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鉴真与徐福..汇编
历史趣谈徐福东渡为何再也没回来 徐福东渡在哪个时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徐福东渡为何再也没回来徐福东渡在哪个时代导语:徐福,字君房,亦名徐巿,齐地人,乃鬼谷子先生门下弟子。
他一生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品德兼修,受人敬仰。
徐福在嬴政登基前后出山,嬴政在...徐福,字君房,亦名徐巿,齐地人,乃鬼谷子先生门下弟子。
他一生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品德兼修,受人敬仰。
徐福在嬴政登基前后出山,嬴政在李斯的辅佐下统一了各诸侯国。
当时李斯辅佐秦始皇,秦朝一直实践着法家思想,政权得到巩固。
之后嬴政便开始追求于长生不老,一些方士术士为了投其所好,在嬴政去渤海出巡之时,把海市蜃楼的景象称之为神山仙境,神山上居有仙人,食得仙药即可长生不老。
徐福在此情形下多次出海航行,首次是从山东的琅琊出发,当时这一带有很多航海家,据记载他们出海到了朝鲜半岛,后到达日本九州。
徐福上报秦始皇,东海有三座仙山,分别叫蓬莱、嬴洲、方丈。
秦始皇深信不疑,便派遣徐福泛海寻仙,并且应他要求,让他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和数百名工匠。
之后秦始皇一直等待着徐福归来的消息,而他一直未归。
此后几年秦始皇又先后派了数人出海求仙药,皆是一无所获。
直至秦始皇病死,也无徐福音讯。
相传众人口中的仙岛神山就是日本列岛,在徐福东渡那个年代,日本基本处于原始社会。
因为徐福进入日本,将秦朝的文化和文明都传入了日本,使日本渐渐出现了农耕农织和文字,有了青铜等器具。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日文和中文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理由。
徐福在日本的地位较高,有众多庙宇,纪念碑,研究所,是民间很多人的信仰对象。
有人说,徐福是借着秦始皇的权利和能力,出海对日本进行殖民的,如今也有许多日本人自诩是徐福后人。
生活常识分享。
早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与徐福东渡

早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与徐福东渡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是指自古以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主要是山东、辽宁、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发展起来的一条海上贸易通道。
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南海的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相似的作用。
而徐福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名将,他被任命为朝鲜守将,在位期间颇为出色,被朝鲜的边民们尊称为“边人将军”。
后来,徐福受命前往日本,从此也被视为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早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与徐福东渡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内容。
一、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起源于汉代时期。
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寻求与西域的贸易往来之路,开始了“西征”、“南越征讨”等战争,希望能够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南海和北方两条丝绸之路得以逐渐发展和完善。
对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要的贸易品是丝绸。
但是,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不同的是,北方海上丝绸之路通往的区域更多、范围更广。
它连接的起点是从山东半岛的沿海港口,而终点却扩展到了横跨整个东北亚地区和日本等远东国家。
纵观历史,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时期囊括了中原地区、河北、辽宁、山东各地的经济活动。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贸易活动主要以原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像五彩玻璃、陶器、铁器等,同时还有佛教、景教的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徐福的东渡行动,可以看做是北方海上丝绸之路较重要的标志之一。
有史可查,徐福东渡的时代更受到了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使得很多贸易商人和官员趋之若鹜,纷纷前往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希望通过海上交通方式获取更多的财富。
三、徐福东渡的相关事件至于徐福的东渡事件,历史溯源可以追溯到汉初。
