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成就

现代农业科技成就
现代农业科技成就

个人收集整理-ZQ

广东省农科院周年庆推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展出地另类蔬菜、花卉和农业设施科技让人大开眼界.

彩色辣椒抢滩花卉市场

平时,我们看到地辣椒不是青色就是红色.在展览上,紫色和黑色地辣椒很是新鲜,开着紫色小花地迷你紫色辣椒在花盆中种着,看着就像一盆漂亮地花.农科院地专家告诉记者,辣椒地品种很丰富,中国就有多种,农科院收集地辣椒品种也有几百种.辣椒地色彩和形状多样,都是由辣椒地基因决定地.辣椒本身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茄红素等,不同时期有一种色素占主导,于是就出现了五颜六色地彩色辣椒.比如,花青素占主导就是紫色.因为长相妩媚,不少花卉市场也有这种彩色辣椒售卖,打理起来也很方便,整个冬天都能开花结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紫色大白菜能预防高血压

彩色辣椒地旁边是一盆娇艳地“紫玫瑰”,不过,仔细一看标签,品名却是大白菜.和普通白菜不一样,这种紫色大白色叶片一片卷着一片,像漂亮地木耳边,每片叶子上还有小小地锯齿,叶片稍硬而且厚实.据介绍,这是省农科院自主研发地新品种,之所以是紫色,是因为青菜颜色地基因出现了变异,并且将遗传基因传递了下去.与普通白菜相比,这种大白菜含有更多地花青素,具有预防高血压、缓解肝功能障碍以及一定地防癌抗癌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南瓜公斤,两人抱不过来

南瓜算是整个展览中地大个头.各式各样地品种,千奇百怪地造型,让人感慨大自然地鬼斧神工.其中,一只公斤地巨型南瓜,两个人合手也抱不过来,而最小地南瓜只有鸡蛋大小.西瓜也同样让人大跌眼镜,最大地公斤,最小只有冰淇淋大小,一口一个.记者了解到,这都是省农科院观光农业研究所研究出来地观光蔬菜,大个头地西瓜和南瓜都属于巨无霸农产品,生长速度极快,几乎每天都能长两三公斤左右,个头和重量是普通地果蔬品种地十倍甚至数十倍,但它们地口味却不怎么好,有地甚至不能食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红薯空中吊着长

眼下冬天,红薯是很多家庭地最爱,熬粥、烘烤,都别具美味.但大家所熟悉地红薯都是生长在土中,果实也在土中,而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却开发出了水培树式红薯,它们能在空中结果,而营养成分就是像水地营养液.整个红薯地生长过程一目了然.专家解释说,这种技术能让红薯根系地生理功能加以分工,做到吸收养分地细根和储存养分地红薯快根系有效分离,让红薯想长在哪儿,就长在哪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 / 1

