京文求堂影印本,1932, 1935o科学出版社,1957重版。

6、容庚等《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据容氏《商周彝器通考》(燕京大学燕京学社,1941)重编本。

7、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续集》,科学出版社,1998。

8、丁山(遗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科学出版社,1961。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9、徐旭生(炳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科学出版社, 1960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再版。

1()、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集、三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44、1945o

1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

12、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56。1988再版。

13、刘起舒《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4、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1999o

15、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

1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中华书局,1984。

17、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5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再版。

18、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

1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南京钟山书局,1932。东方出版中心,1988再版。

20、蔡尚思《中国学术史纲》,上海启智书局,1930。

21、李宗侗《中国古代社会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4。

22、皮锡瑞《经学历史》,周予同注释,中华书局,1957。另皮氏《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 1982)亦可参阅。

23、[台]高明《群经述要》,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

2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K

25、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大出版社,1996。

26、蒋伯潜《诸子通考》,正中书局,1948。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重版。

27、丁山《商周史料考证》,龙门联合书局,I960。

28、李泰灸《西周史征》,北平来薰阁,1927。

29、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可与童氏《春秋史》(开明书店, 1946)相参阅。

30、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0、21、22、23、24陈其泰等《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庞

朴《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海天出版社,1995。张世

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刘长林《中国系统思

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顾颉刚卷》,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傅斯年卷》,

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董作宾卷》,

人民出版社,1995。

1990o河北教育出版

社,1996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o

冯友兰《冯友兰学术论著白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并可参阅北大出

二、参考书目

1、刘节《中国古代宗族移殖史论》,正中书局,1948。

2、杨向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3、日知《中西古典学引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o

4、高亨《文史述林》,中华书局,198()。

5、杨宽《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

6、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金景芳《古史论集》,齐鲁书社,1981。

8、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

9、晁福林《天玄地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巳蜀书社,1989。

10、钱杭《周代宗法制度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91。

13、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4、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

15、何怀宏《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三联书店,19960

16、王宇信等《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o

17、王宇信《甲骨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8、杨泓《美术考古半世纪》,文物出版社,1997。

19、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

版社《三松堂学术文集》,1984。

28、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又M参阅上海人民出版社《美学散步》, 1981 o

29、李泽厚《华夏美学》,香港三联书店,1988。乂可参阅李氏《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再版。

30、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再版。

31、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2、弗雷泽《金枝》,徐育新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3、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亦可参阅马氏《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三、主要书目导读

孔子曰:“述而不作”,在大学教育学科越分越细,学生文化素质明显下降的今天,重温这段名言应该有其特殊的意义,尤其对于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人文学科则更为重要。明为圣之根,述乃作之基,我们只有先行祖述、阐发,而后才能创作创新,其理甚明。

而述即“训说义理”,故必多学也。学则要在读书,读书则必有门径,须讲方法。张之洞《书

目答问》云:“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其要领无非门径和方法两端,亦即读何书与如何读。关于前者,最佳之选择就是读先贤经典,读本学科乃至相关的经典论著,其可谓“入德之门”;而后者则一般通行循序渐进,博而后精,对高年级同学和研究生而言,最适宜的方法莫过于通读基础上的带着问题读,如此则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既可亡羊补牢,补文献功底等方面之不足,乂可尽快通晓本学科之特质、学术地位、学科史以及核心或尖端学术课题等,以尽快进入角色。

基于此,谨遵学生之要求特推荐如下阅读书目,以供参考。

本书目分为两个阶梯五个部分。第一阶梯为基本书目,相对重要,大多应在必读之列;第二阶梯为参考书目,相对宽泛,旨在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史及其研究领域和成果。然多为本人临事制宜,随手头所有或所阅而列,仅供参考而己,同学可随兴趣择善为之。

其五个部分的内容大抵包括:

%1中古史与考古学

%1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

%1古代文献

%1西方关于上古文化和历史的论著

%1艺术与美学

需着重说明的是,本E目只是基于个人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之有限经验和读书心得而列,而主要限于上古史及其考古研究。私意出之,其疏误在所难免。但望诸位学生及老师匡我不逮并随时指正之。

下面择其要者,作简要导读。

1、《观堂集林》与《古史辨》

《观堂集林》,20卷。作者王国雄.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开创者,或曰是中国引入和实践资产阶级史学方法的第一人。其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是书,包括殷周史、西北边疆史地,古器物,古文字,古音韵及古文献研究等方面内容,博大而精深,不惟独步当时,对后世影响也至为深远。其中最为著要的如1915年所作《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开商代历史地理研究之先河;1917年作《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首次利用地下发掘资料证明史记《殷本纪》和《三代世表》中所载商代帝王世系之可靠;同年的《殷周制度论》则更可谓划时代之巨制°其将甲骨文资料与古文献相印证,从人文地理角度论证商周文化差异及其原因。提出周制不同于商制者主要有三:①立嫡制,并由此而有宗法、封建;②庙制;③同姓不婚制。至今仍有其重要的理论及方法论意义。其他还如《明堂庙寝通考》、《生霸死霸考》、《释礼》、《释史》、《说珏朋》等,均发前人所未发,每多精义,至今光芒不减。

归纳之,是书最大的历史页献有二:其一,全面实践了其在后来(1925《古史新证》)正式提出的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为古史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其二,首次证明《史记》、《世本》等所记商史为信史,从而使人们从当时“疑古”的浓重氛围中走出来,重新建立起对中国上古史的信心,对稍后现代考古学在中国之引入和开展亦有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正如郭沫若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一文中所说:“我们要说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那是丝毫不过分的。"

《古史辨》7册。1926?1941年先后由北京朴社和开明书店出版,共收入论文350篇,计约325万字。内容包括古史、辨伪、古史传说的考订、孔子与儒、道、墨诸家之讨论、古书年代及真伪研究等,是作者顾颉刚自上世纪20年代初提出疑古思想,特别是所谓“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见解以来引起古史大论战的论文汇编。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是书所刊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章很多,诸如顾氏《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他茗名的中国古史“层累造成”说;顾氏《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和《九州之戎与戎禹》,

