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高考生物实验突破 专题07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0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①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②步骤取材:称取5 g 新鲜绿叶 ↓研磨:剪碎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 mL 无水乙醇,迅速、充分研磨 ↓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严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①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②步骤制备滤纸条⎩⎪⎨⎪⎧剪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 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铅笔画线:在距滤纸条去角的一端1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画滤液细线⎩⎪⎨⎪⎧取滤液: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画线: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重复画线:待滤液干后,重复画细线1~2次↓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结果: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3.实验中的材料试剂及操作目的考点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分析例一、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利用新鲜绿色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同,得到了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过多C.丙可能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D.丁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答案】 C【解析】甲图中看不到色素带,叶绿体中的色素属于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所以出现甲图结果可能是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导致的,A项正确;乙图中每种色素都有,但含量很少,可能是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浓度太低导致的,B项正确;丙图中每种色素都有,但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较少,这不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C项错误;丁结果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很少,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破坏了叶绿素类物质造成的,因为与类胡萝卜素相比,叶绿素更易受到破坏,D项正确。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结果分析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萝卜素
叶绿素
分析实验结果: 1、叶绿体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 叶绿素a 。 2、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 胡萝卜素 ,最小的是 叶绿素b
。
实验拓展
绿叶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菠菜叶色素分离结果
绿叶中的色素
形成和 破坏的原因
武威三中
张玉才
一. 实验原理:
1.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以用无水 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 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 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快。
二.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2.探索绿叶中有几种色素。
叶绿体的结构
基粒:囊状结构 的薄膜是绿色的。
基 粒
类囊体
注意事项:
1、取新鲜、深绿色叶片,去除粗大的叶脉
2、将叶片剪碎后,迅速、充分的研磨
3、过滤后及时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4、滤液细线要细且直
5、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培养皿
铅笔线
滤液细线 层析液
注意事项分析
1、石英砂、碳酸钙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石英砂:研磨充分 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2、加入丙酮(无水乙醇)的作用是什么? 叶绿体中色素能够溶解在丙酮中(色素提取的原理) 3、为什么要迅速研磨? 防止丙酮挥发 4、为什么必须及时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防止丙酮挥发 5、为什么色素会在滤纸条上分离?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 扩散速度快(色素分离的原理) 6、为什么将干燥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个角? 保证层析液同步到达滤液细线 7、为什么滤液细线越细、越直越好? 保证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可以同时向上扩散,避免色素带重叠 8、为什么画滤液细线需要重复2-3次? 保证更多的色素转移至细线处 9、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10、为什么烧杯要盖培养皿? 防止丙酮挥发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ppt课件

Ⅰ、提取叶绿素
•
•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 结果如下表:
15
• 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说出主 要步骤
参考答案: 纸层析法 。 主要步骤:1.制备滤纸条; 2.画色素液 细线;
操作目的 使滤液中叶绿素的含量高 有助于研磨充分和保护叶绿素
防止溶剂挥发,并充分溶解色素 使分离的色素分层,防止色素重叠 使分离的色素带清晰,便于观察 防止滤液溶解到层析液中,无法分离
12
实验拓展、能力提升 1、用毛细吸管划滤液细线时很难保证细且直,有什么解决办法? 2、课下搜集资料,探究其他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
7
设计实验
分离色素的原理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 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 色素相互分离。
8
实验步骤
两角
1cm
毛细吸管 细齐 直
一两
适量 滤液细线
滤液细线
9
分组实验,探究要点
1、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剪去两角,否则会出现什么现象? 2、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浸到层析液中? 3、画滤液细线为什么要细且直,并待干后重复几次? 4、为什么装有滤液和层析液的试管一定要用棉塞塞严? 5、实验后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分别是什么颜色? 6、从上往下色素带顺序如何?各色素带宽窄如何?这些说明了什么?
