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箱是为动物学习实验的自动记录装置。
它是一大约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
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一只饿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点胆怯,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落入盘内,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社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
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
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
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鸽子的行为。
他曾试图用鸽子建立条件反射,使鸽子能根据颜色用嘴啄动不同的按钮,用这种方法去控制导弹的飞行。
在实验中,斯金纳发现,开始时鸽子啄红,黄和蓝三个按钮是随机的。
但是,如果在它啄红色按钮时给它一个正强化剌激(如食物),在它啄黄色按钮时不给予任何剌激,在它啄蓝色按钮时给予负强化剌激(如电击),一段时间之后,鸽子啄取红色按钮的次数明显高于啄取其它两个按钮的次数。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如水、食物、奖赏等;所谓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例如,将白鼠放进一特别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至白鼠按压杠杆。
经过几次强化以后,白鼠很快习得了有压反应.以逃避电击。
电击即是增强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其它诸如强光、噪声、批评等厌恶性刺激皆属此类。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简评

斯金纳在心理学上的地位
回顾20世纪对学习心理学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可以说 是各领风骚每十年。20世纪头十年是桑代克,第二个十年 是华生,第三个十年是巴甫洛夫,第四个十年是古斯里, 第五个十年是托尔曼,第六个十年是赫尔。从60年代开始 到整个70年代,是斯金纳及其追随者统治了学习心理学的 领域,其统治地位跨越了两个十年,其影响力之大“超过 了赫尔在50年代所达到的高度”。斯金纳对心理学的接触 贡献,是无可否认的,这一点就连他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 认,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荣誉,美国政府、美国心理 学会、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多次给予他表彰和奖励,就是一 个证明。确实,“提到最接触的心理学家,人们不能不提 到斯金纳,正如不能不提到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一样”。
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1、斯金纳犯有同传统行为主义者同样的错误,即只注重描述行为, 不注重解释行为;只注重外部反应和外部行为结果.而不探讨内部心 理机制。他把内部过程看成是一个“黑箱”。因此.他是一位极端的 行为主义者。有人把他的思想体系称为“描述性”的行为主义。 2、斯金纳在晚年仍然坚持自己的行为主义观点,反对认知心理学的 研究,反对对学习过程和行为塑造过程的认知解释。站在行为主义心 理学的立场上看斯金纳,他是一位坚定的行为主义者;而站在认知心 理学和心理学发展的角度上看,他是一位顽固者。 3、斯金纳倡导的"程序教学",其实践效果并不像斯金纳预想的那样好。 教学实践表明,程序教学减少了师生直接对话的机会,阻碍了师生间 的及时交流,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在教学机器上 学习,还会有盲目地追求学习进度、猜想问题的答案和不求甚解等不 良倾向。这些不利因素致使程序教学运动没有得到继续发展,而只成 为教育史上留下的个体化教学方式之一。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B.F. 斯金纳(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 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成为行为主义的领袖。
.\&m2T"~-G'p6M-H;}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斯金纳在机械制造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他有制作复杂小玩艺的嗜好。
斯金纳在一份简历中回忆到:“我总是在做东西。
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蜓。
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浆果的浮选系统。
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没有成功)。
”平易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
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
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与
操作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应答型行为与操作型行为
应答型行为
由已知的先行刺激引起,由 刺激控制
行为
操作型行为
无明确的先行刺激,有机体自 发的反应,还受行为结果的影 响