认为大禹非人而是神,与夏无关;顾氏第五册《序》及《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认为《左传》为战国人撰述;顾氏与杨向奎合著《三皇考》,考证“皇”与“三皇”之来源及其传说的演变,功力非凡,语出惊人。其他还有钱穆《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吕思勉《三皇五帝考》、童书业《五行说起源的讨论》等,对中国上古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顾颉刚“《古史辨》的学术业绩是不朽的(刘起金J:《古史续辨》)”。首先在“破坏伪古史系统方而”有重要或曰革命性的意义。其通过批判地考察各种文献典籍,用演进、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古籍所载传说性的资料,不盲目信从经传尤其儒家经传。一?切以历史资料的科学审察为基础为前提,由此大大增加了古史研究的科学性。因此被西方学者称为“儒家偶像的破坏者和主张史学改革的人(美施奈德《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

其次是顾氏首次把传说时代和狭义的历史时代分开(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气这对于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和方法。由此说顾先生为“创建中国现代历史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前苏]越特金语)”当不过分。

然而,顾氏《古史辨》派的历史观和治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偏颇之处,主要的如其依据“层累造史"说,认为载有较晚出现的传说的古书即伪书,便不可信,于是把《左传》、《国语》等均视为伪书,由此不仅使东周史“出现很大空白”,而且还失去向上迫溯的基点。那么在当时业已陆续发现的商周考古学材料也自然失去了意义。当然顾先生实际上是很推崇王国维观堂先生治学方法的,他明言:“知道要建设真正的占史,只有从实物上着手,才是一条大路, 我所从事的研究仅在破坏伪古史系统方面用力罢了。”因此全面否定“古史辨”派学术成就的人很可能别有用心。

顾颉刚疑古思想及其《古史辨》曾给上世纪20年代的史学界以极大的震动。他从正反两方面给史学家们以激灿或鞭策。于是乎才有了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于清华研究院的正式提出(1925),也才有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那个有名的宗旨:“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才有了为追寻甲骨的源头而开始进行的轰动世界的安阻殷墟之发掘,由此田野考古学正式进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历史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可以说没有王国维《观堂集林》,没有顾颉刚《古史辨》,就没有中国现代史学甚至没有中国现代考古学。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与《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王国维《观堂集林》和顾颉刚《古史辨》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学的延生。随之在20世纪20年代后半叶,作为新史学重要组成的社会史研究开始兴起,其直接动力则是中国社会史论战。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就是这场大论战中涌现出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书1930 年由联合书店出版。收入作者1928至1929避居LI木的两年中撰写的存关中国古代社会史的论文。“本书的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的续编(郭沫若《自序》)其研究之基点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经济基础的发展为前提”。是书第一次把中国古代社会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儿个生产方式有规律地递进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其中《卜辞中的古代社会》,运用卜辞以及商代金文资料论证商代为金石并用时代。《周金中的社会史观》论证西周已进入奴隶制时代。《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补述了古代社会形态的演化。而《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则讨论了当时社会生活、宗教及辩证观念。是书首次大量使用甲骨卜辞和商周金文中有关社会经济、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资料来研究中国占代社会,以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地下资料”作出了前无古人的精辟解读,为商周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并进而开辟了一条史学新路,把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当然是书也存在明显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其最主要的是明显存在着把摩尔根和恩格斯的分析方法硬套中国古史的痕迹。其有些结论也在后来陆续有所修正,“在材料的鉴别上”也“夹杂了许多错误而且混沌(郭沫若1947年再版后记)”。然而是书系统的思想理论构架、丰富而坚实的新材料、西方人类学成果的引用以及崭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学术成果都是独步一时,对此后中国古代史

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至今仍有其重要学术价值。

如果说《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中国现代史学中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古代史开山之作, 那么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则是中国考古学中关于青铜器系统性科学研究的第一部卓范巨制。

是书共八册,分图录和考释两部分。《图录》乂分“图编”和“录编”。图编收263器;录编上卷收西周铜器铭文250件,按12王世排列;录编下卷收东周铜器铭文261件,按国别排列,计32国。《考释》部分亦分两卷,与《录编》相对应。每器铭文以楷书录出,并加句读,均附详尽之考释。

本书的意义或主要学术贡献主要有四:

第一,首创“标准器断代法”,即首先选定有明确纪年的器物,以这些器物铭文中的人名事迹线索、文辞体裁、文字风格和器物形制、花纹为标尺,去衡量其他年代不明的器物进而推断出其年代。这实际是考古学中类型学方法在商周青铜器研究上的首次应用。

第二,第一次将中国青铜器按形制、纹饰、铭文三方面特征划分为滥觞、勃古、开放和新式期,后来乂修订为滥觞、鼎盛、颓败、中兴和衰落五期。由此突破传统金石学和古器物学研究范畴,开创了以青铜器分期断代为基础的考古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第一次将杂乱无章“一团混沌”的传世青铜器在缺乏田野考古发掘有效支持的情况下黄理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史和古代物质文化研究的系统而科学的实物资料。

第四,本书在青铜器铭文的考释、训诂方而也卓有建树,为汉字形体演变,汉语词汇和语法史以及古方言研究等方面均开辟了新的天地,由此成为金文研究、古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工具书。总之,本书是中国考古学研究尤其是古代青铜器研究和中国古文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

3、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及《续集》

1928年开始到1937年的10年间共进行了15次之多的安阳小屯殷墟发掘在中国学术史上,尤其对于中国史学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李济曾将其意义和学术价值概括为四点:

1、肯定了甲骨文的真实性及其在中国文字学上的地位;

2、将史前史的资料与中国古史的资料联系;

3、对商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作了丰富而具体的说明;

4、把中国文化与同时其他文化中心作了初步的联系,证明中国历史文化不是孤立的发展,而是承袭了若干来自不同方向的不同传统。

然而,我们认为其最主要的意义还在于通过此次发掘及其所获与甲骨文同时的大型建筑、墓葬、玉器、青铜器等“地下材料”,不仅证明司马迁等笔下的商史之为信史,同时更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正式诞生。

