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介绍

17 of
24
EXAMPLE
斯沃琪图形设计师系列包含了五款截然不同却又异 样精彩的作品。繁复的旧书图案重组样式与黑白两 色的冲突对比,演绎出了一种现代主义的补缀手工 风格,杂乱而有序,随性却细致。
18 of 24
EXAMPLE
•这款钟表通过圆环内部的凸出式设计来代替指针指示时间,配合着在 点位置标注的(盲人用)点子法设计,你就 这款钟表通过圆环内部的凸出式设计来代替指针指示时间,配合着在12点位置标注的 盲人用)点子法设计, 点位置标注的(
在此,创新、毫不吝惜地使用贵重材质和坚 持手工制作几乎是钟表业内竞争公开的秘密。
10 of
24
DESIGN
怀表虽然普及率较高, 不过对于手表设计师 来讲,怀表不是他们 施展才华,用尽心机 的对象。因为怀表是 给自己看的,而手表 则不然,它不仅给自 己看,还能像首饰那 样给别人看;所以手 表的造型设计,非同 小可。 在法语里,手表最初的意义就是首饰表或者 是“带有计时功能的腕饰”,反正两者兼而 有之。当时的人思想僵化保守很少有人敢做 “出格”的事,纯粹的手表是否能让人接受, 100年前还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可以通过凸出位置与12点间的距离来判断时间。同时,内部的透明凸起则起到了一个“闹钟”的作用, 可以通过凸出位置与 点间的距离来判断时间。同时,内部的透明凸起则起到了一个“闹钟”的作用,你同样可以 点间的距离来判断时间 根据它与“指针”的距离来判断距离起床还有多长时间。这款产品并不只为盲人设计, 根据它与“指针”的距离来判断距离起床还有多长时间。这款产品并不只为盲人设计,普通人也可以在枕头下面放一 个这样的闹钟:半夜醒来,不用开灯,只要摸一下就知道大概的时间了。 个这样的闹钟:半夜醒来,不用开灯,只要摸一下就知道大概的时间了。
钟表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

钟表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时钟,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置。
它被设计成一种可以指示时间的设备,让人们能够很方便地掌握时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但是,想必没有多少人知道,时钟并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设备,它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钟表文化,指的是以钟表为载体,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钟表本身所承载的、反映人类社会的时间观念和科技水平的文化,更是人类智慧和创意的结晶。
一、钟表文化的历史发展钟表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的钟表是“水漏”,也称“漏壶”。
“水漏”由一种类似葫芦状的器具,里面有水,并且装有一根插在中央的竹管。
当水流光线通过竹管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子,象征着不同时刻的寓意。
到了宋代,出现了一种叫做“漏刻”的时钟,可以通过水中的流速来表示时间。
除中国外,欧洲早期的钟表技术也非常发达。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就已经有了一种叫做“日晷”的时钟。
到15世纪初叶,机械钟表于欧洲发明,从此打破了以往依赖太阳影子测时的束缚,钟表的时间精确度得到了大大提高。
文艺复兴时期,钟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形式的钟表应运而生。
在此之后,随着科技和工艺的发展,钟表的种类也日益增多,不再仅仅局限于机械式的钟表,钟表的电子化和智能化也逐渐成为了一个趋势。
二、钟表文化的内涵钟表作为文化载体,其所承载的寓意和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1. 时间价值观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十分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态度。
时间的急促流逝,让人们不断地追求效率和速度。
然而,钟表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是,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该如何去珍惜它?把时间看成一种财富,更多地关注生命时间的质量,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2. 精神追求钟表制作需要防水、防尘、精度高等多种技术综合应用,是一种注重精致、严谨和精密的行业。
制表之道与人生之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颠扑不破的创业精神,细致入微的品质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是一种弘扬精神的表达。
钟表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钟表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1. 钟表的历史钟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最早的时间测量工具是日晷,它使用太阳的影子来显示时间。
古代埃及人、巴比伦人和中国人也使用了水钟和沙漏来测量时间。
在中世纪,机械钟表开始出现,它们使用机械装置来驱动钟面上的指针。
19世纪,钟表制造开始工业化,大量的制表工厂开始出现。
20世纪,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钟表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钟表行业的发展。
2. 钟表的分类按照测量原理,钟表可以分为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两类。
机械钟表使用机械装置来驱动指针,通常需要定期上弦或换电池来保持正常运行。
电子钟表则使用电子元件来测量时间,通常更精确且不需要人工维护。
根据显示方式,钟表可以分为指针式钟表和数字式钟表。
指针式钟表使用指针来显示时间,而数字式钟表使用数字显示屏来显示时间。
此外,还有日晷、水钟、沙漏等不同种类的钟表。
3. 机械钟表原理机械钟表使用机械装置来测量时间。
它通常包括发条、摆轮、齿轮、机芯等部件。
发条储存能量,摆轮通过齿轮传动来控制指针的运动。
机芯是钟表的核心部件,包括调速齿轮、摆轮轴承、发条零件等。
