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认识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认识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介和认识摘要: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受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思潮的影响行为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所谓的“新行为主义”。
其中斯金纳由于主张彻底的行为主义而久负盛名,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对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从其哲学起源、师承、基本立场观点、及其应用, 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指出了它的特点与缺点, 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操作行为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1.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哲学起源和师承逻辑实证主义是一切新行为主义的共同哲学基础。
其代表人物是石里克(Moritz Schlick)和卡尔普纳(Rudolf Carnap)。
主张哲学应该考究科学语言中词的意义(语义学),考究词和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法学)。
他们之中有人认为任何科学分支中的语言,都必须可以被转译成相应的物理学语言,都必须能够转译成对物理事件的描述,他们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哲学的物理主义,和操作主义原则有某种相似。
他们强调间接实证的方法,强调对经验进行分析。
认为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是否能被经验证实。
从方法论上突破了早起行为主义以不能直接证实为借口而对研究人体内部因素所实施的禁忌,推动机体内部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
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也从这一点上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与早起行为主义的最大区别。
操作主义是在本世纪20年代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W.Bridgeman)所首倡的。
它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和本世纪初物理学中最新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布里奇曼认为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以及记录、运算的操作的结果,于是他提出了操作主义的原则。
操作主义原则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语言学的规则,而按照操作主义者的观点,语词和概念如果要有明确的意义。
任何术语,如果不对应于一组相应的操作,它在科学上是没有意义的。
布里奇曼以长度这个概念为例,说道:“我们说到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所意味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说出任意的,每一个物体的长度如何,无疑我们就知道我们所说的长度意味着什么,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这就足够了。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和主张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和主张
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人约翰华生(John Watson)创
立的。
华生认为“意识状态,如所谓的唯心现象,是无法被客观证实的,出于这一原因,它永远不会成为科学的数据。
”然而,一旦放弃内省,心理学的主题又该是什么呢?
华生提出是可观察的行为。
并将心理学的首要目标定义为“预测和控制行为”
斯金纳继承了华生的事业并扩展了他的理论。
后来形成了“激进行为主义”的立场。
按照斯金纳的观点,心理活动(如思维,想象)并不能产生行为,他们都是环境刺激引起的行为样本。
举个例子,对一只鸽子进行食物剥夺24小时,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可以通过啄食获取食物的设备里,我们会发现鸽子很快就会这么做了。
动物的行为可以通过环境事件得到解释,食物剥夺和运用食物进行强化;不能被直接观察和测量到的饥饿感并不是产生行为的原因,而是食物剥夺的结果。
要解释鸽子所做的事情,你不必理任何与其内部心理状态相关的内容,你只需要理解,能让鸽子在行为与奖赏之间形成连结的简单学习原则就可以了。
这是斯金纳式的行为主义的精髓。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在所有新行为主义者中.斯金纳可以说是一个后 起之秀,但又是影响最大、最重要的行为主义心 理学最后、最坚决的捍卫者。相对于其他行为主 义者而言,他在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方面表现得最激进,他坚持使用“操作”这一术 语来描述和分析行为,并据此提出了一整套理解 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 系。
治疗观
• 其二,在治疗观上,斯金纳秉承了他在病因观上的一贯观 点:治疗就是一种控制。
• 具体点说,就是要了解问题行为的产生条件,有针对性地 控制好这些条件,渐次安排积极的强化或撤消不当的强化, 促使问题行为消退,或重新建立良好的行为。例如,要使 瘾君子戒酒,首先要分析酗酒者成瘾的条件,发现喝酒曾 与消除由惩罚引起的不快联系过,喝酒行为也因此受到强 化而被保持下来,多次联系之后就成瘾了。找到了原因之 后,治疗者只需重新安排强化,即将引起头痛的药片与洒 一起让酗酒者喝下去,让他喝酒之后感到头痛,借这种负 强化而使酗酒行为消退,消除酒瘾。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 在斯金纳看来.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依赖 两个因素:操作及其强化。他说:“如果一个操 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 就增加。”