13
典例分析 (2012上海)图6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作
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 • A.红色 B.黄色 • C.绿色 DB.紫色
14
• 【实践应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一、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绿叶中含有多种色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叶绿素。
除此之外,还有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
1. 叶绿素:是植物体内最常见的绿色色素,其结构与血红蛋白相似。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2.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中的一类黄色或橙色的脂溶性色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3. 花青素:是一类水溶性色素,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癌作用。
二、提取和分离方法1. 提取方法(1)酒精提取法:将新鲜叶片切碎后加入95%乙醇中浸泡数小时,过滤后得到混合液。
将混合液蒸馏干燥即可得到叶绿素。
(2)丙酮提取法:将新鲜叶片切碎后加入丙酮中浸泡数小时,过滤后得到混合液。
将混合液蒸馏干燥即可得到叶绿素。
(3)液液萃取法:将新鲜叶片切碎后加入有机溶剂中,如苯、甲醇等,振荡数小时后过滤,得到混合液。
将混合液进行蒸馏干燥即可得到色素。
2. 分离方法(1)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分离不同种类的色素,如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等。
(2)电泳法:利用电场作用使不同种类的色素在凝胶中移动,从而分离出不同种类的色素。
(3)超滤法:利用超滤膜对混合液进行筛选,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分离出来。
三、应用1. 食品工业:叶绿素可以作为食品着色剂使用,也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防腐剂。
2. 医药工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应用于医药制品中。
3. 美容保健:花青素可以抑制黑色素形成,具有美白作用,可以应用于美容保健产品中。
四、注意事项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有机溶剂的毒性和易燃性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 提取和分离的条件要适宜,如温度、时间、pH值等。
3. 色素的质量要求高,需要对提取后的色素进行检测和分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①H2O ②ATP ③ADP ④CO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 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O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 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
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C
A. 上升;下降;上升
B. 下降;上升;下降
C. 下降;上升;上升
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 )操作步骤:
提取色素 制备滤纸条 画滤液细线 分离色素 观察与记录
(二)方法与步骤
1 提取色素
称取5g左右的鲜叶, 剪碎,放入研钵中。加 少许的石英砂(充分研 磨)和碳酸钙 (中和细 胞中的酸,防止镁从叶 绿素分子中移出)与 10ml无水乙醇。在研钵 中快速研磨。将研磨液 进行过滤。
项目
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条光
需要光
件 色素 酶 需要色素、酶
不需要光
需要酶、「H」、ATP
场所 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 基质中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联系
水的光解;ATP的合成 CO2的固定;C3的还原
光能
ATP中活 ATP中活 跃化学能 跃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 定化学能
光反应 为 暗反应 提供 [H ] 和ATP, 暗反应 为 光反应 提供 ADP 和Pi 。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过程:
2NH3+3O2 硝化细菌 2HNO2+2H2O+能量 2HNO2+O2 硝化细菌 2HNO3+能量
化能合成作用 CO2+H2O 硝化细菌 (CH2O)+O2
1、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
掉的是 B
A、[H]
B、C5化合物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绿叶中色素的类型和组成;
2.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3.学习使用色谱技术进行色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绿叶中主要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2.色素的提取可采用溶剂浸提法,利用极性溶剂可溶解色素并使其析出;
3.色素的分离可采用色谱技术,利用相互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三、实验步骤:
1.将新鲜的绿叶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酒精,用搅拌棒搅拌植物材料,使其溶解均匀;
2.将混合溶液过滤,收集过滤液;
3.将收集的过滤液分成两部分,分别用超离心机分离沉淀和上清液;
4.取上清液,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
1.在溶剂浸提法下,绿叶中的色素溶解于酒精中,并分为沉淀和上清
液两部分;
2.通过超离心机的处理,将色素沉淀进行分离;
3.使用色谱技术后,可得到单一的色素组分,通过比色计测定其最大
吸收波长。
五、实验讨论:
1.色素的提取效果可能受到植物材料浸提时间和酒精浓度的影响;
2.色素的相互溶解度差异是进行色谱分离的关键;
3.使用色谱技术可对色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可靠。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溶剂浸提法和色谱技术,成功提取和分离了绿叶中的色素。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植物绿叶中色素的类型和组成,并学习了色素的
提取和分离方法。
同时,通过色谱技术的应用,我们还能对色素进行定性
和定量分析。
这些实验技巧和方法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植物色素具有重
要意义。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A. ①②③④ C. ④②③①
B. ②④①③ D. ③②①④
捕获光能
色素
色素的种类与颜色:
色素 种类
含量
叶绿 约占 素 3/4
名称 叶绿素a 叶绿素b
颜色
吸收光
蓝绿色 主要吸收红 黄绿色 光和蓝紫光
类胡 萝卜 素
约占 黄色
主要吸收蓝 紫光
画滤液细线 毛细吸管沿铅笔线画一条直的 滤液细线 .