应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性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操作性 条件反射
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 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杠杆250次左右,而仅受 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 数为50次左右。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 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 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 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则
一、任何操作反应若有强化刺激物尾随其后, 则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二、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条件反射概率的任 何事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应用
一、解释人和动物的许多行为
(说话、走路、驾驶、道德人格的形成) 二、可用于消除不良行为,巩过是一组反映强化史的行 为模式 ——叶浩生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与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
斯金纳以实验表明,一只已经习得压杆反应的白鼠 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 然后最终停止反应。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一只已经习得压杆反应的白鼠 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 然后最终停止反应。
至于消退的时间,则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 成正比,即如果原来反应非常牢固,那么消退的时间 较长,反之亦然。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与
操作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应答型行为与操作型行为
应答型行为
由已知的先行刺激引起,由 刺激控制
行为
操作型行为
无明确的先行刺激,有机体自 发的反应,还受行为结果的影 响
应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性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操作性 条件反射
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一致
与桑代克的工具性条件反射类 似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的核心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与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操作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反射分析法 斯金纳箱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二、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条件反射概率的任 何事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应用
一、解释人和动物的许多行为
(说话、走路、驾驶、道德人格的形成) 二、可用于消除不良行为,巩固理想行为
(表扬孩子)
所谓的人格不过是一组反映强化史的行 为模式 ——叶浩生
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综述

“概念仅止于一组操作,概念就是相 应的一组操作的同义语。”概念如此,命 题亦如此,如果不能用可观察的操作来描 述、证实它,则是虚假的、客观上不存在 的,因而也不具有科学意义或价值。最早 将操作概念引进心理学的是心理学家史蒂 文森和波林等人。操作主义赋予行为主义 者具有启迪意义的是,如果意识的东西、 有机体内在的因素等可以操作定义来表达, 那我们不惜接受它。新行为主义者正是在 这一点上表明了他们操作主义的立场。所 以说“新行为主义者就是操作主义者”。
(三)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符号学习论
托尔曼从其目的性行为主义的立场出 发,反对传统的刺激——反应联结的学习观 点,提出了学习的符号理论,亦称学习的符 号——格式塔模式。其主要观点是:有机体 通过学习而获得关于周围环境以及达到目标 的手段和途径的知识,也就是说犹如获得了 一幅“认知地图”,在这里,周围环境即符 号,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即是认识符号及 其意义。 为了证明自己关于学习的符号理论,他 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说明符号学习的 具体表现和特征。
赫尔坚决主张动物和人的一切适应性行为, 从根本上说是物理的、非心理的。他认为建立 一条从简单的电子质子运动一直延伸到复杂的 目的性行为(包括理性行为和道德行为)的连 续不断的逻辑链索,是科学的理所当然的目标。 赫尔特别赞赏欧几里得和牛顿等人关于数学和 物理的演绎系统,并把它作为模型用来发展成 一种普遍的和形式化的行为系统。这就是他所 倡导的假设-演绎系统。假设-演绎系统统 相结合,从中演绎出结论(定理)来。如果结 论与经验事实相符合,假设就保留;否则,假 设就得加以修改或排除。
白鼠的期待学习
实验证明:感知性期待
