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期末检测.doc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及答案.doc

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及答案.doc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阿关系的是①“仁者,:S人”②贵贱有“序”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下列对老子哲学中“道”的理解,不止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休的物质D.无为的0然本体3百家争鸣的意义是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极人的影响②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③构造了屮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④在百家争鸣的过程屮,也形成了屮国思想文化兼鞞并包和宽界开放的特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④I).①③④4.关于董仲舒的新儒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丁先秦儒学,融合了阴阳、黄老及法家思想B.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主张“绝圣弃智”、“积极无为” D.—定;G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过度膨胀5.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理学B.佛教思想融入理学C.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6.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A.梢根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C.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坊史进步性D.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7.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丁•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屮国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罗盘针8.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C、元代创造了早期0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川指南针9.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版印刷,一版已布字。

高中历史 期末综合检测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期末综合检测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期末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

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B.贡献C.礼仪D.秩序解析:选D。

春秋时期,孔子强调“礼”即西周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指秩序,故D项正确;风俗、贡赋、礼仪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含义,故A、B、C项错误。

2.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思想神化了皇权,将皇权与天联系在一起。

A、C、D三项都与天有关,而B项则体现了以血缘为基础的继承关系。

3.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A.致良知B.存天理,灭人欲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解析:选D。

“致良知”属于王阳明的主张,而示意图空白处属于程朱理学,故A项错误;读示意图,“反省内心”为陆王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程朱理学探求理的方法,“存天理,灭人欲”不属于求理的方法,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与示意图不符,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故D项正确。

4.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

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顾炎武列举出的这些史实,旨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

5.(2016·河北邢台一中高二月考)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表,可以看出( )A.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B.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C.制订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D.历法频繁制订是政治动荡的表现解析:选A。

人教版历史必修3期末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3期末试题

必修三期末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l.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B.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3.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A.主流价值儒学化 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轻义观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4.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

……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

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空之所为而止耳”。

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A.外儒内法B.殊途同归C.法古用今D.大相径庭5.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

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A. 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C. 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 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6.古代中国统治思想经历了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汉初推崇黄老之学、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理学当道的过程。

这反映出A.政治统治随思想变化而变迁B.古代正统思想是专制主义的附庸C.统治者受时代显学的影响D.百家争鸣贯穿中国各王朝始終7.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8.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分为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言论与孟子关于“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意思相近的是()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B。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C。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才能则举之”2.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尊儒”主要表明统治阶级()A。

推崇知识分子B。

倡导科学思想C。

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D。

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3.下列关于儒家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汉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B。

儒学仅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C。

在宋朝时儒学得到新的发展,形成理学D。

明朝中期,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号称“心学”4.下列有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批判的内容及影响,说法不准确的是()A。

挑战正统,提倡个性B。

批判专制,否定帝权C。

批判抑商,主张工商皆本D。

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5.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这突出反映了()A。

古代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B。

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C。

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D。

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高度发达6.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许多画家都创作了一些宗教题材的作品,但人们却认为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其原因在于他们的作品()A。

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真实世界B。

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抬高人的形象C。

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D。

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7.法国启蒙思想体现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特征,主要是指()A。

18世纪世界上最先进、影响全世界的思想B。

深入进行反封建特权、宗教神学的需要C。

新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需要D。

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需要8.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①雕版印刷术②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③浑仪和简仪④《授时历》⑤运用珠算进行开方运算A。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他们鲜明地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并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崭新形象。

这表明“他们”A.崇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B.力图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C.否定对教皇的绝对服从D.认为人类有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2.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18世纪中期的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B.19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处于世界工厂地位C.19世纪末德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英国D.18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制造业起点高,发展快3.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列主张最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兼相爱,交相利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经历急剧的变革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借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而是希望对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这样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登上历史舞台。

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思潮的是①《唐璜》②《红与黑》③《高老头》④《巴黎圣母院》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5.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属于什么绘画的特点A.风俗画B.宫廷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6.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组织保国会②创办《万国公报》③第一次上书光绪帝④发起公车上书A.③④②①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7.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的区别是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C.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节制资本8.下列表述反映了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有()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揭露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④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

人教版本本高中历史必修3期末试卷习题练习习题.doc

人教版本本高中历史必修3期末试卷习题练习习题.doc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满分 100 分命题:陈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75 分 )1.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确立的主题为“坚持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下列思想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A、“仁”的学说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2.下列关于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道家学派——韩非子B、墨家学派——荀子C、法家学派——老子、庄子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3.西汉时期在典章制度、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多方面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形成了汉族。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西汉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佛教盛行D、理学的产生4.宋朝是我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下列表述符合宋朝儒学发展状况的是A、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B、形成了理学C、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D、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5.明清之际反对君主专制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6.公元前 5~前 4 世纪的希腊,出现了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被称为智者学派。

该学派探索的主题是A、自然界C、“神”的本质BD、客观事物的本质、人和人类社会7.右图《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