从此,以探索殷墟以前商代文化面貌,探索商文化的来源,探索商文化与夏、周等其他文化甚至与古代世界其他文明的关系等等问题为直接或先行目的的中国考古学蓬勃开展起来,邹衡先生就是其中继李济等老一辈考?古学家之后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的卓苹大家,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出版的《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即其主要学术成果的论文汇编。

《论文集》分三部分,计收作者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1978年先后完成和修订的重要论文7篇,计40余万言。其中最重要的论文如:《试论郑州新发现的殷商文化遗址》、《试论殷墟义化分期》、《试论夏文化》、《论汤都郑亳及其前后的迁徙》、《论先周文化》等。1998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其中乂收入《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偃师商城即太甲桐宫说》、《西亳与桐宫考辨》、《晋、鄂、豫三省考古调查简报》、《晋始封地考辨》、《论早期晋都》、《寻找燕、晋始封地的始末》和《郭宝钧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整理后记》等重要论文。

邹衡及《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的主要学术贡献如下九方面:

(一)最早提出和论证早商文化。殷墟发掘举世震惊,当时史学界简直不相信如此之早的殷商时代会有如此辉煌、发达的物质文化。故在其后很长一段时期,许多人甚至大学者都对是否比殷墟更早的古文化持怀疑态度。如郭沫若、唐兰即曾持久不相信有早于殷墟的铜器。邹衡《论郑州新发现的殷商文化遗址》一文,根据作者亲自参加的发掘所得大量包括铜器在内的考古学材料及其文化分期研究,论证郑州二里冈上、下层商文化早于殷墟文化,从而在考古学首次论定早商文化。

(二)最早对殷墟文化进行全面的科学分期。《试论殷墟文化分期》一文成功地(也是首创)依据考古遗迹的地层关系和陶器和铜器等遗存的类型学研究,并采用和参考甲骨卜辞分期的成果把殷墟文化分为四期,其中对商代青铜器的分期更是一大创举。该文1964年在

《北大学报》发表以后,引起学术界极大反响,国际学术界大都由此文而知道或认识邹衡其人的。

(三)最早论证夏文化,提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文化的著名论断,并首次把夏文化分为二里头和东下冯两个类型。

(四)最早提出和论证先商文化。在《论夏文化》一文中把先商文化划分为漳河、辉卫和南关外三个类型。而漳河型为商文化之主要来源。从而将夏文化和商文化从根本上区分开来。

(一五)提出“汤都郑亳”说。考古学属于历史学范畴,考古学不能脱离历史文献而孤立地进行考古材料的研究,尤其是信史时期的考古学。中国考古学之所以取得今天如此高的成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前辈考古学家一?般具有坚实的文献功底。邹衡《论汤都郑亳》、《西亳与桐宫考?辨》等一系列论文可谓是考古学文化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或曰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实践成功的典范0

(六)最早提出和论证先周文化。《论先周文化》一文根据陶器、铜器和文献等材料论证了先周文化的东西两个来源:东面作为姬周文化之主要来源的光社文化和西面作为姜炎文化之重要来源的辛店和寺洼文化。

(七)发现和论证了晋国及燕国的始封地。晋国始封地,即山西天马曲村遗址的考古探查和发掘是邹衡先生1979?1994年历时14年的工作重心。大型报告《天马曲村》便是其阶段性总结(参见《天马一曲村遗址III野考古发掘报告(壹)之结语》,《论早期晋都》等文)。而燕国始封地,即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也是邹先生发现并最早进行工作的(可参见《寻找燕、晋始封地的始末》一文)。

(八)以青铜器分期为中心的商周青铜器研究。其主要贡献有四,一是商代青铜器的分期研究;二是周代青铜器的分期研究;三是早商青铜器的论定;四是先周青铜器的论定。

(九)成功实践和完善了考古学研究的基木方法。考古学研究的基木方法一是地层学, 二是类型学。发表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论殷墟分期》和《论夏文化》可谓是创造性地运用考古学基木方法进行研究的经典范例。如关于夏文化与商文化的比较,其首先对商文化和夏文化的年代、分期与类型分别作以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年代、分布地域、文化特征、文化来源和社会发展阶段诸方面,由纵而横、由外部形态特征到内在文化因素全面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参见《论文集》P105?18())。而其中关于“鸡彝”的考据分析尤为精辟(《论文集》P147?P157)。

4、相关经典著作

考古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她不限于考古遗迹、遗物的地层和类型学研究,不仅旨在揭示考古遗迹、遗物发展演变的逝辑过程,而应是由物到人,最终揭示历史的实际进程和文化面貌。因而必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或学问,其既有考据之学(史学),又当包括义理之学(哲学),还必须涉及到作为人的高级生命活动的艺术或美。总之如欲研治考古文博则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必须对哲学、历史文献以及古文字学、美学等具有相应的或一定的基础。义字学之对文献功底的加强,美学或艺术修养之对考古学材料或文物的形态研究,其意义不言而喻。这里我们应强调的是哲学头脑和理论

思辩?能力。毋庸管疑,考古或文物研究需要一?种形而上学宏观把握能力,否则便不可避免地会在我们的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会出现当年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种“在显微镜下生活”的状况。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必来自义理之学的训练和哲学素养。我们知道,我们的研究对象——考古学材料或文物无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无不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审美方式息息相关,因此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古代思想的认识至关重要。木E目所列第16至21等6种类即属之这方面的经典名著。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公认的最地道、最深刻的中国哲学茗作。西方大学凡开设中国哲学课的,该书为第一本必修书。张岱年先生《大纲》则概括而全面地论证了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质和基本命题,为“入德之门”的最佳选择。侯外庐先生《思想通史》、柳诒徵先生《文化史》及蔡尚思先生《学术史》均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思想,了解中国文化及中国学术的通论性、基础性学术著作。其实参考书目第31?33种西方著名学者的著名论著也属之哲学,对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必有所裨益。