• 例如,婴儿偶尔无意识地发出一声“妈”,母亲 便立即报以微笑、亲吻等,而后者又构成了对孩 子行为的强化,几次之后,孩子便学会了叫“妈 妈”;孩子偶尔的助人行为受到受助者的感谢和 周围人的赞誊,几次之后,孩子就习得了助人行 为。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所谓分化是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 个特征,加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动物可逐 渐形成有选择性的反应。
• 例如,斯金纳在训练白鼠的压杆力量实验中,先 是强化动物任何力量的压杆反应。然后设定标准, 动物只有反应超过一定的标准之后才给强化。这 样,通过在反应的细微变化水平上实施强化,白 鼠学会了特定的、表现出选择性的反应,因而最 初的条件反应形成了分化。这一训练动物的方法, 也被称之为渐进法。例如在葬礼上表情凝重、话 语低沉;在演唱会时,大声鼓掌、喝彩等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规律
条件
行为发频率
例子
理论
强化
正强化
(+)愉快S
↑行为发生的频率
奖励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法则)
负强化
(-)厌恶S
↓行为发生的频率逃避条件作用:刺激物
回避条件作用:信号
惩罚
正惩罚
(+)厌恶S
↓行为发生的频率
体罚、谴责
负惩罚
(-)愉快S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作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操作性条件性作用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迷箱实验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创建了“斯金纳箱”。在斯金纳箱内装上一个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把饥饿的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这时我们可以说,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箱是为动物学习实验的自动记录装置。
它是一大约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
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一只饿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点胆怯,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落入盘内,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社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
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
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
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鸽子的行为。
他曾试图用鸽子建立条件反射,使鸽子能根据颜色用嘴啄动不同的按钮,用这种方法去控制导弹的飞行。
在实验中,斯金纳发现,开始时鸽子啄红,黄和蓝三个按钮是随机的。
但是,如果在它啄红色按钮时给它一个正强化剌激(如食物),在它啄黄色按钮时不给予任何剌激,在它啄蓝色按钮时给予负强化剌激(如电击),一段时间之后,鸽子啄取红色按钮的次数明显高于啄取其它两个按钮的次数。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如水、食物、奖赏等;所谓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例如,将白鼠放进一特别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至白鼠按压杠杆。
经过几次强化以后,白鼠很快习得了有压反应.以逃避电击。
电击即是增强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其它诸如强光、噪声、批评等厌恶性刺激皆属此类。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
斯金纳(B.F. Skinner)是心理学家和行为主义者,他对操作条件作用提出了一些基本观点。
操作条件作用是一种学习形式,它基于行为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以下是斯金纳关于操作条件作用的几个基本观点:1. 行为受到环境刺激的控制:斯金纳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外部环境刺激的控制。
他强调,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反馈的结果,而不是由内部因素所决定。
2. 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奖励和惩罚是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机制。
当一个行为受到奖励时,这个行为往往会增加;而当一个行为受到惩罚时,这个行为往往会减少。
通过奖励和惩罚,个体的行为可以被引导和塑造。
3. 强化和灭绝的概念:斯金纳引入了强化和灭绝的概念来解释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是指增加一个行为的发生频率,而灭绝是指减少一个行为的发生频率。
通过给予奖励或消除奖励,可以强化或灭绝特定的行为。
4. 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斯金纳区分了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
连续强化是指每次行为都受到奖励或惩罚,而间断强化是指行为只在特定条件下受到奖励或惩罚。
斯金纳认为,间断强化可以更好地维持行为,因为个体不会总是期望得到奖励。
综上所述,斯金纳的基本观点是,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外部环境刺激的控制,奖励和惩罚是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机制,通过强化和灭绝可以
塑造和引导行为。
此外,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的概念也对操作条件作用的效果产生影响。
洞察人性认识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定律

洞察人性认识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定律洞察人性:认识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定律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心理学定律对于洞察人性和认识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定律,并解析其对人性的洞察。