一般来说,机械钟表的精度受到机芯的制造工艺和材料的影响,而且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4. 电子钟表原理电子钟表使用电子元件来测量时间。
它通常包括晶振、计数器、显示器等部件。
晶振是电子钟表的核心部件,它可以稳定产生高精度的时间基准信号。
计数器通过数字电路来处理时间信号,最终输出给显示器。
显示器可以是LED、LCD、OLED等不同类型的显示屏。
电子钟表通常比机械钟表更精确,而且不需要定期维护,但是对环境温度和电池寿命有一定要求。
5. 钟表的精度钟表的精度是指钟表显示的时间与实际时间之间的差异。
精度通常用秒每天来表示。
目前,机械钟表的精度可以在±1秒每天左右,而高端的机械钟表甚至可以达到±1秒每周。
而电子钟表的精度通常可以在±1秒每月左右,而高端的原子钟甚至可以达到±1秒每几百万年。
时钟的演变的几个过程

时钟的演变的几个过程时钟的演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化。
从最早的太阳时钟到现代的电子钟表,时钟的制作和精度不断提高,并逐渐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太阳时钟、水时钟、沙漏、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时钟的演变过程。
太阳时钟是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它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
最早的太阳时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那时人们使用了一种简单的垂直柱和阴影的方法来确定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用更复杂的结构来构建太阳时钟,如希腊人发明的日晷和罗马水时钟。
水时钟是古代人们计时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水的流动特性。
最早的水时钟被认为是由古巴比伦人发明的,它们将水注入一个可以漏水的容器中,根据水流的速度来测量时间。
后来,古希腊和古罗马时钟制造者对水时钟进行了改进,并将其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中。
水时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机械计时装置之一,为后来的机械钟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沙漏是一种使用沙子流动来计时的装置,它起源于古代埃及。
沙漏由两个连通的玻璃或木制容器组成,中间有一个细小的通道,沙子从上面的容器流入到下面的容器,从而测量时间。
沙漏的精确性相对较低,但它在航海和烹饪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
沙漏的使用时间延续到中世纪,直到机械钟表的诞生。
机械钟表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时钟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是在14世纪的欧洲,最初使用的是机械装置和众多重锤来驱动钟表的运转。
机械钟表的制造需要高度精确的工艺和技术,因此在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钟表师傅的专业技术和知识。
17世纪,克里斯蒂安·赫伯特发明了摆轮钟,这是一种基于摆动的机械钟表制造技术。
摆轮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钟表的制造方法,并成为后来精确度更高的机械钟表的基础。
电子钟表的出现标志着时钟技术的新时代。
20世纪,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钟表得以实现。
最早的电子钟表使用的是晶体管和电池作为时钟的驱动装置。
20世纪70年代,石英钟的发明使得电子钟表的准确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钟表发展简史

1.最早的钟表:中国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钟表——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在工作时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此即为世界上最早的钟表。
2.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3.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4.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5.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
6.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
7.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
8.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
9.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0.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1.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2.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3.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石英钟表的日差已小于 0.5秒。
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14.计时器欣赏古代计时器现代创意时钟。
钟表文化世界名表品牌的文化底蕴

钟表文化世界名表品牌的文化底蕴钟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也是时代的见证者和传播者。
世界各地的名表品牌不仅在技术和设计上达到了极致,更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通过探讨钟表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几个世界著名名表品牌的文化特色,带您一起领略钟表的独特魅力。
