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标准件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wz)

第六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wz)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二、轴颈和外壳孔的形位公差与表面粗 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值的确定

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值,轴颈和外壳孔的形
位公差这可参照讲义附表6-1、6-2选取。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小结
(1)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由高到低分为2、4、5、 6(6x)、0 ,其中0级精度最低,称为普通级,应 用最广。 (2)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壳体孔配合的配合尺寸公 差带的特点 滚动轴承内、外圈分别与轴颈和壳体孔配合的 配合尺寸,它们的公差带均在零线下方,且上偏差 均为零(见图6-3)。 (3)与滚动轴承相配合的轴颈和壳体孔的公差带 是从《极限与配合》 标准中选出的,见表6-3、 表6-4。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G7 H8 H7 + 0 D H6 JS7 JS6 J7 J6
外圈公差带
K6 K 7 M6 M7 N6 N7 P6 P7
图6-4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外壳孔的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公差带(16种) 退出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3选择滚动轴承与孔、轴配合时应考虑的因素
选择配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 向的运转状态、轴承所承受载荷的大小、径向游隙、轴承 的工作条件。 一、 系: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的运转状态 作用在轴承上的径向负荷与轴承套圈存在以下三种关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一、 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的确定
对轴承的旋转精度和运转平稳性无特殊要求
的场合,轴承游隙为0组游隙。轴为实心或厚壁空 心钢制轴,外壳(箱体)为铸钢件或铸铁件,轴承 的工作温度不超过100°C时,确定外壳孔和轴颈 的公差带可根据设计手册(课本表6-3、6-4)进行

13-滚动轴承2005

13-滚动轴承2005
Fr
Fa Fr
Fdi=Fnisinα=Fritgα Fdi Fd =∑Fdi Fd :使内外环分开,
3、7类成对使用!
FN i
α Fr i
FNi
Fd 计算: P322,表13-7.
2. 轴向载荷对载荷分布的影响
Fa=Frtgα
Fa=1.25Frtgα
Fa=1.7Frtgα
讨论:
1、轴承元件工作时承受变应力作用; 2、因α≠0, Fr产生派生轴向力Fd 、其使轴承内外 圈分离; 3、3、7类轴承应成对使用,使两轴承的 Fd 相反, 避免轴的窜动; 4 、Fr相同的情况下, 当Fa >Fd时,承载滚动体数目 将增多 —— 适当预紧; 5、3、7类型轴承安装方式:正装、反装。
Fae=400N,转速n=1000rpm,中等冲击,要求寿命为
20000小时。若选用7209AC轴承是否合适? 解:1. 求两轴承的轴向力 1) 派生轴向力
Fae
Fd1 Fd2
对70000AC轴承, 派生轴向力Fd=0.68Fr
Fr1
Fr2
Fd1=0.68 Fr1 =0.68x900 = 612 N Fd2=0.68 Fr2 =0.68x1500 = 1020 N
Fd1 Fd1’ Fae
Fd2
Fr1
Fr2
3、Fd2 + Fae< Fd1
产生附加轴向力Fd2’ Fd1= Fae+Fd2 + Fd2’ Fa1= Fd1 = Fd2’ + Fd2 = Fae- Fd1
Fre
Fd1
Fd2
Fae
Fr1 Fr2
Fd2’
Fa2
结论:角接触(3、7类)轴承轴向力 Fa 计算方法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和公差等级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和公差等级
3.单一平面平均内径偏差:单一平面平均内径与公称直径(用d表示)的差,用Δdmp表示。
4.单一平面平均外径偏差:单一平面平均外径与公称直径(用D表示)的差,用ΔDmp表示。
+
0
-
5 0 6(6x)
4
2
D
+
0
0 6(6x)
5
4
2
-
d
图6-2 滚动轴承单一平面平均内dmp、外径Dmp的公差带
表6-2部分向心轴承Δd mp和ΔD mp的极限值
第三节 滚动轴承与轴颈、 外壳孔配合选用
一、选择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配合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的运转状态(考虑滚道的磨损)
(1)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固定 (2)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旋转
如图6-5(a)- (d)
Fr
Fr
a) b)
图6-5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的运转状态
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由轴承的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决定。 公差等级分为2、4、5、6(6x)、0共五个级,它们依次由高到低,应用
第二节 滚动轴承内、外径及相配轴颈、外壳孔的公差带
一、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 1.单一平面平均内径:在轴承内圈任一横截面内测得的内圈内径的最大与最小直径的平均值,用dmp表 示。 2.单一平面平均外径:在轴承外圈任一横截面内测得的外圈外径的最大与最小直径的平均值,用Dmp 表示。
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mm
大于

