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合集下载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

其理论是基于他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的实验提出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以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①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他一个愉快刺激(实施奖励),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②普雷马克原则。

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通俗讲就是: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如学生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看动画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①逃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知识回顾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绕路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而暂时离开等。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采用回避条件作用来维持行为比采用逃避条件作用更主动,这也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防患于未然”的理论基础。

二、奇思妙想条件频率例子强化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奖励吃大餐负强化摆脱厌恶刺激↑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不让他刷碗正惩罚(呈现性惩罚)呈现厌恶刺激↓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要求他刷碗负惩罚(取消性惩罚)撤销愉快刺激↓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取消他吃大餐资格消退无任何强化物↓小明上课做鬼脸,老师不搭理三、随堂训练1.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1.【答案】B。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_0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_0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作为教师招聘的必考考点,学习理论这一章节可以按照人物、实验、理论名称、学习规律和教育启示的脉络进行归纳总结。

那么如何做到清晰明了呢?在此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为例帮您进行梳理。

一、把握人物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他所提出的理论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了解实验斯金纳的实验为小白鼠迷箱实验,用到的工具名为斯金纳箱,该箱设有石槽以及启动石槽开关的杠杆。

实验中,先将小白鼠放进斯金纳箱中,小白鼠在箱内活蹦乱跳,不小心触动了杠杆开关,随后有食丸通过石槽进入了箱内,小白鼠吃到了食物,之后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小白鼠一进入斯金纳箱中,就会去触动杠杆,获取食物。

三、掌握理论名称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即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由已有刺激引发的有机体被动的反应。

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的行为由于受到结果的强化而成为特定情境中随意的或有目的的操作。

从实验当中可以看出,小白鼠是先做出行为之后,才获得了食物,因此,是先有行为,后有刺激,这是操作性行为,因此,斯金纳的理论名称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四、推理学习规律1.强化实验中食丸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强化,是增加小白鼠触动杠杆行为的刺激物。

因此,强化的结果就是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至于强化的途径,分为两种:给予愉快刺激和摆脱厌恶刺激,前者为正强化,后者为负强化。

关于此,只需要识记“正”就是“+”号,就是给的意思,“负”就是“—”号,是不给的意思,那至于给什么刺激和不给什么刺激,运用推理即可。

比如给什么刺激,你的行为概率会增加,答案当然是喜欢的刺激,即愉快刺激。

关于正强化,斯金纳还提出了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理)。

该原理是指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高频活动即自身所喜欢的活动,相反低频活动即不喜欢的活动。

只有当你完成了低频活动之后,才能得到高频活动,比如“你只有完成了今天的作业,才能出去玩”,整个过程体现了正强化的作用,即给予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些关键词

消退: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消退是一种过程,有机体由于若干次重复某种反应,然而没有强化 刺激相伴随,就逐渐丧失那种反应或习惯。强化次数越多,消退越缓慢 断断续续的强化比连续强化能产生较长的消退曲线。