其次如上揭,考?古属之历史学,因此古文献功力对于我们而言尤具重要和直接的意义。宿白

先生是史学界公认的大家,其《白沙宋墓》更是熟练地结合古文献研究考古学材料的经典巨制。孔

机先生《图说》一书可谓是传承宿先生学术之道的力作。木书目第22—29种之列即属于古文献方面比较经典和比较适宜者。皮氏《经学历史》、高氏《群经述要》、蒋氏《诸子通考》和钱氏《三礼通论》为经子类通论性著作。杨氏《左传注》和丁、李、童诸先生的著作则属史类传疏和考证著作,我们从中既可得资料,乂可明方法。尤其杨氏《左传注》,足可引导和帮助我们通读、精读原著。认真研读,必可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之效。这里我们没有要求大家读原著,如《易》、《书》、《诗》、《礼》之类,主要是基于时间、基础及学习阶段性方面的考虑,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上列书目的研读而由此及彼。

这里我们可以提示一点读原茗的方法,即读原茗应在通读的基础上,最好分门别类带着问题去

读。当年闻一多先生读《周易》,即把《周易》文句内容分成三大类,每一大类再分别儿个小类,

当然是基于自己研究之需。卜?面不妨引示如卜.,供大家参考:

“一、有关经济事类:甲、器用;乙、服饰;丙、车驾;丁、田猎;戊、牧畜;己、农业;

庚、行旅。

二、有关社会事类:甲、婚姻;乙、家庭;丙、家族;丁、封建;戊、聘问;己、争讼; 庚、刑法;辛、征伐;壬、迁邑。

三、有关心灵事类:甲、妖祥;乙、占候;丙、祭祀;丁、乐舞;戊、道德观念。”

北大中文系推免生培养方案

北大中文系推免生培养方案 一、北大中文系推免生专业研究方向 名称: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创意写作(CreativeWriting)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古今各类文体写作的要求和特点,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形成规律,研究和掌握中外文学、文化基础知识,研究现代传媒与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走势,推动中国当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北大中文系推免生培养目标 通过对古今各类文体经典和范本的系统研习,激发创造性思维习惯,在大量创意写作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成为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创作能力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专才,成为从事当代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具体而言,也就是培养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诗人、剧作家;新闻媒体、影视、动漫、视频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作人员;新闻、出版、广告、大型文化活动策划书和文案的写作人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文和日常应用文书的写作人员等。 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2年制,全日制班(全脱产)。 应修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20学分(公共必修课4学分,专业必修课1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四、北大中文系推免生课程设置 必修课程20学分 A.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 1、英语(2学分)(第一学期) English 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学分)(第二学期) Theliterary&arttheoryofMarxism B.专业必修课程16学分 1、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2学分) Theoryandresearchmethodsofcommunication 2、新媒体理论与实践(2学分) Theoryandpracticesofnewmedia 3、广告及创意策划案例解析(2学分) Advertisingandcreativeplanning 4、古代诗文研究与创作(2学分) ResearchandwritingofChineseclassicalpoetryandprose 5、现代诗文研究与创作(2学分) ResearchandwritingofChinesemodernpoetryandprose 6、现代小说研究与创作(2学分) ResearchandwritingofChinesemodernnovels 7、创意写作(2学分) Creativewriting 8、专业实习(2学分) Internship 不少于四周时间,在新闻机构、新媒体、作协、影视公司、广告文化公司等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完成实习作品并

“报考北大考古学”优秀作文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7月23日,湖南耒阳某留守女生以676分的高考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而她也因为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迅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担心考古专业就业范围窄、挣钱少,有人建议她应该选择更热门的大学专业,也有网友鼓励她笃定信念,坚持所爱。面对记者的提问,该女生坦言自己喜爱历史,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所以最终决定报考北大考古学专业,近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做胸怀天下的新青年,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生涯规划给这位女生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以热爱温暖了寒冷 亲爱的师姐: 展信佳! 你都不凡举动着实打动了我,你的选择也许遭受到了许多的质疑,但我很赞同也很欣赏你的做法,因为你坚持了你的所爱,用热爱为在众人眼中所谓的“冷门”,考古专业带来了温暖。“冷门”考古专业不冷,认为它有你,有众多热爱它的人,哪怕仅仅只有一小部分。 你的梦应当由你来实现,无畏议论与纷杂,你是行走在理想道路上的享受者。 鲁迅曾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诚言如此,自己的路是由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哪怕山再高,终可以攀登顶峰,哪怕路再远,终可以走完旅程。我知道对你而言,选择更迎合大众潮流的“热门专业”,也许会更有一个作业宽泛的道路,但你不被世俗所趋,不被大众潮流所推,你喜欢那些蕴含神韵的文物,喜欢那些沉淀时光的历史。我想你一定很享受它,所以你无畏一切纷杂,而向它拥抱,余秋雨曾言:“喧腾是短命的别言。”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执着与对梦想的坚持。 你的爱应当有你来点燃,铭记“敦煌女儿”鼓励,你是徜徉在历史文明海洋中的旅行者。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它是蜜,是磁,是满卷方圆里的魔井,这是涡卷的力量,使任何在它面前的人也都无法安静下来。”我想,它于你而言,就是那份沉甸甸的热爱吧!你心怀的不仅仅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热爱,更凝聚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你要学“敦煌女儿”樊锦诗一样保护我们文化的灿烂果实,传承我们先人的辉煌成就,担当起对后人的承诺与责任。于你而言,这才是生命的最好底色,最美的殿堂。 你的心应当由你来呵护,树价值风标,你是我人生路途上美丽的彩虹。 于你身上,我看到了历史上文人雅士的高尚节操,听,清风微微吹拂着竹叶,猿传来幽谷的静,那是嵇康不愿入世俗而隐居于山林的地方;看,胸系兰草,步入山皋的他,屈子不愿受世俗名利而浸染,择了一条

北大中文系必读书目

北大学生应读书目 本书目是1998年为北大百年校庆而作,由北京大学校内外50多位著名教授推荐而成。 清华学生应读书目 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张岂之,徐葆耕主编。清华大学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编印,1997年9月。 本书目参考清华大学校内外专家的意见,提出供清华大学本科生试用的80种书目,

