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合集下载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大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从生产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一大批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汽车企业展开激烈竞争,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在全球汽车产业布局中,中国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中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待提升等问题,导致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讨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后续内容的分析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现状、竞争优势、面临挑战、对策和国际比较的深入分析,旨在找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和提升空间,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目标包括:一是探究中国汽车产业现状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和竞争力;二是分析中国汽车产业需要突破的关键瓶颈和面临的挑战,找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对策和途径;三是通过国际比较和启示,总结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不足,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更大的旗帜。

1.3 研究意义。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所在,更有助于洞察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思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思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思路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要拥有竞争优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高技术实力。

汽车行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中国汽车企业要重视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强与国内外优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2. 提高品牌知名度。

品牌的认可度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汽车企业要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可以采取市场宣传、赞助活动、品牌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3.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汽车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中国汽车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等多种方式,增强消费者信任和满意度。

4. 开拓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使得汽车市场逐渐国际化,中国汽车企业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比重。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会、拓展国际销售网络、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总之,中国汽车企业要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优势,必
须注重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努力和进步。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通过答辩 欢迎下载学习使用
江西财经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1.选题目的和意义: 自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以来,曾经令国人担忧的幼稚产业——汽车工业并没有像人们想象 的那样受到巨大的冲击,反而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和 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但是,当看到在大街上跑的汽车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国外品牌时,我们不禁 要问,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究竟如何?随着我国进入后WTO时代,汽车进口配额的取消, 汽车及其零部件关税的大幅降低,大型跨国汽车集团的纷纷进入,国内汽车厂商必须面对前所未 有的竞争压力。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作出总体判断,找出差距和原因。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通过答辩 欢迎下载学习使用
3.主要研究内容:
概述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以及由此发现的问题
日本汽车制造业发展经验借鉴 产业政策指导下的竞合发展模式 丰田汽车集团的精益经营模式 层级供应链和电子采购模式
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从宏观层面上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从中观层面上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从微观层面上增强汽车企业的经营效率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通过答辩 欢迎下载学习使用

4.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实验设计、调研计划、资料收集、参考文献等内容。 在大学四年所学得的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上图书馆查阅文献,上网搜索相关文章等方式收集 论文所需要的资料。在对自己论文所选课题有一定了解后,根据相关文献所给出的方式建立文章所 需要的函数,并虚心请教指导老师最终完成论文。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A. 巴特利特,休曼特拉·戈歇尔.《跨国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 版; [2]郭然美.《入世后中国企业必备国际法规与陷阱防范》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第1版; [3]戚昌文,邵阳.《市场竞争与专利战略》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4]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5]喆儒.产业升级: 《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1版; [6]赵鹏飞,肖俊涛.实施专利战略 提升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湖北社会科学》 , 2003.9:P53-55; [7]刘风玲.发挥价值链整体效能与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集团经济研究》 ,2005.7:P51; [8] 刘春艳,孙小权,钱少明.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职业技术教育》 , 2006.19:P69-71; [9]董晓燕,刘质迎.中国轿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汽车工业研究》 ,2006年第10期; [10] 陈晓燕, 迈夫.跨国战略联盟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 , 2006.10:P2-7; [11] Child, J. & Faulkner, D.. “Strategies of Cooperation: Managing Alliances, Networks, and Joint Ventur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2] Geringer, J. M.. “Joint Venture Partner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Westport, Conn.: Quorum Books. 1988; 5.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备受关注。

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制造业主要以农业机械、化肥等农产品为主,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渐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制造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

在90年代初期到2000年代,中国制造业逐步实现了从低端到中高端产品的转型升级,如电子产品、汽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投入,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二、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1. 产业链完整:中国制造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的制造,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都比较成熟,能够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这种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

低劳动力成本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来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 大规模生产能力:中国制造业具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这使得中国能够迅速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规模化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中国制造业赢得了更多的订单。

三、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尽管中国制造业具有竞争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仍面临一些挑战。

1.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有待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中国仍然依赖于引进技术,并且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的专利拥有量相对较低。

2. 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加剧的问题。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大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一、行业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在中国市场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作为一个拥有1.4亿台汽车的国家,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是相当高的。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中国汽车行业究竟还有哪些竞争优势?二、技术优势中国正在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新兴中心,这需要与先进的汽车技术密切相关。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尽管在汽车技术方面,中国汽车行业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已经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已经开始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例如,蔚来汽车位列中国电动汽车的领导者,并在全球市场上华丽登场。

其他很多中国汽车品牌也开始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这些品牌大多都成功地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例如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三、低成本优势尽管目前的中国汽车行业可能还在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但事实上,在成本方面,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具有了很大的优势。

从劳动力成本到原材料成本,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都能够获得较低的成本优势,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同时,中国的政府在汽车行业发展方面也建立了大量优惠政策,例如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降低关税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有利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四、品牌建设优势尽管中国汽车行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致力于品牌建设,并开发出了成千上万的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一些领先的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推出了许多新产品,例如智能汽车、SUV、MPV等。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并对这些产品越来越满意。