0
上下 偏偏 差差
6
上下 偏偏 差差
5
4
极限偏差/μm
上下上下 偏偏偏偏 差差差差
2
上下 偏偏 差差
内圈 Δd mp

第七章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第七章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3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择
• 为了装卸方便,可选用剖分式外壳,如果剖分式外壳与外圈采用的配 合较紧,会使外圈产生椭圆变形,因此宜采用较松配合。当轴承安装 在薄壁外壳、轻合金外壳或薄壁的空心轴上时,为了保证轴承工作有 足够的支承刚度和强度,所采用的配合应比装在厚壁外壳、铸铁外壳 或实心轴上时紧一些。 • 5.安装和拆却轴承的条件 • 考虑到轴承安装和拆卸的方便,宜采用较松的配合,这点对在重型机 械上使用的大型或特大型轴承尤为重要。如果既要求装拆方便,又需 紧配合时,可采用分离型轴承,或采用内圈带锥孔、带紧定套和退卸 套的轴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3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择
• (2)旋转精度和旋转速度的影响。机器要求有较高的旋转精度时,相 应地要选用较高精度等级的轴承,因此,与轴承配合的轴和壳体孔, 也要选择较高精度的标准公差等级。对于承受负荷较大且要求较高旋 转精度的轴承,为了消除弹性变形以及振动的影响,应避免采用间隙 配合。而对一些精密机床的轻负荷轴承,为了避免孔和轴的形状误差 对轴承精度的影响,常采用有间隙的配合。 • 4.轴和外壳孔的结构与材料
图7-5例题图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滚动轴承内外径及相配合轴径、外 壳孔的公差带
• 7.2.2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孔公差带
• GB/T 275-1993规定,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配合的常用公差带如 图7-3所示。其适用范围如下。 • (1)主机对旋转精度、运转平稳性、工作温度等无特殊要求的安装情 况。 • (2)轴承外形尺寸符合国标规定,且公称内径d≤500 mm,公称外径 D≤500 mm。 • (3)轴承公差符合GB 307.1“滚动轴承公差”中的0、6(6X)。 • (4)轴承游隙符合GB 4604“滚动轴承径向游隙”中的0组。 • (5)轴为实心或厚壁钢制轴。 • (6)外壳为铸钢或铸铁制件。

互换性第七章1

互换性第七章1

向心轴承的单一平面平均直径偏差
三、滚动轴承与相配孔、轴的配合
1、相配的轴颈、轴承座孔的公差带 国标GB/T 275-1993《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 规定了与轴承内、外圈相配合的轴和壳体孔的尺寸公差 带、形位公差以及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所以轴颈和壳体孔的公差带 均在光滑圆柱体的国标中选择,可以得到松紧程度不同的 各种配合。 说明:因为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时,轴承公差带位于零线 下方,故轴承内圈与轴颈得到的配合比一般的光滑圆柱体 按基孔制形成的配合紧一些。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

轴承内圈—轴颈 基孔制 H 说明:轴承内圈常与轴一起旋转,要求一定的过盈,但过 盈量不能太大。若仍选用国标《极限与配合》中的公差带
过盈配合—过盈量偏大 过渡配合—过盈量偏小 国标规定:内圈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ES=0