一、激励理论斯金纳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个体会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他提出了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概念,即个体根据是否受到激励来决定是否继续或停止某种行为。
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对于奖励和惩罚的敏感性,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人的行为。
二、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反应和环境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到某种刺激后,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一理论强调了环境对于人行为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人类的行为可以通过建立合适的条件反射进行塑造和改变。
三、强化机制斯金纳的强化机制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加强或削弱,从而影响和调节个体的行为习惯。
他提出了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即通过给予奖励或消除不适感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
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机制进行调节和改变,为行为塑造和行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可塑性理论斯金纳的可塑性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可塑的,个体可以通过经验学习来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他强调了环境对于人的行为的塑造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个体自身在行为塑造中的积极参与。
这一理论提醒我们,人的行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来改变和调整。
五、自治观念斯金纳的自治观念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体内部的因素影响,而不仅仅是受到外部的激励和强化。
他认为个体有着自主性和自我决定的能力,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标来选择和调整行为。
这一理论提醒我们,在理解和引导他人行为时,需要考虑到个体内部的因素和个体的自主性。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定律为我们认识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思路。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简评

斯金纳在心理学上的地位
回顾20世纪对学习心理学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可以说 是各领风骚每十年。20世纪头十年是桑代克,第二个十年 是华生,第三个十年是巴甫洛夫,第四个十年是古斯里, 第五个十年是托尔曼,第六个十年是赫尔。从60年代开始 到整个70年代,是斯金纳及其追随者统治了学习心理学的 领域,其统治地位跨越了两个十年,其影响力之大“超过 了赫尔在50年代所达到的高度”。斯金纳对心理学的接触 贡献,是无可否认的,这一点就连他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 认,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荣誉,美国政府、美国心理 学会、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多次给予他表彰和奖励,就是一 个证明。确实,“提到最接触的心理学家,人们不能不提 到斯金纳,正如不能不提到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一样”。
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1、斯金纳犯有同传统行为主义者同样的错误,即只注重描述行为, 不注重解释行为;只注重外部反应和外部行为结果.而不探讨内部心 理机制。他把内部过程看成是一个“黑箱”。因此.他是一位极端的 行为主义者。有人把他的思想体系称为“描述性”的行为主义。 2、斯金纳在晚年仍然坚持自己的行为主义观点,反对认知心理学的 研究,反对对学习过程和行为塑造过程的认知解释。站在行为主义心 理学的立场上看斯金纳,他是一位坚定的行为主义者;而站在认知心 理学和心理学发展的角度上看,他是一位顽固者。 3、斯金纳倡导的"程序教学",其实践效果并不像斯金纳预想的那样好。 教学实践表明,程序教学减少了师生直接对话的机会,阻碍了师生间 的及时交流,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在教学机器上 学习,还会有盲目地追求学习进度、猜想问题的答案和不求甚解等不 良倾向。这些不利因素致使程序教学运动没有得到继续发展,而只成 为教育史上留下的个体化教学方式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介和认识摘要: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受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思潮的影响行为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所谓的“新行为主义”。
其中斯金纳由于主张彻底的行为主义而久负盛名,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对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从其哲学起源、师承、基本立场观点、及其应用, 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指出了它的特点与缺点, 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操作行为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1.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哲学起源和师承逻辑实证主义是一切新行为主义的共同哲学基础。
其代表人物是石里克(Moritz Schlick)和卡尔普纳(Rudolf Carnap)。
主张哲学应该考究科学语言中词的意义(语义学),考究词和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法学)。
他们之中有人认为任何科学分支中的语言,都必须可以被转译成相应的物理学语言,都必须能够转译成对物理事件的描述,他们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哲学的物理主义,和操作主义原则有某种相似。