• 丁科巴的一个实验说明了感知性期待学习。他以 猴子为被试,目的是测验猴子的“延缓反应”能 力。丁科巴先安排猴子看着实验者将香蕉放进两 个容器中的一个,延缓一段时间后,再让猴子走 进实验室,看它是否选择刚才“亲眼所见”的那 个容器里的食物。精彩之处在于,在其后的实验 中,实验者每次在猴子和容器之间设置屏障,并 在某一次以其它食物如卷心菜等替代香蕉(因屏障 的阻隔,猴子看不见),结果猴子表现出“令人惊 讶的搜索行为”。可见,猴子形成了对食物的感 知性期待,当这种未被证实时,猴子“疑惑”不 已。(寻找香蕉)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介绍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该学说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受到条件刺激和反馈机制的控制。
本文将详细探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原理、实验研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原理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认为,行为是通过感知和响应环境刺激形成的。
他主张行为是被学习而非遗传决定的,而学习是通过条件刺激和反馈机制实现的。
条件刺激指的是环境中的外部刺激,而反馈机制是指行为后果对行为的影响。
斯金纳认为,对于重复出现并伴随着积极反馈的行为,个体将更有可能重复表现此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强化。
而对于重复出现并伴随着消极反馈的行为,个体将减少或停止表现此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惩罚。
实验研究斯金纳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以验证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关于皮戴尔盒子(Skinner box)的。
该实验装置类似于一个小动物笼子,动物被放置在其中,并能够通过按下特定的按钮或拉动特定的杆子来获取食物奖励。
斯金纳观察到,动物在与食物奖励建立关联后,会重复表现相应的行为,即按下按钮或拉动杆子。
这些实验结果支持了斯金纳的学说,即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受到条件刺激和反馈机制的控制。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在教育中的应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来增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从而加强其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惩罚来减少或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
这种基于奖励和惩罚的教育方法被称为行为塑造,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还在教育中推崇个性化的学习,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置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简评

斯金纳以操作条件作用为核心概念,辅之以高度 精确的实验技术,精心构筑了自己的新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体系,以达到客观分析和描述行为,建 立一门真正的行为科学的目的。就这一点而言, 他比已往任何一个心理学家、比他的任何前辈都 要成功。尽管许多人对斯金纳有着这样或那样的 批评,但在这一点上却没有异议。 总之,斯金纳的体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仍有待探 索的课题。
由亍斯金纳极端客观的行为主义立场坚持只能那些可观察和可实验的对象使得他将人们的主观时间排除在心理学的大门之外戒者处心积虑地将它们以操作强化原理来解释丌符合人们的心理生活实际其解释也非常勉强难以被人们所解释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简评
斯金纳的贡献
1、斯金纳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认 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这项研究丰富了条件反射的实验研 究,填补了条件反射类型上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打破了传 统行为主义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错误观点。 2、斯金纳的“无错误辨别”学习的实验研究是有意义的。 它不论在动物的行为训练,还是在学生的行为塑造上都是 可借鉴的。而且,对课堂教学也有指导意义。 3、斯金纳所做的"强化程序"的实验研究既深入,又具体, 系统性很强。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它是驯兽师的 必修课,对人类的行为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激励 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斯金纳在心理学上的地位