轴承外圈—外壳孔 基轴制 h
说明:公差带分布在 零线下侧,公差值由 精度决定。



结构影响 箱体剖分式 → 较松配合 说明:制造误差大,防卡。
滚动轴承的标注
1、在装配图上的标注
不用标注轴承的公差等 级代号,只需标注与之配合 的轴颈、轴承座的公差等级 代号。
2、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在与轴承配合的孔、轴零件图上应标注:尺寸公差、 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

外互换: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外圈与壳体孔的配合。 内互换:轴承内外圈滚道与滚动体之间的配合。 配合的基 本尺寸
二、滚动轴承的公差
1、轴承的精度等级 国家标准GB/T 307.3-2005《滚动轴承 通用技术规则》 规定:轴承按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分级:

向心轴承:分为0、6、5、4、2五级,圆锥滚子轴承分为 0、6X、5、4四级。 推力轴承:分为0、6、5、 4四级。

L6滚动轴承、键和螺纹的互换性

L6滚动轴承、键和螺纹的互换性
渡配合。必要时,过盈量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确定。 (3) 当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摆动时,该套圈与轴颈或外壳孔
的配合的松紧程度,一般与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旋转时选用
的配合相同,或稍松一些。
负荷大小
依据径向当量动负荷Pr与径向额定动负荷Cr的比值而定。
轻负荷:
Pr / Cr 0.07
Pr / Cr 0.15
-2.5
Δd mp
50
80
0
-13
0
0
-9
0
-7
0
-4
外圈 ΔD mp
80 120 0 -15 0 - 13 0 -10 0 -8 0 -5
轴承内外径公差带图
+ 0 -
/0
+
/6
/5
/4
/2
轴承外径Dmp的公差带
0
-
D
/0 d
/6
/5
/4
/2
轴承内径dmp的公差带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

就滚动轴承而言,由于是标准件,与外圈相配合的部 分采用基轴制;与内圈相配合的轴采用基孔制。
公差定义》
向心轴承 推力球轴承 公差》 公差》
GB/T 307.1—94 《滚动轴承 GB/T 307.4—94 《滚动轴承 GB/T 275—93 GB/T 4604—84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 《滚动轴承 径向游隙》
影响滚动轴承使用要求的因素及其控制
影响因素
•滚动轴承自身误差
控制
滚动轴承制造过程控制
运转状态
负荷状 态 举例 轻负荷 一般通用机 械、电动机、 机床主轴、 泵、内燃机、 正齿轮传动 正常负 装臵、铁路 荷 机车车辆轴 箱、破碎机 等

[工学]12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工学]12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第一节


滚动轴承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中 的标准化部件,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
体和保持架组成。如图所示为向心球轴承
的结构。滚动轴承的配合尺寸是外径 D、 内径d,它们相应的圆柱面分别与外壳孔 和轴颈配合,为完全互换。滚动轴承的内、 外圈滚道与滚动体的装配,一般采用分组 方法,为不完全互换。
向心球轴承的结构
第三节 滚动轴承内径和外径的 公差带及其特点
1、滚动轴承尺寸精度
滚动轴承尺寸精度是指轴承内圈内径 d、外 圈外径D、内圈宽度B、外圈宽度 C 和装配高度 T 的制造精度。 由于轴承的内、外圈都是薄壁零件,在制造 和自由状态下都易变形,在装配后又得到校正, 因此为保证配合性质,应规定其平均直径的极限 偏差。 GB/T 307.1—1994对滚动轴承内径和外径 规定了以下评定指标:
BS BS B (6-3) CS CS C 式中:B(C)——轴承内(外)圈宽度的基本尺寸;
Bs(Cs)——用两点法测得的内(外)圈宽度尺寸。 ΔBs(ΔCs)用来控制轴承内(外)圈宽度的实际偏差。 对向心轴承(除圆锥滚子轴承外),Δds、Δdmp、ΔBs 的极限偏差见附表6-2,ΔDs、ΔDmp、 ΔCs的极限偏差见附 表6-3。
第四节
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
一、 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 按 GB/T 275—1993的规定,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配合 的公差带关系如图所示。各级精度配合的公差带见表6-5。
图中为标准推荐的外壳孔、轴颈的尺寸公 差带,其适用范围如下: (1) 对轴承的旋转精度和运转平稳性无特殊 要求。 (2) 轴颈为实体或厚壁空心。 (3) 轴颈与座孔的材料为钢或铸铁。 (4) 轴承的工作温度不超过100℃。
1. 合适的游隙 的大