色素分离
干燥后, 重复一两 次 将滤纸条轻轻插入 层析液 中
滤纸条上呈 现四条颜色、 宽度不同的 色素带
用培养皿盖住烧杯
胡萝卜素: 橙黄 色 叶黄素: 黄 色 叶绿素a: 蓝绿 色 叶绿素b: 黄绿 色
1.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研磨绿叶碎片需要
加入碳酸钙,目的是 ( B )
捕获光能
色素
色素的吸收光谱
延伸拓展
色素的分布: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色素的作用: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不同颜色的大棚对光和效率的影响: ① 无色透明大棚光和效率最高; ② 绿色塑料大棚光和效率最低。 ③ 在农业生产中,有些温室中悬挂红色或蓝 色光的灯,可有效提高蔬菜产量。
甲>乙>丙>丁
叶绿体中色素
实验目的:
提取和分离
1) 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 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叶、干燥的定性滤纸、无 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 钙、毛细吸管、研钵、剪刀、量筒 等。
一、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取材: 5g绿叶+剪碎+研钵 2.研磨: 二氧化硅+碳酸钙+10ml无水乙醇 3.过滤: 玻璃漏斗+单层尼龙布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分离:纸层析法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 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 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滤液中不 同的色素就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 定的化学能
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能量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关系 ADP和Pi;
小结: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 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 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 需的酶。
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不同 的特点,想一想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 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 光源?
无色最好,其次是红光或蓝紫光, 最次是绿光
1.研磨绿叶时要加入碳酸钙,其目的是
(C)
A.使各种色素溶解在丙酮中 B.使研磨充分
C.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 D.加速研磨
2.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描
-
+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黄_绿__色,原因是_部__分__叶__绿__素__受__到__破_。坏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 __,原因是_叶__绿__素__不__溶__于__水__。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_深__绿_ 色__,原因是大__量__叶__绿__素__溶__于__乙__醇。中
铅笔线
画铅笔细线
剪角的目的:防止两侧色素扩散快,色素带不整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学院附中陈建志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
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
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
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
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
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
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
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
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
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
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
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
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改进
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
将叶片用沸水处理,即将2克叶片置于沸水中煮20—40 秒(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会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后。
立即捞出置于冷水中降温,再用吸水纸吸千水分.剪碎后放人研钵。
研磨剂的配制
试验设计:
1)分别在 A、B、C 三个研钵中加入 5 克剪碎的叶片
2)A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B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C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3)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C 深绿色);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分组对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提取色素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物质的作用。