回顾20世纪对学习心理学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可以说 是各领风骚每十年。20世纪头十年是桑代克,第二个十年 是华生,第三个十年是巴甫洛夫,第四个十年是古斯里, 第五个十年是托尔曼,第六个十年是赫尔。从60年代开始 到整个70年代,是斯金纳及其追随者统治了学习心理学的 领域,其统治地位跨越了两个十年,其影响力之大“超过 了赫尔在50年代所达到的高度”。斯金纳对心理学的接触 贡献,是无可否认的,这一点就连他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 认,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荣誉,美国政府、美国心理 学会、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多次给予他表彰和奖励,就是一 个证明。确实,“提到最接触的心理学家,人们不能不提 到斯金纳,正如不能不提到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所有新行为主义者中.斯金纳可以说是一个后 起之秀,但又是影响最大、最重要的行为主义心 理学最后、最坚决的捍卫者。相对于其他行为主 义者而言,他在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方面表现得最激进,他坚持使用“操作”这一术 语来描述和分析行为,并据此提出了一整套理解 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 系。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 在斯金纳看来.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依赖 两个因素:操作及其强化。他说:“如果一个操 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 就增加。”
• 例如,婴儿偶尔无意识地发出一声“妈”,母亲 便立即报以微笑、亲吻等,而后者又构成了对孩 子行为的强化,几次之后,孩子便学会了叫“妈 妈”;孩子偶尔的助人行为受到受助者的感谢和 周围人的赞誊,几次之后,孩子就习得了助人行 为。
• 他制造了很多的教学机器
• 他认为机器教学所使用的程序教学教材可 以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师来编制,而且可 以使学生的每一步学习行为都受到及时的 强化,学生甚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 础和程度来自定步调进行学习。
• 后来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就产生了计算机 辅助教学。
2.言语行为
• 其一,言语行为是一种机体发出的、并受 到他人强化的行为,即“通过媒介结果而 形成和维持的一种专门化的行为”。
• 对于中介变量、内驱力等,他认为对于解 释行为是无济于事的。
• 他认为假设本身就是多余的。 • 最后他提出自己的行为分析方法
2.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 要研究和描述行为,首先必须精确地定义 行为。在斯金纳看来,虽然日常生活用语 有许多描述行为的词汇,如看到物体、听 到声音、尝到滋味、嗅到气味,甚至感到 快乐、需要面包等等,但它们中的相当一 部分不符合科学概念的要求,含糊不清, 或者超出了可直接观察的范畴。例如, “看到”一词不仅指眼睛向着刺激来源转 动或简单地接受刺激,还包含着其他的含 义,因此必须把它从行为科学体系中删除 出去。
•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行为这个概念经常与反射密不可分。 在斯金纳的体系中,也是如此。
• 与其他行为主义者不同的是,斯金纳认为反射的类型不止 一种。除了传统的、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之外,还有另 一种反射类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前者可以找到明显可 见的刺激物,正是该刺激物的作用,引发了有机体的行为, 例如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中,食物或灯光使 狗产生了流唾液的反应,两者之间有特定的、明确的刺 激——反应的关联;后者找不到明确可见的外部刺激,有 机体的有关行为似乎是白发的。例如,在斯金纳式的条件 反射实验中,白鼠自发按压杠杆的行为,这一行为发生时, 难以找到与之有特定关联的刺激物。人类的许多行为,如 唱歌、绘画、散步、打球等等,都是如此。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 消退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已经条件化而增 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强化刺激物不再伴随 时,反应发生的频率就会逐步降低。可见,与操 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一样,消退的关键也在强化。 例如,白鼠按压杠杆的反应如果取消了食物强化 物的伴随,白鼠已经习得的压秆反应就会停止。 孩子的助人行为如果总是得不到表扬、奖励等 “回报”.那么,孩子越来越懒于助入了。电视 台的节日越来越差劲时,我们打开电视机的次数 越来越少,以致根本不开机。
• 将白鼠放进一个特制的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 至白鼠按压杠杆。经过几次强化之后,白鼠很快 习得了压杆反应,以逃避电击。这样,电击刺激 的呈现增强了白鼠压杆反应的频率,因而电击成 为白鼠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
• 消极强化物与惩罚不同。惩罚实在不能算是一种 消极强化物。因为,惩罚的作用是降低行为发生 的概率,而强化的效果总是提高反应的概率。
治疗观
• 其二,在治疗观上,斯金纳秉承了他在病因观上的一贯观 点:治疗就是一种控制。
• 具体点说,就是要了解问题行为的产生条件,有针对性地 控制好这些条件,渐次安排积极的强化或撤消不当的强化, 促使问题行为消退,或重新建立良好的行为。例如,要使 瘾君子戒酒,首先要分析酗酒者成瘾的条件,发现喝酒曾 与消除由惩罚引起的不快联系过,喝酒行为也因此受到强 化而被保持下来,多次联系之后就成瘾了。找到了原因之 后,治疗者只需重新安排强化,即将引起头痛的药片与洒 一起让酗酒者喝下去,让他喝酒之后感到头痛,借这种负 强化而使酗酒行为消退,消除酒瘾。
• 经典性条件反射行为因为是对刺激物的回 答,因而可以称之为应答性行为,也称s型 条件作用,它是被动的,受刺激物的控制; 斯金纳式的条件反射行为是有机体的自发 的操作,因而可以称之为操作性行为,也 称R型条件作用,它是主动的,代表着有机 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与行为的结果有特 定的关联。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分析法