其中含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四类,每类20种。

梁启超开列之《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1923年,梁启超应《清华周刊》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后又精简此书目,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1.《四书》 2.《易经》 3.《书经》 4.《诗经》 5.《礼记》戴圣编 6.《左传》左丘明著 7.《老子》老聃著 8.《墨子》墨翟著 9.《庄子》庄周著

10.《荀子》荀况著 11.《韩非子》韩非著 12.《战国策》 13.《史记》司马迁著 14.《汉书》班固著 15.《后汉书》范晔著 16.《三国志》陈寿著 17.《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司马光著 18.《宋元明史记事本末》 19.《楚辞》刘向辑 20.《文选》萧统编 21.《李太白集》李白著 22.《杜工部集》杜甫著 23.《韩昌黎集》韩愈著 24.《柳河东集》柳宗元著 25.《白香山集》白居易著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清华卷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 《诗经选》(毛舜钦注)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魏晋南北朝诗选》(丁夏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唐诗三百首》(朱洙) 《宋诗选注》(钱钟书) 《宋诗三百首》(金性尧选编)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 《唐宋词选》(人民出版社) 《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鲁迅全集》 《女神》(郭沫若) 《子夜》(茅盾) 《家》(巴金) 《骆驼祥子》(老舍) 《围城》(钱钟书) 《曹禺选集》 《青春之歌》(杨沫)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盛世清北】2021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考研考试难度分析及招生变化

【盛世清北】2021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考研考试难度分析及招生变化 以下内容由盛世清北整理发布 一、院系简介 学院拥有强大的教师阵容,现有教工107人。其中事业编在职49人(含新体制5人),劳动合同制9人,博士后8人,离退休41人。事业编在职人员中,教学科研系列35人(含新体制5人),实验技术系列4人,博物馆研究系列3人,图书资料系列2人,行政岗位5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3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31人,硕士学位3人,本科学位1人。28人有在海外一年以上的学习工作经历。 学院每年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学生约200余人。学院正拟采取与国内著名研究机构联合办学的形式,扩大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此外,学院每年还接收进修生、访问学者,并承担着国家文物局等委托的专业岗位培训等重要工作。 二、2021年招生目录 三、近3年招生人数变化 年份总招生人数(全日制)推免招生人数非全日制 2021 24 14 0 2020 22 14 0 2019 30 16 0 PS: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招生人数近3年发生了变化,2019年统招生招30人,2020及2021招生人数减少。 四、近3年复试分数线 类别年份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分 文物与2020 55 55 180 350

PS:北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近三年的复试分数线提升。 五、成绩核算 初试成绩占60%,复试占40% 六、复试内容及调剂 复试提交资料: 1)《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个人陈述(3)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正反面印在一页A4纸上)。 (4)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为学生证原件)。 (5)可以反映考生科研能力和潜质的其他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科毕业学校正式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计划等。具体附加材料要求由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复试考核工作需要自行确定。 (6)符合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可享受相应加分政策条件的考生,需向招生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7) 考生亲笔签字的《诚信复试承诺书》(附件二)。 复试时间和平台: 复试时间:2020年5月16日13:00-18:00 复试平台:北大桌面视频会议(Webex),腾讯会议作为备用。考生需提前30分钟进入等候会议室。北大桌面视频会议使用指南请见附件一。 复试联络方式:考生报考时登记的邮箱及手机号,除此之外不采用其他任何联络方式。 复试基本内容和复试程序 1、复试方式:面试,原则上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面试前抽签决定面试顺序。 2、复试内容:满分100分。考生须向面试小组做自我介绍(限3分钟),内容包括个人学习经历、科研经历,本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计划等。面试时设考古综合、理科综合两组题库,前者包含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文物建筑、文化遗产等内容,后者包含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及其他理化知识等内容。考生选择与笔试时相同的题库进行抽题回答。此外,面试还将对考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等做综合考核。七、考研经验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我本身就是学中文的.所谓中文就是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只不过大学不象研究生分方向分的那么详细,语言和文学是都要学的. 语言这块主要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这块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他辅助理论还有文学概论(主要是初级阶段的文艺理论,很枯燥的) 美学写作等,要是师范类的中文系还要设置教法. 至于共同课无非是外语政治计算机还有现在需要选课(一般为本专业以外的课程是自己自由选择) 这个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文学原理 高级汉语 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化 语法研究 中文工具书使用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汉语方言学 理论语言学 文字学 版本学 古文献学史

散曲研究 实验语音学基础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说文解字概论 诗经 汉语史 西方文论经典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史 文言小说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散文研究《论语》《孟子》选读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汉语和汉语研究 《论语》《孟子》导读 古代汉语 文学概论 民俗研究 大学语文 沈从文研究 专书选读 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 古音学 语言学前沿问题讲座 当代语言学 <说文解字>研读 <马氏文通>研读 现代文学批评史 汉学师承记研究 汉书艺文志研究 欧美汉学文本导读 宋诗史料学 清代考据学 现代学术史研究 中国古代画论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