过滤装置的改进将过滤用的尼龙布改为用棉花塞住漏斗口过滤,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过滤速度快,操作更为简单。
画线方法的研究这一步是本实验的一个操作难点,学生很难用毛细吸管画出细、直、均匀的滤液细线。
如果用钢笔沾色素、硬币边缘压线、盖玻片或者棉线画线等,则操作起来更容易。
色素分离装置的制作,用厚纸板作个烧杯盖,上面剪开1.5—2厘米的缝隙,滤纸条只需要从层析缸上盖子的缝隙插入到层析液中,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缝隙数量不同的盖子做出调整。
分离色素的方法的创新
1)用圆形滤纸片分离。
用圆形滤纸片分离,取平面培养皿 1 只,将一干燥的圆形定性滤纸盖在培养皿中,在圆形滤纸(直径为 l0 cm)中央滴上 2 ~ 3 滴色素提取液,静置约 1 min,在滤纸的中央点成圆形的色素斑。
然后依次滴
3~5滴层析液,每次间隔30 s左右,然后盖上培养皿盖,几分钟后,观察结果会得到近似同心圆的 4 个色素环,由内而外分别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黄色。
2)用粉笔代替滤纸分离色素。
取一支干燥的白色粉笔,
在距其大头一端 1 cm处用含有色素液的细棉线刻出一圆环,待干后重复刻 2~ 3次(最好两人合作);把粉笔大头一端放入层析缸中,观察现象,色素将
随着层析液在粉笔上扩散形成 4 个颜色不同的圆,最上圈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是黄色(叶黄素),再次是蓝绿色(叶绿素 a),最下圈是黄绿色(叶绿素 b);待 4条色素带明显后,取出粉笔,晾干保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掌握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理解各药剂在实验中的作用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技能目标
(1)合理组织语言,描述实验现象,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对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自主探究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要学生把理论知识联系并贯彻到实际活动中去,从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实验材料准备。
(2)推测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做到心中有数。
(3)实验分组。
将学生分成A、B两实验组。
每个实验组再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小组,每个小组7位同学。
2.学生准备
(1)预习本实验。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步骤等。
(2)复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四、教学内容安排
1.实验目的: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及用纸层析法分离实验。
2.材料用具:叶片(绿色、新鲜)、丙酮、95%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棉花)、剪刀、小试管、药勺、量筒、天平、镊子、毛细吸管(盖玻片)、滤纸条、铅笔等。
3.方法步骤:
实验分组:
注:(1)“√”表示操作或加入;“—”表示不加入。
(2)每个实验组的四个小组分别按上面四个方案进行操作。
(3)研磨要充分、迅速,研磨时用纸盖住研钵;
(4)收集滤液到试管中,一定要用棉塞塞住试管口。
实验流程:
①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剪去两角,否则会出现什么现象?
②画滤液细线为什么要细且直,并待干后重复几次?
③如何在滤纸上得到4个色素同心环?请绘出实验装置图。
④材料不同制出的色素带有区别吗?
⑤实验完成后填写下表:
5.实验结果及结论:
学生活动:小组间相互交流所得实验结果,组织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甲组滤液呈深绿色,乙组滤液呈黄绿色,丙组滤液几乎无色,丁组滤液呈深绿色。
教师活动:评价各小组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根据叶绿体中色素的颜色,分析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展开讨论。
最后再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
(1)甲组结果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丙酮。
结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中,可以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得出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即该实验的原理。
(2)乙组与甲组结果的差异,由于未加入碳酸钙,叶绿素受到了破坏。
结论: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
(3)丙组与甲组结果的差异,由于色素不溶于蒸馏水。
结论:不能用蒸馏水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4)丁组与甲组结果的相同,说明色素也能够溶于乙醇中。
结论:乙醇也是有机溶剂,可以利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分离结果显示:滤纸条上色素带排序(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黄、蓝绿、黄绿四个条带,推理分析应分别代表“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说明红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其他几种色素溶解度最大。
五、教学反思:
以前在指导学生进行本实验时,一直是每小组分别完成各自提取实验,然后自行进行相关探究,如不加CaCO3会怎样?不加SiO2会怎么样等等,实验就比较费时,而且会浪费很多实验材料。
经过本次实验方法的调整改变后,实验进行的更加顺利了,对比效果更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