据《史记》记载,汉朝时期,政府曾策划过一次“東征”活动,来往于日本的定期船也开始出现。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徐福就在汉武帝的驱使下,和一支大军于公元前219年航行东海,在荒岛上度过了一段时间。
据考证,徐福的东渡旨在打造一个汉式“外国附庸”地区,促进中央与日本之间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贸易往来。
中外文化交流史

• 中文名: 马可·波罗 • 外文名: Marco Polo • 国籍: 意大利 • 出生地: 意大利威尼斯 • 出生日期: 1254年 • 逝世日期: 1324年 • 职业: 旅行家、商人 • 主要成就: 马可·波罗游
记
• 代表作品: 马可·波罗游
记
• 东方之行
• 马可·波罗还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叔
5. 《几何原本》
它的刊印出版改变了中国数学以实用计 算的《九章算术》的经典地位,这 是对中国传统数学的革命,因而成 为中国近代科学史的起点。
6. 《畸人十篇》 内容全部是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的对话及评
论,共十篇。书中大量引用格言、实例、 哲学家、神甫及圣经中有关生命的短促 性、财富的无益性及虚荣性的一些思想 警句,深入浅出地探讨各种天主教信仰 问题,通俗易懂,影响很大。
南怀仁 (耶稣 会士)
国籍 时间
影响
意大 元世 受到忽必烈接见 利 祖忽 《马可·波罗游记》
必烈
意大 明神 传教先行者(利子) 利 宗 传教方式:习儒归汉
合译《几何原本》,译《四书》
德国 顺治 1、被任命为钦天监正(西方中国做官第一人) 2、主持编订清《时宪历》 3、《火攻挈(qie)要》火器制造
比利 康熙 1、平定三藩之乱、中俄《尼布楚条约》
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和评价利玛窦的著作很多。举行纪念性的学术 讨论会、专题讨论会和纪念活动。
最早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
正式介绍西方宗教和学术思想的最 早、最重要的奠基人,他为发展中国 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无可替代的 历史性贡献。
“西学东渐”的第一人,堪称为在 历史上对中华文明贡献最大的外国人。
汉学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日本遣唐使(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的航海英雄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的航海英雄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字三宝,出身伊斯兰教名门望族,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并对西洋事物有所耳闻。
郑和幼年参加明军,受到明成祖朱棣的信任,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永乐二年(1404年)赐姓郑,从此名郑和。
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序幕。
郑和率领水手、官兵、采办、工匠、医生、翻译等27800多人,宝船六十二艘,满载丝绸、瓷器、金银、铜铁、布匹等物从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古称刘家港)出发,经福建――广东到达占城(今越南中部)――爪哇――旧港(今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巨港)――南巫里(今苏门答腊班达牙齐)――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等地。
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主要为今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
郑和的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远航中,最远航行至非洲东海岸。
郑和历经艰险,在28年(1450-1433)年航海生涯中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南亚、伊朗、阿拉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共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的友好关系,显示了中国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术,证明在当时,中国在世界航海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当时,中国以南海为界,把通往各国的海路划分为东洋和西洋。
郑和七次出使航海都是走的西洋航线,到达的国家大都是西洋国家,所以人们称他的航行为“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明成祖永乐皇帝信任的太监,人称“三保太监”,佛家语音转为“三宝太监”。
因此“郑和下西洋”在史书上又称“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代表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最高峰。
徐竞----驾舟出使高丽使者徐竞,字明叔,号自信居士,瓯宁人。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九月,高丽国王王俣病逝,宰相李资深立其子王楷为国王,来中国告丧。