北大哲学课程

北京大学哲学课程书目 (2008-10-23 15:57:22) 转载 标签: 杂谈 (2006-06-25 10:02:38) A中国佛教史 《佛教史》任继愈主编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澂著 《中国佛教史》(1—3卷)任继愈主编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著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澂著 《中国佛教》(1—5册)中国佛教协会编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王森著 《佛教经籍选编》任继愈选编李富华校注 《中国宗教名著导读》(佛道教卷)王宗昱等编著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1—3卷)石峻楼宇烈等编 B西方哲学史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C自然哲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Nature 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D人学概论 E如何理解宗教 夏普:《比较宗教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斯特伦:《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1.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奥托:《论“神圣”》,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卢克曼:《无形的宗教:现代社会中的宗教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F佛教原著选读(下) 王宗昱、李四龙等编《中国宗教名著导读(佛道教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周叔迦《牟子丛残新编》 曹虹《慧远评传》 许抗生《僧肇评传》 郭朋《坛经对勘》 方立天《华严金师子章校释》 G本体论研究 Studies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考古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考古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25所开设考古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2018考古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西北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吉林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考古文博学院的考古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大大学考古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人文学科。简单地说,考古学就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多埋藏在地下。通过发掘、鉴定、分类等复杂的工作,这些实物资料才能得以系统、完整地收集起来。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田野调查和发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2个研究方向: 060100考古学 研究方向:01.旧石器时代考古;02.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03.汉唐考古;04.宋元考古; 05.中外文化交流考古;06.宗教考古;07.陶瓷考古;08.科技考古(含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09.建筑考古;10.文化遗产保护;11.文物保护科学;12.博物馆学(含藏品研究)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北京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学院将对考生采取笔试与面试的考试方式进行差额复试,重点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及协作精神等。学科复核时间另行通知。 1、笔试:按方向分类考试,考试时间2小时,满分100分,60分合格。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考古、宗教考古、陶瓷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等方向考生的考试科目为《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含藏品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科学、建筑考古等方向考生 的考试科目为《文化遗产保护》。 2、笔试成绩合格者参加面试,根据笔试科目分两组进行面试。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我本身就是学中文的.所谓中文就是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只不过大学不象研究生分方向分的那么详细,语言和文学是都要学的. 语言这块主要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这块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他辅助理论还有文学概论(主要是初级阶段的文艺理论,很枯燥的) 美学写作等,要是师范类的中文系还要设置教法. 至于共同课无非是外语政治计算机还有现在需要选课(一般为本专业以外的课程是自己自由选择) 这个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文学原理 高级汉语 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化 语法研究 中文工具书使用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汉语方言学 理论语言学 文字学 版本学 古文献学史

散曲研究 实验语音学基础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说文解字概论 诗经 汉语史 西方文论经典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史 文言小说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散文研究《论语》《孟子》选读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汉语和汉语研究 《论语》《孟子》导读 古代汉语 文学概论 民俗研究 大学语文 沈从文研究 专书选读 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 古音学 语言学前沿问题讲座 当代语言学 <说文解字>研读 <马氏文通>研读 现代文学批评史 汉学师承记研究 汉书艺文志研究 欧美汉学文本导读 宋诗史料学 清代考据学 现代学术史研究 中国古代画论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

汉魏六朝文学要籍导读 近代作家研究 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国际汉学研究 比较诗学论著选读 德国美学东渐史专题 接受问题专题研究 语言学讨论班 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 欧美文学导读 卞之琳研究 当代批评理论研究 中国说唱艺术研究 历史语言学专题 欧美经典小说专题研究 上古音研究 语言接触实例分析 语义分析 中国古代小说评论史 当代小说经典文本分析 当代文学前沿研究文艺美学 认知语言学 生成音系学 <文心雕龙>研究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我想知道大学(无论哪个大学)中文系的大一到大四的详细科目,书本名称,以及出版人(主要我是自学,怕买错书),最好是2010大学中文系的科目,没有的话,时间不要太落后了(例如2000年附近时期的,我就晕了........)。 本人只是一个热爱文学的穷小子,先谢大家了啊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北大中文系本科生课程.docx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科目出题范围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现代汉字; 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古代语法、古文字; 语言学理论; 文学理论,包括:基本原理、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史; 文献学知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不提供以往考试试题以及导师姓名,以下为中文系本科生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仅供参考: (加括号的课程或书目为2001 年 9 月调整后“没有”列出的), “主要参考书”为调整后新增的。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 / 版别编着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 1999 年 1 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 1993 年 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9 月)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 1—4)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年 7 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6 月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7 月 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3 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 7 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6月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 / 版别编着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4 月 理论语言学(无书目) 汉语史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王力中华书局1980 年 6 月 汉语音韵学(音韵学教程(第二版)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7 月) 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学教程(内部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1999 年 8 月) 文字学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 年 8 月 主要参考书 语言学概论胡明扬、贺阳、沈阳语文出版社 2000年 4 月 简明汉语史(上、下)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年 5 月 音韵通讲耿振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 5 月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11 月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 11 月

201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考博参考书、真题、复习资料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一、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专业 招生人数初审复试内容 010106美学2014年4人2015年3人2016年4人2017年4人 申请考核制 1、笔试100分(中西美学与哲学) 2、面试100分 北京大学考博辅导点击咨询张老师 二、北京大学哲学系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8: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3个研究方向:01.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02.中国美学、中国艺术学03.西方美学、秦汉魏晋思想 3、2016年北大美学专业初审进入复试环节10人,录取4人。 4、申请材料: (1)北京大学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2)最高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在录取后续补交学历学位证明文件,经确认后方可报到、注册);(3)身份证复印件 (4)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5)毕业院校的正式成绩单原件; (6)个人陈述,含对报考学科专业的认知、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的研究计划(准备致力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案等,很重要),3000字左右, (7)两封哲学专业内的与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网站下载);(8)提交一篇能够反应本人学术水平、不少于1万字的学术论文(已发表或者未发表均可,不能以学 年份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不含硕博连读) 2013年外语45分专业课60分92人/34人2014年外语45分专业课60分64人/34人2015年外语45分专业课60分77人/34人2016年外语60分专业课60分94人/34人2017年 外语(未公布)专业课60分 61人/34人 北京大学考博辅导点击咨询张老师

