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燕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2、燕子》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燕子》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春光中飞掠和憩息的优美画面在文中,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伶、俐”等13个字,其中三个多音字“圈、散、杆”,会写“拂、聚”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3.重点、难点分析1.着重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
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湖面、稻田;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说教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由学会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认“伶、俐”等8个生字,读准“散、杆”2个多音字,会写“凑、拂”等13个字,正确读写“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1~3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1~3自然段。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伶、俐、翼、漾、倦、纤、痕”7个字都是形声字,可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指导识记。
重点指导“翼、痕、纤”的读音,“纤细”的“纤”字读xiān。
写字:重点指导书写“凑、偶、倦、痕”4个字。
“凑”的末笔是点;“偶”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倦”的右上部分只有两横,右下部分是“”;“痕”的里面是“艮”。
2.朗读教学本课语言生动优美,教学时,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可以采用示范朗读、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3.语言运用“剪刀似的尾巴、旷亮无比的天空”等具有鲜明的画面感的词语,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随文理解其意思,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读一读这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再到文中找一找这类词语,如“轻快有力的翅膀、波光粼粼的湖面”等。
然后引导学生拓展说出几个本课之外的类似的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伶、俐”等8个生字,会写“凑、拂、集、聚、形”5个字。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和春天的光彩夺目,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燕子》。
师:歌曲中的小燕子是活泼可爱的,那么作者笔下的小燕子又是怎样的呢?(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通过学生熟知的儿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燕子的外形特征有初步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燕子》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燕子》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抓住事物主要特点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进行练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字词“佛、晕”的两种读音组词。
2、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郑振铎笔下的《燕子》,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还有印象吗?回顾课文内容并板书:外形为春光增添生机飞行停歇3、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描写燕子外形的第一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是怎样描写燕子特点的呢?(抓燕子独有的外形特点,从部分到整体)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写法1、师:《燕子》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之所以能够这样经久不衰地受到读者的喜爱,你们知道原因吗?(抓住特点,描写准确)让我们走进第二小节,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2.走进第2小节,交流“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
交流出示:“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师:读一读,看看作者从哪里找到了春天?(相机板书:雨、风、柳、草、叶、花)3.师:雨是什么雨?风是什么风?柳是什么柳?草是什么草?叶是什么叶?花是什么花?强化感受景物的特点。
4.师:再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农产品从四面八方赶到一个集市上去卖)。
这一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
引导整体感知,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所表达的效果。
写出了花、草、叶怎样的心情呢?(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想去装扮春天)5、指导朗读6、过渡: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来写,把春天写得格外美丽。
小燕子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怎样赞叹呢?小燕子()地说:“这真是一个()的春天呀!”7、春天已经被花草树木装扮得五彩缤纷了,那小燕子兴致勃勃地赶来,又为春天做了什么呢?(增添了许多生机)师:你能把这种充满生机的美读出来吗?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品燕子飞行、停歇时的特点1、师过渡:刚才从第二小节的学习中,我们又一次体会了作者郑振铎老先生在描写的时候,处处抓住事物的特点。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优秀9篇)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优秀9篇)《燕子》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huzhidao 3/4拍音乐的节奏特点,初步分辨音乐旋律的连贯与跳跃。
2、尝试运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小燕子的喜爱。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事先丰富幼儿有关演奏燕子的`经验。
物质准备:歌曲《小燕子》活动指导:一、律动师: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到果园里帮果园里的阿姨摘水果吧!二、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三、新授歌曲(一)学唱歌曲1、猜谜游戏:教师朗诵谜面,幼儿猜谜底,在猜谜游戏中导入主题,加深对燕子的认识。
2、完整、连贯、有表情地弹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优美与热情,感受歌曲对小燕子的赞美,激发幼儿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3、完整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表现音乐3/4拍“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1)师:这首歌是几拍子的?请听音乐轻轻地拍节奏。
(2)引导幼儿用两种节奏动作拍节奏。
拍手手心向上拍手轻拍手心4、弹奏音乐的三部分,要求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哪一段是表现燕子在轻柔地飞?哪一段是表现燕子在于愉快地捉虫?。
5、完整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听音乐用动作完整表现音乐的变化。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篇二如何使用好看图学文这种教材,使学生在看图和学文的过程中,既学得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发展了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我认为:看图学文的第一步应该是看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步是学文,通过学文,从文中抽象出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第三步,用得到的方法再回到看图,用以指导观察实践,增强对图的理解,提高观察能力。
下面以《燕子》这课为例,试谈具体教法。
第一步:各观所见,自我感受。
观察是在大脑神经参与下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活动。
由于感觉器官素质的差异、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虽是观察同一事物,往往各人的观察方法和想象活动不尽相同。
学生观察图画,应该允许他们这样观察,这样想象,也应该允许学生那样观察,那样想象,这样做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能力。
《燕子》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燕子》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燕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观察,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观察力,学习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燕子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燕子的外形美和春天的光彩夺目。
三、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换词等方法,背诵第1、2自然段,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燕子的图片、视频以及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画面中展现飞翔的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你们看,这是什么?(展示燕子图片)生:燕子!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燕子的课文——《燕子》。
2.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燕子和春天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2.检查字词(1)出示认读词语。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开火车读,去拼音读。
多音字“散”和“杆"可借助常用词语区别字音。