徽宗当即诏令给事中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卿前往高丽祭奠慰问。
海上丝绸之路与徐福东渡的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与徐福东渡的意义【摘要】海上丝绸之路与徐福东渡在古代东西方贸易联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还推动了海洋经济的繁荣发展,加深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海上丝绸之路和徐福东渡还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传播,为中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两者的存在对增进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与徐福东渡对中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展示出了不同文化间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徐福东渡、贸易联系、文化交流、海洋经济、民族友好关系、科技传播、文化传播、中外交流、文明理解、合作、世界发展、交流意义1. 引言1.1 海上丝绸之路与徐福东渡的意义海上丝绸之路与徐福东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促进了各种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传播。
而徐福东渡更是拉近了中国和琉球、日本之间的友好关系,为中外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
海上丝绸之路和徐福东渡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东西方的贸易联系,促进了各种商品的交换和流通。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奢侈品得以输入到西方国家,而西方的香料、珠宝、玛瑙等也通过这条海路进入到中国。
徐福东渡将中国的宝贵资源和先进技术传播到日本和琉球等地,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交流和共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和徐福东渡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在贸易往来的各种文化、宗教、艺术等也随着商品一同传播到对方国家。
这不仅加深了双方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还促进了各种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徐福东渡,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文化、医药知识等被传播到日本、琉球等地,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海上丝绸之路和徐福东渡对于中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有助于增进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合作,还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14世纪以来的文明交流

14世纪以来的文明交流
1、徐福东渡
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与一些人士上书秦始皇,声称海中有三座神山,请求秦始皇派童男女和他一起去求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听信了他的话,派数千童男女乘船随他出航。
经过几年,花去了许多费用,并没有得到神药。
徐福等人到达平原广泽之地,居留下来,称王不归。
五代时,《六贴》中说,徐福到达的蓬莱即日本国,至今子孙皆姓秦。
徐福墓,祠建在日本歌山县新宫市,成为名胜古迹。
2、鉴真东渡
唐代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弘扬佛教,先后6次冒死东渡。
第7次成功,在日宣布律宗。
3、东汉白马寺
东汉明帝,梦见顶有白光的金人从空中飞来,次日召集大臣占梦,傅毅说金人是西方的佛。
于是明帝派18人西行求佛。
他们到了大月氏,遇见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邀请两人来华传教。
一行人用白马驮经卷,来到洛阳。
68年,明帝下诏在洛阳建寺,纪念白马驮经,寺名叫“白马寺”。
白马寺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
4、玄奘取经
唐代,玄奘去印度取经,共译佛经75部。
著《大唐西域记》记述经历的110个国家,传闻的28个国家的见闻。
5、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他受皇帝派遣先后7次率领庞大船队远航印度洋,最远处到达红海,非洲东海岸(明代以加里曼丹岛为界,其东称东洋,其西称西洋),最多时大小船只200余艘,大型宝船62艘,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船队人员27000多人,到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趣谈徐福东渡成了日本人祖先?真相会是这样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徐福东渡成了日本人祖先?真相会是这样吗?