一、钟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钟表的出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钟表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109年,中国工程师司马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仪表——日晷。
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古代中国逐渐发展了更加精确的机械钟表,包括水钟和滴漏。
2. 欧洲钟表的兴起中世纪时期,欧洲成为钟表制造的中心。
欧洲的钟表工匠们通过对古代希腊和罗马钟表遗产的研究,改进了制表技术,创造出了很多精确的机械钟表。
这些钟表不仅成为贵族们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在航海、科学研究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从机械表到石英表20世纪中期,机械钟表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改革,即石英表的诞生。
石英表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时基,精度高于机械表,并且成本更低,普及性更广。
然而,机械表以其独特的机械结构和精细的工艺仍然受到钟表发烧友的热爱。
二、世界名表品牌的文化底蕴1. 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钟表品牌之一,也是奢侈品界的翘楚。
百达翡丽的每一只手表都是传奇与艺术的结晶,它们承载着悠久的制表传统与细腻的制表工艺。
百达翡丽坚持“为传世之作自豪”(You never actually own a Patek Philippe. You merely look after i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的品牌理念,传达着对时间和文化的尊重。
2. 劳力士(Rolex)劳力士是钟表行业的知名品牌,也被誉为世界三大著名钟表之一。
劳力士缔造了无数经典名表,其设计和品质堪称非凡。
同时,劳力士对精度和可靠性的追求也是品牌的核心价值。
劳力士钟表背后的文化底蕴体现在其追求卓越的制表工艺和对冒险精神的推崇上。
钟表的历史演变

钟表的历史演变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钟表的历史演变我们知道,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
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
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
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一、早期的天文计时器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
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
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二、独立运转的机械钟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
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中国古代钟表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钟表文化的发展钟表文化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钟表也经历了从简单石头或阳光的时间提示到机械式钟表的漫长发展过程。
而中国古代钟表文化的发展也十分迷人,它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
一、战国时期的时间精度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钟表文化的起源,那个时代匠人们最早尝试用日晷来测量天文时间。
日晷,简单地说就是一根棍子,竖直地插在平面上,太阳光从上面照在棍子上,出现棍影,用棍影的长度来计算时间的一种仪器。
战国时期的日晷已经相当精密,以至于现代天文学家为了重现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 任盈盈是如何发明计算机万有引力公式的时候通过战国时期的日晷模拟其对天体轨迹的测量结果,符合真实数据的偏差不超过8.6度。
二、汉代的水漏和鸟鸣钟在汉朝时期,中国古代钟表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汉代出现了两种新的钟表仪器,一种是水漏,它的原理与日晷相似,也是用影子来测量时间,只不过用的是流水。
另一种是鸟鸣钟,它是一种机械式的钟表,用来报时。
汉代水漏的制作非常精细,精度可以达到1/6时辰。
而鸟鸣钟也为中国古代钟表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按拔钉机制报时,分为五次,每次报一个音符。
在鸟鸣钟的发明之前,大多数古代钟表都只能在无声的情况下提供时间,鸟鸣钟的发明打破了这种局面,使钟表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三、唐代的佛钟和自鸣钟唐代是中国古代钟表文化的巅峰时期。
唐初,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佛寺修建基础建设的一项就是建造一个钟楼。
为了满足佛教的需要,唐代的钟表制造技术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唐代的佛钟是非常有名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个鼓而不带铃的“母钟”,以及一个强而有力的“子钟”,在击打“母钟”的时候同时击打“子钟”来发出浑厚的声音。
同时,在唐代,还先后发明了自鸣钟、流水钟等。
四、明清时期的机械钟明代甚至更加高深的机械钟,中国时钟史上落后于欧洲约三百年。
这些时钟是由洋基传来,经过当时鍾錶匠的修复,被当地民间广泛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
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
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
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