互换性

互换性

1.互换性:互换性指的是同一规格的同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经过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到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

2.机械制造中的互换性按互换程度分,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两类。

3.基准制分为基孔制、基轴制。

4.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外壳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5.国家标准规定的优先数系基本系列定R5、R10、R20、R40、R80。

6.形位公差带具有形状、大小、方向、位置。

7.按表面轮廓的高度特征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常用参数为RZ轮廓的最大高度。

8.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分为G、E、D、C、B五级。

9.量块多块使用时为了不使黏合误差太大,通常不超过四块。

10.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类。

11.粗大误差应从测量结果中剔除。

12.尺寸公差带由零线和公差带组成。

尺寸公差是指尺寸的允许变化范围。

13.间隙的代数量用S表示,过盈代数量用δ表示。

14.间隙配合的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包括相接)。

15.过盈配合:保证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16.基本偏差系列用于确定的公差带的位置。

17.普通外螺纹的基本偏差时es18.位置公差中定向的公差项目有: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跳动公差项目有:圆跳动、全跳动。

19.当尺寸较大时,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使材料产生的线性变化是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

20.基孔制配合:基孔制配合的孔称为基准孔,代号H,其EI=021.基轴制配合:基轴制配合的轴称为基准轴,代号h,其es=022.基孔制的配合轴的基本偏差为a~h,用于间隙配合;j~n,主要用于过渡配合;p~zc,主要用于过盈配合。

23.基孔制、基轴制,若同名配合则配合性质相同,配合制的选择与配合性质无关。

24.基孔制和基轴制的常用配合分别有59种、47种。

优先配合各13种。

25.配合制的选用原则:(1)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2)与标准件配合时应以标准件作为基准件。