导语:徐福东渡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传说徐福带了500名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繁衍后代。
最终徐福成为了日本人的祖先,但是事实的真相会是这样
徐福东渡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传说徐福带了500名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繁衍后代。
最终徐福成为了日本人的祖先,但是事实的真相会是这样吗?
徐福东渡一事,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完成统一中国的旷世伟业后,始皇帝就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期盼永享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先后多次派人搜寻可以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和“万岁不死”的方法。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呀人,秦著名方士。
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他毛遂自荐,上书秦始皇愿替皇帝出海求仙。
始皇帝大喜过望,两次派徐福出海求仙。
但第二次出海后,徐福却没有回来,连同所带的童男童女3000人、百业工匠、五谷种子和各种器物一起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中。
从徐福出海的航行路线看,许多学者认为他东渡到了日本。
在日本,有关徐福的传说和记载很多,更有学者认为,徐福就是日本建国史上著名的神武天皇。
日本人民也把徐福作为他们的先圣崇拜,在日本至今保存有徐福墓、徐福宫、徐福岩、徐福上陆纪念碑等遗址。
现在有一些日本人也说自己是徐福的后裔。
中国秦朝时,大陆东部的扶桑旧本列岛)仍处于蛮荒的原始社会阶段,史学家把那个时候的日本称为“绳文时期”。
绳文文化时代原始人群多居住在简陋的竖穴,使用打制和磨制石器工具,过着渔猎采集生活,尚
生活常识分享。
苏北名人

中国南北地理划分以秦岭-淮河为界,恰淮河经苏北中部东流入海。
汲中国南北文化之精华,取长江淮河之灵秀,揽黄海东海之开阔,得富饶平原水乡之养育,成就了大气,儒雅,优秀的苏北人。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汉帝国缔造者为苏北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王朝明帝国缔造者也为苏北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苏北先后出了11位开国者,至于大臣则是更多,仅淮安人一地历代官属尚书以上者就有11人。
苏北人有得天下之雄心,治天下之略才,可谓人中之龙。
周恩来的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则道出了当代苏北人的情怀。
今天国和国三代领导人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都为苏北人。
而现任副省部级以上要员大部来自苏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中国,正是在苏北人的带领下前进的,而今天中国也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苏北人以仕为贵,但亦通商道。
古时淮扬一带盐商富可敌国。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驱,著名实业家,堪称近百年第一大商人的张蹇就是苏北人。
当代中国百富富豪榜中先后有六位苏北人入榜,而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则更是数不胜数。
苏北人心胸开阔,直率包容,大事不含糊,小事不计较,与各地人都能相处融通得来,是以能仕能商。
秦始皇出巡东游威风凛凛,项羽见之,曰:彼可代而取之!秦可灭六国,但终被苏北人所灭。
中国传世之四大名著有两部《西游记》《水浒传》都出自苏北人之笔。
在中国军时史上项羽,韩信,萧何都是一代名将。
在中国文学史上词藻最华丽最有文采的体裁汉赋,就是由苏北人刘安枚乘开创和奠定。
而著名的文学流派扬州八怪,其主要人物也是苏北人。
苏北人可谓文韬武略,能文能武,既有一身武功,又有满腹才华。
苏北人是最具汉族特性的人。
据统计,刘邦称帝后,封侯143人,其中仅徐州沛县籍就有2 3人。
苏北人的思维,特性,习俗都能够完整的贯注在汉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当中。
而汉时正是民族大融合,汉族形成的重要时期。
苏北男子多五官端庄相貌堂堂博学多才,如民国四大美男子中梅兰芳周恩来就为代表;女子多既温柔小巧而又不失干练大气更有种气质,如扬州女孩让人念念不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诞生。那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
在日本徐福的传说中,日本人认为徐福带来了
百工、谷种、农具、药物及生产技术和医术,
对日本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尊徐福为“司
农耕神”和“司药神”。日本人每年11月28日
是祭祀徐福的日子。
徐福东渡给日本所带去的一切文明,都是
第二次与第三次:出海遭遇飓风或触礁接 连失败。
6
