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62页PPT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3.学习的表现形态:潜伏学习 潜伏学习(或潜在学习,latent learning) 指未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的学习,亦即有机 体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 某一阶段其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其学 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四、对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简评 贡献: 1.促进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2.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促进了学习心理学的研究 局限:理论因凌乱和模糊而受到批评;用动物
的行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具有局限性.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第三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心理学
一、生平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
物之一,也是企图建立统摄性单一理论用以解 释所有行为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Clark Leonard Hull(1884-1952)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二)心理学的性质
斯金纳主张心理学是完全实证性的实验研究,把心理学看作 是完全致力于行为研究的自然科学。
R=f(S) 其中R表示行为反应,代表因变量;S表示刺激情境,代表自
变量。
R=f(S、A)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斯金纳对反射的看法相当独特,因此他对行为进行研究
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有别于以往心理学家所采用的反射分析法,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Edward Chase Tolman(1886~1959)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行为
托尔曼认为整体行为有如下特征: (1)整体行为总是指向或离开一定的目标对象; (2)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行为总是选择一定
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托尔曼一贯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 本立场。他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麦独孤策 动心理学、武德沃斯动力心理学等各家的思 想,从而提出了自己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尤其在他的学术生涯的后期,他深受勒温场 论的影响,并将行为场等勒温特色的概念引 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最终使得他的行 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浓郁的现象学 味道。
(一)托尔曼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他反对华生对行为所作的分子性 定义,即以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 的概念来描述行为,托尔曼大声呼吁 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在阐释了研究整体行为及其特征 之后,托尔曼还考察和研究了影响行 为的机体内部因素,并修改了传统的 行为公式,即在刺激——反应两个变 量之间嵌入了中介变量。这也是他的 理论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
赫尔坚决主张动物和人的一切适应性行为, 从根本上说是物理的、非心理的。他认为建立 一条从简单的电子质子运动一直延伸到复杂的 目的性行为(包括理性行为和道德行为)的连 续不断的逻辑链索,是科学的理所当然的目标。 赫尔特别赞赏欧几里得和牛顿等人关于数学和 物理的演绎系统,并把它作为模型用来发展成 一种普遍的和形式化的行为系统。这就是他所 倡导的假设-演绎系统。假设-演绎系统开始于 假设,每个假设充分地完满地与一个逻辑系统 相结合,从中演绎出结论(定理)来。如果结 论与经验事实相符合,假设就保留;否则,假 设就得加以修改或排除。
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和强化原则 赫尔认为,刺激与反应在时间 上的接近将加强该刺激引起该反应 的可能性,但接近并不是学习的唯 一条件,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学习 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强化,没有强 化,便没有学习。强化分为初级强 化和次级强化。
行为的动力:内驱力 赫尔认为,内驱力是一 种有机体组织需要状态引起 的刺激,是有机体一切行为 反应的动力,它的力量可以 由生物需要被剥夺时间的长 短或所激起的行为的强度、 力量等客观指标来加以确定
行为主义的理论与辅导技术

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
厌恶疗法
通过创造不愉快的刺激来消除某 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例如戒烟、
戒酒等。
系统脱敏法
逐步暴露患者于恐惧的事物或情 境,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并克服恐
惧。
模仿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行 为,帮助患者建立适应社会的行
为模式。
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
目标设定与绩效考核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标准,激励员工实现工作目标,提高 工作效率。
整合其他理论取向
为弥补行为主义方法的局限,未来研究可考虑整合其他心 理学理论取向,如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以提 供更全面、多维度的辅导。
增强个体化辅导
发展针对个体差异的辅导方法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例 如通过心理测评和诊断,为个体提供定制化的辅导建议和 方法。
探索内在过程与机制
深入研究行为改变背后的内在心理过程和机制,有助于更 深入地理解行为主义辅导技术的原理,并为其改进和发展 提供理论支持。