这显示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品牌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创新优势中国汽车行业正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心之一,汽车制造商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而且也在积极研发新的创新产品。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摘要】本文采取1996-2012年的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但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并在2008年出现回落。

将整体分为零部件、汽车整车两类,本文发现,中国汽车制造零部件的竞争力最强,提高得也最快,而汽车整车相对较弱。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tc 指数;市场占有率一、引言汽车制造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

它可以带动一个国家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以及相关服务行业如商业、保险、交通运输、路桥建筑等诸多产业的发展。

可以吸纳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创造巨大的产值、利润和税收,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可以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占gdp的比重很大,且地位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从1999年的6.79%到已提高到2011年时的10%左右,十年之间提高了3%。

若加上对其上下游的带动,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10%。

伴随着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其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出口量也是在不断增加。

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105.61万辆,同比增长29.70%。

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共涉及全球218个国家和地区。

二、分析对象本文根据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来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hs1996版本的商品构成及相关数据①。

在下文中,本文将所选商品分为零部件和整车两类:前四位编码为8703的为汽车整车,前四位编码为8708的为汽车零部件。

三、指标分析(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1.中国汽车制造产业rca指数整体情况从整体上看,自1996年到2012年中国汽车制造产业rca指数很低,均处于0.2以下,但趋势是不断提高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贸易的深入,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中国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制造业在原材料、加工制造和组装等环节有着较大的优势。

这一优势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大量的工厂和制造基地。

这种分工模式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其次,我国制造业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力。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规模经济的效益,我国制造业得以提供更为廉价的产品。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我国的成本竞争力非常突出。

这种成本竞争力使得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再次,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我国制造业正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出台,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度还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制造业在成本和规模上具备竞争优势,但在品质和品牌方面仍有待提高。

这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

其次,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仍有差距。

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整体上仍然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强产学研合作。

此外,我国制造业还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产业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

其次,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合作,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分析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分析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从我国消费汽车的速度看,中国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年销汽车世界第一的国家,并且研发出许多自主品牌,国产汽车产销高速增长,进口汽车占国内汽车销量比例不增反降,这些都显示着中国轿车行业的发展速度。

在全球经济化条件下,每一个国家都要开放本国市场,竞争显得尤其激烈。

由于我国汽车行业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中国汽车在面对进口汽车的销售竞争时依然显得很微弱。

因此本文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分析了中国轿车行业的状况和其面临的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出了增强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战策战略,中国汽车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冲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大国。

但中国汽车行业全球竞争力依然不能与世界发达国家研发的汽车相比,因此分析研究在当前世界贸易环境自由化环境下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贸易;自由化;自主;竞争力一、贸易自由化下中国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背景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形成,世界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推动全球经济化将世界大部分的国家和民族都被卷入它的潮流。

全球化的经济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时刻存在着,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而贸易自由化使得我国各行业都面对各式各样的压力,一些企业倒闭,新的企业又诞生,竞争非常大。

中国加入WTO预示着中国经济已经真正融入世界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份子,必不可少。

权利和义务是同时存在的,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中国在享受其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其承诺和义务。

在新经济环境下,我国汽车市场全面开放,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巨大的国际挑战。

2008年由最开始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蔓延到全世界,世界经济受到强烈的打击。

那时中国的对外贸易量迅速下降。

在这样状况下,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汽车行业要与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的汽车行业进行竞争,由此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当2010年国际经济开始复苏,中国汽车行业也跟着升温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后WTO时代,汽车进口配额取消,汽车及其零部件关税大幅降低,大型跨国汽车集团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国内汽车厂商必须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作出总体判断,找出差距和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概述了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对我国的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由测算结果发现了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并参考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模式,对我国应如何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AbstractSince we have joined the WTO for 5 years, the quota on import cars has been lifted, and the duties on import cars is getting lighter. Large multilateral market group will no doubt access to the market of our country, hence internal automobile companies have to face unheard-of pressure. It is necessary to an overall judg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our country to find out the disparity and the reasons. To gain the gains, this text has summarized the system of automotiv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Automotiv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calculated with that, and with the result the text has found out the facts which have pernicious influence to 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Consulting the experience of Japan, the text gave some advices in the end.【Key Words】Auto mobiles;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strength目录1 概述 (4)1.1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4)1.2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2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5)2.1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 (5)2.2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以及由此发现的问题 (8)3 日本汽车制造业发展经验借鉴 (9)3.1产业政策指导下的竞合发展模式 (10)3.2丰田汽车集团的精益经营模式 (11)3.3层级供应链和电子采购模式 (11)4 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12)4.1从宏观层面上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12)4.2从中观层面上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13)4.3从微观层面上增强汽车企业的经营效率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1 概述1.1国际竞争力的内涵目前世界各研究机构对于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理解侧重点有所不同,世界经济论坛(WEF)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能够实现以人均GNP增长率表示的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它在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率的同时,也强调要持续增进人民生活水平。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创造增加值及增加国民财富的能力,它认为国际竞争力依靠国家形成的持续创造增加值环境的能力,这些环境包括教育、价值体系等。