26.基轴制配合:(1)同一轴与基本尺寸相同的几个孔相配合,且配合性质不同的情况下,应考虑用基轴制配合(2)小尺寸配合采用基轴制较经济27.对于孔,具体外作用尺寸一般小于其实际尺寸;对于轴,其体外作用尺寸一般大于其实际尺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确定轴颈和外壳孔的尺寸 极限偏差以及它们和轴承配 合的有关表面的几何公差,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并将它 们标注在相应的图样上。
第18页/共22页
例题
解:①∵ 该减速器选用的是0级211深沟球轴承。 径向当量动负荷Pr=1200N,而额定动负荷 Cr = 19700N Pr 0.07Cr 1379 N , 轴承承受轻负荷。 参考表5-2、5-3查出 轴公差带为 55 j6 孔公差带为 100H 7 ( G7备选) 标注如图所示
由表5-7,得:轴颈 Ra 0.8m,外壳孔 Ra 1.6m ; 轴肩端面 Ra 3.2m ,外壳孔肩端面 Ra 3.2m
第21页/共22页
例题
第22页/共22页
1.了解滚动轴承的不同形式。 2.掌握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 3.熟练掌握与滚动轴承相配合的孔和轴:公差带、 几何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标注。
第1页/共22页
5.1.1 滚动轴承的组成和形式
1.滚动轴承组成:
典型的滚动轴承结构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 持架组成。
第2页/共22页
2.滚动轴承的形式:
轴承套圈分别承 受什么类型的负荷?
第12页/共22页
c) 摆动负荷——合成径向负荷与所承受的套圈在一定
区域内相对摆动。
Fr>FC
第13页/共22页
② 负荷大小
➢ 轻负荷: Pr 0.07Cr (额定负荷) ➢ 正常负荷: 0.07Cr Pr 0.15Cr ➢ 重负荷: Pr 0.15Cr ③ 工作温度的影响
滚动轴承与轴、孔配合的选择: ① 负荷类型——由作用于轴承上的负荷相对于套圈的旋
转情况分类。
合成径向负荷
第11页/共22页
a) 固定负荷——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与套圈 相对静止。即负荷方向始终不变地作用在套圈滚道 的局部区域上。
b) 旋转负荷——作用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与套圈 相对旋转,即合成径向负荷顺次地作用在套圈的整个 圆周上。
滚动轴承外径与外壳孔的配合
➢ 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与基轴制同名配合相比 基本不变
第9页/共22页
3.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
选择内容:
➢ 滚动轴承精度等级; ➢ 与轴承配合的孔、轴公差带代号、几何公差及表 面粗糙度。
轴承精度等级的选择:参见P118
0、6、5、4、2
第10页/共22页
3.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
轴承工作时,套圈的温度会高于相配件的温度。 当工作温度>100°时,应如何调整轴承内、外圈 与轴、孔的配合?
第14页/共22页
④其他因素
对于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配合应该选择紧一 些还是松一些?
当轴承需要经常拆装时应该选择紧一些还是松一 些的配合? 轴承配合的选择与轴承的精度等级有关系。如与0级 轴承相配的轴一般采用IT6,外壳孔一般采用IT7;与6 级轴承相配的轴一般采用IT5,外壳孔采用IT6。
时不打滑
➢过盈量不可太大
可以保证小过盈量、不打滑
轴承内圈属
原 于薄壁零件
因 轴承需要便
于拆卸。
0
6 5 42
第6页/共22页
滚动轴承内径与轴颈的配合
➢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比基孔制同名配合 变紧
第7页/共22页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及其特点
外圈(与外壳孔配合)—采用基轴制
0
6 5 42
第8页/共22页
0、6、5、4、2 各个精度等级的应用场合见 P118
拖拉机变速机构中的轴承、普通机床的主轴轴 承、精密车床的主轴轴承精度等级分别是什么?
第5页/共22页
5.1.3 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的配合 特点及选择
1.滚动轴承内、外径的公差带特点
内圈(与轴配合)—采用基孔制
➢轴承内圈与轴一起转动,必须有一定的过盈量,保证转动
第15页/共22页
➢ 孔、轴公差带代号查表5-2、5-3,孔、轴的 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查表5-6、5-7。
第16页/共22页
标注
孔、轴的几何公差、表 面粗糙度标注
❖ 说明: 标注位置 是轴颈、 孔径、轴 肩与外壳 孔肩。
第17页/共22页
例题
如图所示,有一0级6211深沟球轴承(内径φ55mm,外径 φ100mm ,额定动载荷Cr=19700N)应用于闭式传动的减 速器中。其工作情况为:外圈固定不动,内圈随轴一起旋转, 承受的径向当量动负荷为1200N。 (1)确定轴颈与外壳孔的公差 带,并把它们的配合代号标 注在相应的图样上;
第19页/共22页
H7
例题
第20页/共22页
例题

查表得:轴为
55
j6Biblioteka 0.012 0.007mm

外壳孔为100 H 7
0.035 0
mm
由表5-6,得:轴颈的圆柱度公差值为0.005mm, 轴肩的轴向圆跳动公差为0.015mm; 外壳孔的圆柱度公差值为0.010mm, 孔肩的轴向圆跳动公差为0.025mm。
球轴承 滚动体的形状不同
滚子轴承 向心轴承
按承受负荷的方向不同 推力轴承 向心推力轴承
完全互换 互换性的类型
不完全互换
第3页/共22页
向心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推力轴承
第4页/共22页
5.1.2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及应用
国标(GB307.3—2005)规定,滚动轴承按尺寸精 度和旋转精度分为五个精度等级(向心轴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