考古学新技术

浅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摘要:考古研究全部过程的各个方面都逐渐运用到现代科学技术,从遗址的勘察、出土文物的保养和修复到遗迹的保护,物理学和化学的各种专门技术都得到了运用。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应用作为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考古学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而其与考古学的紧密结合也必然能同时促进这两个学科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考古学;激光扫描技术;文物保护; 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原理 对于大型遗址或者结构复杂的文物、古建筑等,传统的测绘方法不仅耗时耗力,难以全面精确地收集和表达这些历史信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它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平台,利用对人眼无伤害的激光束对测量对象进行扫描,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并快速记录其扫描的诸点信息,输入存储器,经电脑处理,可获得精度很高的三维测量图形。 1.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原理和工作流程 目前,常用三维激光扫描仪主要采用脉冲测距原理和相位测距原理,扫描仪对被测物体表面信息进行密集抽样采集,获取每个采样点的空间坐标后得到一个点的集合,我们称之为“点云”。后期利用专业软件对这些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快速生成物体的三维数据模型。 三维激光扫描工作主要包括: 扫描站点设置、点云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扫描前需要对被测物及其周边环境的调查,在无法一次性获取完整物体信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扫描点来对被测物进行分区扫描。 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考古学中的应用 1.运用于大型遗址发掘测绘 在大型遗址的发掘中,如考古工地中的逐层发掘,必需将上层破坏后才能进入下一层,许多没有来得及认识和测量的珍贵古代信息,都在这种破坏中消失,文物损失严重;又如古代石窟寺,其中有大量古代的石造像与雕刻,结构复杂,起伏变化很大,过去采用的摄影记录与手工测量绘制线图的方法,测绘精度不高,而且很费力。三维激光扫描量测仪的运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在遗址测绘上,三维激光扫描量测仪可以进行遗迹分布图、标高图、斜度图、水系流域图等的统合,便于研究者对遗址的全局把握,而且省力、高精度以及三维立体。田野雕塑资料的获取主要手段是文字纪录、测绘制图、照相。由于照相是一点透视,所以,总是有视角差出现。再有是照片也难表现细节。从以上应用实例可以看出,三维激光扫描在遗址考古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逐渐成为考古工作的常用方法之一。

2021高三作文“湖南高考状元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精品

2021高三作文“湖南高考状元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原题解析及 优秀范文精品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最近,考古界“团宠”钟芳蓉引发多方关注。这位湖南耒阳留守女孩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她的专业选择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说:“到就业时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还有人说:“这种家庭应该选择毕业后可以赚更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 与此同时,樊锦诗先生得知此事后为钟芳蓉送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表达对钟芳蓉的祝福和希望并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你认同钟芳蓉的专业选择吗?请针对此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2)樊锦诗先生对敦煌的赤子之爱让我们动容,她对钟芳蓉这些年轻人的期许与关切让我们感怀。请你给樊先生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审原材料 这是一则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近段时间,关于高考录取方面的新闻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湖南省第四名的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事件,更是引发多方媒体关注。樊锦诗先生为她赠书写信,多家博物馆、考古研究所联袂送出考古大礼包,钟芳蓉俨然成了考古界最惹人关爱的“小师妹”。这样的新闻作为作文命题,贴合社会,贴合现实,贴合高中生的实际,对学生来说应该有强烈的代入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其写作热情。同时,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的思辨能力,以及责任担当意识等。 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交代钟芳蓉的主要事迹,交代她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系,这是引发争议的缘起。第二层列举了部分网友的意见,认为她择业有欠考虑,考古专业比较冷门,不好就业,不利于改变她家里的经济现状,报经管之类的热门专业可能“钱”途更好。第三层是樊锦诗先生对她的赞许与肯定,给她赠书并写信勉励她不忘初心,静心读书。第二和第三层明显是对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两种不同的反馈。 (二)审任务情境

哲学考研参考书目

哲学系 初试参考书目: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2 、《中国哲学简史》( 295 页),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北京-新世纪出版社, 2004 年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 年版。 3 、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或其他西方哲学史教科书。 复试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出版。 中国哲学专业:《新编中国哲学史》(古代部分),詹石窗主编,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2 年版。 外国哲学专业:《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北大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2003 年第7 版。 逻辑学专业:《普通逻辑概论》,姜国文、潘世墨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伦理学专业:《伦理学原理》,王海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美学专业:《美学》,杨春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宗教学专业:《中国宗教通论》,詹石窗、盖建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出版。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自然辩证法概论》官鸣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8 年出版。 1、任继愈版本《中国哲学史》(1—4); 2、北大哲学教研室版本《中国哲学史》; 3、北大哲学教研室版本《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下卷); 4、赵敦华版本《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5、赵敦华版本《西方哲学简史》; 6、苗力田、李毓章版本《西方哲学史新编》; 7、刘放桐版本《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8、罗素版本《西方哲学史》(上卷下卷); 9、梯利版本《西方哲学史》; 10、黑格尔版本《哲学史讲演录》(1—4);

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之定位 一、学科诞生的标志 发掘是田野考古的核心内容,是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考古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 能否独立主持、科学完成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是界定是非考古学家的标准。田野考古的基本内容: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田野考古报告的整理 考古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利用考古文献来研究问题 二、学科发展的基础 1、材料基础 获得考古学研究的材料,遗存是通过发掘获得。从考古材料出发,被考古材料牵着鼻子走,以材料为基础。 例子:张忠培: 6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巨大变化:考古材料,考古发现的积累速度与规模已远远超越了考古研究的速度与程度 田野发掘材料的爆炸性增长,研究滞后于考古材料的发现

2、实证基础 考古发掘对解决学术问题的争论 仰韶文化与山东历城城子崖龙山文化的早晚 河南安阳后岗小屯殷墟商文化 30年代梁思永先生发掘安阳后冈三叠层,从根本上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早晚问题。 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40年代,夏鼐在甘肃宁定阳洼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根本上否定了安特生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理论。在齐家文化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两块典型仰韶文化的彩陶片。得出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 3、理论基础 考古学许多理论的形成是从田野发掘中得来的。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考古学基础理论——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田野考古学不断科学化和蓬勃发展基础之上的。 (考古学文化定名理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