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村官考试: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党和国家农村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村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中需要掌握的要点之一。下面,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的专家为考生讲解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一、绿色革命、蓝色革命和白色革命 绿色革命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它是以采取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推广矮秆、半矮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 第一次绿色革命有两个重大突破。一是培育成功了新的矮秆、抗倒伏、高产量的小麦品种,二是培育出矮秆、高产、耐肥、抗倒伏的水稻新品种。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主要成果有三:一是在巩固第一次绿色革命中水稻、小麦、玉米等育种成果的同时,向农业的其他领域扩展;二是在有效利用灌溉地的同时,向旱地、低地、丘陵、山地扩展;三是扩大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基因革命。总之,绿色革命大大提高了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为解决人类所需粮食及其他食物做出了贡献。 随着绿色革命的进行,我国提出了蓝色革命,即充分利用我国海域和内陆水域的丰富资源,发展海洋养殖和内水养殖,改善我国食物结构,以解决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在蓝色革命的推动下,我国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特别是淡水养殖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继绿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是白色革命。白色革命的主要技术支柱是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兽类药抗生素、疫苗、仪器和饲料添加剂、生长调节剂等。可见白色革命也是一种节地、节水、节能的工业化农业。目前看来,白色革命的潜力很大,白色革命的生产原料极为丰富,如石油生产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工业废渣废料等,都可用来生产单细胞蛋白。发展白色革命将开辟农业科技史上的一片新天地。 二、农业信息化应用广泛 当前在发达国家,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目前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强度已高于工业,欧美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1.网络化 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网络用户增长迅速。用户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计算机,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这些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农业生产者更为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经营的生产风险。 2.综合化 农业信息化既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模型库和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技术、实时处理与控制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的结合,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的日益紧密结合,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大大改进、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也不断提高。 3.全程化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国务院出台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后,科技部率先行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部区会商议定书,出台了促进宁夏科技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我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指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区先后出台了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涵盖农业科技工作诸多领域的科技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议,对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奖励了一批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典型,优化了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科技改革、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培育组建了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农科院、水科所、气象所等3个非营利科研机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由改革前的50%上升到85%。建立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是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成绩斐然。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电子农务平台、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枸杞、马铃薯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业科技项目数百个,启动了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取得并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引进选育优良农作物、牧草、林木、蔬菜品种数百种,水产品扩展到8个类型20多个品种。实现了小麦第4次、水稻第5次、玉米第6次更新换代,创造了水稻单产933.85公斤、玉米单产1248.9公斤的历史新高。冬麦北移技术扩大示范推广到30万亩,亩产较春麦增加100-150公斤,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奶牛年产量达6700公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黄河鲶鱼人工繁育、经济林木花卉快速繁育等农业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2007年以来,我区共取得100多项自治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作业一 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 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 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某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XXX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单位法人:XXXX 单位地址:XXXXXXXX 编制单位:XXXXXXX有限公司 联系人:XXXXXX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2、市场分析 1.3、项目路线规范 1.3.1.产业发展路线 1.3. 2.循环经济路线 1.4、项目运行模式 1.4.1发展农业产业化 1.4.2建立生态农业综合循环经济圈1.5投资分析 1.5.1.项目总投资 1.5. 2.投资规划 1.5.3.资金来源与运用 1.6效益分析 1.6.1.经济效益 1.6. 2.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企业基本情况 2.2、项目建设背景 2.2.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2.2.2项目由来和简述 2.3、项目建设依据和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依据 2.3.1.4项目建设是安全食品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利于人们健康2.3.2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3.1项目区概况、社会经济环境分析及建设地点选择 3.1.1项目建设区概况 3.1.2社会经济状况 3.2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第四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 4.1、市场预测和现有生产能力估计、供求关系分析 4.3、产品销售方案、营销策略 4.4、销售队伍、网络等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实施进度 5.1、选址 5.2、建设规模 5.3、建设任务和建设内容 5.4、项目实施进度 5.5、循环经济发展路线 第六章劳动组织,组织管理 6.1劳动组织

第七章规划选址分析论证7.1 与产业布局的关系 7.2与总体布局的关系 7.3现状分析 7.3.1 园区现状分析 7.4厂区总平布局分析 7.4.1总平布局 7.4.2道路交通 7.4.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 环境现状分析 8.2 对策和措施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1投资估算 9.2资金来源 9.3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十章效益分析 10.1 经济效益 10.2 社会效益 10.3 生态效益 第十一章结论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现代农业新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学生姓名:孙化 学号: 1551204458852 指导教师:鲁泽冰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年级:15秋 学校:黔江广播电视大学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现代农业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状;趋势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新技术在改革创新中快速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业对科技新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但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连年减少、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因此,把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地,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 农业新技术的实质要求就是“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业结合、生产生态协调”,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农业新技术路线的体现[1]。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对农业领域的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致力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技术则是基础之基础,发展农业新技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只有造就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一全面的探讨很有必要。 二、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我国在农业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科技“利器”突破资源紧缺的约束,努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要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要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天津在农业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研发、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在黄瓜和花椰菜等蔬菜育种、西甜瓜育种、杂交粳稻和专用小麦育种、生猪育种、动物克隆、转基因农产品检测、全幅玉米收获机研发以及农产品保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成果,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种科技奖励93项,保持了天津在蔬菜、作物育种领域的优势地位,实现了农业收获机械创新的突破。先后组织2541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了150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共引进推广新品种1021个、新技术195项,建立科技示范户9321户,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8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2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 按照天津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构筑“高端产

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的奋斗目标,《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天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目标是打造“三个高地、两个基地”,即打造现代农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现代农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要求天津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已有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升都市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 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依靠科技的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产品市场秩序的重大问题。保障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攻克一批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构建一套完善的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立规模化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可有效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持续供给能力。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