二、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理论体系
• (一)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心理学是描 述行为的科学
•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本身
• 他明确提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应该直接描述行为。
• 他对传统的心理学作了大量的批判,从 “自由意志”到“自我、超我、伊底”再 到神经系统的功能学说等都作了批判。
• 其二,言语行为同样遵从操作条件作用规 律.即操作强化原理。
• 他的理论受到乔姆斯基等人的批判,因为 他不能解释语言的发展关键期、语言的创 造性、语言的表达形式的丰富性等。
3.心理治疗
• 斯金纳并没有专门的论文和著作论述心理 治疗,只在《科学与人类行为》一书中, 用专章系统阐述自己这方面的思想,表述 了自己在病因观、治疗观上不同于他人的 特点。心理治疗事业也受到斯金纳的影响, 将他的有关行为控制技术移植过来,发展 了相应的治疗技术。
• 将心理学研究成果推向应用作出不懈努力,给心 理学带来了长期而巨大的影响。
一、斯金纳传略
•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小时候 聪明调皮捣蛋。
• 出于对文学的兴趣,斯金纳进入纽约州的汉弥尔顿学院, 主修英国文学,但他不能适应在汉弥尔顿学院的生活,曾 一度滋事造反,直至院长警告他有可能毕不了业为止。 1927年,斯金纳获得优等生荣誉从大学毕业。毕业之后, 他尝试写作,渴望成为一名作家。但在发表了几篇文章之 后,他觉得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于是他决定弃笔重新回 到学校。1928年,他选择了哈佛大学,成为心理系的研究 生。他之所以选择心理学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据他 自述是因为受到了罗素和华生思想的影响。后受到巴甫洛 夫影响决定从事心理学事业。
1.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 在斯金纳看来,新的教学改革必须在教材的安排 上,注重学生自我强化的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 性,新的教学改革必须使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受 到强化,使之形成复杂的行为模式并保持一定的 行为强度,为达到以上目的,光靠教师个人的那 点时间和精力是不够的,有必要使用机械装置, 即利用机器辅助教学。这些也是斯金纳程序教学 的主要思想。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所谓分化是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 个特征,加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动物可逐 渐形成有选择性的反应。
• 例如,斯金纳在训练白鼠的压杆力量实验中,先 是强化动物任何力量的压杆反应。然后设定标准, 动物只有反应超过一定的标准之后才给强化。这 样,通过在反应的细微变化水平上实施强化,白 鼠学会了特定的、表现出选择性的反应,因而最 初的条件反应形成了分化。这一训练动物的方法, 也被称之为渐进法。例如在葬礼上表情凝重、话 语低沉;在演唱会时,大声鼓掌、喝彩等等。
• 其实就是找原因,控制原因,使不良行为 消退,良好行为逐渐形成。
病因观
• 其一,在病因观上,斯金纳不同意所谓的内因论, 提出控制不良论。他认为,神经症和行为失调不 是内在压抑的结果,也不是内部生理原因所导致, 而是控制不当,即强化安排不佳,尤其是惩罚过 度所引起的。例如,逃避、反抗、消极抵制等行 为就是控制不当或过度惩罚产生的操作反应上的 副作用,而恐惧、愤怒、压抑等皆是控制不当或 过度惩罚所产生的情绪上的副作用。这方面的介 绍在《科学与人类行为》中十分详细。
4.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
• (1)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 • 斯金纳认为:“具有强化作用的事物有两类。一
类强化是提供刺激,给情境呈现一些东西——如 食物、水等。这类刺激叫做正强化物。另一类强 化是从情境中消除掉某些东西——如噪音、强光、 寒冷、炎热或电击,这些刺激叫做负强化物。在 上述两种情况下,强化的作用都是提高反应概 率。”此处所说的正强化物、负强化物也可分别 称之为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
(2)条件强化物和概括强化物
• 有条件刺激引起的原本中性的刺激物 • 概括的,比较普遍的,如金钱。在哪个方
面都起作用。
(3)强化作用的模式
• 间歇强化是与连续强化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有机 体的每一次行为并不都受到强化,而只是被间歇 性地强化。
• 间歇强化的效果优于连续强化,能产生比较稳定 的、一致的、有益的结果,受间歇强化的行为保 持得相当稳定而且极难消退。
• 描述行为的方法一般有记叙和反射两种方法。
• 谈到斯金纳的行为分析法,不能不提到斯金纳箱。所谓斯 金纳箱,是斯金纳为了研究动物的操作性行为而专门设计 的实验装置,如图。此箱去掉了所有无关刺激,只在箱内 放置一根1/8英寸长的铜质杠杆,白鼠所能接触到的部分 是横装在实验箱壁上的8厘米长的一段,它和箱壁平行, 离开箱壁约1厘米,离开箱子底板约8-10厘米。白鼠将杠 杆向下按压时,需要大约10克的压力。杠杆与设在箱外的 食物仓相连.白鼠偶然地一压杠杆,食物仓便自动打开, 落下一粒食物小丸到箱内的食盆里。箱外还有一个记录器, 记录白鼠按压杠杆的速度。利用这一专门实验装置,斯金 纳设计和完成了大量精巧的动物行为实验,获得了巨大成 功。
• 在间歇强化中,依据时间或比率因素可以将它分 为时距强化相比率强化两大类。依时距相比率的 固定或变异因素又可以分别将它们分为固定时距 强化、变异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异比率 强化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