论、文明发生发展道路理论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 四、学科交叉前沿 埋藏地下的遗存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与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测绘学 全部遗存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因此许多用来进行鉴定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有可能运用考古学中。 自然遗存对考古学以外的学科提供研究材料 文化现象对许多人文学科有研究,蕴含多方面的文化内容 技术手段 五、公众关注的热点 电视传媒关注的热点节目之一 社会成功人士对考古工地和文物库房产生浓厚兴趣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受民众关注 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的《公众考古学》出现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doc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 应该基本是真实的呵呵大家可以看看 一、基本书目 1、王国维《观堂集林》,乌程蒋氏刊本,1923o中华书局,1959 (据商务印书馆《王氏全集》本)o 1991年重印。 2、顾颉刚等《古史辨》(1-7册),北京朴社、开明书店,1926-1941。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重版。 3、李济《安阳发掘与中国古史问题》,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40本,1968。乂可参阅《李济考古学论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4、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联合书店,1930,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2。 5、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东京文求堂影印本,1932, 1935o科学出版社,1957重版。 6、容庚等《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据容氏《商周彝器通考》(燕京大学燕京学社,1941)重编本。 7、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续集》,科学出版社,1998。 8、丁山(遗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科学出版社,1961。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9、徐旭生(炳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科学出版社, 1960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再版。 1()、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集、三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44、1945o 1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 12、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56。1988再版。 13、刘起舒《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4、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1999o 15、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 1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中华书局,1984。 17、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5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再版。 18、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 1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南京钟山书局,1932。东方出版中心,1988再版。 20、蔡尚思《中国学术史纲》,上海启智书局,1930。 21、李宗侗《中国古代社会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4。 22、皮锡瑞《经学历史》,周予同注释,中华书局,1957。另皮氏《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 1982)亦可参阅。 23、[台]高明《群经述要》,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 2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K 25、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大出版社,1996。 26、蒋伯潜《诸子通考》,正中书局,1948。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重版。 27、丁山《商周史料考证》,龙门联合书局,I960。 28、李泰灸《西周史征》,北平来薰阁,1927。 29、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可与童氏《春秋史》(开明书店, 1946)相参阅。 30、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北京大学中系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整理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材及参考书目 “最低限度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 ◆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都有。 一口气可以读完,酣畅淋漓。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 选录作品比较多,或许不太好找。 ◆作品: 《古文观止》没事背几篇吧。 《天下才子必读书》常森老师经常推荐的,是金圣叹的评点本,可以翻翻。 这两本书读完,古代散文一关勉强可以算过了。这里面诸子文、骈文比较少,可以自己找来补充。《论语》《孟子》《庄子》等等,看不完全部,找个选本看。后者可以看《文选》《六朝文絜》等。汉赋就看《文选》中选的吧。大赋太难,不想看的拉倒,《登楼赋》《洛神赋》这样的总该能看。《诗经》《楚辞》还是那句话,看不完的看选本。 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汉唐之间的诗歌,看看也就够了。 《唐诗别裁集》读这本书让人有勇气不考六级。两千左右首诗,有点多。 关于唐诗,我最想说的是,可以先熟读《唐诗三百首》。 马茂元《唐诗选》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我很喜欢的一个注释本。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大约有六七百首,比较全面的反映唐宋词的面貌。 钱钟书《宋诗选注》不用我说了。 张鸣《宋诗选》 张老师的书,长长的一个序言,加上很精彩的作家小传、诗歌分析,了解宋代诗歌基本够用了。汪辟疆《唐人小说》程毅中《宋元小说话本集》 宋元之后,大家可以把以前作为最常识性的知识知道却没有读过的书读一下,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还有传说中的四大名著等等。可以不喜欢,可以尝试读一下读不下去再扔掉,但不能不读,总不能从中文系毕业后连四大名著都没有尝试读过吧。 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材: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郭绍虞《历代文论选》有一卷本和四卷本,各取所需。 像毛诗序、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沧浪诗话等经典文献,不怕熟读成诵。 中国现代文学 ◆课本: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史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我们现代文学的祖师爷。 其实他的《中古文学史论》也非常值得一看,虽然与现代文学专业不直接相关,其方法直承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唐弢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经典之作,现在还出了一个简编本。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上述几则书目都是陈平原老师开列的。一个总括的现代文学史,以下是各类别的文学史,如小说史、诗歌史、批评史,都是各领域的专家撰写的。 ◆研究著作: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虽然我们现在可以说它政治色彩、僵化偏颇,但我认为这种开山之作还是应该看一看。会很有意思,很多与我们接收的主流文学史判然相悖的论述与视角,我当时还小,读完以后感觉像看了秘籍乱练功的小孩,两道内力在体内打架。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心灵的探寻》《1948天地玄黄》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学史书写

北大哲学系必读书目

北大哲学系必读书目 有必读之书,有因研究之必要而参考之书。诸生以哲学为业,无论何种方向,课可以逃,以下诸书不可不读: 逻辑 何来《逻辑导论》(Hurley,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LogiO 哲学问题和当代争论 (建议读英文原著,有些翻译错误太多) 1?罗素《哲学问题》(Problems of Philosophy) 2. 内格尔《无源之见》(Views from Nowhere) 3. 克里切利《大陆哲学》(Sim on Critchley, Continental Philosophy 4. 菲尔德曼《知识论》(R. Feldman, Epistemology 5. 莱恳《语言哲学》(William G. Lyca n, Philosophy of Lan guage) 6. 泰勒《形而上学》(Metaphysics) 7. 黑尔《心灵哲学》(Joh n Heil, Philsophy of Mi nd 8?布朗《现代政治哲学》( A. Brow n,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9?亨普尔《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 nee) 1 0."德雷《历史哲学》(William Dray, Philosophy of History) 1 / 3

西方哲学史 1?门尔切特《伟大的对话------ 哲学的历史性导论》(Norman Melchert, The Great Conv ersation,此匕 2?罗素《西方哲学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建议读英文原著,翻译错误太多。此书实为中国哲学 1. 《周易》 2. 《四书》 3. 《老子》 4. 《庄子》 5. 《墨子》 6. 《荀子》 7. 《坛经》 8. 《近思录》 9. 《象山语录》 1 0."《阳明语录》 1 1."《<孟子〉字义疏证》 中国哲学史 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2 / 3

北大考古推荐书目

[转]北大考古系:中国考古学参考书目 按:北京大学考古系是考古学第一系,第二可能就是吉林大学考古系了。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学生学些啥?除田野考古外,还要看些书。下面是网上传的考古系学习书目,似乎像真的。 总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 . 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科林.伦福儒,保罗. 恩《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 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俞伟超《考古学是什麼: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旧石器时代考古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王幼平《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新石器时代考古 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 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严文明《史前考古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赵辉《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考古学研究》(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夏商周考古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 夏商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 两周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 许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孙华《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下),香港商务印书馆,1 999年。 赵化成《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国学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秦汉考古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赵化成、高崇文等《秦汉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