现代农业科技成就

个人收集整理-ZQ 广东省农科院周年庆推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展出地另类蔬菜、花卉和农业设施科技让人大开眼界. 彩色辣椒抢滩花卉市场 平时,我们看到地辣椒不是青色就是红色.在展览上,紫色和黑色地辣椒很是新鲜,开着紫色小花地迷你紫色辣椒在花盆中种着,看着就像一盆漂亮地花.农科院地专家告诉记者,辣椒地品种很丰富,中国就有多种,农科院收集地辣椒品种也有几百种.辣椒地色彩和形状多样,都是由辣椒地基因决定地.辣椒本身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茄红素等,不同时期有一种色素占主导,于是就出现了五颜六色地彩色辣椒.比如,花青素占主导就是紫色.因为长相妩媚,不少花卉市场也有这种彩色辣椒售卖,打理起来也很方便,整个冬天都能开花结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紫色大白菜能预防高血压 彩色辣椒地旁边是一盆娇艳地“紫玫瑰”,不过,仔细一看标签,品名却是大白菜.和普通白菜不一样,这种紫色大白色叶片一片卷着一片,像漂亮地木耳边,每片叶子上还有小小地锯齿,叶片稍硬而且厚实.据介绍,这是省农科院自主研发地新品种,之所以是紫色,是因为青菜颜色地基因出现了变异,并且将遗传基因传递了下去.与普通白菜相比,这种大白菜含有更多地花青素,具有预防高血压、缓解肝功能障碍以及一定地防癌抗癌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南瓜公斤,两人抱不过来 南瓜算是整个展览中地大个头.各式各样地品种,千奇百怪地造型,让人感慨大自然地鬼斧神工.其中,一只公斤地巨型南瓜,两个人合手也抱不过来,而最小地南瓜只有鸡蛋大小.西瓜也同样让人大跌眼镜,最大地公斤,最小只有冰淇淋大小,一口一个.记者了解到,这都是省农科院观光农业研究所研究出来地观光蔬菜,大个头地西瓜和南瓜都属于巨无霸农产品,生长速度极快,几乎每天都能长两三公斤左右,个头和重量是普通地果蔬品种地十倍甚至数十倍,但它们地口味却不怎么好,有地甚至不能食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红薯空中吊着长 眼下冬天,红薯是很多家庭地最爱,熬粥、烘烤,都别具美味.但大家所熟悉地红薯都是生长在土中,果实也在土中,而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却开发出了水培树式红薯,它们能在空中结果,而营养成分就是像水地营养液.整个红薯地生长过程一目了然.专家解释说,这种技术能让红薯根系地生理功能加以分工,做到吸收养分地细根和储存养分地红薯快根系有效分离,让红薯想长在哪儿,就长在哪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 / 1

最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和根本途径。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进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近些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些重大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随着良种推广补贴、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连续稳定增长,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但也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肥料、水、农药利用率只有30%—35%。农业科技重大突破性成果比较少,科技储备相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能够运用到生产领域的新成果少;科研课题设置重复分散,农业科研效率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突出,如此等等。事实表明,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水平,

还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农业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二、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最新农业科技创新交流材料

农业科技创新交流材料 1、提供平台,加速信息化建设措施。打造信息平台,疏通农业科技信息渠道,努力提高农业科技传达的信息化程度。一是要创立平台。县政府可以结合农业科技部分,结合各镇农业产业,坚持具有针对性、有当地特征的农业信息网站,综合有价值的产业科技信息,借助财务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查询系统,为偏僻农民供应参阅平台,增加农民获取农业技能信息的有用路子,切实保证农务疏通,助农增收。二是要拓展平台。长途教育是提高农民综合本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手段,要充分运用长途教育收集进行信息传达和教育培训,针对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特点,采取灵敏方法,按期组织乡村党员干部、群众观看学习国表里先进农业技能、乡村适用技能、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艺、市场信息等内容的节目,切实发扬长途教育收集的辐射功能,使广大农民学习把握各类种养技能。三是要丰富平台。除以会代训、宣传册、播送等惯例性的信息宣传方法外,对农家信屋、村村通、村务公开栏等宣传方法施行绑缚运用,发扬结合效应。特别是村务公开栏,作为民主治理、为民服务的一个主要窗口,受到村民的高度关注,对其开发的农业科技专版,要做到实时更新,内容要符合村情、易懂实用,让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第一时间通报到群众手中。 2、积极探究,坚持技能创新推行新系统。大力履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格式,坚持多元化推行服务机制。一是要切实增强科研机构、农技学校、科技主管部分、涉农企业协作共建,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升级,要举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项目招商、农业科技引进活动,