行为主义的理论与辅导技术
目录
CONTENTS
• 行为主义理论概述 • 行为主义辅导技术 • 行为主义辅导技术的应用 • 行为主义辅导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 行为主义辅导技术的实际案例
01
CHAPTER
行为主义理论概述
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环境刺激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 由环境刺激所引发,通过 强化或惩罚来塑造和改变 行为。
03
CHAPTER
行为主义辅导技术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强化或弱化某 种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行为塑造
通过逐步引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克 服不良习惯,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 良好行为。
5心理学历史 英文版教材

赫经验实证主义的后代,第三代实证主义。
坚持实证主义的可观察证实的基本原则和经验证实原
则,但特别强调对经验进行逻辑分析。它认为,一切科学
命题都源于经验,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
是否能被经验证实。但有时直接证实受很多因素制约,因
此也可以采用间接证实的方法,即通过已证实的命题的推
演,或通过对根植于观察的事实推理所得到的知识,也是
Clark Leonard Hull (1884 - 1952)
一、赫尔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假设-演绎”系统:把适应性行为作为其理论体系 的出发点和心理学的对象,适应性行为的性质是 物理的、机械的,它最终要根据物质世界的原理 起作用。赫尔反对把适应性行为看作是非物理或 心理的,因为在他看来“心理”不过是一种用来 指导和控制适应性行为的假设实体。赫尔指出, 要想从理论上考察以上两种对立的观点,就必须 深入研究科学的方法论,建立一种科学的理论体 系。从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方法论出发,赫 尔认为这种理论体系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赫尔的反应势能公式:sEr = D × sHr (sEr:反应势能,一个
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模式
“符号”是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而关于 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意义的知 识则是对符号意义的认知。学习就是习得 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这就 是托尔曼“符号学习” 理论的基本含义。 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理论,托尔曼提出了 期待、位置学习和潜伏学习等概念并设计 了一系列的实验来说明。
㈡、行为的动力:内驱力
内驱力:一种由有机体的组织需要状态所引起的 刺激,其功能是引起或激起行为
内驱力的力量可以根据生物需要被剥夺的时间或引起行 为的强度、力量或能量消耗等指标来加以确定
第六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第六章新的新行为主义第六章新的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1950年前后,由于托尔曼的理论过于简略,过于纲领化而无法继承;赫尔则因致力于其深奥莫测的理论术语的数量化而陷入困境中。
导致了赫尔、托尔曼理论体系影响的衰落,使行为主义心理学失去了信念的基础,行为主义出现了“范式”的危机。
同时,新行为主义信奉的理论及方法基础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态度也出现了转变,于是危机发生。
阵营内部出现两种观点:一种以斯金纳为代表,发展了行为分析原理,倡导激进的行为主义,取代赫尔派而在行为主义阵营中获得支配地位。
另一部分行为主义者以罗推尔、班图拉、米契尔等人为代表,主张采用更“温和”的态度,大胆引入刚刚兴起的认知术语来说明人的行为,试图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信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行为主义的禁区,去寻找新的出路。
在这两种观点中,产生了新的新行为主义。
那么,它是从哪一种观点发展形成的呢,美国心理学史家库克认为:“温和的新行为主义几乎全然丧失了其可鉴别的特点。
的确,观点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值得在其名称前面再加上一个新的…新?字。
”这样,行为主义的第三代??继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之后,新的新行为主义便产生了。
第一节新的新行为主义概述一、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一)行为主义的危机;(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三)认知革命的影响。
二、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一)班杜拉:加拿大,心理学专业,博士。
斯坦福心理学系主任,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2004年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杰出终身贡献奖。
主要著作《行为矫正原理》;《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社会学习理论》等。
(二)罗特、米契尔、斯塔茨罗特:犹太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著书《社会学习与临床心理学》,将社会学习概念应用于人格和临床领域。
美国心理学会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会主席,临床心理学分会主席。
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
米契尔:奥地利人,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哲学博士。
与班杜拉一起研究满足延宕及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

三大行为主义的比较心理131 梁志豪学号:1308300007摘要: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美国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行为主义区别于先前心理学派的根本特点是:它排斥意识,主张将行为视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按照行为主义的发展顺序,可以将其划分为早期行为主义(即经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即操作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即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2早期行为主义主张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主张环境决定论和外周论。