维持:指行为的保持。 分化:知觉在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反应。 泛化:指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 一个情境中。
Contents
1 2
3 4
生平及著作
经典实验 操作性反射原理
评价
一、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
•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 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 他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车站 小镇。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 • 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并开始从事写 作。由于他对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深感兴趣。 • 1926年斯金纳从汉密尔顿学院毕业,转入哈佛大学心理系。 • 1930年获硕士学位, • 1931年博士学位。 • 1937~1945年他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 • 1945~1947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 • 1947年他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系的终身教授,从事行 为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
举例
案例1:3岁的孩子在哭叫,试图得到母亲的注意。5分钟 后,孩子停止哭叫,并开始与布娃娃玩。母亲立即坐下 和女儿一起玩。以后该女孩就可能与布娃娃玩而不打扰 母亲。当她开始与布娃娃玩时才会得到母亲的注意。
案例2:对一个爱咬指甲的儿童,可用在其手指甲上涂上胡 椒粉或黄连粉,儿童一咬指甲便会产生不舒适感。为了避 免这种厌恶刺激,儿童就不再咬指甲,而减少了这种不良 行为。 案例3 :闹钟的作用。如果你早上醒来时发现比闹钟设定的 时间早几秒钟,你往往会先去关闭闹钟,以防止它再闹起 来。 案例4:食品店里的收银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妈 妈带着她的小宝贝在购物,小家伙一直很乖,可是当他看 到一种糖果时,他要妈妈给他买了,但他妈妈没有答应。 这时,小家伙开始哭闹,甚至是大发脾气。无奈之下,妈 妈只好给他买了。在以后的几周里,你都会看到,这位妈 妈只要一走进食品店,就先给孩子买糖果。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中学教育与能力知识考试中,学习理论考查得比较多,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是学习理论的常考考点,可以单选题、辨析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所以老师带着大家学习一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核心知识点,同时给大家总结相应的解题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一、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迷箱实验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创建了“斯金纳箱”。

在斯金纳箱内装上一个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

饥饿的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

这时我们可以说,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应用业余时间完成额外的数学和阅读作业。

几周后发现只做数学作业,没有完成阅读任务。

于是老师改变了规则,只让学生在业余时间阅读,其结果是,学生很快就少做数学而多看语文了。

这里,教师应用消退取消对完成数学作业的强化。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操作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应答型行为与操作型行为
应答型行为
由已知的先行刺激引起,由 刺激控制
行为
操作型行为
无明确的先行刺激,有机体自 发的反应,还受行为结果的影 响
应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性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操作性 条件反射
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 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杠杆250次左右,而仅受 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 数为50次左右。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 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 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 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则
一、任何操作反应若有强化刺激物尾随其后, 则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二、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条件反射概率的任 何事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应用
一、解释人和动物的许多行为
(说话、走路、驾驶、道德人格的形成) 二、可用于消除不良行为,巩过是一组反映强化史的行 为模式 ——叶浩生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
斯金纳以实验表明,一只已经习得压杆反应的白鼠 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 然后最终停止反应。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 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杠杆250次左右,而仅受 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 数为50次左右。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 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
,一只已经习得压杆反应的白鼠 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 然后最终停止反应。
至于消退的时间,则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 成正比,即如果原来反应非常牢固,那么消退的时间 较长,反之亦然。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操作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应答型行为与操作型行为
应答型行为
由已知的先行刺激引起,由 刺激控制
行为
操作型行为
无明确的先行刺激,有机体自 发的反应,还受行为结果的影 响
应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性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操作性 条件反射
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一致
与桑代克的工具性条件反射类 似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的核心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与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操作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反射分析法 斯金纳箱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二、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条件反射概率的任 何事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应用
一、解释人和动物的许多行为
(说话、走路、驾驶、道德人格的形成) 二、可用于消除不良行为,巩固理想行为
(表扬孩子)
所谓的人格不过是一组反映强化史的行 为模式 ——叶浩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B.F. 斯金纳(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 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成为行为主义的领袖。

.\&m2T"~-G'p6M-H;}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斯金纳在机械制造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他有制作复杂小玩艺的嗜好。

斯金纳在一份简历中回忆到:“我总是在做东西。

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蜓。

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浆果的浮选系统。

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没有成功)。

”平易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

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3j!}:X6w/H#E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

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在哈佛大学研究老鼠时,他对所用的装置做了一些重要的修改,制成了一只迷箱,后来这种箱子在研究中广为应用,并被称作“斯金纳箱”。

这种箱子的基本形式是一只可以让白鼠舒舒服服的呆在里面的小笼子,一面的箱壁上有一根横杆,恰巧装在一只小食盘和喷水口上面。

老鼠在笼子里面爬来爬去,当它碰巧把前爪放在横杆上并压下它时,一粒饲料会自动落下到食盘里。

笼子外面连接的一些设备会自动的在移动纸带上画出一条线,一分钟一分钟的记录下压下横杆的次数,从而记录老鼠的行为。

这比桑代克的迷箱方法先进了很多,更容易收集数据,实验者所作的工作也更为简单、容易,他们不需要时时盯着老鼠,更不需要在横杆压下时及时的递送饲料,而只需要查看纸带上的记录就行了。