对农业科技项目在土地运用上、资金担保上执行倾斜。二是逐渐履行市场机制,把农业新技能推行、新种类使用、新常识普及,由纯真依托行政手段改变为依托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并鼓舞和支持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社等开展农技推行服务。三是施行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工程,选派专业技能人员到新农村建设点进行技能服务,制订优惠政策,鼓舞他们以技能承包、入股的方式和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好处共享”的一起体,推行运用新种类、新技能、新效果,把最新的科技常识和适用技能送到乡村,送给农民。 3、配齐要素,供应农业科技创新和推行前提。优化装备科技创新要素,坚持人才和投入的保证机制。一是培育引进人才。要高度注重广大乡村科技人才的培育,增强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效果,努力培育一多量种养妙手、农机功课妙手、乡村生意人和专业协作组织领办人等农业乡村经济发展急需的适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二是鼓励人才创新。要完善能进能出、尽显才干的选人用人机制;能表现岗位绩效、顺应分级分类治理的收入分派机制;有利于人才锋芒毕露、勇于创新的鼓励机制,选准人,选强人,留住人,坚持一支学术造诣精深、敬业精神突出、实践才能超强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具体提高农业人才兴农才能。三是加大投入。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能发展规划大纲》若干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大科技方案经费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行的投入支持。增加本级财务预算,积极对上争夺科技攻关项目和经费支持。四是拓宽投入渠道。要指导和鼓舞涉农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增加投入,构成县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 考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区建设的思考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深远的实际意义。2009年8月,陈仓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周原、慕仪两镇建设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新建大棚蔬菜10000亩、日光温室蔬菜5000亩,日光食用菌600亩,食用菌大棚300亩;建设现代化育苗中心1处;建成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8个、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6个、千头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3个、千头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1个、年出栏1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1个。 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 近年来,陈仓区认真贯彻落实《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和园区规划建设要求,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示范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采取项目整合、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2010年底,园区先后投入资金2.49亿元,基本完成了水电路“三通”工程和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四化”等硬件建设。建成蔬菜工厂化育苗温室1座,蔬菜食用菌日光温室709座3156亩,蔬菜大棚2800多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700多亩。建成千头奶牛场3座,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村(场)5个,千头标准化养猪场10座,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81户。园区存栏大家畜、奶牛、生猪、羊、家禽分别达到0.71万头、0.18万头、12.75万头、0.35万头和53万只。种植优质粮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达到2.17万吨。初步形成了以精细蔬菜、设施养殖和优质专用粮三大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两年来,园区引进陕西鸿盛、陕西大明等现代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2户,引进农业新品种20多个,向基地推广16个。2010年全区(未包括高新4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92万亩。同时,围绕主导产业的生产、销售,带动了周原、慕仪两镇运输、农民就业等。目前,园区内约有1.2万农民直接或简接从事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和优质粮生产销售。2010年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13元,较2008年的4505元增长2008元,增幅达44.6%。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 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设

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新技术 生物技术在未来农业中的角色 学号:06713448 姓名:张新国 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之年,实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最重要的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把发展农业科技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重温伟人的著名论断,我们能够再次体会其中的远见卓识。 目前,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48%,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差距即潜力,这同时也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巨大潜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而且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根本源泉,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广泛的、多方面的,既对农业产生直接的增产增收作用,又对非农部门发挥间接的推动作用,既有当前的效用,又有长期的持续效用。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农的目标;2000年,国家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部署了未来10年的农业科技工作,作出了“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推进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决策;2004以来,中央连续制定的4个1号文件,都强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每年都对农业科技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对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益处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 研究员王东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特征,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作者认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结束了积贫积弱的历史,才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才使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支撑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中国农业担负的任务要比改革开放20年来解决温饱进入小康更为繁重,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21世纪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现代化 Review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n Recent and Modern Times Member of The CAE LU Liangshu Professor WANG Dongya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develo pment course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AST)in China.s re-cent modern times was reviewed,the main achievements o f AST in China was elaborated,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pro gress o f AST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50years was summarized,and the prospect o f the develo 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in21st century was analyzed and forecasted.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only by sticking to the leadership o f the com munist p arty and walking through socialistic path,did China end up the bitter history o f being poor&weak,and realize the most intensive and pro found social revolution in China.s his-tory which make Chinese people can manage their fates by themselves.China has finished the shiftfrom the sub-sistence stage to the comparatively well o ff stage,and realized the2-step strategic targets for China.s mo dern-ization in advance.One o 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se successes was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o f China.s AST,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In21st cen-tury,China.s agriculture will take even heavier responsibility than the last20years since China im plemen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