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
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
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
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
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
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Dondi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在15世纪中期由于发明了铁制的发条,这样就使体积庞大的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
1459年,法国制钟匠就为查理七世制作了第一个发条钟。
1510年,德国人Henlein 制作了发条钟,1525年左右,Zech也制造了具有均力圆锥轮装置的
便携式发条钟。
在16世纪时期,法国的制钟中心位干Blais和Strasbourg等地区。
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在1656年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的钟匠Comer制造成功第一个摆钟。
1658年,Fromantee在英国也制造了摆钟。
惠更斯在1675年再一次发明了“游丝”,这样就形成了以游丝作为装置的调速机构,它为制造便于携带的怀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早在15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已经出现了有关表的记载,这主要是由于发条的发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到了16世纪初,在法国和德国也有表的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德国的“纽伦堡蛋”,它具有卵状的外观造型并且只有一根时针。
实际上这个时期所谓的表,主要是指运用了发条动力以及机轴擒纵机构的小型计时器但是它们已经形成了怀表的雏形。
16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金属摆轮的出现,它作为调速装置逐渐代替了早期位于机轴上的摆杆,所以在17世纪制作的早期表中,我们已经能够见到机芯内转动的摆轮装置。
18世纪是怀表发展的黄金时期,有许多制表大师的发明被应用在各类作品中。
在英国,Harrison制作了一系列的航海精密计时器,使怀表的走时精度达到了一个高水平,由于走时准确度的大大提高所以这个时期的怀表已经运用了秒针。
1704年,Debaufre和Duillier
首创宝石轴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机芯中齿轮与夹板之间的摩擦力。
法国人Lepine于1760年左右制作了一种机芯,把传统的多层夹板结构进行了突破性的改变,所以使得怀表的厚度相对变薄,历史上称之为“Lepine机芯”,后来有许多怀表机芯夹板的排列方式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同时,瑞士的钟表工匠也在探索新的领域,1770年左右,Perrelet发明了自动上条的机械时计,而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制造自动表的先驱人物。
Breguet同样诞生在这个钟表繁荣的时代,他在1 8世纪末期发明了“陀飞轮”机构,在过去的200多年中,这种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最复杂的钟表机械装置之一,而Breguet在世界钟表历史上也被称为“表圣”。
18世纪中叶,在远离欧洲的美国也出现了制表工匠,他们为后来美国钟表工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在1700-1800年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和调速机构,为怀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725年,英国人Graham改良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其擒纵轮齿的形状类似于中国的“工”字,这种机构直到20世纪早期还应用在表机芯中。
1730年,Dutertre 发明了“复式擒纵机构”,莫擒纵轮具有双层结构并且带有尖齿。
1754年,英国人Mudge(1715-1794)发明了“英国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怀表计时的精确度,并且在1769年为乔治三世的王后制作了带有此种机构的怀表。
如今,我们使用的机械表中的擒纵机构就是以他的发明为雏形的。
1775年,Arnald制作了“冲击式擒纵机构”,
使用在精确度比较高的精密计时钟表中,而且他也是s螺旋状游丝的发明者。
在同一时期,双金属补偿摆轮、球形游丝等调速机构装置也被应用在怀表中。
伴随着钟表机构创新发明的不断涌现,怀表制造技术也在持续地发展。
1741年,法国制钟匠Fardoil发明了切削齿轮的机器,紧接着Blakey在1744年制造了切削齿轴的工具。
1776年,法国制表大师Japy率先采用了机器生产机芯的基板。
进入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Leschot采用名为“Pentograph”的机器生产钟表零件,使得钟表零件的标准化成为可能。
瑞士人Raskopf也为制造低价而普及的怀表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美国钟表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开始批量生产各式怀表。
1875年,中国也出现了民族钟表工业(据矫大羽先生的权威资料《美华利五十年纪念册》推断,1875年是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开端)。
由于许多发明的应用以及制造技术的成熟,怀表在体积以及精确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怀表机械也能够在计时的基础上运用更多的复杂功能,比如:打簧报时、独立计时,万年历,响闹、世界时区等等。
在1900年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Lerey01”超级复杂怀表获得了博览会大奖,其25项不同功能的完美组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