他们强调间接实证的方法,强调对经验进行分析。
认为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是否能被经验证实。
从方法论上突破了早起行为主义以不能直接证实为借口而对研究人体内部因素所实施的禁忌,推动机体内部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
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也从这一点上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与早起行为主义的最大区别。
操作主义是在本世纪20年代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W.Bridgeman)所首倡的。
它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和本世纪初物理学中最新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布里奇曼认为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以及记录、运算的操作的结果,于是他提出了操作主义的原则。
操作主义原则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语言学的规则,而按照操作主义者的观点,语词和概念如果要有明确的意义。
任何术语,如果不对应于一组相应的操作,它在科学上是没有意义的。
布里奇曼以长度这个概念为例,说道:“我们说到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所意味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说出任意的,每一个物体的长度如何,无疑我们就知道我们所说的长度意味着什么,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这就足够了。
要发现一个物体的长度,我们必得进行一定的物理操作,因而,当测量长度的操作固定之后,长度的概念也就固定下来了。
也就是说,长度的概念所包含的,不多不少,恰恰是一组操作;概念和相对应的一组操作是同的。
”[2]本着上述的这种原则,操作主义者认为像意识、心灵这样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对意识或心灵既不能观察、测量,也不能记录、运算。
这种认识对斯金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操作主义者还提倡一种描述性的句法学。
他们认为科学体系一旦确定了概念间的操作式定义以后,继之就必须描述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就是科学语言的句法形式。
正如布里奇曼自己所说:“(操作主义)仅是这样一种信念:与其分析客体和实体,不如分析行为和遭遇为好。
”[3]2.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观点2.1基本立场斯金纳认为,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
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的行为规律, 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在于了解人的行为原因。
几十年来, 斯金纳的研究工作就是以人的行为原因为核心而展开的。
围绕这一问题, 也可以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他对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以及心理和行为的关系、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都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见解。
因此, 对斯金纳关于人的行为原因的研究进行分析和论述是全面了解和评价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强调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是斯金纳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内容。
他还进一步强调,行为的科学研究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在先行的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和有机体随后的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
他所建立的行为公式是:R = f ( S )其中R为行为反应,S为刺激情境,f为情境刺激,同时,某些条件(A)确实可以改变自变量和环境刺激之间的函数关系,他把这些条件称为“第三变量”,因此有:R = f ( S,A )但不论第三变量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它都是客观的。
斯金纳采用归纳的方法,同时应用反射的方法。
他对行为进行研究是采用“行为分析法”,并专门设计了“斯金纳箱”。
2.2操作—强化理论操作条件作用是斯金纳行为理论的实验基础, 它与巴甫洛夫古典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巴甫洛夫的实验是以狗流口涎的条件反射闻名, 斯金纳的实验却以老鼠按压杠杆的操作条件作用著称。
他把前者称为应答的(respondent) , 后者称为操作的(operant)。
因为有机体在前者的行为反应是由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应答性的, 在后者则是先操作(按压杠杆) 才出现食物强化。
因此, 其区别可以概括为“反射学习是一个S一R 过程, 操作学习则是一个R一S 过程”。
他认为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操作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主动的,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所以,研究行为科学的有效途径就是研究操作性行为。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依赖于两个因素:操作及其强化。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强”。
但强化增强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条件反射本身,它所增强的是这种反射发生的概率。
当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由强化的停止而导致的。
同时,操作性条件反射分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强化。