.a,k0N#[;B${%j(`;I8K斯金纳还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对人的研究,他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

人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奖惩来决定自己以何种方式行动,因此,人既没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也没有任何的尊严,人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

;I%i-v(v$n#R斯金纳还将自己的强化理论推广到教育心理学领域,他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并研制设计出了新型的教学机器。

在他的领导之下,新教材开始编制,教学机器也在各大中学校广为应用,一时间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程序教学运动。

中国口吃人社区::西安顶呱呱口吃俱乐部官方社区i$k9c(c3n$G5u1k 斯金纳在各个领域推销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他提出了塑造行为的行为矫正技术,不断地利用奖惩来塑造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作出好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

现在行为主义学派的行为矫正技术仍然在心理治疗领域广为应用。

&c7U'?;g9V:W5G斯金纳还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在其名著《沃尔登第二》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似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从诞生之日起,就通过强化来进行严格的行为形成训练,孩子们要被训练成具有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的人,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幸福。

这本书在美国极受推崇,大学生们尤其热衷于阅读此书,在弗吉尼亚州,甚至还有人真正根据《沃尔登第二》的模式建立起了一个公社。

!\ F*M$K6[!e4J7B(e#B斯金纳在美国公众中的名声远比在心理学界的名声大得多,一位崇拜者写道:“(斯金纳)是一个神话中的著名人物...... 科学家英雄,普洛米休斯式的播火者,技艺高超的技术专家...... 敢于打破偶像的人,不畏权威的人,他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从而脱离了古代的局限。

”这些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斯金纳在心理学界的贡献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斯金纳在自己习得的,有很的研究和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还是华生的S -R 理论都不能解释人类习得的所有行为,它们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解释那些经历了类似于从“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发射”到“条件刺激-条件反射”过程的发射行为。

但是,人类的行为并不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多行为,例如吹口哨、走路,就不是通过这种方式习得的,它们也不具备巴甫洛夫所谓的条件反射的种种条件。

首先,没有任何一种刺激物可以算得上是人们吹口哨的“非条件刺激物”,吹口哨并不是一种“非条件发射”;其次,人们吹口哨或走路并不是因为某种刺激的出现,有时候根本是自发的动作。

平易成功心理因此,斯金纳认为,人类习得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由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过程建立起来的,服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对一定刺激的应答反应,因此,他把这类行为称为“应答性条件反射”;而另一类习得的行为最初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刺激出现,也许有刺激(但不明显),也许纯粹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这一类行为称作“操作性条件反射”。

2p+g8J&~8\)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点:"?$\4k3E)u"V1 .刺激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f%J1j.S/|8T)h4e*K-^(X8R/O+v6?所有的应答性条件反射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S — R 。

S 在行为的形成中扮演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条件反射的训练过程中,条件刺激总是伴随着非条件刺激而出现。

例如,要想让狗对铃声形成条件反射(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就必须在每次出现铃声之后紧接着向食桶中倾倒食物,这样持续多次,狗才会形成对铃声的条件反射,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

另外,条件发射的分化、消退也都取决于铃声和食物以何种方式结合,如果只给铃声不给食物,条件反射很快就会消退,以后即使再给铃声,狗也会认为是在欺骗它,不会再分泌唾液了;同样,如果出现高频铃声的时候给狗食物,不出现高频铃声的时候不给狗食物,狗就学会了区分高频和低频铃声,只是当出现高频铃声的时候才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认为,非条件刺激物必须紧接着条件刺激物出现,而不能在反射行为作出之后才出现,在反射行为之后出现的非条件刺激物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0H$u1[+I4K然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刺激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述,但不是S -R (刺激-反应),而是“反应-强化”,在行为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反应前出现何种刺激,而是反应后得到何种强化。