对于WEF和IMD的国际竞争力的评估,九十年代研究竞争力的最为杰出的学者——哈佛大学的米歇尔·波特(MICHAEL POTTER)认为,二者均有各自的局限性。

波特认为一国国际竞争力可以用一国生产力水平来描述,一国在某一产业上的国际竞争力表现为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尽管各种观念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但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解都有共同的特征,如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的整体竞争能力,参与者包括国家、企业、产品和服务。

从整体上考虑,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中心是经济增长,但从内容上说,竞争力并不仅仅指经济方面,包括教育、技能、价值体系等;描述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强调多元化,不仅有能够量化的“硬指标”,也有不能量化的“软指标”,不仅有过去指标,也有现时指标和对将来的预测指标,不仅包括绝对量指标,也包括大量相对量指标等。

1.2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专家M.E.波特教授经过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上百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后得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者这4个因素,同时,机会和政府两个要素对竞争优势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波特钻石模型1见图1。

1“钻石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提出来的。

波特的钻石理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钻石生产模型中的生产要素在汽车行业中主要是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可以选取行业劳动力工资这个指标来表示。

而资本资源,由于汽车业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开放的市场中,资本生产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业资金资源的丰缺程度,故可以用资本生产率来表示。

基础设施方面可以用汽车密度和停车位满足率来表示。

需求条件包括国内需求规模、产业地位、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率、独立购买者的数量(用私人购车比例反映)、贸易竞争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几项指标。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主要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套率和汽车消费信贷比例来表示。

由于企业战略结构方面难以选区指标进行评价,只能采用效率指标来进行替代,市场集中度和R&D经费投入指数1。

机会方面,可以选用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汽车动力系统革新来表示。

政府方面,选取消费环境指标和市场秩序完善性指标。

图1 波特钻石模型2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2.1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依据波特钻石模型的方法建立函数,并参考相关的文献,一国汽车制造业的功效系数D的计算公式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

1即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系统性、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上文公式中的各项指标功效分数,定量指标是参考统计数据计算得来;定性指标是参考各专业网站专家投票得出。

我们可以将汽车制造业的总功效系数当作一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值,值越大,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强。

此指数值对应于一个关于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区间(D∈[60,100])。

为了明确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所处范围,规定指数值与评价区间的映射关系如下所示:60≤D<68----------------竞争力很弱68≤D<76----------------竞争力较弱76≤D<84----------------竞争力一般84≤D<92----------------竞争力较强92≤D≤100----------------竞争力很强根据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查阅《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相关学术论文等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集有关数据。

用波特钻石理论对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作较为全面的评价。

具体单项指标值如下表所示。

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2,《汽车行业形式及2003年发展分析》2.2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以及由此发现的问题根据上文给出的公式,最终计算得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值为74.74。

根据汽车制造业指标体系数值与评价区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发现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同样按照以上的公式,可以得出准则层各项指标的得分,分别是生产要素指标88.28,需求条件指标83.28,相关支持性产业指标61.56,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指标68.8,机遇指标78.81,政府指标71.64。

对照指数值与评价区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发现:在我国汽车行业的五个指标中,生产要素有较强的竞争力,需求条件竞争力一般,机遇方1麦肯锡全球研究学院报告,2001,《新地平线: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面竞争力一般,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竞争力很弱,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因素的竞争力较弱,政府因素竞争力较弱。

需求条件因素方面,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显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数是美国的41.7%,日本的42.4%,德国的47.3%,韩国的61.6%。

根据竞争力报告的数据显示,2002年,从全球市场份额看,通用、大众、丰田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14.9%、8.76%和9.29%,一汽和东风为0.98%和0.74%,一汽、东风相比较于通用、大众、丰田来说全球市场份额很少,其中一汽仅为通用汽车的6.58%,我国虽然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巨大的需求潜力,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差,导致需求条件因素竞争力一般。

机遇方面,面临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大好机遇,但由于我国汽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以技术性能为例,国产汽车自重约比进口车重10%-20%;油耗约高10%-30%;汽车首次故障里程约1000-2000公里,是国外车的1/10,汽车电器系统、供油系统和附件性能不稳定;汽车寿命只及国外同类车的一半,因此无法很好地把握住这样的机遇,导致竞争力一般。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方面,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散、乱、低、差,无法取得规模效益,而汽车信贷业方面,据统计,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而呆坏账近1000亿元,坏账率有40%左右,而在北京,坏账率更是使其雪上加霜,高达50%以上,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落后发展和汽车消费信贷业的滞后,使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竞争力很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