可以看出,在斯金纳的理论中强化的作用十分突出,他把强化物分为积极强化物与消极强化物;认为强化作用的模式有固定时距模式,变异时距模式,固定比率模式,变异比率模式。
斯金纳自称, 从反射出发到抛弃“反射”概念而明确使用“操作的”这一术语, “花我好几年的时间。
然而, 从这以后我明显地不再是一个刺激一反应的心理学家了。
”3.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3.1言语行为斯金纳认为,言语行为是由肌肉组织的运动完成的,这些言语行为是一些可能具有极少量的共同要素的反应。
对于把言语行为看作是由独立的单位(即单词)组成的观点,斯金纳认为:单词决不是一种功能单位,单词的组合—短语、词组或所记住的段落,可能受某一变量的控制共同变化。
在斯金纳的观点中,言语是一种物理刺激,这种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外显言语行为或者非言语行为的产生。
言语同行为一样,都是外显性的。
例如让儿童学习叫出各种颜色名称, 在未经受有关列联之前是办不到的。
3.2教育领域首先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技术上,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塑造行为的过程。
教学者通过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水平,并明确其中所需的步骤。
只有做到教学内容有步骤,学习者积极回答,教学者及时反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他因此而发明的程序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器都有不错的效果。
3.3社会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没有直接遭受到其它许多国家那样的严重破坏, 同时又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战后对法西斯战犯的审判。
在这种形势下, 许多美国人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以为一切都会变得很好了。
可就是在这种时候, 作为一个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斯金纳, 却开始以敏锐的目光觉察到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社会问题。
1976年,当《沃尔顿第二》再版时, 斯金纳在“再版前言”中回顾说,“1945年初夏, 在我写《沃尔顿第二》的时候, 西方人的苦日子已经过去了。
希特勒死了, 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时代结束了。
三十年代留下来的印象被遗忘了。
由于苏联是战争中可靠的同盟国, 所以人们也不再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怕的了。
少数的城市受到烟雾的侵害, 但却没有人对作为整体的环境感到忧虑。
虽然战时物资短缺, 但工业将很快转而把无穷的资源奉献给无止境求。
”正是基于对这些社会现象的不满, 导致他创作《沃尔顿第二》。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斯金纳更进一步地看出了社会的弊病。
1971年,在《超越自由与尊严) 一书中, 一开头他就明确地指出: “在试图解决当今世界上我们所面临的难以应付的问题时, 我们自然求助于我们的最高成果。
我们诉诸力量, 而我们的力量就是科学与技术。
为控制人口我们寻求更有效的节育方法。
为核屠杀所威胁, 我们建立更大的威慑力量和反弹道导弹系统。
我们采用新的食品和生产的优良方法以求避免世界饥荒。
我们希望, 改良的卫生设备和医学能控制疾病, 较好的住房和交通能解决少数民族聚居的题, 而减少或销毁废物的新途径能制止空气的污染。
我们可以指出在所有这些领域里已取得显著成就, 而且自然我们应该扩大战果。
但事与愿违, 而且令人沮丧的是发现技术本身也越来越成问题了。
卫生和医药已使人口问题更为尖锐, 战争随着原子弹的发明已造成新的恐惧, 而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对快乐的充分谋求造成的。
不管过去能否预见到这种损失, 人们现在必须设法补救, 否则就会丧失一切。
”可以认为, 斯金纳能够看到确实存在的社会危机, 同时希望去解决它们, 作为心理学家的他同时关注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上升到了社会领域。
4.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首先,斯金纳作为行为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领导者,在将心理学与现实相连接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他结合行为主义的原理开发发展的程序教学思想,对推动美国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以及斯金纳与乔姆斯基在言语行为发面的论战在心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斯金纳没有看到心理与行为两者的交互作用, 而是把它们混二为一, 取而代之, 最后更把它们统统归因于外界环境, 而完全不顾心理发展固有的内部矛盾和规律。
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从而忽视了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正如舒尔茨( D ·s c h ul t z )在评论斯金纳时说的, “不管我们是怎样看待斯金纳的工作, 把他看成人类的救星或奴役者, 我们都没有否定他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5.参考文献[1] 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B.斯金纳[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05)[2] 谢伟,易旦. 新行为主义视域下的教学探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 2005(06)[3] 王瑞文,刘波. 斯金纳与行为主义[J].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05)[4] 伍麟,车文博. 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的一个理论特色及其反思[J]. 心理学探新. 2001(04)[5] 陈大柔. 斯金纳操作行为理论若干问题的剖析[J]. 心理学报. 1982(02)[6] 乐国安. 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关于人的行为原因的研究[J]. 心理学报. 1982(03)[7] 乐国安. 斯金纳的心理学研究方法[J]. 心理科学通讯. 1982(02)[8] 乐国安. 论斯金纳的“行为技术学”[J]. 心理学探新. 1982(02)[9] 高建江. 斯金纳的个性理论要点[J]. 心理科学. 19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