第四次:鉴真一行留驻山阿育王寺,等待 再次东渡机会的时候,越州(余姚郡,今绍兴)僧 人获悉荣睿、普照迎请鉴真去日本的消息,即 告官府说:“日本国僧荣睿诱大和上欲往日本 国”。山阴县尉立即差人捉拿荣睿,“著枷递 送于京”。走到杭州,荣睿生病,“请假疗治, 经多时,云病死,乃得放出。
在中国造船技术和高超的航海技术基础上得以
实现的。
14
这是一部记述包括“徐福渡来”在内的弥生 时代历史的日本最古老的典籍。饭野孝宥据此 考证了徐福在日本的家世。
15
据徐福七世裔孙秦福寿著文载,日本第七代孝灵天 皇之时,徐福渡来日本列岛,先后抵筑紫(九州)、南 岛(四国)、不二山(富士山)。徐福把7个儿子改为 日本姓氏,长子姓福冈,次子姓福岛,三子姓福山,四 子姓福田,五子姓福畑,六子姓福海,七子姓福住,然 后把他们分别派往7个地方。从此,徐福的子孙遍及日 本各地,逐渐繁衍起来。徐福则自称秦之徐福。 后代秦姓或者带有福、羽田、波田、波多、畑、畠等字 的姓氏和地名,皆与徐福的子孙或与徐福一起东渡的秦 人子孙有关。
。
3.鉴真担任大僧都的数年期间,协助朝廷采取了几
次大举措,对整肃佛教产生了重要作用。
10
鉴真的授戒师道岸亲自监造荐 福寺内的小雁塔,所以鉴真有机会 从设计到施工及装饰等全过程中得 到观察学习。他在洛阳时又学习了 龙门的佛教石刻艺术。在日本国内 经他规划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寺院僧 舍、指导塑绘的就有八十多处,教 著名的有唐招提寺。
9
1.鉴真在东大寺建立戒坛院,成为日本全国的中
心戒坛,与后建的西部观世音寺戒坛和东部药师寺戒
坛被后人称之为“天下三戒坛”,成为日本佛教史上
正规授戒的开始。
2.鉴真东渡之后,立即将自己及弟子所带来的经书
无私地交付东大寺的写经所,以供他们转抄,鉴真及
其弟子曾先后在唐招提寺大力讲解这些章疏,这为之
后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创立播下了种子,奠定理论基础
11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齐地 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 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 、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 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 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 。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 。他出山的时候,是秦始皇登基前 后,李斯的时代。
12
最早记录徐福事迹的是《史记》,作为当 时西汉武帝时太史令的司马迁,距离徐福东 渡的时间只有七八十年的时间,定是因为此 事影响甚广,所以他记录了当时求仙这一盛 况:“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 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 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 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8
第六次: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青河一行 在回国时,特意在扬州拜谒鉴真,再次请他东渡。鉴 真不顾高龄和双目失明,毅然决定随日本船第六次东 渡。十一月十六日,他们从洲黄泅浦出发了。同行弟 子中包括僧尼3人和胡人安如宝、昆仑人军法力、占 婆人善所。鉴真所乘船于754年一月。十七日(日本天 平胜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到达萨摩国川边郡秋妻屋 浦(今鹿儿岛县川边郡秋目浦),一个多月后(754年三 月二日)在盛大隆重的欢迎下进入首都奈良。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7
第五次:行至东海,又遇狂风巨浪,航船迷 失了方向,随波漂流。 “舟上无水,嚼米喉干, 咽不入,吐不出。饮咸水,腹即胀”“人总渴水 ,临欲死”。后来航船漂流到了万里之外的海 南振州(今三亚附近的崖县),这才脱离险境,上 了岸。也是在这一次,荣睿在随同鉴真由陆路 北返扬州途中,不幸病逝于“端州龙兴寺”。 此后不久,鉴真的双目也失明了。
鉴真与徐福..
③僧人隆尊和舍人亲王,首先认识到了借用 佛徒所信奉的释迦的最高命令———戒律来约 束僧侣整饬佛教界秩序的必要性。
于是隆尊奏请舍人亲王,“差遣僧人荣睿, 随谴唐使同行,迎请可传戒之师,在我日本,传 授戒律”。舍人亲王准奏,即命荣睿、普照携 带敕书入唐迎请。
2
道璇是大福先寺增算的弟子(又作信算),据 说还是华严寺普寂的弟子。他长于律学,也通 天台、华严。相信道璇学问人品的荣睿他们, 便首先与他交涉,希望他能到日本传律授戒,道 璇愉快地接受了邀请。没多久,便搭乘日本遣 唐副使中臣名代的使船去了日本。
3
然而,道璇的声望和影响还不够大,荣睿等 人觉得仍有必要再迎请一位学养深厚、德高望 重的律宗大师及其门人赴日。再说,道璇的东 渡,仍没有凑够授戒必须的“三师七证”十位 律师的人数。于是荣睿和普照,一面在唐留学, 一面继续物色合适的戒师人选。
4
鉴真曾先后随从两位著名律宗大 师道岸和弘景受菩萨戒和具足戒,青 年时期,“巡游二京,究学三藏”。是 一位很有学养的高僧。
赞宁《宋高僧传》称颂鉴真说:“ 虽新发意,有老成风。观光两京,名师 陶诱。三藏教法,数稔该通。动必研 几,曾无矜伐。言旋淮海,以戒律化诱 ,郁为一方宗首。”
5
第一次:第一次东渡,因随行僧人道航与高 丽僧如海发生矛盾,如海诬告道航等人与海盗 勾结,结果渡海舟船被官府没收,荣睿、普照及 和僧玄朗、玄法4人被捕,在扬州的监狱里羁押 了4个月。后经唐玄宗亲下敕令:“宜委扬州, 依例送谴。”始得放出。