; 2 .强化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中国口吃人社区::西安顶呱呱口吃俱乐部官方社区8A ~&I4h H+o在应答性条件反射中,人们重视的是反应前的刺激而不是反应后的结果,没有人关心反应以后会得到何种结果,因此“强化”在这类反射行为中没有任何意义;但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中,强化才是最重要的。

斯金纳认为,如果人们在无意中作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人们以后就会多作出这类行为;如果人们无意中作出的某种行为导致了惩罚,则以后会回避这种行为,会尽可能少做这种行为。

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前的刺激导致决定了行为的保持或消退。

2y4p5f9w y3k,n7d:k 在斯金纳看来,人和动物并没有两样,在人的各种行为中,哪些行为会得以保持,哪些行为最终会消失,都取决于这些行为的后果,取决于人们做出这些行为之后是受到了奖励还是惩罚。

因此,培养人们的行为习惯只需要不断的应用奖励和惩罚来进行控制就足够了。

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实验者首先观察被试的全部行为反应,然后对其中的部分行为反应进行奖励,忽视其中那些实验者不希望保留的行为反应,通过不断的奖励、强化而塑造出一种基本上是全新的行为模式。

利用这种方式,斯金纳曾经成功的教会了鸽子打乒乓球,甚至还教会鸽子在一架玩具钢琴上弹一支曲子。

下面,我们以斯金纳教鸽子啄彩色圆盘为例来说明具体的操作过程:在一只斯金纳箱里,在一面箱壁上某个地方嵌上一个与与箱壁平齐的彩色小塑料圆盘,训练的目的是让鸽子啄这个彩色圆盘而不是箱壁上的其他任何地方。

一开始,只要鸽子在箱子中的任何地方朝盘子这个方向稍微转动身体就给鸽子喂食,这样,多次强化以后,鸽子朝这个方向转动的频率就会提高,到鸽子经常做出这一行为时,我们就提高要求,不再满足于这一行为了;这时候,我们只对鸽子转向圆盘这个方向时才予以强化,给鸽子喂食,由此强化鸽子的行为,等鸽子达到要求后再提高要求,最后,只有当鸽子啄向圆盘时才予以强化,多次强化以后,鸽子就学会了啄圆盘,行为塑造就完成了。

;_ 按照这个方法,还可以塑造很多更加复杂的行为反应,马戏团的动物就是用这种方式训练成功的,还有人利用这一方法教会一只兔子捡起一枚硬币含在嘴里,然后扔进一只小猪储蓄罐里;也有人教会了一口猪打开电视,捡起脏衣服扔进一只大篮子里,以及用吸尘器打扫房间。

平易成功心理网+i"_%M0D;{)M斯金纳将行为塑造用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对一些精神和情感疾病的治疗起到过不小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奖励可以重新塑造精神病人的行为方式。

他和两位研究生从四十年代首次开始实验尝试,后来叫做行为矫正法。

他们在波士顿附近的州立医院进行实验,如果病人做出合适的行为,例如自愿进食、自我修整或者协助整理房间等等,就会得到一些奖励,如糖果和香烟,或者得到一些特权,比如自由选择进餐地点,与医生交谈、看电视等等。

行为塑造的方法后来传播到了许多精神病院和感化院,现在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广为应用,但是,精神病医生们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对严重的精神病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是,这是一种昂贵的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家庭教育中,虽然对于塑造孩子的行为很有效,但却显得过于严格、没有人情味,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严格的按照行为塑造的技术来实施对孩子行为的控制,因此,它只能作为多种手段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斯金纳在自己的研究和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还是华生的S-R理论都不能解释人类习得的所有行为,它们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解释那些经历了类似于从“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发射”到“条件刺激-条件反射”过程的发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