出示词语字典解释,选择相应的字音。
(4)借助作业本,选择正确读音,指名读,读好难读的词语。
3.检查朗读情况,纠正不正确的读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4.简单介绍小燕子。
燕子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
燕子的特点:翅膀很长,尾巴像张开的剪子,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上的羽毛是白色的。
常在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捕捉昆虫。
5.介绍作家。
郑振铎(1989—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着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燕子》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教版三年级语⽂下册2《燕⼦》教学设计教案《燕⼦》教材解析这篇课⽂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飞来的情景。
这些从南⽅飞来的燕⼦,有的正在湖⾯上飞⾏,剪尾或翼尖沾了⼀下⽔⾯,有的飞到柳之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休息,燕⼦给早春的⼭光⽔⾊增添了⽣⽓,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作者描绘了充满⽣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赞美了活泼可爱的⼩燕⼦,表达了对光彩夺⽬的春天到来的欢⼼热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的意图,⼀是让学⽣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对充满活⼒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些表达⽅法。
教学⽬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会认“伶、俐”等10个⽣字,会规范书写“凑、痕”等12个⽣字及本⽂出现的2个多⾳字。
3.在有感情朗读课⽂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致了解课⽂是从哪些⽅⾯来描写燕⼦的。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要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课时⼀、趣味导⼊1.歌曲导⼊:播放歌曲:⼩燕⼦2.这⾸歌是我们从⼩就听得,⼤家⼀定⾮常熟悉。
歌曲中的⼩燕⼦是活泼可爱的,那么在作者笔下的⼩燕⼦⼜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课题:2.燕⼦【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孩⼦们⾮常熟悉的歌曲导⼊,既贴近孩⼦们的⽣活,⼜吸引学⽣兴趣,进⽽导⼊新课。
⼆、讲授新课(⼀)识字解词,理解字词。
1.学⽣⾃读课⽂。
(课件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或者请教⽼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个字的字⾳,圈出⽣字词。
(3)读通每个句⼦,读不通顺的多读⼏遍。
(4)给每个⼩节写上序号。
2.检查⾃学情况。
(1)出⽰第⼀⾏⽣字(课件出⽰)。
còu fújíjùxíng lüè凑拂集聚形掠ǒu ěr zhān juàn xiān hén偶尔沾倦纤痕①指名认读,相机正⾳,并⽤⽣字⼝头组词。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2《燕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2 燕子【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描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句子,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语言运用:简单描述“看到”的画面,体会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思维能力: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和春天的光彩过目。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
【课前解析】关注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试着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画面,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关注教材:《燕子》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关注语言:这篇散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不多的言辞却如诗如歌,有生动的比喻,有形象的拟人,有优美的长句。
如:第一段以“一身……一对……加上……”的长句形式描绘了小燕子的样子,整句话内涵丰富却有重点有强调,读来朗朗上口。
本课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引导学生欣赏语言,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感悟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关注词语:通过词意区分“杆”。
“杆”读gān时,表示长棍子的意思,如“旗杆、木杆”;读gǎn时,表示某些器物上细长的棍状部分,或者用作量词,如“烟杆、几杆枪”。
【教学目标】1.认识“伶、俐”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3个字,会写“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一至三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伶、俐”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3个字,会写“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燕子专列”的意义。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勾画感受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燕子。
你对燕子有哪些了解?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燕子专列)齐读课题。
自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注:学生想问的问题可能主要有这些:什么叫专列?专列是怎么样的?燕子为什么要乘专列(会乘专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三、朗读感悟,品读第二段。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
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
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燕子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等词语。
强调多音字散和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
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
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 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
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
本领高。
(打一动物)
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什么样?
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春天的词语等。
】
2.板书课题。
“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
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3.介绍作者郑振铎。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似的、聚拢、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纤细)2.检查生字识与写
(1)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
预设点:
a“似的”的“似”,“横掠”的“掠”易读错。
b多音字“散”和“杆”。
“几支木杆”,读“ɡān”,旗杆(ɡān),它还有一个音念“ɡǎn”,枪杆(ɡǎn)。
(2)展示难写的生字。
“拂”,笔顺是: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课文中容易读错的生字,展示难写生字的书写。
】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形美)
(1)生读第一自然段。
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点。
可要求学生课下观察一个小动物,通过抓住特点的方法,描写外形。
】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之美)
(1)小燕子看到春天里的哪些美景?
强调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平添”就是更近一层,原本已经很有生趣了,而燕子的到来,使春天更加生趣盎然了。
(2)如何理解“赶集似的”?
(3)练习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飞行美)
(1)出示自学指导:读三、四自然段。
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美是独特的。
画下来。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指导自学。
(3)指名汇报:
预设:
(1)预设一:“‘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
下了。
”从“唧”可以体会出,燕子飞得速度很快,好像一眨眼就飞过去了。
(2)预设二:“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
“沾”字可以感受到燕子飞得轻而快。
“小圆晕”很美,一圈一圈,闪着彩色的光。
(4)练习读背三、四两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停歇美)
(1)出示自学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画下你认为好的句子或词语
(2)指导自学,指名汇报。
(3)练习读背第五节。
【设计意图:三四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燕子无论是飞行时,还是停歇时,都是那么美丽可爱。
这篇课文就是抓住了特点,用恰当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能够当堂背诵。
】
二、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小练笔:仿照《燕子》中的写作特点,运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手法,动静结合,让你笔下的小动物更加灵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2 燕子
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停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