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的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新的行为主义则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关键词: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外周论中介变量操作主义早期行为主义一、历史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后半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大量普及,许多农村人进入城市,国家需要对这些人进行训练以使他们学会新的生活技能,正是由于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志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行为主义适时而生。
同时,行为主义也是美国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这个运动试图撤换政治机构的老成员,使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人才进行治理。
综合说来,行为主义就是美国在20世纪初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一种要求和反映。
2.哲学背景:虽然早期的行为主义拒绝以任何哲学作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但实际上,它是以机械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想、哲学基础的。
3.自然科学背景:俄国的谢切诺夫、巴普洛夫和别赫切洛夫的生理学研究为行为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4.心理学背景:虽然受到社会、哲学和科学的影响,但是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才是行为主义产生的内部因素。
行为主义概括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理论)。针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与之针锋相对的个人决定论,班杜拉提出交互决定论,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把行为、个体和环境看作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三者是作为相互交错的决定因素而起作用的。作为一个温和的行为主义者,班杜拉在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形成新的新行为主义,并将行为的社会因素考虑到行为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替代学习(观察学习)是其中之一,含义是人们能操纵符号(如语言等),思考外部事物,预见行为后果,因此,人们学习某种行为,大可不必实际去经验;“自行奖赏或批判”是另一个重要概念,含义是人们可以评价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强化,不必一定依靠被外界左右。
托尔曼的对行为主义做出的第二个贡献是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只强调行为的生理机制,忽视了机体的内部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他主张引发行为的因素除了外在的环境变量外还有个体差异变量,如遗传特征、个过去经验或年龄等。华生的S-R公式被发展为S-O-R,0为中介变量,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两类,中介变量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它是引起一定行为的关键,是行为的决定者。
古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及新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古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及新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20世纪初叶,美国已进入高度机械化生产阶段,急切需求提高劳动操作效率使劳动生产率增加。
心理学家适应社会需求逐渐从观察人的内心世界走出,进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领域,麦独孤和皮尔斯波利就都曾提出心理学可以最恰当定义为研究行为的科学,但行为主义真正成为独一流派,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以1913年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而宣告正式成立。
1.古典行为主义(S-R)华生狠狠抨击了内省法,他认为意识概念不合理,内省法心理学家们根据需要假设把一些东西放到意识中,于是在分析意识时,找到的自然也只能是他们当初放进去的东西,他们却总是在争议这些当初放进去的东西,造成内省结果不统一,如果连最优秀的精神分析家们对同一意识元素也是持有不同观点,那这一概念应怎样被大众所接受。
华生由此结合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放弃意识元素,通过研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提出刺激一反应(S-R)公式,认为行为的最小单位是刺激反应联结,称复杂的反应为动作,即一个动作就是一组反应,促使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原因是整个的一组反应按照一定方式(本能或习惯)加以联合。
根据华生观点,一切的活动是以动作为单元,刺激反应为单位通过条件反射叠加组合,重复累和。
连情绪亦是如此,复杂情绪的形成也不过是建立在爱、怒、惧基础之上,通过条件反射作用将这三种原始情绪整合发展循序形成的,而这三种基础情绪是涉及整个躯体参与的强烈变化,可用外部表现加以定义,也是动作。
华生思维机制在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主张外周论,提出思维位于外部器官,彻底远离内省、意识等与内部心理有关的说法,表明古典行为主义对身体外部组织的重视,意图通过外显观察来解释所有行为并总结行为规律,但同时全盘舍弃意识也是这一学说的弊端,和精神分析只注意意识而忽视行为的研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极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