其作者是A、达·芬奇C、拉斐尔BD、米开朗琪罗、毕加索8.“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 。

这里的“两大潮流”是指A、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9.1787 年美国宪法中确立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直接体现了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思想 B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C、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D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0.“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90分)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9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苛政猛于虎” (《礼积·檀弓下》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A .“仁”的思想 B.“礼” 的思想C .“天行有常”的思想 D. “君轻民贵”的思想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

这群儒 者所处的朝代是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

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4、宋人《夜行》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① 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 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6、与隋唐相比, ;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7、元朝杂剧《窦娥冤》 :“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 ”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① 反封建 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 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 ④呼吁解放妇女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A .工笔画 B. 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A .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王羲之《兰亭序》 (唐人摹本) 颜真卿《多宝塔碑》A .隶书 楷书 小篆 B. 行书 隶书 草书C. 行书 楷书 草书D. 隶书 楷书 草书怀素《自叙帖》大的力量和影响。

高中学习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附答案

高中学习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附答案

..必修三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总分值 50分,每题2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它开始成为我国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A.战国 B.秦朝C.西汉D.明朝2. 李明同学暑假去泰山旅游,看到一座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 ,石刻内容反映的思想最有可能是A.“无为而治〞 B.“仁义、王道〞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君权神授〞以下观点中,不属于程朱理学内容的是...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存天理,灭人欲〞C.“以法治国〞 D.“格物致知〞4.他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他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5.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讨论,其结论明显错误的是...?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活字印刷术——我国古代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本草纲目?——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根底右图书法作品的字体特征是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兼具规矩和放纵,雅俗共赏笔画详备,结构严谨笔画简约,勾连不断7.以下关于?离骚?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为李白所作B.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C. 具有现实主义风格D.是楚辞的代表作8.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所说的“第二种〞是指A.印刷术B.造纸术C.火药D.指南针9.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该书是A.?四洲志? B.?资政新篇?C.?海国图志?D.?青年杂志?10.以下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排斥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开展资本主义D.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1.以下人物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梁启超B.洪仁玕C.林那么徐D.孙中山1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提倡民主与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断发易服〞“废止缠足〞13.十月革命后,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B.蔡元培C.李大钊D.胡适14.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卷一、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

下列材料体现他的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 “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庄周B.老聃C.朱熹D.王阳明4.“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6.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7.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A.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B.古代散文的发展C.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出现D.明清小说的繁荣8.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1喜欢画年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0.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A.变法有群众基础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1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他于20世纪20年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④“节制资本”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3.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C.新民主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理论1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5.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16.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7.下列不是发生在“文革”中的是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B.教育革命C.全国高校停止招生D.恢复高考18.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A.科学技术一政治制度一思想文化B.政治制度一科学技术一思想文化C.科学技术一思想文化一政治制度D.思想文化一政治制度一科学技术19.“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这里“他们”应该是指A.智者学派B.人文主义者C.宗教改革者 D.启蒙思想家20.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思潮主流的是A.民主和科学的思想B.文学革命思想C,宣传维新变法 D.马克思主义传播21.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主张的相同之处A.都批判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B.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C.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D.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22.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①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②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科学信仰自由③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④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A.①(2)0B.⑵③④C.①G)④D.①②③④23.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下列思想家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①普罗塔戈拉一一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苏格拉底一一道德(美德)就是知识③马丁-路德一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伏尔泰一一“社会契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一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B.牛顿一一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C.爱因斯坦一一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D.普朗克一一量子论诞生25.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上帝创造万物②适者生存③自然选择④物种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6.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①火车②马车③磁悬浮列车④汽车27.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A.启蒙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②《蒙娜丽莎》③《口出•印象》 ④《格尔尼卡》28. 依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名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石工》A.②①④③B. Q)④①③C.④②G)(DD.②①。

④29.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

德国在拥有“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①拜伦创作《西风颂》②薄伽丘写出《十口谈》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30.李宇春,这个热爱音乐的中国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

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声》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A.资讯传播B.新闻报道C.大众娱乐D.艺术鉴赏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3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

清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2分)修身:()齐家:()%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12分)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6分)主要原因(6分)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32. (13分)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读图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47美国晶体管问世1977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97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1960美国激光器出现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回答:(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分别是指什么国家?(4分)这些科技成果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5分)33.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

《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以下是有关这两部作品的有关材料:材料一:《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一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城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

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

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

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R和社会的认同。

进入鬼喊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

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

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

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七彩教育网材料二:《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一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

(2分)(2)思考两部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2分)(3)两部戏剧中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在东西方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请指出这种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9分)高二级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二、非选择题(40分)31、答案:(13分)(1)修身:(③⑤)(1分)(评分说明:选错一条,该项不得分)(2)(12 分)32、答案:(14分)(1)古代中国(中国)与英国(4分)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